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7542A -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7542A
CN109027542A CN201811103993.XA CN201811103993A CN109027542A CN 109027542 A CN109027542 A CN 109027542A CN 201811103993 A CN201811103993 A CN 201811103993A CN 109027542 A CN109027542 A CN 109027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gonal brace
pair
pillar
display scree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39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7542B (zh
Inventor
王学利
师旭辉
师迎辉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anghu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angh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angh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angh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0399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7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7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7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7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7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涉及航空领域。用以解决显示屏连接支架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该支架包括:一对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一对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一对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和一对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支柱上,且一对第一上斜撑,一对第一下斜撑,一对第二上斜撑,一对第二下斜撑均以第一支柱为中心呈对称状;一对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第二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一对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第二支柱的第二端连接;一对第二上斜撑呈圆弧状,且一对第二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上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一对第二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下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大屏幕(50寸~65寸)工业显示屏在航空模拟器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功能上除替代过去使用的大量仪表、也用作外景视觉体验的模拟显示部件。当大屏幕工业显示屏用作外景视觉体验使用时,是通过连接支架将大屏幕工业显示屏与静止/运动模拟机组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整套设备。
现有技术中,大屏幕工业显示屏的连接支架在使用时,一般会采用先将连接支架与大屏幕工业显示屏连接在一起,然后在将连接支架与模拟机连接在一起;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屏幕工业显示屏自身重量比较大的问题,为了能够将大屏幕工业显示屏固定到模拟机上,需要设置空间与大屏幕工业显示屏相匹配的连接支架,从而导致连接支架结构较复杂,且占地空间较大的问题。再者,结构复杂的连接支架,在将大屏幕工业显示屏固定到模拟机上以后,很难保证大屏幕工业显示屏稳定性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大屏幕工业显示屏的连接支架,存在结构复杂以及占地空间较大,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大屏幕工业显示屏的连接支架,存在结构复杂以及占地空间较大,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包括:
第一支柱,第一上斜撑,第一下斜撑,第二支柱,第二上斜撑,第二下斜撑,上横梁,下横梁,上固定角材和下固定角材;
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和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上,且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均以所述第一支柱为中心呈对称状;
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上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之间,所述下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之间;
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呈圆弧状,且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下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支架转轴;
一对所述支架转轴设置在所述下固定角材的两端,且所述支架转轴与所述第二下斜撑分别位于所述下固定角材的对称面上;
一对所述支架转轴用于分别插入固定端的一对转轴内,通过将显示屏支架沿着所述支架转轴旋转,将所述下固定角材和所述上固定角材与所述固定端相贴合。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垫板;
所述加强垫板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屏连接孔,多个显示屏支架连接孔和多个显示屏避让孔;
所述显示屏避让孔的孔径与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凸出的螺母的尺寸相匹配;
所述显示屏支架连接孔用于固定所述加强垫板和所述显示屏支架,且设置在所述加强垫板上的多个所述显示屏支架连接孔的位置固定;
所述显示屏连接孔用于固定所述加强垫板和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孔在所述加强垫板上的位置以及孔径与设置在所述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的螺孔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斜撑的圆弧角度介于125°-130°之间;且所述第二上斜撑的圆弧状最低点与所述第二下斜撑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呈立方体;
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上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16.5°~17°;所述第一上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7.5°~8°,其中,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90度夹角;
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下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39.5°~40°;所述第一下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等于21°。
优选地,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上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116.5°~117°;所述第二上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103.5°~104°;
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下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28°~28.5°;所述第二下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47.5°~48°。
优选地,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相互平行;
所述上横梁和所述第一上斜撑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介于20~40mm,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一下斜撑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介于20~5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斜撑与所述第一下斜撑的长度比为:1.72:1.56;
