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7478A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17478A CN109017478A CN201810963923.5A CN201810963923A CN109017478A CN 109017478 A CN109017478 A CN 109017478A CN 201810963923 A CN201810963923 A CN 201810963923A CN 109017478 A CN109017478 A CN 1090174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pring
- hole
- sliding slot
- ii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第一减震装置不仅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以固定乘客双腿,起到辅助保护安全的作用,而且本座椅采用多级减震,增强乘客乘坐体验。所述套筒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的底板上。并且套筒的上端与通孔Ⅱ过盈配合;所述轮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推块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内;所述弹簧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顶板上;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的下端;所述杆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的下端;所述支杆的下端与通孔Ⅲ间隙配合,并且支杆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弹簧Ⅱ的上端;所述靠背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汽车不需要驾驶后,更多的人注重汽车座椅的舒适度,目前的汽车座椅虽然具备减震效果,但是减震效果一般,所以设计了这种汽车减震座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有益效益是第一减震装置不仅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以固定乘客双腿,起到辅助保护安全的作用,而且本座椅采用多级减震,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座椅、底座、靠背,第一减震装置不仅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以固定乘客双腿,起到辅助保护安全的作用,而且本座椅采用多级减震,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所述座椅由座椅外壳、第一缓冲装置构成;所述座椅外壳内部设有第一缓冲装置;
所述座椅外壳由支杆、外壳主体、滑槽Ⅰ、滑块Ⅰ、坐板、卡扣、通孔Ⅰ、滑板、滑槽Ⅱ、弹簧Ⅰ、固定板构成;所述外壳主体的左侧、顶端镂空,并且外壳主体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杆;所述滑槽Ⅰ设置在外壳主体的右侧;所述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底板的左侧上端;所述坐板的右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Ⅰ;所述滑块Ⅰ与滑槽Ⅰ间隙配合;所述滑板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坐板的左下端;所述通孔Ⅰ设置在坐板、滑板的连接处;所述滑槽Ⅱ设置在滑板上,并且滑槽Ⅱ贯穿滑板的下端;所述固定板与滑槽Ⅱ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Ⅱ内,弹簧Ⅰ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卡扣固定连接在坐板上端;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由气囊、孔、固定带、支撑杆、卡爪构成;所述气囊上设有孔;所述固定带内部中空,并且固定带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气囊的上,固定带的内腔与孔连通;所述卡爪固定连接在固定带上;所述支撑杆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固定带内部;所述气囊位于外壳主体、坐板之间;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通孔Ⅰ配合,并且固定带内部的支撑杆与通孔Ⅰ过盈配合;所述卡爪与卡扣配合;
