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9014A - 一种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9014A
CN109039014A CN201810523192.2A CN201810523192A CN109039014A CN 109039014 A CN109039014 A CN 109039014A CN 201810523192 A CN201810523192 A CN 201810523192A CN 109039014 A CN109039014 A CN 109039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orce
force area
area
conductor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31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tropy Zero Technology Logi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39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90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1/00Dynamo-electric gears, i.e. dynamo-electric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power from a driving shaft to a driven shaft and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磁力区A1与磁力区B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磁力区A2与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磁力区B2与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磁力区A1设为永磁磁力区A1,磁力区B1设为导体磁力区B1,磁力区B2设为导体磁力区B2,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和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不等,导体磁力区B1与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本发明所公开的传动装置能够实现变速和变矩功能,且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与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能够通过磁力作用使动力输入件和动力输出件之间的传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速传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传动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所述磁力区A1与所述磁力区B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与所述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与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B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方案2: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所述磁力区A1与所述磁力区B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与所述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与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设为永磁磁力区A2,所述永磁磁力区A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A2独立或一体化设置,所述磁力区B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方案3: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所述磁力区A1与所述磁力区B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与所述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与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B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方案4:在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B1设为线圈B1、励磁磁力区B1或设为半鼠笼B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B2设为线圈B2、励磁磁力区B2或设为半鼠笼B2;或使所述磁力区B1和所述磁力区B2设为线圈B、励磁磁力区B或设为鼠笼B。
方案5:在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B1设为线圈B1、励磁磁力区B1或设为半鼠笼B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B2设为线圈B2、励磁磁力区B2或设为半鼠笼B2;或使所述磁力区B1和所述磁力区B2设为线圈B、励磁磁力区B或设为鼠笼B。
方案6: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B1设为线圈B1、励磁磁力区B1或设为半鼠笼B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B2设为线圈B2、励磁磁力区B2或设为半鼠笼B2;或使所述磁力区B1和所述磁力区B2设为线圈B、励磁磁力区B或设为鼠笼B。
方案7: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所述磁力区B1与所述磁力区A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与所述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与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A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方案8: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所述磁力区B1与所述磁力区A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与所述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与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设为永磁磁力区B2,所述永磁磁力区B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B2独立或一体化设置,所述磁力区A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方案9: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结构体,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B1和磁力区B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磁力区A1和磁力区A2,在所述结构体上设置磁力区C1和磁力区C2,所述磁力区B1与所述磁力区A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与所述磁力区C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与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A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方案10:在方案7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A1设为线圈A1、励磁磁力区A1或设为半鼠笼A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A2设为线圈A2、励磁磁力区A2或设为半鼠笼A2;或使所述磁力区A1和所述磁力区A2设为线圈A、励磁磁力区A或设为鼠笼A。
方案11:在方案8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A1设为线圈A1、励磁磁力区A1或设为半鼠笼A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A2设为线圈A2、励磁磁力区A2或设为半鼠笼A2;或使所述磁力区A1和所述磁力区A2设为线圈A、励磁磁力区A或设为鼠笼A。
方案12:在方案9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A1设为线圈A1、励磁磁力区A1或设为半鼠笼A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A2设为线圈A2、励磁磁力区A2或设为半鼠笼A2;或使所述磁力区A1和所述磁力区A2设为线圈A、励磁磁力区A或设为鼠笼A。
方案13:在方案1至1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C1设为导体磁力区C1,所述磁力区C2设为导体磁力区C2
方案14:在方案1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C1设为线圈C1、励磁磁力区C1或设为半鼠笼C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C2设为线圈C2、励磁磁力区C2或设为半鼠笼C2;或使所述磁力区C1和所述磁力区C2设为线圈C、励磁磁力区C或设为鼠笼C。
方案15:在方案1至12和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受无线信号控制,或使所述控制单元受有线信号控制。
方案16:在方案1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受无线信号控制,或使所述控制单元受有线信号控制。
方案17:在方案1至12和14和1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定子或设为单向子。
方案18:在方案1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定子或设为单向子。
方案19:在方案15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结构体设为定子或设为单向子。
方案20:在方案1至12和14和16和18和19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磁力区C1的磁极对数和所述磁力区C2的磁极对数不同。
方案21:在方案13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磁力区C1的磁极对数和所述磁力区C2的磁极对数不同。
方案22:在方案15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磁力区C1的磁极对数和所述磁力区C2的磁极对数不同。
方案23:在方案17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磁力区C1的磁极对数和所述磁力区C2的磁极对数不同。
方案24:在方案1至12和14和16和18和19和21至2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置永磁磁力区X,所述永磁磁力区X与所述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25:在方案17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置永磁磁力区X,所述永磁磁力区X与所述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26:在方案20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上设置永磁磁力区X,所述永磁磁力区X与所述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27:在方案1至12和14和16和18和19和21至23和25和2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置永磁磁力区Y,所述永磁磁力区Y与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28:在方案24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上设置永磁磁力区Y,所述永磁磁力区Y与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29:在1至12和14和16和18和19和21至23和25和26和28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永磁磁力区Z,所述永磁磁力区Z与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30:在方案27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永磁磁力区Z,所述永磁磁力区Z与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C1和/或所述磁力区C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方案31:在方案1至12和14和16和18和19和21至23和25和26和28和30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所述结构体中的至少一件轴向可移动设置。
