CN109060152A -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0152A
CN109060152A CN201810797812.1A CN201810797812A CN109060152A CN 109060152 A CN109060152 A CN 109060152A CN 201810797812 A CN201810797812 A CN 201810797812A CN 109060152 A CN109060152 A CN 109060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ing element
air
wall
impingement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78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0152B (zh
Inventor
刘绪鹏
刘忠奎
张灿
王晓良
李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7978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0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0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0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0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0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08Protective devices, e.g. cas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0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e.g. thermocoup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包括外壳、支撑件、冲击罩。外壳沿缝隙处的冷气流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气膜槽缝。支撑件位于外壳近屏蔽罩的一端,支撑件与外壳之间设有冲击槽。冲击罩通过螺柱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冲击罩与外壳外壁之间设置有夹缝。本申请中,冷却气流通过支撑件冲击槽,对冲击罩内壁进行冲击冷却,支撑件内壁弯曲将冷却气流反向,使其在传感器的前缘的外壳表面上形成平行于传感器外壁的气膜,由于形成平行气膜没有垂直于壁面的速度分量,与壁面贴合效果更好,对传感器前缘壁面的保护效果好。该申请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由于传感器壳体过冷却而引入的导热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气动参数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背景技术
燃烧室出口热电偶传感器的现有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
1.水冷式。水冷式传感器的缺点为:由于冷却水和燃烧室的试验状态很难做到联调,所以在试验状态较低的情况下,冷却水的压力和流量不能迅速随之降低,这就造成了探头壳体局部因为压力过大形成过载,增加了探头结构损坏的风险;水的冷却效率高,对传感器的冷却效果好,导致其温度过低,由于传感器外壳与热电偶之间的导热作用,对偶丝产生了冷却,这就在测量结果中引入的较大的导热误差。这对测试来说是不利的。
2.气膜冷却式。气膜冷却式传感器的缺点:这种结构的传感器最大的问题是传感器前缘的冷却问题。如果在传感器前缘开气膜孔,从气膜孔中冲出的冷却气则会对热电偶以及其测试的流场冷却,也就是实测的温度比实际值低。如果传感器前缘不开气膜孔,仅靠冷却气在其内部的对流换热冷却,则冷却效果不足,传感器前缘极易被烧坏;受工艺上的限制,气膜孔与传感器壁面之间必须要有一个约30度的夹角,这就对冷气的压力有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如果冷气压力过大,易导致由气膜孔吹出的射流动量增大脱离壁面,降低冷却效果。如果冷气压力太小,冷气流量不足,气膜不足以对壁面形成充分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沿所述缝隙处的冷气流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气膜槽缝。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外壳近屏蔽罩的一端,支撑件与外壳之间设有冲击槽,所述冲击槽用于引出冷气对冲击罩进行冲击冷却。
冲击罩,所述冲击罩通过螺柱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冲击罩与所述外壳外壁之间设置有夹缝,所述夹缝用于将所述冷气引出在所述外壳的表面上形成保护气膜,冲击罩弯曲使通过冲击槽射出的冷气流反向。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传感器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进气支杆,所述进气支杆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将冷气引入到所述外壳内部。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弯折结构,分为伸长部和弯曲部,弯曲部与安装座连接,弯曲部在迎向来流方向一侧设有第二气膜槽缝。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走线管。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转接件,用于补偿导线与B型电偶的转接。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尾部附件。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插针。
本申请中,冷却气流通过支撑件冲击槽,对冲击罩内壁进行冲击冷却,支撑件弯曲使冷却气流反向,使其在传感器的前缘的外壳表面上形成平行于传感器外壁的气膜,由于形成平行气膜没有垂直于壁面的速度分量,与壁面贴合效果更好,对传感器前缘壁面的保护效果好。该申请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由于传感器壳体过冷却而引入的导热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偶传感器的A-A向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偶传感器的B向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电偶传感器的C-C向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 屏蔽罩 2 冲击罩
