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6339B -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6339B
CN109026339B CN201810862021.2A CN201810862021A CN109026339B CN 109026339 B CN109026339 B CN 109026339B CN 201810862021 A CN201810862021 A CN 201810862021A CN 109026339 B CN109026339 B CN 109026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groups
box body
front cov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20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6339A (zh
Inventor
刘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nengd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66 Ven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66 Ven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66 Ven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20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6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6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6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6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6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包括箱体,底部块,橡胶垫,连接块,水管固定接头,固定螺纹销,水管连接头,固定卡箍,连接水管和进出水接口;所述箱体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部块,且底部块数量设置为两组;所述箱体外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连接块,且连接块中间均开设有通孔;前盖圆形孔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前端顶部开设有排风口;前盖外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风扇电源,散热风扇通过设置电线与风扇电源电路连接,通过设置散热风扇增加散热组件的功能性,增加冷却效率,使散热水箱具有多种方式混合散热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水箱散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背景技术
混合散热水箱是一种热交换器,常用的混合散热水箱主要分为风冷和水冷,水冷混合散热水箱通过设置循环管道连接外置的微型水泵,使用冷却液将管道连接的金属散热片中的热量传递出来进行冷却;风冷混合散热水箱通过空气的流通来带走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风冷发动机相比使用最多的水冷发动机来说重量轻,维护方便。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0172015821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汽车散热器,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方的进水箱、设置在所述机体下方的出水箱和设置在所述机体中间的芯体组成,所述进水箱表面安装有进水管、节温器和固定扣,所述出水箱上安装有出水管、排气阀、溢流阀和排污管,在所述进水箱和所述出水箱表面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形状为方形,所述出水箱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溢流阀端部连接有溢流管。有益效果为:该耐高温汽车散热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芯体难以承受高温的不足,在增加热传导效果的同时,也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变化,所述出水箱内部的所述过滤网可以过滤液体中的杂质,保证散热器系统的良好运行,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再例如专利号为CN201420048174.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水室、主片、芯体以及水管,水室包括有上水室和下水室,上水室冲压有进水孔,沿进水孔的周边具有上水室翻边,下水室冲压有出水孔,沿出水孔的周边具有下水室翻边;水管包括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一端为进水管连接端,进水管连接端涂抹有钎焊膏涂层,进水管连接端插入至进水孔中,并与上水室钎焊连接,出水管的一端为出水管连接端,出水管连接端涂抹有钎焊膏涂层,出水管连接端插入至出水孔中,并与下水室钎焊连接;上水室以及下水室均设置有主片,上水室以及下水室分设于芯体的两端。水室与水管、主片与水室之间无需通过人工焊接,而是通过设置钎焊膏涂层在高温状态下自动焊接,提高了散热器的制造效率。
基于上述两处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虽然能够进行常规的汽车散热,但是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几点问题,包括有:散热方式单一,不具备混合散热的能力,且主要散热水管使用的是软管,可能出现破损的情况,受到一定的撞击或坠落时,缓冲效果较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包括箱体,底部块,橡胶垫,连接块,固定通孔,前盖,滑盖,导向结构,连接槽,进风槽,冷却管板,水管接口,散热板,风扇架,散热风扇,风扇电源,排风口,篮网,水管固定接头,固定螺纹销,水管连接头,固定卡箍,连接水管和进出水接口;所述箱体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部块,且底部块数量设置为两组;所述底部块两侧设置为斜面结构,且两组底部块中间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外部形状与底部块结构相同;所述箱体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梯型顶板,且顶板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两组进出水接口;所述箱体外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连接块,且连接块中间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前盖四周边缘开设有四组连接槽,且连接槽中间均开设有螺孔;所述前盖与箱体高度相同,且连接槽与连接块宽度长度相等开设位置相同;所述前盖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插入连接槽固定设置于箱体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前端由一侧向