所述底座由底座主体、弹簧Ⅱ、第二减震装置、第三减震装置构成;所述底座主体内部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弹簧Ⅱ的下端连接在底座主体上;所述第三减震装置设置在底座主体的上端;
所述底座主体由底壳、顶板、滑槽Ⅲ、通孔Ⅱ、通孔Ⅲ、内室、凹槽Ⅰ、凹槽Ⅱ构成;所述底座主体上端镂空,并且底壳的内部设有内室;所述顶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的上端;所述滑槽Ⅲ设置在顶板的上端;所述通孔Ⅱ设置在顶板中间,并且通孔Ⅱ与滑槽Ⅲ相互连通,通孔Ⅱ贯穿底壳;所述通孔Ⅲ设置在顶板上,并且通孔Ⅲ贯穿顶板;所述凹槽Ⅰ设置在底壳的侧面;所述凹槽Ⅱ设置在底壳的底板上,并且凹槽Ⅱ与内室、凹槽Ⅰ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由螺杆Ⅰ、螺杆Ⅱ、挡杆构成;所述螺杆Ⅰ与螺杆Ⅱ相互垂直,并且螺杆Ⅰ与螺杆Ⅱ通过螺纹配合;所述挡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螺杆Ⅱ的上端;
所述第三减震装置由弹簧Ⅲ、推块、连接杆Ⅰ、轴、连接杆Ⅱ、铰链、固定杆、杆、弹簧Ⅳ、轮、套筒构成;所述固定杆设有两个,两个固定杆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杆;所述规定干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有连接杆Ⅱ;所述连接杆Ⅱ的下端通过轴连有轮;所述连接杆Ⅰ的一端套在轴上,连接杆Ⅰ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侧面设有弹簧Ⅲ;所述弹簧Ⅳ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下端;所述套筒与杆间隙配合;
所述螺杆Ⅰ与凹槽Ⅰ间隙配合;所述螺杆Ⅱ与凹槽Ⅱ螺纹配合;所述弹簧Ⅱ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内室内,并且弹簧Ⅱ套在螺杆Ⅱ上;所述套筒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的底板上。并且套筒的上端与通孔Ⅱ过盈配合;所述轮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推块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内;所述弹簧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顶板上;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的下端;所述杆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的下端;所述支杆的下端与通孔Ⅲ间隙配合,并且支杆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弹簧Ⅱ的上端;所述靠背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所述固定带设为T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所述坐板上端设有坐垫。
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第一减震装置不仅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以固定乘客双腿,起到辅助保护安全的作用,而且本座椅采用多级减震,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底座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第一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固定带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底壳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第二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的第三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座椅1;座椅外壳1-1;支杆1-1-1;外壳主体1-1-2;滑槽Ⅰ1-1-3;滑块Ⅰ1-1-4;坐板1-1-5;卡扣1-1-6;通孔Ⅰ1-1-7;滑板1-1-8;滑槽Ⅱ1-1-9;弹簧Ⅰ1-1-10;固定板1-1-11;第一缓冲装置1-2;气囊1-2-1;孔1-2-2;固定带1-2-3;支撑杆1-2-4;卡爪1-2-5;底座2;底座主体2-1;底壳2-1-1;顶板2-1-2;滑槽Ⅲ2-1-3;通孔Ⅱ2-1-4;通孔Ⅲ2-1-5;内室2-1-6;凹槽Ⅰ2-1-7;凹槽Ⅱ2-1-8;弹簧Ⅱ2-2;第二减震装置2-3;螺杆Ⅰ2-3-1;螺杆Ⅱ2-3-2;挡杆2-3-3;第三减震装置2-4;弹簧