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9317B -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9317B
CN111479317B CN202010283468.1A CN202010283468A CN111479317B CN 111479317 B CN111479317 B CN 111479317B CN 202010283468 A CN202010283468 A CN 202010283468A CN 111479317 B CN111479317 B CN 1114793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mobile device
qualit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34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9317A (zh
Inventor
张伟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34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9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9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9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该方法包括: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Description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针对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一种应用场景下,是在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信号发射功率+NR(NEW Radio,新一代移动通信5G)的信号发射功率=总功率符合标准的要求下,是LTE的信号发射功率和NR的信号发射功率遵行各自的功率控制原则进行通信控制,这可能会导致LTE信号差+NR信号好的区域,移动设备LTE发射大功率,NR发射小功率的情况进行通信,或者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下,根据通信运营商所支持的频段网络所分配的,例如,假设A运营商有频段网络a,b,对应移动设备的sim1,B运营商有频段网络c,d,对应移动设备sim2,但当移动设备插sim1进行通信时,只能选择频段网络a,或b,而不能选择c和d。
上述针对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不够灵活,通信控制的自适应效果不佳,影响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所述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所述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所述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设备的处理器被执行时,使得移动设备能够执行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移动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应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进行通信,移动设备可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移动设备也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移动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支持的通信机制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式例如为LTE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例如为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或者,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为不同的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模式,例如,第一通信模式为A通信运营商所提供,而第二通信模式为B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对此不作限制。
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S101: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其中,上述的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可以是支持第一通信模式的基站侧的下行信号,上述的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可以是支持第二通信模式的基站侧的下行信号。
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等,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支持的通信机制不相同,因此,支持第一通信模式的基站和支持第二通信模式的基站也不相同,具体地,可以是基站所支持的通信模式不相同,也可以是基站所属的通信运营商不相同,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的第一质量能够用于描述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称之为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优劣,第二质量能够用于描述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称之为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优劣,第一质量例如为第一信号的强度值,衰减程度,信噪比等,第二质量例如为第二信号的强度值,衰减程度,信噪比等,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可以具体是由移动设备侧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并采用相关技术中的信号质量分析方法分析得到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或者,也可以是由移动设备从服务器侧读取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此时该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可以是提供不同通信模式的基站预先分析得到,并实时地保存至服务器侧的,对此不作限制。
S102: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为不同的通信制式时,可以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地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例如,调整支持第一通信模式的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该信号发射功率可以被称为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并相应的调整支持第二通信模式的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该信号发射功率可以被称为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
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为同一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不同的通信模式,可以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为信号质量较好的通信模式,以此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以第一通信模式为LTE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进行示例。
进一步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应用示意图,当第一通信模式为LTE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时,图3中包括:支持LTE通信模式的移动基站31和支持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NR)的移动基站32,移动基站31和移动基站32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点划线表示),移动设备端33可以与移动基站31之间以LTE通信模式进行通信,虚线表示移动设备端33与移动基站31之间可以传输信令和数据,移动设备端33也可以与移动基站32之间以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实线表示移动设备端33与移动基站31之间可以传输数据。
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S201: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
其中的总功率可以用P总功率表示。
可以确定移动设备当前支持LTE通信模式的天线的发射功率,并将该发射功率表示为LTE发射功率,并确定当前支持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的天线的发射功率,并将该发射功率表示为NR发射功率,由此,根据LTE发射功率+NR发射功率=P总功率,从而确定出当前通信的总功率。
当然,也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任意可能的技术手段确定出当前通信的总功率,例如,软件检测的技术手段,或者其他技术手段,对此不作限制。
当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之后,可以将总功率与功率阈值(Pmax)进行比对,该功率阈值可以是表示当前的移动设备的通信功率表现效果不佳,可能影响设备续航能力的门限值,从而可以根据总功率与功率阈值的比对情况相应的执行下述步骤。
通过将当前通信的总功率与功率阈值进行比对,能够快速地确定相适配的调整策略,从而使得通信控制的效果更为及时,更为合理,在整体的通信过程中均能够保障通信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
S202:当总功率大于或者等于功率阈值时,降低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
作为一种示例,LTE发射功率+NR发射功率=P总功率,如果P总功率>Pmax功率要求,则调整支持第二通信模式的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即,降低第二信号发射功率(NR发射功率),直至LTE发射功率+NR发射功率=P总功率<Pmax。
