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31297A -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 Google Patents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31297A
CN109031297A CN201810861642.9A CN201810861642A CN109031297A CN 109031297 A CN109031297 A CN 109031297A CN 201810861642 A CN201810861642 A CN 201810861642A CN 109031297 A CN109031297 A CN 109031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auxiliary
cartwheel
auxiliary star
st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16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丽香
朱宇
周超伟
赵峭
吕争
徐明明
张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8108616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312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31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312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01S13/9021SA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 G01S13/9023SAR imag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interferometric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01S13/904SAR m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01S13/90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using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s, e.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echniques
    • G01S13/904SAR modes
    • G01S13/9058Bistatic or multistatic S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使用本发明能够形成稳定的垂直有效基线,且在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任意时刻均存在垂直有效长基线和最优垂直有效短基线,能够有效提高干涉测高精度,且能耗低。本发明包括一颗主星和多颗辅星,其中,主、辅星位于同一个轨道面上,辅星均匀分布在以主星为中心的Cartwheel椭圆轨迹上,并围绕主星沿所述Cartwheel椭圆轨迹飞行;该构型下,在整个轨道运行周期的任意时刻,均有由两颗辅星形成的有效垂直长基线和由主星和一颗辅星形成的最优垂直有效短基线,从而可以利用长、短基线进行最优的干涉信号处理,高效高质地获取测绘地区的高精度DEM,相对测高精度可以达到0.5m,可满足1:5000比例尺的测绘制图需求。

Description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编队卫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满足高精度测绘需求的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系统构型。
背景技术
传统的SAR卫星受平台限制,难以形成足够长的空间基线,只能以重复航迹的方式来获得干涉复图像,图像的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而大大降低;分布式卫星系统中的各卫星不需要物理上的联系,通过合理设计编队构型提供足够大的、灵活可变的基线,可同时获得同一地区的多幅相干复图像,保证了干涉处理的相关性。
分布式SAR卫星系统中,空间基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空间力学环境中随卫星的运动而不断变化。编队构形的特性决定了基线的长度、指向及其变化情况,而基线矢量又对图像的相关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进而影响干涉相位的估计精度,所以编队构形是决定系统数字高程理论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卫星编队干涉系统,保持基线长度的稳定是编队构形优化设计的重点。理想的情况是卫星编队运行在一定间距的平行轨道上,且轨道周期相同,这种条件下的空间基线保持不变。然而,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在自由飞行状态下,卫星编队无法运行在平行轨道上,必须借助卫星动力系统,保持卫星飞行轨迹的平行,这样就给卫星能耗以及飞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构形的稳定性好坏与否还严重影响卫星系统的测量、控制等子系统的工作,进而影响卫星系统的成本和任务寿命。上述因素为编队构形的设计提出了指标和约束条件,如何设计出满足精度要求的、稳定性好的构形,是分布式小卫星测高系统顶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能够形成稳定的垂直有效基线,且在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任意时刻均存在垂直有效长基线和最优垂直有效短基线,能够有效提高干涉测高精度,且能耗低。
本发明的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包括1颗主星和N颗辅星,N≥3;其中,主、辅星位于同一个轨道面上,辅星均匀分布在以主星为中心的Cartwheel椭圆轨迹上,并围绕主星沿所述Cartwheel椭圆轨迹飞行。并且,任意时刻,主星都可以与其中一颗辅星之间形成最优垂直有效基线,满足最优基线取值范围;任意时刻,都存在两颗辅星之间形成的有效长基线,从而在整个轨道周期内,任意时刻总是存在一组稳定的有效长基线和短基线。
