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8498A -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8498A
CN108988498A CN201810511712.8A CN201810511712A CN108988498A CN 108988498 A CN108988498 A CN 108988498A CN 201810511712 A CN201810511712 A CN 201810511712A CN 108988498 A CN108988498 A CN 108988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circuit
power
contact
contac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17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88498B (zh
Inventor
荻岛拓哉
加藤雅
加藤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88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8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88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8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4B5/26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02J7/025
    • H04B5/79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能够以短时间检测出位置偏差。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为从由送电线圈输送电力的非接触送电装置接收电力,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电路、接收控制电路。接收线圈与所述送电线圈电磁耦合。接收电路对于在所述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电力进行整流。接收控制电路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Description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以非接触传输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正在普及。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包括:从送电线圈供给电力(送电)的非接触送电装置、通过接收线圈接收从非接触送电装置供给的电力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非接触送电装置在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磁场共振(共鸣)等而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电磁耦合的状态下,向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供给电力。非接触送电装置包括设置有送电线圈的送电台。非接触送电装置,例如通过以100kHz至200kHz左右的频率使送电线圈产生磁场,而向设置于送电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供给电力。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具有充电电池。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进行如下的充电处理(正常充电):使用通过接收线圈接收的电力,将预定的电流值的电流(正常电流)供给至充电电池。并且,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的充电电池的余量为接近空的状态的情况下,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为了抑制对于充电电池的损伤,进行向充电电池供给与正常电流相比电流值小的微小电流的预充电。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在充电电池的余量(电压)达到了预定值的情况下,从预充电切换为正常充电。
送电线圈和接收线圈间的电力的传输的效率,随着送电线圈的中心和接收线圈的中心的位置的偏差(以下称为位置偏差)的大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为了得到预定的接收电力所需要的送电电力,随着位置偏差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非接触送电装置包括如下的过电流保护功能:在供给至送电线圈的送电电力的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额定输出)的情况下,停止向送电线圈的送电电力的供给。因此,在位置偏差量多的情况下,有时存在超过额定输出的情况,此时,非接触送电装置的过电流保护功能启动,停止送电电力的供给。
并且,在非接触送电装置中,供给至送电线圈的送电电力的值,随着连接于接收线圈的负载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进行预充电的情况下,连接于接收线圈的负载,与进行正常充电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进行预充电时,即使位置偏差量变大,送电电力不会增大至超过额定的程度,存在非接触送电装置中的过电流保护功能不启动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的充电电池的余量(电压)达到预定值而切换至正常充电之后,送电电力超过额定而停止送电电力的供给。这样,在预充电中,存在位置偏差不被检出而继续充电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由于切换至正常充电之后才终于停止位置偏差导致的送电电力供给,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进行预充电的情况下,直至由于位置偏差而停止送电电力的供给为止需要时间。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进行预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短时间检测出位置偏差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从由送电线圈输送电力的非接触送电装置接收电力,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与所述送电线圈电磁耦合;接收电路,对于在所述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电力进行整流;以及接收控制电路,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用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的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与输送电力的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电磁耦合;以及接收电路,对于在所述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电力进行整流,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送电装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非接触送电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非接触送电装置以及非接触送电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A…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B…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2…非接触送电装置、3…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A…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B…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4…送电台、5…显示部、6…送电线圈、7…接收线圈、8…充电电池、9…监视器、11…AC适配器、12…送电电路、13…无线通信电路、14…送电控制电路、21…接收电路、22…充电电路、24…电源非遮断系统、32…无线通信电路、33…背光灯、34…确认电阻、35…负载调节开关、36…接收控制电路、37…电流检测电路、38…LED。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1包括:供给电力(送电)的非接触送电装置2、接收从非接触送电装置2供给的电力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
