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7896A -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7896A
CN109057896A CN201811033686.9A CN201811033686A CN109057896A CN 109057896 A CN109057896 A CN 109057896A CN 201811033686 A CN201811033686 A CN 201811033686A CN 109057896 A CN109057896 A CN 109057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gear
speak
rotation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36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i Ru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i Ru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i Ru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i Rui 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336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7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7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789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运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入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蒸汽冷却器,所述蒸汽冷却器的左右两端延伸通入外界,所述蒸汽冷却器内设置有蒸汽冷却腔,蒸汽冷却器内的所述蒸汽冷却腔的左右两侧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朝向外界的蒸汽通道,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的对蒸汽进行冷却,安全环保,冷却液利用率高,值得推荐。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工质从某一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状态变化,又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中间冷却是在相继的压缩段之间对工质进行冷却的热力循环,现如今的中间冷却的装置多数采用水冷,装置体积较大,因此设计简易而有效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运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入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蒸汽冷却器,所述蒸汽冷却器的左右两端延伸通入外界,所述蒸汽冷却器内设置有蒸汽冷却腔,蒸汽冷却器内的所述蒸汽冷却腔的左右两侧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朝向外界的蒸汽通道,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相对齐,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转叶,所述第五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布的第一转动块,所述蒸汽冷却腔内设置有盘旋排布上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块内的所述第四空腔内,所述冷却液管道的上端延伸进入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沿内壁向下设置进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所述冷却液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布的扇叶,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与所述第四锥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对称的所述第六锥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上侧的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上侧的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所述第八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上设置有环形轨道,所述第八空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运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上侧内壁内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上端,所述第九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上,所述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十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外套设有喷头,所述第一开腔内的喷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相啮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开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齿形啮合,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开腔的左侧内壁之前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相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五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六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七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三滑块内左右贯通的设置有通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入液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的左侧内壁内的第一入液管道,所述第一入液管道的右端可延伸通入所述第十空腔内,所述第一入液管道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八开腔,所述第八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环形轨道内滑动的第五滑块,所述第八开腔内上下内壁之间固定有贯穿所述第四滑块的导滑杆,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入液管道,所述第二入液管道的后端延伸进入外界。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右侧内壁的下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第二开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右端的照明定固定块,所述照明灯固定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腔内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一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第一滑腔的上侧内壁上铰链配合连接有挡板,当需要照明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将照明灯向外推出并使照明灯启动照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蒸汽从左侧的所述蒸汽通道进入,通过所述蒸汽冷却腔再从右侧的所述蒸汽通道通出,打开所述第一开关,一定量的第一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入液管道进入所述第十空腔,所述电机启动,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喷头转动,所述第十空腔内第一冷却液通过所述喷头均匀撒于所述蒸汽冷却器的上端;
其次,所述第一滑块向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下移动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错开,第一冷却液不会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进入所述蒸汽冷却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到右极限位置后所述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对齐,通过所述第一入液管道向所述第十空腔内补充冷却液,同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五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入液管道内横截面改变,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入液管道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速改变,喷洒于所述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同时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扇叶转动,对所述第一空腔内进行风冷,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混合对所述蒸汽冷却器进行冷却,混合液通过所述第三空腔进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抽水泵工作抽取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混合液通过所述冷却液管道,对所述蒸汽冷却腔中的蒸汽进行冷却,进入所述第四空腔,带动所述转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对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当混合液冷却效果使用完全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通过所述出液管将废液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工作时,蒸汽从左侧的蒸汽通道进入,通过蒸汽冷却腔再从右侧的蒸汽通道通出,打开第一开关,一定量的第一冷却液通过第一入液管道进入第十空腔,电机启动,带动转轴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喷头转动,第十空腔内第一冷却液通过喷头均匀撒于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同时第一滑块向右移动第一弹簧带动第二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通孔与第一入液管道错开,第一冷却液不会从第一入液管道进入蒸汽冷却器,第一滑块移动到右极限位置后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通孔与第一入液管道对齐,通过第一入液管道向第十空腔内补充冷却液,同时电机带动第四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入液管道内横截面改变,进而带动第二入液管道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速改变,喷洒于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同时第四转轴带动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扇叶转动,对第一空腔内进行风冷,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混合对蒸汽冷却器进行冷却,混合液通过第三空腔进入第二空腔内,抽水泵工作抽取第二空腔内的混合液通过冷却液管道,对蒸汽冷却腔中的蒸汽进行冷却,进入第四空腔,带动转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对第二空腔中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当混合液冷却效果使用完全打开第二开关通过出液管将废液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的对蒸汽进行冷却,安全环保,冷却液利用率高,值得推荐。