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1254A -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1254A
CN109011254A CN201710438369.4A CN201710438369A CN109011254A CN 109011254 A CN109011254 A CN 109011254A CN 201710438369 A CN201710438369 A CN 201710438369A CN 109011254 A CN109011254 A CN 109011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nd
side band
fixed plat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83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成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383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112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11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12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006Harnes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2B35/0025Details and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35/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 A62B35/04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Similar equipment for limiting displacement of the human body, especially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f motion incorporating energy absorb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用安全带,尤其,涉及将经由工作人员的腋窝的侧面带与肩带及胸带制作成一体,或将上述侧面带与肩带、胸带及后方带制作成一体,从而可集中保护坠落时工作人员的腰椎部分。

Description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用安全带,尤其,涉及将经由工作人员的腋窝的侧面带与肩带及胸带制作成一体,或将上述侧面带与肩带、胸带及后方带制作成一体,从而可集中保护坠落时工作人员的腰椎部分。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预防在各种工业现场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使用多种安全装置,为了防止主要需要在高处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坠落身亡,将建筑物等的固定支架与安全绳的一端相连接,并将安全绳的另一端与工作人员所系的工业用安全带的连接环相连接,从而可使工作人员安全地进行工作。
已公知仅由腰部固定带构成的上述工业用安全带,但就这种工业用安全带而言,当坠落时,冲击力集中施加于工作人员的腰椎部分,从而诱发腰椎骨折等的二次事故,为了弥补这种问题,开发了使对工作人员施加的冲击力分散于整个身体来使冲击力衰减的结构的工业用安全带。
如在图1中部分示出,以往的工业用安全带1包括:肩带A,与工作人员的肩部相接;胸带B,与工作人员的胸部相接;以及后方带C,与工作人员的背部相接,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插入于固定板120来进行固定。
但是,这种以往的工业用安全带存在如下问题:当实际坠落时,工业用安全带无法紧贴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反而脱离,导致坠落时施加于安全带的力引起工作人员的腰椎部分受损。
另一方面,上述的工业用安全带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尤其,详细记载于以下的现有技术文献中,因此省略与其相关的说明和图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187083号
(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352505号
(专利文献3)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20217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工业用安全带,将经由工作人员的腋窝的侧面带与肩带及胸带制作成一体,或将上述侧面带与肩带、胸带及后方带制作成一体,从而当坠落时可使安全带紧贴于身体来集中保护工作人员的腰椎部分。
但是,本发明的目的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目的,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从以下的记载内容中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特征为如下的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包括:一对肩带A及一对后方带C,卡定于使用人员的肩部,并分别设置于前方及后方;胸带B,设置于上述肩带A的前面之间;固定板120,沿着使用人员的背部方向设置,用于固定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在上述胸带B的两侧端具有侧面带110,上述侧面带110与肩带A相连接,并分别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
此时,上述侧面带110可固定于沿着使用人员的背部方向设置的固定板120,上述固定板120包括:板体形状的固定板本体121;肩带贯通部123,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一部分来使一对肩带A相贴合而进行固定;一对后方带贯通部124,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另一部分来分别固定后方带C;一对侧面带贯通部122,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其他部分来分别插入有上述侧面带110,上述侧面带110可从一个胸带B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并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后方配置之后,通过一个侧面带贯通部122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前方配置,并通过剩余的侧面带贯通部122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后方配置之后,还可与剩余的胸带B相连接。
