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5544A -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5544A
CN108985544A CN201810523198.XA CN201810523198A CN108985544A CN 108985544 A CN108985544 A CN 108985544A CN 201810523198 A CN201810523198 A CN 201810523198A CN 108985544 A CN108985544 A CN 108985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ystem
adjusted
efficiency
hea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231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红波
王庆丰
张广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yuan Tong Che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yuan Tong Che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yuan Tong Che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yuan Tong Cheng Hea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5231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5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5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S1收集供热系统资料;S2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S3计算供热系统能效;S4将计算得到的供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预设标准,则执行S5或S6,否则执行S7;S5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返回执行S2;S6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返回执行S2;S7计算供热系统能效;S8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S9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S10将获取的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与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S9,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S1。

Description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能效系统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源费用占运行费用的90%以上,提高供热系统能效对于降低供 热运行费用至关重要。目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存在两个问题:一、仅从某个点(如锅炉效率、 水泵效率等)进行分析:供热系统是个有机整体,各环节都是相关联相互影响。单方面提高 某个能效,整体能效不一定提高。需要站在整个系统的高度来平衡,才能做到提高能效降低 能耗。二、当前的分析方式不能够长期持续监控,某个时段能效指标达标不一定整个供暖季 都达标,如果投入大量人力进行长期监控则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控制效果也不好。为此, 需要一种系统的能效分析管理方法对供热系统能效进行分析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 析输出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供热系统传统管理方式下能效无量化、运行过程中各环节能效指 标异常时不易发现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包括:S1,收集供热系统资 料,其中,供热系统资料至少包括:基础资料、设备资料和仪表计量器具资料;S2,利用收 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其中,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至少包括:设备运 行参数和能源仪表计量数据;S3,利用测试得到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其 中,供热系统能效至少包括以下参数:锅炉热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 补水率、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水泵运行效率、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室温方差和建筑单 位面积耗热量;S4,将计算得到的供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标准进行 比对,如果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预设标准,则执行步骤S5或S6,否则执行步骤S7;S5, 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返回执行步骤S2;S6,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返 回执行步骤S2;S7,计算供热系统能效;S8,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其中,供热系统 理论能源单耗包括:燃气单耗、电单耗和水单耗;S9,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 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S10,将获取的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与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 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S9,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 S1。
另外,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包括:锅炉热效率通过调整燃烧机空燃比以及对锅炉本体 进行保温来进行调整;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侧进水温度来进行 调整;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进行调整;补水率通过巡查 管网、维护保养阀门、管网刷漆来进行调整;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调整供热系统水力 平和、调整循环水泵频率来进行调整;水泵运行效率通过调整运行台数和型号、改变管网阻 力来进行调整;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调整水力平衡、分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室温 方差通过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来进行调整;建筑单位面积耗热 量通过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来进行调整。
另外,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包括:锅炉热效率通过更换高效冷凝锅炉、采 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来进行调整;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安装或更新潜热 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来进行调整;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更新室 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来进行调整;补水率通过更新腐蚀管网、选择质量合 格的阀门来进行调整;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频器来进行调整; 水泵运行效率通过更换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来进行调整;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在热 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以及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室温方差通过在热用户入口安装室温 自控装置来进行调整;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来进行调整。
另外,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包括:按照预设周期对供热系统实际能耗进行获取, 按预设规则计算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另外,步骤S5还包括:在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后,执行步骤 S6。