3 螺柱 4 支撑件
5 外壳 6 走线管
7 安装座 8 进气支杆
9 转接件 10 补偿导线
11 尾部附件 12 插针
13 B型电偶 14 冲击槽
15 夹缝 16 第一气膜槽缝
17 壳体迎风面 18 第二气膜槽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后部”、“后半部分”、“后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包括:外壳5、支撑件4、冲击罩2。
外壳5沿缝隙处的冷气流动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气膜槽缝1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膜槽缝16用于引导和喷射冷却气。由于传感器较长,为防止由冲击罩2射出的气流在外壳表面形成的气膜无法对外壳5的外壁形成充分的保护,在传感器的后部由采用了第一气膜槽缝16和第二气膜槽缝18的设计,以便对传感器的后部实现充分的气膜保护。
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冷却气与燃烧室进口的高压空气来自于同一气源,实现了冷却气压力与燃烧室工作状态的联调。避免了冷却介质与燃烧室出口燃气气动参数不同步变化而引入的探针壳体局部应力过载和过冷却的情况。
支撑件4位于外壳5近屏蔽罩1的一端,支撑件4与外壳5之间设有冲击槽14,冷气通过冲击槽14并对冲击罩4进行冲击冷却。可以理解的是,屏蔽罩1用于降低辐射误差保护偶丝。支撑件4用于对屏蔽罩1、冲击罩2、螺柱3和走线管6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冲击槽14 设于支撑件4上。
冲击罩2通过螺柱3与支撑件4固定连接,冲击罩2与外壳5外壁之间设置有夹缝15,冷气通过夹缝15并在外壳的表面上形成保护气膜,冲击罩2 内壁为曲面,用于将通过冲击槽14射出的冷气流反向。可以理解的是,冲击罩2用于固定屏蔽罩1,对冷却气流的整流作用。螺柱3用于将冲击罩2固定在支撑件4的跑道形槽内,实现对冲击罩2的定位,并压紧屏蔽罩1。这个装配结构在实现了固定冲击罩2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屏蔽罩1的固定。这种装配结构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材料同时实现了冲击罩2和屏蔽罩1之间的固定,而且由于结构简洁,没有多余结构对气路形成阻挡和堵塞。有利的是,热电偶传感器包括与外壳5连接的进气支杆8,进气支杆8上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用于将冷气引入到外壳内部。
有利的是,外壳5为弯折结构,分为伸长部和弯曲部,弯曲部与安装座7 连接,弯曲部在迎向来流方向一侧设有第二气膜槽缝18。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7用于将传感器安装固定在燃烧室试验器上。壳体迎风面17属于外壳5 的一部分并且靠近安装座7处。第二气膜槽缝18位于壳体迎风面17上,用于喷射冷却气形成气膜。
有利的是,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走线管6。可以理解的是,走线管6用于固定和保护B型电偶13,B型电偶13用于感受燃气温度。走线管6和B型电偶为常规设置。
有利的是,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转接件9,用于补偿导线10与B型电偶 13的转接。补偿导线10用于传递B型电偶13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接件9、补偿导线10为常规设置。
有利的是,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尾部附件11,用于固定和保护补偿导线 10。尾部附件11为常规设置。
有利的是,热电偶传感器还包括插针12,用于与上位采集系统连接。插针12为常规设置。
有利的是,第一气膜槽缝16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成20°~6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第一气膜槽缝16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夹角为 20°,第二实施例第一气膜槽缝16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夹角为60°。
有利的是,第二气膜槽缝18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成20°~6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第二气膜槽缝18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夹角为 20°,第二实施例第二气膜槽缝18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夹角为60°。
具体的工作过程:
传感器在工作时,冷却气由进气支杆8上的冷气孔流入传感器内部。一部分冷气通过冲击槽14排出并形成高速射流直接冲击冲击罩2的内壁对其进行冲击冷却,随后,这部分冷气通过冲击罩2与支撑件4之间的夹缝冲出,在外壳5的外壁形成保护气膜,将外壳5与高温燃气隔绝;在气膜向下游冲击的过程中,随着热交换和与高温燃气的掺混作用,气膜的保护效果不断降低。因此在外壳5的后半部分设有第一气膜槽缝16,一部分冷气从第一气膜槽缝16 冲出,形成新的气膜保护其后部的壳体;剩下的冷却气由第二气膜槽缝18排出形成冷却气膜,保护壳体迎风面17及其后方壳体。高温燃气的温度由B型电偶13测量,B型电偶13受到高温燃气的直接冲刷而产生热电势,通过补偿导线10和插针12传导至上位采集系统,实现温度测量。
具体的冷却原理:
传感器主要应用了两种冷却技术,冲击冷却和气膜冷却。
对传感器布置热电偶测点的前缘,应用了冲击冷却技术,通过冲击槽14 喷出的射流,直接冲击冲击罩2的内壁面来实现冷却。
对于传感器除前缘以外的所有壳体表面,均应用气膜冷却技术。其原理如下:探针的冷却气与燃烧室进口的高压空气同源,其安装位置位于燃烧室出口,由于燃烧室本身存在着约5%的压力损失,这就保证了在任何试验状态下传感器外壳5的内外均存在着约5%的压差。利用这个压差驱动冷却气经由槽缝流出,并在外壳5外表面形成一层冷却气膜,阻挡了高温燃气对其直接冲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5),所述外壳(5)为弯折结构,分为伸长部和弯曲部,弯曲部与安装座(7)连接,伸长部在靠近弯曲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气膜槽缝(16),弯曲部在迎向来流方向一侧设有第二气膜槽缝(18),外壳(5)上设有屏蔽罩(1);
进气支杆(8),所述进气支杆(8)与外壳(5)连接,所述进气支杆(8)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用于将冷气引入到所述外壳(5)内部;