并且,上述侧面带贯通部122还可大于侧面带110。
并且,上述侧面带110还可与肩带A相连接,并在胸带B的一侧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来分别与一对后方带C相连接之后,与胸带B的另一侧相连接。
并且,上述侧面带110还可由侧面带本体111形成,上述侧面带本体111分支为两条,在两条之间具有上述后方带C,上述后方带C的两侧端的侧面带本体111可被缝制而固定。
并且,本发明还可具有与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的下侧相连接的腰带D,在上述腰带D可具有一对固定环140,在上述固定环140可具有摆动式辅助带130,上述摆动式辅助带130可包括:一对辅助带131,沿着使用人员的前后方向长长地形成;连接带132,用于连接上述辅助带131,在上述辅助带131的两侧端分别具有卡定件133,上述卡定件133中的一个卡定件133贯通剩余的卡定件133之后设置于上述固定环140。
并且,在上述后方带C还可具有缓冲材料150,上述缓冲材料150可与减震体AB相连接。
本发明的多个特征及优点可通过基于附图的以下的详细说明而被明确。
在此之前,在本说明书及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所使用的术语或词汇不应解释为通常且词典上的含义,应根据发明人为了以最佳的方法说明自己的发明而可以适当地定义术语的概念的原则解释为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当工作人员坠落时,使安全带紧贴于工作人员的身体,从而可防止受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工业用安全带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工业用安全带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工业用安全带附着有摆动式辅助带的状态的部分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摆动式辅助带的简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工业用安全带和减震体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侧面带 111:带本体
112:保护盖 120:固定板
121:固定板本体 122:侧面带贯通部
123:肩带贯通部 124:后方带贯通部
130:摆动式辅助带 131:辅助带
132:连接带 133:卡定件
140: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了明确和便于说明,图中所示的多个线的厚度或结构要素的大小等有可能放大示出。
并且,后述的多个术语作为考虑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多个术语,可根据工作人员、操作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有所不同。因此,应基于本说明书全文的内容来对这种多个术语进行定义。
并且,以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仅属于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所提出的结构要素的例示性事项,包括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全文的技术思想中且包括在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结构要素中可作为等同技术方案替代的结构要素的实施例可包括在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
所附的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工业用安全带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工业用安全带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工业用安全带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工业用安全带100包括:一对肩带A及一对后方带C,卡定于使用人员的肩部,并分别设置于前方及后方;胸带B,设置于上述肩带A的前面之间;固定板120,沿着使用人员的背部方向设置,用于固定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
此时,在上述胸带B两侧端具有侧面带110,上述侧面带110与肩带A相连接,并分别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
即,上述侧面带110从胸带B的左右两侧端出发,并与肩带A形成为一体。
为此,上述侧面带110可由分支为2个的侧面带本体111形成,在上述侧面带本体111之间可插入肩带A来相互形成为一体。
这种侧面带110设置于胸带B和肩带A,当工作人员坠落时,本发明的工业用安全带100可紧贴于工作人员的身体来防止工作人员受伤。
如图1所示,上述侧面带110还可固定于固定板120,如图2所示,上述侧面带110还可与后方带C连接成一体。
首先,对侧面带110固定于固定板120的情况进行说明。
为此,如图1所示,固定板120由板体形状的固定板本体121形成,在上述固定板本体121形成有肩带贯通部123、侧面带贯通部122及后方带贯通部124。
上述肩带贯通部123通过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一部分(在图1中,固定板本体的上部)来贴合一对肩带A,再贯通而进行固定。
在上述后方带贯通部124的情况下,向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另一部分(在图1中,下部两侧)开放,并设置成一对来使一对后方带C贯通而进行固定。
上述侧面带贯通部122也向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一部分(在图1中,中央部两侧)开放,并设置成一对来使一对侧面带120贯通。
