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5124A -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5124A
CN108985124A CN201810861520.XA CN201810861520A CN108985124A CN 108985124 A CN108985124 A CN 108985124A CN 201810861520 A CN201810861520 A CN 201810861520A CN 108985124 A CN108985124 A CN 108985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er
module
antenna
electronic tag
transpo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15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开明
李君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to CN2018108615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851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85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512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5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the interrogation against piracy att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所述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应答器、阅读器和控制终端,所述应答器包括第一应答器、第二应答器和第三应答器,所述阅读器包括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和第三阅读器,所述第一应答器、第二应答器、第三应答器分别与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第三阅读器无线连接,所述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第三阅读器分别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本发明设计了若干个阅读器和若干个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对阅读器的选择作用来加强电子标签的信息安全保护,再通过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加强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护力度,有效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又叫无线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通信技术,可利用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不需要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现如今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其中包括物联网及物流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物流进行跟踪定位,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降低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现如今市场上应用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标签的读写大多没有什么安全限制,当电子标签接近到阅读器时,标签就会无条件的自动发出讯息,阅读器可轻易阅读标签内的信息,无法确认阅读器是否合法合适,而我们有时会需要对电子标签的内容进行保密限制,使得电子标签只能被唯一的阅读器阅读,若是利用其它的阅读器阅读,则阅读操作失败,为了使用成本来考虑,阅读器又可以对多个电子标签进行阅读操作。
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应答器、阅读器和控制终端,所述应答器包括第一应答器、第二应答器和第三应答器,所述阅读器包括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和第三阅读器,所述第一应答器、第二应答器、第三应答器分别与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第三阅读器无线连接,所述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第三阅读器分别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本发明设计了三个应答器和一个阅读器,阅读器可阅读三个应答器中的信息,阅读器读取的信息会传至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进行存储和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应答器、第二应答器和第三应答器结构相同,所述应答器包括信号放大器和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第一电子标签、第二电子标签和第三电子标签,所述第一电子标签、第二电子标签和第三电子标签分别与信号放大器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分别与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第三阅读器无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标签、第二电子标签和第三电子标签结构相同,所述每个电子标签包括第一传输模块、识别系统、第一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AC/DC转换电路、第一解调器和第一调制器,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分别与阅读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识别系统、AC/DC转换电路、第一解调器和控制模块和存储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第一调制器和第二天线依次电连接。
本发明中应答器包括电子标签和信号放大器,其中每个电子标签内都设置有识别系统,可对阅读器的登录请求进行识别,而每一个电子标签能且只能被一个特定的阅读器阅读,实现信息的保密限制,如果是不符合要求的阅读器对电子标签进行阅读,则阅读操作失败;通过电子标签的筛选作用,我们可以对电子标签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第一天线可用于接收阅读器传来的指令,而第二天线可传输信息至阅读器;AC/DC转换电路可以把由阅读器送过来的射频讯号转换成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再经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第一解调器可以对阅读器传来的信号进行去除载波,以便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而第一调制器可将控制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控制模块可对阅读器传输的指令进行分析,再依其要求回送数据给阅读器;存储模块可对整个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储操作;信号放大器可对整个过程中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阅读器、第二阅读器、第三阅读器结构相同,所述每个阅读器包括第三天线、第二转换模块、处理模块和加密模块,所述第三天线分别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无线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解调器和第二调制器,所述第三天线、第二解调器、分析模块和加密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三天线、第二调制器和分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过滤模块、解密模块、工作管理模块和数据库,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加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解密模块、数据过滤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数据过滤模块分别与数据库和工作管理模块电连接。