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B-B”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运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入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上的照明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第一空腔15,所述第一空腔15内设置有蒸汽冷却器13,所述蒸汽冷却器13的左右两端延伸通入外界,所述蒸汽冷却器13内设置有蒸汽冷却腔12,蒸汽冷却器13内的所述蒸汽冷却腔12的左右两侧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朝向外界的蒸汽通道14,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25,所述第一空腔15与所述第二空腔25的左侧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18,所述第一空腔15与所述第二空腔25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6,所述第一固定块16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空腔20,所述第四空腔20与所述第三空腔18相对齐,所述第四空腔20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空腔22,所述第五空腔2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49,所述第一锥齿轮4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7,所述第一转轴17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20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20的左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20内的所述第一转轴17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转叶19,所述第五空腔2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9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8,所述第二锥齿轮4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4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25内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布的第一转动块23,所述蒸汽冷却腔12内设置有盘旋排布上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15内的冷却液管道28,所述冷却液管道28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块16内的所述第四空腔20内,所述冷却液管道28的上端延伸进入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内沿内壁向下设置进入所述第二空腔25内,所述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内所述冷却液管道28上设置有抽水泵52,所述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第六空腔29,所述第六空腔29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锥齿轮47,所述第三锥齿轮4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81,所述第三转轴81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15内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布的扇叶46,所述第六空腔29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7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30,所述第六空腔29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82,所述第七空腔8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五锥齿轮50,所述第五锥齿轮50与所述第四锥齿轮30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空腔8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50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51,对称的所述第六锥齿轮51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上侧的所述第六空腔29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7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31,所述第七锥齿轮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83,上侧的所述第六空腔29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32,所述第四转轴83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32内,所述第八空腔32内的所述第四转轴8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33,所述第二转动块33上设置有环形轨道34,所述第八空腔32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电机35,所述第四转轴83的上端与所述电机35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运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35的上侧内壁内的第九空腔37,所述第九空腔3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锥齿轮36,所述第八锥齿轮3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机35的上端,所述第九空腔37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36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38,所述第九锥齿轮3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丝杆41,所述丝杆41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15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15的左侧内壁上,所述丝杆41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15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53,所述第一滑块53内设置有第十空腔75,所述第十空腔75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开腔57,所述第十空腔75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导管78,所述导管78外套设有喷头77,所述第一开腔57内的喷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6,所述第一开腔57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56,所述第一开腔57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56相啮合的第三齿轮58,所述第一开腔57的右侧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60,所述第二开腔6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轮59,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齿轮58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腔60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59相啮合的第二传动轮61,所述第二开腔60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开腔54,所述第三开腔54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齿轮62,所述第四齿轮62与所述第二传动轮61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开腔54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62相啮合的第五齿轮55,所述第五齿轮55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54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第五齿轮55与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上侧内壁齿形啮合,所述第一空腔15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72,所述第四开腔7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74,所述第二滑块74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开腔72的左侧内壁之前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3,所述第四开腔72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71,所述第五开腔71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74的上端相啮合的第六齿轮70,所述第五开腔7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69,所述第六开腔69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70固定连接的第三转动块68,所述第六开腔69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64,所述第七开腔64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65,所述第三滑块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七开腔64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3,所述第三滑块65内左右贯通的设置有通孔66。
有益地,所述入液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上侧的左侧内壁内的第一入液管道67,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的右端可延伸通入所述第十空腔75内,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连接有第一开关80,所述第八空腔32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15相连通的第八开腔42,所述第八开腔42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44,所述第四滑块4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环形轨道34内滑动的第五滑块45,所述第八开腔42内上下内壁之间固定有贯穿所述第四滑块44的导滑杆43,所述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39,所述第四滑块44与所述第二固定块3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入液管道40,所述第二入液管道40的后端延伸进入外界。
有益地,所述第二空腔25的右侧内壁的下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出液管27,所述出液管27上连接有第二开关26。
