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8407B -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8407B
CN109008407B CN201811188089.3A CN201811188089A CN109008407B CN 109008407 B CN109008407 B CN 109008407B CN 201811188089 A CN201811188089 A CN 201811188089A CN 109008407 B CN109008407 B CN 1090084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bed
plate
bed body
earthqu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80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8407A (zh
Inventor
吴丹玲
徐伊丽
王晓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YI DESIGN SERVICE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yi Design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yi Design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yi Design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880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84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8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8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8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84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52Cabinet beds; Table beds, or like beds; Wardrobe beds
    • A47C17/58Cabinet beds; Table beds, or like beds; Wardrobe beds with extensible mattress sup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only not fully covered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A47C17/02, A47C17/04, A47C17/38, A47C17/52, A47C17/64, or A47C17/84; Drawers in or unde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02Anti-earthquake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包括床体和底座,床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床体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防护盖板,防护盖板的下壁设有多跟十字交叉排列的一级加强筋条;床体内从上之下依次设有承载层、食物氧气供应层和电源控制层;床体的上端口设有条形开口,床体的上部设有可自动降落的床板;本发明在地震时,床板因失去支撑作用受重力影响下降,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防护盖板进行位移或转动驱动部驱动防护盖板进行翻转,利用防护盖板将用户保护在床体内部,以免遭受地震带来的重物坍塌伤及到用户;食物氧气供应层用于维持用户的身体机能,独立的电源控制层在地震断电期间仍可供应救生装置运转,提高救生装置安全稳定的防护作用,具有良好市场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人们在面对地震灾难时,会出现紧张,特别对于居住在高层的居民,根本无法快速脱离,对于这种情况,虽然市场上也出现相关的抗地震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阻挡重物强度差,没有食物和水,一旦出现断电,导致在地震突发时防护盖板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用户无法快速起到防护作用,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包括床体和底座,所述床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床体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下壁设有多根十字交叉排列的一级加强筋条;所述床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承载层、食物氧气供应层和电源控制层。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上端口设有条形开口,所述床体的上部设有用于地震时从条形开口处自动降落至承载层上部的床板,所述床板降落后,防护盖板位置发生变动遮挡住条形开口以保护用户。
优选的,所述床板放置在所述防护盖板的上部;
所述床板包括床板本体、对称设在床板本体两侧的左折合板和右折合板、位于左折合板和右折合板外侧的左缓冲垫和右缓冲垫;所述左折合板的右端和右折合板的左端分别与床板本体的左端和右端转动连接,左缓冲垫的右端与左折合板的左端一体/分体设置,右缓冲垫的左端与右折合板的右端一体/分体设置;
所述防护盖板包括左右对称的左盖板和右盖板,床体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均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且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靠近条形开口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缓冲器和第二限位缓冲器,防护盖板的头端和尾端分别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床体的头端和尾端内壁均设有用于驱动左盖板与右盖板彼此之间同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动力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均为直线型滑槽,且与床板保持平行,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防护盖板的头端和尾端分别沿着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水平移动靠近或远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道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和第二滑槽右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床体的尾部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初始状态时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