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位于外壳(5)近屏蔽罩(1)的一端,支撑件(4)与外壳(5)之间设有与热电偶传感器外壁平行的冲击槽(14),所述冲击槽(14)用于引出冷气对冲击罩(2)的内壁进行冲击冷却;
冲击罩(2),所述冲击罩(2)通过螺柱(3)与支撑件(4)连接,所述冲击罩(2)与所述外壳(5)外壁之间设置有夹缝(15),冷气通过所述夹缝(15)并在所述外壳(5)的表面上形成保护气膜,冲击罩(2)弯曲用于将通过冲击槽(14)射出的冷气流反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传感器包括尾部附件(11)、插针(12)、走线管(6)、转接件(9),所述转接件(9)用于补偿导线(10)与B型电偶(13)的转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气膜槽缝(16)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成2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气膜槽缝(18)开口方向与外壳外壁成20°~60°。
CN201810797812.1A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Active CN109060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7812.1A CN109060152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7812.1A CN109060152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0152A true CN109060152A (zh) 2018-12-21
CN109060152B CN109060152B (zh) 2020-10-09

Family

ID=6481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7812.1A Active CN109060152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01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1590A (zh) * 2020-03-04 2020-06-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一种空间场应用温度传感器
CN113739939A (zh) * 2021-08-31 2021-12-03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燃烧室出口总温探针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13A (zh) * 1989-08-20 1991-03-06 陈郑心 螺旋板式微型滤尘器
CN102128055A (zh) * 2011-04-21 2011-07-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带冠的燃气涡轮冷却叶片
CN103409714A (zh) * 2013-07-16 2013-11-27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一种内藏随形冷却水路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CN103452595A (zh) * 2013-09-25 2013-12-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冷却效率的新型气膜孔
CN103806951A (zh) * 2014-01-20 2014-05-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缝气膜冷却加扰流柱的组合式涡轮叶片
CN203824677U (zh) * 2014-01-27 2014-09-10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发动机热环境试验水冷式热流传感器
JP2014185883A (ja) * 2013-03-22 2014-10-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プローブ
CN203980349U (zh) * 2014-06-04 2014-12-03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火焰筒及航空发动机
CN105650677A (zh) * 2016-02-26 2016-06-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有新型冷却结构一体化设计的火焰稳定器
CN106323495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森萨塔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传感器和制造温度传感器的方法
CN106593543A (zh) * 2016-11-28 2017-04-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拱型凹槽气膜冷却结构
RU2618479C1 (ru) * 2016-03-11 2017-05-0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ого мот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П.И. Баранова" Стенд для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процессов теплообмена в охлаждаемых лопатках
CN107060892A (zh) * 2017-03-30 2017-08-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气液耦合的涡轮叶片冷却单元
CN107120689A (zh) * 2017-04-28 2017-09-01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回流燃烧室内弯管结构及回流燃烧室、燃气涡轮发动机
CN107677479A (zh) * 2017-09-27 2018-02-09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矩形燃烧室出口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13A (zh) * 1989-08-20 1991-03-06 陈郑心 螺旋板式微型滤尘器