进一步的,主星、辅星的轨道参数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步骤1,首先根据任务需求,获得主星轨道的轨道6参数,其中,主星轨道的偏心率为0;
步骤2,辅星的长半轴、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均与主星相同;各辅星的轨道偏心率相同,由Cartwheel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辅星的轨道半长轴计算获得,其中,Cartwheel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设计初值为任务的基线要求值;
步骤3,根据各辅星的在Cartwheel椭圆轨迹上的相位差,确定各辅星的近地点幅角和平近点角;
步骤4,根据当前计算得到的所有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主、辅星之间的有效垂直基线长度,判断其是否均满足任务需求中的最优基线取值范围指标,若满足则当前卫星轨道为所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对Cartwheel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进行调整,重复步骤2~步骤4,直至有效垂直基线长度满足要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布式SAR系统干涉测高的方法,所述分布式SAR系统采用上述构型,利用主星与辅星形成的垂直有效短基线进行相位展开,同时利用辅星与辅星形成的垂直有效长基线指导短基线进行干涉反演处理,获得测高结果。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主星位于中心、多颗辅星绕主星cartwheel编队共轨道飞行的构型,该构型下,主星与辅星在飞行过程中可形成稳定的垂直有效基线,在整个轨道运行周期的任意时刻,均有由两颗辅星形成的有效垂直长基线和由主星与一颗辅星形成的垂直有效短基线,从而可以利用长、短基线进行最优的干涉信号处理,高效高质地获取测绘地区的高精度DEM,相对测高精度可以达到0.5m,可满足1:5000比例尺的测绘制图需求。
本发明编队构型能够在整个轨道周期内任意时刻均形成一组干涉信号处理所需要的稳定的有效的长、短基线,提高系统效率,与现有德国Tandem-X相比,效率提高了三倍。
本发明编队构型从轨道维持的角度,这种共轨道面的构型容易维持,燃料消耗极低。
此外,本发明编队构型,可通过变轨技术使得辅星车轮轨迹在轨变化,从而使本发明构型更为紧凑,形成空间虚拟大孔径,有利于利用稀疏孔径的算法进行更高分辨率的成像。本发明编队构型下的分布式SAR系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高效率、全球陆地的高精度成像/测绘能力,可应用于地形测绘领域,为我国相关行业遥感定量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可提供高精度测绘产品,制备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满足多种应用需求。
本系统将促进我国卫星遥感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现有光学测绘系统的有力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主星位于中心三颗辅星绕飞的Cartwheel编队模型。
图2为三颗辅星相对于主星的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3为Cartwheel构型干涉测量剖面图。
图4为一个轨道周期内编队的主辅星两两之间的有效基线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系统构型,如图1所示,包括一颗主星和N颗辅星(N≥3),其中,主、辅星位于同一个轨道面,共轨道面编队飞行;辅星均匀分布在以主星为中心的Cartwheel椭圆轨迹上,辅星在与主星一同共轨道面飞行的同时,围绕主星沿所述Cartwheel椭圆轨迹飞行,在轨道面内形成Cartwheel椭圆轨迹。
由于主、辅星运行在同一轨道平面上,主、辅星的轨道具有相同的半长轴和偏心率,各卫星星体之间不存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偏移,构型稳定。
以三颗辅星为例,辅星绕主星均匀分布,由于各卫星轨道具有不同的近地点角,因此能够引入不同位置相位,如图1所示。根据Hill方程,Cartwheel椭圆轨道的离心率为0.5,即半长轴a=2b,a为半长轴,b为半短轴。图2定量地给出了在一个轨道周期(360°)内,三颗辅星的位置相对于编队中心(主星)的变化情况。两颗辅星相对主星的位置的变化轨迹之间的距离代表着这两颗辅星之间的有效干涉基线。辅星和辅星之间的基线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选定两颗辅星,则其形成的干涉基线在一个轨道周期内变化明显,不能形成期望的稳定的有效干涉基线。然而,如果轮换选择两颗辅星作为干涉卫星对,则可以得到在整个轨道周期内较为稳定的有效干涉基线,其变化区间在之间,变化量占基线总长度的±7%左右。
同时,主星与一颗辅星的位置的变化轨迹之间的距离代表着主星与这颗辅星之间的有效干涉基线;轮换选择一颗辅星和主星一起作为干涉卫星对,也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有效干涉基线;并且,主星与辅星之间的有效干涉基线和辅星与辅星之间的有效干涉基线的基线范围不一样,使得本发明构型在整个轨道周期内形成了稳定的有效干涉长基线(辅星与辅星之间的有效干涉基线)以及稳定的有效干涉短基线(主星与辅星之间的有效干涉基线);根据干涉信号处理的特点,短基线可以用于最高精度的干涉信号提取,长基线可以指导短基线进行相位展开的高效处理,从而可以利用长、短基线组合进行最优的干涉信号处理,高效高质地获取测绘地区的高精度DEM,相对测高精度可以达到0.5m,满足1:5000比例尺的测绘制图需求。
本发明的主星位于中心、辅星围绕主星cartwheel编队飞行的共轨道面的构型设计,使得主辅星形成多组稳定均匀的基线,且同时存在的长短基线组合,为高精度地形测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其中,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轨道类型、轨道高度、基线取值范围、下视角等)采用Hill方程组获得主星、辅星的轨道参数。
