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2100B -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2100B
CN109032100B CN201811117718.3A CN201811117718A CN109032100B CN 109032100 B CN109032100 B CN 109032100B CN 201811117718 A CN201811117718 A CN 201811117718A CN 109032100 B CN109032100 B CN 109032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equipment
item
judgement
destination i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17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32100A (zh
Inventor
曹延芝
杜乔瑞
邹华明
裴红伟
王嫘
赵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Tech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Tech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hina Tech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177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21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2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2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32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2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4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fault tolerance, reliability of production system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88Network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pervisor and cell, machine gro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属于核电厂安全级仪控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地将已有鉴定试验结果应用于新项目进行适用性分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已完成鉴定试验的项目设备结果基础上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满足应用需求,对不适用的方面进行补充鉴定。该方法设备鉴定适用性分析维度进行限定,即质量保证过程、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5个维度,并限定了各维度评价准则、差异项处理原则,极大地降低了鉴定试验须投入的人力、物力,并缩短了鉴定周期,为目标项目顺利进行赢得宝贵时间,可实现同一产品在不同应用要求下的设备鉴定成果复用。

Description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安全级仪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的电气设备按要求执行功能,相关标准要求设备必须通过质量鉴定。目前,设备的质量鉴定一般采用型式试验法。
当被鉴定产品已有通过某项目型式试验的鉴定结果,而在应用于新项目时,一旦应用环境、产品类型或版本等发生变化就将全部被鉴定产品重新投入做型式试验,将造成人力、时间、经济成本的浪费,而且影响项目进度。标准IEC 61513指出“由配置的设备族所构成系统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的质量鉴定可从先前在单个部件上和互连部件配置上进行的质量鉴定来推导”,即基于已完成型式试验的鉴定结果,被鉴定产品可以采用适用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实现型式试验鉴定结果的复用,但目前国内外核电厂缺乏对于型式试验鉴定结果复用的相关技术指导标准。
国外的安全级仪控系统厂商虽然已有通过分析实现型式试验鉴定结果复用的例子,但是仅限于同项目不同机组间并且产品范围、版本、应用环境一致的情况,而不涉及新项目与已完成的鉴定结果之间的应用环境差异、质量保证等级差异、产品型号及版本差异、应用硬件配置差异等,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地将已有鉴定试验结果应用于新项目进行适用性分析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判断目标项目设备与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不适用;
如果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和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一致,依次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进行分析,识别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如果不存在差异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适用;
如果存在差异项,针对上述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如果是,补充鉴定试验,根据鉴定试验结果判断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的适用性;如果否,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适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法在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鉴定结果上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适用于目标项目应用需求,对不适用的方面进行补充鉴定。该方法限定了设备鉴定适用性分析维度,即质量保证过程、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5个维度,并限定了各维度评价准则、差异项处理原则,极大降低了再鉴定试验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并大大地缩减了鉴定周期,为目标项目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可实现同一平台产品在不同应用要求下的设备鉴定成果复用。
基于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和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是否一致,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在质量保证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所述适用性结论的因素,所述因素包括文件控制、采购控制、物项控制、工艺过程控制、检查与试验管理、不符合项控制;
确定包含上述因素,且符合目标项目要求的质量保证大纲;
针对上述因素,逐一对目标项目设备/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与质量保证大纲进行比较,判断二者是否都遵循质量保证大纲,二者采用的质量保证控制方法和等级是否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质量保证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适用性结论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和限定,有利于系统化地对目标项目设备/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有利于编程实现。
进一步,所述依次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进行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差异项;
对二者产品型号及版本进行比较,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及版本的差异项;
对二者试验条件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差异项;
对二者应用硬件配置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产品的硬件配置是否包含或严于鉴定项目设备的硬件配置,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除了质量保证过程分析的其他各维度评价准则进行限定,有利于清晰条理地对目标项目设备与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进行差异比较,并找出具体差异。
进一步,所述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系统构架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功能要求判断;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架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系统构架,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系统构架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功能要求判断;
所述二者功能要求判断为,判断二者功能要求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性能要求判断;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功能要求是否覆盖鉴定项目设备的功能要求,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功能要求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性能要求判断;
所述二者性能要求判断为,判断二者性能要求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功能性能综合判断;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性能要求是否覆盖鉴定项目设备的性能要求,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性能要求的差异项,继续进行功能性能综合判断;
所述功能性能综合判断为,如果上述二者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分别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评价准则进行了限定和细化,有利于系统功能性能适用性分析的具体实现。