所述第二上斜撑与所述第二下斜撑的长度比为:0.59:0.73;
所述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的长度比为:1.34:1.16。
优选地,所述固定端为模拟飞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的连接方法,包括:将设置在下固定角材两端的支架转轴插入固定端的套筒式转轴内;
将显示屏通过加强垫板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上,将显示屏支架沿着所述支架转轴旋转,通过设置在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上的螺母孔,分别将所述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与所述固定端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将显示屏通过加强垫板固定的一对第二支柱上,包括:
在所述加强垫板与所述显示屏接触的表面上涂胶,通过设置在所述加强垫板上的显示屏连接孔将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加强垫板固定在一起;
通过设置所述加强垫板上的显示屏支架连接孔,将所述加强垫板固定在一对所述第二支柱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该显示屏支架包括:第一支柱,第一上斜撑,第一下斜撑,第二支柱,第二上斜撑,第二下斜撑,上横梁,下横梁,上固定角材和下固定角材;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和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上,且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均以所述第一支柱为中心呈对称状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上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之间,所述下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之间;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呈圆弧状,且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下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该支架包括的上述多个零部件,均采用氩弧焊的焊接方式连接,从而可以确保整个支架为刚性整体,再者,该支架包括的上述零部件的形状比较单一,且连接方式均简单,由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支架存在结构复杂以及占地空间较大,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强垫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屏幕工业显示屏与加强垫板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斜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转轴与套筒式转轴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装配过程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支架,固定端及大屏幕工业显示屏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a)和(b)所示,该显示屏支架主要包括有:第一支柱1,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支柱6,第二上斜撑4,第二下斜撑5,上横梁7,下横梁8,上固定角材9,下固定角材10和支架转轴11。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的数量均包括有一对,且一对第一上斜撑2具有相同的形状,一对第一下斜撑3具有相同的形状,一对第二上斜撑4具有相同的形状,一对第二下斜撑5也具有相同的形状。
进一步地,一对第一上斜撑2的第一端,一对第一下斜撑3的第一端,一对第二上斜撑4的第一端和一对第二下斜撑5的第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支柱1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支柱1的形状为立方体,且一对第一上斜撑2以第一支柱1为中心呈对称状分布,即一对第一上斜撑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一对对称面上。需要说明的是,一对第一上斜撑2,一对第一下斜撑3,一对第二上斜撑4和一对第二下斜撑5均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一对对称面上。
为了能够清晰的描述显示屏支架的结构,在此将第一支柱1的一对对称面确定为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即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
在实际应用中,一对第一上斜撑2的第一端呈对称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一对第一上斜撑2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第二支柱6的第一端连接。举例来说,一对第二支柱6分别为第二A支柱和第二B支柱,一对第一上斜撑2分别为第一A上斜撑和第一B上斜撑时,则可以有以下几种连接方法:第一A上斜撑的第一端与A支柱的第一端连接,相应地,第一B上斜撑的第一端与B支柱的第一端连接;或者第一A上斜撑的第一端与B支柱的第一端连接,相应地,第一B上斜撑的第一端与A支柱的第一端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一对第一上斜撑2的形状一致,且一对第二支柱6的形状也一致,因此,对一对第一上斜撑2和一对第二支柱6的连接时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对第一上斜撑2之间还设置有上横梁7,上横梁7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第一上斜撑2相贴合,其中,上横梁7与第二支柱6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上横梁7与第一支柱1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横梁7和第一上斜撑2的接触点与第一上斜撑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介于20~40mm。如图1(b)所示,通过在一对第一上斜撑2之间设置上横梁7,可以将一对第一上斜撑2和上横梁7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可以使得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一对第一下斜撑3的第一端呈对称状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一对第一下斜撑3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第二支柱6的第二端连接。举例来说,一对第二支柱6分别为第二A支柱和第二B支柱,一对第一下斜撑3分别为第一A下斜撑和第一B下斜撑时,则可以有以下几种连接方法:第一A下斜撑的第一端与A支柱的第二端连接,相应地,第一B下斜撑的第一端与B支柱的第二端连接;或者第一A下斜撑的第一端与B支柱的第二端连接,相应地,第一B下斜撑的第一端与A支柱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一对第一下斜撑3的形状一致,且一对第二支柱6的形状也一致,因此,对一对第一下斜撑3和一对第二支柱6的连接时的对应关系不做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对第一下斜撑3之间还设置有下横梁8,下横梁8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第一下斜撑3相贴合,其中,下横梁8与第二支柱6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下横梁8与第一支柱1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横梁8和第一下斜撑3的接触点与第一下斜撑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介于20~50mm。如图1(b)所示,通过在一对第一下斜撑3之间设置下横梁8,可以将一对第一下斜撑3和下横梁8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可以使得该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如图1(b)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对第二支柱6的第一端分别与一对第一上斜撑2固定连接,一对第二支柱6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第一下斜撑3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得一对第二支柱6形成一个平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对第二支柱6主要用于设置显示屏,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显示屏支架所包括的加强垫板12,将显示屏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6上。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强垫板12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强垫板12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屏连接孔12-2,显示屏支架连接孔12-3和显示屏避让孔12-1。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加强垫板12能够与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完全接触,优选地,在加强垫板12上设置了显示屏避让孔12-1,上述显示屏避让孔12-1主要用于设置待安装显示屏背面的凸出螺母,或者其他凸出器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凸出螺母和凸出器件均来自于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即显示屏背面自带的螺母或其他凸出器件。在实际应用中,设置在加强垫板12上的显示屏避让孔12-1的数量可以根据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上的螺母或其他凸起器件的数量确定,进一步地,显示屏避让孔12-1的位置,显示屏避让孔12-1的孔径以及孔深等都可以根据待安装的显示屏来确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设置在加强垫板12上的显示屏避让孔12-1的数量,位置,孔径等均不作具体的限定。