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且通槽边缘向内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滑盖外侧设置为凸型结构,且滑盖通过凸型结构活动设置于前盖方形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侧底部通过车工向内推进,且推进深度与冷却管板厚度相同;所述冷却管板通过车工结构固定设置于箱体和前盖连接处;所述冷却管板设置为管道一侧进行切除后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铁板上的结构,且冷却管板中间管道向外侧倾斜;所述冷却管板中间管道倾斜处管道保留完整密封性,且倾斜管道顶端一体式设置有两组水管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板一侧设置有数组散热板,且散热板均为横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内侧两端开设有进风槽,且进风槽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四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与散热板拼接厚度与进风槽深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且通槽中间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前盖圆形孔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前端顶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前盖外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风扇电源,且散热风扇通过设置电线与风扇电源电路连接;所述风扇电源外端嵌入设置有篮网。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侧开设有八组固定通孔,且八组固定通孔均匀分布于箱体两侧;所述水管固定接头一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固定螺纹销,且水管固定接头通过螺纹穿过固定通孔插入固定螺纹销固定于箱体内侧;所述水管固定接头设置为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水接口内侧通过热熔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水管,且连接水管底部均通过固定卡箍固定于水管固定接头顶部的水管连接头处;所述水管固定接头底部通过固定卡箍固定设置有连接水管,且连接水管通过固定卡箍固定设置于水管接口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前盖前端由一侧向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通槽边缘向内开设有方形槽;滑盖外侧设置为凸型结构,滑盖通过凸型结构活动设置于前盖方形槽中,通过设置滑盖可以控制散热风扇的导风方向,拆卸滑盖后可以使热风径直输送排出,增加导热细节的选择。
冷却管板一侧设置有数组散热板,散热板均为横向设置,通过设置散热板增加了散热速度,且冷却管板中的管路为固定设置,强度较高,不易破损。
导向结构与散热板拼接厚度与进风槽深度一致,通过导向结构与散热板的拼接可以对冷却风向进行导向,并导向结构可以减少冷却死角。
前盖圆形孔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前端顶部开设有排风口;前盖外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风扇电源,散热风扇通过设置电线与风扇电源电路连接,通过设置散热风扇增加散热组件的功能性,增加冷却效率,使散热水箱具有多种方式混合散热的能力。
通过设置篮网可以避免打开滑盖后风扇与车盖内电线接触造成危险,使散热风扇的排出风向进行改变并对车盖内其他部件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箱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前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滑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水管固定接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箱体,101-底部块,102-橡胶垫,103-连接块,104-固定通孔,2-前盖,201-滑盖,202-导向结构,203-连接槽,204-进风槽,3-冷却管板,301-水管接口,302-散热板,4-风扇架,401-散热风扇,402-风扇电源,403-排风口,5-水管固定接头,501-固定螺纹销,502-水管连接头,503-固定卡箍,6-连接水管,601-进出水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包括箱体1,底部块101,橡胶垫102,连接块103,固定通孔104,前盖2,滑盖201,导向结构202,连接槽203,进风槽204,冷却管板3,水管接口301,散热板302,风扇架4,散热风扇401,风扇电源402,排风口403,篮网404,水管固定接头5,固定螺纹销501,水管连接头502,固定卡箍503,连接水管6和进出水接口601;所述箱体1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部块101,且底部块101数量设置为两组;所述底部块101两侧设置为斜面结构,且两组底部块101中间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橡胶垫102;所述橡胶垫102外部形状与底部块101结构相同;所述箱体1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梯型顶板,且顶板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两组进出水接口601;所述箱体1外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连接块103,且连接块103中间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前盖2四周边缘开设有四组连接槽203,且连接槽203中间均开设有螺孔;所述前盖2与箱体1高度相同,且连接槽203与连接块103宽度长度相等开设位置相同;所述前盖2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103插入连接槽203固定设置于箱体1一侧。
其中,所述前盖2前端由一侧向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且通槽边缘向内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滑盖201外侧设置为凸型结构,且滑盖201通过凸型结构活动设置于前盖2方形槽中,通过设置滑盖201可以控制散热风扇401的导风方向,拆卸滑盖201后可以使热风径直输送排出。
其中,所述箱体1内侧底部通过车工向内推进,且推进深度与冷却管板3厚度相同;所述冷却管板3通过车工结构固定设置于箱体1和前盖2连接处;所述冷却管板3设置为管道一侧进行切除后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铁板上的结构,且冷却管板3中间管道向外侧倾斜;所述冷却管板3中间管道倾斜处管道保留完整密封性,且倾斜管道顶端一体式设置有两组水管接口301。
其中,所述冷却管板3一侧设置有数组散热板302,且散热板302均为横向设置,散热板302的设置方向为顺方向,散热程度较高。
其中,所述前盖2内侧两端开设有进风槽204,且进风槽204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四组导向结构202;所述导向结构202与散热板302拼接厚度与进风槽204深度一致,通过导向结构202与散热板302的拼接可以对冷却风向进行导向,并且导向结构202可以减少冷却死角。