方案32:在方案29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和所述结构体中的至少一件轴向可移动设置。
方案33:在方案1至12和14和16和18和19和21至23和25和26和28和30和32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转动体上的至少两个触点和轴向移动导电体,所述轴向移动导电体通过轴线移动实现所述触点间的电力连通与切断。
方案34:在方案31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转动体上的至少两个触点和轴向移动导电体,所述轴向移动导电体通过轴线移动实现所述触点间的电力连通与切断。
本发明的前述技术方案在工作时,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C1和所述磁力区C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消失或建立。具体可按如下操作进行:当所述旋转结构体A的转速下降到设定值时,或所述旋转结构体B的转速上升到设定值时,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C1和所述磁力区C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消失,当旋转结构体A的转速上升到设定值时,或所述旋转结构体B的转速下降到设定值时,所述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C1和所述磁力区C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建立。
本发明中,所述离合电力连通包括电力连通和非电力连通两种状态。
本发明中,所谓的“鼠笼”是指包括两个导体环和此两者之间的导条的笼状导电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半鼠笼”是指包括一个导体环和与其相连接的导条的半个笼状导电体。所述导条可设为两个以上、三个以上、四个以上、五个以上或六个以上。
本发明中,某个数值以上均包括本数。例如,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发明中,所谓的“导体磁力区”是指由导体形成导电作用进而形成的磁力作用区,例如鼠笼、电感线圈、励磁线圈和涡流体等。
本发明中,在某一部件名称后加所谓的“A”、“B”等字母仅是为了区分两个或几个名称相同的部件。
本发明中,所谓的“磁力区”是指能够产生磁力作用的区域,例如永磁磁力区、绕组线圈、鼠笼和涡流体等。
本发明中,所述电感线圈包括电感线圈组。
本发明中,所述线圈包括线圈组。
本发明中,所述传动装置既可做变速机构也可做变矩器。
本发明中,所谓的“单向子”是指只能朝一个方向转动且具有电磁作用的结构体。
本发明中,应根据动力与传动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公开的传动装置能够实现变速和变矩功能,且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A111与所述磁力区B12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所述控制单元4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4经电环电刷装置使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外。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进一步使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12。
实施例2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A111与所述磁力区B12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永磁磁力区A2,所述永磁磁力区A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A2独立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所述控制单元4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4经电环电刷装置使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外。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永磁磁力区A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A2一体化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线圈B1、励磁磁力区B1或设为半鼠笼B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线圈B2、励磁磁力区B2或设为半鼠笼B2;或使所述磁力区B121和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线圈B、励磁磁力区B或设为鼠笼B。当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半鼠笼B1时,优选地使磁力区B222设为半鼠笼B2,并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半鼠笼B1与所述半鼠笼B2电力连通设置或一体化设置。
实施例3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B121与所述磁力区A11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所述控制单元4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3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4经过电环电刷装置使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外。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3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3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均可选择性地使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
实施例4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B121与所述磁力区A11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永磁磁力区B2,所述永磁磁力区B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B2独立,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所述控制单元4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4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控制单元4经过电环电刷装置使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外。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4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永磁磁力区B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B2独立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4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3和实施例4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线圈A1、励磁磁力区A1或设为半鼠笼A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线圈A2、励磁磁力区A2或设为半鼠笼A2;或使所述磁力区A111和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线圈A、励磁磁力区A或设为鼠笼A。当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半鼠笼A1时,优选地使磁力区A212设为半鼠笼A2,并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半鼠笼A1与所述半鼠笼A2电力连通设置或一体化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4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C131设为导体磁力区C1,所述磁力区C232设为导体磁力区C2。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导体磁力区C1和所述导体磁力区C2电力连通设置或经过控制单元电力连通设置。并可更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C131设为线圈C1、励磁磁力区C1或设为半鼠笼C1,和/或使所述磁力区C232设为线圈C2、励磁磁力区C2或设为半鼠笼C2;或使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设为线圈C、励磁磁力区C或设为鼠笼C。当所述磁力区C131设为半鼠笼C1时,优选地使磁力区C232设为半鼠笼C2,并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半鼠笼C1与所述半鼠笼C2电力连通设置或一体化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有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实施控制单元4包括通断控制单元。所述电力连通的磁力区所形成的回路受所述通断控制单元控制。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前述所有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4受无线信号控制,或使所述控制单元4受有线信号控制。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前述所有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结构体3设为定子或设为单向子。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C131的磁极对数和所述磁力区C232的磁极对数不同。
实施例5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永磁磁力区X 5,所述永磁磁力区X 5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5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永磁磁力区X 5与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一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5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永磁磁力区X 5与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两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至实施例4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置永磁磁力区X 5,所述永磁磁力区X 5与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实施例6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置永磁磁力区Y 6,所述永磁磁力区Y 6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6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永磁磁力区Y 6与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和所述磁力区C131中的一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6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永磁磁力区Y 6与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两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3至实施例5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2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实施例7