通过设置在加强垫板12上的显示屏避让孔12-1,可以将加强垫板12与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进行无缝接触。进一步地,设置在加强垫板12上的显示屏连接孔12-2,以及设置在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上的连接孔,可以通过设定好的螺母,将上述两个连接孔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完成加强垫板12与待安装显示屏背面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屏支架上设置的待安装的显示屏的型号不固定,即不同的待安装的显示屏,可能会在背面的不同位置设置连接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加强垫板12上设置的显示屏连接孔12-2的数量,位置,孔径等均不做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显示屏连接孔12-2的数量,位置和孔径均不做具体的限定,则可以在实际应用中,通过M6螺栓连接显示屏连接孔12-2和待安装显示屏背面的连接孔,从而可以避免因M4螺栓施加作用力不够,导致显示屏晃动的问题。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大屏幕工业显示屏与加强垫板12组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在加强垫板12上的显示屏连接孔12-2,可以先将显示屏与加强垫板12固定在一起。
当将待安装的显示屏与加强垫板12固定在一起之后,则可以将加强垫板12与显示屏支架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在加强垫板12上的显示屏支架连接孔12-3的位置和孔径均与设置在一对第二支柱6上的连接孔的位置和孔径相匹配。如图2所示,加强垫板12上设置的显示屏支架连接孔12-3的数量包括有6个。
在实际应用中,若想要将显示屏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6上之后,显示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不仅需要通过加强垫板12来将显示屏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6上,还需要一对第二支柱6形成一个平面,即通过一对第一上斜撑2和一对第一下斜撑3固定的一对第二支柱6,需要先相互平行;进一步地,还需要一对第二支柱6形成的一个平面能够与与第一支柱1包括的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呈垂直状态;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方面,对第一上斜撑2和第一下斜撑3分别与第一支柱1之间的夹角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对第一上斜撑2和第一下斜撑3的长度进行了规定。
具体地,当一个第一上斜撑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时,规定了第一上斜撑2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应当介于16.5°~17°。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侧边包括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且两条线之间的夹角,需要确定在某个方向上的夹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了第一上斜撑2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6.5°~17°,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长边平行于该直线;再者,由于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侧面上,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相应地,将朝向第二下斜撑5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下端方向。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上斜撑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因此,第一上斜撑2不仅在第一侧面上存在正投影,相应地,第一上斜撑2与第一支柱1的第三侧面或者第四侧面也存在夹角。在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是第一支柱1包括的六个侧面中的一对对称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具有相同的长度,且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第三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相应地,第四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由于第三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相平行或者重合,因此,第三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也与第一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一致;即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上斜撑2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的夹角介于7.5°~8°。
具体地,当一个第一下斜撑3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时,规定了第一下斜撑3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应当介于39.5°~40°。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侧边包括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且两条线之间的夹角,需要确定在某个方向上的夹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了第一下斜撑3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9.5°~40°。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长边平行于该直线;再者,由于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侧面上,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相应地,将朝向第二下斜撑5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下端方向。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下斜撑3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因此,第一下斜撑3不仅在第一侧面上存在正投影,相应地,第一下斜撑3与第一支柱1的第三侧面或者第四侧面也存在夹角。在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是第一支柱1包括的六个侧面中的一对对称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具有相同的长度,且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第三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相应地,第四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由于第三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相平行或者重合,因此,第三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也与第一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一致;即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上斜撑2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的夹角介于21°。