所述床体的尾部外壁中心位置还设有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绕着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的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床体的头部外壁相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二竖向推进装置结构一致的第一竖向推进装置;在地震时,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工作推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进行转动且形成“八”字型;
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的结构一致;
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的尾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左盖板的右侧壁与右盖板的左侧壁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楔形结构,在左盖板与右盖板靠近时严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床板本体下壁左端靠近左折合板位置处设有左承载锁定组件,所述床板本体下壁右端靠近右折合板位置处设有右承载锁定组件,右承载锁定组件与左承载锁定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上部内壁至少设有一组对称的承载部,床板安放在承载部的上面;所述床体的一端通过转动驱动部驱动防护盖板的一端进行翻转,防护盖板的另一端与床体的另一端通过磁性组件吸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床体的外壁设有多个搬运把手。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板有钛合金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含有一级加强筋条的防护盖板,提高抗压强度,在发生地震时,两个承载锁定组件或承载部工作,床板因失去下部的支撑作用受重力影响下降至承载层上部,然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防护盖板进行位移或转动驱动部驱动防护盖板进行翻转,利用防护盖板遮挡住条形开口,将用户保护在床体内部,以免遭受地震带来的重物坍塌伤及到用户;通过在床体内设置食物氧气供应层和电源控制层,不仅维持用户在遭受地震期间的身体机能,而且独立设置的电源控制层在地震断电期间仍然可以供应救生装置运转,进一步的提高了救生装置的安全稳定的防护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救生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床板下降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救生装置处于防护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的初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的最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救生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床板下降后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救生装置处于防护状态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例所示:1、床体 2、防护盖板 21、左盖板 22、右盖板 3、床板 31、床板本体 32、左折合板 33、右折合板 34、左缓冲垫 35、右缓冲垫 4、第二滑道 5、承载部 6、 第一动力装置 60、第一方形支架 61、第一左耳支架 62、第一右耳支架 63、第一电动推杆 64、第一左滑块 65、第一左前连杆 66、第一左拉杆 67、第一右滑块68、第一右前连杆 69、第一右拉杆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如下: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包括床体1和底座,所述床体1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床体1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防护盖板2,所述防护盖板2的下壁设有多根十字交叉排列的一级加强筋条;所述床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承载层、食物氧气供应层和电源控制层。所述床体1的上端口设有条形开口,所述床体1的上部设有用于地震时从条形开口处自动降落至承载层上部的床板3,所述床板3降落后,防护盖板2位置发生变动遮挡住条形开口以保护用户。
实施例1,防护盖板2从床体1的中间打开从床体1的左右两侧关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床板3放置在所述防护盖板2的上部;
所述床板3包括床板本体31、对称设在床板本体31两侧的左折合板32和右折合板33、位于左折合板32和右折合板33外侧的左缓冲垫34和右缓冲垫35;所述左折合板32的右端和右折合板33的左端分别与床板本体31的左端和右端转动连接,左缓冲垫34的右端与左折合板32的左端一体/分体设置,右缓冲垫35的左端与右折合板33的右端一体/分体设置;
所述防护盖板2包括左右对称的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床体1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均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4,且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4靠近条形开口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缓冲器和第二限位缓冲器,防护盖板2的头端和尾端分别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4滑动连接,所述床体1的头端和尾端内壁均设有用于驱动左盖板21与右盖板22彼此之间同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动力装置。