此时,上述侧面带110从一个胸带B例如从图1中图的左侧的胸带110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并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后方(方向1)配置之后,通过一个侧面带贯通部122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前方(方向2)配置,并通过剩余侧面带贯通部122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后方(方向1)配置之后,与剩余胸带B例如图1中图的右侧的胸带相连接。
通过这种固定板120和侧面带110的结构,当工作人员坠落时,安全带紧贴于工作人员的身体,从而可防止工作人员受伤。
另一方面,上述侧面带贯通部122大于侧面带110,以使上述侧面带110可移动一定程度,从而可更加容易与使用人员的身体尺寸相对应。
如图2所示,上述侧面带110还可与肩带A相连接,并在胸带B一侧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从而分别与一对后方带C相连接之后,与胸带B另一侧相连接。
即,在图1的情况下,侧面带110固定于固定板120,但如图2所示,与后方带C相连接。
此时,上述侧面带110由侧面带本体111形成,上述侧面带本体111分支为两条,在两条之间具有上述后方带C,上述后方带C的两侧端的侧面带本体111被缝制而固定。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还可具有与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的下侧相连接的腰带D,在上述腰带D可具有一对固定环140,在上述固定环140可具有摆动式辅助带130。
通过这种摆动式辅助带130,可在坠落时更安全地保护工作人员。
上述摆动式辅助带130包括:一对辅助带131,沿着使用人员的前后方向长长地形成;连接带132,用于连接上述辅助带131。
此时,在上述辅助带131的两侧端分别具有卡定件133,从而插入固定于在上述腰带D设置的固定环140。
即,设置于上述辅助带131的一对卡定件133中的一个卡定件133-1(以下,被称为第一卡定件)贯通剩余卡定件133-2(以下被称为第二卡定件)来使上述辅助带131形成环状。
此时,上述第一卡定件133插入固定于在腰带D设置的固定环140。
通过这种本发明,能够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摆动式辅助带130设置于腰带D。并且,通过本发明的摆动式辅助带130可使使用人员更加安全。
上述卡定件133和固定环140用于如上所述地相互插入而进行固定,实现这种目的的一个上述卡定件133和固定环140即使具有不同的形状,也均属于本发明的范畴中。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上述后方带C具有缓冲材料150,上述缓冲材料150与用于连接本发明的工业用安全带的减震体AB相连接,从而可缓冲坠落时的冲击。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变形或改善,这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单纯的变形乃至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范畴中,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通过所附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而被明确。

Claims (6)

1.一种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对肩带(A)及一对后方带(C),卡定于使用人员的肩部,并分别设置于前方及后方;
胸带(B),设置于上述肩带(A)的前面之间;
固定板(120),沿着使用人员的背部方向设置,用于固定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
在上述胸带(B)的两侧端具有侧面带(110),上述侧面带(110)与肩带(A)相连接,并分别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
上述工业用安全带具有与上述肩带(A)和后方带(C)的下侧相连接的腰带(D),
在上述腰带(D)具有一对固定环(140),在上述固定环(140)具有摆动式辅助带(130),
上述摆动式辅助带(130)包括:
一对辅助带(131),沿着使用人员的前后方向长长地形成;
连接带(132),用于连接上述辅助带(131),
在上述一对辅助带(131)的两侧端分别具有卡定件(133),
上述卡定件(133)中的一个卡定件(133)贯通剩余的卡定件(133)之后设置于上述固定环(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面带(110)固定于沿着使用人员的背部方向设置的固定板(120),
上述固定板(120)包括:
板体形状的固定板本体(121);
肩带贯通部(123),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一部分来使一对肩带(A)相贴合而进行固定;
一对后方带贯通部(124),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另一部分来分别固定后方带(C);
一对侧面带贯通部(122),开放上述固定板本体(121)的其他部分来分别插入有上述侧面带(110),
上述侧面带(110)从一个胸带(B)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并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后方配置之后,通过一个侧面带贯通部(122)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前方配置,并通过剩余的侧面带贯通部(122)向固定板本体(121)的后方配置之后,与剩余的胸带(B)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面带贯通部(122)大于侧面带(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面带(110)与肩带(A)相连接,并在胸带(B)的一侧向使用人员的腋窝方向延伸来分别与一对后方带(C)相连接之后,与胸带(B)的另一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面带(110)由侧面带本体(111)形成,上述侧面带本体(111)分支为两条,在两条之间具有上述后方带(C),
上述后方带(C)的两侧端的侧面带本体(111)被缝制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方带(C)具有缓冲材料(150),
上述缓冲材料(150)与减震体(AB)相连接。