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包括:收集模块,用于收集供 热系统资料,其中,供热系统资料至少包括:基础资料、设备资料和仪表计量器具资料;测 试模块,用于利用收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其中,供热系统运行参 数至少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能源仪表计量数据;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测试得到的供热 系统运行参数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其中,供热系统能效至少包括以下参数:锅炉热效率、烟 气余热回收效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补水率、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水泵运行效率、热 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室温方差和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第一比对模块,用于将计算得到的供 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 预设标准,则通知调整模块执行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或通知更新模块执行更新供热 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的操作,否则通知第二计算模块执行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并计算供 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的操作;调整模块,用于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通知测试模块执行 利用收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更新模块,用于更新供热系统 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通知测试模块执行利用收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 参数的操作;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并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其中, 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包括:燃气单耗、电单耗和水单耗;输出模块,用于获取供热系统实 际能源单耗,并输出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第二对比模块,用于将获取的供热系统实际能 源单耗与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预设阈值,通知输出模块执行获取 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的操作;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通知 收集模块执行收集供热系统资料的操作。
另外,调整模块通过如下方式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锅炉热效率通过调整燃烧机空燃 比以及对锅炉本体进行保温来进行调整;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 侧进水温度来进行调整;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补水率通过巡查管网、维护保养阀门、管网刷漆来进行调整;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调 整供热系统水力平和、调整循环水泵频率来进行调整;水泵运行效率通过调整运行台数和型 号、改变管网阻力来进行调整;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调整水力平衡、分时调整供热量来 进行调整;室温方差通过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来进行调整;建 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来进行调整。
另外,更新模块通过如下方式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锅炉热效率通过更换 高效冷凝锅炉、采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来进行调整;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 过安装或更新潜热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来进行调整;室外管网热 损失率通过更新室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来进行调整;补水率通过更新腐蚀 管网、选择质量合格的阀门来进行调整;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 频器来进行调整;水泵运行效率通过更换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来进行调整;热用户室内 平均温度通过在热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以及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室温方差通过在热 用户入口安装室温自控装置来进行调整;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 来进行调整。
另外,获取模块通过如下方式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按照预设周期对供热系统实 际能耗进行获取,按预设规则计算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另外,调整模块还用于在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后,通知更新模 块执行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的操作。
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可量化供热系统能效 指标,可以便于发现供热系统能效薄弱环节,挖掘供热系统节能潜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 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 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包括:
S1,收集供热系统资料,其中,供热系统资料至少包括:基础资料、设备资料和仪表计 量器具资料。
具体地,收集的供热系统资料可以包括:
①基础资料:该基础资料可以包括供热系统总供暖面积、高区面积、低区面积、各热力 入口面积、系统示意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外管网图、末端散热形式、建筑功能、是否带生 活热水等;
②设备资料:该设备资料可以包括锅炉台数及额定功率、水泵台数及额定参数、水泵是 否具有变频、换热器额定参数、系统形式(直供或间供)、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工艺流程、各 热力入口调节阀型号、热计量等自控平台是否正常、其他设备资料等;
③仪表计量器具资料:该仪表计量器具资料可以包括:水、电、燃气(油、煤)等主要能源的计量仪表;水泵、换热器进出口压力表和温度计;总热量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热量表、各热力入口的热量表、各热力用户室内温度、热力用户入口供回水温度、压力及调节阀门等。
S2,利用收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其中,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至 少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能源仪表计量数据。
具体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可以包括:
①设备运行参数:该设备运行参数可以包括锅炉(运行台数、运行压力、供回水温度、 负荷率、排烟温度、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烟气余热回收(烟气进出口压力、温度、循环水进出口压力、温度、回收热量);水泵(进出口压力、运行台数、电流、频率、系统循环 流量);换热器(一次侧供回水压力、温度、二次侧供回水压力、温度)等;
②能源仪表计量数据:该能源仪表计量数据可以包括水表耗量、电表耗量、燃气表耗量、 总热表耗量、各热力入口热表耗量等。
S3,利用测试得到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其中,供热系统能效至少包 括以下参数:锅炉热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补水率、单位供暖面积 循环水量、水泵运行效率、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室温方差和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
具体地,整个供热系统可以选取9个重要的能效指标进行计算,计算公式见下表:
S4,将计算得到的供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 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预设标准,则执行步骤S5或S6,否则执行步骤S7。
具体地,将步骤S3计算的各个能效值分别与相关标准规范、实际运行大数据分析结果对 比,判断是否达标。具体能效标准如下表。
对于不达标项,如果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实现达标则可以执行步骤S5,否则执行步骤S6。 对于达标项则执行步骤S7。
S5,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返回执行步骤S2;
具体地,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包括:
锅炉热效率通过调整燃烧机空燃比以及对锅炉本体进行保温来进行调整;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侧进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补水率通过巡查管网、维护保养阀门、管网刷漆来进行调整;
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调整供热系统水力平和、调整循环水泵频率来进行调整;
水泵运行效率通过调整运行台数和型号、改变管网阻力来进行调整;
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调整水力平衡、分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室温方差通过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来进行调整。
由此方便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
具体可以参见下表进行调整:
序号 能效指标 可能的调整方式
1 锅炉热效率 调整燃烧机空燃比、对锅炉本体保温
2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 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侧进水温度
3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 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
4 补水率 及时巡查管网、按时维护保养阀门、做好管网刷漆腐蚀
5 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 调整系统水力平衡、调整循环水泵频率
6 水泵运行效率 调整运行台数和型号、改变管网阻力
7 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 调整水力平衡、初末寒期及时调整供热量
8 室温方差 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
9 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 根据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在本步骤中,还可以包括:如果在调整供热系 统运行参数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后,执行步骤S6。由此保证在通过步骤S5调整供热系统 运行参数的方式仍然不能使能效指标达标,则执行步骤S6,由此提高调整效率,以进一步调 整供热系统,使得供热系统可以能效达标。当然,如果通过步骤S5调整后能效指标明显改善, 则返回步骤S2重新测试系统运行参数。