根据实际需求,首先给出编队构型设计的初始输入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初始输入参数
以1颗主星位于中心、3颗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系统构型为例,介绍4颗卫星的轨道参数确定方法:
步骤1,假设主星的轨道为圆形,即偏心率es=0,根据任务需求(轨道类型、轨道高度等),根据Hill方程组(公式(1~3))获得主星轨道的轨道6根数;
Hill方程组(也作Clohessy-Wilshire方程组)在旋转坐标系中近似卫星编队中星体之间自由状态下的相对运动,是卫星编队轨道设计的数学工具。这种坐标系的变换使得卫星运动微分方程组可以近似被线性化。对于在不受干扰的开普勒运动模型下周期为T0的近圆轨道,Clohessy-Wilshire方程的一组解为
其中,x轴为卫星到地心的径向矢量,y轴为卫星运动方向矢量,z轴为轨道平面的法向量,Δyi表示卫星相对于旋转坐标系沿航向的常量偏移。从式(1)~式(3)可以看出,卫星沿轨道法向量的运动是简谐振动,与x-y平面完全独立。在x-y平面内的运动轨迹为一个半长轴为Ai,离心率为0.5的椭圆。
由于3颗辅星与1颗主星为共面编队飞行,多颗卫星形成稳定编队飞行的必要条件是编队卫星的半长轴a相同,即所有卫星的长半轴相同;由于本发明编队构型中,所有卫星均在同一轨道面内,因此所有卫星的轨道倾角i和升交点赤经Ω均相同;因此,3颗辅星的轨道6根数中,已确定了a、i、Ω,还需设计的参数为偏心率e、近地点幅角ω和平近点角M。
主星的初始轨道参数如表2所示。
表2主星初始轨道参数
初始轨道参数 数值
半长轴(km) 6883.5103
偏心率 0.0
轨道倾角(°) 97.4456
升交点赤经(°) 0
近地点幅角(°) 0
平近点角(°) 0
步骤2,根据任务的基线要求,可以以基线为编队飞行形成的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设计初值,由于编队飞行相对运动的椭圆轨迹的短半轴仅与卫星的半长轴和偏心率有关,且半长轴已经确定,因此确定了短半轴即确定了小卫星的偏心率。
根据干涉基线形成原理可得垂直视线基线B与Ai的关系
其中,为沿航向垂直有效基线的最大值。当下视角为45°时,垂直视线基线长度为
步骤3,由于3颗辅星与主星为共轨道面编队飞行,且辅星轨迹为Cartwheel椭圆轨迹,3颗辅星在Cartwheel椭圆轨迹上平均分布,即位置相位相差120°;因此可根据相位相差120°,同时确定3颗辅星的近地点幅角和平近点角。
3颗辅星的轨道参数如表3所示。
表3辅星初始轨道参数
步骤4,根据以上三步,确定了主星和3个辅星的6个轨道参数。根据所有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两两卫星之间的垂直有效基线长度,判断有效短基线是否满足任务需求的最优基线要求,若满足则完成编队构型设计,若不满足,则回到步骤2对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进行调整,重复步骤2~4,直至垂直有效短基线的长度满足要求。
最后确定的4个卫星在一个轨道周期内垂直有效基线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编队中的卫星两两组合可以组合出六条基线,分别是:主星与辅星1、主星与辅星2、主星与辅星3、辅星1与辅星2、辅星1与辅星3,以及辅星2与辅星3。其中主星和3颗辅星之间的垂直基线长度在500~600m之间变化,3颗辅星之间的两两垂直基线长度在900~1040m之间变化。
由此,本发明构型能够获得稳定的有效基线,且长短基线结合,利于干涉测量,由于四星共轨道面飞行,4星的自由飞行轨道相对稳定,动力系统仅在轨道修正或任务切换时开启,节省能源。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1颗主星和N颗辅星,N≥3;其中,主、辅星位于同一个轨道面上,辅星均匀分布在以主星为中心的Cartwheel椭圆轨迹上,并围绕主星沿所述Cartwheel椭圆轨迹飞行;且任意时刻,主星与其中一颗辅星之间形成满足最优基线取值范围的垂直有效基线,两颗辅星之间形成有效长基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其特征在于,主星、辅星的轨道参数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步骤1,首先根据任务需求,获得主星轨道的轨道6参数,其中,主星轨道的偏心率为0;
步骤2,辅星的长半轴、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均与主星相同;各辅星的轨道偏心率相同,由Cartwheel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辅星的轨道半长轴计算获得,其中,Cartwheel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设计初值为任务的基线要求值;
步骤3,根据各辅星的在Cartwheel椭圆轨迹上的相位差,确定各辅星的近地点幅角和平近点角;
步骤4,根据当前计算得到的所有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一个轨道周期内的主、辅星之间的有效垂直基线长度,判断其是否满足任务需求的最优有效基线,若满足则当前卫星轨道为所求;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对Cartwheel椭圆轨迹的短半轴进行调整,重复步骤2~步骤4,直至主星与任意一颗辅星的有效垂直基线长度均满足要求。
3.一种分布式SAR系统干涉测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SAR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型,利用主星与辅星形成的垂直有效短基线进行相位展开,同时利用辅星与辅星形成的垂直有效长基线进行基于长短基线结合的干涉反演处理,获得测高结果。