S203:当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当将总功率与功率阈值进行比对,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既可表示当前通信的总功率未达到影响设备续航能力的门限值,此时,可以进一步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也即,在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达到影响设备续航能力的门限值时,直接根据上述的策略调整发射信号功率,而在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未达到影响设备续航能力的门限值时,根据的信号质量自适应的调整发射信号的功率,使得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更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实用性。
S204:当第一质量大于第二质量时,将第一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一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小于第一信号发射功率。
其中,第一目标发射功率为基于LTE通信模式,LTE通信模式采用LTE系统功控原则对其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时所能够调整至的,并且使移动设备的通信表现效果最佳的发射功率。
S205:当第一质量小于第二质量时,将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二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第一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其中,第二目标发射功率为基于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移动通信5G通信模式采用NR系统功控原则对其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时所能够调整至的,并且使移动设备的通信表现效果最佳的发射功率。
作为一种示例,LTE发射功率+NR发射功率=P总功率<Pmax时,判断LTE接收信号质量(第一质量)与NR接收信号质量(第二质量)优劣,当LTE接收信号质量(第一质量)>NR接收信号质量(第二质量)时,LTE发射功率(第一信号发射功率)按LTE系统功控原则降至LTE目标功率(第一目标发射功率),然后降低NR发射功率(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NR发射功率(第二信号发射功率)<LTE发射功率(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当LTE接收信号质量(第一质量)<NR接收信号质量(第二质量)时,NR发射功率按(第二信号发射功率)NR系统功控原则降至NR目标功率(第二目标发射功率),然后降低LTE发射功率(第一信号发射功率)直至,LTE发射功率(第一信号发射功率)<NR发射功率(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并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地对移动设备进行通信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通过将当前通信的总功率与功率阈值进行比对,能够快速地确定相适配的调整策略,从而使得通信控制的效果更为及时,更为合理,在整体的通信过程中均能够保障通信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在确定前通信的总功率达到影响设备续航能力的门限值时,直接根据上述的策略调整发射信号功率,而在确定前通信的总功率未达到影响设备续航能力的门限值时,根据的信号质量自适应的调整发射信号的功率,使得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更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实用性。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以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为同一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不同的通信模式进行示例,不同的通信运营商例如为运营商A和运营商B。
进一步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应用示意图,当第一通信模式为运营商A侧的基站所提供时,第二通信模式为运营商B侧的基站所提供时,图5中包括:运营商A移动基站51和运营商B移动基站52,运营商A移动基站51和运营商B移动基站52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互(采用实线表示),移动设备端53可以与运营商A移动基站51之间以运营商A所支持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移动设备端53还可以与运营商B移动基站52之间以运营商B所支持的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假设移动设备端53当前基于内置的运营商A相应的身份识别卡54与运营商A移动基站51进行数据通信,则可以相应的采用运营商A相应的身份识别卡54,基于第一通信模式的网络频段a或者b与运营商A移动基站51进行数据通信(数据通道采用虚线表示),而还可以基于第二通信模式的网络频段c或者d与运营商B移动基站52进行数据通信(数据通道采用虚线表示)。
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S401: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S401的执行过程可以具体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402:根据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确定目标通信模式,目标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或者为第二通信模式。
其中,当第一质量优于第二质量时,可以将第一质量对应的第一通信模式确定为目标通信模式,当第一质量劣于第二质量时,可以将第二质量对应的第二通信模式确定为目标通信模式。
S403:控制移动设备采用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移动终端以目标通信模式进行通信,可以是确定当前通信模式是否为目标通信模式;若当前通信模式不为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移动设备采用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当前通信模式切换至目标通信模式时,可以是向支持当前通信模式的第一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从而使第一基站根据切换请求向支持目标通信模式的第二基站发送授权请求;接收第二基站根据授权请求发送的授权确认信息;响应于授权确认信息,从而控制移动设备采用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以此保证了通信模式切换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保障切换过程中通信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度。
作为一种示例,移动设备上使用运营商A的SIM1,支持网络频段为a或b,当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或进行小区切换时,移动设备实时地接收基站下发的网络a,b,c,d的第一质量;如果另外一个运营商B的第二质量较优时,向运营商A基站申请切换到运营商B的网络频段c或d;此时,运营商A与运营商B的后台进行数据交换授权,得到确认后,运营商B基站下发握手信息给移动设备,移动设备与运营商B基站建立通信;移动设备从运营商B切换回来,也是通过类似的流程执行,切换的依据是根据移动设备接收的网络频段的信号质量,以此保证通信的可靠性,提升通信质量,提升移动设备的整机的续航。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确定目标通信模式,目标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任一种,控制移动终端以目标通信模式进行通信,能够实现根据的信号质量自适应的调整网络通信频段,使得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更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实用性。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
参见图6,装置6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601,用于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控制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第一确定模块601,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6011,用于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
第二确定子模块6012,用于在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其中,
控制模块602,还用于在总功率大于或者等于功率阈值时,降低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当第一质量大于第二质量时,将第一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一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小于第一信号发射功率;
当第一质量小于第二质量时,将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二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第一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小于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可选地,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为同一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不同的通信模式。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装置6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一质量和第二质量确定目标通信模式,目标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或者为第二通信模式;
控制模块602,还用于控制移动设备采用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其中,
控制模块602,进一步用于确定当前通信模式是否为目标通信模式;若当前通信模式不为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移动设备采用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可选地,一些实施例中,其中,
控制模块602,进一步用于:
向支持当前通信模式的第一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从而使第一基站根据切换请求向支持目标通信模式的第二基站发送授权请求;
接收第二基站根据授权请求发送的授权确认信息;
