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1137A -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1137A
CN108811137A CN201710316830.9A CN201710316830A CN108811137A CN 108811137 A CN108811137 A CN 108811137A CN 201710316830 A CN201710316830 A CN 201710316830A CN 108811137 A CN108811137 A CN 108811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control information
capability ind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168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1137B (zh
Inventor
窦圣跃
王婷
李元杰
刘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197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5840A/zh
Priority to CN201710316830.9A priority patent/CN10881113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5736 priority patent/WO2018202180A1/zh
Priority to EP18794837.7A priority patent/EP3621385A4/en
Publication of CN108811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1137A/zh
Priority to US16/672,927 priority patent/US1136345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1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1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04J11/004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using regenerative 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B1/71075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终端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使得基站了解终端是否支持NCJT,进而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容量的爆炸式增长,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需求也更加明确及迫切,开始受到业界极大关注。在面向5G的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中,一方面,传统的无线通信性能指标,比如网络容量、频谱效率等需要持续提升以进一步提高有限且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利用率;另一方面,更丰富的通信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终端用户体验的提升以及蜂窝通信应用的扩展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演进方向。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非相干传输(Non-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NCJT)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5G新无线(New Radio,NR)中,都已明确需支持。但具体如何支持 NCJT的实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以期使得 NCJT可以被有效的采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可包括:
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终端通过上报自己是否支持NCJT的能力指示信息,使得基站可以准确的了解终端是否支持NCJT,进而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来发送合适的DCI,可以避免因信息不明确导致的无用信息传输,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利于NCJT的正常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所述参数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终端可以根据这些参数进行盲检,确定需要检测的DCI格式和DCI数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通过显性的能力指示,利于基站准确快速的了解终端的能力,进而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通过上述信息或任意两个及以上信息的组合来隐性的指示终端支持NCJT的能力信息,无需设计新的能力指示参考因素,利于与系统兼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携带在高层信令中。
例如,能力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高层信令的UE能力指示域中,通过高层信令来携带能力指示信息,利于与系统兼容。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和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或者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以及当前信道状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
将所述参数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或高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和/或下行控制信息数目;
根据所述参数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基站通过自身的能力及终端的能力,和/或当前信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并配置发送相应的DCI的参数,可以适用于各种设备以及各种信道状况,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含在高层信令中。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可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该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芯片,如可以为设置于终端内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所述参数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携带在高层信令中。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该装置可以为终端或芯片,如可以为设置于终端内的芯片。
第五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该装置可以为基站或芯片,如可以为设置于基站内的芯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和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或者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以及当前信道状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参数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或高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和/或下行控制信息数目;
以及根据所述参数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含在高层信令中。
第六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装置可以为基站或芯片,如可以为设置于基站内的芯片。
第七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业务规模、消息数量和终端数量飞速增长,在未来5G通信系统或更高级别的通信系统中,非相干传输将成为提升边缘用户峰值吞吐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非相干传输中,各个传输点采用各自独立的预编码方案,发送不同的MIMO数据流或层给同一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接收端可同时接收多个来自不同传输点的MIMO数据流,从而提高用户的峰值吞吐量,改善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
在Rel-11现有协议中,针对协同多点(Coordination multiple point,CoMP)的传输模式为TM10,对应的物理层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格式为DCI format 2D。为了支持NCJT,针对Rel-15LTE中NCJT的DCI format来说,有两种可能性:(1)保持DCI format 2D不变(即DCI的payload size不变)(2)设计一个新的DCI format,如DCI format 2E来对应NCJT。针对5G,可通过一个DCI或者多个DCI支持NCJT。
但是针对LTE Rel-15新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即Rel-15UE,由于功耗、计算能力的限制,部分Rel-15新UE可能不支持NCJT,此时,若新增DCI format 2E,UE 并不能识别DCI format 2E。同样,针对NR中的UE即NR UE也有可能不支持多个DCI的接收,从而导致NCJT无法进行。
本申请提供一种方案,以期使得NCJT可以被有效的采用。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基站和终端,终端也可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其中,基站可以是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节点B(Node B,NB)、5GNR中的收发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g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 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等。其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之为基站收发机、无线基站、无线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站子系统(BaseStationSubsystem, BSS)或者一些其它适当的术语。其可以接收终端上报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配置和下发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终端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 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照相机、车载设备、游戏控制台或者其它任何相似功能的设备。终端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移动站、用户站、移动单元、用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用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它适当的术语。其可以上报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然后接收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根据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信息传输。
