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物品查找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物品收纳方法、控制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储物柜。
一种物品收纳方法,应用于储物柜中,所述储物柜包括一柜体和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多个存储盒,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存储盒内的标签扫描装置,所述存储盒用于存储物品,所述标签扫描装置用于扫描物品上的标签,以获取所述物品的物品标识,所述物品收纳方法包括:
获取一新增物品的图像,并开启任意一空的存储盒;
当所述新增物品存放至所述空的存储盒中时,通过所述空的存储盒中的标签扫描装置获取所述新增物品的物品标识和所述空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将所述图像、所述物品标识与所述盒体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添加至预存的收纳关系表中;
当获取到一针对目标图像的选择指令时,在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查询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的目标盒体标识,并开启所述目标盒体标识对应的存储盒。
本发明实施例中,存储新增物品时,先获取该新增物品的图像,在通过在每个存储盒中设置标签扫描装置对物品上的标签进行扫描,以获取物品的物品标识以及所在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将每个物品的图像、物品标识和对应存储的盒体标识建立对应关系。通过该方法将所有的物品存放至储物柜中,当用于需要使用某一产品时,查找到该产品的图像,并发送一选择指令至储物柜,储物柜根据建立好的收纳关系表中找到对应的存储盒,并开启,用于便可取出物品,十分快速方便。实现了物品的快速查找,为用户带来了巨大便利。
上述物品收纳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图像、所述物品标识与所述盒体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添加至预存的收纳关系表中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获取到物品整理的控制指令时,开启多个空的存储盒;
通过开启的当前存储盒中的扫描装置获取所述当前存储盒中的物品的当前物品标识和所述当前存储盒的当前盒体标识;
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
上述物品收纳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前物品标识查询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是否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
若是,执行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的步骤;
若否,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按照新增物品的步骤进行存放。
上述物品收纳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是否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
若是,执行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的步骤。
上述物品收纳方法,其中,所述开启至少一空的存储盒的步骤包括:
检测已取出物品的数量,并开启同等数量的空的存储盒。
上述物品收纳方法,其中,所述开启任意一空的存储盒的步骤包括:
按照所述存储盒的排列顺序查找空的存储盒,并开启查找到的第一个空的存储盒。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一新增物品的图像;
第一开启模块,用于开启任意一空的存储盒;
添加模块,用于当所述新增物品存放至所述空的存储盒中时,通过所述空的存储盒中的标签扫描装置获取所述新增物品的物品标识和所述空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将所述图像、所述物品标识与所述盒体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添加至预存的收纳关系表中;
第二开启模块,用于当获取到一针对目标图像的选择指令时,在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查询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的目标盒体标识,并开启所述目标盒体标识对应的存储盒。
上述控制设备还包括:
第三开启模块,用于当获取到物品整理的控制指令时,开启多个空的存储盒;
标识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开启的当前存储盒中的扫描装置获取所述当前存储盒中的物品的当前物品标识和所述当前存储盒的当前盒体标识;
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
上述控制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前物品标识查询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是否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时,确定执行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的步骤;
提示模块,用于用于当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没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按照新增物品的步骤进行存放。
上述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三开启模块具体用于检测已取出物品的数量,并开启同等数量的空的存储盒。
上述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开启模块具体用于按照所述存储盒的排列顺序查找空的存储盒,并开启查找到的第一个空的存储盒。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物柜,包括一柜体和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多个存储盒,还包括上诉控制设备,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存储盒内的标签扫描装置,所述存储盒用于存储物品,所述标签扫描装置用于扫描物品上的标签,以获取所述物品的物品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物品收纳方法,应用于储物柜中。如图所示,该储物柜包括一柜体和设置在柜体上的多个存储盒,以及安装在每个存储盒内的标签扫描装置。该储物可应用在化妆品、首饰、礼品、文件等物品的收纳。