CN201710438369.4A 2017-06-12 2017-06-12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Pending CN1090112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8369.4A CN109011254A (zh) 2017-06-12 2017-06-12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8369.4A CN109011254A (zh) 2017-06-12 2017-06-12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1254A true CN109011254A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2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8369.4A Pending CN109011254A (zh) 2017-06-12 2017-06-12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112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720A1 (zh) * 2021-10-22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带装置、车辆座椅与车辆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6599A1 (de) * 1982-05-04 1983-11-17 Horst 5000 Köln Lappe Auffanggurt
DE4224334A1 (de) * 1992-07-23 1994-01-27 Manfred Meckel Fabrik Fuer Sic Auffanggurt zur Sicherung einer Person bei Arbeiten an exponierten und/oder hochgelegenen Arbeitsstellen
CN1085111A (zh) * 1992-06-04 1994-04-13 迈克尔·贝尔 安全装置
KR200352505Y1 (ko) * 2004-03-18 2004-06-04 주식회사 성안세이브 산업용 안전벨트
CN201410246Y (zh) * 2009-06-11 2010-02-24 王祥 建筑施工用双保险安全带
CN103338821A (zh) * 2011-02-03 2013-10-02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安全带
CN203264091U (zh) * 2013-06-07 2013-11-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防坠安全带
CN203342238U (zh) * 2013-07-24 2013-12-18 杨怀远 一种双钩安全带
CN205948215U (zh) * 2016-08-18 2017-02-15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16599A1 (de) * 1982-05-04 1983-11-17 Horst 5000 Köln Lappe Auffanggurt
CN1085111A (zh) * 1992-06-04 1994-04-13 迈克尔·贝尔 安全装置
DE4224334A1 (de) * 1992-07-23 1994-01-27 Manfred Meckel Fabrik Fuer Sic Auffanggurt zur Sicherung einer Person bei Arbeiten an exponierten und/oder hochgelegenen Arbeitsstellen
KR200352505Y1 (ko) * 2004-03-18 2004-06-04 주식회사 성안세이브 산업용 안전벨트
CN201410246Y (zh) * 2009-06-11 2010-02-24 王祥 建筑施工用双保险安全带
CN103338821A (zh) * 2011-02-03 2013-10-02 乌本产权有限公司 安全带
CN203264091U (zh) * 2013-06-07 2013-11-0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防坠安全带
CN203342238U (zh) * 2013-07-24 2013-12-18 杨怀远 一种双钩安全带
CN205948215U (zh) * 2016-08-18 2017-02-15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安全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5720A1 (zh) * 2021-10-22 2023-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带装置、车辆座椅与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06598D1 (de) Sicherheitsgeschirr
RU2015125512A (ru)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бюстгальтер
US20160278454A1 (en) Safety Harness Assembly
CN109011254A (zh) 具有侧面带的工业用安全带
EP2724752A2 (en) Fall arrest harness
US9387350B2 (en) Safety harness
KR102196469B1 (ko) 안전 보호구 조끼
EP2097141B1 (de) Auffanggurte mit femoralis venenprotektion
CN205185928U (zh) 一种车用安全座椅结构
CN204701581U (zh) 一种易逃生汽车安全带
EP1714590A1 (de) Tragvorrichtung für Babys in Babyschalen
SG11201809351VA (en) Harness type safety belt
CN207519657U (zh) 一种矿用背部防护装置
CN216418106U (zh) 一种作业范围大防止高空作业坠落的抱死安全带
CN102861392A (zh) 一种背护安全带及其制造方法
Lake Not so universal health care: The neglect of immigrant and refugee health in Canada.
CN213413727U (zh) 汽车安全带辅助支撑装置
CN111184332A (zh) 一种应急救生钱包
CN214181508U (zh) 一种带坠落指示标签的安全带
CN212117253U (zh) 一种便于收缩的安全衣
CN212590367U (zh) 加固型施工用安全背心
JP3168686U (ja) 安全帯の警報装置
DE102010004175B3 (de) Kopf - Sicherheitsgurt
CN105365628A (zh) 一种车用安全座椅结构
CN208525779U (zh) 一种赛车手护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