非接触送电装置2在通过电磁感应或者磁场共振(共鸣)等而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电磁耦合的状态下,向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供给电力。如图1所示,非接触送电装置2包括:送电台4、显示部5以及送电线圈6、
送电台4为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框体的一部分平板状地形成的部分,设置有送电线圈6。
显示部5为示出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状态的指示器(例如,LED或者显示器等)。
送电线圈6为通过交流电力产生磁场的电路。送电线圈6以导线与送电台4的放置有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面平行地配设的方式而构成。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为接收从非接触送电装置2输送的电力的装置。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例如作为智能手机、平板PC等的便携信息终端而构成。并且,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可以为如下结构:连接于智能手机、平板PC等的便携信息终端的端子,将从非接触送电装置2输送的电力供给至便携信息终端。并且,如图1所示,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包括:接收线圈7、充电电池8以及监视器9。
接收线圈7为基于磁场的变化而产生电流的元件。接收线圈7以导线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框体的任一面平行地配设的方式而构成。或者,通过与任一面平行地配设的印制板构成。接收线圈7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以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框体的设置有接收线圈7的面朝向送电台4的状态而配置的情况下,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线圈6电磁耦合。
充电电池8为通过产生于接收线圈7的电力而被充电的同时,并向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各部供给电力的电池。
监视器9为显示各种画面的显示装置。
非接触送电装置2通过向送电线圈6供给交流电力(输送电力)而使送电线圈6产生磁场。非接触送电装置2,通过使送电线圈6产生磁场,而经由与送电线圈6电磁耦合的接收线圈7向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供给电力。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将产生于接收线圈7的电力储备于充电电池8的充电处理。此外,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包括:通过向充电电池8供给正常的电流值(第一电流值)的电流(正常电流)而对于充电电池8充电的正常充电的状态、通过向充电电池8供给低于第一电流值的微小的电流值(第二电流值)的电流(微小电流)而对于充电电池8充电的预充电的状态。并且,在充电电池8的余量空或接近空的状态下进行预充电,在充电电池8的电压达到预定值后进行正常充电。
此外,送电线圈6和接收线圈7间的电力的传输的效率,随着与配设有送电线圈6的导线的面平行的方向上的、送电线圈6的中心C1和接收线圈7的中心C2的位置的偏差(位置偏差)的大小而下降。因此,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为了得到预定的接收电力所需要的送电电力,随着位置偏差的大小而增加。
并且,在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供给至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值,随着连接于接收线圈7的负载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在进行预充电期间,使连接于接收线圈7的负载暂时地增加。从而,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在进行预充电的状态下,使送电线圈6暂时地供给与进行正常充电情况相同程度的送电电力。其结果是,非接触送电装置2即使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预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检知起因于位置偏差的过电流,使送电停止。
接着,对于非接触送电装置2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是用于对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的非接触送电装置2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构成例进行说明的图。
(关于非接触送电装置2)
非接触送电装置2从商用电源经由AC适配器11等的直流电源而供给直流电力。非接触送电装置2以如下的任一状态动作:通过直流电源对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供给电力的送电状态、对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不供给电力的待机状态。此外,非接触送电装置2在待机状态下进行用于检测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向送电台4的设置的送电。并且,由于某种异常而停止送电的状态也为待机状态。
非接触送电装置2包括:送电线圈6、送电电路12、无线通信电路13以及送电控制电路14等。
送电线圈6通常情况下,通过与共振用的电容器串联连接,构成共振电路(送电共振电路)。不过,共振用的电容器不是必须的。送电线圈6通过从送电电路12供给的送电电力而产生磁场。
送电电路12基于从AC适配器11供给的直流电力生成送电电力,将送电电力供给至送电线圈6。例如,送电电路12在将电磁感应方式用于电力传输的情况下,向送电线圈6供给输送波频率为100kHz~200kHz左右的送电电力。并且,例如,送电电路12在将磁场共振方式用于电力传输的情况下,将6.78MHz或者13.56MHz等的MHz带的送电电力供给至送电线圈6。此外,送电电路12供给至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频率不限于上述,只要对应于电力传输的方式,可以为任意频率。并且,送电电路12供给至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频率可以根据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规格而变更。
