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6264B -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Google Patents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06264B CN109006264B CN201810625053.0A CN201810625053A CN109006264B CN 109006264 B CN109006264 B CN 109006264B CN 201810625053 A CN201810625053 A CN 201810625053A CN 109006264 B CN109006264 B CN 1090062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control
- hot air
- dry
- s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4—Greenhous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24—Devices or systems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regulating temperature, illuminating, or watering, in greenhouses, forcing-frames, or the lik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Adjustment And Processing Of Gr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小麦新品种鉴定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其主要技术特征为:该方法包括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和综合性能比较;方法采用耐干热风指数这一新的耐干热风性鉴定指标,以对照品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参照,综合考虑品种的相对产量和绝对产量,可筛选出丰水年份产量高,干旱年份减产少的品种,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确定供试品种的耐干热风级别,使耐干热风鉴定结果更直观;在干热风胁迫条件下,品质相对稳定,确定供试品种的品质耐干热风级别,使品质耐干热风鉴定结果更直观,可操作性强,使易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多年多点试验更具可比性,适用于小麦品质耐干热风育种和区域试验的品质耐干热风鉴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小麦品种鉴定方法及温控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背景技术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使小麦减产3.5%-7.1%,严重的可达10%-20%。据研究在小麦灌浆期平均日均气温15.8-27.7 ℃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 ℃,灌浆时间约缩短3.1天,单粒重下降2.8mg。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春麦区还是冬麦区均常发生。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
我国受高温胁迫危害面积较大,且比较频繁,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势必会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如果在小麦生育前期和后期发生干热风,会加剧其呼吸作用,降低光合效率,细胞膜透性增大,与籽粒充实程度相关的淀粉合成酶等酶类的活性降低,植株老化加速,造成穗粒数和粒重下降,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小麦耐干热风研究及采取相应的预防调控措施非常关键。
通过不同花后时间受干热风胁迫的生理性状测定耐干热风遗传变异,建立一系列不同花后时间受干热风胁迫条件下产量和品质的耐干热风鉴定指标,是系统综合鉴定小麦品种耐干热风性的有效方法。在综合评价作物产量耐干热风性方面,虽然研究者提出过种种鉴定方法,但均未能综合表达热胁迫下小麦品种的相对和绝对产量水平,不能说明高产性或高产潜力,难以为育种工作者提供选择高产耐干热风基因型的依据。在综合评价作物品质耐干热风性方面,由于品质检测指标较多且检测的面粉需要量大,难以确定重点指标,难以为育种工作者提供选择品质耐干热风基因型的依据。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性是指植株在热胁迫时依靠某些性状或特性来提供经济上有价值收成的能力,对一个小麦品种,在产量角度,耐干热风性强的最基本理解应该是:在干热风胁迫条件下,产量相对较高,因干热风胁迫减产幅度较小;在品质角度,耐干热风性强的基本理解应该是:在干热风胁迫条件下,品质指标如稳定时间变化幅度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系统的鉴定小麦产量和品质耐干热风性的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小麦不同花后时间受干热风胁迫和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相对产量和绝对产量,能说明高产性或高产潜力,最适合检测供试品种产量的耐干热风级别,使产量的耐干热风性鉴定结果符合实际生产试验,在产量角度满足小麦耐干热风育种和国家区域试验要求的新小麦品种产量耐干热风鉴定;通过综合考虑小麦不同花后时间受干热风胁迫和胁迫条件下小麦材料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最适合检测供试品种品质的耐干热风级别,在品质角度出发,有利于品质耐干热风育种和新小麦品种品质耐干热风鉴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包括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和综合性能比较;
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整理地块
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1)×2;
第二步,选取产量对照品种
将衡4399作为产量鉴定用对照品种;
第三步,播种
将对照品种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对照品种和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
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五步,加盖温控棚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7-9天,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
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第七步,移除温控棚
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
第八步,收获并烘干
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
第九步,称重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N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N;
第十步,计算产量耐干热风指数
根据公式DHRI=GYS.H 2·GYS.N -1·GYCK.N·(GYCK.H 2)-1 ,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
第十一步,鉴定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性能
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越大,说明该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性能越好;
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理地块
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1)×2;
第二步,播种
将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
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四步,加盖温控棚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20—22天后,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
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第六步,移除温控棚
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
第七步,收获并烘干
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
第八步,将籽粒磨粉并检测稳定时间
用Brabender Quadrumat Senior mill仪器进行磨粉,用BrabenderFarinograph-E仪器检测不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N和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H;