有益地,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右端的照明定固定块90,所述照明灯固定块90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91,所述第二电机91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腔95,所述第二电机91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腔95内的第二丝杆93,所述第一滑腔9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杆93螺纹配合连接的移动块92,所述移动块9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96,所述第一滑腔95的上侧内壁上铰链配合连接有挡板94,当需要照明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91将照明灯96向外推出并使照明灯96启动照明。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53处于左极限位置,第二滑块74处于左极限位置,第三滑块65处于上极限位置,通孔66与第一入液管道67相对齐,第四滑块44处于下极限位置,第五滑块45处于下极限位置,第一开关80关闭,第二开关26关闭。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蒸汽从左侧的所述蒸汽通道14进入,通过所述蒸汽冷却腔12再从右侧的所述蒸汽通道14通出,打开所述第一开关80,一定量的第一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进入所述第十空腔75,所述电机35启动,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3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丝杆4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5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五齿轮5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齿轮62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6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5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齿轮5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5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7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喷头77转动,所述第十空腔75内第一冷却液通过所述喷头77均匀撒于所述蒸汽冷却器13的上端;
其次,所述第一滑块53向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73带动所述第二滑块7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六齿轮7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动块6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65向下移动所述通孔66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错开,第一冷却液不会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进入所述蒸汽冷却器13,所述第一滑块53移动到右极限位置后所述电机35反转,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3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丝杆4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5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74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六齿轮70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动块6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6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通孔66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对齐,通过所述第一入液管道67向所述第十空腔75内补充冷却液,同时所述电机35带动所述第四转轴8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块3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五滑块45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滑块44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入液管道40内横截面改变,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入液管道40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速改变,喷洒于所述蒸汽冷却器13的上端,同时所述第四转轴83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4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8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扇叶46转动,对所述第一空腔15内进行风冷,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混合对所述蒸汽冷却器13进行冷却,混合液通过所述第三空腔18进入所述第二空腔25内,所述抽水泵52工作抽取所述第二空腔25内的混合液通过所述冷却液管道28,对所述蒸汽冷却腔12中的蒸汽进行冷却,进入所述第四空腔20,带动所述转叶1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1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4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48,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24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23转动对所述第二空腔25中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当混合液冷却效果使用完全打开所述第二开关26通过所述出液管27将废液排出。
本装置工作时,蒸汽从左侧的蒸汽通道14进入,通过蒸汽冷却腔12再从右侧的蒸汽通道14通出,打开第一开关80,一定量的第一冷却液通过第一入液管道67进入第十空腔75,电机35启动,带动转轴带动第八锥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38转动,进而带动丝杆4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53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55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62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第二传动轮6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59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5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5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76转动,进而带动喷头77转动,第十空腔75内第一冷却液通过喷头77均匀撒于蒸汽冷却器13的上端,同时第一滑块53向右移动第一弹簧73带动第二滑块74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70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68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65向下移动通孔66与第一入液管道67错开,第一冷却液不会从第一入液管道67进入蒸汽冷却器13,第一滑块53移动到右极限位置后电机35反转,带动转轴带动第八锥齿轮36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38转动,进而带动丝杆4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53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74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70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68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6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通孔66与第一入液管道67对齐,通过第一入液管道67向第十空腔75内补充冷却液,同时电机35带动第四转轴8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块33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45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44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入液管道40内横截面改变,进而带动第二入液管道40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速改变,喷洒于蒸汽冷却器13的上端,同时第四转轴83带动第七锥齿轮31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4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81转动,进而带动扇叶46转动,对第一空腔15内进行风冷,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混合对蒸汽冷却器13进行冷却,混合液通过第三空腔18进入第二空腔25内,抽水泵52工作抽取第二空腔25内的混合液通过冷却液管道28,对蒸汽冷却腔12中的蒸汽进行冷却,进入第四空腔20,带动转叶19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4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48,进而带动第二转轴2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23转动对第二空腔25中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当混合液冷却效果使用完全打开第二开关26通过出液管27将废液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装置工作时,蒸汽从左侧的蒸汽通道进入,通过蒸汽冷却腔再从右侧的蒸汽通道通出,打开第一开关,一定量的第一冷却液通过第一入液管道进入第十空腔,电机启动,带动转轴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喷头转动,第十空腔内第一冷却液通过喷头均匀撒于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同时第一滑块向右移动第一弹簧带动第二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通孔与第一入液管道错开,第一冷却液不会从第一入液管道进入蒸汽冷却器,第一滑块移动到右极限位置后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带动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通孔与第一入液管道对齐,通过第一入液管道向第十空腔内补充冷却液,同时电机带动第四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入液管道内横截面改变,进而带动第二入液管道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速改变,喷洒于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同时第四转轴带动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扇叶转动,对第一空腔内进行风冷,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混合对蒸汽冷却器进行冷却,混合液通过第三空腔进入第二空腔内,抽水泵工作抽取第二空腔内的混合液通过冷却液管道,对蒸汽冷却腔中的蒸汽进行冷却,进入第四空腔,带动转叶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而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对第二空腔中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当混合液冷却效果使用完全打开第二开关通过出液管将废液排出,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的对蒸汽进行冷却,安全环保,冷却液利用率高,值得推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此方法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运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入液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照明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蒸汽冷却器,所述蒸汽冷却器的左右两端延伸通入外界,所述蒸汽冷却器内设置有蒸汽冷却腔,蒸汽冷却器内的所述蒸汽冷却腔的左右两侧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朝向外界的蒸汽通道,