无线通信电路13为用于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无线通信电路13为以与电力传输的频率不同的频率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无线通信电路13例如为使用2.4GHz或者5GHz带的无线LAN、使用920MHz带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红外线的通信装置等。具体而言,无线通信电路13为根据Bluetooth(注册商标)或者Wi-Fi(注册商标)等的标准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此外,无线通信电路13可以为对于电力传输的输送波进行负载调制,进行用于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通信的信号处理的电路。
送电控制电路14分别控制送电电路12以及无线通信电路13的动作。送电控制电路14包括运算元件和存储器。运算元件执行运算处理。运算元件例如基于存储于存储器的程序及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存储器存储程序及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等。此外,送电控制电路14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及/或振荡电路等构成。
例如,送电控制电路14,控制从送电电路12输出的送电电力的频率,或者,开启/关闭送电电路12的动作。并且,进一步,送电控制电路14控制经由无线通信电路13的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通信。
送电控制电路14,检测从送电电路12供给至送电线圈6的电力的电流值、或者从AC适配器11供给至送电电路12的电流值。送电控制电路14将检测出的电流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相比较。阈值为对应于送电控制电路14的额定输出的值。送电控制电路14,在检测出的电流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输出了过电流。这种情况下,送电控制电路14根据过电流保护功能,跳转至停止从送电电路12向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输出的待机状态。即,送电控制电路14,作为送电电力由于位置偏移、接收部负载的增大、金属异物的存在等的结果,通过过电流保护功能而停止送电电力的输出。
并且,送电控制电路14通过经由无线通信电路13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通信,判断从送电电路12输出的送电电力是否充足。例如,送电控制电路14通过经由无线通信电路13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通信,识别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接收线圈7中产生的接收电力是否充足。送电控制电路14,在判断为从送电电路12输出的送电电力不足的情况下,使从送电电路12输出的送电电力增加。
(关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包括:接收线圈7、接收电路21、充电电路22、充电电池8、电源非遮断系统24、CPU25、存储器26、电源遮断系统27、电源开关28、监视器9、照相机29、蜂鸣器30、声卡31、无线通信电路32、背光灯33、确认电阻34、负载调节开关35以及接收控制电路36。
接收线圈7通过与未图示的电容器串联或者并联连接,构成共振电路(接收共振电路)。接收线圈7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设置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台4的情况下,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线圈6电磁耦合。接收线圈7通过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线圈6输出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也就是说,由接收线圈7和未图示的电容器构成的共振电路,作为向连接于共振电路的接收电路21供给交流电力(接收电力)的交流电源而发挥作用。
例如,在将磁场共振方式用于电力传输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以如下方式构成:接收共振电路的自身共振频率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共振电路的自身共振频率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从而,接收共振电路和送电共振电路电磁耦合情况下的电力的传输效率提高。
接收电路21对于从接收共振电路供给的接收电力进行整流,转换为直流。接收电路21例如包括通过多个二极管构成的整流桥。整流桥的一对输入端子连接于接收共振电路。接收电路21通过对于从接收共振电路供给的接收电力进行全波整流,从一对输出端子输出直流电力。充电电路22和负载调节开关35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一对输出端子。接收电路21将直流电力分别供给至充电电路22和负载调节开关35。
充电电路22将从接收电路21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用于充电处理的直流电力(充电电力)。即,充电电路22输出用于通过从接收电路21输出的接收电力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力。例如,充电电路22,在通过正常充电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以第一电流值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并且,例如,充电电路22,在通过预充电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的情况下,以小于第一电流值的第二电流值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
通过正常充电充电还是通过预充电充电,充电电路22通过监视充电电池8的电压而判定。例如,如果充电电池8示出接近空状态的电压的话,充电电路22以通过充电电流小的第二电流值进行预充电的方式而动作。此外,可以通过充电控制电路36监视充电电池8的电压,判断进行正常充电还是进行预充电,从而控制充电电路22。
充电电池8通过由充电电路22生成的充电电力而被充电,并且,用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各种结构的动作。
例如,充电电池8向电源非遮断系统24供给电力。电源非遮断系统24为连接有不能遮断电源的供给的各种结构的电路。电源非遮断系统24通过接收电路21的接收电力或者从充电电池8供给的电力而动作。例如,电源非遮断系统24上连接有作为执行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各种处理的运算元件的CPU25、以及存储有CPU25所执行的程序的存储器26等。即,充电电池8常时地向连接于电源非遮断系统24的CPU25以及存储器26供给电力。
并且,例如,充电电池8向电源遮断系统27供给电力。电源遮断系统27为连接有能够遮断电源的供给的各种结构的电路。电源遮断系统27经由电源开关28而连接于充电电池8。电源遮断系统27中连接有监视器9、照相机29、蜂鸣器30、声卡31、无线通信电路32以及从背后照亮监视器9的背光灯33等。
电源开关28为通过接收控制电路36的控制开启/关闭的开关。电源开关28例如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构成的开关,或者继电器开关。在电源开关28开启的情况下,电源遮断系统27连接于充电电池8。在电源开关28关闭的情况下,充电电池8和电源遮断系统27分离。即,电源开关28切换从充电电池8向连接于电源遮断系统27的监视器9、照相机29、蜂鸣器30、声卡31、无线通信电路32以及背光灯33等供给电力的状态和不供给电力的状态。
此外,电源开关28可以分别设置于监视器9、照相机29、蜂鸣器30、声卡31、无线通信电路32以及背光灯33,和与充电电池8串联连接的电源遮断系统27之间。并且,连接于电源遮断系统27的各种结构,可以并非通过电源开关28而开启/关闭来自充电电池8的电力的供给,而是切换消耗大电力的模式和仅消耗微少电力的模式的结构。