第九步,计算稳定时间变化幅度
根据公式ΔST=(STN-STH)/STN,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
第十步,鉴定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品质的耐干热风性能
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越小,说明该小麦面粉稳定时间耐干热风性能越好;
所述综合性能比较是指将各个所需鉴定的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制成表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5—277万粒;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101厘米;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8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二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6—277万粒;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5—101厘米;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21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5—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上述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的专用温控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的专用温控棚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棚体,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棚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在棚体外设置有棚外温度传感器,所述棚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棚外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冷热空调,在所述冷热空调上方设置有导流风扇,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带有抽湿棒的抽湿器,所述的冷热空调及抽湿器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所述冷热空调的进气口端设置有空气干燥板。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该方法包括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和综合性能比较;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1)×2;将衡4399作为产量鉴定用对照品种;将对照品种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对照品种和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7-9天,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N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N;根据公式DHRI=GYS.H 2·GYS.N -1·GYCK.N·(GYCK.H 2)-1 ,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越大,说明该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性能越好;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2;将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20—22天后,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用Brabender Quadrumat Senior mill仪器进行磨粉,用Brabender Farinograph-E仪器检测不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N和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H;根据公式ΔST=(STN-STH)/STN,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越小,说明该小麦面粉稳定时间耐干热风性能越好;所述综合性能比较是指将各个所需鉴定的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制成表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通过选取耐干热风性能较好的衡4399品种做为对照品种,将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及对照品种分别种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20—22天后,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对该块试验区采用干热风干预;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待小麦成熟后,收获并晾干,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N,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N;最后根据公式DHRI=GYS.H 2·GYS.N -1·GYCK.N·(GYCK.H 2)-1 ,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指数DHRI;耐干热风指数DHRI越高,说明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性能更好;在干热风胁迫条件下,产量相对较高,因热胁迫减产的幅度比较小,本方法采用耐干热风指数这一新的耐干热风性鉴定指标,以对照品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参照,综合考虑品种的相对产量和绝对产量,可筛选出丰水年份产量高,干旱年份减产少的品种,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确定供试品种的耐干热风级别,使耐干热风鉴定结果更直观,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综合评价品种的表现,可操作性强,使易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多年多点试验更具可比性,适用于小麦耐干热风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耐干热风鉴定;在干热风胁迫条件下,品质相对稳定,确定供试品种的品质耐干热风级别,使品质耐干热风鉴定结果更直观,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综合评价品种的品质表现,可操作性强,使易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多年多点试验更具可比性,适用于小麦品质耐干热风育种和区域试验的品质耐干热风鉴定;其二,由于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5—277万粒;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101厘米;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8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二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6—277万粒;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5—101厘米;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21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5—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这样试验数据更加准确。