下面将结合图2-图5对本申请的信息传输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201,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S202,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步骤S201中,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可以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即终端可以显性的通知基站,自身是否支持NCJT的能力。由于NCJT可以通过下发多个DCI来实现NCJT,因此,终端可以直接显性的通知基站,自身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DCI;当然,在另一种实现NCJT的方式中,可以设计新的DCI格式,如DCI format 2E,则终端可以显性的通知基站,自身是否支持与NCJT对应的DCI格式如是否支持DCI format 2E。
通过显性的指示,基站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终端的能力信息,然后根据终端的能力信息来下发DCI,可以避免无用信息的传输,利于提高系统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NCJT,上述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DCI指的是是否支持在同一载波内接收至少两个DCI。且具体在发送上述能力指示信息时,终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发送。如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信令发送或者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在发送能力指示信息时,可以通过对信令的改造来实现。例如,对于RRC信令,可以在 RRC信令的UE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元素(UE-EUTRA-Capabilityinformation element)中增加是否支持NCJT传输的指示:
其中,下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在RRC信令中新增的内容,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NCJT。
可选地,下划线部分的“NCJT”可以替换为“multiple DCI”或者“DCI format 2E”(DCI format 2E用于表示用于支持NCJT的DCI格式,具体格式名称也可以是其他称呼,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可选地,当使用支持NCJT的DCI格式来指示是否支持NCJT时,基于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TM)与DCI格式的对应关系,也可以将终端支持的DCI格式与指示 TM的信息在RRC信令中一起传输。
例如:
其中,下划线部分内容即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的DCI格式,基站在接收到该信令之后,便可以根据终端支持的DCI格式确定终端是否支持NCJT。
当然,能力指示信息除了与TM一起传输之外,也可以与TM分开传输。
例如:
其中,下划线部分内容即用于指示终端支持的DCI格式,基站在接收到该信令之后,便可以根据终端支持的DCI格式确定终端是否支持NCJT。
以上具体描述了终端显性上报自身是否支持NCJT的能力指示信息,除了显性的上报之外,也可以隐性的上报能力指示信息,然后由基站根据能力指示信息中包含的内容来确定终端是否支持NCJT。
可选地,当采用隐性指示的时候,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接收机的能力。
例如,四收四发(4T4R)的用户可以支持4层传输,则可以认为支持NCJT。
又例如,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达到某一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其支持NCJT;
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达到某一预设字数,则可以认为其支持NCJT;
终端具有SIC(串行干扰消除)或PIC(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则认为其支持NCJT。
当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条件可以单一的作为确定标准,也可以进行两个或以上的组合来作为确定终端是否支持NCJT的标准。
例如,4T4R的用户可以支持的吞吐量大于一定的阈值,则可以认为其支持NCJT。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当基站侧根据终端的能力指示信息确定了终端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根据终端的能力指示信息来下发DCI。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所述参数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当终端接收到这些参数之后,便可以确定需要检测的DCI格式和DCI数目。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通过上报自己是否支持NCJT的能力指示信息,使得基站可以准确的了解终端是否支持NCJT,进而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来发送合适的DCI,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利于NCJT的正常进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301,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S302,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可选地,接收能力指示信息和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可以由一个基站实现,该基站可以是服务基站也可以是协作基站,本发明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定。一个基站可以包括至少一个TRP或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
可选地,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可以包含在高层信令中。
可选地,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图3为基站侧的实施例描述,其具体过程及可能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图2所示终端侧的实施例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401,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S402,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和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或者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以及当前信道状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
其中,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
可选地,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默认基站支持NCJT。在实际应用时,基站有可能支持NCJT也可能不支持NCJT,因此,当基站接收到终端上报的能力指示信息时,除了基于终端的能力指示信息来配置发送DCI的参数,还可以根据基站是否支持NCJT来配置发送DCI的参数如待发送DCI的最大数目或发送DCI的格式。
当然,如果基站和终端都支持NCJT,但是当前信道状况不佳时,使用NCJT并不是明智的方案,则基站仍然可以考虑只发送常规的单个DCI。其中,当前信道状况可以使用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来衡量,其它形式的指标,本发明也不做限定。具体可以通过设定预设的阈值来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当前信道状况,此处不再赘述。
S403,将所述参数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或高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和/或下行控制信息数目。
当配置好了发送DCI的参数之后,可以将该参数发送给终端。具体发送的方式可以使用 DCI发送或高层信令如MAC信令或RRC信令发送。
当使用DCI发送时,可以先使用一个常规的DCI来携带上述参数,如果参数指示可以使用NCJT传输,则后续根据参数选择多个DCI下发或选择新的用于支持NCJT的DCI格式下发。
S404,根据所述参数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在根据所述参数来发送DCI时,可以将其作为参考,例如参数中配置的DCI最大发送数目为4,基站可以发送4个DCI,也可以发送少于4个的DCI,本发明实施例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基站配置DCI参数的步骤,可以根据两端设备的能力和信道状况来适用于各种情况,使得信息传输的方式更加灵活,提升了系统的适应性。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的方法的信息交互示意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501,通过RRC信令上报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具体上报的过程及方式可以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2,通过RRC信令配置向终端发送DCI的参数。
其中,参数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DCI格式和/或待发送的DCI的最大数目。
具体配置DCI参数的过程可以参照图4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3,根据参数发送DCI。
终端在收到DCI之后,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在TM10或其他与NCJT对应的传输模式下盲检DCI。例如,参数指示发送DCI最大数目为2个,则终端盲检到2个DCI之后将停止检测,又如参数指示发送DCI的格式为DCI format 2E,则终端将盲检该DCI格式。
S504,根据发送的DCI进行NCJT传输。
当基站获知到终端的能力并根据其他因素确定了下发的DCI数目和/或格式之后,便会进行DCI下发,终端收到这些DCI之后,便可以基于这些DCI进行NCJT。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阐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根据前述方法,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比如可设置于终端的芯片或电路。该终端可以对应上述方法中的终端。
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和存储器120。该存储器1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0 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0存储的指令,以实现如图2对应的方法中的步骤。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总线系统130,其中,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130相连。
处理器1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输入口140接收信号,并控制输出口150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终端执行的步骤。其中,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输入输出口。所述存储器120 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1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1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1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即将实现处理器110,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110,输入口140和输出口150的功能。