无线通信电路32为用于与非接触送电装置2进行无线通信的接口。无线通信电路32为以与电力传输的频率不同的频率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无线通信电路32例如为使用2.4GHz或者5GHz带的无线LAN、使用920MHz带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使用红外线的通信装置等。具体而言,无线通信电路32为根据Bluetooth(注册商标)或者Wi-Fi(注册商标)等的标准与非接触送电装置2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此外,无线通信电路32可以为对于电力传输的输送波进行负载调制,进行用于与非接触送电装置2进行通信的信号处理的电路。
确认电阻34为预定电阻值的电阻器。确认电阻34经由负载调节开关35而连接于接收电路21。确认电阻34的电阻值由正常充电时消耗供给至充电电池8的充电电力程度的值构成。例如,确认电阻34的电阻值为根据正常充电时供给至充电电池8的充电电力、预充电时供给至充电电池8的充电电力、充电电路22以及充电电池8的负载而确定的值。
负载调节开关35为通过接收控制电路36的控制开启/关闭的开关。负载调节开关35例如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构成的开关,或者继电器开关。在负载调节开关35开启的情况下,确认电阻34连接于接收电路21。在负载调节开关35关闭的情况下,接收电路21和确认电阻34分离。即,负载调节开关35,切换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上作为负载而连接有充电电路22及充电电池8的状态,和充电电路22及充电电池8和确认电阻34连接的状态。
接收控制电路36分别控制接收电路21、充电电路22、电源遮断系统27、无线通信电路32以及负载调节开关35等的动作。接收控制电路36包括运算元件和存储器。运算元件执行运算处理。运算元件例如基于存储于存储器的程序及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存储器存储程序及在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等。此外,接收控制电路36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及/或振荡电路等构成。
接收控制电路36检测从充电电路22输出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接收控制电路36将检测出的电流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相比较。阈值为对应于正常充电时供给至充电电池8的充电电流值的值。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识别充电电路22以正常充电动作还是以预充电动作。
接收控制电路36在检测出的电流值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暂时地开启负载调节开关35。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确认电阻34暂时地连接于接收电路21。即,接收控制电路36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增加。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的送电电力暂时地增加。即,接收控制电路36以过电流保护功能在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易于启动的方式,使负载暂时地增加。此外,将接收控制电路36用于开启/关闭负载调节开关35的信号,称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位置偏差确认信号为包含预定时间的开启期间和预定时间的关闭期间的信号。此外,开启期间的长度以及关闭期间的长度,根据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过电流保护功能的规格而确定,可以为任意的长度。
接着,对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用于对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控制电路14,当被启动时变为待机状态。并且,当检测到送电台4上放置有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时,向送电线圈6供给送电电力,执行送电(ACT11)。
送电控制电路14检测从送电电路12输出的电流的值、或者从AC适配器11输入至送电电路的电流的值,判断是否检测出了过电流(ACT12)。即,送电控制电路14判断从送电电路12输出的电流的值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
在未检出过电流的情况下(ACT12,“否”),送电控制电路14判断是否结束送电(ACT13)。例如,送电控制电路14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被从送电台4移除的情况下,或者,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变为充满电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送电。在未结束送电的情况下,送电控制电路14跳转至ACT11的处理。并且,在判断为结束送电的情况下,送电控制电路14停止送电,跳转至等待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放置于送电台4的待机状态。
并且,当通过ACT12检出过电流的情况下(ACT12,“是”),送电控制电路14停止送电(ACT14)而跳转至待机状态,处于不开始送电的状态直至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被从送电台4移除为止。同时,进行使显示部5闪烁等的错误显示。
接着,对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是用于对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动作例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接收控制电路36,当从非接触送电装置2接收电力时,通过接收电路21及充电电路22开始对于充电电池8的充电处理(ACT21)。
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从充电电路22输出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ACT22)。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对于充电电池8的充电处理是通过微小电流的预充电,还是通过正常电流的正常充电。在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为正常充电。并且,在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为预充电。
接收控制电路36在判断为从充电电路22输出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ACT22,“否”),输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ACT23)。也就是说,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位置偏差确认信号以一定时间开启负载调节开关35,从而,向连接于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追加确认电阻34。并且,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位置偏差确认信号关闭负载调节开关35,从而,从连接于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的负载去除确认电阻34。具体而言,接收控制电路36输出例如包含1秒的开启期间和2秒的关闭期间的位置偏差确认信号。
