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0153A -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0153A
CN108990153A CN201710409941.4A CN201710409941A CN108990153A CN 108990153 A CN108990153 A CN 108990153A CN 201710409941 A CN201710409941 A CN 201710409941A CN 108990153 A CN108990153 A CN 108990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user terminal
network side
domain resource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99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0153B (zh
Inventor
姜大洁
秦飞
沈晓冬
金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04099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0153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ES18810569T priority patent/ES2908281T3/es
Priority to HUE18810569A priority patent/HUE058057T2/hu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660 priority patent/WO2018219096A1/zh
Priority to US16/618,671 priority patent/US11223464B2/en
Priority to PT188105696T priority patent/PT3624528T/pt
Priority to EP18810569.6A priority patent/EP3624528B1/en
Priority to EP21208452.9A priority patent/EP397973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899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0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0153B/zh
Priority to US17/538,672 priority patent/US1168934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存在终端自干扰时根据传输时域信息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中干扰问题一直是存在的,且干扰严重影响了用户终端的通信性能。常见的干扰有不同终端之间的干扰,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等,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用户终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另一种干扰被发现,该干扰为终端自干扰。终端自干扰是指用户终端本身传输的信号产生的干扰影响了用户终端本身的接收信号,例如:用户终端传输上行信号对该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的产生干扰。存在终端自干扰时如何进行传输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以解决存在终端自干扰时如何进行传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应用于集中控制单元,包括:
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集中控制单元,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集中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单元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
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和集中控制单元。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单元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从而可以实现存在终端自干扰时根据传输时域信息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率范围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集中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系统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的网络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用户终端11、第一网络侧设备12、第二网络侧设备13和集中控制单元14,其中,用户终端11可以是UE(User Equipment),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等终端侧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用户终端11的具体类型。用户终端11可以与第一网络侧设备12和第二网络侧设备13同时建立通信,且上述第一网络侧设备12可以是第一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第一系统中的基站,基站可以是宏站,如LTE eNB、5G NR gNB等;第一网络侧设备12也可以是接入点(AP,Access Point)。且上述第二网络侧设备13可以是第二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例如:第一系统中的基站,基站可以是宏站,如LTE eNB、5G NRgNB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网络侧设备12和第二网络侧设备13的具体类型。另外,上述第一系统可以是LTE系统,而上述第二系统可以是5G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或者第一系统可以是5G NR系统,而上述第二系统可以是LTE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可以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方式进行紧耦合。其中一个系统作为主控节点(Master Node,MN),另外一个系统作为辅助节点(SecondaryNode,SN)。且在双连接系统中,包括两个小区组,分别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和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其中,主小区组可以包括一个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且辅小区组可以包括一个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以及一个或多个SCell。集中控制单元14可以部署在第一网络侧设备、第二网络侧设备或其他网络节点内,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上述网络系统中用户终端11可以同时与第一网络侧设备12,以及第二网络侧设备13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是在不同时间与第一网络侧设备12,以及第二网络侧设备13进行数据传输,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其中,上述终端自干扰可以是指用户终端本身传输的信号产生的干扰影响了用户终端本身的接收信号,例如: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信号对该用户终端接收的下行信号的影响。
上述获取传输时域信息可以是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或者接收集中控制单元发送的,其中,上述第二网络侧设备可以是与上述用户终端建立连接的网络侧设备,即上述用户终端同时与上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建立有连接。
另外,上述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可以是,该传输时域信息用于确定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的时域信息。且上述传输时域信息可以是为了消除终端自干扰或者降低终端自干扰的影响的传输时域信息,即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该传输时域信息进行传输时,可以消除终端自干扰或者降低终端自干扰的影响。
步骤202、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当获取到上述传输时域信息后,就可以根据该传输时域信息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例如:上述传输时域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网络侧设备与上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即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上述传输时域信息可以确定与上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并在该可用的时域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且上述可用的时域资源可以是指第一网络侧设备在该时域资源上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时可以消除上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或者降低上述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的影响。另外,上述传输包括上行传输和/或下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存在终端自干扰时根据传输时域信息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且还可以消除终端自干扰或者降低终端自干扰的影响。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其中,上述判断用户终端是否有终端自干扰可以是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信息进行判断,或者可以是根据用户终端的工作频点进行判断等。
另外,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可以理解为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即该预测频率范围可以是预测的,例如:在用户终端进行信号传输之前进行预测,以得到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即确定哪些频率范围潜在被干扰,优选的,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可以是上述用户终端哪些频率范围下行潜在被干扰。当然,上述预测频率范围还可以是在执行步骤301之前记录的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