本发明中阅读器包括第三天线和加密模块等组件,其中第三天线可用于接收应答器返回的信息,同时可以传输信号至应答器;第二解调器可以对应答器传来的信号进行去除载波,以便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而第二调制器可将分析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加密模块可对阅读器读取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增加整个传输系统更加安全保密,有效实用。
控制终端中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过滤模块等,其中数据接收模块可接收阅读器传输的信息,由解密模块进行解密处理,再通过数据过滤模块对信息解密后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将一些错误的信息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库进行保存,同时依据得到的信息对工作管理模块进行相应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天线包括金属底板、天线单元和微带线,所述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所述第一微带线安装在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微带线安装在第二天线单元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均为E型天线,所述E 型天线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贴片、中贴片和下贴片,所述第二微带一端固定在中贴片上,所述上贴片和中贴片之间、所述中贴片和下贴片之间均设置有槽道。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E型天线,通过E型天线的表面槽道的大小来改变电流分布,使其产生不同的电流路径以对应两个邻近的谐振频率,构造双峰谐振电路,其中利用第一微带线将两个天线单元组合,形成二元阵列,加强了辐射的效率和强度。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控制终端需要采集某些信息时,控制终端根据信息要求发送命令给指定的阅读器;
2)阅读器接收到命令后,分别对第一应答器中的第一电子标签发出登录请求;
3)第一电子标签接收登录请求,第一电子标签的识别系统对步骤2) 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识别的数据错误时,直接到步骤4);
4)阅读器接收到第一电子标签的反馈信息,分别对第一应答器中的第二电子标签发出登录请求;
5)第二电子标签接收登录请求,第二电子标签的识别系统对步骤4) 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步骤3) 识别的数据错误时,直接到步骤6);
6)阅读器接收到第二电子标签的反馈信息,分别对第一应答器中的第三电子标签发出登录请求;
7)第三电子标签接收登录请求,第三电子标签的识别系统对步骤6) 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步骤3) 识别的数据错误时,数据传输结束;
8)阅读器接收到第一应答器的反馈信息,分别对识别正确的电子标签发出指令;登录请求识别正确的电子标签接收指令,并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密操作。
9)控制终端接收阅读器传输的加密信息,分别对信息进行解密,通过获得的信息做出对应操作,一次数据传输结束;
10)阅读器分别对第二应答器、第三应答器发出登录请求,并重复以上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系统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阅读器发送的登录请求,登录请求包括用户登录密码和设备识别码;
2)利用系统中的预设算法对所述用户登录密码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第一请求码;
3)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在数据库中查询与其对应的第二请求码;
4)对步骤2)、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请求码和第二请求码进行比较,若是二者一致,则登录信息识别正确;若二者不同,则登录信息识别错误;
5)将登录反馈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的阅读器,识别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加密模块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块随机产生执行码,通过第一预设算法计算产生第一密钥,利用第一密钥对阅读器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密文;
2)系统随机产生一组对应的公钥和私钥,利用第二预设算法分别对公钥、私钥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加密公钥和第一加密私钥。
3)利用第一加密公钥对步骤1)得到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密钥;
4)将第二密钥、第一加密私钥和密文发送至控制终端,加密操作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解密模块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第一加密私钥对第二密钥进行解密操作,得到第一密钥;
2)利用第一密钥对控制终端接收到的密文进行解密操作,得到电子标签信息;
3)解密操作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时,当我们需要阅读电子标签中的信息时,可以根据信息对应的要求来选择对应的阅读器,并将指令发送至对应的阅读器,当阅读器分别对每个电子标签发送登录请求后,这些登录请求通过第一天线被接收,再通过AC/DC电路、第一解调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被识别系统识别,当识别系统识别正确时,电子标签内的控制模块会将对应反馈信息通过第一调制器、第二天线发送至对应阅读器,识别正确的阅读器会再次发送指令至对应电子标签,读取其内存储的信息,存储信息传输至阅读器后,通过第三天线、第二解调器进行处理,后通过分析模块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加密模块进行加密操作,加密操作结束后,加密的信息通过第三天线传输至控制终端,并通过控制终端进行解密处理,再将解密后的信息进行下一步操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通过设计了若干个阅读器和若干个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对阅读器的选择作用来加强电子标签的信息安全保护,再通过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加强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护力度,有效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三天线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应答器模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阅读器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控制终端模块示意图。