因此,通过向连接于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的负载追加确认电阻34,连接于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的负载变得与正常充电时的负载相同程度。其结果是,送电控制电路14能够检知起因于位置偏差导致的电力的传输效率下降的送电电力的增加。也就是说,送电控制电路14,在送电电力的电流值变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根据过电流保护功能,跳转至停止从送电电路12向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输出的待机状态。换言之,送电控制电路14,在位置偏差大的情况下,根据过电流保护功能,停止从送电电路12向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输出。并且,送电控制电路14,在位置偏差小而过电流保护功能不动作的情况下,继续从送电电路12向送电线圈6的送电电力的输出。
接收控制电路36输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之后,判断是否继续进行充电(ACT24)。即,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是否从接收电路21输出了直流电力。
接收控制电路36在判断为不继续地进行充电的情况下(ACT24,“否”),判断为从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被停止。这种情况下,接收控制电路36,以从充电电池8向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各结构供给电力的方式,切换电力的供给的路径(ACT25)。此外,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可以为还包括电容器的结构,该电容器以即使在来自接收电路21的直流电力的输出中断的情况下,接收控制电路36也能够进行ACT24及ACT25的动作的方式,向接收控制电路36供给电力。
进一步,接收控制电路36例如图5所示,输出用于向用户告知位置偏差大的信息(ACT26)。在图5的示例中,接收控制电路36使监视器9输出下述显示:位置偏差量大的内容、无法执行充电的内容、以及催促重新将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放置于送电台4的内容。此外,接收控制电路36可以为通过声音输出而输出相当于图5的画面的信息的结构,也可以为向其他设备通知相当于图5的画面的信息的结构。也就是说,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例如从监视器9等的、输出信息的输出部输出产生位置偏差的内容,使用户识别产生位置偏差的内容。
进一步,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是否结束充电处理(ACT27)。例如,接收控制电路36,在充电电池8变为充满电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结束充电处理。
接收控制电路36在判断为结束充电处理的情况下(ACT27,“是”),使充电电路22的动作停止,结束充电处理。并且,在判断为未结束充电处理的情况下(ACT27,“否”),送电控制电路36跳转至ACT21的处理。
并且,接收控制电路36在ACT24中,在判断为继续地进行充电的情况下(ACT24,“是”),判断位置偏差确认信号的输出次数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次数(例如,三次)(ACT28)。在判断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的输出次数未达到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ACT28,“否”),接收控制电路36跳转至ACT23的处理,再次输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的过电流保护功能的准确性提高。
在判断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的输出次数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次数的情况下(ACT28,“是”),接收控制电路36,判断为继续地进行来自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送电,继续充电处理(ACT29)。当通过充电电路22检出的充电电池8的电压达到一定值以上时,从预充电切换至正常充电动作。也就是说,充电电路22通过正常充电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ACT30)、跳转至ACT27。
并且,在ACT22中,在判断为从充电电路22输出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ACT22,“是”),充电电路22跳转至ACT30的处理,继续通过正常充电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
此外,在上述的示例中,说明了基于充电电流和阈值判断是正常充电还是预充电的情况,接收控制电路36可以为根据充电电池8的电压值判断是正常充电还是预充电的结构,并且,接收控制电路36可以根据前述判断控制充电电路22。
图6实际上为示出使用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而改变送电台4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设置位置时的、送电电路12的送电电力、接收电路21的接收电力、送电可否(过电流保护是否发挥作用)的示例。
在假定(1)送电线圈6的中心C1和接收线圈7的中心C2的位置偏差小
(2)送电线圈6的中心C1和接收线圈7的中心C2的位置偏差中
(3)送电线圈6的中心C1和接收线圈7的中心C2的位置偏差大
的情况下,在(1)的示例中由于效率为70%,为了使接收电力为相当于预充电的1W,需要使送电电力为1.4W,为了使接收电力为相当于正常充电的5W,需要使送电电力为7.1W。并且,在(2)的示例中由于效率为50%,为了使接收电力为1W,需要使送电电力为2W,为了使接收电力为5W,需要使送电电力为10W。并且,在(3)的示例中由于效率为30%,为了使接收电力为1W,需要使送电电力为3.3W,为了使接收电力为5W,需要使送电电力为16.7W。
例如,假定非接触送电装置2的额定输出为8W。这种情况下,在预充电中,在(1)、(2)及(3)的任一示例中,过电流保护功能不启动,不能检知位置偏差。但是,在正常充电中,在(2)及(3)的示例中,送电电力超过额定输出,过电流保护功能启动,送电被停止。
如上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包括:接收线圈7、对于产生于接收线圈7的电力进行整流的接收电路21、以及通过从接收电路21输出的接收电力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22、控制接收电路21等的动作的接收控制电路36。充电电路22以通过下述任一方式对于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控制充电:正常充电,通过正常电流对于充电电池进行充电;预充电,通过电流值低于正常电流的微小电流对于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接收控制电路36在预充电中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增加,消耗与正常充电相同程度的电力。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即使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进行预充电期间,也能够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检测出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的位置偏差。其结果是,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能够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以短时间进行位置偏差的检测。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在预充电中使确认电阻34连接于接收电路21,而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增加,但并不限于该结构。