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02210A -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02210A
CN109002210A CN201810778906.4A CN201810778906A CN109002210A CN 109002210 A CN109002210 A CN 109002210A CN 201810778906 A CN201810778906 A CN 201810778906A CN 109002210 A CN109002210 A CN 109002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uch
electronic equipment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89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02210B (zh
Inventor
林汉良
陈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Truly Opto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789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02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02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2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02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02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屏,包括触控区和边框区;所述触控区具有触控电极;所述边框区包含多个电连接区,所述电连接区包含走线区和绑定区;信号传输线设于所述走线区,接触电极设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电连接区的接触电极电连接;所述多个绑定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触摸屏。通过将传统设计中集中于边框区一侧的绑定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的单独的绑定区;使边界区做到更窄,有利于做到窄边框或全面屏的电子产品,使电子产品外观对称、更具有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触摸屏的设计,例如圆形屏幕的智能手表,如图1所示,触摸屏100包括触控区100b和边框区100a,在触摸层的触控电极12与FPC50之间需要有一段区域对触控层电极引脚和FPC50进行绑定,这个区域一般称为绑定区112。而且绑定区112集中在边框区100a的一侧。多条信号传输线从触控电极12引出后,分别经过走线区111到达绑定区112。走线区111位于边框区100a的周围。由于这段绑定区112需要相当范围的尺寸,因此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触摸屏需要对绑定区112的相应位置进行避让。使得电子产品不得不牺牲外观设计的美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绑定区112位于靠近触控区100b的位置,被迫对圆形屏幕的触控区100b(可视区域)作切割,使触控区100b不再是完成的圆形,外观的美观度因此受到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绑定区112设在盖板的边框区100a外侧,边框区与触控区的形状是非对称的,造成了盖板边界区外观异型。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绑定区112设在边框区100a,但为了保证盖板的整体外观,不得不增加了盖板的边框区100a尺寸,这使得智能手表无法做到窄边框的设计。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例如手机,其屏幕一般为矩形,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由于绑定区的限制,导致无法做到窄边框或全面屏的外观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做到窄边框或全面屏的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触控区和边框区;所述触控区具有触控电极;所述边框区包含多个电连接区,所述电连接区包含走线区和绑定区;信号传输线设于所述走线区,接触电极设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电连接区的接触电极电连接;所述多个电连接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背面设有功能层;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区的信号传输线和接触电极都设于所述功能层上背离触摸屏基板的一面上;功能层是菲林传感器层和玻璃传感器层中的其中一种。
优选地,所述菲林传感器层是一层或者两层中的其中一种。
优选地,所述功能层背面还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了除接触电极之外的其它导电部分;所述功能层通过光学胶与触摸屏基板粘接;所述边框区的触摸屏基板背面设置有油墨层,油墨层位于光学胶与触摸屏基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绑定区的数量至少为4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摸屏。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上设多个电接触端,所述电接触端与对应接触电极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部设于单独的电连接件上。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部设于所述外壳上,且是外壳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部设于所述主板上,且是主板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电接触端具有弹性。
优选地,所述电接触端是金属弹簧或金属弹片中的其中一种。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部和边框区之间还设有结构胶层,所述结构胶层位于所述电接触端和接触电极的周围。
优选地,所述电接触端和接触电极之间还设有导电贴合胶。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部上还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电接触端的周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修改触摸屏的触控电极绑定方式,将触摸屏触控电极的绑定区由传统的位于边框区一侧,更改为绑定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更改后,多个绑定引脚(接触电极)分散于触控区的周围,原来集中于边框区一侧的绑定区被分散成多个单独的绑定区;同时,信号传输线的长度相对于传统的设置方式更短,单个绑定区的面积变小,其所占用的边界区面积也相应变小。因此,在边框区相对于触控区的形状对称的情况下,可以使边界区做到更窄,有利于做到窄边框或全面屏的外观设计。
2.电子设备的触控电极绑定引脚(接触电极)无需在绑定区与FPC绑定后再与触控IC连接,其减少了传统设计中FPC所占用的结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第一种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第二种触摸屏外观示意图;
图3为传统的第三种触摸屏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触摸屏、100a-边框区、100b-触控区、10-基板、11-油墨层、12-触控电极、110-电连接区、111-走线区、112-绑定区、13-信号传输线、14-接触电极、16-功能层、17-光学胶、18-保护膜、200-外壳、30-电连接部、31-电接触端、32-第二绝缘层、40-结构胶层、41-导电贴合胶、50-FP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4~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从区域上划分,触摸屏100包括触控区100b和边框区100a。作为优选方案,边框区100a环绕着触控区100b设置。结构上,触摸屏包括基板10,基板10又成为盖板,基板10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者塑材。基板10上朝向用户的一面称为基板正面,用户可以在正面触摸并输入信号,在图6中,基板10的下方为基板正面;基板上背离用户的另一面称为基板背面,在图6中,基板10的上方为基板背面。