实施例3,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4均为直线型滑槽,且与床板3保持平行,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防护盖板2的头端和尾端分别沿着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4水平移动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动力装置6包括第一方形支架60、第一左耳支架61、第一右耳支架62、第一电动推杆63、第一推动杆、第一升降杆、第一左滑块64、第一右滑块67、第一左拉杆66和第一右拉杆69,所述第一左耳支架61和第一右耳支架62分别固定在第一方形支架60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3的固定端设置在第一方形支架60内,第一电动推杆63的工作端与第一推动杆的下端连接,第一推动杆的上端贯穿第一方形支架60后与第一升降杆连接,第一升降杆水平设置且其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左滑块64和第一右滑块67,第一左滑块64的前壁通过第一左前转轴与第一左前连杆6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左前连杆65的另一端与第一左耳支架61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右滑块67的前壁通过第一右前转轴与第一右前连杆68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左拉杆66和第一右拉杆69为左右对称结构,第一左拉杆66的左端和第一右拉杆69的右端分别与第一左耳支架61和第一右耳支架62滑动连接,第一左滑块64的后壁通过第一左后转轴与第一左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左后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左拉杆66的转角后壁转动连接,第一右滑块的后壁通过第一右后转轴与第一右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右后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右拉杆69的转角后壁转动连接;第一左拉杆66的上端和第一右拉杆69的上端分别与左盖板21的下壁右端和右盖板22的下壁左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即该实施例中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处于床体1上部的左侧和右侧,床板3处于防护盖板2的上部,第一动力装置的初始状态为:第一电动推杆63中的推杆处于缩短状态, 第一升降杆的下壁与第一方形支架60的上端紧密接触,此时第一左拉杆66和第一右拉杆69处于打开状态,故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处于打开状态;当地震时,在床板3掉落承载层后,第一电动推杆63工作其内部推杆伸长,带动第一升降杆升高,由于两个第一左连杆和两个第一右连杆的带动作用,使第一左拉杆66和第一右拉杆69向床体1的中间靠近,进而带动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快速水平靠近,直至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紧密接触,此时,第一升降杆远离第一方形支架60的上壁,实现对用户的防护。
实施例4,所述第二滑道4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和第二滑槽右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床体1的尾部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初始状态时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所述床体1的尾部外壁中心位置还设有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绕着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的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床体1的头部外壁相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二竖向推进装置结构一致的第一竖向推进装置;在地震时,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工作推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进行转动且形成“八”字型;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4的结构一致;所述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的尾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的头端分别通过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与第一滑道中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工作先驱动第二滑道4中的第一滑槽的右端、第二滑槽的左端同时向上转动,与此同时,第一竖向推进装置驱动第一滑道中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也同时随之向上转动,随后第一动力装置在驱动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向床体1的中间靠近。
进一步,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包括第二推进底座、竖向电动推杆、推进升降板、左推进连杆和右推进连杆,第二推进底座位于床体1尾部外壁上,竖向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推进底座的上端,竖向电动推杆的工作端朝上与推进升降板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推进升降板的上端设有左右排列的推进左转轴和推进右转轴,且左推进连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滑槽的下壁右端和推进左转轴转动连接,右推进连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滑槽的下壁左端和推进右转轴转动连接;当地震后,床板3下降落至承载层后,竖向电动推杆工作,其工作端伸长驱动推进升降板升高,通过左推进连杆和右推进连杆的工作作用,带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绕着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旋转,此时,第二滑道4的中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形成“八”字型;与此同时位于床体1的头部外壁的第一竖向推进装置推动第一滑道中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进行转动,同样形成“八”字型;与此同时,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由原来的同一水平轴转化为八字形;第一竖向推进装置与第二竖向推进装置的结构一致。