接收控制电路36怎样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增加都可以。例如,接收控制电路36可以为提高连接于电源非遮断系统24的CPU25的负载水平,设定为与正常充电中的电流相当的负载的结构。这种情况下,能够省略确认电阻34及负载调节开关35。例如,通过使后台应用程序中动作的特定的应用程序启动,能够使CPU25的负载增加。即,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使运算元件执行预定的处理,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A的示例。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付与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A包括:非接触送电装置2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A。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A,通过在预充电中使连接于电源遮断系统27的各种结构中的任一连接于接收电路21,而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增加。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A包括:接收线圈7、接收电路21、充电电路22、充电电池8、电源非遮断系统24、CPU25、存储器26、电源遮断系统27、电源开关28、监视器9、照相机29、蜂鸣器30、声卡31、无线通信电路32、背光灯33、负载调节开关35以及接收控制电路36。
在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A中,背光灯33经由负载调节开关35而连接于接收电路21。背光灯33的负载,以消耗正常充电时供给至充电电池8的直流电力的程度的值构成。
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开启/关闭负载调节开关35,切换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上作为负载而连接有充电电路22及充电电池8的状态,和充电电路22及充电电池8和背光灯33连接的状态。
更具体而言,接收控制电路36,检出从充电电路22输出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在检测出的电流值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暂时地开启负载调节开关35。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背光灯33暂时地连接于接收电路21。即,接收控制电路36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增加。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的送电电力暂时地增加。即,接收控制电路36以过电流保护功能在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易于启动的方式,使负载暂时地增加。
如上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A包括切换根据接收电路21的接收电力而动作的电源遮断系统27的任一结构与接收电路21的连接的负载调节开关35。接收控制电路36,通过开启负载调节开关35而使电源遮断系统27的结构连接于接收电路21,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根据该结构,不再需要设置确认电阻34。因此,能够使电路简易。并且,由于在接收控制电路36输出位置偏差确认信号的定时,监视器9的背光灯33重复点亮和熄灭,因此,能够使用户易于识别充电开始。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B的示例。此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付与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1B包括:非接触送电装置2以及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B。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B,例如为向对于充电电池8进行充电的外部的电子设备,供给通过接收线圈7及接收电路21生成的接收电力的结构。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B包括:接收线圈7、接收电路21、确认电阻34、负载调节开关35、接收控制电路36、电流检测电路37、LED38。
电流检测电路37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输出端子,检测从接收电路21供给至外部的充电电池8的接收电力的电流值。电流检测电路37将检测出的电流值供给至接收控制电路36。
LED38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输出端子,通过从接收电路21输出的接收电力而点亮。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B的接收控制电路36,将从接收电路21输出至外部设备的充电电流的电流值即从电流检测电路37供给的电流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相比较。接收控制电路36,在从电流检测电路37供给的电流值不足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暂时地开启负载调节开关35。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确认电阻34暂时地连接于接收电路21。即,接收控制电路36使连接于接收电路21的负载暂时地增加。从而,接收控制电路36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的送电电力暂时地增加。即,接收控制电路36以过电流保护功能在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易于启动的方式,使负载暂时地增加。
这样,即使为将从接收电路21输出的接收电力供给至外部设备的结构,也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使非接触送电装置2检测出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3B的位置偏差。并且,在非接触送电装置2中过电流保护功能启动而送电被停止的情况下,LED38熄灭。其结果是,能够使用户识别未进行充电。
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不限于使用硬件的结构,也可以通过使计算机读入使用软件记载的各功能的程序而实现。并且,各功能可以适当地选择软件、硬件的任一而构成。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从由送电线圈输送电力的非接触送电装置接收电力,
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包括:
接收线圈,与所述送电线圈电磁耦合;
接收电路,对于在所述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电力进行整流;以及接收控制电路,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充电电路,输出用于通过从所述接收电路输出的接收电力对于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力,
所述充电电路进行正常充电与预充电中的任一充电,所述正常充电输出用于通过正常电流对于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力,所述预充电输出用于通过电流值低于所述正常电流的微小电流对于所述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力,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充电电路进行所述预充电的情况下,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