CN201810861642.9A 2018-08-01 2018-08-01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Pending CN1090312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1642.9A CN109031297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1642.9A CN109031297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31297A true CN109031297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8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1642.9A Pending CN109031297A (zh) 2018-08-01 2018-08-01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3129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6350A (zh) * 2019-08-23 2019-11-15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星载sar星座系统
CN111077767A (zh) * 2019-12-12 2020-04-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卫星星座组网同轨道面扩容重构的控制方法
CN111290433A (zh) * 2020-02-24 2020-06-1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长期自主编队联合管道保持方法
CN111505635A (zh) * 2020-04-16 2020-08-07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用于相干层析的geo sar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
CN111924133A (zh) * 2020-08-05 2020-11-13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适应空中信号高精度三维定位的编队构形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2329134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工程约束的双星InSAR编队构形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526518A (zh) * 2020-12-14 2021-03-19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分布式InSAR卫星全球无缝测绘设计方法和系统
JP2022546369A (ja) * 2019-08-23 2022-11-04 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衛星編隊ベースの遠隔検知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ステ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5292805A (zh) * 2022-07-04 2022-11-04 上海交通大学 基线均匀分布的sar成像多星编队分步解耦设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511A (zh) * 2009-03-13 2009-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编队构形方法
CN101697011A (zh) * 2009-10-29 2010-04-21 江苏科技大学 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海浪方向谱的仿真方法
CN103616683A (zh) * 2013-10-28 2014-03-05 北京理工大学 Geo sar的电离层闪烁相位的二维分布多相位屏生成方法
US20170242218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Goodrich Corporation Actuator devices for converting rotational input to linear outpu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0511A (zh) * 2009-03-13 2009-09-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编队构形方法
CN101697011A (zh) * 2009-10-29 2010-04-21 江苏科技大学 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海浪方向谱的仿真方法
CN103616683A (zh) * 2013-10-28 2014-03-05 北京理工大学 Geo sar的电离层闪烁相位的二维分布多相位屏生成方法
US20170242218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Goodrich Corporation Actuator devices for converting rotational input to linear outpu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晨雷: "分布式SAR动目标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1747B (zh) * 2019-08-23 2024-01-19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ar成像的卫星
JP7391429B2 (ja) 2019-08-23 2023-12-05 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衛星編隊ベースの遠隔検知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ステ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22546369A (ja) * 2019-08-23 2022-11-04 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衛星編隊ベースの遠隔検知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ステ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CN113281747A (zh) * 2019-08-23 2021-08-20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ar成像的卫星