可选的,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有终端自干扰,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隔离度是否小于预设第一门限,若所述终端自干扰隔离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门限,若所述下行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干扰电平是否大于预设第三门限,若所述下行干扰电平大于所述预设第三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大于所述预设第四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五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五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
其中,上述终端自干扰隔离度可以是干扰源链路的发射功率减去被干扰链路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功率(即产生的干扰大小)的差值,例如:用户终端在频点A发送信号的发射功率为20dBm,而在频点B接收到该信号的功率(干扰大小)为-40dBm,则隔离度指标值为60dB。
上述下行丢包率可以是用户终端同时传输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的下行丢包率,例如: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传输上行信号和第二系统传输下行信号时,第二系统的下行丢包率。上述下行干扰电平可以是用户终端同时传输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的下行干扰电平,例如: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传输上行信号和第二系统传输上行信号,以及在第一系统传输下行信号时,第一系统的下行干扰电平。
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可以是指示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的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可以是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例如,不受终端自干扰影响正常情况下的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是-85dBm。当有终端自干扰时,需要更大的接收信号电平才能接收成功,如-80dBm。那么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就是-80-(-85)=5dB(相对值)。那么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信息可以是指示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的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80dBm),上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回退可以是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后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5dB)。
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门限至第五门限均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或者协议规定的等,且上述第一门限至第五门限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门限值。该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用户终端上报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可以准确地判断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且该实施方式中,得到了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从而可以在这些频率范围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时,根据获取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在以这些频率范围内消除终端自干扰或者降低终端自干扰的影响。
可选的,上述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其中,上述第一系统可以是LTE系统,而上述第二系统可以是5G NR(New Radio,新空口)系统,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还可以是除LTE系统和5G NR系统之外的两个通信系统。
其中,上述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可以是,根据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干扰影响频段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可以是对上述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进行特定运算得到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例如:若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例如:LTE上行频率范围)是1720MHz到1740MHz,从而判断用户终端可能受二次谐波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是3440MHz到3480MHz,即将1720MHz和1740MHz分别乘以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可以理解为在可能会受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
之后,再将3440MHz到3480MHz中属于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频率范围作为预测频率范围,例如:第二系统(例如:5G NR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是3460MHz到3500MHz,最终确定用户终端可能受二次谐波干扰影响的频点是在3460MHz到3480MHz范围附近,即上述预测频率范围,从而确定在3460MHz到3480MHz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其中,上述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可以是根据网络侧的第二系统带宽和中心频点确定的。
可选的,上述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其中,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可以是,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发送上行信号产生的终端自干扰。当然,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是预测的,即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发送上行信号之前,确定的可能会受到用户终端同时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发送上行信号产生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频率范围。
另外,上述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可以是,根据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干扰影响频段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或者可以是对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进行特定运算得到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例如:以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 NR系统为例,当UE进行LTE和NR双连接操作时,若LTE上行频率范围是1720MHz到1740MHz,5G NR上行频率范围是3485MHz到3525MHz,从而判断用户终端可能受交调干扰影响的频点范围是LTE下行频点:1745MHz(3485-1740)-1805MHz(3525-1720),即将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边界频点减去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边界频点,得到上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之后,再结合网络侧的LTE系统带宽和中心频点,如LTE系统带宽是1765MHz到1775MHz,最终确定UE可能受交调干扰影响的频点是1765MHz到1775MHz,即上述预测频率范围,从而确定在1765MHz到1775MHz可能会受到终端自干扰影响。
例如: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NR系统为例,上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和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的计算还可以如表1所示:
表1:LTE和5GNR双连接的互调干扰和二次谐波干扰计算表格
这样可以实现如图4所示,若LTE上行频率范围为1710-1785MHz,5GNR上行频率范围为3400-3600MHz时,LTE系统中可能会受到交调干扰的预测频率范围为1615-1890MHz,若LTE上行频率范围为1710-1785MHz,5GNR系统中可能会受到二次谐波干扰的预测频率范围为3420-3570MHz。
可选的,上述终端自干扰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谐波干扰;或者
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和在第二系统发送的上行信号对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一系统接收的下行信号的交调干扰。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针对上述谐波干扰,按照传输时域信息进行传输,以降低或者消除干扰。例如:以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 NR系统,且采用1.8GHz的LTEFDD频谱和3.5GHz的NR TDD频谱进行LTE和5G NR双连接为例,如图5所示,用户终端与LTE基站,以及NR基站建立通信,用户终端在1.8GHz的频谱向LTE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及接收NR基站在3.5GHz频谱发送的下行信号,这样该上行信号会对该下行信号产生终端自干扰,即上行信号为干扰源链路,而下行信号为被干扰链路。优选的,上述谐波干扰可以是二次谐波干扰,或者其他谐波干扰。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针对上述交调干扰,按照传输时域信息进行传输,以降低或者消除干扰。例如:以第一系统为LTE系统,第二系统为5G NR系统,且采用1.8GHz的LTEFDD频谱和3.5GHz的NR TDD频谱进行LTE和5G NR双连接为例,如图6所示,用户终端与LTE基站,以及NR基站建立通信,用户终端在1.8GHz的频谱向LTE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及同时在3.5G Hz的频谱向NR基站发送上行信号,以及接收LTE基站在1.8GHz频谱发送的下行信号,这样上述两个上行信号会对该下行信号产生终端自干扰,即上述两个上行信号为干扰源链路,而下行信号为被干扰链路。