CN102128055A (zh) * 2011-04-21 2011-07-20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带冠的燃气涡轮冷却叶片
JP2014185883A (ja) * 2013-03-22 2014-10-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プローブ
CN103409714A (zh) * 2013-07-16 2013-11-27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一种内藏随形冷却水路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CN103452595A (zh) * 2013-09-25 2013-12-1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冷却效率的新型气膜孔
CN103806951A (zh) * 2014-01-20 2014-05-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缝气膜冷却加扰流柱的组合式涡轮叶片
CN203824677U (zh) * 2014-01-27 2014-09-10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 发动机热环境试验水冷式热流传感器
CN203980349U (zh) * 2014-06-04 2014-12-03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火焰筒及航空发动机
CN106323495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森萨塔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传感器和制造温度传感器的方法
CN105650677A (zh) * 2016-02-26 2016-06-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带有新型冷却结构一体化设计的火焰稳定器
RU2618479C1 (ru) * 2016-03-11 2017-05-0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онного моторостроения имени П.И. Баранова" Стенд для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процессов теплообмена в охлаждаемых лопатках
CN106593543A (zh) * 2016-11-28 2017-04-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拱型凹槽气膜冷却结构
CN107060892A (zh) * 2017-03-30 2017-08-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气液耦合的涡轮叶片冷却单元
CN107120689A (zh) * 2017-04-28 2017-09-01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回流燃烧室内弯管结构及回流燃烧室、燃气涡轮发动机
CN107677479A (zh) * 2017-09-27 2018-02-09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矩形燃烧室出口测量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佟显义 等: "模拟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实验台", 《中国测试》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1590A (zh) * 2020-03-04 2020-06-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一种空间场应用温度传感器
CN113739939A (zh) * 2021-08-31 2021-12-03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燃烧室出口总温探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0152B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6246B1 (en) Icing resistant total air temperature probe with air jets
JP3689114B2 (ja) 燃焼機のライナ装置
US9132923B2 (en) Aircraft light
CN109060152A (zh) 一种用于燃烧室出口温场测试的热电偶传感器
US8777164B2 (en) Air intake structure for an aircraft nacelle
JPH0413528B2 (zh)
BR102014025632A2 (pt) sonda de temperatura do ar total
JP5744314B2 (ja) タービン燃焼システムの冷却スクープ
KR102596489B1 (ko) 감시 카메라용 냉각장치
US4601202A (en) Gas turbine engine component cooling system
JPS6032011B2 (ja) ガスタ−ビンエンジンの光高温計のための空気式パ−ジ装置
US10060284B2 (en) Engine inlet total air temperature sensor
BR102015002343A2 (pt) sonda de temperatura total do ar
CN209131854U (zh)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出口用气冷热电偶
US20150114006A1 (en) Aircraft engine strut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9799030B (zh) 一种适用于高焓气流的水冷式压力测量探头
CN209296319U (zh) 一种三支杆结构总温探针
CN206832268U (zh) 激光传感器
CN10622518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感温包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US20170002665A1 (en) Gas turbine blade
CN109084907A (zh) 一种用于涡轮级间温度测量的叶形总温探针
CN207815388U (zh) 用于燃烧室的定位组件、燃烧室及航空发动机
JPH04288585A (ja) 表示器の冷却装置
JP2001194244A (ja) ガスタービンの排出ガス温度計測装置
CN219510989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