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专用温控棚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棚体,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棚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在棚体外设置有棚外温度传感器,所述棚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棚外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冷热空调,在所述冷热空调上方设置有导流风扇,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带有抽湿棒的抽湿器,所述的冷热空调及抽湿器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在需要降温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冷热空调出冷风,导流风扇迅速将冷风吹开,冷风迅速布满棚体内的空间,降温更加均匀和迅速,同样,在需要升温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冷热空调出热风,导流风扇迅速将热风吹散,热风迅速布满棚体内的空间,降温更加均匀和迅速,在到达设定的温差后,控制机构控制冷热空调和导流风扇停止工作,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分时段控制棚内与棚外的温差,使得试验结果更加准确,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温控棚内的湿度和风速,通过抽湿器将棚内的湿度降低,通过导流风扇可以提高或降低棚内风速,控制环境更加准确,由此得到的数据更加精确;其二,由于在所述冷热空调的进气口端设置有空气干燥板,降低了进入温控棚内的空气湿度,减少抽湿器工作时间,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专用温控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抽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冷热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和综合性能比较;
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整理地块
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1)×2;
第二步,选取产量对照品种
将衡4399作为产量鉴定用对照品种;
第三步,播种
将对照品种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对照品种和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
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五步,加盖温控棚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7-9天,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
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第七步,移除温控棚
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
第八步,收获并烘干
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
第九步,称重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N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N;
第十步,计算产量耐干热风指数
根据公式DHRI=GYS.H 2·GYS.N -1·GYCK.N·(GYCK.H 2)-1 ,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
第十一步,鉴定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性能
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越大,说明该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性能越好;
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理地块
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2;
第二步,播种
将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
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四步,加盖温控棚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20—22天后,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
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第六步,移除温控棚
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
第七步,收获并烘干
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
第八步,将籽粒磨粉并检测稳定时间
用Brabender Quadrumat Senior mill仪器进行磨粉,用BrabenderFarinograph-E仪器检测不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N和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H;
第九步,计算稳定时间变化幅度
根据公式ΔST=(STN-STH)/STN,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
第十步,鉴定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品质的耐干热风性能
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越小,说明该小麦面粉稳定时间耐干热风性能越好;
所述综合性能比较是指将各个所需鉴定的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制成表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本方法采用耐干热风指数这一新的耐干热风性鉴定指标,以对照品种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为参照,综合考虑品种的相对产量和绝对产量,可筛选出丰水年份产量高,干旱年份减产少的品种,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确定供试品种的耐干热风级别,使耐干热风鉴定结果更直观,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综合评价品种的表现,可操作性强,使易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多年多点试验更具可比性,适用于小麦耐干热风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耐干热风鉴定;在干热风胁迫条件下,品质相对稳定,确定供试品种的品质耐干热风级别,使品质耐干热风鉴定结果更直观,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综合评价品种的品质表现,可操作性强,使易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多年多点试验更具可比性,适用于小麦品质耐干热风育种和区域试验的品质耐干热风鉴定。
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5—277万粒;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101厘米;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8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二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6—277万粒;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5—101厘米;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21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5—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这样试验数据更加准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的专用温控棚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的专用温控棚包括棚体1,在棚体1内设置有棚内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和风速传感器4,在棚体1外设置有棚外温度传感器5,棚内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风速传感器4和棚外温度传感器5与控制机构6连接,在棚体1内设置有冷热空调7,在冷热空调7上方设置有导流风扇8,在棚体1内设置有带有抽湿棒9的抽湿器10,冷热空调7及抽湿器10与控制机构6控制连接,在需要降温时,通过控制机构6控制冷热空调7出冷风,导流风扇8迅速将冷风吹开,冷风迅速布满棚体内的空间,降温更加均匀和迅速,同样,在需要升温时,通过控制机构6控制冷热空调7出热风,导流风扇8迅速将热风吹散,热风迅速布满棚体内的空间,降温更加均匀和迅速,在到达设定的温差后,控制机构控制冷热空调和导流风扇停止工作,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分时段控制棚内与棚外的温差,使得试验结果更加准确,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温控棚内的湿度和风速,通过抽湿器10将棚内的湿度降低,通过导流风扇8可以提高或降低棚内风速,控制环境更加准确,由此得到的数据更加精确。