图中:1-应答器、11-第一应答器、111-第一电子标签、1111-第一传输模块、1112-识别系统、1113-第一转换模块、1114-控制模块、1115- 存储模块、112-第二电子标签、113-第三电子标签、114-信号放大器、12- 第二应答器、13-第三应答器、2-阅读器、21-第一阅读器、22-第二阅读器、23-第三阅读器、24-第三天线、241-第一天线单元、2411-上贴片、2412-槽道、2413-中贴片、2414-下贴片、242-第一微带线、243-第二天线单元、244-第二微带线、245-金属底板、3-控制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应答器1、阅读器2和控制终端3,所述应答器1包括第一应答器11、第二应答器12和第三应答器13,所述阅读器2包括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和第三阅读器23,所述第一应答器11、第二应答器12、第三应答器13分别与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无线连接,所述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分别和控制终端3电连接。
本发明设计了应答器1和一个阅读器2,阅读器2可阅读三个应答器 1中的信息,阅读器2读取的信息会传至控制终端3,由控制终端3进行存储和应用。
所述第一应答器11、第二应答器12和第三应答器13结构相同,所述每个应答器1包括信号放大器114和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第一电子标签111、第二电子标签112和第三电子标签113,所述第一电子标签111、第二电子标签112和第三电子标签113分别与信号放大器114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114分别与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无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标签111、第二电子标签112和第三电子标签113结构相同,所述每个电子标签包括第一传输模块1111、识别系统1112、第一转换模块1113、控制模块1114和存储模块1115,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11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转换模块1113 包括AC/DC转换电路、第一解调器和第一调制器,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分别与阅读器2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识别系统1112、AC/DC转换电路、第一解调器和控制模块1114和存储模块1115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14、第一调制器和第二天线依次电连接。
本发明中每个应答器1包括电子标签和信号放大器114,其中每个电子标签内都设置有识别系统1112,可对阅读器2的登录请求进行识别,而每一个电子标签能且只能被一个特定的阅读器2阅读,实现信息的保密限制,如果是不符合要求的阅读器2对电子标签进行阅读,则阅读操作失败;通过电子标签的筛选作用,我们可以对电子标签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第一天线可用于接收阅读器2传来的指令,而第二天线可传输信息至阅读器2;AC/DC转换电路可以把由阅读器2送过来的射频讯号转换成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再经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第一解调器可以对阅读器2传来的信号进行去除载波,以便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而第一调制器可将控制模块1114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控制模块1114可对阅读器2传输的指令进行分析,再依其要求回送数据给阅读器2;存储模块1115可对整个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储操作;信号放大器114可对整个过程中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所述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结构相同,所述阅读器2包括第三天线24、第二转换模块、处理模块和加密模块,所述第三天线24分别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无线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解调器和第二调制器,所述第三天线24、第二解调器、分析模块和加密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三天线24、第二调制器和分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3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过滤模块、解密模块、工作管理模块和数据库,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加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解密模块、数据过滤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数据过滤模块分别与数据库和工作管理模块电连接。
本发明中阅读器2包括第三天线24和加密模块等组件,其中第三天线24可用于接收应答器1返回的信息,同时可以传输信号至应答器1;第二解调器可以对应答器1传来的信号进行去除载波,以便取出真正的调制信号,而第二调制器可将分析模块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后加到载波上,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加密模块可对阅读器2读取的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加密操作,增加整个传输系统更加安全保密,有效实用。
控制终端3中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过滤模块等,其中数据接收模块可接收阅读器2传输的信息,由解密模块进行解密处理,再通过数据过滤模块对信息解密后的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将一些错误的信息进行过滤,最后将过滤后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库进行保存,同时依据得到的信息对工作管理模块进行相应操作。
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2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天线 24包括金属底板245、天线单元和微带线,所述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单元241和第二天线单元243,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微带线242和第二微带线244,所述第一微带线242安装在第一天线单元241和第二天线单元243 之间,所述第二微带线244安装在第二天线单元243右侧。
所述第一天线单元241和第二天线单元243均为E型天线,所述E型天线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贴片2411、中贴片2413和下贴片2414,所述第二微带一端固定在中贴片2413上,所述上贴片2411和中贴片2413 之间、所述中贴片2413和下贴片2414之间均设置有槽道2412。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E型天线,通过E型天线的表面槽道2412的大小来改变电流分布,使其产生不同的电流路径以对应两个邻近的谐振频率,构造双峰谐振电路,其中利用第一微带线242将两个天线单元组合,形成二元阵列,加强了辐射的效率和强度。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控制终端3需要采集某些信息时,控制终端 3根据信息要求发送命令给指定的阅读器2;
2)阅读器2接收到命令后,分别对第一应答器11中的第一电子标签111发出登录请求;
3)第一电子标签111接收登录请求,第一电子标签111的识别系统 1112对步骤2)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识别的数据错误时,直接到步骤4);