确认电阻,消耗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电力;以及
负载调节开关,切换所述确认电阻与所述接收电路的连接,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通过开启所述负载调节开关并使所述确认电阻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从而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运算元件,根据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电力而动作,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通过使所述运算元件执行预定的处理,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
电源遮断系统,根据所述接收电路的接收电力而动作;以及
负载调节开关,切换所述电源遮断系统与所述接收电路的连接,所述接收控制电路通过开启所述负载调节开关并使所述电源遮断系统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从而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输出信息的输出部,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在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时,在来自所述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送电被停止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位置偏差,并从所述输出部输出产生位置偏差的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输出信息的输出部,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在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时,在来自所述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送电被停止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位置偏差,并从所述输出部输出产生位置偏差的内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输出信息的输出部,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在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时,在来自所述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送电被停止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位置偏差,并从所述输出部输出产生位置偏差的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其中,
还包括输出信息的输出部,
所述接收控制电路在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时,在来自所述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送电被停止的情况下,判断为产生位置偏差,并从所述输出部输出产生位置偏差的内容。
10.一种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用于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的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与输送电力的非接触送电装置的送电线圈电磁耦合;以及接收电路,对于在所述接收线圈中产生的电力进行整流,
所述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使连接于所述接收电路的负载暂时地增加。
CN201810511712.8A 2017-06-01 2018-05-24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Active CN108988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9358 2017-06-01
JP2017109358A JP6925873B2 (ja) 2017-06-01 2017-06-01 非接触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受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8498A true CN108988498A (zh) 2018-12-11
CN108988498B CN108988498B (zh) 2022-07-19

Family

ID=6238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1712.8A Active CN108988498B (zh) 2017-06-01 2018-05-24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8000B2 (zh)
EP (1) EP3410562A1 (zh)
JP (1) JP6925873B2 (zh)
CN (1) CN108988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5423B1 (ko) * 2018-01-15 2024-0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 중단 사유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
JP7408401B2 (ja) * 2020-01-09 2024-01-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ート給電装置
CN114421639A (zh) * 2020-10-13 2022-04-29 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电能发射端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861A (zh) * 2004-11-12 2006-06-2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812223A (zh) * 2005-01-26 2006-08-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电话
JP2006208321A (ja) * 2005-01-31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情報端末、及び、電池残量算出方法
CN101388571A (zh) * 2007-07-17 2009-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受电控制装置、受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90195214A1 (en) * 2008-01-28 2009-08-06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Charging system
CN202997687U (zh) * 2012-12-06 2013-06-12 叶明祥 具有旁路控制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CN103620909A (zh) * 2011-06-17 2014-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接收装置、电力发送装置、车辆以及非接触式电源系统
