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56743A -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56743A
CN109056743A CN201811016971.XA CN201811016971A CN109056743A CN 109056743 A CN109056743 A CN 109056743A CN 201811016971 A CN201811016971 A CN 201811016971A CN 109056743 A CN109056743 A CN 109056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jack
foundation pit
processing unit
centra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69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东
易进翔
薛凯喜
查文华
鹿庆蕊
刘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0169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567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56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56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00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in sit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立桩、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立桩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桩内侧设置围梁,围梁上安装有变形传感器,支撑梁包括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竖直支撑梁,水平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千斤顶与围梁抵接并且千斤顶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水平支撑梁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竖直支撑梁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的下端,斜支撑梁固定在水平支撑梁两侧的下端并且斜支撑梁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千斤顶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相连。本装置通过不同位置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值,通过中央处理器计算从而通过液压泵控制千斤顶进行加载或者卸载,可以对基坑进行有效的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地建筑的兴建,建筑行业又成为人们眼中的热门行业,修建建筑的第一步是挖基坑。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者必须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有: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和支撑;水泥挡土墙;逆作拱墙等。在传统的基坑支护中,一般都是通过伺服轴力系统按照给定的恒定轴力自动增加或减少钢支撑的轴力,以防止支护结构的变形。这种控制方法是按照计算给出的恒定轴力及第三方监测的数据来控制基坑变形,而基坑支护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基坑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可是理论计算出的轴力和现场的实际压力是有差异的,同时钢支撑轴力在整个基坑的施工过程中是变化的,这就不能保证支护机构依据实际情况的压力进行调节,这就为基坑的施工安全带来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包括立桩、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立桩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桩内侧设置围梁,围梁上安装有变形传感器,围梁可以将立桩连成一体,支撑梁包括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竖直支撑梁,水平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千斤顶与围梁抵接并且千斤顶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水平支撑梁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多个竖直支撑梁均匀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的下端,斜支撑梁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两侧的下端并且斜支撑梁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千斤顶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相连,中央处理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相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立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强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竖直支撑梁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组件与水平支撑梁相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把手、活动杆和U形夹,固定条的下部设置有通孔,U形夹通过销轴与固定条的通孔相连并且采用第一螺钉固定,活动杆的一端与U形夹相连并且采用第二螺钉固定,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条的通孔,把手安装在活动杆的顶部并且把手的位置高于固定条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U形夹的弯曲处安装有橡胶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传感器采用形变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采用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
所述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安装好,中央处理器按照给出的恒定轴力计算出液压泵的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将工作参数发送给液压泵并且中央处理器发送工作指令给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工作;
步骤二,液压泵按照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参数为千斤顶供油,千斤顶给水平支撑梁初始支撑力;
步骤三,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千斤顶的数据并且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并且得出液压泵的实时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控制液压泵主动对千斤顶进行加载或卸载,保证基坑的变形数值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安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央处理器还与安全员的移动终端相连,安全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基坑的变形数值等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计合理,通过不同位置的不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值,通过中央处理器计算从而通过液压泵控制千斤顶进行加载或者卸载,保证支护机构可以对基坑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基坑的变形数值在允许范围内,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基坑支护机构中水平支撑梁的侧视图。