另外,上述交调干扰可以是二阶交调(IMD2,2nd order intermodulation)及其他高阶交调干扰,例如:用户终端在在Band3频段1.8GHz UL(Uplink,上行)和3.5GHz UL同时发射所产生的交调干扰,包括二阶交调及其他高阶交调干扰。其他高阶交调如IMD3(3rdorder intermodulation,三阶交调)从数学关系上会产生近零频的交调产物,此产物可能出现在LTE接收机的LNA(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端,若之后级联的混频器(mixer)在近零频的隔离度有限的话,则此产物会直接泄漏到混频器的输出端,然后进一步影响到接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步骤301为可选的,例如:终端自干扰的判断,以及确定上述预测频率范围可以由第二网络侧设备进行,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实施实现可以参见步骤301的相关描述,且由第二网络侧设备进行判断时,第一网络侧设备获取到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第一网络侧设备就默认上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
步骤302、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其中,上述获取传输时域信息可以是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集中控制单元发送的。
步骤303、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其中,上述传输可以是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进行传输,且该TDM的方式可以是第一网络侧设备(以第一网络侧设备为LTE系统的网络侧设备进行举例)对上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对该用户终端下行信号以TDM的方式进行传输,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网络侧设备对用户终端的上行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对该用户终端的下行同时发送,以消除谐波终端自干扰;或者上述TDM的方式还可以是第一网络侧设备(以第一网络侧设备为LTE系统的网络侧设备进行举例)对上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同时发送时,第二网络侧设备在该时刻不能发送该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这样第一网络侧设备对上述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同时发送,可以避免第二网络侧在该时刻发送上行信号,以消除交调终端自干扰。
可选的,所述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
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若上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则该时域资源可以是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第二网络侧设备对上述用户终端的调度结果,得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且第一网络侧设备在该时域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以消除该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例如: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为5G NR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某一周期内的1、3、5、7和9子帧,且在这些子帧上与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为2、4、6、8和10子帧,而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可以不作限定;又例如:第二网络侧设备为LET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某一周期内的1、3、5、7和9子帧,且在这些子帧上同时与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则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为2、4、6、8和10子帧,则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可以不作限定。
若上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而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这些时域资源确定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可用时域资源。
另外,上述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可以是通过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间的接口传输,或者两个网络侧设备通过核心网传输。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则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则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第一网络侧设备在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从而可以消除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
可选的,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
获取集中控制单元分配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
其中,上述时域资源可以是上述集中控制单元分配的,且第一网络侧设备在上述时域资源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时,可以消除该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例如:该时域资源表示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第二网络侧设备采用TDM的方式进行传输,其中,该TDM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关于TDM的描述。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传输时域信息由集中控制单元分配,这样集中控制单元就可以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配置TDM的方式,以消除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
可选的,在上述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和集中控制单元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bitmap)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UE ID),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该实施方式中,位置信息可以如图7或者图8所示。其中,如果位置信息中不包括时域资源的结束时间或者持续长度(如图8所示),时,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集中控制单元发送的对上述用户终端去激活的通知消息,并根据该通知消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去激活操作。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实现基于HARQ进程的bitmap进行终端自干扰的传输,如第二网络侧设备(LTE FDD系统)有8个HARQ进程,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一个01010101的序列,代表第二网络侧设备将在1、3、5和7号HARQ进程上调度上述用户终端,在0、2、4和8号HARQ进程上不调度该用户终端,即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可用资源为0、2、4和8号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需要说明的是,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可以为预先定义好的,例如:一个HATQ进程对应一个时隙或者一个子帧或者一个符号等等。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subframe),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
该实施方式中,基于时隙或子帧的bitmap进行终端自干扰的传输,如第二网络侧设备(LTE系统)发送一个0101010101的序列,代表第二网络侧设备以10个子帧为周期,在一个周期的1、3、5、7和9号子帧上调度该用户终端,在0、2、4、8和10号子帧上不调度该用户终端,即在0、2、4、8和10号子帧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可用。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该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基于时隙组或子帧组的bitmap进行终端自干扰的传输,如第二网络侧设备(LTE系统)发送一个01010的序列,其中每一位bit代表一个子帧组,如每个子帧组包含两个连续的子帧。该bitmap含义是:第二网络侧设备以10个子帧(5个子帧组)为周期,在一个周期的1和3号子帧组上调度该用户终端,在0、2和4号子帧组上不调度该用户终端,即第一网络侧设备可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均是以1bit表示一个时域资源(例如:子帧或者slot)发或者不发,本发明实施例中,位图信息也可以以多bit表示一个时域资源,例如用两比特表示一个子帧或者slot的情况,其中:00表示不发,01表示发但是发射功率低于一个门限(该门限低于最大发射功率),10表示发且发射功率不超过最大发射功率,11为保留含义。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消除用户终端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二网络侧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消除用户终端的交调干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三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消除用户终端的谐波干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四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该实施方式中,可以消除用户终端的谐波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实施方式可以结合上述第二网络侧设备或者集中控制单元发送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的实施方式一起实现。例如: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为上述第一时域资源;或者第二网络侧设备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域资源;或者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与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或者上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为上述第二时域资源,即在第二时域资源第一网络侧设备不可以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等,这里不一一列出。
