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5579A -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5579A
CN109005579A CN201810935272.9A CN201810935272A CN109005579A CN 109005579 A CN109005579 A CN 109005579A CN 201810935272 A CN201810935272 A CN 201810935272A CN 109005579 A CN109005579 A CN 109005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quipment
power mode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5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352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5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5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5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383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power control in peer-to-pee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可以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从而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多样化发展,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受到广泛关注。D2D通信也可称之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Se),即位于同一个蜂窝小区的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第二UE直接通过空口进行数据通信,而不经过基站和核心网的转发。用户设备在进行D2D通信时,由于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的距离可能很近或存在直射径,因此D2D链路的信道质量会很好,可以支持很高速率的传输;然而如何在D2D通信中尽可能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又可以优化UE的功耗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从而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通信对象,具体包括:
当接收或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基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RRC信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RRC连接建立消息、RRC连接建立保持消息、RRC连接建立释放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和RRC连接重建消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通信对象,具体包括:
当接收或发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业务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第二设备。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接收或发送D2D通信的业务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与基站建立的RRC连接链路,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包含有业务信道参数;
基于所述业务信道参数,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D2D通信的通信链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具体包括: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基站,则获取第一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为高功率模式,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具体包括: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第二设备,则获取第二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发送第二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模式为低功率模式,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的发射功率的预设功率阈值。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
将所述信号质量与预设质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信号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降低后的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若所述信号质量不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所述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噪比SNR、误码率和误块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装置,所述功率控制装置包括:检测部分、第一控制部分和第二控制部分;其中,
所述检测部分,配置为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所述第一控制部分,配置为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所述第二控制部分,配置为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装置,所述功率控制装置包括:网络接口、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功率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功率控制程序,所述功率控制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功率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通过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可以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从而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2D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率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功率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装置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长期演进,特别是未来的5G通信会促进对办公室、家庭、公共热点或者室外环境下的一种本地IP服务以便进行访问。本地连接或者本地访问最为简要的示例,即是通过近距离(十米甚至百米)实现UE与UE之间的直接通信方式,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D2D通信。
D2D通信技术可应用于各通信系统的场景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the 2th Generation,2G)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the 3th Generation,3G)系统,甚至是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5th Generation,5G)系统等。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2D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D2D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1、第一UE102和第二UE103;其中,第一UE102与基站101进行通信,第一UE102发送第一发射信号、基站101接收第一UE102所发送的第一发射信号,从而建立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的通信链路;第一UE102和第二UE103之间进行的通信为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第一UE102可以向第二UE103发送第二发射信号,第二UE103接收第一UE102所发送的第二发射信号,从而建立了D2D通信链路。因此,D2D通信的通信流程一般为:第一UE102需要先与基站101建立RRC连接,然后基站101会分配相应的通信资源(比如第一UE102与第二UE103之间的业务信道)并通过该RRC连接提供给第一UE102;第一UE102利用该通信资源实现与第二UE103之间的D2D通信;在D2D通信过程中,为了避免RRC连接的释放,第一UE102还需要定期发送RRC连接重建消息以保持第一UE102与基站101之间的RRC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101既可以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系统中的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B,eNB),以及5G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基站,还可以是其他与用户设备UE进行通信并为UE进行资源调度的网络设备等;第一UE102和第二UE103均属于用户设备UE,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比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UE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等移动式通信设备,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固定式通信设备。