Ⅲ2-4-1;推块2-4-2;连接杆Ⅰ2-4-3;轴2-4-4;连接杆Ⅱ2-4-5;铰链2-4-6;固定杆2-4-7;杆2-4-8;弹簧Ⅳ2-4-9;轮2-4-10;套筒2-4-11;靠背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座椅1、底座2、靠背3,第一减震装置不仅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而且可以固定乘客双腿,起到辅助保护安全的作用,而且本座椅采用多级减震,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所述座椅1由座椅外壳1-1、第一缓冲装置1-2构成;所述座椅外壳1-1内部设有第一缓冲装置1-2;
所述座椅外壳1-1由支杆1-1-1、外壳主体1-1-2、滑槽Ⅰ1-1-3、滑块Ⅰ1-1-4、坐板1-1-5、卡扣1-1-6、通孔Ⅰ1-1-7、滑板1-1-8、滑槽Ⅱ1-1-9、弹簧Ⅰ1-1-10、固定板1-1-11构成;所述外壳主体1-1-2的左侧、顶端镂空,并且外壳主体1-1-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杆1-1-1;所述滑槽Ⅰ1-1-3设置在外壳主体1-1-2的右侧;所述固定板1-1-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底板的左侧上端;所述坐板1-1-5的右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Ⅰ1-1-4;所述滑块Ⅰ1-1-4与滑槽Ⅰ1-1-3间隙配合;所述滑板1-1-8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坐板1-1-5的左下端;所述通孔Ⅰ1-1-7设置在坐板1-1-5、滑板1-1-8的连接处;所述滑槽Ⅱ1-1-9设置在滑板1-1-8上,并且滑槽Ⅱ1-1-9贯穿滑板1-1-8的下端;所述固定板1-1-11与滑槽Ⅱ1-1-9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1-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Ⅱ1-1-9内,弹簧Ⅰ1-1-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1-11的上端;所述卡扣1-1-6固定连接在坐板1-1-5上端;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由气囊1-2-1、孔1-2-2、固定带1-2-3、支撑杆1-2-4、卡爪1-2-5构成;所述气囊1-2-1上设有孔1-2-2;所述固定带1-2-3内部中空,并且固定带1-2-3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气囊1-2-1的上,固定带1-2-3的内腔与孔1-2-2连通;所述卡爪1-2-5固定连接在固定带1-2-3上;所述支撑杆1-2-4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固定带1-2-3内部;所述气囊1-2-1位于外壳主体1-1-2、坐板1-1-5之间;所述固定带1-2-3的一端与通孔Ⅰ1-1-7配合,并且固定带1-2-3内部的支撑杆1-2-4与通孔Ⅰ1-1-7过盈配合;所述卡爪1-2-5与卡扣1-1-6配合;
所述底座2由底座主体2-1、弹簧Ⅱ2-2、第二减震装置2-3、第三减震装置2-4构成;所述底座主体2-1内部设有第二减震装置2-3;所述弹簧Ⅱ2-2的下端连接在底座主体2-1上;所述第三减震装置2-4设置在底座主体2-1的上端;
所述底座主体2-1由底壳2-1-1、顶板2-1-2、滑槽Ⅲ2-1-3、通孔Ⅱ2-1-4、通孔Ⅲ2-1-5、内室2-1-6、凹槽Ⅰ2-1-7、凹槽Ⅱ2-1-8构成;所述底座主体2-1-1上端镂空,并且底壳2-1-1的内部设有内室2-1-6;所述顶板2-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2-1-1的上端;所述滑槽Ⅲ2-1-3设置在顶板2-1-2的上端;所述通孔Ⅱ2-1-4设置在顶板2-1-2中间,并且通孔Ⅱ2-1-4与滑槽Ⅲ2-1-3相互连通,通孔Ⅱ2-1-4贯穿底壳2-1-1;所述通孔Ⅲ2-1-5设置在顶板2-1-2上,并且通孔Ⅲ2-1-5贯穿顶板2-1-2;所述凹槽Ⅰ2-1-7设置在底壳2-1-1的侧面;所述凹槽Ⅱ2-1-8设置在底壳2-1-1的底板上,并且凹槽Ⅱ2-1-8与内室2-1-6、凹槽Ⅰ2-1-7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2-3由螺杆Ⅰ2-3-1、螺杆Ⅱ2-3-2、挡杆2-3-3构成;所述螺杆Ⅰ2-3-1与螺杆Ⅱ2-3-2相互垂直,并且螺杆Ⅰ2-3-1与螺杆Ⅱ2-3-2通过螺纹配合;所述挡杆2-3-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螺杆Ⅱ2-3-2的上端;
