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24626A -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24626A
CN109024626A CN201810925667.0A CN201810925667A CN109024626A CN 109024626 A CN109024626 A CN 109024626A CN 201810925667 A CN201810925667 A CN 201810925667A CN 109024626 A CN109024626 A CN 109024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original
tackifier
treatment methods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56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24626B (zh
Inventor
王卫东
舒国勇
陈汉裕
龙典平
曹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 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e 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e 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e 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256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24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24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4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24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24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坡治理技术领域,针对泥土被带走导致引发滑坡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河岸滑坡处治方法,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1)开挖边坡原土;(2)原土与客土混合,具体的: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混合时加入增粘剂以形成混合土。(3)回填混合土;(4)压实坡面;(5)种植植被。通过加入增粘剂,使得混合土的粘度增加,进而使得混合土的泥土与泥土之间难以分离,进而减少泥土流失,从而减少因对上方泥土支撑力不足导致滑坡的情况。

Description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坡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背景技术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河岸边坡由于非常靠近河流,河流涨退潮时将经常受到河流的冲刷作用,河流冲刷的过程中会带走覆盖在边坡表面的泥土,由于河流冲刷时边坡受到冲刷最严重的部位为河流液面上涨时的最高点至河流液面下降时的最低点之间的部分,使得该部分的泥土被带走后,对上方的泥土的支撑力急剧减少,当泥土被带走至一定程度后,将因为对上方泥土的支撑力不足导致引发滑坡现象,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具有减少边坡泥土流失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开挖边坡原土;
(2)原土与客土混合,具体如下:
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混合时加入增粘剂以形成混合土;
(3)回填混合土;
(4)压实坡面;
(5)种植植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客土与原土混合以补充原土被冲刷导致流失的部分泥土,进而保证足够的泥土修补边坡;通过加入增粘剂,使得混合土的粘度增加,进而使得混合土的泥土与泥土之间难以分离,进而使得河流水冲刷混合土时,难以将位于边坡表面的泥土带走,进而减少泥土流失,从而减少因对上方泥土支撑力不足导致滑坡的情况;通过种植植被以利用植被的根系抓住泥土,进一步增加泥土与泥土之间相互分离的难度,更好的减少泥土流失,同时通过植被缓冲河流水冲上边坡时的流速,进而降低河流水对边坡的冲刷作用力,使得河流水对边坡冲刷时更加难以导致泥土,减少泥土流失。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客土采用就近河底的淤泥,将所述淤泥干燥后即得客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就近河底的淤泥通常就是原河岸边坡被冲刷作用带走的泥土,因此利用就近河底的淤泥作用客土可使得客土与原土的差异较少,同时由于淤泥位于河底,河流中的大量生物将使得淤泥带有大量养分,使得后续种植植被后,植被生长情况更好。
优选的,所述混合土中泥土与增粘剂的质量比为泥土:增粘剂=1:0.1-0.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泥土:增粘剂=1:0.1-0.3,保证足够的增粘剂对所有泥土进行增粘,同时避免增粘剂过多影响混合土的吸水保湿能力,进而避免影响植被生长。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