如图3所示,在冷热空调7的进气口端设置有空气干燥板11,降低了进入温控棚内的空气湿度,减少抽湿器10工作时间,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发明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的结构相同或相似,就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和综合性能比较;
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整理地块
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1)×2;
第二步,选取产量对照品种
将衡4399作为产量鉴定用对照品种;
第三步,播种
将对照品种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对照品种和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
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五步,加盖温控棚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7-9天,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
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第七步,移除温控棚
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
第八步,收获并烘干
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
第九步,称重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籽粒产量GYS.N ,称出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H 和不带有温控棚的对照品种籽粒产量GYCK.N;
第十步,计算产量耐干热风指数
根据公式DHRI=GYS.H 2·GYS.N -1·GYCK.N·(GYCK.H 2)-1 ,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
第十一步,鉴定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性能
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越大,说明该小麦品种的耐干热风性能越好;
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整理地块
根据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的数量在两块相同的试验区内整理地块,每块试验区内整理地块的数量≧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数量×2;
第二步,播种
将所需鉴定小麦品种等量种植在两块试验区内整理好的地块中,每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根据整理好地块的数量播种相应地块,公顷播种量为270—280万粒;
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
在两块试验区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
第四步,加盖温控棚
在整个试验80%—83%的品种开花后20—22天后,将温控棚移至其中一块试验区上方;
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
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98—105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6℃,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36℃,14时相对湿度≤30%,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第六步,移除温控棚
干热风胁迫48小时后将温控棚移开试验区;
第七步,收获并烘干
待小麦成熟后,将两块试验区中的对照品种及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分别收获并晾干或烘干;
第八步,将籽粒磨粉并检测稳定时间
用Brabender Quadrumat Senior mill仪器进行磨粉,用Brabender Farinograph-E仪器检测不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N和带有温控棚的小麦面粉材料稳定时间STH;
第九步,计算稳定时间变化幅度
根据公式ΔST=(STN-STH)/STN,计算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
第十步,鉴定所需鉴定小麦品种品质的耐干热风性能
根据各个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越小,说明该小麦面粉稳定时间耐干热风性能越好;
所述综合性能比较是指将各个所需鉴定的小麦品种的产量耐干热风指数DHRI和所需鉴定小麦品种面粉稳定时间变化幅度ΔST制成表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5—277万粒;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101厘米;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8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产量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六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二步播种步骤中,公顷播种量为276—277万粒;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三步安装温度传感器步骤中,温度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0.5—101厘米;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四步加盖温控棚步骤中,在整个试验82%的品种开花后21天后,盖上温控棚;在所述品质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中的第五步控制温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步骤中,在温控棚内距离地面100.5—101厘米处安装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通过开启温控棚内的抽湿器、风机和调温装置,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小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比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温度高5.5℃;在未安装温控棚的试验田的温度大于或等于30℃时,温控棚内温度控制在35.5℃,14时相对湿度22-26%,在12-15时风速3米/秒,在16时至次日11时风速控制在2米/秒。
3.权利要求1或2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专用温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棚体,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棚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在棚体外设置有棚外温度传感器,所述棚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棚外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机构连接,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冷热空调,在所述冷热空调上方设置有导流风扇,在所述棚体内设置有带有抽湿棒的抽湿器,所述的冷热空调及抽湿器与所述控制机构控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用温控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热空调的进气口端设置有空气干燥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5053.0A CN109006264B (zh) | 2018-06-17 | 2018-06-17 |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25053.0A CN109006264B (zh) | 2018-06-17 | 2018-06-17 |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6264A CN109006264A (zh) | 2018-12-18 |
CN109006264B true CN109006264B (zh) | 2023-04-25 |
Family