进一步,所述对二者产品型号及版本进行比较、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及版本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的产品型号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的差异项;
如果一致,进一步判断二者版本是否一致;如果版本不一致,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版本的差异项,如果版本一致,判定目标项目设备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适用性分析中的关于产品型号及版本的评价准则进行了限定,有利于产品型号及版本适用性分析的具体实现。
进一步,所述对二者试验条件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EMC试验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项,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的差异项,继续进行EMC试验判断;
所述EMC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EMC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抗震试验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项,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其试验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位置,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EMC试验的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抗震试验判断;
所述抗震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隔离试验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反应谱,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隔离试验判断;
所述隔离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其试验端口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端口位置,其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的差异项,继续进行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
所述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为,如果二者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EMC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以及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相关项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相关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适用性分析中的试验条件的评价准则进行了限定和细化,有利于试验条件适用性分析的具体实现。
进一步,所述对二者应用硬件配置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产品的硬件配置是否包含或严于鉴定项目设备的硬件配置、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电气连接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影响温升的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电气连接判断;
所述二者电气连接判断为,判断二者电气连接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屏蔽方式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电气连接是否覆盖电气连接,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电气连接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屏蔽方式判断;
所述二者屏蔽方式判断为,判断二者设备屏蔽方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安装方式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屏蔽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屏蔽方式,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设备屏蔽方式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安装方式判断;
所述二者安装方式判断为,判断二者安装方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方式,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安装方式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
所述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为,判断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机柜总重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机柜总重判断;
所述二者机柜总重判断为,判断二者机柜总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机柜总重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机柜总重,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机柜总重的差异项,继续进行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
所述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为,如果二者影响温升的配置、电气连接、设备屏蔽方式、安装方式、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机柜总重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相关项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相关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应用硬件配置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适用性分析中的应用硬件配置的评价准则进行了限定和细化,有利于应用硬件配置适用性分析的具体实现。
进一步,通过对影响温升的配置的功耗、安装位置、通风设置、裕量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
通过对电气端口、供电方式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电气连接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电气连接;
通过已完成鉴定屏蔽性试验的设备不利于辐射发射试验和辐射抗扰试验的通过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屏蔽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屏蔽方式;
通过已完成鉴定抗震试验的抗震反应谱和设备安装高度对设备的应力影响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
通过已完成鉴定抗震试验中抗震反应谱和机柜的配重对机柜应力影响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机柜总重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机柜总重。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评价准则进行了进一步限定。通过分析影响温升的条件来说明已完成鉴定设备的硬件配置是否能达到目标项目硬件配置所产生温升的严酷度,并从机柜/机箱配置的产品功耗、发热量大的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有通风设施、环境试验留有的裕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
进一步,所述针对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环境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产品功耗增加、散热方式改变、温湿度敏感的元器件变更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环境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环境试验;
进行EMC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PCB、元器件、PCB器件总体布局、走线、电气连接及屏蔽方式改变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EMC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EMC试验;
进行抗震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安装方式、高度、结构及总质量改变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抗震试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设备鉴定适用性分析差异项的处理原则进行了限定。
进一步,当判定需要补充环境试验/EMC试验/抗震试验时,列出环境试验/EMC试验/抗震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种类。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设补充鉴定试验需要记录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限定,有利于编程实现。
本发明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依次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进行分析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与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不适用。