进一步,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二方形支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左耳支架、第二右耳支架、第二左连杆、第二右连杆、第二左拉杆和第二右拉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安装在第二方形支架内,第二电动推杆的工作端与第二推进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推进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方形支架与第二连接头固定连接,第二左耳支架和第二右耳支架分别固定在第二方形支架的左、右两端,且第二左耳支架和第二右耳支架均与第二推进杆保持60度夹角,第二左拉杆和第二右拉杆为左右对称结构,且两者的下端分别与第二左耳支架和第二右耳支架滑动连接,第二连接头的前壁和后壁分别与第二左连杆和第二右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左连杆和第二右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左拉杆和第二右拉杆的转角位置转动连接;第二左拉杆和第二右拉杆的上端分别与左盖板21的下壁右端和右盖板22的下壁左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即当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4形成“八”字形状态结构时,此时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处于缩短位置,第二左拉杆和第二右拉杆处于打开状态,地震时,第二电动推杆工作,其推杆伸长,驱动第二推进杆向上运动,这时由于第二左连杆和第二右连杆的作用,带动第二左拉杆向右上方移动,同时带动第二右拉杆向左上方移动,即第二左拉杆和第二右拉杆同时向中间靠近,进而实现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向床体1的中间位置靠近,此时左盖板21和右盖板22形成山尖状,以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同时山尖状的防护盖板2与实施例3中的水平防护盖板2更具有抗压抗砸强度。
进一步,左盖板21的右侧壁与右盖板22的左侧壁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楔形结构,在左盖板21与右盖板22靠近时严密接触。
更进一步,所述床板本体31下壁左端靠近左折合板32位置处设有左承载锁定组件,所述床板本体31下壁右端靠近右折合板33位置处设有右承载锁定组件。
进一步,左承载锁定组件包括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加强横杆、左前电磁铁、左前推杆、左后电磁铁和左后推杆,承载层表面平行设有前条形沉槽和后条形沉槽,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前条形沉槽和后条形沉槽的左端铰连,加强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的中点固定连接 ,床板本体31的下壁与前条形沉槽和后条形沉槽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前滑槽和左后滑槽,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左前滑槽和左后滑槽滑动连接,且左前滑槽和左后滑槽的左端还分别设有左前电磁铁和左后电磁铁,且左前电磁铁的导杆与左前推杆可拆卸连接并与左前支撑杆的上端垂直接触,同样,左后电磁铁的导杆与左后推杆可拆卸连接并与左后支撑杆的上端垂直接触;当地震时,左前电磁铁断电,其导杆伸出通过左前推杆推动左前支撑杆的上端,同时,左后电磁铁断电,其导杆伸出通过左后推杆推动左后支撑杆的上端,这时床板本体31失去支撑作用受重力掉落,与此同时,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均向右倾斜,同理,右承载锁定组件与左承载锁定组件的工作过程一致;
右承载锁定组件与左承载锁定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
实施例2,防护盖板2从床体1的一侧转动打开或关闭,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床体1的上部内壁至少设有一组对称的承载部5,床板3安放在承载部5的上面;所述床体1的一端通过转动驱动部驱动防护盖板2的一端进行翻转,防护盖板2的另一端与床体1的另一端通过磁性组件吸合固定;进一步,承载部5位于床体1的上端口内壁,可以为一组且设置在床体1延其自身长度方形的内壁上端,还可以两组且设置在床体1的上端内壁四周。
进一步,承载部5包括承载板以及承载电动推杆,承载板的一端与床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承载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位于食物氧气供应层上部,承载电动推杆的工作端朝上贯穿承载层后与承载板的下壁可拆卸连接,常态时,承载电动推杆中的推杆处于伸长状态且与承载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地震时,承载电动推杆工作其推杆处于缩短状态带动承载板下降至承载层处。
进一步,转动驱动部包括转动底座、转动电动推杆、驱动齿条、驱动齿轮和驱动连杆,所述转动电动推杆的固定端通过转动底座安装在床体1的尾部外壁,转动电动推杆的工作端与驱动齿条的一端连接,驱动齿条的下端与固定在床体1尾部外壁的驱动滑槽滑动连接,驱动齿条的上表面设有齿牙部且与驱动齿轮相咬合,驱动齿轮的中心与床体1的尾部外壁转动连接,驱动齿轮的外壁通过驱动连杆与防护盖板2的尾部转动连接;常态时,防护盖板2远离床体1上部的条形开口,地震时,床板本体31掉落至承载层后,转动驱动部中的转动电动推杆中的推杆伸长带动驱动齿条水平移动,进而利用驱动齿条上的齿牙部使驱动齿轮进行转动,进而利用驱动连杆带动防护盖板2进行转动进而遮盖条形开口,以保护用户。
优选的,进一步,承载层用于支撑地震时掉落的床板3,承载层的上表面设有硅胶软层,用于缓冲床板3的下降速度和力度;又如,承载层包括上支撑板、下固定板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个弹性缓冲组件,且多个弹性缓冲组件均匀的安装在下固定板的上壁四周,上支撑板与床体1内壁滑动连接,下固定板与床体1内壁可拆卸连接,弹性缓冲组件从外到内依次设有伸缩防尘套、伸缩弹簧和伸缩杆,伸缩弹簧外套在伸缩杆的外壁;又如,弹性缓冲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下固定板上的吸合锁定部,所述下固定板上壁设有圆形沉槽,所述吸合锁定部包括位于圆形沉槽内的电磁吸盘和位于上支撑板下壁的铁块,当床板3下降至承载层后,对上支撑板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时伸缩弹簧被压缩,伸缩杆缩短,当上支撑板靠近下固定板时,电磁吸盘对铁块产生吸力,这样不仅对床板3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而且由于电磁吸盘对铁块的吸力,还防止床板3在上支撑板上产生振动,减少因地震而产生对用户的二次伤害。