S6,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返回执行步骤S2;
具体地,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包括:
锅炉热效率通过更换高效冷凝锅炉、采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来进行调 整;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安装或更新潜热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 来进行调整;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更新室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来进行调整;
补水率通过更新腐蚀管网、选择质量合格的阀门来进行调整;
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频器来进行调整;
水泵运行效率通过更换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来进行调整;
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在热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以及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室温方差通过在热用户入口安装室温自控装置来进行调整;
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来进行调整。
由此可以方便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
如通过步骤S5不使能效指标不达标,可考虑采用本步骤的方式对系统设备进行更新。完 成供热系统设备更新后,返回步骤S2重新测试系统运行参数。
具体可以参见下表进行更新:
序号 能效指标 可能的更新方式
1 锅炉热效率 更换高效冷凝锅炉、采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
2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 安装或更新潜热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
3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 更新室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
4 补水率 更新腐蚀管网、选择质量合格的阀门
5 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 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频器
6 水泵运行效率 更换合适的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
7 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 在大部分热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及时调整供热量
8 室温方差 在热用户入口安装室温自控装置
9 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 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
S7,计算供热系统能效。
具体地,通过步骤S5和S6尽可能挖掘供热系统节能潜力,提高供热系统能效指标。如 提升指标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已经接近极限,则将此时得到的能效指标作为衡量系统当前能耗 的标准,进而可以确定供热系统能源单耗。
S8,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其中,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包括:燃气单耗、电单 耗和水单耗。
具体地,可以按照下表进行计算:
S9,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包括:按照预设周 期对供热系统实际能耗进行获取,按预设规则计算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具体地,可以统 计供热系统能源单耗。例如定期(日、周、旬、月、季或年)对供热系统能耗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期间单耗,估算电、水的供暖季单耗,对于燃气、油、煤则估算供暖季标准度日数下的 单耗,由此方便用户统计数据。之后可以输出该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以便用户通过显示 器查看或者将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数据进行存储。
S10,将获取的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与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进行比对,如果符合 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S9,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S1。
具体地,可以定期将步骤S9估算的单耗与步骤S8计算的理论单耗进行对比,如基本一 致,重复步骤S9;如差别较大,则返回执行步骤S1。如此持续反复,则可对供热系统能效进 行持续管理。
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可量化供热系统能效 指标,可以便于发现供热系统能效薄弱环节,挖掘供热系统节能潜力。
此处举例说明,以北京市一个供暖面积为100万㎡的小区为例。目前行业运行水平下燃 气单耗为8m3/㎡、电单耗为2.5kWh/㎡、水单耗为15kg/㎡。采用本能效分析输出方法调整: ①锅炉热效率:调整空燃比,从1.4(行业平均值)调整为1.2(规范要求值),锅炉效率可 从95%提升至97%。②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采用目前深度余热回收,可从3%(目前平均效 率)调高至10%(深度回收平均效率),提高7%。③管网热损失率:修复破坏的保温、减少管网浸泡,损失率可从5%降低至3%。④补水率:此项因项目自身不同,差别较大,此处忽略不计算。⑤单位面积供暖循环水量:通过变频调节,可从3.5kg/h.㎡(目前平均效率)调至2kg/h.㎡(正常水力平衡度下),下降约30%,按照水泵功率与循环流量成三次方变化关系,水泵消耗功率下降60%。⑥水泵运行效率:调整水泵工作区至高效区,可提高效率 5%~15%。⑦室内平均温度:按照室外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供水温度,可将室内平均温度从22℃(行业平均值)调整至20℃(规范要求18度以上即可),降低2℃,节约热量约4%。⑧室 温方差:通过实施采集室温进行调节,合理利用中午太阳得热大建筑特性,降低其供热量。 室温方差可从2.0降至1.0以下,约节约热量约1%。⑨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对围护结构节 能改造投资回收期长但效果好,此处不考虑。仅考虑及时减少公共区域开窗现象也可节约热 量约1%。综合以上调整,可计算调整后单耗如下:
燃气单耗:
电单耗:
燃气价格按北京城六区2.66m3/㎡,电单价按北京城六区一般工商业平段单价0.8745kWh/ ㎡计算,整个系统一个供暖季节约人民币:
1000000×(8-6.94)×2.66+1000000×(2.5-1.2)×0.8745=395.6万元
显然本发明的节能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供热系统 能效分析输出装置应用于上述方法,以下仅对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说 明,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上述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中的相关描述,参见图2,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包括:
收集模块201,用于收集供热系统资料,其中,供热系统资料至少包括:基础资料、设 备资料和仪表计量器具资料;
测试模块202,用于利用收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其中,供热 系统运行参数至少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能源仪表计量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203,用于利用测试得到的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其中, 供热系统能效至少包括以下参数:锅炉热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补 水率、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水泵运行效率、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室温方差和建筑单位 面积耗热量;
第一比对模块204,用于将计算得到的供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 标准进行比对,如果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预设标准,则通知调整模块205执行调整供热 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或通知更新模块执行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的操作,否则通 知第二计算模块207执行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并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的操作;
调整模块205,用于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通知测试模块202执行利用收集到的供 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
更新模块206,用于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通知测试模块202执行利用 收集到的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
第二计算模块207,用于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并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其中,供 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包括:燃气单耗、电单耗和水单耗;
输出模块208,用于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第二比对模块209,用于将获取的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与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 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预设阈值,通知输出模块208执行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 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的操作;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通知收集模块201执行收集供热系统 资料的操作。