在实际应用中,当已经确认了第一上斜撑2与第一支柱1所包括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第一下斜撑3与第一支柱1所包括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之后,则需要确认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的长度关系,只有在确定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的长度之后,才能满足一对第二支柱6相互平行的条件。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将第一支柱1的长度确认为1时,则对应地,第一上斜撑2和第一下斜撑3的长度比可以确认为:1.72:1.56,进一步地,将上横梁7和下横梁8的长度比确认为:1.03:0.9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对第二上斜撑4的第一端呈对称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一对第二上斜撑4的第二端分别上固定角材9的两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斜撑4的形状为圆弧状,且在该显示屏支架中,对第二上斜撑4的两个端分别进行了区别,即第二上斜撑4的第一端一定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上,相应的,第二上斜撑4的第二端一定是与上固定角材9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一对第二下斜撑5的第一端呈对称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一对第二下斜撑5的第二端分别下固定角材10的两端连接。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上斜撑4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二上斜撑4的圆弧角度介于125°-13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二上斜撑4的圆弧角度可以适当的调节,且在一般情况下,圆弧角度的调节范围介于0~3°。进一步地,为了能够确保显示屏支架的整体性,第二上斜撑4的圆弧最低点与第二下斜撑5的上表面相贴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固定角材9和下固定角材10一方面用于分别与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固定连接,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上固定角材9和下固定角材10,将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连接在一起。
在实际应用中,若想要将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固定在一起,显示屏支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显示屏在显示过程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还需要对显示屏支架包括的第二上斜撑4与第一支柱1之间的夹角,第二下斜撑5与第一支柱1之间的夹角进行规定。
具体地,当一个第二上斜撑4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时,规定了第一上斜撑2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应当介于116.5°~117°。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侧边包括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且两条线之间的夹角,需要确定在某个方向上的夹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了第二上斜撑4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16.5°~117°,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长边平行于该直线;再者,由于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侧面上,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相应地,将朝向第二下斜撑5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下端方向。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上斜撑4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因此,第二上斜撑4不仅在第一侧面上存在正投影,相应地,第二上斜撑4与第一支柱1的第三侧面或者第四侧面也存在夹角。在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是第一支柱1包括的六个侧面中的一对对称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具有相同的长度,且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第三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相应地,第四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由于第三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相平行或者重合,因此,第三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也与第一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一致;即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上斜撑4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的夹角介于103.5°~104°。
具体地,当二个第一下斜撑3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时,规定了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之间的夹角应当介于28°~28.5°。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第一侧边包括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且两条线之间的夹角,需要确定在某个方向上的夹角。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了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28°~28.5°。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长边平行于该直线;再者,由于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第一侧面上,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相应地,将朝向第二下斜撑5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下端方向。
进一步地,由于第二下斜撑5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柱1的第一侧面,因此,第二下斜撑5不仅在第一侧面上存在正投影,相应地,第二下斜撑5与第一支柱1的第三侧面或者第四侧面也存在夹角。在这里需要先解释一下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是第一支柱1包括的六个侧面中的一对对称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具有相同的长度,且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时,则第三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相应地,第四侧面的长边也平行于该直线。由于第三侧面的长边与第一侧面的长边相平行或者重合,因此,第三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也与第一侧面的长边朝向上端的方向一致;即若将第一上斜撑2,第一下斜撑3,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在第一侧面上的连接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则将朝向第一上斜撑2所在点的方向确定为上端方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上斜撑4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方向的夹角介于47.5°~48°。
在实际应用中,当已经确认了第二上斜撑4与第一支柱1所包括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第二下斜撑5与第一支柱1所包括的两个面之间的夹角之后,则需要确认第二上斜撑4,第二下斜撑5的长度关系,只有在确定了第二上斜撑4,第二下斜撑5的长度之后,才能满足显示屏支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将第一支柱1的长度确认为1时,则对应地,第二上斜撑4和第二下斜撑5的长度比可以确认为:0.59:0.73,进一步地,将上固定角材9和下固定角材10的长度比为:1.34:1.16。