其中,所述前盖2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且通槽中间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前盖2圆形孔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401;所述散热风扇401前端顶部开设有排风口403;所述前盖2外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风扇电源402,且散热风扇401通过设置电线与风扇电源402电路连接,所述风扇电源402外端嵌入设置有篮网404;通过设置散热风扇401增加散热组件的功能性,增加冷却效率,通过设置篮网404可以避免打开滑盖201后风扇与车盖内电线接触造成危险。
其中,所述箱体1内侧开设有八组固定通孔104,且八组固定通孔104均匀分布于箱体1两侧;所述水管固定接头5一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固定螺纹销501,且水管固定接头5通过螺纹穿过固定通孔104插入固定螺纹销501固定于箱体1内侧;所述水管固定接头5设置为两组,通过设置水管固定接头5可以固定水管的位置,避免连接水管6与冷却管板3接触影响冷却。
其中,所述进出水接口601内侧通过热熔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水管6,且连接水管6底部均通过固定卡箍503固定于水管固定接头5顶部的水管连接头502处。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在箱体1底部一体式设置底部块101,在两组底部块101中间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橡胶垫102,在箱体1顶部一体式设置梯型顶板,在顶板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两组进出水接口601,在箱体1外侧一体式设置四组连接块103,在连接块103中间均开设通孔,在前盖2四周边缘开设四组连接槽203,在连接槽203中间均开设螺孔,将前盖2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103插入连接槽203固定设置于箱体1一侧,并将冷却管板3固定在箱体1和前盖2中间,在前盖2前端由一侧向中间开设方形通槽,在通槽边缘向内开设方形槽,在滑盖201外侧设置为凸型结构,在滑盖201通过凸型结构活动设置于前盖2方形槽中,通过设置滑盖201可以控制散热风扇401的导风方向,拆卸滑盖201后可以使热风径直输送排出,关闭设置滑盖201后风从排风口403排出;将箱体1内侧底部通过车工向内推进冷却管板3厚度相同的距离,将冷却管板3通过车工结构固定设置于箱体1和前盖2连接处,将管道一侧进行切除,通过焊接将切口面固定设置于铁板上组成冷却管板3,将冷却管板3管道两侧弯曲并向外倾斜,倾斜后的管道面不进行切除,保留管道完整的密封性,在倾斜管道顶端一体式设置两组水管接口301;在冷却管板3一侧横向设置数组散热板302,在前盖2内侧两端开设进风槽204,在进风槽204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四组导向结构202,导向结构202与散热板302的拼接对冷却风向进行导向,并在导向结构202可以减少冷却死角;在前盖2中间开设方形通槽,在通槽中间开设圆形孔,在前盖2圆形孔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支架,在支架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散热风扇401,在散热风扇401前端顶部开设排风口403,在前盖2外侧顶部一体式设置风扇电源402,在散热风扇401通过设置电线与风扇电源402电路连接,开启散热风扇401后,散热风扇401将风力通过排风口403排出,并通过进风槽204将风吸入,进行冷却;在箱体1内侧开设八组固定通孔104,在水管固定接头5一侧一体式设置四组固定螺纹销501,将水管固定接头5通过螺纹穿过固定通孔104插入固定螺纹销501固定于箱体1内侧,避免连接水管6与冷却管板3接触影响冷却;在进出水接口601内侧通过热熔固定设置两组连接水管6,在连接水管6底部均通过固定卡箍503固定于水管固定接头5顶部的水管连接头502处,在水管固定接头5底部通过固定卡箍5设置连接水管6,并将连接水管6底部通过固定卡箍5固定在水管接口301;在进出水接口601外侧通过设置水管固定设置微型水泵,通过水泵使水进行循环,冷却液通过冷却管板3后将热量传递至整个冷却管板3板体,通过散热风扇401的风力进行散热。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

1.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包括箱体(1),底部块(101),橡胶垫(102),连接块(103),固定通孔(104),前盖(2),滑盖(201),导向结构(202),连接槽(203),进风槽(204),冷却管板(3),水管接口(301),散热板(302),风扇架(4),散热风扇(401),风扇电源(402),排风口(403),篮网(404),水管固定接头(5),固定螺纹销(501),水管连接头(502),固定卡箍(503),连接水管(6)和进出水接口(601);所述箱体(1)底部一体式设置有底部块(101),且底部块(101)数量设置为两组;所述底部块(101)两侧设置为斜面结构,且两组底部块(101)中间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橡胶垫(102);所述橡胶垫(102)外部形状与底部块(101)结构相同;所述箱体(1)顶部一体式设置有梯型顶板,且顶板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两组进出水接口(601);所述箱体(1)外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连接块(103),且连接块(103)中间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前盖(2)四周边缘开设有四组连接槽(203),且连接槽(203)中间均开设有螺孔;所述前盖(2)与箱体(1)高度相同,且连接槽(203)与连接块(103)宽度长度相等开设位置相同;所述前盖(2)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块(103)插入连接槽(203)固定设置于箱体(1)一侧;
所述前盖(2)前端由一侧向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且通槽边缘向内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滑盖(201)外侧设置为凸型结构,且滑盖(201)通过凸型结构活动设置于前盖(2)方形槽中;
所述箱体(1)内侧底部通过车工向内推进,且推进深度与冷却管板(3)厚度相同;所述冷却管板(3)通过车工结构固定设置于箱体(1)和前盖(2)连接处;所述冷却管板(3)设置为管道一侧进行切除后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铁板上的结构,且冷却管板(3)中间管道向外侧倾斜;所述冷却管板(3)中间管道倾斜处管道保留完整密封性,且倾斜管道顶端一体式设置有两组水管接口(301);
所述冷却管板(3)一侧设置有数组散热板(302),且散热板(302)均为横向设置;
所述前盖(2)内侧两端开设有进风槽(204),且进风槽(204)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四组导向结构(202);所述导向结构(202)与散热板(302)拼接厚度与进风槽(204)深度一致;
所述前盖(2)中间开设有方形通槽,且通槽中间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前盖(2)圆形孔内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支架,且支架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401);所述散热风扇(401)前端顶部开设有排风口(403);所述前盖(2)外侧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风扇电源(402),且散热风扇(401)通过设置电线与风扇电源(402)电路连接;所述风扇电源(402)外端嵌入设置有篮网(404);