4)阅读器2接收到第一电子标签111的反馈信息,分别对第一应答器11中的第二电子标签112发出登录请求;
5)第二电子标签112接收登录请求,第二电子标签112的识别系统 1112对步骤4)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步骤3)识别的数据错误时,直接到步骤6);
6)阅读器2接收到第二电子标签112的反馈信息,分别对第一应答器11中的第三电子标签113发出登录请求;
7)第三电子标签113接收登录请求,第三电子标签113的识别系统 1112对步骤6)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步骤3)识别的数据错误时,数据传输结束;
8)阅读器2接收到第一应答器11的反馈信息,分别对识别正确的电子标签发出指令;登录请求识别正确的电子标签接收指令,并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阅读器2,阅读器2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密操作。
9)控制终端3接收阅读器2传输的加密信息,分别对信息进行解密,通过获得的信息做出对应操作,一次数据传输结束;
10)阅读器2分别对第二应答器12、第三应答器13发出登录请求,并重复以上操作。
所述识别系统1112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阅读器2发送的登录请求,登录请求包括用户登录密码和设备识别码;
2)利用系统中的预设算法对所述用户登录密码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第一请求码;
3)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在数据库中查询与其对应的第二请求码;
4)对步骤2)、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请求码和第二请求码进行比较,若是二者一致,则登录信息识别正确;若二者不同,则登录信息识别错误;
5)将登录反馈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的阅读器2,识别结束。
所述加密模块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块随机产生执行码,通过第一预设算法计算产生第一密钥,利用第一密钥对阅读器2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密文;
2)系统随机产生一组对应的公钥和私钥,利用第二预设算法分别对公钥、私钥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加密公钥和第一加密私钥。
3)利用第一加密公钥对步骤1)得到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密钥;
4)将第二密钥、第一加密私钥和密文发送至控制终端3,加密操作结束。
所述解密模块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第一加密私钥对第二密钥进行解密操作,得到第一密钥;
2)利用第一密钥对控制终端3接收到的密文进行解密操作,得到电子标签信息;
3)解密操作结束。
本发明使用时,当我们需要阅读电子标签中的信息时,可以根据信息对应的要求来选择对应的阅读器2,并将指令发送至对应的阅读器2,当阅读器2分别对每个电子标签发送登录请求后,这些登录请求通过第一天线被接收,再通过AC/DC电路、第一解调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信号被识别系统1112识别,当识别系统1112识别正确时,电子标签内的控制模块 1114会将对应反馈信息通过第一调制器、第二天线发送至对应阅读器2,识别正确的阅读器2会再次发送指令至对应电子标签,读取其内存储的信息,存储信息传输至阅读器2后,通过第三天线24、第二解调器进行处理,后通过分析模块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加密模块进行加密操作,加密操作结束后,加密的信息通过第三天线24传输至控制终端3,并通过控制终端3进行解密处理,再将解密后的信息进行下一步操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通过设计了若干个阅读器2和若干个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对阅读器2的选择作用来加强电子标签的信息安全保护,再通过加密模块和解密模块,加强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护力度,有效实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应答器(1)、阅读器(2)和控制终端(3),所述应答器(1)包括第一应答器(11)、第二应答器(12)和第三应答器(13),所述阅读器(2)包括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和第三阅读器(23),所述第一应答器(11)、第二应答器(12)、第三应答器(13)分别与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无线连接,所述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和第三阅读器(23)分别和控制终端(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答器(11)、第二应答器(12)和第三应答器(13)结构相同,所述应答器(1)包括信号放大器(114)和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第一电子标签(111)、第二电子标签(112)和第三电子标签(113),所述第一电子标签(111)、第二电子标签(112)和第三电子标签(113)分别与信号放大器(114)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114)分别与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无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标签(111)、第二电子标签(112)和第三电子标签(113)结构相同,所述每个电子标签包括第一传输模块(1111)、识别系统(1112)、第一转换模块(1113)、控制模块(1114)和存储模块(1115),所述第一传输模块(1111)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转换模块(1113)包括AC/DC转换电路、第一解调器和第一调制器,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分别与阅读器(2)电连接,所述第一天线、识别系统(1112)、AC/DC转换电路、第一解调器、控制模块(1114)和存储模块(1115)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114)、第一调制器和第二天线依次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阅读器(21)、第二阅读器(22)、第三阅读器(23)结构相同,所述每个阅读器(2)包括第三天线(24)、第二转换模块、处理模块和加密模块,所述第三天线(24)分别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无线连接;所述第二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解调器和第二调制器,所述第三天线(24)、第二解调器、分析模块和加密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第三天线(24)、第二调制器和分析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终端(3)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过滤模块、解密模块、工作管理模块和数据库,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加密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解密模块、数据过滤模块依次电连接,所述数据过滤模块分别与数据库和工作管理模块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2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天线(24)包括金属底板(245)、天线单元和微带线,所述天线单元包括第一天线单元(241)和第二天线单元(243),所述微带线包括第一微带线(242)和第二微带线(244),所述第一微带线(242)安装在第一天线单元(241)和第二天线单元(243)之间,所述第二微带线(244)安装在第二天线单元(243)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241)和第二天线单元(243)均为E型天线,所述E型天线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为上贴片(2411)、中贴片(2413)和下贴片(2414),所述第二微带一端固定在中贴片(2413)上,所述上贴片(2411)和中贴片(2413)之间、所述中贴片(2413)和下贴片(2414)之间均设置有槽道(2412)。