随着用户设备的快速普及,网络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作为一种局域通信形式的D2D模式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当通信对象是基站时,该通信过程属于控制过程,此时第一UE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当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时,该通信过程属于业务过程,此时第一UE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从而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S202: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S203: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基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通过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可以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从而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对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通信对象,具体包括:
当接收或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基站。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具体地,所述RRC信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RRC连接建立消息、RRC连接建立保持消息、RRC连接建立释放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和RRC连接重建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D2D通信之前,第一设备首先需要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具体地,RRC连接建立的详细过程如下:(1)、第一设备通过公共控制信道CCCH向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RRCConnection Request,请求建立一个RRC连接;(2)、RNC根据RRC连接请求的原因以及系统资源状态,将第一设备建立在专用信道上,并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Tempory Identity,RNTI)、无线资源(比如业务信道参数);(3)、RNC向基站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消息Radio Link Setup Request,请求基站分配RRC连接所需的特定无线链路资源;(4)、基站资源准备成功后,向RNC应答无线链路建立响应消息Radio Link SetupResponse;(5)、RNC使用ALCAP协议建立Iub接口用户面传输承载,并完成RNC与基站之间的同步过程;(6)、RNC通过下行CCCH信道向第一设备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RRC ConnectionSetup,消息中包含RNC分配的专用信道及无线资源信息;(7)、第一设备确认RRC连接建立成功后,在刚建立的上行DCCH信道向RNC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Complete;则表示与基站的RRC连接建立过程结束,已经建立了基站进行通信的RRC连接链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所建立的RRC连接链路被释放,第一设备还需要定期向基站发送RRC连接保持消息以实现与基站RRC连接的保持状态;在这过程中,当RRC连接失败时,还可以通过RRC连接重建消息和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以实现RRC连接的再次建立;当需要释放RRC连接链路时,还可以通过RRC连接释放消息来释放RRC连接以及基站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信息等。
其中,无论是RRC连接的建立,还是RRC连接的保持,或者是RRC连接的释放,甚至是RRC连接的重建,对于第一设备而言,第一设备所接收或者发送的消息都和RRC信令有关,而且是为了维护第一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也就是说,当第一设备所接收或者发送RRC信令时,可以确定出通信对象是基站。
对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通信对象,具体包括:
当接收或发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业务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第二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属于D2D通信范围,一般而言,该通信范围是10米到100米左右;也就是说,对于第一设备而言,当第一设备所接收或者发送的是D2D通信的业务信令时,比如与业务数据相关的消息,这是为了维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也就说明了这种情况下的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D2D通信的业务信道是归属于基站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也即,在D2D通信之前,第一设备需要先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因此,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具体地,在所述接收或发送D2D通信的业务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与基站建立的RRC连接链路,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包含有业务信道参数;
基于所述业务信道参数,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D2D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RRC连接链路时,第一设备可以接收到基站所返回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该消息中包含有基站为第一设备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信息,而无线资源信息至少包含有业务信道参数;从而可以基于该业务信道参数,第一设备寻找第二设备并与寻找到的第二设备建立D2D通信链路。
对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具体包括: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基站,则获取第一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为高功率模式,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设备的通信对象是基站时,该通信过程属于控制过程,此时第一设备获取的是第一功率模式,第一设备会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所对应的第一功率发送第一发射信号;这里,第一功率模式为高功率模式,第一功率上限值为第一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值。具体地,当第一设备采用最大发射功率值发送第一发射信号时,基站所接收到的第一设备的功率值小于等于基站RRC信令所配置的目标功率值,也即第一设备的第一发射信号并不会对基站造成强干扰。举例来说,对于高功率模式而言,第一功率上限值一般为25.7dBm,该功率上限值和第一设备自身的性能和使用的器件之间具有强相关的关系;因此不同厂家生产的第一设备,其对应的第一功率上限值也是不同的;但是第一设备以第一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时,由于第一功率肯定会小于等于第一功率上限值,也就不会导致第一设备对基站造成强干扰;可以通过将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有利于降低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对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具体包括: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第二设备,则获取第二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发送第二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模式为低功率模式,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的发射功率的预设功率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设备的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时,该通信为D2D通信,D2D通信过程属于业务过程,此时第一设备获取的是第二功率模式,然后第一设备会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所对应的第二功率发送第二发射信号;这里,第二功率模式为低功率模式,第二功率上限值为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的发射功率的预设功率阈值,比如该预设功率阈值为20dBm。具体地,当第一设备采用预设功率阈值发送第二发射信号时,由于预设功率阈值肯定低于第一功率,因而第一设备的第二发射信号也不会对基站造成强干扰。举例来说,对于低功率模式而言,假定预设功率阈值为20dBm,即第二功率上限值为20dBm,也即低功率模式的功率值不会超过20dBm;当第一设备以第二功率模式发送第二发射信号时,由于第二功率肯定小于等于第二功率上限值,也就有利于降低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另外,第二功率还会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当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更近时,第一设备还可以继续降低第二功率,从而实现了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在D2D通信中,只要不影响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针对第二功率还可以继续调整以进一步降低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因此,对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