在食物氧气供应层的沿着床体1长度方向的内侧壁还设有用于加强承载层支撑作用的二级加强组件;所述二级加强组件包括二级底座、二级伺服电机、二级旋转螺杆、二级固定螺母、二级升降板、升降部和升降顶板,所述二级伺服电机的固定端位于二级底座的上部,二级伺服电机的工作端朝上通过二级伸缩杆与二级旋转螺杆的下端连接,二级旋转螺杆的上端穿过固定在床体1内壁的二级固定螺母后再与二级升降板的下壁连接,二级升降板的上壁等间距设有升降部,升降顶板的一端与床体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即二级伺服电机工作驱动二级旋转螺杆进行转动,这时由于二级固定螺母的作用使二级旋转螺杆旋转向上进而利用二级升降板和升降部将升降顶板顶起,直至升降顶板与承载层的下壁接触,二级伸缩杆也随之拉伸,以此加强对承载层的支撑作用。
优选的,承载层的表面还设有多个食物取放口,当用户掉落至承载层后,可以双手穿过食物取放口进行拿取食物;进一步,为了方便用户取放想要拿取的食物类型,在食物氧气供应层靠近床体1内壁处设有多个照明灯和相应的照明开关,照明开关为带开关的五孔插座,照明灯通过信号线与照明开关电连接,使用户不仅可以手动开启照明灯,而且还可以为手机充电;又如,承载层有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于用户可以观察更有利于拿取食物,承载层可为钢化玻璃;又如,照明开关内设置wifi智能开关,且与电源控制层中的无线路由器无线连接,wifi智能开关可以为SM-S-1型等可被用户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通过无线路由器来控制的智能开关。
优选的,食物氧气供应层包括存储架,所述存储架包括食物存储部和氧气存储部,所述食物存储部包括位于存储架中心处成方形排列的阵列网格和设置在网格上的推拉板组件,氧气存储部设置在食物存储部的外围;阵列网格内放置各种食物和水,推拉板组件包括固定在床体1内壁的上推拉滑轨、下推拉滑轨、上推拉板、下推拉板和推拉锁定元件,上推拉板与上推拉滑轨滑动连接,下推拉板与下推拉滑轨滑动连接,两个推拉锁定元件分别设置在上推拉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下推拉板与推拉锁定元件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位置锁定孔;所述推拉锁定元件包括拉手、上限位块、下限位块、上滑动杆、不锈钢弹簧、伸缩管以及锁定销,上滑动杆的上端贯穿上限位块、上推拉板后与拉手铰连,上限位块的上壁与上推拉板的下壁固定连接,上滑动杆的下端与下限位块的上壁连接,下限位块的下壁与锁定销连接,锁定销与位置锁定孔的大小匹配,不锈钢弹簧一体设置在伸缩管的内壁,且伸缩管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需要拉开推拉板取食物时,手动拉动拉手,带动上滑动杆从上推拉板伸出,进而不锈钢弹簧和伸缩管被压缩,进而使锁定销从下推拉板边缘的位置锁定孔脱离,这时可以手动推拉上推拉板,以便于拿取食物,当取物之后需要关闭推拉板时,再次手动向上拉取拉手,使锁定销向上运动远离下推拉板,这时手动推拉上推拉板,使上、下推拉板错位排列,这时锁定销与位置锁定孔上下对应,然后松开拉手,不锈钢弹簧因弹性恢复,驱使锁定销下降深入至位置锁定孔内,从而保持上推拉板和下推拉板的稳固性,防止因救生装置倾斜而失去作用或打不开;伸缩管为橡胶波纹管;又如,推拉锁定元件包括拉绳和定位销,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上推拉板的上壁和定位销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定位销与下推拉板上的位置锁定孔插接。
优选的,氧气存储部包括四个放置氧气罐组件的放置位和四个制氧位,所述氧气罐组件包括便携式吸氧器和吸氧嘴,且两者通过气管连通,气管的外壁外设有防拉管,防拉管的两端分别与便携式吸氧器的端口和吸氧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放置位上均设有方形壳体,方形壳体内设置放置卡位,放置卡位的下壁与方形壳体底板之间设有散热装置和液压缓冲组件,四个液压缓冲组件均匀的分布在放置卡位的下部四个角处,散热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以及散热风扇,散热风扇设置在方形壳体的底板/内壁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在放置卡位的下壁,温度控制器安装在方形壳体的底板上,温度传感器采集方形壳体内部的温度值信号传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控制散热风扇的启停,且方形壳体的侧壁以及放置卡位表面均匀设有多个散热孔;温度控制器为JCS-33A-R/M型或者KXL-12A-Z1型;放置卡位上部用于安放氧气罐组件,且方形壳体的上盖可以旋转打开,上盖的另一端与方形壳体的侧壁卡扣连接;方形壳体的上盖下壁以及方形壳体内部还设有硅胶防护层,从而实现氧气罐组件的抗震和有效散热效果。
优选的,制氧位包括条形壳体,条形壳体底部设有氧气发生板,条形壳体内为制氧室;在制氧室的氧气发生板上左侧设置升高座,升高座的上端倾斜设置含有双氧水的第一存储瓶,且第一存储瓶的端口倾斜朝下且设有密封塞子,升高座的右侧设有水平座,且水平座上设置耐腐蚀管道,且耐腐蚀管道的中部设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水平座的右侧设置右放置板,且右放置板上倾斜安装制氧瓶,且制氧瓶的进液口朝下左侧,所述制氧瓶的上部还设有出氧口,且出氧口通过气管与吸氧罩连通,制氧瓶内放置二氧化锰,第一存储瓶的密封塞子中心通过出液管与耐腐蚀管道的一端连通,耐腐蚀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液体管与制氧瓶的进液口连通;当需要制氧时,手动打开流量调节阀,使双氧水从第一存储瓶的端口流出经耐腐蚀管道进入制氧瓶内,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并从制氧瓶的上部出氧口经气管进入吸氧罩,从而为用户提供一定的氧气;又如,流量调节阀可为蝶阀或者电子式调节阀,电子式调节阀为直通单座启动薄膜调节阀,即用户手机通过无线路由器控制电子式调节阀的开闭。
优选的,床体1的内侧壁设有空气净化装置;进一步,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净化地震时产生的灰尘等有害气体,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防尘网、内防尘网、净化风扇以及净化管道,外防尘网安装在承载层与食物氧气供应层之间,净化风扇安装在床体1内壁与外防尘网相对应位置处,内防尘网通过支撑框架外罩在净化风扇远离外防尘罩的一侧上,且净化管道的进气端通过喇叭口与内防尘网接触,净化管道的出气端设有三个出气管,分别为上出气管、中出气管以及下出气管,承载层的中部还设有上进气口,食物氧气供应层的表面还设有下进气口,上出气管与上进气口连通将净化气体吹入承载层上部,使用户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中出气管朝向存储架的中心位置,以便于保持食物存储部和氧气存储部处的食物以及氧气罐温度正常,避免高温,延长食物的放置时间,下出气管与氧气供应层的下进气口连通,从而保持了电源控制层内的温度正常,进一步的使电源控制层内的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净化风扇的电源端通过控制开关与电源控制层的直流端子排电连接,控制开关为固定在床体1内壁上;又如,控制开关为按钮开关。