6.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电子数据传输系统的控制终端(3)需要采集某些信息时,控制终端(3)根据信息要求发送命令给阅读器(2);
2)阅读器(2)接收到命令后,分别对第一应答器(11)中的第一电子标签(111)发出登录请求;
3)第一电子标签(111)接收登录请求,第一电子标签(111)的识别系统(1112)对步骤2)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识别的数据错误时,直接到步骤4);
4)阅读器(2)接收到第一电子标签(111)的反馈信息,分别对第一应答器(11)中的第二电子标签(112)发出登录请求;
5)第二电子标签(112)接收登录请求,第二电子标签(112)的识别系统(1112)对步骤4)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步骤3)识别的数据错误时,直接到步骤6);
6)阅读器(2)接收到第二电子标签(112)的反馈信息,分别对第一应答器(11)中的第三电子标签(113)发出登录请求;
7)第三电子标签(113)接收登录请求,第三电子标签(113)的识别系统(1112)对步骤6)中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当识别的数据正确时,直接到步骤8);当步骤3)识别的数据错误时,数据传输结束;
8)阅读器(2)接收到第一应答器(11)的反馈信息,分别对识别正确的电子标签发出指令;登录请求识别正确的电子标签接收指令,并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传输至阅读器(2),阅读器(2)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密操作。
9)控制终端(3)接收阅读器(2)传输的加密信息,分别对信息进行解密,通过获得的信息做出对应操作,一次数据传输结束;
10)阅读器(2)分别对第二应答器(12)、第三应答器(13)发出登录请求,并重复以上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系统(1112)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接收阅读器(2)发送的登录请求,登录请求包括用户登录密码和设备识别码;
2)利用系统中的预设算法对所述用户登录密码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第一请求码;
3)根据所述设备识别码在数据库中查询与其对应的第二请求码;
4)对步骤2)、步骤3)中得到的第一请求码和第二请求码进行比较,若是二者一致,则登录信息识别正确;若二者不同,则登录信息识别错误;
5)将登录反馈信息分别发送至对应的阅读器(2),识别结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模块随机产生执行码,通过第一预设算法计算产生第一密钥,利用第一密钥对阅读器(2)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密文;
2)系统随机产生一组对应的公钥和私钥,利用第二预设算法分别对公钥、私钥进行计算,得到第一加密公钥和第一加密私钥。
3)利用第一加密公钥对步骤1)得到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第二密钥;
4)将第二密钥、第一加密私钥和密文发送至控制终端(3),加密操作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密模块的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第一加密私钥对第二密钥进行解密操作,得到第一密钥;
2)利用第一密钥对控制终端(3)接收到的密文进行解密操作,得到电子标签信息;
3)解密操作结束。
CN201810861520.XA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Withdrawn CN1089851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1520.XA CN108985124A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1520.XA CN108985124A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5124A true CN108985124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52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1520.XA Withdrawn CN108985124A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851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67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67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3157B2 (en)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wristband with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
TWI599990B (zh) 使用標籤進行巡檢之方法、系統和通訊終端
CN104471872B (zh) 用于无线设备的传输装置
US1003748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wristband
CN101159008B (zh) 近场通信芯片组通信接口和主处理器之间相互认证的方法
CN103198337B (zh) 具有物品定位功能的编码信息读取终端
US10043046B1 (en) Tag-to-tag communication using RFID readers
US10699178B1 (en) Digital identities for physical items
CN103106375B (zh) 使用超材料天线的rfid设备
CN103150528B (zh) 具有多向天线的编码的信息读取终端
US11651180B1 (en) Item identification via RFID tag secret
CN101276400A (zh) Rfid标签读取装置
US6567394B1 (en) Non-contact IC car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data communication
Kovelan et al. Automated attendanc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iot
CN108985124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10688551A (zh) 基于rfid保密文件全程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232294A (zh) 具有射频电子标签的交互书及其交互系统和方法
EP2372598B1 (en) Tag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1580344B2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s using unclonable identifiers
CN104618118B (zh) 一种rfid所有权转换支持方法
JP3966340B2 (ja) 非接触idシステム
CN101140667B (zh) 一种主动识别贵宾客户的排队方法和系统
CN104115159B (zh) 使用外部令牌的编码的信息读取终端
CN208547951U (zh) 一种具有认证及打印功能的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CN105069500B (zh) 一种高安全性rfid标签天线、rfid标签及射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