图3为智能基坑支护机构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坑,2-立桩,3-第一加强筋,4-围梁,5-斜支撑梁,6-第一传感器,7-水平支撑梁,8-第二传感器,9-千斤顶,10-第三传感器,11-液压泵,12-中央处理器,13-竖直支撑梁,14-第二加强筋,15-固定组件,16-固定条,17-把手,18-活动杆,19-U形夹,20-第一螺钉,21-第二螺钉,22-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包括立桩2、围梁4、支撑梁、千斤顶9、液压泵11和中央处理器12,所述立桩2围绕基坑1边缘设置并且立桩2内侧设置围梁4,围梁4上安装有变形传感器,围梁4可以将立桩2连成一体,支撑梁包括斜支撑梁5、水平支撑梁7和竖直支撑梁13,水平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通过千斤顶9与围梁4抵接并且千斤顶9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10,水平支撑梁7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8,多个竖直支撑梁13均匀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7的下端,斜支撑梁5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7两侧的下端并且斜支撑梁5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6,千斤顶9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11相连,中央处理器1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液压泵11、千斤顶9、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8和第三传感器10相连。立柱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强筋3,加强连接强度。竖直支撑梁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4通过固定组件15与水平支撑梁7相固定,连接牢固性好。
所述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安装好,中央处理器按照给出的恒定轴力计算出液压泵的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将工作参数发送给液压泵并且中央处理器发送工作指令给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工作;
步骤二,液压泵按照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参数为千斤顶供油,千斤顶给水平支撑梁初始支撑力;
步骤三,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千斤顶的数据并且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并且得出液压泵的实时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控制液压泵主动对千斤顶进行加载或卸载,保证基坑的变形数值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安全。
实施例2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包括立桩2、围梁4、支撑梁、千斤顶9、液压泵11和中央处理器12,所述立桩2围绕基坑1边缘设置并且立桩2内侧设置围梁4,围梁4上安装有变形传感器,围梁4可以将立桩2连成一体,支撑梁包括斜支撑梁5、水平支撑梁7和竖直支撑梁13,水平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通过千斤顶9与围梁4抵接并且千斤顶9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10,水平支撑梁7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8,多个竖直支撑梁13均匀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7的下端,斜支撑梁5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7两侧的下端并且斜支撑梁5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6,千斤顶9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11相连,中央处理器1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液压泵11、千斤顶9、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8和第三传感器10相连。竖直支撑梁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4通过固定组件15与水平支撑梁7相固定。固定组件15包括固定条16、把手17、活动杆18和U形夹19,固定条16的下部设置有通孔,U形夹19通过销轴与固定条16的通孔相连并且采用第一螺钉20固定,活动杆18的一端与U形夹19相连并且采用第二螺钉21固定,活动杆18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条16的通孔,把手17安装在活动杆18的顶部并且把手17的位置高于固定条16的位置,这种结构的固定组件15可以确保第二加强筋14与水平支撑梁7的连接牢固性。第一传感器6采用形变传感器,第二传感器8采用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10采用压力传感器。
所述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安装好,中央处理器按照给出的恒定轴力计算出液压泵的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将工作参数发送给液压泵并且中央处理器发送工作指令给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工作;
步骤二,液压泵按照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参数为千斤顶供油,千斤顶给水平支撑梁初始支撑力;
步骤三,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千斤顶的数据并且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并且得出液压泵的实时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控制液压泵主动对千斤顶进行加载或卸载,保证基坑的变形数值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安全,中央处理器还与安全员的移动终端相连,安全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基坑的变形数值等数据,便于实时监控。
实施例3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包括立桩2、围梁4、支撑梁、千斤顶9、液压泵11和中央处理器12,所述立桩2围绕基坑1边缘设置并且立桩2内侧设置围梁4,围梁4上安装有变形传感器,围梁4可以将立桩2连成一体,支撑梁包括斜支撑梁5、水平支撑梁7和竖直支撑梁13,水平支撑梁7的两端分别通过千斤顶9与围梁4抵接并且千斤顶9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10,水平支撑梁7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8,多个竖直支撑梁13均匀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7的下端,斜支撑梁5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7两侧的下端并且斜支撑梁5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6,千斤顶9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11相连,中央处理器12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液压泵11、千斤顶9、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8和第三传感器10相连。立柱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强筋3,加强连接强度。竖直支撑梁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4通过固定组件15与水平支撑梁7相固定,连接牢固性好。固定组件15包括固定条16、把手17、活动杆18和U形夹19,固定条16的下部设置有通孔,U形夹19通过销轴与固定条16的通孔相连并且采用第一螺钉20固定,活动杆18的一端与U形夹19相连并且采用第二螺钉21固定,活动杆18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条16的通孔,把手17安装在活动杆18的顶部并且把手17的位置高于固定条16的位置,这种结构的固定组件15可以确保第二加强筋14与水平支撑梁7的连接牢固性。U形夹19的弯曲处安装有橡胶条22。第一传感器6采用形变传感器,第二传感器8采用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10采用压力传感器。
所述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安装好,中央处理器按照给出的恒定轴力计算出液压泵的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将工作参数发送给液压泵并且中央处理器发送工作指令给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工作;
步骤二,液压泵按照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参数为千斤顶供油,千斤顶给水平支撑梁初始支撑力;