S2.如果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和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一致,依次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进行分析,识别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如果不存在差异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适用。
S3.如果存在差异项,针对上述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如果是,补充鉴定试验,根据鉴定试验结果判断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的适用性;如果否,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适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已完成鉴定试验的项目设备的结果上进行分析,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适用于目标项目应用需求,对不适用的方面进行补充鉴定。该方法限定了设备鉴定适用性分析维度,即质量保证过程、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5个维度,并限定了各维度评价准则、差异项处理原则,极大降低了鉴定试验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并大大地缩减了鉴定周期,为目标项目顺利进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可实现同一平台产品在不同应用要求下的设备鉴定成果复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步骤S1可进行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11.确定在质量保证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所述适用性结论的因素,所述因素包括文件控制、采购控制、物项控制、工艺过程控制、检查与试验管理、不符合项控制。
S12.确定包含上述因素,且符合目标项目要求的质量保证大纲。
S13.针对上述因素,逐一对目标项目设备/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与质量保证大纲进行比较,判断二者是否都遵循质量保证大纲,二者采用的质量保证控制方法和等级是否一致。
优选地,步骤S12基于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法规、相关安全导则要求,并遵照HAD003系列标准来建立(选取)包括核安全重要物项所涉及的全部质量相关活动的质量管理规定。
因此,还需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符合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符合HAF003《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如果目标项目设备不符合,则不适用,如果符合,再进行步骤S13的进一步判断。
优选地,如图3所示,步骤S2可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21.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差异项。只有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未能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才存在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差异项。
S22.对二者产品型号及版本进行比较,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及版本的差异项。
S23.对二者试验条件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差异项。只有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未能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才存在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差异项。
S24.对二者应用硬件配置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产品的硬件配置是否包含或严于鉴定项目设备的硬件配置,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只有已完成鉴定试验产品的硬件配置不完全包含或不严于鉴定项目设备的硬件配置,才存在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
优选地,步骤S21可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211.判断二者系统构架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功能要求判断,执行步骤S212;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架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系统构架,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系统构架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功能要求判断,执行步骤S212。
S212.所述二者功能要求判断为,判断二者功能要求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判断二者功能要求是否一致,执行步骤S213;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功能要求是否覆盖鉴定项目设备的功能要求,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功能要求的差异项,判断二者功能要求是否一致,执行步骤S213。
S213.所述二者性能要求判断为,判断二者性能要求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功能性能综合判断,执行步骤S214;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性能要求是否覆盖鉴定项目设备的性能要求,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性能要求的差异项,继续进行功能性能综合判断,执行步骤S214;
S214.所述功能性能综合判断为,如果上述二者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分别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优选地,步骤S22可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221.判断二者的产品型号是否一致。
S2221.如果不一致,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的差异项。
S2221.如果一致,进一步判断二者版本是否一致;如果版本不一致,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版本的差异项,并列出,如果版本一致,判定目标项目设备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
优选地,步骤S23可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231.判断二者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EMC试验判断,执行步骤S232;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项,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的差异项,继续进行EMC试验判断,执行步骤S232;
S232.所述EMC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EMC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抗震试验判断,执行步骤S233;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项,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其试验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位置,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EMC试验的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抗震试验判断,执行步骤S233。
S233.所述抗震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隔离试验判断,执行步骤S234;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反应谱,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隔离试验判断,执行步骤S234。
S234.所述隔离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执行步骤S235;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其试验端口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端口位置,其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的差异项,继续进行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执行步骤S235。
S235.所述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为,如果二者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EMC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一致,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一致,以及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相关项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相关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优选地,步骤24可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241.判断二者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电气连接判断,执行步骤S242;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影响温升的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电气连接判断,执行步骤S242。具体地,通过对影响温升的配置的产品功耗、产品安装位置、通风设置、留有的裕量进行判断。