火山纤维20-30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沥青作为主料,以利用沥青的高粘性的特性增加土壤粘性;同时由于沥青为有机物,使得沥青与泥土易于混合且结合后较为稳定;通过加入火山纤维,利用沥青对矿物填充料的润湿和吸附作用,使得沥青以单分子状态排列在火山纤维表面形成结合力牢固的沥青薄膜,形成“结构沥青”,由于结构沥青具有较高的粘性和耐热性,提高了改性沥青的粘性和耐热性;通过通过火山纤维自身较好的物理性能以对泥土进行补强,使得泥土强度提高,同时提高泥土与泥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使得泥土与泥土之间更加难以分离,减少泥土流失,进而减少滑坡现象。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乙二醇15-20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聚乙二醇,利用聚乙二醇的高吸水能力的特性,增加增粘剂的吸水能力,以克服沥青防水的特性导致掺入沥青后混合土吸水保湿能力下降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增粘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蛭石粉10-15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蛭石粉,利用蛭石粉保湿效果较好的特性,同时由于在混合的过程中部分蛭石粉易于分散于泥土中,进而同时提高增粘剂以及混合土泥土部分的保湿能力。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釜内搅拌并加热至150-160℃,然后加入增粘剂并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150-16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原土与客土先放入搅拌釜内,以保证原土与客土混合均匀,避免先加入增粘剂后粘度上升导致原土与客土混合均匀的难度大增的情况;通过先加热原土与客土后再加入增粘剂,使得增粘剂进入搅拌釜后受热以提高流动性,由于泥土量大于增粘剂的量,因此通过热的泥土加热冷的增粘剂效果将比通过热的增粘剂加热冷的泥土要好,从而保证搅拌混合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压实混合土后在混合土表面铺设防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压实的混合土表面铺设防护网,利用防护网护住混合土表面,减少泥土受到的冲刷力,同时利用防护网起到一定的限制泥土运动的效果,进而减少泥土流失。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先在压实的混合土层钻出松软的种植孔,再往种植孔中放入植株或植被种子并压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钻出松软的种植孔并种植植被后再将混合土层压实,避免植被难以破开压实的混合土层表面导致扎根不稳的情况,保证制备抓住泥土以减少泥土流失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植被采用吸毒能力较强的绿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种植吸毒能力较强的绿植以利用绿植吸收环境中的毒性,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客土与原土混合以补充原土被冲刷导致流失的部分泥土,进而保证足够的泥土修补边坡;
2.通过加入增粘剂,使得混合土的粘度增加,进而使得混合土的泥土与泥土之间难以分离,进而减少泥土流失,从而减少因对上方泥土支撑力不足导致滑坡的情况;
3.通过采用沥青作为主料,以利用沥青的高粘性的特性增加土壤粘性,同时由于沥青为有机物,使得沥青与泥土易于混合且结合后较为稳定;
4.通过加入火山纤维,提高了改性沥青的粘性和耐热性并对泥土进行补强,使得泥土强度提高,同时提高泥土与泥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泥土流失;
5.通过加入聚乙二醇以及蛭石粉,增加增粘剂以及泥土的吸水能力,以克服沥青防水的特性导致掺入沥青后混合土吸水保湿能力下降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开挖边坡原土,具体如下:
通过抛投混凝土方块或石块,构筑导流墙以导流河流流向,将河岸滑坡段与河流分隔,以在无水环境中便于作业,导流墙底部与边坡底部距离1m。
通过挖土机开挖边坡原土,开挖深度位沿垂直于设计边坡面的方向开挖0.5m,开挖时,从边坡顶部开始作业,从上至下依次挖掘,一直开挖至边坡底部,避免先开挖下方泥土导致进一步滑坡的情况。
(2)原土与客土混合,具体如下:
计算挖出的原土量并根据设计边坡斜面计算需要补充多少客土,然后就近开挖河底淤泥以用作客土。
开挖河底淤泥时,开挖深度不大于10cm,滑坡段附近淤泥不足时,沿下游方向继续开挖河底淤泥。
河底淤泥挖出后,放入烘箱烘干,待淤泥呈可分离的细颗粒状后即可作为客土使用。
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釜内搅拌,转速60r/min,温度150℃,搅拌10min,然后加入增粘剂,转速30r/min,温度150℃,搅拌10min,转速45r/min,温度150℃,搅拌10min,转速60r/min,温度150℃,搅拌30min,以形成混合土,排出混合土,自然冷却至室温。
混合土中,泥土:增粘剂=1:0.1。
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火山纤维20份;聚乙二醇15份;蛭石粉10份;沥青油2份;竹纤维4份。
增粘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搅拌釜内加入沥青以及沥青油,升温至160℃,转速10r/min搅拌3min,加入蛭石粉以及聚乙二醇,转速30r/min,温度160℃,搅拌3min,加入火山纤维以及竹纤维,转速45r/min,温度160℃,搅拌10min。
沥青采用植物沥青;
火山纤维的长度裁剪为5cm;
竹纤维的长度裁剪为1cm;
蛭石粉的粒径为0.1mm-1mm;
聚乙二醇分子量为8000。