步骤三,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千斤顶的数据并且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并且得出液压泵的实时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控制液压泵主动对千斤顶进行加载或卸载,保证基坑的变形数值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施工安全,中央处理器还与安全员的移动终端相连,安全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基坑的变形数值等数据,便于实时监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桩、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立桩围绕基坑边缘设置并且立桩内侧设置围梁,围梁上安装有变形传感器,支撑梁包括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竖直支撑梁,水平支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千斤顶与围梁抵接并且千斤顶上安装有第三传感器,水平支撑梁上安装有第二传感器,多个竖直支撑梁均匀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的下端,斜支撑梁固定在每根水平支撑梁两侧的下端并且斜支撑梁上安装有第一传感器,千斤顶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泵相连,中央处理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分别与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支撑梁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组件与水平支撑梁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条、把手、活动杆和U形夹,固定条的下部设置有通孔,U形夹通过销轴与固定条的通孔相连并且采用第一螺钉固定,活动杆的一端与U形夹相连并且采用第二螺钉固定,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条的通孔,把手安装在活动杆的顶部并且把手的位置高于固定条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夹的弯曲处安装有橡胶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采用形变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采用位移传感器,第三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围梁、支撑梁、千斤顶、液压泵和中央处理器安装好,中央处理器按照给出的恒定轴力计算出液压泵的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将工作参数发送给液压泵并且中央处理器发送工作指令给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液压泵、千斤顶、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工作;
步骤二,液压泵按照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参数为千斤顶供油,千斤顶给水平支撑梁初始支撑力;
步骤三,变形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斜支撑梁、水平支撑梁和千斤顶的数据并且发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数据进行计算并且得出液压泵的实时工作参数,中央处理器控制液压泵主动对千斤顶进行加载或卸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基坑支护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还与安全员的移动终端相连。
CN201811016971.XA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90567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6971.XA CN109056743A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6971.XA CN109056743A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56743A true CN109056743A (zh) 2018-12-21

Family

ID=6475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6971.XA Pending CN109056743A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5674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4976A (zh) * 2019-11-23 2020-03-24 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坑围护撑板结构
CN114808903A (zh) * 2022-06-21 2022-07-2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缆线式螺旋板载荷试验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41959A1 (ru) * 1988-03-04 1991-04-15 Трест "Спецстрой"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Липецкстрой" Опалубка дл образовани колодцев
CN104099934A (zh) * 2014-04-01 2014-10-15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大型基坑的支护结构
CN204754179U (zh) * 2015-05-28 2015-11-11 台州永建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脚手架连接结构
CN107829452A (zh) * 2017-11-12 2018-03-23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融合多传感器及地基sar的深基坑施工监测预警技术
CN107882041A (zh) * 2017-12-14 2018-04-06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智能支撑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641959A1 (ru) * 1988-03-04 1991-04-15 Трест "Спецстрой"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Липецкстрой" Опалубка дл образовани колодцев
CN104099934A (zh) * 2014-04-01 2014-10-15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大型基坑的支护结构
CN204754179U (zh) * 2015-05-28 2015-11-11 台州永建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脚手架连接结构
CN107829452A (zh) * 2017-11-12 2018-03-23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融合多传感器及地基sar的深基坑施工监测预警技术
CN107882041A (zh) * 2017-12-14 2018-04-06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智能支撑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4976A (zh) * 2019-11-23 2020-03-24 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坑围护撑板结构
CN114808903A (zh) * 2022-06-21 2022-07-29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缆线式螺旋板载荷试验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9228B2 (en) Structural foundation monitoring sensor system
CN109056743A (zh) 一种智能基坑支护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US105778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ecting tower with hydraulic cylinders
CN211689943U (zh) 装配式墩柱模板翻转缓冲装置
CN109183838B (zh) 一种高抗浮抗裂性能地下室底板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5224125U (zh) 一种钢管桩垂直度检测结构
CN107687958B (zh) 沙漠地区煤层顶板垮落与输气管道协同变形物理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5649241A (zh) 受限空间内幕墙玻璃的安装方法
CN112965538A (zh) 一种基于动态抗突涌的基坑降水控制系统
CN112411641A (zh) 一种灾后房屋纠偏装置及纠偏方法
CN114599600A (zh) 用于确定自升式平台单元上的起重机或悬臂操作包络线的方法、自升式平台单元
CN109883673B (zh) 导洞开挖工艺中棚架试验方法
CN116663124A (zh) 抗滑桩与斜撑钢管桩铰接支挡嵌固深度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3466891B (zh)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整体提升施工过程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5653104U (zh) 一种单元板幕墙安装的活动吊车
CN114790736A (zh) 地下连续墙钢筋笼自适应平衡安放平台结构及使用方法
JP2015148126A (ja) 水害時浮上建築物及びその建築方法
CN209585138U (zh) 一种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装置
CN206554137U (zh) 一种钢立柱调垂装置
CN113737627A (zh) 一种小半径曲线高低箱异形断面钢箱梁的施工方法
CN207003862U (zh) 带低端平台的板式楼梯滑动支座装置
CN109137931B (zh) 一种适用于狭窄基坑的嵌固长度的计算方法
CN207331700U (zh) 一种可调节预应力的支护桩结构
CN208649915U (zh) 一种钢桁梁双悬臂拼装设备
CN110309557A (zh) 一种在双排支护桩体系深基坑边进行吊装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