本实施例中,在判断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后,根据获取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时域信息与用户终端进行传输,从而可以消除终端自干扰或者降低终端自干扰的影响。
请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步骤902、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可选的,所述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第二网络侧设备的实施方式,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关说明,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集中控制单元,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步骤1002、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集中控制单元的实施方式,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关说明,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且能够实现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1所示,网络侧设备1100包括:
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传输模块1102,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1101用于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传输模块1102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则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1102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则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1101用于获取集中控制单元分配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可选的,所述传输模块1102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1102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二网络侧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1102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三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1102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四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1100还包括:
判断模块11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隔离度是否小于预设第一门限,若所述终端自干扰隔离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门限,若所述下行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干扰电平是否大于预设第三门限,若所述下行干扰电平大于所述预设第三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大于所述预设第四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五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五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1103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11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11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且能够实现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3所示,网络侧设备1300包括:
获取模块1301,用于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发送模块1302,用于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网络侧设备1300还包括:
判断模块1303,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13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13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5,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中控制单元的结构图,能够实现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5所示,集中控制单元1500包括:
配置模块1501,用于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发送模块1502,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集中控制单元15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集中控制单元,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集中控制单元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集中控制单元15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6,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且能够实现图2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6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600包括:处理器1601、收发机1602、存储器1603、用户接口1604和总线系统,其中:
处理器1601,用于读取存储器16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其中,收发机1602,用于在处理器16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1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6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6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系统提供接口。收发机16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6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6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603可以存储处理器16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1601执行的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
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处理器1601执行的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则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则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可选的,处理器1601执行的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
获取集中控制单元分配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1601执行的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二网络侧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三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四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的步骤之前,处理器1601还用于: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可选的,处理器1601执行的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有终端自干扰,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隔离度是否小于预设第一门限,若所述终端自干扰隔离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门限,若所述下行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干扰电平是否大于预设第三门限,若所述下行干扰电平大于所述预设第三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大于所述预设第四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五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五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
可选的,处理器1601执行的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16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16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图,该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且能够实现图9所示的实施例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7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700包括:处理器1701、收发机1702、存储器1703、用户接口1704和总线系统,其中:
处理器1701,用于读取存储器17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其中,收发机1702,用于在处理器17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17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7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7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系统提供接口。收发机17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7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7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703可以存储处理器17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可选的,所述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的步骤之前,处理器1701还用于: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网络侧设备17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网络侧设备17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8,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单元的结构图,能够实现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细节,并达到相同的效果。如图18所示,该集中控制单元1800包括:处理器1801、收发机1802、存储器1803、用户接口1804和总线系统,其中:
处理器1801,用于读取存储器180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其中,收发机1802,用于在处理器18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在图1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8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8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系统提供接口。收发机18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8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8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803可以存储处理器18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可选的,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集中控制单元1800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任意实施方式的集中控制单元,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法实施例中集中控制单元的任意实施方式都可以被本实施例中的上述集中控制单元1800所实现,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9,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9所示,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1901和第二网络侧设备1902,其中,第一网络侧设备1901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络侧设备,第二网络侧设备1902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二网络侧设备,此处不作赘述。
参见图20,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0所示,包括第一网络侧设备2001和集中控制单元2002,其中,第一网络侧设备2001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第一网络侧设备,集中控制单元2002可以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集中控制单元,此处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网络侧设备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中控制单元对应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5)

1.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
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则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则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
获取集中控制单元分配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7.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包括: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二网络侧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三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四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有终端自干扰,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隔离度是否小于预设第一门限,若所述终端自干扰隔离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门限,若所述下行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干扰电平是否大于预设第三门限,若所述下行干扰电平大于所述预设第三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大于所述预设第四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五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五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包括: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11.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16.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应用于集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20.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存在终端自干扰的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则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则根据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确定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并在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集中控制单元分配的传输时域信息,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
24.如权利要求21或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0、21或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一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同时进行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或者下行传输,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第二网络侧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则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三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或者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为第一系统的网络侧设备,且第二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系统的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在第四时域资源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第四时域资源为除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之外的时域资源。
27.如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终端自干扰隔离度是否小于预设第一门限,若所述终端自干扰隔离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丢包率是否大于预设第二门限,若所述下行丢包率大于所述预设第二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下行干扰电平是否大于预设第三门限,若所述下行干扰电平大于所述预设第三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是否大于预设第四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大于所述预设第四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是否大于预设第五门限,若所述接收信号灵敏度的回退值大于所述预设第五门限,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有终端自干扰。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一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二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或者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和第二系统的上行工作频率范围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将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作为所述预测频率范围,其中,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范围为所述第二预测候选频率范围内属于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系统的下行系统带宽内的频率范围。
30.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为第二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获取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或者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需要占用的时域资源。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34.如权利要求3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用户终端是否存在终端自干扰,若所述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确定用户终端的终端自干扰影响的预测频率范围。