CN103733465A (zh) * 2012-07-25 2014-04-16 Km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WO2014084628A1 (ko) * 2012-11-30 2014-06-0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전류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022579A (zh) * 2013-03-01 2014-09-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力传输系统
CN106165247A (zh) * 2014-04-08 2016-11-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非接触受电装置
CN106324318A (zh) * 2015-07-02 2017-01-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测量电池组电流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8761B2 (en) * 2004-03-30 2008-03-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battery remaining capacity calculating method
JP6147112B2 (ja) 2013-06-25 2017-06-14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861A (zh) * 2004-11-12 2006-06-21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812223A (zh) * 2005-01-26 2006-08-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电话
JP2006208321A (ja) * 2005-01-31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情報端末、及び、電池残量算出方法
CN101388571A (zh) * 2007-07-17 2009-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受电控制装置、受电装置、充电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90195214A1 (en) * 2008-01-28 2009-08-06 Texas Instruments Deutschland Gmbh Charging system
CN103620909A (zh) * 2011-06-17 2014-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力接收装置、电力发送装置、车辆以及非接触式电源系统
CN103733465A (zh) * 2012-07-25 2014-04-16 Km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WO2014084628A1 (ko) * 2012-11-30 2014-06-0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전류 측정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2997687U (zh) * 2012-12-06 2013-06-12 叶明祥 具有旁路控制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CN104022579A (zh) * 2013-03-01 2014-09-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力传输系统
CN106165247A (zh) * 2014-04-08 2016-11-23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非接触受电装置
CN106324318A (zh) * 2015-07-02 2017-01-1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测量电池组电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51407A1 (en) 2018-12-06
CN108988498B (zh) 2022-07-19
JP2018207634A (ja) 2018-12-27
US10848000B2 (en) 2020-11-24
JP6925873B2 (ja) 2021-08-25
EP3410562A1 (en)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0125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TWI449297B (zh) A battery device,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TWI590563B (zh) 無線充電電路、無線充電系統及半導體裝置
CN108988498A (zh) 非接触电力接收装置及非接触电力接收方法
US20130328411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US8084991B2 (en) Power recept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70069687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system
CN101621220A (zh) 电力输送的信息传送方法和使用该信息传送方法的充电台与电池内置设备
CN101483357A (zh) 输电控制装置、输电装置、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电子设备及输电控制方法
WO2012165688A1 (ko) 용량이 다른 이동기기 배터리를 충전하는 무선 충전 패드 및 그 충전 방법
JP6918526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送電装置
US9819199B2 (en)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8539806B (zh) 控制装置、受电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051311A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方法及选择电路
KR101063156B1 (ko) 무접점 충전제어장치 및 충전제어방법
JP5476194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及び通信システム、送電装置及び受電装置
US20190181693A1 (en) Non-contact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US9401624B2 (en) Charging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harging situation notifying method
CN110336364A (zh) 控制装置、受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426186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80301935A1 (en) Power reception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KR101261338B1 (ko) 무접점 및 접점 겸용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060002325A (ko) 배터리 정보처리용 집적회로 및 그와 연계되는 무선충전용 집적회로
JP2014053026A (ja) Ic付き電子媒体およびic付き電子媒体システム
US107565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 program, and non contact power-suppl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