将所述信号质量与预设质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信号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降低后的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若所述信号质量不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所述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具体地,所述信号质量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噪比SNR、误码率和误块率。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第一设备首先按照第二功率上限值(即预设功率阈值)进行首次发送第二发射信号,这样后续每次调整后的第二功率都不会大于第二功率上限值。对于第二功率的调整,一方面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自身的性能有关;调整的原则是不能影响D2D通信的性能,即需要确保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一般来说,衡量信号质量的指标至少包括: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误码率和误块率等,预设质量阈值是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情况下的发射功率的最低门限值;其中,当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时,表示了该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好,此时可以继续降低该第二功率,然后以降低后的第二功率继续向第二设备发射信号;当第一设备获取到第二发射信号的质量不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时,表示了该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较差,此时不能再再降低该第二功率,保持第二功率不变,仍以该第二功率向第二设备发射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设备的第二功率的动态调整,使得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D2D通信,第一设备是按照第二功率模式(即低功率模式)发射信号,第二设备作为通信对象,在D2D通信中同样也是按照第二功率模式(即低功率模式)发射信号的;也就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见图1,基于第一UE102与第二UE103的D2D通信,当第一UE102与基站101建立RRC连接链路时,此时第一设备为图1所示的第一UE102,第二设备为图1所示的第二UE103,则第一设备的通信对象为基站101和第二UE103;当第二UE103与基站101建立RRC连接链路时,此时第一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第二UE103,第二设备为图1所示的第一UE102,则第一设备的通信对象为基站101和第一UE10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通过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可以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从而可以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实施例二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的详细流程,该方法的示例性场景可以参见图1,基于图1所示的D2D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详细流程可以包括:
S301:第一UE向基站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
S302:基站响应并返回RRC连接建立消息到第一UE;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包含有业务信道参数;
S303:实现第一UE与基站之间的RRC连接链路;
S304:在所述RRC连接过程中,当第一UE的通信对象是基站时,第一UE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第一功率模式为高功率模式;
举例来说,以图1所示的D2D通信系统为例,与基站建立连接的第一设备称之为主呼设备,比如图1中的第一UE102,被寻求建立D2D通信的第二设备称之为被呼设备,比如图1中的第二UE103;在主呼设备与被呼设备进行D2D通信之前,主呼设备首先需要和基站建立RRC连接;具体地说,主呼设备需要先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然后基站基于所接收的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进行响应并返回RRC连接建立消息到主呼设备;主呼设备基于所接收的RRC连接建立消息进行建立RRC连接,然后主呼设备还会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从而实现了基站与主呼设备之间的RRC连接链路;基于所建立的RRC连接链路,主呼设备就可以与基站进行通信。在该通信过程中,主呼设备的通信对象是基站,该通信过程属于控制过程;此时主呼设备获取的是第一功率模式,也即是高功率模式,然后主呼设备会按照高功率模式所对应的第一功率发送第一发射信号;这里,第一功率上限值为主呼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值。具体地,对于高功率模式而言,第一功率上限值一般为25.7dBm,当主呼设备以第一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时,由于第一功率肯定会小于等于第一功率上限值,不会导致主呼设备对基站造成强干扰;由于该过程属于控制过程,与D2D通信所归属的业务过程进行分开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S305:基于所述业务信道参数,与第二UE建立D2D通信链路;
S306:在所述D2D通信过程中,当第一UE的通信对象是第二UE时,第一UE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第二功率模式为低功率模式;
举例来说,仍以图1所示的D2D通信系统为例,结合上述实例,基于主呼设备与基站之间的RRC连接链路,主呼设备得到了基站所分配的业务信道参数;基于该业务信道参数,主呼设备寻求被呼设备并且与寻求到的被呼设备建立D2D通信链路;D2D通信过程属于业务过程,也就实现了控制与业务分离。在D2D通信过程中,主呼设备的通信对象是被呼设备,此时主呼设备获取的是第二功率模式,也即是低功率模式,然后主呼设备会按照低功率模式所对应的第二功率发送第二发射信号;这里,第二功率上限值为主呼设备用于与被呼设备通信的发射功率的预设功率阈值,比如该预设功率阈值为20dBm。具体地,对于低功率模式而言,假定预设功率阈值为20dBm,即第二功率上限值为20dBm,也即低功率模式的第二功率值不会超过20dBm;当主呼设备以第二功率模式发送第二发射信号时,由于第二功率肯定小于等于第二功率上限值,也就有利于降低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另外,第二功率还和主呼设备与被呼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当主呼设备与被呼设备之间的距离更近时,主呼设备还可以继续降低第二功率,从而实现了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D2D通信中,只要不影响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针对第二功率还可以继续调整以进一步降低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对于第二功率的调整,一方面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有关,另一方面也和第一设备、第二设备自身的性能有关;调整的原则是不能影响D2D通信的性能,即需要确保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比如当主呼设备获取到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时,表示了该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好,此时可以继续降低该第二功率,然后以降低后的第二功率继续向第二设备发射信号;当主呼设备获取到第二发射信号的质量不大于预设质量阈值时,表示了该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较差,此时不能再降低该第二功率,保持第二功率不变,然后仍以该第二功率向第二设备发射信号;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设备的第二功率的动态调整,从而实现了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S307:第一UE向基站发送RRC连接保持消息以保持第一UE与基站之间的RRC连接;
S308:在所述RRC连接保持过程中,当第一UE的通信对象是基站时,第一UE按照所述高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S309:第一UE断开与第二UE的所述D2D通信;
S310:第一UE向基站发送所述业务信道释放请求消息,所述释放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释放所述业务信道;
S311:所述基站响应并返回RRC连接释放消息到第一UE以释放第一UE与基站之间的RRC连接;
S312:在所述RRC连接释放过程中,当第一UE的通信对象是基站时,第一UE按照所述高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