所述箱体(1)内侧开设有八组固定通孔(104),且八组固定通孔(104)均匀分布于箱体(1)两侧;所述水管固定接头(5)一侧一体式设置有四组固定螺纹销(501),且水管固定接头(5)通过螺纹穿过固定通孔(104)插入固定螺纹销(501)固定于箱体(1)内侧;所述水管固定接头(5)设置为两组;
所述进出水接口(601)内侧通过热熔固定设置有两组连接水管(6),且连接水管(6)底部均通过固定卡箍(503)固定于水管固定接头(5)顶部的水管连接头(502)处;所述水管固定接头(5)底部通过固定卡箍(503)固定设置有连接水管(6),且连接水管(6)通过固定卡箍(503)固定设置于水管接口(301)外侧。
CN201810862021.2A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Active CN109026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2021.2A CN109026339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2021.2A CN109026339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6339A CN109026339A (zh) 2018-12-18
CN109026339B true CN109026339B (zh) 2020-06-05

Family

ID=6464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2021.2A Active CN109026339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63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7256B (zh) * 2018-12-27 2020-11-27 阜阳市鼎铭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运输车辆的防护型水箱及其安装机构
CN110344925B (zh) * 2019-07-17 2020-08-14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调式汽车温控水箱
CN114923551B (zh) * 2022-04-22 2023-05-23 广州晶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水冷降温功能的称重传感器及其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90283Y (zh) * 2007-09-20 2008-07-23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双循环水路双风扇起重机散热装置
CN206269453U (zh) * 2016-11-16 2017-06-2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应用于石油机械的散热装置
CN206801680U (zh) * 2017-03-23 2017-12-26 厦门市装载机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器
CN107218115A (zh) * 2017-05-18 2017-09-29 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柴油发动机的散热水箱
CN108327053A (zh) * 2018-02-12 2018-07-27 河南连祥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水泥试样恒温恒湿养护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6339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6339B (zh) 一种汽车混合散热水箱组件
CN205844728U (zh) 防尘散热模组及投影装置
KR20140037351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 장치
CN211089059U (zh) 一种新型智能母线槽
CN110001370B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的分布式散热器
CN216589333U (zh) 一种液压油集成散热油箱
CN214922785U (zh) 一种数控机床高效散热装置
CN213037832U (zh) 一种用于立式渗碳炉的循环风冷装置
CN211876378U (zh) 换热器和燃气设备
CN209804593U (zh) 一种综合型汞灯散热结构
CN213810895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6426841U (zh) 一种散热器总成
CN214267340U (zh) 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
CN21195065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汽车散热器
CN210622917U (zh) 一种高低温散热器的新型结构
CN220669581U (zh) 多孔板式散热器
CN205424862U (zh) 一种散热器及其应用的灯具
CN220031724U (zh) 充电终端
CN219736042U (zh) 一种汽车暖风散热器一体式连接组装连接口生产结构
CN209818124U (zh) 一种浸入式蒸汽轮机疏水回收装置
CN206930184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9672724U (zh) 一种带有防泄漏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CN209964502U (zh) 一种空气冷却用集管式散热器
CN218545009U (zh) 用于汽车涂装胶液的热电控温装置
KR20140076218A (ko) 엔진커버를 이용한 냉각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5

Address after: 211200 Qinhuai Road, Lishui, Nanjing Yong Yang Street, No. Avenue, No. 288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66 ventu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unnan Hunnan Road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No. 9 110168

Applicant before: Liu Shum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4

Address after: No.1 Chaoyang Road, Dongping Town,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inengd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200 Qinhuai Road, Lishui, Nanjing Yong Yang Street, No. Avenue, No. 288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66 ventur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