通过采用植物沥青,减少采用石油沥青时污染环境的情况,通过加入火山纤维以形成结合沥青,提高沥青的粘性与耐热性;通过火山纤维的长度为5cm,使得火山纤维具有足够的长度覆盖较大的面积,使得火山纤维限制泥土分离的效果较佳,通过竹纤维对混合土进行补强,使得混合土形成的河岸边坡的结构强度较佳;通过蛭石粉增加增粘剂以及泥土的保湿能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条件;通过聚乙二醇增加增粘剂的吸水、保湿能力,增加混合土的吸水性。
(3)回填混合土,具体如下:
混合土冷却后,将混合土回填至河岸边坡开挖原土时形成的坑槽内,将混合土分层摊铺在坑槽内,每层松铺厚度为20cm,混合土松铺一层即整平并浇灌营养液,然后通过辊筒碾压以将混合土压实,当前混合土层压实后在松铺下一层,依次循环操作以完成回填混合土的作业。
通过营养液增加泥土肥分,有利于植物生长。
(4)压实坡面,具体如下:
多层混合土层通过辊筒压实后,通过压路机从上至下压实坡面,同时压实滑坡处回填土与非滑坡处原土的连接处。
然后在压实的坡面上铺设防护网,防护网通过锚钉初步固定于坡面,然后通过压路机再次碾压以将防护网与坡面压紧。
(5)种植植被,具体如下:
设计种植点并划线标识,人工在标识处将压实的混合土钻松以钻出种植孔,然后将绿植插入种植孔内,在人工将绿植附近的混合土压实。
静待30天后,起吊抛投至河底的混凝土方块或石块,恢复河流正常流动路径。
绿植采用生命力顽强且具有吸毒能力的多根植物。如绿萝、常春藤等。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中,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釜内搅拌,转速60r/min,温度155℃,搅拌10min,然后加入增粘剂,转速30r/min,温度155℃,搅拌10min,转速45r/min,温度155℃,搅拌10min,转速60r/min,温度155℃,搅拌30min,以形成混合土,排出混合土,自然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中,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釜内搅拌,转速60r/min,温度160℃,搅拌10min,然后加入增粘剂,转速30r/min,温度160℃,搅拌10min,转速45r/min,温度160℃,搅拌10min,转速60r/min,温度160℃,搅拌30min,以形成混合土,排出混合土,自然冷却至室温。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火山纤维25份;聚乙二醇15份;蛭石粉10份;沥青油2份;竹纤维4份。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火山纤维30份;聚乙二醇15份;蛭石粉10份;沥青油2份;竹纤维4份。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火山纤维30份;聚乙二醇20份;蛭石粉15份;沥青油2份;竹纤维4份。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混合土中,泥土:增粘剂=1:0.2。
实施例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混合土中,泥土:增粘剂=1:0.3。
比较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2)原土与客土混合,具体如下:
计算挖出的原土量并根据设计边坡斜面计算需要补充多少客土,然后就近开挖河底淤泥以用作客土。
开挖河底淤泥时,开挖深度不大于10cm,滑坡段附近淤泥不足时,沿下游方向继续开挖河底淤泥。
河底淤泥挖出后,放入烘箱烘干,待淤泥呈可分离的细颗粒状后即可作为客土使用。
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釜内搅拌,转速60r/min,温度150℃,搅拌10min,转速30r/min,温度150℃,搅拌10min,转速45r/min,温度150℃,搅拌10min,转速60r/min,温度150℃,搅拌30min,以形成混合土,排出混合土,自然冷却至室温。
比较例2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
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沥青油2份;竹纤维4份。
比较例3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
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100份;聚乙二醇20份;蛭石粉15份;沥青油2份;竹纤维4份。
检测数据见表1-2
检测项目包括混合土耐冲刷性、混合土保湿性。
耐冲刷性的检测方法如下:
取混合土1kg,放入长、宽、高均为10cm的模腔内,然后通过液压缸驱动水平设置的压板用1MPa的压力沿竖直方向下压,下压后,恒压1min,然后拆除模具以形成混合土方块。
然后将混合土方块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以使其中之一侧壁呈竖直状态,通过水管朝向该竖直侧壁喷射自来水,自来水压力为1MPa,水管的管口水平设置且顶部高度与混合土方块顶部高度一致,水管距离混合土方块竖直侧壁的水平距离为8cm,利用水管喷射出自来水时自动水柱因自由落体而朝下落下并冲击在混合土方块竖直的侧壁上以模拟冲刷过程。
恒压冲刷30min后,在保持混合土无移动的情况下,测量混合土方块底部的长度减少量(取最大值),单位为mm。
保湿性的检测方法如下:
取100g混合土烘干并平铺在防水材料上形成混合土检测层,混合土厚度位1cm,然后均匀喷射100g水,然后自然风干10h后称量混合土重量,单位为g。
表1比较例1-3检测数据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耐冲刷性(mm) 5.6 4.4 4.6
保湿性(g) 128 120 142
表2实施例1-8检测数据
根据表1可得,加入增粘剂可有效提高泥土粘性,使得泥土难以被水流冲刷带走,进而减缓了边坡因河流冲刷导致局部泥土减少从而引起滑坡的现象。加入聚乙二醇以及蛭石粉可有效提高泥土保湿性,位植物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表2可得搅拌混合土时,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60℃对混合土的性能无明显影响,对泥土自身结构无明显损坏。