举例来说,仍以图1所示的D2D通信系统为例,结合上述实例,在D2D通信过程中,为了避免业务信道被释放,主呼设备还需要定期与基站进行RRC连接保持,即主呼设备需要定期向基站发送RRC连接保持消息,以使主呼设备与基站RRC连接的保持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基站释放业务信道;在该RRC连接保持过程中,由于主呼设备的通信对象是基站,该通信过程属于控制过程,主呼设备仍然按照高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但是当D2D通信结束而断开主呼设备与被呼设备的D2D连接之后,为了避免资源闲置,此时就需要主呼设备及时通知基站进行资源释放,在主呼设备通知基站进行资源释放而建立的RRC连接释放过程中,主呼设备的通信对象仍然是基站,此时的通信过程仍属于控制过程,主呼设备仍然按照高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针对主呼设备按照高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的具体过程,与前述RRC连接建立过程中该部分的具体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从而可以通过控制与业务分离来实现对功率的不同控制,进而在不影响D2D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D2D通信中用户设备的功耗。。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控制装置40的组成,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检测部分401、第一控制部分402和第二控制部分403;其中,
所述检测部分401,配置为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所述第一控制部分402,配置为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所述第二控制部分403,配置为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部分401,具体配置为:
当接收或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基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RRC信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RRC连接建立消息、RRC连接建立保持消息、RRC连接建立释放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和RRC连接重建消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部分401,具体配置为:
当接收或发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业务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第二设备。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5,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0还包括建立部分404,配置为:
基于与基站建立的RRC连接链路,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包含有业务信道参数;
基于所述业务信道参数,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D2D通信链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分402,具体配置为: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基站,则获取第一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为高功率模式,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部分403,具体配置为: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第二设备,则获取第二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发送第二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模式为低功率模式,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的发射功率的预设功率阈值。
在上述方案中,参见图6,所述功率控制装置40还包括比较部分405,配置为:
获取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
将所述信号质量与预设质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信号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降低后的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若所述信号质量不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所述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信号质量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噪比SNR、误码率和误块率。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单元,还可以是模块也可以是非模块化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功率控制程序,所述功率控制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所述功率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功率控制装置4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4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网络接口701、存储器702和处理器7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4。其中,网络接口7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存储器702,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7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处理器7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3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703还配置为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述功率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40,应用于第一设备;参见图1,当第一UE102与基站101建立RRC连接链路时,此时第一设备为图1所示的第一UE102,第二设备为图1所示的第二UE103,这时候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40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一UE102;当第二UE103与基站101建立RRC连接链路时,此时第一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第二UE103,第二设备为图1所示的第一UE102,这时候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功率控制装置40应用于图1所示的第二UE1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信对象,具体包括:
当接收或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RC信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RRC连接建立消息、RRC连接建立保持消息、RRC连接建立释放消息、RRC连接重配置消息和RRC连接重建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通信对象,具体包括:
当接收或发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业务信令时,确定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为所述第二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或发送D2D通信的业务信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与基站建立的RRC连接链路,接收所述基站返回的RRC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RRC连接建立消息中包含有业务信道参数;
基于所述业务信道参数,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D2D通信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具体包括: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基站,则获取第一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发送第一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为高功率模式,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具体包括:
若所述检测的通信对象是所述第二设备,则获取第二功率模式;
按照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发送第二发射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功率模式为低功率模式,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上限值为所述第一设备用于与所述第二设备通信的发射功率的预设功率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的信号质量;