35.一种集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若用户终端存在终端自干扰,则为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配置针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且所述传输时域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发生终端自干扰后所述用户终端的传输时域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和第二网络侧设备根据各自的传输时域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集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的传输时域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传输可用的时域资源的位置信息。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集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时域资源的位图信息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以及还包括如下一项或者多项: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长度。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集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资源包括HARQ进程对应的时域资源,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HARQ进程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时隙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时隙组的位图信息;或者
所述时域资源包括子帧组,则所述位图信息包括子帧组的位图信息。
39.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4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41.一种集中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和用户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所述收发机和所述用户接口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42.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0至29中任一项所述网络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网络侧设备;或者
包括:如权利要求20至29中任一项所述网络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35至38中任一项所述集中控制单元;或者
包括:如权利要求39所述网络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40所述网络侧设备;或者
包括:如权利要求39所述网络侧设备和如权利要求41所述集中控制单元。
4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4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4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资源配置程序,所述资源配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1710409941.4A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8990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9941.4A CN108990153B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HUE18810569A HUE058057T2 (hu) 2017-06-02 2018-05-04 Átviteli eljárás és eszköz terminál öninterferenciához
PCT/CN2018/085660 WO2018219096A1 (zh) 2017-06-02 2018-05-04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US16/618,671 US11223464B2 (en) 2017-06-02 2018-05-04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self-interference
ES18810569T ES2908281T3 (es) 2017-06-02 2018-05-04 Método de transmisión y equipo relacionado para la autointerferencia de terminal
PT188105696T PT3624528T (pt) 2017-06-02 2018-05-04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equipamento relacionado e sistema para a auto-interferência no terminal
EP18810569.6A EP3624528B1 (en) 2017-06-02 2018-05-04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for terminal self-interference
EP21208452.9A EP3979739A1 (en) 2017-06-02 2018-05-04 Transmission method, resource negotiation method, relate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self-interference
US17/538,672 US11689340B2 (en) 2017-06-02 2021-11-30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terminal self-interfere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9941.4A CN108990153B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0153A true CN108990153A (zh) 2018-12-11
CN108990153B CN108990153B (zh) 2021-05-14

Family

ID=6445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9941.4A Active CN108990153B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223464B2 (zh)
EP (2) EP3624528B1 (zh)
CN (1) CN108990153B (zh)
ES (1) ES2908281T3 (zh)
HU (1) HUE058057T2 (zh)
PT (1) PT3624528T (zh)
WO (1) WO201821909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163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33145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33168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干扰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CN111405664A (zh) * 2019-01-03 2020-07-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5g通信系统中的静态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WO2020215930A1 (zh) * 2019-04-23 2020-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干扰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20151003A1 (en) * 2019-03-22 2022-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ms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11496972B2 (en) * 2017-11-25 2022-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20603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频段组合内的干扰解决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30496B2 (en) * 2017-08-10 2022-05-10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10383718B (zh) * 2017-09-11 2021-11-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由支持e-utra与nr之间的双连接的终端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执行该方法的终端
EP3689016A1 (en) * 2017-09-28 2020-08-05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166978B (zh) * 2018-02-13 202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WO2019216577A1 (ko) * 2018-05-11 2019-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E-utra와 nr 간의 이중 연결을 지원하는 단말이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는 단말
CN112655245A (zh) * 2018-09-19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04936B1 (en) 2019-06-06 2021-01-26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livery over a fifth generation new radio (5GNR) access node and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access node
WO2023150082A1 (en) * 2022-02-04 2023-08-10 Apple Inc. Method for mitigating receiver sensitivity degradatio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117A (zh) * 2011-08-09 2013-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避免方法及装置
CN103650557A (zh) * 2012-06-28 2014-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及系统
WO2014180274A1 (en) * 2013-05-06 2014-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fi downlink-uplink protocol design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alignment
WO2015020607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and second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CN104982057A (zh) * 2013-02-13 2015-10-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027602A (zh) * 2013-03-07 2015-1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50327280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dual connectivity