所述第三减震装置2-4由弹簧Ⅲ2-4-1、推块2-4-2、连接杆Ⅰ2-4-3、轴2-4-4、连接杆Ⅱ2-4-5、铰链2-4-6、固定杆2-4-7、杆2-4-8、弹簧Ⅳ2-4-9、轮2-4-10、套筒2-4-11构成;所述固定杆2-4-7设有两个,两个固定杆2-4-7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杆2-4-8;所述规定干2-4-7的另一端通过铰链2-4-6活动连有连接杆Ⅱ2-4-5;所述连接杆Ⅱ2-4-5的下端通过轴2-4-4连有轮2-4-10;所述连接杆Ⅰ2-4-3的一端套在轴2-4-4上,连接杆Ⅰ2-4-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推块2-4-2;所述推块2-4-2的侧面设有弹簧Ⅲ2-4-1;所述弹簧Ⅳ2-4-9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定杆2-4-7的下端;所述套筒2-4-11与杆2-4-8间隙配合;
所述螺杆Ⅰ2-3-1与凹槽Ⅰ2-1-7间隙配合;所述螺杆Ⅱ2-3-2与凹槽Ⅱ2-1-8螺纹配合;所述弹簧Ⅱ2-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内室2-1-6内,并且弹簧Ⅱ2-2套在螺杆Ⅱ2-3-2上;所述套筒2-4-1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2-1-1的底板上。并且套筒2-4-11的上端与通孔Ⅱ2-1-4过盈配合;所述轮2-4-10与滑槽Ⅲ2-1-3间隙配合;所述推块2-4-2与滑槽Ⅲ2-1-3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2-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2-1-3内;所述弹簧Ⅳ2-4-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顶板2-1-2上;所述固定杆2-4-7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的下端;所述杆2-4-8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的下端;所述支杆1-1-1的下端与通孔Ⅲ2-1-5间隙配合,并且支杆1-1-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弹簧Ⅱ2-2的上端;所述靠背3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上。使用本装置时,乘客坐在坐板1-1-5上,然后将T形的固定带1-2-3从两腿之间拉至双腿的上端,然后将卡爪1-2-5插入卡扣1-1-6上,使固定带1-2-3将双腿紧靠在坐板1-1-5上;当汽车行驶到颠簸路段时,人体重量压在坐板1-1-5上,使坐板1-1-5向下移动,坐板1-1-5压动气囊1-2-1,气囊1-2-1压缩并且气囊1-2-1内的气体进入固定带1-2-3内,使固定带1-2-3膨胀,将乘客双腿紧靠在坐板1-1-5上,避免在颠簸时固定带1-2-3与坐板1-1-5之间的空隙增大,进而影响固定带1-2-3的紧固效果,当坐板1-1-5在弹簧Ⅰ1-1-10作用下向上回弹时,双腿压动固定带1-2-3将固定带1-2-3内的气体压进气囊1-2-1中,如此循环,使乘客在颠簸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座椅,避免乘客头部磕碰车棚;同时在颠簸路段行驶时,人体的重量压动座椅1,座椅1带动固定杆2-4-7向下移动,固定杆2-4-7压缩弹簧Ⅳ2-4-9并且固定杆2-4-7推动连接杆Ⅱ2-4-5的上端,使连接杆Ⅱ2-4-5的下端沿着滑槽Ⅲ2-1-3移动,并且带动推块2-4-2压缩弹簧Ⅲ2-4-1,杆2-4-8向下移动至套筒2-4-11内,杆2-4-11的作用是限位,防止第三减震装置2-4偏移,影响减震效果,第三减震装置2-4将纵向的作用力通过横向放置的弹簧Ⅲ2-4-1分担,避免使用单一纵向弹簧Ⅳ2-4-9,导致弹簧Ⅳ2-4-9形变,影响减震效果;第二减震装置2-3的作用是调节弹簧Ⅱ2-2位于挡杆2-3-3上下比例,使弹簧Ⅱ2-2在减震过程中提供的弹力不同,同时增大或者减小支杆1-1-1与挡杆2-3-3之间的距离,避免在减震过程中座椅1向下移动距离过大导致座椅1回弹效果变大,达到避免乘客晕车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固定带1-2-3设为T形。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坐板1-1-5上端设有坐垫。