具体地,如图1(b)所示,该显示屏支架还包括有支架转轴11,一对支架转轴11分别设置在下固定角材10的两端,且一对支架转轴11分别与一对第二下斜撑5分别位于下固定角材10的一对对称面上。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转轴11与套筒式转轴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支柱转轴设置在固定端的支架套筒转轴13内之后,通过该支架套筒转轴13,可以使得支架转轴11在支架套筒转轴13内进行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显示屏支架连接的固定端可以是模拟飞机,还可以是其他需要安装显示屏的工程器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固定端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装配过程位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支架转轴11插入到固定端的支架套筒转轴13内之后,可以推动显示屏支架,使得显示屏支架沿着支架转轴11旋转,直到设置在上固定角材9上的连接孔与设置在固定端上的连接孔相贴合,并且设置在下固定角材10上的连接孔与设置在固定端上的连接孔相贴合,则可以通过螺栓,将上述贴合的连接孔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完成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的固定连接。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支架,固定端及大屏幕工业显示屏装配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推动显示屏支架沿着支架转轴11旋转之前,需要先将显示屏固定在显示屏支架上。上述对显示屏与显示屏支架的固定方式以及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将显示屏支架安装在固定端的装配方法,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力,即一个工作人员能够完成上述装配过程;再者,还可以节约安装时间,只需要通过旋转,连接螺栓,则可以完成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之间的连接。
基于上述显示屏支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连接方法,该显示屏支架包括:第一支柱,第一上斜撑,第一下斜撑,第二支柱,第二上斜撑,第二下斜撑,上横梁,下横梁,上固定角材和下固定角材;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和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上,且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均以所述第一支柱为中心呈对称状;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顶端连接;所述上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之间,所述下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之间;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呈圆弧状,且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下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该支架包括的上述多个零部件,均采用氩弧焊的焊接方式连接,从而可以确保整个支架为刚性整体,再者,该支架包括的上述零部件的形状比较单一,且连接方式均简单,由于各个零部件之间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从而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支架存在结构复杂以及占地空间较大,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的连接方法,该方法中,涉及到的显示屏支架的结构,在前文中已经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的连接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01,将设置在下固定角材两端的支架转轴插入固定端的套筒式转轴内;
步骤102,将显示屏通过加强垫板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上,将显示屏支架沿着所述支架转轴旋转,通过设置在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上的螺母孔,分别将所述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与所述固定端进行固定连接。
在步骤102中,在将显示屏通过加强垫板固定的一对第二支柱上时,具体包括:先在加强垫板与显示屏接触的表面上涂上胶,通过设置在加强垫板上的显示屏连接孔将显示屏与加强垫板固定在一起;
通过设置加强垫板上的显示屏支架连接孔,将加强垫板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加强垫板和显示屏接触的表面上需要将胶涂均匀,再者,等涂胶晾干之后,将加强垫板和显示屏进行贴合,然后在通过螺栓,将加强垫板和显示屏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支架连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可以将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显示屏的连接步骤进行重新整合,一方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先将显示屏与显示屏支架固定连接之后,需要多个人配合将显示屏支架装配到固定端上,该方法可以节省人力;再者,该方法在将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连接时,先通过支架转轴将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初步固定在一起,然后通过螺栓可以将显示屏支架与固定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操作方法简单,节约时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柱,第一上斜撑,第一下斜撑,第二支柱,第二上斜撑,第二下斜撑,上横梁,下横梁,上固定角材和下固定角材;
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和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上,且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均以所述第一支柱为中心呈对称状;
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支柱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上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之间,所述下横梁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之间;
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呈圆弧状,且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下固定角材的两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转轴;
一对所述支架转轴设置在所述下固定角材的两端,且所述支架转轴与所述第二下斜撑分别位于所述下固定角材的对称面上;
一对所述支架转轴用于分别插入固定端的一对转轴内,通过将显示屏支架沿着所述支架转轴旋转,将所述下固定角材和所述上固定角材与所述固定端相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垫板;
所述加强垫板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屏连接孔,多个显示屏支架连接孔和多个显示屏避让孔;
所述显示屏避让孔的孔径与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凸出的螺母的尺寸相匹配;
所述显示屏支架连接孔用于固定所述加强垫板和所述显示屏支架,且设置在所述加强垫板上的多个所述显示屏支架连接孔的位置固定;
所述显示屏连接孔用于固定所述加强垫板和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连接孔在所述加强垫板上的位置以及孔径与设置在所述待安装的显示屏背面的螺孔的位置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斜撑的圆弧角度介于125°-130°之间;且所述第二上斜撑的圆弧状最低点与所述第二下斜撑相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呈立方体;
一对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上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16.5°~17°;所述第一上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7.5°~8°,其中,所述第三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呈90度夹角;