该装置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可适用于图1所示出的系统中。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终端的主要部件。如图7所示,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以及天线。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执行上述信息传输的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例如存储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能力指示信息。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
当终端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7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7中的处理器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示例性的,在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的收发单元101,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的处理单元102。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 10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的,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根据前述方法,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可以为基站,也可以为芯片或电路,如可设置于基站内的芯片或电路。该基站对应上述方法中的基站。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器220。该存储器2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2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20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前述如图3-图5中任一个对应的方法。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再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总线系统230。
其中,处理器210、存储器220、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通过总线系统230相连,处理器2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2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输入口240接收信号,并控制输出口250 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基站的步骤。其中,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输入输出口。所述存储器2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2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2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2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即将实现处理器210,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210,输入口240和输出口250的功能。
所述基站所涉及的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概念,解释和详细说明及其他步骤请参见前述方法或其他实施例中关于这些内容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根据前述方法,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基站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基站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20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202。所述RRU20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2011和射频单元2012。所述RRU2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发送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信令消息。所述 BBU2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201与BBU20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20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基站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2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所述BBU202还包括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所述存储器20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例如存储器2021存储上述实施例中的能力指示信息、DCI参数等。所述处理器20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基站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2021和处理器20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基站和一个或多于一个终端。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为“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该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 (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 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所述参数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携带在高层信令中。
6.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和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或者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以及当前信道状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
将所述参数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或高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和/或下行控制信息数目;
根据所述参数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含在高层信令中。
1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所述参数基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携带在高层信令中。
16.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的能力指示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和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或者根据所述能力指示信息、所述基站是否支持非相干传输以及当前信道状况确定下行控制信息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下行控制信息的格式和/或待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最大数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参数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或高层信令发送给所述终端,指示所述终端需要检测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和/或下行控制信息数目;
以及根据所述参数向所述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接收至少两个下行控制信息和/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与非相关传输对应的下行控制信息格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支持信息传输的最大层数;
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吞吐量;
所述终端支持的码字数;
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串行干扰消除接收机或并行干扰消除接收机的能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指示信息包含在高层信令中。
CN201710316830.9A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8811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9715.1A CN111555840A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201710316830.9A CN10881113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085736 WO2018202180A1 (zh) 2017-05-05 2018-05-04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EP18794837.7A EP3621385A4 (en) 2017-05-05 2018-05-04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US16/672,927 US11363451B2 (en) 2017-05-05 2019-11-04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16830.9A CN10881113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9715.1A Division CN111555840A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1137A true CN108811137A (zh) 2018-11-13
CN108811137B CN108811137B (zh) 2020-04-03

Family

ID=6401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9715.1A Pending CN111555840A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201710316830.9A Active CN108811137B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9715.1A Pending CN111555840A (zh) 2017-05-05 2017-05-05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3451B2 (zh)
EP (1) EP3621385A4 (zh)
CN (2) CN111555840A (zh)
WO (1) WO20182021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4912A (zh) * 2019-07-16 2021-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目标数据适用处理能力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1304B (zh) * 2017-08-11 2020-11-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存储介质