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可量化供热系统能效 指标,可以便于发现供热系统能效薄弱环节,挖掘供热系统节能潜力。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调整模块205通过如下方式调整供热系统运行 参数:
锅炉热效率通过调整燃烧机空燃比以及对锅炉本体进行保温来进行调整;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侧进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补水率通过巡查管网、维护保养阀门、管网刷漆来进行调整;
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调整供热系统水力平和、调整循环水泵频率来进行调整;
水泵运行效率通过调整运行台数和型号、改变管网阻力来进行调整;
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调整水力平衡、分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室温方差通过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来进行调整。
由此方便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更新模块206通过如下方式更新供热系统或供 热系统中的设备:
锅炉热效率通过更换高效冷凝锅炉、采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来进行调 整;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安装或更新潜热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 来进行调整;
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更新室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来进行调整;
补水率通过更新腐蚀管网、选择质量合格的阀门来进行调整;
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频器来进行调整;
水泵运行效率通过更换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来进行调整;
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在热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以及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室温方差通过在热用户入口安装室温自控装置来进行调整;
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来进行调整。
由此可以方便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获取模块通过如下方式获取供热系统实际能源 单耗:按照预设周期对供热系统实际能耗进行获取,按预设规则计算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由此方便用户统计数据。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调整模块205还用于在调整供热系统运行参数 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后,通知更新模块206执行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的操作。 由此提高调整效率,以进一步调整供热系统,使得供热系统可以能效达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 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 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 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 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 /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 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 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 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 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 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 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 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 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 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 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 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 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 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 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 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 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收集供热系统资料,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资料至少包括:基础资料、设备资料和仪表计量器具资料;
S2,利用收集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至少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能源仪表计量数据;
S3,利用测试得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能效至少包括以下参数:锅炉热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补水率、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水泵运行效率、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室温方差和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
S4,将计算得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预设标准,则执行步骤S5或S6,否则执行步骤S7;
S5,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返回执行步骤S2;
S6,更新供热系统或所述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返回执行步骤S2;
S7,计算供热系统能效;
S8,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其中,所述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包括:燃气单耗、电单耗和水单耗;
S9,获取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S10,将获取的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与所述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S9,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S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包括:
所述锅炉热效率通过调整燃烧机空燃比以及对锅炉本体进行保温来进行调整;
所述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侧进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所述补水率通过巡查管网、维护保养阀门、管网刷漆来进行调整;
所述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调整供热系统水力平和、调整循环水泵频率来进行调整;
所述水泵运行效率通过调整运行台数和型号、改变管网阻力来进行调整;
所述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调整水力平衡、分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温方差通过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所述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来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供热系统或所述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包括:
所述锅炉热效率通过更换高效冷凝锅炉、采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来进行调整;
所述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安装或更新潜热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更新室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来进行调整;
所述补水率通过更新腐蚀管网、选择质量合格的阀门来进行调整;
所述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频器来进行调整;
所述水泵运行效率通过更换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来进行调整;
所述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在热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以及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温方差通过在热用户入口安装室温自控装置来进行调整;
所述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来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包括:
按照预设周期对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耗进行获取,按预设规则计算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还包括:在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后,执行步骤S6。