响应于授权确认信息,从而控制移动设备采用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图5实施例中对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600,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本实施例的移动设备800包括壳体801、处理器802、存储器803、电路板804和电源电路805,其中,电路板804安置在壳体801围成的空间内部,处理器802和存储器803设置在电路板804上;电源电路805,用于为移动设备800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移动设备800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存储器803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802通过读取存储器803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
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图1-图5实施例中对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移动设备800,其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移动设备在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根据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能够有效地提升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的灵活性,有效实现移动设备自适应的通信控制,提升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支持的通信机制不同,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所述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所述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包括:
当所述第一质量大于所述第二质量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一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功率;
当所述第一质量小于所述第二质量时,将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二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目标发射功率为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表现效果达到峰值时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二目标发射功率为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表现效果达到峰值时的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包括:
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
当所述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总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功率阈值时,降低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所述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同一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不同的通信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不同的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模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确定目标通信模式,所述目标通信模式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式或者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包括:
确定当前通信模式是否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若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不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不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包括:
向支持所述当前通信模式的第一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从而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切换请求向支持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第二基站发送授权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授权请求发送的授权确认信息;
响应于所述授权确认信息,从而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8.一种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支持的通信机制不同,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所述第二质量结合预设规则自适应调整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质量大于所述第二质量时,将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一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功率;
当所述第一质量小于所述第二质量时,将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功率调整至第二目标发射功率,而后,降低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功率,直至降低后的第一信号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发射功率;
所述第一目标发射功率为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通信表现效果达到峰值时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二目标发射功率为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通信表现效果达到峰值时的发射功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当前通信的总功率;
当所述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一质量,并确定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所接收信号的第二质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总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功率阈值时,降低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第二信号发射功率,直至所述总功率小于功率阈值。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同一通信运营商提供的不同的通信模式。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不同的通信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模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质量和所述第二质量确定目标通信模式,所述目标通信模式为所述第一通信模式或者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
确定当前通信模式是否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式;
若所述当前通信模式不为所述目标通信模式,则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
向支持所述当前通信模式的第一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从而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切换请求向支持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第二基站发送授权请求;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授权请求发送的授权确认信息;
响应于所述授权确认信息,从而控制所述移动设备采用所述目标通信模式的频段进行通信。
15.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16.一种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壳体、处理器、存储器、电路板和电源电路,其中,所述电路板安置在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所述移动设备的各个电路或器件供电;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来运行与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对应的程序,以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
CN202010283468.1A 2020-04-13 2020-04-13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Active CN111479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3468.1A CN111479317B (zh) 2020-04-13 2020-04-13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3468.1A CN111479317B (zh) 2020-04-13 2020-04-13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317A CN111479317A (zh) 2020-07-31
CN111479317B true CN111479317B (zh) 2023-12-05

Family

ID=71752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3468.1A Active CN111479317B (zh) 2020-04-13 2020-04-13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9317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8905986D1 (de) * 1988-02-25 1993-12-0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Sendeleistungsregelung bei der Nachrichtenübertragung auf dem Funkweg.