边框区100a的基板10背面设有油墨层11,油墨层11使基板10上形成边框区100a,边框区100a一般不透光。在油墨层的制作过程中,油墨层可以是单层,也会有印刷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情况。油墨层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边框区100a所围绕的中间区域,我们一般称其为可视区,在触摸屏中又称其为触控区100b。边框区100a包含多个电连接区110。
如图5所示,每个电连接区110包含走线区111和一个绑定区112。在每一个电连接区110,信号传输线13设于所述走线区111,接触电极14设于所述绑定区112。信号传输线13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12电连接,信号传输线13另一端与对应电连接区的接触电极14电连接。
多个绑定区112分散在边框区100a;可以是分散在边框区的一半区域内,也可以是分布在3/4区域内,也可以分布在整个区域内。作为优选,多个绑定区112均匀分散在整个边框区100a。
触摸屏100为菲林触摸屏。菲林,英文名Film,又称薄膜,菲林触摸屏又称为薄膜材质的触摸屏。基板10的背面还设有功能层16。功能层16是菲林传感器层。如图5所示,功能层16通过光学胶17与触摸屏基板10粘接。。触控电极12设于功能层16上背离触摸屏基板10的一面,触控电极12主要位于触控区100b。电连接区110的信号传输线13和接触电极14设于所述功能层16上背离触摸屏基板10的一面上,信号传输线13和接触电极14主要位于边框区100a。功能层16背面还覆盖了保护膜18。保护膜透明,可以是光学膜或者是防爆膜。信号传输线13和接触电极14设于功能层16背离触摸屏基板10的一面上。
接触电极14裸露在外,以便跟触控IC电连接。但是电连接区110除触控电极14以外的导电部分,包括信号传输线13,其上覆盖了保护膜18,保护膜18还起到了保护信号传输线13的作用。光学胶17、功能层16、保护膜18依次层叠。信号传输线13位于保护膜18和功能层16之间。
触控区100b和边框区100a在图4中外形为圆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区100b和边框区100a也可以为矩形。
触控区100b一般具有多个触控电极12。触控电极12可以为ITO走线,也可以为纳米银等导电材料。
如图4~图5所示,触摸屏100具有多个电连接区110,图中示意性的显示了电连接区110的数量N=16。在每个电连接区110,信号传输线13的一端与触控电极12电连接,信号传输线13另一端与对应电连接区110的接触电极14电连接。接触电极14分布在靠近触控区100b的位置。这使得
信号传输线13可以更短,边框可以设计到最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电连接区110的数量N>=2。
作为优选的方案,电连接区110的数量N至少为4个。
接触电极14为可以是金属钼走线,也可以是金属,例如金属银、金属铜等其他导电材料。在此不作限制。
通过修改触摸屏的触控电极绑定方式,将触摸屏触控电极的绑定区由传统的位于边框区一侧,更改为绑定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更改后,多个接触电极(绑定引脚)分散于触控区的周围,原来集中于边框区一侧的绑定区被分散成多个单独的绑定区;同时,信号传输线的长度相对于传统的设置方式更短,单个绑定区的面积变小,其所占用的边界区面积也相应变小。因此,在边框区相对于触控区的形状对称的情况下,可以使边界区做到更窄,有利于做到窄边框或全面屏的外观设计。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一中触摸屏为单层菲林传感器层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菲林传感器层为两层,两层菲林传感器层通过光学胶粘贴在一起。两层菲林传感器层结构的触摸屏为现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一中功能层16是菲林传感器层。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层16是玻璃传感器层。玻璃传感器层结构的触摸屏为现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参见图6~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外壳200,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摸屏100。
电子设备还具有电连接部30,电连接部30用于将触摸屏100与电子设备的主板(即控制主板,图中未示出)电连接。电连接部30上设多个电接触端31,电接触端31的数量与对应接触电极14的数量相同。在靠近接触电极14的位置,都设有一个电接触端31,以方便每个电接触端31的位置对应接触电极14的位置,电接触端31与对应接触电极14电连接。
电接触端31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接触端31可以是金属钼走线,也可以是金属,例如金属银、金属铜等其他导电材料。优选的,电接触端31是金属接触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IC(图中未示出)可以设在电子设备主板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IC外设在外壳200上内侧,再电连接到电子设备主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连接部30设于外壳200上,且是外壳200的一部分。外壳200内侧还嵌入有连接导线/导体(图中未示出),电接触端30通过连接导线/导体与触控IC电连接,触控IC再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连接部30设于主板上,且是主板的一部分。其直接与接触电极14电连接。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连接部30设于单独的电连接件上。电连接件位于外壳200内,通过扣位与外壳200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电接触端31具有弹性。位于触摸屏100上的接触电极14与电连接部30的电接触端31进行电连接时,由于触摸屏100与电连接部30所在部件(例如是外壳)之间的造成的间隙,电连接的接触点处容易有接触不良的问题。电接触端31的适当弹性形变可以有效弥补由于装配公差而造成的间隙,使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更好的接触,避免接触不良。优选的,电接触端31是金属弹片或者是金属弹簧。
当电子设备振动或者跌落后,弹性的电接触端31可能跟触摸屏100的接触电极14有接触不良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在电连接部30和边框区100a之间还设有结构胶层40,所述结构胶层40位于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的周围。结构胶层40不具有导电性,其将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两者的周围部分区域粘接,使电解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之间能更好的接触。
电连接部30上还设有第二绝缘层32,第二绝缘层32位于电接触端32周边的面上,用于在不需要导通的位置处形成绝缘保护。
第二绝缘层32用于绝缘保护,可以是绝缘油墨,也可以是绝缘油、或者是其它绝缘材料。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二中的方案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之间还设有导电贴合胶41。导电贴合胶41将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进行紧密贴合,且保证了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之间的电连接。电接触端31可以具有弹性、也可以不具有弹性。
优选的是,导电贴合胶41还延伸到电接触端31和接触电极14两者的周围部分区域,并替代了结构胶层40。
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电子设备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 制。
有益效果:
通过修改触摸屏的触控电极绑定方式,将触摸屏触控电极的绑定区由传统的位于边框区一侧,更改为绑定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更改后,多个绑定引脚(接触电极)分散于触控区的周围,原来集中于边框区一侧的绑定区被分散成多个单独的绑定区;同时,信号传输线的长度相对于传统的设置方式更短,单个绑定区的面积变小,其所占用的边界区面积也相应变小。因此,在边框区相对于触控区的形状对称的情况下,可以使触摸屏边界区做到更窄,有利于做到窄边框或全面屏的外观设计。