6.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收集供热系统资料,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资料至少包括:基础资料、设备资料和仪表计量器具资料;
测试模块,用于利用收集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至少包括:设备运行参数和能源仪表计量数据;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测试得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其中,所述供热系统能效至少包括以下参数:锅炉热效率、烟气余热回收效率、室外管网热损失率、补水率、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水泵运行效率、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室温方差和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
第一比对模块,用于将计算得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能效中的每一个参数分别与各自的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如果任一个参数不满足自身的预设标准,则通知调整模块执行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或通知更新模块执行更新供热系统或供热系统中的设备的操作,否则通知所述第二计算模块执行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并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的操作;
所述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并通知所述测试模块执行利用收集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更新供热系统或所述供热系统中的设备,并通知所述测试模块执行利用收集到的所述供热系统资料,测试供热系统运行参数的操作;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供热系统能效,并计算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其中,所述供热系统理论能源单耗包括:燃气单耗、电单耗和水单耗;
输出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第二对比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与所述供热系统理论实际能源单耗进行比对,如果符合预设阈值,通知所述输出模块执行获取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并输出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的操作;如果不符合预设阈值,通知所述收集模块执行收集供热系统资料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通过如下方式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
所述锅炉热效率通过调整燃烧机空燃比以及对锅炉本体进行保温来进行调整;
所述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增大水侧循环水量、减低水侧进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修复管网保温、降低循环水温度来进行调整;
所述补水率通过巡查管网、维护保养阀门、管网刷漆来进行调整;
所述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调整供热系统水力平和、调整循环水泵频率来进行调整;
所述水泵运行效率通过调整运行台数和型号、改变管网阻力来进行调整;
所述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调整水力平衡、分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温方差通过调整楼内水力平衡、减少太阳得热大的建筑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所述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建筑性质分时分区供热、减少公共区域开窗时间来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通过如下方式更新供热系统或所述供热系统中的设备:
所述锅炉热效率通过更换高效冷凝锅炉、采用电子比调控制燃烧、更新高效燃烧机来进行调整;
所述烟气余热回收效率通过安装或更新潜热回收、多级回收、直接接触回收、热泵回收设备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外管网热损失率通过更新室外管网、更改敷设方式、采用新型保温来进行调整;
所述补水率通过更新腐蚀管网、选择质量合格的阀门来进行调整;
所述单位供暖面积循环水量通过更换循环水泵、加装变频器来进行调整;
所述水泵运行效率通过更换循环水泵、选择高效水泵来进行调整;
所述热用户室内平均温度通过在热用户室内安装室温远传以及时调整供热量来进行调整;
所述室温方差通过在热用户入口安装室温自控装置来进行调整;
所述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通过对建筑进行围护结构改造来进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按照预设周期对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耗进行获取,按预设规则计算所述供热系统实际能源单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在调整所述供热系统运行参数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后,通知所述更新模块执行更新供热系统或所述供热系统中的设备的操作。
CN201810523198.XA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89855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3198.XA CN108985544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23198.XA CN108985544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5544A true CN108985544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23198.XA Pending CN108985544A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5544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6655A (zh) * 2019-01-23 2019-05-17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热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方法和服务器
CN109917706A (zh) * 2019-03-06 2019-06-21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居住建筑节能效果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081408A (zh) * 2019-04-18 2019-08-02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10736131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室温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6132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稳定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6133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平衡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6130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偏离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12149A (zh) * 2020-03-26 2020-07-14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泵切换时机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8598A (zh) * 2019-02-20 2020-10-16 弗罗斯有限公司 利用bems数据的能量效率分析系统
CN112833485A (zh) * 2021-01-21 2021-05-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数据中心热回收利用率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639980A (zh) * 2021-08-06 2021-11-1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烟气提水装置提水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76512A (zh) * 2021-08-25 2023-09-19 陕西启迪瑞行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位面积能耗的确定管网损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5550A1 (en) * 2004-02-20 2007-10-11 Martin Donath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nected Heating Load of a Building
CN101777156A (zh) * 2010-01-27 2010-07-14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火力发电机组厂用电率的方法
CN103471174A (zh) * 2013-10-10 2013-12-25 张久明 节能联动控制系统及节能联动控制方法
CN104809555A (zh) * 2015-04-22 2015-07-29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供热系统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CN106600104A (zh) * 2016-11-07 2017-04-26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能效的评估方法
CN107451698A (zh) * 2017-08-10 2017-12-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方式供热电厂的优化调度装置及调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35550A1 (en) * 2004-02-20 2007-10-11 Martin Donath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nected Heating Load of a Building