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时,乘客坐在坐板1-1-5上,然后将T形的固定带1-2-3从两腿之间拉至双腿的上端,然后将卡爪1-2-5插入卡扣1-1-6上,使固定带1-2-3将双腿紧靠在坐板1-1-5上;当汽车行驶到颠簸路段时,人体重量压在坐板1-1-5上,使坐板1-1-5向下移动,坐板1-1-5压动气囊1-2-1,气囊1-2-1压缩并且气囊1-2-1内的气体进入固定带1-2-3内,使固定带1-2-3膨胀,将乘客双腿紧靠在坐板1-1-5上,避免在颠簸时固定带1-2-3与坐板1-1-5之间的空隙增大,进而影响固定带1-2-3的紧固效果,当坐板1-1-5在弹簧Ⅰ1-1-10作用下向上回弹时,双腿压动固定带1-2-3将固定带1-2-3内的气体压进气囊1-2-1中,如此循环,使乘客在颠簸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座椅,避免乘客头部磕碰车棚;同时在颠簸路段行驶时,人体的重量压动座椅1,座椅1带动固定杆2-4-7向下移动,固定杆2-4-7压缩弹簧Ⅳ2-4-9并且固定杆2-4-7推动连接杆Ⅱ2-4-5的上端,使连接杆Ⅱ2-4-5的下端沿着滑槽Ⅲ2-1-3移动,并且带动推块2-4-2压缩弹簧Ⅲ2-4-1,杆2-4-8向下移动至套筒2-4-11内,杆2-4-11的作用是限位,防止第三减震装置2-4偏移,影响减震效果,第三减震装置2-4将纵向的作用力通过横向放置的弹簧Ⅲ2-4-1分担,避免使用单一纵向弹簧Ⅳ2-4-9,导致弹簧Ⅳ2-4-9形变,影响减震效果;第二减震装置2-3的作用是调节弹簧Ⅱ2-2位于挡杆2-3-3上下比例,使弹簧Ⅱ2-2在减震过程中提供的弹力不同,同时增大或者减小支杆1-1-1与挡杆2-3-3之间的距离,避免在减震过程中座椅1向下移动距离过大导致座椅1回弹效果变大,达到避免乘客晕车的作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包括座椅(1)、底座(2)、靠背(3),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由座椅外壳(1-1)、第一缓冲装置(1-2)构成;所述座椅外壳(1-1)内部设有第一缓冲装置(1-2);
所述座椅外壳(1-1)由支杆(1-1-1)、外壳主体(1-1-2)、滑槽Ⅰ(1-1-3)、滑块Ⅰ(1-1-4)、坐板(1-1-5)、卡扣(1-1-6)、通孔Ⅰ(1-1-7)、滑板(1-1-8)、滑槽Ⅱ(1-1-9)、弹簧Ⅰ(1-1-10)、固定板(1-1-11)构成;所述外壳主体(1-1-2)的左侧、顶端镂空,并且外壳主体(1-1-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支杆
(1-1-1);所述滑槽Ⅰ(1-1-3)设置在外壳主体(1-1-2)的右侧;所述固定板(1-1-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底板的左侧上端;所述坐板(1-1-5)的右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Ⅰ(1-1-4);所述滑块Ⅰ(1-1-4)与滑槽Ⅰ(1-1-3)间隙配合;所述滑板(1-1-8)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坐板(1-1-5)的左下端;所述通孔Ⅰ(1-1-7)设置在坐板(1-1-5)、滑板(1-1-8)的连接处;所述滑槽Ⅱ(1-1-9)设置在滑板(1-1-8)上,并且滑槽Ⅱ(1-1-9)贯穿滑板(1-1-8)的下端;所述固定板(1-1-11)与滑槽Ⅱ(1-1-9)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1-1-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Ⅱ(1-1-9)内,弹簧Ⅰ(1-1-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1-11)的上端;所述卡扣(1-1-6)固定连接在坐板(1-1-5)上端;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由气囊(1-2-1)、孔(1-2-2)、固定带(1-2-3)、支撑杆(1-2-4)、卡爪(1-2-5)构成;所述气囊(1-2-1)上设有孔(1-2-2);所述固定带(1-2-3)内部中空,并且固定带(1-2-3)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气囊(1-2-1)的上,固定带(1-2-3)的内腔与孔(1-2-2)连通;所述卡爪(1-2-5)固定连接在固定带(1-2-3)上;所述支撑杆(1-2-4)通过粘合固定连接在固定带(1-2-3)内部;所述气囊(1-2-1)位于外壳主体(1-1-2)、坐板(1-1-5)之间;所述固定带(1-2-3)的一端与通孔Ⅰ(1-1-7)配合,并且固定带(1-2-3)内部的支撑杆(1-2-4)与通孔Ⅰ(1-1-7)过盈配合;所述卡爪(1-2-5)与卡扣(1-1-6)配合;
所述底座(2)由底座主体(2-1)、弹簧Ⅱ(2-2)、第二减震装置(2-3)、第三减震装置(2-4)构成;所述底座主体(2-1)内部设有第二减震装置(2-3);所述弹簧Ⅱ(2-2)的下端连接在底座主体(2-1)上;所述第三减震装置(2-4)设置在底座主体(2-1)的上端;