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左侧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相对齐,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内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分布的转叶,所述第五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布的第一转动块,所述蒸汽冷却腔内设置有盘旋排布上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的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固定块内的所述第四空腔内,所述冷却液管道的上端延伸进入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沿内壁向下设置进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所述冷却液管道上设置有抽水泵,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上下对称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环形排布的扇叶,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六空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与所述第四锥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对称的所述第六锥齿轮之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上侧的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上侧的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所述第八空腔内的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上设置有环形轨道,所述第八空腔的上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电机的下端动力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的上侧内壁内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上端,所述第九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九锥齿轮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上,所述丝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左右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十空腔,所述第十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十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外套设有喷头,所述第一开腔内的喷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三齿轮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相啮合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开腔的后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后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的后侧内壁上,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齿形啮合,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开腔的左侧内壁之前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四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相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五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六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七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七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三滑块内左右贯通的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液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的左侧内壁内的第一入液管道,所述第一入液管道的右端可延伸通入所述第十空腔内,所述第一入液管道的左端延伸通入外界并连接有第一开关,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的第八开腔,所述第八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环形轨道内滑动的第五滑块,所述第八开腔内上下内壁之间固定有贯穿所述第四滑块的导滑杆,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入液管道,所述第二入液管道的后端延伸进入外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右侧内壁的下侧相连通的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第二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右端的照明定固定块,所述照明灯固定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侧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腔,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滑腔内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一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配合连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第一滑腔的上侧内壁上铰链配合连接有挡板,当需要照明时,启动所述第二电机将照明灯向外推出并使照明灯启动照明。
6.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蒸汽从左侧的所述蒸汽通道进入,通过所述蒸汽冷却腔再从右侧的所述蒸汽通道通出,打开所述第一开关,一定量的第一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入液管道进入所述第十空腔,所述电机启动,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喷头转动,所述第十空腔内第一冷却液通过所述喷头均匀撒于所述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其次,所述第一滑块向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下移动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错开,第一冷却液不会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进入所述蒸汽冷却器,所述第一滑块移动到右极限位置后所述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丝杆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向左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入液管道对齐,通过所述第一入液管道向所述第十空腔内补充冷却液,同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四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五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四滑块向上向下周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入液管道内横截面改变,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入液管道内的第二冷却液流速改变,喷洒于所述蒸汽冷却器的上端,同时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扇叶转动,对所述第一空腔内进行风冷,第一冷却液与第二冷却液混合对所述蒸汽冷却器进行冷却,混合液通过所述第三空腔进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抽水泵工作抽取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混合液通过所述冷却液管道,对所述蒸汽冷却腔中的蒸汽进行冷却,进入所述第四空腔,带动所述转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对所述第二空腔中的混合液进行搅拌,当混合液冷却效果使用完全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通过所述出液管将废液排出。
CN201811033686.9A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Withdrawn CN109057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3686.9A CN109057896A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3686.9A CN109057896A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7896A true CN109057896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759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3686.9A Withdrawn CN109057896A (zh) 2018-09-05 2018-09-05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78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9700A (zh) * 2020-11-28 2021-04-30 天津宇康盛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直缝焊管高效冷却定型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9700A (zh) * 2020-11-28 2021-04-30 天津宇康盛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直缝焊管高效冷却定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2778B (zh) 一种小型包子机
CN110076918B (zh) 一种水晶球穿孔装置
CN109057896A (zh) 一种信息化的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39139A (zh) 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13805A (zh) 一种通过中间冷却实现热力循环的装置
CN109057888A (zh) 一种汽轮机外壳凸缘的高效冷却装置
CN202684514U (zh) 全自动双向管子内外倒角机
CN209193896U (zh) 闪蒸式原油提纯装置
CN108894881A (zh) 一种安全便利的双面进气径流式涡轮机燃气发生器装置
CN209607509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
CN109139252A (zh) 一种自动化燃气涡轮发动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37230A (zh) 一种智能化雾化装置
CN110195568A (zh) 一种用于紧急情况的逃生梯
CN109083740A (zh) 一种耐用的调节涡轮机的方法和设备
CN109084463A (zh) 一种现代化空调冷凝水处理系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77532A (zh) 蒸汽轮机的使用方法
CN109257052A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8894937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地热工业加工装置
CN108247076B (zh) 一种雾化装置
CN110170206A (zh) 一种生产线生产疫苗高效管理控制终端
CN208348464U (zh) 一种瓦轮机齿轮
CN107052016B (zh) 一种废气处理机
CN108952845A (zh) 一种汽轮机外壳凸缘的多功能冷却装置
CN109019815A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地热工业加工装置
CN107695071A (zh) 一种新型废气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