CN101777156A (zh) * 2010-01-27 2010-07-14 浙江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火力发电机组厂用电率的方法
CN103471174A (zh) * 2013-10-10 2013-12-25 张久明 节能联动控制系统及节能联动控制方法
CN104809555A (zh) * 2015-04-22 2015-07-29 吉林建筑大学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供热系统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CN106600104A (zh) * 2016-11-07 2017-04-26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能效的评估方法
CN107451698A (zh) * 2017-08-10 2017-12-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应用于多方式供热电厂的优化调度装置及调度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6655A (zh) * 2019-01-23 2019-05-17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热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方法和服务器
CN111788598B (zh) * 2019-02-20 2021-10-12 弗罗斯有限公司 利用高楼能量管理系统数据的能量效率分析系统
CN111788598A (zh) * 2019-02-20 2020-10-16 弗罗斯有限公司 利用bems数据的能量效率分析系统
CN109917706A (zh) * 2019-03-06 2019-06-21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居住建筑节能效果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0081408A (zh) * 2019-04-18 2019-08-02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10736130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偏离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6133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平衡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6132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室温稳定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36131A (zh) * 2019-11-01 2020-01-31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室温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12149A (zh) * 2020-03-26 2020-07-14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泵切换时机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33485A (zh) * 2021-01-21 2021-05-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数据中心热回收利用率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639980A (zh) * 2021-08-06 2021-11-12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烟气提水装置提水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9980B (zh) * 2021-08-06 2024-03-01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评价烟气提水装置提水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6776512A (zh) * 2021-08-25 2023-09-19 陕西启迪瑞行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位面积能耗的确定管网损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5544A (zh) 一种供热系统能效分析输出方法及装置
Ma et al. Recent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 in optim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Jennings et al. Model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trofitting residential energy systems at the urban scale
Xu et al. A survey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s in the heating 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Xin et al. Effect of the energy-saving retrofit on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typical city in northern China
Lu et al.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an integrated model in TRNSYS
Bojić et al. Decreas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rmally non-insulated old house via refurbishment
Zhou et al. Operation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for a GSHP system compounded with domestic hot water (DHW) system
Ahmadi et al. An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he long-term energy planning based on useful energ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duction in residential sector: A case of Iran
Calise et al. Heat metering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A novel approach through dynamic simulation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energy and economic savings
Hinkelman et al. Modelica-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district cooling systems: A case study
Moynihan et al. Energy savings for a manufacturing facility using building simulation modeling: A case study
Rolfsman CO2 emission consequences of energy measures in buildings
Mo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for distributed microgrid based on Modelica language
Li et al. Method of checking and certifying carbon trading volume of existing buildings retrofits in China
Li et al. Thermo-economic evaluation for energy retrofitting building ventilation system based on run-around heat recovery system
Li et al.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field application of solar assisted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for rural buildings in Xinjiang
Deng et al. Evaluation of deploying data-driven predictive controls in buildings on a large scale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Batukhtin et al.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rmal inertia for a branched heat supply system
Liu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Campus Central Heating System Based on Heat Supply Monitoring Platform.
Tanriverdi et al. Importance of HVAC System Selection in Reduc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Retrofits–Case Study: Office Building in London
Tangwe et al. Development of simplified benchmark models to predict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residential air source heat pump water heaters in South Africa
Diao et 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energy supply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y
Ali et al.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District Heating Substations: A Study of the Cooling Process and Overall System Improvements in Ludvika
Muller Potential for energy savings through reductions in hot water consum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