ID=6460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25053.0A Active CN109006264B (zh) | 2018-06-17 | 2018-06-17 |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062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13517B (zh) * | 2021-01-27 | 2022-07-08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一种作物育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PI0401306A (pt) * | 2004-05-12 | 2006-01-03 | Mari Tomizawa & Cia Ltda Me | Processo para obtenção de farinha de soja orgânica |
CN101139595A (zh) * | 2007-08-07 | 2008-03-12 | 西南大学 | 家蚕piwi基因 |
CN102830207A (zh) * | 2012-08-28 | 2012-12-19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利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预测小麦拉面品质的方法 |
CN103204736A (zh) * | 2013-04-07 | 2013-07-17 |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 小麦抗干热风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35459A (zh) * | 2014-12-05 | 2015-04-22 | 南京财经大学 | Rva结合apc甄别离子辐照小麦和面粉的方法 |
CN104655811B (zh) * | 2015-03-20 | 2017-01-18 | 河南工业大学 | 一种快速评价小麦品质的方法 |
CN105875699B (zh) * | 2016-06-13 | 2019-10-18 | 华南理工大学 | 应用重组小麦内质网巯基氧化还原酶改善面粉加工品质的方法 |
CN106135213A (zh) * | 2016-07-01 | 2016-11-23 | 北京天辰云农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麦抗干热风抗倒伏喷雾液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CN106386216B (zh) * | 2016-11-22 | 2022-05-06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 新小麦品种抗热性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CN106993527A (zh) * | 2017-03-29 | 2017-08-01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 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
CN107873433A (zh) * | 2017-10-27 | 2018-04-0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一种小麦叶片高温胁迫抗性的鉴定方法 |
CN107980512B (zh) * | 2017-11-27 | 2020-03-27 | 河南农业大学 | 一种高产多抗优质小麦品种的筛选评价方法 |
-
2018
- 2018-06-17 CN CN201810625053.0A patent/CN109006264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冀天会 ; 张灿军 ; 谢惠民 ; 杨子光 ; 郭军伟 ; 孟丽梅 ; 马雯 ;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第01期),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06264A (zh) | 2018-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oyo et al. | The climate of the zone of origin of Mediterranean durum wheat (Triticum durum Desf.) landraces affects their agronomic performance | |
Condon et al. |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transpiration efficiency for dryland wheat | |
Lafitte et al. | Using secondary traits to help identify drought-tolerant genotypes | |
Calderini et al. |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arpel size during pre-anthesis on potential grain weight in wheat | |
Shaw | Climate requirement | |
Stewart et al. | Phenological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maize | |
CN106526083B (zh) | 一种小麦耐热性鉴定的方法 | |
CN106386216B (zh) | 新小麦品种抗热性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
Mishra et al. |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four wheat cultivars to varying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phenological stages using WOFOST model | |
Kowal et al. | Water use, energy balance and growth of maize at Samaru, Northern Nigeria | |
CN109006264B (zh) |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及专用温控棚 | |
Djemel et al. | Assessment of drought tolerance among Algerian maize populations from oases of the Saharan | |
Inostroza et al. |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nine naturalized white clover populations in Chile | |
Ge et al. | Combined effects of ventilation and irrigation on temperature, humidity, tomato yield, and quality in the greenhouse | |
Zhang et al. | Change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ts relation with root system growth in wheat evolution | |
Balkan et al. | Effect of removal of some photosynthetic organs on yield components in durum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 |
McCullough et al. | Respiration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round the time of anthesis in field stands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 |
Samol et al. | Responses of rice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to high temperature in open-top chamber to predict impact of future global warming in Thailand | |
Stoyanov et al. | Triticale cultivars suitable for growing under high level of abiotic stress. | |
CN208273778U (zh) | 新小麦品种耐干热风鉴定方法专用温控棚 | |
Angadi et al. | Agronomic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tature sunflower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plant competition | |
Jamaati-e-Somarin et al. | Evaluation of drought tolerance indices of lentil varieties | |
CN110108743B (zh) | 一种冬小麦耐热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 |
Sharma et al. |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wheat (Triticum durum L.) to limited irrigation | |
Abdallah et al. | Identifying heat tolerant rice genotype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