优选的,床体1内部或防护盖板2的夹层内还设有GPS定位装置;进一步,GPS定位装置为GPS定位器,GPS定位器为GT300型,GPS定位器与用户的手机进行wifi/蓝牙/GPRS无线连接等,GPS定位器还与消防部门的终端无线连接,以方便地震发生后,消防人员可以快速找到用户的具体位置,GPS定位器通过内部的强磁元件安装在床体1的内壁或者防护盖板2的夹层内。
优选的,床板3内部设置温度调节装置;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制热装置,所述床板3内设有用于存储制热装置的第一容置腔室;床板3上部设有床垫套件,以此实现床板3的保护或清洁;床板3上壁与第一容置腔室上壁之间从上至下设有导热层和绝缘层,以此使床板3上的床垫套件保持温暖,以适合冬天或者寒冷环境使用;所述制热装置还与安装在防护盖板2内壁的温度感应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感应器的温度信息,自动开启所述制热装置,例如,当所述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或其温度信息确定外界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自动开启所述制热装置;当所述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或其温度信息确定外界温度高于10摄氏度时,自动关闭所述制热装置;又如,当所述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或其温度信息确定外界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自动开启所述制热装置10-20分钟。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还连接所述床垫套件,用于感应所述床垫套件的温度,自动开启所述制热装置;例如,所述制热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或其温度信息确定外界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自动开启所述制热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感应器的温度或其温度信息确定所述床垫套件的温度高于20摄氏度、25摄氏度或30摄氏度时,自动关闭所述制热装置。优选的,所述制热装置根据所述温度感应器所检测到的温度或其温度信息,确定所述床垫套件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外界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自动开启,确定所述床垫套件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或外界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时,自动关闭。例如,第一预设温度为20至30摄氏度,例如20摄氏度、25摄氏度或30摄氏度;又如,第二预设温度为5至10摄氏度,例如5摄氏度、8摄氏度或10摄氏度等。
优选的,制热装置为环形或蛇形的加热管,制热装置通过制热控制器与电源控制层中的直流端子排电连接;又如,制热控制器内设置无线接收模块和无线控制开关,且无线接收模块与电源控制层中的无线路由器无线连接,用于接收用户手机给出的指令,以实现远程操作无线控制开关来开闭制热装置;无线控制开关为WIFI智能控制开关。
优选的,床垫套件还设置有床垫网格部以及床垫支撑部,所述床垫网格部覆盖床垫支撑部;如,床垫网格部为绷紧于所述床垫支撑部上部的弹性网格,用于通风散热;所述床垫支撑部为多个支架拼接而成的床垫框架,所述床垫网格部绷紧在床垫框架的上部,形成床位,以便于用户休息;所述床垫框架具有床垫内框架条和床垫外框架条,且床垫外框架条外设置有软性材料,以保持用户的休息舒适度;如,软性材料为硅胶层和海绵层,硅胶层外包裹住海绵层,海绵层包括床垫外框架条,以此提升舒适度;弹性网格的设计不仅有利于用户在天冷时均匀保暖,而且在天热时,均匀通风散热。
优选的,电源控制层包括缓冲底板、位于缓冲底板上的整流模块、蓄电池组和无线路由器,床体1的外壁位于电源控制层的位置处设有充电插座,且充电插座表面设有充电开关,用于控制充电插座的通断,充电插座的进线端通过充电线与用户家庭中的市电电连接,充电插座的输出端与整流模块的进线端电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直流端子排的一端电连接,直流端子排的另一端与床体1内的所有电气元件电性连接;整流模块为TML30212型或者STD10A115XA型;又如,缓冲底板为硅胶缓冲垫;缓冲底板与床体1的内部底板之间设有多个液压缓冲器;电源控制层还包括设置在缓冲底板上PLC控制设备,且床体1内的所有电气元件与PLC控制设备电连接,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电源控制层还包括设置在床体1外壁下部的多个震动传感器和设置在缓冲底板地震监测仪,震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地震监测仪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地震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设备电连接;地震监测仪为SW-74SI型。
优选的,所述床体1的外壁设有多个搬运把手。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板2有钛合金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首先,在地震发生时,床体外壁下部的多个震动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地震相关的参数信息(如震级等)并传输给地震监测仪进行分析处理,地震监测仪在给PLC控制设备执行信号,这时PLC控制设备先控制两组左承载锁定组件工作和右承载锁定组件动作,或者承载部动作,这时实施例1中的床板本体或实施例2中床板因失去下部的支撑作用,受用户的重力影响快速掉落至床体内部的承载层上部,这时左缓冲垫和右缓冲垫分别与床体的左内壁和右内壁贴合,并对用户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撞作用,然后第一动力装置工作驱动左盖板和右盖板快速向床体的中心靠近,从而实现对处于床体内的用户的安全防护,避免外界的房屋等重物掉落伤到用户;同时用户处于承载层时,二级加强组件可以加强承载层的承重作用,防止用户再次掉落;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食物取放口,打开推拉板后,灵活的拿取食物以维持正常生理特征,在氧气不足时,也可通过吸氧嘴吸收氧气,保证正常呼吸;床体内部或者防护盖板夹层内的GPS定位装置也可远程给消防人员发送具体位置信息,以便于后期的救援。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含有一级加强筋条的防护盖板,提高抗压强度,在发生地震时,两个承载锁定组件或承载部工作,床板因失去下部的支撑作用受重力影响下降至承载层上部,然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防护盖板进行位移或转动驱动部驱动防护盖板进行翻转,利用防护盖板遮挡住条形开口,将用户保护在床体内部,以免遭受地震带来的重物坍塌伤及到用户;通过在床体内设置食物氧气供应层和电源控制层,不仅维持用户在遭受地震期间的身体机能,而且独立设置的电源控制层在地震断电期间仍然可以供应救生装置运转,进一步的提高了救生装置的安全稳定的防护作用;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包括床体和底座,所述床体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上部可拆卸安装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下壁设有多根十字交叉排列的一级加强筋条;所述床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承载层、食物氧气供应层和电源控制层;所述床体的上端口设有条形开口,所述床体的上部设有用于地震时从条形开口处自动降落至承载层上部的床板,所述床板降落后,防护盖板位置发生变动遮挡住条形开口以保护用户;所述床板包括床板本体、对称设在床板本体两侧的左折合板和右折合板、位于左折合板和右折合板外侧的左缓冲垫和右缓冲垫;所述床板放置在所述防护盖板的上部;所述左折合板的右端和右折合板的左端分别与床板本体的左端和右端转动连接,左缓冲垫的右端与左折合板的左端一体/分体设置,右缓冲垫的左端与右折合板的右端一体/分体设置;