多个存储盒规则的设置在柜体上,每个存储盒可存放一件物品。该存储盒可以设置为抽屉式,通过伸缩的方式进行开启和关闭,每个存储盒与柜体通过滑轨连接,并通过丝杆电机实现伸缩。
存放在存储盒中的物品均需贴上一标签,该标签可以为二维码标签或射频标签等,该标签中包含物品标识,用于区分物品,每个物品的物品标识为唯一。每个存储盒内设置一个标签扫描装置,用于对存储盒中的物品的标签进行扫描,以获取物品的物品标识。物品上的标签可以是通过二维码生成器生成包含唯一标识的二维码标签,并将该标签黏贴在物品上。可以理解的,用户也可以通过一射频标签生成装置,生成唯一标识的射频标签,并将该射频标签黏贴在物品上。该标签也可以是在物品生产时印在物品上的,此处不进行限制。可以理解的,该存储盒可以使通过电控门控制开启和闭合,此处也不予限制。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物品整理方法,包括步骤S11~S13:
步骤S11,获取一新增物品的图像,并开启任意一空的存储盒。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可通过储物柜中的控制设备来实现,该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和触控显示屏。该触控显示屏与处理器相连接,用户可通过该触控显示屏发送控制指令至处理器,以触发处理器的各种控制操作。
当需要存储一件新的物品时,该控制设备首先要获取该新增物品的图像,并将该新增物品的图像存储在储物柜的硬件存储器中。获取的图像可通过该触控显示屏进行显示,方便用户查看,而且,用户可对该图像进行添加备注,便于用户更好的了解该物品,和方便区分同类物品。
控制设备获取物品图像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安装在储物柜上的摄像采集设备,该摄像采集设备与该控制设备连接。该图像采集设备诸如摄像头,用于对物品进行拍照,并将拍照的图像发送至控制设备。可以理解的,控制设备还可以通过获取网络上的该新增物品的图像,也可以是该储物柜与手机建立通信后,通过数据线或无线的方式获取手机上的该物品的图像。
控制设备接收到该新增物品的图像时,由处理器进行处理,控制开启一个空的存储。具体实施时,可按照存储盒的排列顺序,如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查找,将查找到的第一个空的存储盒开启。
步骤S12,当所述新增物品存放至所述空的存储盒中时,通过所述空的存储盒中的标签扫描装置获取所述新增物品的物品标识和所述空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将所述图像、所述物品标识与所述盒体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添加至预存的收纳关系表中。
每个存储盒中安装有一标签扫描装置,各个标签扫描装置与其所在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对应。用户将该新增物品存放至该空的存储盒中,并关闭该存储盒时,该存储盒中的标签扫描装置开始扫描该新增物品上的标签,以获取该新增物品的物品标识,并将该物品标识和盒体标识绑定发送至处理器。
处理器接收到标签扫描装置发送的信息后,建立该新增物品的图像、物品标识和盒体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作为一条收纳关系添加至预存的收纳关系表中。每个新增物品均通过该方法进行存储和建立收纳关系。
进一步的,当标签扫描装置扫描新增物品时,未获取到新增物品的物品标识时,可发出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于未获取到物品标识。用户可根据该提示信息查看该物品是否没有贴上标签或放置位置挡住了扫描区,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的,控制设备还可通过触控显示屏获取用户选择的待存储的新增物品的类别信息,并将该物品的图像与该物品的类型信息对应存储。该类别信息可设置多个层级,例如一级类别、二级类别等,便于用户快速筛选。用户通过触控显示选择物品的类别,并在该类别下选择目标物品。
步骤S13,当获取到一针对目标图像的选择指令时,在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查询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的目标盒体标识,并开启所述目标盒体标识对应的目标存储盒。
当用户需要在取出储物柜中的物品时,在触控显示屏上查找该物品的图像,并在触控显示屏上选择查找到的目标图像。控制设备接收触控显示屏上的选择指令时,在收纳关系表中查找与该目标图像对应的目标盒体标识,并控制该目标盒体标识对应的存储盒打开,以便于用户取出该物品。同理,将取出的物品放回储物柜时,也通过该方法实现。
本实施例中,存储新增物品时,先获取该新增物品的图像,在通过在每个存储盒中设置标签扫描装置对物品上的标签进行扫描,以获取物品的物品标识和所在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将每个物品的图像、物品标识和对应存储的盒体标识建立对应关系。通过该方法将所有的物品存放至储物柜中,当用于需要使用某一产品时,查找到该产品的图像,并发送一选择指令至储物柜,储物柜根据建立好的收纳关系表中找到对应的存储盒,并开启,用于便可取出物品,十分快速方便。实现了物品的快速查找,为用户带来了巨大便利。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物品收纳方法,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21~S24
步骤S21,当获取到物品整理的控制指令时,检测已取出物品的数量,并开启同等数量的空的存储盒。
当过用户从该储物柜中取出较多的物品后,需要将这些物品全部放回储物柜中,如果将这一物品一一放回原来的存储盒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鉴于此,本实施例中,用户可同时打开与物品同等数量的存储盒,多个物品随意放置在多个存储盒中,需要注意的时,每一个存储盒放置一个物品。
本实施例中,在触控显示屏上设置一进行物品整理的控件,用户触摸或点击该控件,发送一控制指令至处理器。处理器接收该针对该控件的控制指令时,检测已取出物品的数量。具体实施时,处理器根据已建立收纳关系的物品的数量减去储物柜当前存储物品的数量,即可知道已取出物品的数量。储物柜当前存储的物品的数量可通过每个盒体内的标签扫描装置进行确定,存储器根据扫描到标签的数量确定当前存储物品的数量,和获取当前存储物品的物品标识。通过比对收纳关系表即可确定已取出物品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打开对应的存储盒。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开启的存储盒可以不为已取出物品的存储盒,其可以是相同数量的任意空的存储盒,此处不进行限定。