所述底座主体(2-1)由底壳(2-1-1)、顶板(2-1-2)、滑槽Ⅲ(2-1-3)、通孔Ⅱ(2-1-4)、通孔Ⅲ(2-1-5)、内室(2-1-6)、凹槽Ⅰ(2-1-7)、凹槽Ⅱ(2-1-8)构成;所述底座主体(2-1-1)上端镂空,并且底壳(2-1-1)的内部设有内室(2-1-6);所述顶板(2-1-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2-1-1)的上端;所述滑槽Ⅲ(2-1-3)设置在顶板(2-1-2)的上端;所述通孔Ⅱ(2-1-4)设置在顶板(2-1-2)中间,并且通孔Ⅱ(2-1-4)与滑槽Ⅲ(2-1-3)相互连通,通孔Ⅱ(2-1-4)贯穿底壳(2-1-1);所述通孔Ⅲ(2-1-5)设置在顶板(2-1-2)上,并且通孔Ⅲ(2-1-5)贯穿顶板(2-1-2);所述凹槽Ⅰ(2-1-7)设置在底壳(2-1-1)的侧面;所述凹槽Ⅱ(2-1-8)设置在底壳(2-1-1)的底板上,并且凹槽Ⅱ(2-1-8)与内室(2-1-6)、凹槽Ⅰ(2-1-7)相互连通;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2-3)由螺杆Ⅰ(2-3-1)、螺杆Ⅱ(2-3-2)、挡杆(2-3-3)构成;所述螺杆Ⅰ(2-3-1)与螺杆Ⅱ(2-3-2)相互垂直,并且螺杆Ⅰ(2-3-1)与螺杆Ⅱ(2-3-2)通过螺纹配合;所述挡杆(2-3-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螺杆Ⅱ(2-3-2)的上端;
所述第三减震装置(2-4)由弹簧Ⅲ(2-4-1)、推块(2-4-2)、连接杆Ⅰ(2-4-3)、轴(2-4-4)、连接杆Ⅱ(2-4-5)、铰链(2-4-6)、固定杆(2-4-7)、杆(2-4-8)、弹簧Ⅳ(2-4-9)、轮(2-4-10)、套筒(2-4-11)构成;所述固定杆(2-4-7)设有两个,两个固定杆(2-4-7)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杆(2-4-8);所述规定干(2-4-7)的另一端通过铰链(2-4-6)活动连有连接杆Ⅱ(2-4-5);所述连接杆Ⅱ(2-4-5)的下端通过轴(2-4-4)连有轮(2-4-10);所述连接杆Ⅰ(2-4-3)的一端套在轴(2-4-4)上,连接杆Ⅰ(2-4-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推块(2-4-2);所述推块(2-4-2)的侧面设有弹簧Ⅲ(2-4-1);所述弹簧Ⅳ(2-4-9)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固定杆(2-4-7)的下端;所述套筒(2-4-11)与杆(2-4-8)间隙配合;
所述螺杆Ⅰ(2-3-1)与凹槽Ⅰ(2-1-7)间隙配合;所述螺杆Ⅱ(2-3-2)与凹槽Ⅱ(2-1-8)螺纹配合;所述弹簧Ⅱ(2-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内室(2-1-6)内,并且弹簧Ⅱ(2-2)套在螺杆Ⅱ(2-3-2)上;所述套筒(2-4-1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底壳(2-1-1)的底板上。并且套筒(2-4-11)的上端与通孔Ⅱ(2-1-4)过盈配合;所述轮(2-4-10)与滑槽Ⅲ(2-1-3)间隙配合;所述推块(2-4-2)与滑槽Ⅲ(2-1-3)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2-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2-1-3)内;所述弹簧Ⅳ(2-4-9)的下端固定连接在顶板(2-1-2)上;所述固定杆(2-4-7)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的下端;所述杆(2-4-8)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的下端;所述支杆(1-1-1)的下端与通孔Ⅲ(2-1-5)间隙配合,并且支杆(1-1-1)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弹簧Ⅱ(2-2)的上端;所述靠背(3)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2-3)设为T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1-5)上端设有坐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3923.5A CN109017478A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63923.5A CN109017478A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17478A true CN109017478A (zh) | 2018-12-18 |
Family
ID=6462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63923.5A Withdrawn CN109017478A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1747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78383A (zh) * | 2019-04-08 | 2019-06-14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调节座椅 |