所述防护盖板包括左右对称的左盖板和右盖板,床体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有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且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靠近条形开口的中心处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缓冲器和第二限位缓冲器,防护盖板的头端和尾端分别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滑动连接,所述床体的头端和尾端内壁均设有用于驱动左盖板与右盖板彼此之间同时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动力装置;
所述床板本体下壁左端靠近左折合板位置处设有左承载锁定组件,所述床板本体下壁右端靠近右折合板位置处设有右承载锁定组件,右承载锁定组件与左承载锁定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
左承载锁定组件包括左前支撑杆、左后支撑杆、加强横杆、左前电磁铁、左前推杆、左后电磁铁和左后推杆,承载层表面平行设有前条形沉槽和后条形沉槽,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前条形沉槽和后条形沉槽的左端铰连,加强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的中点固定连接,床板本体的下壁与前条形沉槽和后条形沉槽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左前滑槽和左后滑槽,左前支撑杆和左后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左前滑槽和左后滑槽滑动连接,且左前滑槽和左后滑槽的左端还分别设有左前电磁铁和左后电磁铁,且左前电磁铁的导杆与左前推杆可拆卸连接并与左前支撑杆的上端垂直接触,左后电磁铁的导杆与左后推杆可拆卸连接并与左后支撑杆的上端垂直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均为直线型滑槽,且与床板保持平行,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驱动防护盖板的头端和尾端分别沿着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水平移动靠近或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道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左端和第二滑槽右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床体的尾部外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在初始状态时处于同一水平轴线上;
所述床体的尾部外壁中心位置还设有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绕着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旋转的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床体的头部外壁相对应位置设有与第二竖向推进装置结构一致的第一竖向推进装置;在地震时,第二竖向推进装置工作推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进行转动且形成“八”字型;
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的结构一致;
所述左盖板和右盖板的尾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左盖板的右侧壁与右盖板的左侧壁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楔形结构,在左盖板与右盖板靠近时严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外壁设有多个搬运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板有钛合金材料制成。
CN201811188089.3A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Active CN1090084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8089.3A CN109008407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8089.3A CN109008407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8407A CN109008407A (zh) 2018-12-18
CN109008407B true CN109008407B (zh) 2020-12-01

Family

ID=6461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8089.3A Active CN109008407B (zh) 2018-10-12 2018-10-12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84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6043B (zh) * 2020-11-18 2023-06-27 南城弘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在地震时保护人身安全的公寓床
CN112450643A (zh) * 2020-11-18 2021-03-09 江西腾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震功能的多功能学生床
CN112297983B (zh) * 2020-11-30 2022-11-29 宁波志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感应式空气净化烟灰缸