另外,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当获取到物品整理的控制指令时,同时打开设定数量的空的存储盒。若用户一次不能放回所有的物品时,可通过多次点击物品整理的控件,多次开启存储盒,将所有物品放回。例如,用户在触控显示屏上点击物品整理的控件时,储物柜台弹出有十个存储盒;用户将物品任意放到存储盒中,点击“确定”,存储盒收回;若还有几个物品未放回,这时候再次点击物品整理的控件,按照刚才的步骤,将剩余几个物品回收整理,完成物品的收纳,快速便捷。
步骤S22,通过开启的当前存储盒中的扫描装置获取所述当前存储盒中的物品的当前物品标识和所述当前存储盒的当前盒体标识。
步骤S23,查询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是否建立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若是,执行步骤S24。
步骤S24,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
用户将各个物品任意放置在开启的各个存储盒后,通过触控显示屏上的触控按键控制存储盒关闭。此时,存储盒中的标签扫描装置获取物品的当前物品标识,并将获取的当前物品标识和当前存储盒的盒体标识绑定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当前物品标识查询收纳关系表中是否建立有该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对应关系,若有,则更新收纳关系表,将收纳关系表中该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当前盒体标识。
当收纳关系表中没有建立与该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时,说明该物品是一件新增物品,此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按照新增物品的步骤进行存放,即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进行。
下面以一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用户需要放回原存储在1、2、5、6号存储盒中的物品(物品标识分别为N1、N2、N3和N4)时,通过触发物品整理的控件,打开4个空的存储盒,这4个存储盒可以是原来的1、2、5、6号存储盒。用户将4个物品随意存储在4个空的存储盒中,并关闭存储盒。此时物品N1、N2、N3和N4,分别放置在存储盒1、5、2、5中,处理器自动更新收纳关系表(如表2所示)。
表1.原始收纳关系表
图像 |
物品标识 |
盒体标识 |
图像1 |
N1 |
1 |
图像2 |
N2 |
2 |
图像3 |
N3 |
5 |
图像4 |
N4 |
6 |
表2.更新后的收纳关系表
图像 |
物品标识 |
盒体标识 |
图像1 |
N1 |
1 |
图像2 |
N2 |
6 |
图像3 |
N3 |
2 |
图像4 |
N4 |
5 |
进一步的,步骤S24之前还包括步骤:
判断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是否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若是,执行步骤S24。
更新收纳关系表时,如发现收纳关系表中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盒体标识与当前盒体标识相同时,则不替换盒体标识,提高处理器的处理速度。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当控制设备接收到物品整理的控制指令时,同时打开多个存储盒,用户将各个物品放回至任意的存储盒中。储物柜分别对每一个存储盒进行检测,通过标签扫描装置获取物品标识和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更新收纳关系表中的各个物品标识对应的柜体标识,方便再次取出物品。本实施例可同时放回多个物品,并自动更新收纳关系表,实现快速收纳和整理物品的目的。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储物柜,包括一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上的多个存储盒10和一控制设备30,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存储盒内的标签扫描装置20,所述存储盒用于存储物品,所述标签扫描装置用于扫描物品上的标签,以获取所述物品的物品标识。
如图4所示,该控制设备30,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一新增物品的图像;
第一开启模块32,用于开启任意一空的存储盒;
添加模块33,用于当所述新增物品存放至所述空的存储盒中时,通过所述空的存储盒中的标签扫描装置获取所述新增物品的物品标识和所述空的存储盒的盒体标识,并将所述图像、所述物品标识与所述盒体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添加至预存的收纳关系表中;
第二开启模块34,用于当获取到一针对目标图像的选择指令时,在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查询所述目标图像对应的目标盒体标识,并开启所述目标盒体标识对应的存储盒。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开启模块35,用于当获取到物品整理的控制指令时,开启多个空的存储盒;
标识获取模块36,用于通过开启的当前存储盒中的扫描装置获取所述当前存储盒中的物品的当前物品标识和所述当前存储盒的当前盒体标识;
替换模块37,用于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
进一步的,上述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38,用于当前物品标识查询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是否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
确定模块39,用于当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时,确定执行将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盒体标识替换为所述当前盒体标识的步骤;
提示模块40,用于用于当所述收纳关系表中没有所述当前物品标识对应的收纳关系时,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按照新增物品的步骤进行存放。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开启模块35具体用于检测已取出物品的数量,并开启同等数量的空的存储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启模块32具体用于按照所述存储盒的排列顺序查找空的存储盒,并开启查找到的第一个空的存储盒。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储物柜及控制设备,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1至2中任意一个的方法的步骤。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