通过加入火山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合土的耐冲刷性,且对混合土的保湿性无明显影响,火山纤维加入越多,混合土的耐冲刷性能越好。
加入聚乙二醇以及蛭石粉越多,混合土的保湿性能越好。
增粘剂加入量越多,混合土的耐冲刷性能以及保湿性能越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开挖边坡原土;
(2)原土与客土混合,具体如下:
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设备中搅拌混合,混合时加入增粘剂以形成混合土;
(3)回填混合土;
(4)压实坡面;
(5)种植植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客土采用就近河底的淤泥,将所述淤泥干燥后即得客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混合土中泥土与增粘剂的质量比为泥土:增粘剂=1:0.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增粘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沥青 100份
火山纤维 20-3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增粘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聚乙二醇15-2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增粘剂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蛭石粉10-15份。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中,将原土与客土放入搅拌釜内搅拌并加热至150-160℃,然后加入增粘剂并搅拌均匀,温度控制在150-1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压实混合土后在混合土表面铺设防护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先在压实的混合土层钻出松软的种植孔,再往种植孔中放入植株或植被种子并压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岸滑坡处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植被采用吸毒能力较强的绿植。
CN201810925667.0A 2018-08-15 2018-08-15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Active CN109024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5667.0A CN109024626B (zh) 2018-08-15 2018-08-15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5667.0A CN109024626B (zh) 2018-08-15 2018-08-15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4626A true CN109024626A (zh) 2018-12-18
CN109024626B CN109024626B (zh) 2020-08-21

Family

ID=6463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5667.0A Active CN109024626B (zh) 2018-08-15 2018-08-15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246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183A (zh) * 2020-08-06 2020-10-23 河北林江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态护坡及垂直绿化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8726A (ja) * 1998-07-21 2000-02-08 Osada Giken Kk 斜面の保護方法
US7384217B1 (en) * 2007-03-29 2008-06-10 Barrett Robert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il stabilization of sloping surface
KR20090006396A (ko) * 2007-07-11 2009-01-15 고재호 절개지다단계살포녹화공법
CN103641648A (zh) * 2013-12-16 2014-03-19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植物生长基质及边坡污泥客土绿化方法
CN103924606A (zh) * 2014-04-25 2014-07-16 南京工业大学 粉土边坡的玄武岩纤维与聚乙烯醇联合抗冲刷防护施工方法
CN104831740A (zh) * 2015-05-29 2015-08-12 长沙理工大学 基于土工格室及纤维粘土混合料的边坡防护方法及结构
CN105970979A (zh) * 2016-05-10 2016-09-28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淤泥固化土的生态护坡方法
KR101717576B1 (ko) * 2016-03-18 2017-03-17 일송환경복원 주식회사 친환경 녹화용 식생 네트 구조물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8726A (ja) * 1998-07-21 2000-02-08 Osada Giken Kk 斜面の保護方法