将所述信号质量与预设质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所述信号质量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降低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降低后的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若所述信号质量不大于预设质量阈值,则保持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二功率并以所述第二功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第三发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质量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信噪比SNR、误码率和误块率。
10.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装置包括:检测部分、第一控制部分和第二控制部分;其中,
所述检测部分,配置为检测通信对象;其中,所述通信对象是用于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的对端设备;
所述第一控制部分,配置为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基站,则按照第一功率模式控制第一发射信号的发送;
所述第二控制部分,配置为相应于所述通信对象是第二设备,则按照第二功率模式控制第二发射信号的发送;其中,所述第一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式对应的第二功率。
11.一种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控制装置包括:网络接口、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功率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功率控制程序,所述功率控制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功率控制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935272.9A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9005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5272.9A CN109005579A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5272.9A CN109005579A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5579A true CN109005579A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9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5272.9A Pending CN109005579A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557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9317A (zh) * 2020-04-13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CN111757303A (zh) * 2019-03-26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CN112135292A (zh) * 2020-09-24 2020-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70397A (zh) * 2018-12-28 2021-07-2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设备有限服务模式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829A (zh) * 2010-07-15 2012-02-01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蜂窝环境下d2d簇内数据共享方法
CN103384161A (zh) * 2012-05-02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40066119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2d relays as an underlay in lte uplink
CN103731900A (zh) * 2013-12-10 2014-04-16 浙江大学 一种蜂窝异构网络下的用户接入模式选择方法
CN106375930A (zh) * 2015-07-22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0829A (zh) * 2010-07-15 2012-02-01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蜂窝环境下d2d簇内数据共享方法
CN103384161A (zh) * 2012-05-02 2013-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40066119A1 (en) * 2012-09-06 2014-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2d relays as an underlay in lte uplink
CN103731900A (zh) * 2013-12-10 2014-04-16 浙江大学 一种蜂窝异构网络下的用户接入模式选择方法
CN106375930A (zh) * 2015-07-22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0397A (zh) * 2018-12-28 2021-07-2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设备有限服务模式
CN111757303A (zh) * 2019-03-26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发射功率的控制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EP3920565B1 (en) * 2019-03-26 2024-05-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479317A (zh) * 2020-04-13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CN111479317B (zh) * 2020-04-13 2023-1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CN112135292A (zh) * 2020-09-24 2020-12-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35292B (zh) * 2020-09-24 2023-06-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8614B2 (en) SON-controlled DFS
US900806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P discovery with FILS beacon
KR102169667B1 (ko) 장치 대 장치 간 통신을 위한 네트워크-보조 다중-셀 장치 디스커버리 프로토콜
CN109923912B (zh) 一种传输寻呼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EP3282755B1 (en) Relay n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US837415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support capability information
US20140269575A1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349258B2 (en)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neighboring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9005579A (zh)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67057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998893B2 (ja) マルチリンク構成方法
EP3618533A1 (en) D2d multi-carrier aggregation-based carrier set selec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0199765A1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US20230164680A1 (en) Cel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513589B1 (en) Identification of neighboring network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553444B2 (en) Method, network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posit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US20230232268A1 (en) Measurement method, measurement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0258051A1 (zh) 小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192465A1 (zh) 中继资源的请求方法、调度方法及设备
US20230171629A1 (en) Measurement Enhancement for L1-RSRP
WO2024127786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協調通信の制御方法
CN112637905B (zh) Nsa组网方式下的语音业务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66126A1 (zh) 一种发现消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9183913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44309A (zh) 休眠周期协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