S242.所述二者电气连接判断为,判断二者电气连接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屏蔽方式判断,执行步骤S243;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电气连接是否覆盖电气连接,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电气连接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屏蔽方式判断,执行步骤S243。具体地,通过对电气端口、供电方式进行判断。
S243.所述二者屏蔽方式判断为,判断二者设备屏蔽方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安装方式判断,执行步骤S244;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屏蔽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屏蔽方式,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设备屏蔽方式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安装方式判断,执行步骤S244。具体地,通过已完成鉴定屏蔽性试验的设备不利于辐射发射试验和辐射抗扰试验的通过进行判断。
S244.所述二者安装方式判断为,判断二者安装方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执行步骤S245;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方式,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安装方式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执行步骤S245。例如采用导轨安装或螺栓安装。
S245.所述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为,判断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机柜总重判断,执行步骤S246;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机柜总重判断,执行步骤S246。具体地,通过已完成鉴定抗震试验的抗震反应谱和设备安装高度对设备的应力影响进行判断。
S246.所述二者机柜总重判断为,判断二者机柜总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执行步骤S247;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机柜总重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机柜总重,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机柜总重的差异项,继续进行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执行步骤S247;具体地,通过已完成鉴定抗震试验中抗震反应谱和机柜的配重对机柜应力影响进行判断。
S247.所述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为,如果二者影响温升的配置、电气连接、设备屏蔽方式、安装方式、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机柜总重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相关项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相关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应用硬件配置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优选地,步骤3可进一步细化为如下步骤:
S31.进行环境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产品功耗增加、散热方式改变、温湿度敏感的元器件变更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环境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环境试验。
S32.进行EMC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PCB、元器件、PCB器件总体布局、走线、电气连接及屏蔽方式改变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EMC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EMC试验。
S33.进行抗震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安装方式、高度、结构及总质量改变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抗震试验。
步骤S3中,当判定需要补充环境试验/EMC试验/抗震试验时,列出环境试验/EMC试验/抗震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种类。
实施例3
下面给出了一种应用实施例2所述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的具体实例。
第一步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依据安全级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保证大纲,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等级为Q1级,其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满足HAF003,质量控制为全过程质量监督,与已完成鉴定安全级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保证要求一致。因此,继续执行步骤S2。
第二步,首先进行了系统功能性能分析,目标项目设备(FirmSys平台)包含调理隔离功能、模拟量IO功能、数字量IO功能、IO通信功能、运算处理功能、热备冗余功能、数据链路功能、输出优先级管理功能、信息显示与操作功能等9大功能。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性能已覆盖了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及性能。
接着,进行产品类型产品型号及版本。二者采用的主控板卡和通信板卡一致,但模拟量输入板卡、数字量输出板卡、标准机柜存在差异。
然后,进行了试验条件分析。环境试验中,依据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环境试验等级,与目标项目要求相比,已完成环境试验等级可以覆盖目标项目,因此目标项目环境试验可以采用已完成环境试验结果,在产品版本一致情况下不需要另行补充环境鉴定试验抗震试验。EMC试验中,二者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一致。抗震试验中,在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中分别采用单频法和人工时程法完成了部件和柜级抗震试验。将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反应谱与目标项目设备要求相比,部件抗震试验单频波反应谱要求一致,满足目标项目应用要求,且部件级单频波反应谱远远大于目标项目设备反应谱要求。结合上述产品类型及版本分析,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反应谱不能包络目标项目产品应用,因此需要对目标项目产品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补充必要的抗震试验。隔离试验中,依据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隔离试验等级,与目标项目设备要求相比,已鉴定项目等级可以覆盖被鉴定项目,且根据产品类型及版本分析,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一致,因此被鉴定项目隔离试验可以采用已完成鉴定隔离试验结果,在产品版本一致情况下不需要另行补充隔离鉴定试验。
接着,进行了应用硬件配置分析。平台鉴定过程中设计了具有典型性的设备鉴定样机进行设备鉴定,该样机在应用硬件配置上覆盖了目标项目设备,因此目标鉴定项目设备从硬件配置考虑的环境试验可以采用已完成鉴定试验结果。
第三步,进行差异项分析处理。将差异项分为了新增产品差异、产品升级变更差异、新增机柜产品差异。对于新增产品差异处理,需依据项目大纲,针对新增产品补充环境分析、EMC试验分析、抗震试验分析、隔离试验分析。对于产品升级变更差异处理,补充相应变更涉及的环境试验分析、EMC试验分析、抗震试验分析。对于新增机柜产品差异处理,进行分析后只需补充进行抗震试验分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判断目标项目设备与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不适用;
如果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和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一致,依次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进行分析,识别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如果不存在差异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适用;
如果存在差异项,针对上述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如果是,补充鉴定试验,根据鉴定试验结果判断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的适用性;如果否,判定目标项目设备对目标项目适用;
所述依次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产品型号及版本、试验条件、应用硬件配置进行分析,包括如下步骤:
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差异项;
对二者产品型号及版本进行比较,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及版本的差异项;
对二者试验条件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差异项;
对二者应用硬件配置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产品的硬件配置是否包含或严于鉴定项目设备的硬件配置,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质量保证过程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和目标项目设备的质量保证条件是否一致,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在质量保证过程中所有可能影响所述适用性结论的因素,所述因素包括文件控制、采购控制、物项控制、工艺过程控制、检查与试验管理、不符合项控制;
确定包含上述因素,且符合目标项目要求的质量保证大纲;