一种传动装置,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永磁磁力区Z 7,所述永磁磁力区Z 7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7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永磁磁力区Z 7与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一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7还可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永磁磁力区Z 7与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两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2至实施例6及其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1的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永磁磁力区Z7,所述永磁磁力区Z 7与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相互磁力作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所述结构体3中的至少一件轴向可移动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前述所有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转动体上的至少两个触点和轴向移动导电体,所述轴向移动导电体通过轴线移动实现所述触点间的电力连通与切断。
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在实施时,可使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消失或建立。在具体实施时,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当所述旋转结构体A1的转速下降到设定值时,或所述旋转结构体B2的转速上升到设定值时,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消失,当旋转结构体A1的转速上升到设定值时,或所述旋转结构体B2的转速下降到设定值时,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建立。
本发明的附图仅为一种示意,任何满足本申请文字记载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A1(11)与所述磁力区B1(2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2.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A1(11)与所述磁力区B1(2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永磁磁力区A2,所述永磁磁力区A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A2独立或一体化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3.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A1(11)与所述磁力区B1(2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永磁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导体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导体磁力区B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B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B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4.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B1(21)与所述磁力区A1(1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5.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B1(21)与所述磁力区A1(1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永磁磁力区B2,所述永磁磁力区B1和所述永磁磁力区B2独立或一体化设置,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6.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和结构体(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上设磁力区B1(21)和磁力区B2(22),在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上设磁力区A1(11)和磁力区A2(12),在所述结构体(3)上设置磁力区C1(31)和磁力区C2(32),所述磁力区B1(21)与所述磁力区A1(1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2(22)与所述磁力区C1(31)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A2(12)与所述磁力区C2(32)相互磁力作用设置,所述磁力区B1(21)设为永磁磁力区B1,所述磁力区B2(22)设为导体磁力区B2,所述磁力区A1(11)设为导体磁力区A1,所述磁力区A2(12)设为导体磁力区A2,所述导体磁力区A1的磁极对数大于或小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的磁极对数,所述导体磁力区A1与所述导体磁力区A2电力连通所形成的回路受控制单元(4)控制离合电力连通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4)受无线信号控制,或所述控制单元(4)受有线信号控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体(3)设为定子或设为单向子。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消失或建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的转速下降到设定值时,或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的转速上升到设定值时,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消失,当动力输入旋转结构体(1)的转速上升到设定值时,或所述动力输出旋转结构体(2)的转速下降到设定值时,所述磁力区A1(11)、所述磁力区A2(12)、所述磁力区B1(21)、所述磁力区B2(22)、所述磁力区C1(31)和所述磁力区C2(32)中的至少一个受控制装置控制使其磁力作用建立。
CN201810523192.2A 2017-06-08 2018-05-28 一种传动装置 Pending CN1090390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9285 2017-06-08
CN2017104292854 2017-06-08
CN201710434385 2017-06-09
CN2017104343856 2017-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9014A true CN109039014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1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3192.2A Pending CN109039014A (zh) 2017-06-08 2018-05-28 一种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9014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339A (zh) * 2005-03-03 2005-11-09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电磁偶合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CN2859920Y (zh) * 2005-06-01 2007-01-17 彭德康 交流桥无级变速器
CN201013531Y (zh) * 2007-01-05 2008-01-30 东南大学 电气无级变速双功率流风力发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4339A (zh) * 2005-03-03 2005-11-09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电磁偶合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CN2859920Y (zh) * 2005-06-01 2007-01-17 彭德康 交流桥无级变速器
CN201013531Y (zh) * 2007-01-05 2008-01-30 东南大学 电气无级变速双功率流风力发电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6481A (zh) 一种变矩器
CN201421812Y (zh) 复合式电磁脱扣器
CN109039011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039014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039012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8964408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3178659B (zh) 基于相位角控制的向量磁流电机
CN108964411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8953548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039010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09692583U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05791828U (zh) 永磁电磁并联电机
CN109687683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5337465B (zh) 三相星形交流电机和三相电抗器两用绕组
CN203399027U (zh) 一种铁芯阀门可调式软起动装置
CN108964412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8390538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8964410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510432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980800A (zh) 一种周向磁单极电机
CN109617365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617370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494962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9617364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203340000U (zh) 一种铁芯阀门电抗器式软起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