CN111775789A (zh) * | 2020-07-17 | 2020-10-16 | 杭州获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儿童座椅 |
CN112644350A (zh) * | 2020-09-18 | 2021-04-13 | 浙江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缓震的汽车座椅 |
CN114148230A (zh) * | 2021-12-24 | 2022-03-08 | 苏州工业园区雅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减震稳定座椅 |
-
2018
- 2018-08-23 CN CN201810963923.5A patent/CN10901747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78383A (zh) * | 2019-04-08 | 2019-06-14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调节座椅 |
CN109878383B (zh) * | 2019-04-08 | 2024-02-09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的调节座椅 |
CN111775789A (zh) * | 2020-07-17 | 2020-10-16 | 杭州获锡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汽车儿童座椅 |
CN112644350A (zh) * | 2020-09-18 | 2021-04-13 | 浙江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缓震的汽车座椅 |
CN112644350B (zh) * | 2020-09-18 | 2021-11-12 | 浙江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缓震的汽车座椅 |
CN114148230A (zh) * | 2021-12-24 | 2022-03-08 | 苏州工业园区雅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减震稳定座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17478A (zh)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减震座椅 | |
CN104442470B (zh) | 座椅刚度自调整系统和车辆座椅防潜滑系统 | |
CN205818988U (zh) | 儿童安全座椅 | |
KR960705700A (ko) | 차량용 좌석(a vehicle seat) | |
CN205554634U (zh) | 一种航天座椅缓冲吸能装置 | |
CN108583384A (zh) | 一种汽车气囊座椅稳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204265B (zh) | 悬挂式特种装备多级吸能防雷座椅 | |
CN105751926A (zh) | 一种带吸能器防雷座椅 | |
US10351028B2 (en) | Seat assembly with energy absorber | |
CN207257457U (zh) | 轻量化四向调节模块 | |
CN105101929B (zh) | 包括能量吸收器的轮椅 | |
CN107901804A (zh) | 一种汽车防震座椅 | |
CN110758195B (zh) | 一种抱闸式装甲车用防雷座椅及控制方法 | |
CN104058106A (zh) | 一种可自动展开的多层球形缓冲装置 | |
CN109050360A (zh) |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 | |
KR20140061193A (ko) | 차량시트의 완충장치 | |
CN205871794U (zh) | 一种isofix转接装置及含其的儿童安全座椅 | |
CN103921699A (zh) |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2473182U (zh)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 |
CN110638259A (zh) | 一种用于小儿学步的防摔装置 | |
CN202053918U (zh) | 一种火车、汽车充气睡觉装置 | |
CN201405758Y (zh) | 汽车抗疲劳安全椅 | |
CN211398395U (zh) | 减震器上支撑 | |
CN203752945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的安装结构 | |
CN108058625B (zh) | 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汽车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