US7384217B1 (en) * 2007-03-29 2008-06-10 Barrett Robert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il stabilization of sloping surface
KR20090006396A (ko) * 2007-07-11 2009-01-15 고재호 절개지다단계살포녹화공법
CN103641648A (zh) * 2013-12-16 2014-03-19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植物生长基质及边坡污泥客土绿化方法
CN103924606A (zh) * 2014-04-25 2014-07-16 南京工业大学 粉土边坡的玄武岩纤维与聚乙烯醇联合抗冲刷防护施工方法
CN104831740A (zh) * 2015-05-29 2015-08-12 长沙理工大学 基于土工格室及纤维粘土混合料的边坡防护方法及结构
KR101717576B1 (ko) * 2016-03-18 2017-03-17 일송환경복원 주식회사 친환경 녹화용 식생 네트 구조물
CN105970979A (zh) * 2016-05-10 2016-09-28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淤泥固化土的生态护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宁: "玄武岩纤维及其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黄文通: "《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 31 October 2016,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2183A (zh) * 2020-08-06 2020-10-23 河北林江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态护坡及垂直绿化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24626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1120B (zh) 一种适用于干旱区矿山生态修复边坡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3039147B (zh) 一种山地采煤沉陷水田复垦方法
CN106759104B (zh) 生态型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230323B (zh)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CN101509257B (zh) 种植香根草固土护坡的方法
CN202652889U (zh) 自燃煤矸石山综合治理系统
CN102733401B (zh) 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治理方法
KR20220123696A (ko) 석탄 기반 고형 폐기물을 이용한 석탄 폐석 적치장의 복원 관리방법
CN114223344B (zh) 一种高原高寒矿区的冻土层修复方法
CN105756073B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山生态护坡砌块及其生态护坡系统
CN110249813B (zh) 一种在采矿坑高陡岩质边坡绿化方法
CN107023022A (zh) 一种基于集蓄排顺序的采石场弃渣边坡山体整形方法
CN104396494A (zh) 一种重盐碱地原土绿化方法
CN106381880A (zh) 泥炭土坝基的处理方法
CN109594567A (zh) 一种锚喷防护岩石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布置及其方法
CN112323828A (zh) 一种绿色矿山边坡碎石滩治理方法
CN104294830A (zh) 边坡生态防护及恢复方法及其布置结构
CN105672198B (zh) 一种水库淹没浸没区造地还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63513A (zh) 基于谷坊群的浅埋厚煤层开采地表塌陷裂缝治理方法
CN105340408A (zh) 半干旱区石质荒山造林整地方法
CN206245283U (zh) 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CN110080232A (zh) 一种地下高水位的深基坑回填方法
CN109024626A (zh) 河岸滑坡处治方法
RU2274750C1 (ru) Способ освоения земель, нарушенных открытыми разработкам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CN107912182A (zh) 一种废坡用可降解种植带及其种植调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29a, block a, Yantian modern industrial service center (phase I), No. 3018, Shayan Road, Tianxin community, Shatoujiao street, Yan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E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19 No. 77 Cuishan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YUE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