US6188978B1 (en) * 1998-01-13 2001-02-13 Nec Corporation Voice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coping with modem signal
EP1115215A2 (en) * 2000-01-05 2001-07-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communication
JP2008017096A (ja) * 2006-07-05 2008-01-24 Fujitsu Ltd 複数アンテナによる送信/受信を行う通信システム、その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02196542A (zh) * 2011-05-27 2011-09-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277873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9786A (zh) * 2017-12-26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EP3343760A1 (en) * 2017-01-02 2018-07-04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 transmit signal comprising a first signal portion and a second signal portion
CN109005579A (zh) * 2018-08-16 2018-12-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819450A (zh) * 2019-02-21 2019-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831798A (zh) * 2019-03-26 2019-05-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获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5380B (zh) * 2012-03-23 2017-09-12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用于信号增强的增益后处理
US9697831B2 (en) * 2013-06-26 2017-07-04 Cirrus Logic, Inc. Speech recognition
WO2015168926A1 (zh) * 2014-05-09 2015-1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功率调节装置及方法
US9820236B2 (en) * 2015-03-27 2017-11-14 Intel IP Corporation Power compensation in multi-carrier transmitter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8905986D1 (de) * 1988-02-25 1993-12-0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Sendeleistungsregelung bei der Nachrichtenübertragung auf dem Funkweg.
US6188978B1 (en) * 1998-01-13 2001-02-13 Nec Corporation Voice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coping with modem signal
EP1115215A2 (en) * 2000-01-05 2001-07-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communication
JP2008017096A (ja) * 2006-07-05 2008-01-24 Fujitsu Ltd 複数アンテナによる送信/受信を行う通信システム、その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CN102196542A (zh) * 2011-05-27 2011-09-2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EP3343760A1 (en) * 2017-01-02 2018-07-04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 transmit signal comprising a first signal portion and a second signal portion
CN107277873A (zh) * 2017-06-16 2017-10-20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99786A (zh) * 2017-12-26 2018-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射功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9005579A (zh) * 2018-08-16 2018-12-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819450A (zh) * 2019-02-21 2019-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9831798A (zh) * 2019-03-26 2019-05-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号获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W-level, narrow-linewidth linearly polarized fiber laser with excellent beam quality through compact one-stage amplification scheme;Man Jiang;Pengfei Ma;Long Huang;Jiangming Xu;Pu Zhou;Xijia Gu;;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04期);全文 *
基于TD-LTE的上行功率控制技术研究;林晓冬;宋晓国;;通信技术(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317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554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11997758B2 (en) Command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751278B2 (en) Cell sta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825322B2 (en)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2788788A (zh) 用于快速单dci和多dci模式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US10362578B2 (en) TM9-based carrier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10455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iminating inter-system neighbor cell interference
KR20220071148A (ko) 측정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통신 장치
US20210099990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8177549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use i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CN111479317B (zh) 移动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设备
US2022000742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ystem information request and system
US20210337554A1 (en)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600511B (zh) 控制小区状态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202300410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2237024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20200011541A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단말 장치,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WO2021188852A1 (en) Ue-based energy efficient uplink data split in dual connectivity
JP2020145756A (ja) 通信パラメータ調整方法及び装置
US20240155585A1 (en) Design on txru carrier switch for b5g/6g
CN117204058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7714008A (zh) 速率匹配方式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88235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整形
CN114642036A (zh) 一种状态转换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CN111050329A (zh)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