一对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下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39.5°~40°;所述第一下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等于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上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上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116.5°~117°;所述第二上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103.5°~104°;
一对所述第二下斜撑的第一端分别呈对称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下斜撑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28°~28.5°;所述第二下斜撑与第三侧面的长边且朝向上端之间的夹角介于47.5°~4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相互平行;
所述上横梁和所述第一上斜撑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一上斜撑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介于20~40mm,所述下横梁和所述第一下斜撑的接触点与所述第一下斜撑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介于20~50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斜撑与所述第一下斜撑的长度比为:1.72:1.56;
所述第二上斜撑与所述第二下斜撑的长度比为:0.59:0.73;
所述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的长度比为:1.34:1.16。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为模拟飞机。
10.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设置在下固定角材两端的支架转轴插入固定端的套筒式转轴内;
将显示屏通过加强垫板固定在一对第二支柱上,将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支架沿着所述支架转轴旋转,通过设置在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上的螺母孔,分别将所述上固定角材和所述下固定角材与所述固定端进行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显示屏通过加强垫板固定的一对第二支柱上,包括:
在所述加强垫板与所述显示屏接触的表面上涂胶,通过设置在所述加强垫板上的显示屏连接孔将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加强垫板固定在一起;
通过设置所述加强垫板上的显示屏支架连接孔,将所述加强垫板固定在一对所述第二支柱上。
CN201811103993.XA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Active CN109027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3993.XA CN109027542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3993.XA CN109027542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7542A true CN109027542A (zh) 2018-12-18
CN109027542B CN109027542B (zh) 2024-03-22

Family

ID=64617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3993.XA Active CN109027542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754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44857A (en) * 1967-02-28 1969-03-12 Panel Corp Q Stand for projection screen
CN205388214U (zh) * 2016-03-04 2016-07-20 潘国军 一种显示屏的支架
CN205402116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拆装式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18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的会展用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17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便于拆装的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25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的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26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便于运输的显示屏支架
CN208951548U (zh) * 2018-09-20 2019-06-07 西安翔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44857A (en) * 1967-02-28 1969-03-12 Panel Corp Q Stand for projection screen
CN205388214U (zh) * 2016-03-04 2016-07-20 潘国军 一种显示屏的支架
CN205402116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拆装式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18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的会展用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17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便于拆装的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25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新型的显示屏支架
CN205402126U (zh) * 2016-03-04 2016-07-27 潘国军 一种便于运输的显示屏支架
CN208951548U (zh) * 2018-09-20 2019-06-07 西安翔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7542B (zh) 2024-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48675U (zh) 一种可调式四管塔基础地脚螺栓固定及调平装置
CN104763123B (zh) 一种异形弧面造型grg饰面板的单元装配式安装方法
CN206498616U (zh)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通信设备用底座
CN208951548U (zh)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
CN209195005U (zh) 梁板和圆柱接头处的铝框木模板结构
CN106326558A (zh) 异型网架结构受力的建模及计算方法
CN205224622U (zh) 可调式组装操作平台
CN109027542A (zh) 一种显示屏连接支架及其连接方法
CN108049554A (zh) 双层跌级吊顶及安装方法
CN111009178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教学模型
CN109682585A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备箱总成操作性能的验证装置
CN211501206U (zh) 一种用于拼接大屏的显示单元拼接支架
CN203640208U (zh) 异形grg装饰板安装构造系统和装饰板构架
KR20190001351U (ko) 공간 활용이 우수한 가변형 파티션
CN204057782U (zh) 塔机附着无级调整撑杆
CN104278638B (zh) 可快速拼接、防错台的榫槽式模板
CN206221935U (zh) 一种方便调节和固定的显示器万向支架
CN110359591A (zh) 一种带限位的三维隔震/隔振装置
CN206310173U (zh) 一种带有可调支架的电视机
CN207029495U (zh) 一种平台装置
CN105239769B (zh) 建筑模板
CN215366857U (zh) 一种桥梁钢混结合段施工用定位支架
CN209369350U (zh) 一种铝模板节点加固装置
CN109421945A (zh) 空间可展环形天线精确同步重力补偿系统
CN109513857A (zh) 用于制备钢筋笼的治具及其组合件的组立架与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7

Address after: 710000 new industrial park, Yanli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N XIANGHUI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89 room 503, Kechuang building, No. 5, Lantian Road, National Aviation high tech industry base, Yanli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N XIANGHUI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