CN113176814B (zh) * 2021-03-03 2022-06-21 柴森森 一种多功能网络信息安全服务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1543A (en) * 1991-04-18 1992-05-12 Alexander Shkolnik Bed with foldable earthquake protective cover
JPH0937897A (ja) * 1995-07-27 1997-02-10 Tokyo H Y Kosan Kk 降下式避難ベッド
CN202950318U (zh) * 2012-11-06 2013-05-29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拱形防震床中的床板可伸缩定位结构
CN204169422U (zh) * 2014-11-13 2015-02-25 黄子洲 一种新型地震保护床
CN204970411U (zh) * 2015-08-19 2016-01-20 江勇 一种自动抗地震床
CN105534134A (zh) * 2016-02-01 2016-05-04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地震逃生床
CN106859883A (zh) * 2017-03-31 2017-06-20 王丹 一种方便照护患者的护理装置
CN107242721A (zh) * 2017-08-14 2017-10-13 郭新月 一种新型避震躲劫袭防火床具
CN107495722A (zh) * 2017-09-28 2017-12-22 吴飞越 一种地震救生床
CN107752551A (zh) * 2017-09-26 2018-03-06 南昌首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地震保护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6373A (ja) * 1995-02-04 1996-10-15 Akinori Miyazono 護身ベッド
CN201734273U (zh) * 2010-07-02 2011-02-09 曹源 一种抗震救生床
CN104382413B (zh) * 2014-11-13 2017-01-11 马云祥 防地震床
CN207323143U (zh) * 2016-10-31 2018-05-08 孙少光 一种智能多功能床
CN108552838A (zh) * 2018-05-29 2018-09-21 胡钰雯 抗震床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1543A (en) * 1991-04-18 1992-05-12 Alexander Shkolnik Bed with foldable earthquake protective cover
JPH0937897A (ja) * 1995-07-27 1997-02-10 Tokyo H Y Kosan Kk 降下式避難ベッド
CN202950318U (zh) * 2012-11-06 2013-05-29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拱形防震床中的床板可伸缩定位结构
CN204169422U (zh) * 2014-11-13 2015-02-25 黄子洲 一种新型地震保护床
CN204970411U (zh) * 2015-08-19 2016-01-20 江勇 一种自动抗地震床
CN105534134A (zh) * 2016-02-01 2016-05-04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地震逃生床
CN106859883A (zh) * 2017-03-31 2017-06-20 王丹 一种方便照护患者的护理装置
CN107242721A (zh) * 2017-08-14 2017-10-13 郭新月 一种新型避震躲劫袭防火床具
CN107752551A (zh) * 2017-09-26 2018-03-06 南昌首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地震保护床
CN107495722A (zh) * 2017-09-28 2017-12-22 吴飞越 一种地震救生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8407A (zh) 2018-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8407B (zh) 一种抗地震救生装置
CN201912661U (zh) 中央送风火灾救生系统
CN203244705U (zh) 抗震防火卧室吸氧多用救生舱
CN202132069U (zh) 矿用救生舱
CN205548120U (zh) 一种取暖床垫
CN101961177B (zh) 一种地震避难床
CN103706057A (zh) 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
CN203777540U (zh) 一种多用途小型救生舱
CN205250992U (zh) 一种自动防火防震床
CN201209325Y (zh) 抗震救生舱
WO2018145409A1 (zh) 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帐篷
CN2832213Y (zh) 一种救生床舱装置
CN202069264U (zh) 便携式空调蚊帐
CN207520474U (zh) 一种紧急救生舱
CN208596445U (zh) 一种简易消防火灾报警器
CN207711860U (zh) 一种智能环境监测优化儿童安全座椅
KR20130062128A (ko) 재난 대비용 침대
CN109512196A (zh) 一种地震防震床
CN208725254U (zh) 一种地震防震床
CN206466092U (zh) 一种智能滑板婴儿车
CN108980075A (zh) 一种温控自动调速便携式风扇
CN210540175U (zh) 多用途蛋形四柱异形床
CN203662352U (zh) 一种防震床
CN204483600U (zh) 一种空调床
CN106667158A (zh) 一种拆装式被褥撑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Danling

Inventor after: Xu Yil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fen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fe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2

Address after: 518000 Honggang Road, Qingshuihe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168 Jinxiang Metropolitan Garden, 4 Blocks, 4 Units, 408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KEYI DESIGN SERVICES Co.,Ltd.

Applicant after: Xu Yili

Address before: Room 1401-1402, Shenzhen International Trust Building, 1010 Hongling Middle Road, Guiyuan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TUOLUON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