CN110456350A (zh) * 2019-08-23 2019-11-15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星载sar星座系统
CN111077767A (zh) * 2019-12-12 2020-04-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卫星星座组网同轨道面扩容重构的控制方法
CN111290433A (zh) * 2020-02-24 2020-06-1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长期自主编队联合管道保持方法
CN111505635B (zh) * 2020-04-16 2022-05-03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用于相干层析的geo sar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
CN111505635A (zh) * 2020-04-16 2020-08-07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用于相干层析的geo sar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
CN111924133B (zh) * 2020-08-05 2021-09-14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适应空中信号高精度三维定位的编队构形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1924133A (zh) * 2020-08-05 2020-11-13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适应空中信号高精度三维定位的编队构形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2329134B (zh) * 2020-10-22 2022-07-0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工程约束的双星InSAR编队构形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329134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基于工程约束的双星InSAR编队构形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526518A (zh) * 2020-12-14 2021-03-19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分布式InSAR卫星全球无缝测绘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15292805A (zh) * 2022-07-04 2022-11-04 上海交通大学 基线均匀分布的sar成像多星编队分步解耦设计方法
CN115292805B (zh) * 2022-07-04 2023-06-02 上海交通大学 基线均匀分布的sar成像多星编队分步解耦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1297A (zh) 主星位于中心、辅星cartwheel编队的分布式SAR构型
CN109240322B (zh) 一种面向对地超幅宽成像的卫星编队实现方法
CN101520511B (zh) 一种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编队构形方法
CN106597416B (zh) 一种地面GPS辅助的LiDAR数据高程差的误差修正方法
Jekeli A review of gravity gradiometer survey system data analyses
CN103217688B (zh) 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机载激光雷达点云平差计算方法
RU2487419C1 (ru) Система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радионавигационных и автономных средств навигации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ых значений параметров самолетовождения
CN110470304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光电平台的高精度目标定位测速方法
CN104596420B (zh) 激光跟踪仪测量基准立方镜中心点位置的精测方法
CN102508245B (zh) 一种星载多频率与多基线InSAR高程估计精度等效性确定方法
KR100860767B1 (ko) 항공 레이저 측량 데이터를 이용한 수치도화 제작 장치 및방법
CN110907932B (zh) 分布式InSAR卫星测高精度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3323855A (zh) 一种基线动态测量系统的精度获取方法
CN109031301A (zh) 基于PSInSAR技术的山区地形形变提取方法
CN110243377A (zh) 一种基于分层式结构的集群飞行器协同导航方法
CN110456350A (zh) 一种星载sar星座系统
CN109085586A (zh) 一种可提供稳定长短基线的四星Helix编队构型
CN105203103A (zh) 地面航天器相对地理方位关系的实时测量方法
CN108458710A (zh) 位姿测量方法
CN105956383B (zh) 轨道不平度影响的大型反射面天线指向误差的计算方法
CN105067276A (zh) 一种发动机推力线测量方法
CN109112937A (zh) 一种路面平整度精细化快速测量方法
CN108205128B (zh) 一种基于长基线干涉仪的无源测距方法
Peshekhonov et al. State-of-the-art strapdown airborne gravimeters: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N110275165A (zh) 一种编队geo sar的等效相位中心及积累时间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