针对上述因素,逐一对目标项目设备/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与质量保证大纲进行比较,判断二者是否都遵循质量保证大纲,二者采用的质量保证控制方法和等级是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二者系统功能性能进行分析、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系统功能性能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系统构架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功能要求判断;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架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系统构架,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系统构架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功能要求判断;
所述二者功能要求判断为,判断二者功能要求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性能要求判断;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功能要求是否覆盖鉴定项目设备的功能要求,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功能要求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性能要求判断;
所述二者性能要求判断为,判断二者性能要求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功能性能综合判断;如果不一致,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性能要求是否覆盖鉴定项目设备的性能要求,并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性能要求的差异项,继续进行功能性能综合判断;
所述功能性能综合判断为,如果上述二者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分别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系统构架、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二者产品型号及版本进行比较、判断目标项目设备是否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及版本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的产品型号是否一致;
如果不一致,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型号的差异项;
如果一致,进一步判断二者版本是否一致;如果版本不一致,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产品版本的差异项,如果版本一致,判定目标项目设备为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二者试验条件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EMC试验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项,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的差异项,继续进行EMC试验判断;
所述EMC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EMC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抗震试验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项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项,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其试验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位置,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EMC试验的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抗震试验判断;
所述抗震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隔离试验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反应谱,其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隔离试验判断;
所述隔离试验判断为,判断二者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等级,其试验端口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端口位置,其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的差异项,继续进行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
所述试验条件和试验项的综合判断为,如果二者环境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EMC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位置,抗震试验的反应谱、试验等级、在项目工程设计中各部件安装位置,以及隔离试验的试验等级、试验端口位置、隔离产品类型及版本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相关项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相关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项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二者应用硬件配置进行比较、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产品的硬件配置是否包含或严于鉴定项目设备的硬件配置、确定目标项目设备中关于应用硬件配置的差异项,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二者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电气连接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影响温升的配置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电气连接判断;
所述二者电气连接判断为,判断二者电气连接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屏蔽方式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电气连接是否覆盖电气连接,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电气连接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屏蔽方式判断;
所述二者屏蔽方式判断为,判断二者设备屏蔽方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安装方式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屏蔽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屏蔽方式,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设备屏蔽方式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安装方式判断;
所述二者安装方式判断为,判断二者安装方式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方式,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安装方式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
所述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判断为,判断二者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二者机柜总重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的差异项,继续进行二者机柜总重判断;
所述二者机柜总重判断为,判断二者机柜总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继续进行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如果不一致,进一步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机柜总重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机柜总重,确定目标项目中关于机柜总重的差异项,继续进行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
所述应用硬件配置的综合判断为,如果二者影响温升的配置、电气连接、设备屏蔽方式、安装方式、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机柜总重一致,或者,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的相关项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的相关项,判定目标项目设备的应用硬件配置满足目标项目再鉴定要求,否则,需对上述所有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影响温升的配置的功耗、安装位置、通风设置、裕量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影响温升的配置;
通过对电气端口、供电方式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电气连接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电气连接;
通过已完成鉴定屏蔽性试验的设备不利于辐射发射试验和辐射抗扰试验的通过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屏蔽方式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屏蔽方式;
通过已完成鉴定抗震试验的抗震反应谱和设备安装高度对设备的应力影响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安装高度反应谱;
通过已完成鉴定抗震试验中抗震反应谱和机柜的配重对机柜应力影响进行判断,判断已完成鉴定试验项目设备机柜总重是否覆盖目标项目设备机柜总重。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补充鉴定试验,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环境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产品功耗增加、散热方式改变、温湿度敏感的元器件变更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环境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环境试验;