另外,电子设备的触控电极绑定引脚(接触电极)无需在绑定区与FPC绑定后再与触控IC连接,其减少了传统设计中FPC所占用的结构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摸屏,包括触控区和边框区,所述触控区具有触控电极,所述边框区环绕所述触控区设置;其特征在与,所述边框区包含多个电连接区,所述电连接区包含走线区和绑定区;信号传输线设于所述走线区,接触电极设于所述绑定区;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一端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电连接区的接触电极电连接;所述多个绑定区分散设置在边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包括基板,所述基板背面设有功能层;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区的信号传输线和接触电极都设于所述功能层上背离触摸屏基板的一面上;所述功能层是菲林传感器层和玻璃传感器层中的其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背面还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覆盖了除接触电极之外的其它导电部分;所述功能层通过光学胶与触摸屏基板粘接;所述边框区的触摸屏基板背面设置有油墨层,油墨层位于光学胶与触摸屏基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的数量至少为4个。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具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上设多个电接触端,所述电接触端与对应接触电极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设于单独的电连接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是设于所述外壳上和设于主板上两种方案中的其中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具有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是金属弹簧或金属弹片中的其中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和边框区之间还设有结构胶层,所述结构胶层位于所述电接触端和接触电极的周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端和接触电极之间还设有导电贴合胶。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上还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电接触端的周边。
CN201810778906.4A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002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8906.4A CN109002210B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8906.4A CN109002210B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2210A true CN109002210A (zh) 2018-12-14
CN109002210B CN109002210B (zh) 2022-01-18

Family

ID=6460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8906.4A Active CN109002210B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022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8216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75704A (zh) * 2014-11-13 2015-02-2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Uv菲林感应器、其制备方法及触控屏
CN205788905U (zh) * 2016-05-27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屏
CN106293168A (zh) * 2015-05-14 2017-01-0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基于触控装置的电极引线设置方法
US20170179203A1 (en) * 2015-07-30 2017-06-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CN207354395U (zh) * 2017-09-30 2018-05-11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8216A (zh) * 2012-11-30 2013-03-13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75704A (zh) * 2014-11-13 2015-02-2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Uv菲林感应器、其制备方法及触控屏
CN106293168A (zh) * 2015-05-14 2017-01-0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基于触控装置的电极引线设置方法
US20170179203A1 (en) * 2015-07-30 2017-06-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ntaining the same
CN205788905U (zh) * 2016-05-27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屏
CN207354395U (zh) * 2017-09-30 2018-05-11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02210B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5649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绑定方法
CN207766295U (zh) 智能手机
CN103984452B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CN104182072A (zh) 触控板
CN201927012U (zh) 带芯片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CN101320309A (zh) 单层触控感测结构以及使用该结构的触控显示面板
CN103870052A (zh) 触控面板
JP2007172025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200467730Y1 (ko) 저항 터치 패널
CN106873820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04656965A (zh) 触摸板与触摸屏
US9377916B2 (en) Touch panel
CN109656428A (zh) 触控面板
CN104461128B (zh) 触控面板
CN109656427B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屏
CN208538106U (zh) 显示设备及触控传感器
CN20821043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966814U (zh) 用于触控屏的按键结构、触控屏及销售点终端
CN105867709A (zh) 触控面板架桥结构及触控面板
TWI502457B (zh) 觸控面板
WO2016123911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97789B (zh) 触控面板
CN106843611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09002210A (zh)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CN109189257A (zh) 一种触摸屏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