US20220070855A1 (en) * 2019-01-08 2022-03-03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signaling of uplink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antenna panels
WO2020163988A1 (en) * 2019-02-12 2020-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onfiguration
US11516652B2 (en) * 2019-12-13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and enablement indication for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based beam and path loss (PL) reference signal (RS) activation
US11432240B2 (en) * 2020-05-22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coherent wake-up signal
WO2022032259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Intel Corporation Csi reporting for non-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 (ncjt)
US20230217451A1 (en) * 2022-01-06 2023-07-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coherent downlink (dl) control channel for higher ban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11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终端的协作多点CoMP支持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US20150049692A1 (en) * 2012-03-13 2015-0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358297A (zh) * 2015-07-14 2017-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可配置结构帧的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网元设备、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89479B2 (en) * 2010-01-29 201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expansion and backward compatibility preserv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281127B (zh) * 2010-06-13 2015-09-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系统及发射机和接收机
US9319197B2 (en) * 2010-11-10 2016-04-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via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10638464B2 (en) * 2011-04-01 2020-04-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755706B2 (en) * 2012-06-22 2017-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joint support of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operations and carrier aggregation (CA)
JP2014007670A (ja) * 2012-06-26 2014-01-16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159052B2 (en) * 2012-08-03 2018-1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iggering and power control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s
US9584273B2 (en) * 2012-09-28 2017-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pporting CoM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WO2015012900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Intel IP Corporation Signaling interference inform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assistance
US10805914B2 (en) * 2016-03-30 2020-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US11038557B2 (en) * 2016-03-31 2021-06-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7217748A1 (ko) * 2016-06-14 2017-12-21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834716B2 (en) * 2016-07-28 2020-1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SG11201900448UA (en) * 2016-07-28 2019-0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448408B2 (en) * 2016-08-04 2019-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systems
US10367566B2 (en) * 2016-08-12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non-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992425B2 (en) * 2016-11-01 2021-04-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GB2558217B (en) * 2016-12-22 2020-08-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ing feedback from user equipment to determine mode of joint transmission
JP6844006B2 (ja) * 2017-01-06 2021-03-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参照信号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A3102788A1 (en) * 2018-06-12 2019-12-1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311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终端的协作多点CoMP支持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US20150049692A1 (en) * 2012-03-13 2015-02-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358297A (zh) * 2015-07-14 2017-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可配置结构帧的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网元设备、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4912A (zh) * 2019-07-16 2021-03-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目标数据适用处理能力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534912B (zh) * 2019-07-16 2023-10-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目标数据适用处理能力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63451B2 (en) 2022-06-14
US20200068387A1 (en) 2020-02-27
CN108811137B (zh) 2020-04-03
EP3621385A1 (en) 2020-03-11
WO2018202180A1 (zh) 2018-11-08
EP3621385A4 (en) 2020-04-22
CN111555840A (zh) 202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1137A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75191B (zh) 一种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WO2019095692A1 (zh) 测量csi-rs的方法和指示方法,网络设备、终端
CN108810932A (zh)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9151887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519843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652523B2 (en)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9392152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63193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系统
US20210119836A1 (en)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8633047A (zh)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9392120A (zh) 信息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151973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50471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632009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48763B (zh) 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
KR102230746B1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단말 디바이스,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형 저장 매체,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프로세싱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CN10942927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15191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CN107431942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120313A (zh) 一种秩指示上报方法和装置、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8882382A (zh) 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US937413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a ranked transmission
US11381288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820216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