CN105075159A (zh) * 2013-03-22 2015-1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07172A1 (ko) * 2015-07-08 2017-0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이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기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45101A2 (en) * 2005-10-21 2007-04-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ofdma
CN102045779A (zh) * 2009-10-19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方法、设备和系统
KR101629518B1 (ko) * 2010-01-21 2016-06-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사용자 협력 공간 다중화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23133B1 (ko) * 2010-08-13 2017-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간섭 피해 단말 보호 및 펨토 기지국간 간섭을 제어하기 위한 펨토 기지국 자원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547734B (zh) * 2010-12-24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的干扰避让方法及基站
CN102802243A (zh) * 2011-05-24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载波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37481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非连续收发的方法及装置
KR102148651B1 (ko) 2012-09-21 2020-08-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60019431A (ko) * 2013-06-10 2016-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기 간섭 채널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단말
KR102423756B1 (ko) * 2015-01-29 2022-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 집적 시스템에서 하향 제어 채널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201001B2 (en) * 2015-06-01 2019-0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allocation mode information by device operating in FDR mode
CN106412977B (zh) * 2015-07-28 2019-10-2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调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117A (zh) * 2011-08-09 2013-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避免方法及装置
CN103650557A (zh) * 2012-06-28 2014-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干扰协调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4982057A (zh) * 2013-02-13 2015-10-1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027602A (zh) * 2013-03-07 2015-11-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075159A (zh) * 2013-03-22 2015-11-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干扰协调的方法和设备
WO2014180274A1 (en) * 2013-05-06 2014-11-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fi downlink-uplink protocol design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alignment
WO2015020607A1 (en) * 2013-08-09 2015-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and second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in
US20150327280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for dual connectivity
WO2017007172A1 (ko) * 2015-07-08 2017-0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이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기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6972B2 (en) * 2017-11-25 2022-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133163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33145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133168A1 (zh) * 2018-12-28 2020-07-0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干扰上报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86013A (zh) * 2018-12-28 2021-03-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405664A (zh) * 2019-01-03 2020-07-1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5g通信系统中的静态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US20220151003A1 (en) * 2019-03-22 2022-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pplying msd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20215930A1 (zh) * 2019-04-23 2020-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干扰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3206038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频段组合内的干扰解决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4528A1 (en) 2020-03-18
EP3624528A4 (en) 2020-04-01
US20220094506A1 (en) 2022-03-24
HUE058057T2 (hu) 2022-06-28
WO2018219096A1 (zh) 2018-12-06
ES2908281T3 (es) 2022-04-28
EP3979739A1 (en) 2022-04-06
US20200119889A1 (en) 2020-04-16
PT3624528T (pt) 2022-03-22
US11223464B2 (en) 2022-01-11
US11689340B2 (en) 2023-06-27
CN108990153B (zh) 2021-05-14
EP3624528B1 (en)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90153A (zh)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990154A (zh)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934005A (zh) 一种能力信息上报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0475262A (zh) 一种准共址信息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9392120A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933610A (zh) 一种干扰测量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9152029A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08811137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34041A (zh) 一种测量事件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8347324A (zh)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65047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882382A (zh) 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0836593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03351A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CN109219052A (zh) 一种资源信息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09831809A (zh) 一种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14365537A (zh) 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43A (zh) 一种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74733A (zh) 资源指示方法、网络侧设备及中继站
CN109756976A (zh) 规避信号干扰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9392068A (zh) 一种终端自干扰处理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13950071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538015A (zh)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24114492A1 (zh) 测量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3125824A1 (zh) 控制信道监测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