进行EMC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PCB、元器件、PCB器件总体布局、走线、电气连接及屏蔽方式改变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EMC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EMC试验;
进行抗震试验分析,如果上述目标项目设备中的差异项包括安装方式、高度、结构及总质量改变中的至少一种,判定需要补充抗震试验;否则,判定不需要补充抗震试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定需要补充环境试验/EMC试验/抗震试验时,列出环境试验/EMC试验/抗震试验的试验项、试验等级、试验种类。
CN201811117718.3A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Active CN1090321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7718.3A CN109032100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17718.3A CN109032100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2100A CN109032100A (zh) 2018-12-18
CN109032100B true CN109032100B (zh) 2019-11-29

Family

ID=64618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17718.3A Active CN109032100B (zh) 2018-09-21 2018-09-21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2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9112B (zh) * 2019-06-14 2021-01-29 清华大学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的核动力装置健康状态诊断方法
CN110618661A (zh) * 2019-08-27 2019-12-27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核电厂安全级dcs设备鉴定样机的设计流程及配置系统
CN111061235B (zh) * 2019-12-20 2020-12-15 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故障预警功能的dcs设备诊断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4658B1 (en) * 2002-01-18 2004-05-11 Walter S Bierer Wireless alternating current phasing voltmeter multimeter
CN102539256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系泊链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
CN104577983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风电场主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适应性分析方法
CN104898448A (zh) * 2015-05-29 2015-09-0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和智能家居装置
CN106197174A (zh) * 2016-08-24 2016-12-07 易文俊 一种弹载磁组合姿态测量装置上弹应用的适应性分析方法
CN106503095A (zh) * 2016-10-13 2017-03-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投票方式的数据融合方法
CN106643714A (zh) * 2017-03-15 2017-05-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主实时机载地形辅助惯性导航方法和系统
CN106843969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持续服务中更新软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91368A (zh) * 2017-07-13 2017-11-24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 一种航空机载软件中源代码与目标代码一致性的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0817B2 (en) * 2001-06-05 2006-03-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chip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34658B1 (en) * 2002-01-18 2004-05-11 Walter S Bierer Wireless alternating current phasing voltmeter multimeter
CN102539256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系泊链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
CN104577983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国家电网公司 风电场主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适应性分析方法
CN104898448A (zh) * 2015-05-29 2015-09-0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和智能家居装置
CN106197174A (zh) * 2016-08-24 2016-12-07 易文俊 一种弹载磁组合姿态测量装置上弹应用的适应性分析方法
CN106503095A (zh) * 2016-10-13 2017-03-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投票方式的数据融合方法
CN106843969A (zh) * 2017-01-23 2017-06-13 北京晶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持续服务中更新软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43714A (zh) * 2017-03-15 2017-05-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自主实时机载地形辅助惯性导航方法和系统
CN107391368A (zh) * 2017-07-13 2017-11-24 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 一种航空机载软件中源代码与目标代码一致性的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2100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2100B (zh) 一种鉴定核电厂安全级仪控系统设备适用性的方法
CN107110894A (zh) 用于检测不存在电压的方法和设备
Gardiner Testing Safety-Related Software: A Practical Handbook
CN109189046A (zh) 一种大型飞机机电系统综合试验平台
CN106020167B (zh) 一种基于gpib总线接口的防撞系统测试设备及其测试方法
Brusa et al.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functional-vs-physical simulation within the industrial system design activity
CN105752359A (zh) 一种机载光电吊舱检测装置
CN104281509B (zh) 多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要求评估和验证
CN106096737A (zh) 一种产品修复性平均维修工时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Khan ISO 26262 system level functional safety validation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 automobiles
CN206476130U (zh) 一种jl9飞机功能模块化综合自动检测系统
Gazzarri et al. Battery pack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deployment on a multicore real time target
CN205691753U (zh) 电源产品电气安全测试系统
CN111078444B (zh) 用于故障行为的安全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Farahmand Using simulation to support implementation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
CN106019001B (zh) 环境适应性试验的自动化电磁信号动态加载装置及方法
CN108762237A (zh)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备件检测系统
Elliott et al. A process for developing safe software
Evans et al. Defence standard 00-56 issue 4 and civil standards-appropriateness and sufficiency of evidence
Klyatis Development standardization “glossary” and “strategy” for reliability testing as a component of trends in development of ART/ADT
Li et al. Study of Safety Classification of Components and Parts Used in NPP DCS Electric Cabinet
Glöe et al. Current Practice in 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Licensing of Safety Critical Systems-The Assessor’s Point of View
Dobreva et al. Exploring Method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Software Systems
Thiyaneswaran Implementation of ISO Check For Early Failure Detection in Vehicle Design Using FPGA
Sarla et al. Automation of Combinatorial Interaction Test (CIT) Case Generation and Execution for Requirements based Testing (RBT) of Complex Avionics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