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80686A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80686A
CN108980686A CN201810553704.XA CN201810553704A CN108980686A CN 108980686 A CN108980686 A CN 108980686A CN 201810553704 A CN201810553704 A CN 201810553704A CN 108980686 A CN108980686 A CN 108980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light source
luminaire
ligh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537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隆平
角佳和
熊田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80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806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14Adjustable mountings
    • F21V21/30Pivoted housings or fram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本发明的要解决的问题在于,谋求提高作业性以及抑制调光等级的调节精度的下降。照明器具包括光源、控制部、校正电位器以及壳体。壳体具有第1筒体和第2筒体。第1筒体在第1端具有射出光源的光的射出口。第2筒体在第1筒体的第2端能旋转地安装于第1筒体。控制部根据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改变光源的调光等级,而且根据校正电位器的操作部的调节位置,校正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第2筒体具有操作孔。第2筒体的设有操作孔的部位是在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操作部相对的部位。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一种照明器具,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改变光源的调光等级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例,例示日本JPS59-119607A(以下称为“文献1”)记载的带调光器的聚光灯(照明器具)。在该以往例中,内置有调光装置的调光盒设在安装于聚光灯的灯体的万向配件与安装于顶棚等的安装配件之间。另外,在调光盒设有调光用旋钮,通过旋转调光用旋钮,能够调节光源的调光状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例如随着与旋钮成为一体地进行旋转的电位器(可变电阻器)的劣化等,旋钮的旋转角度与光源的调光状态(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有时发生偏差。即,即使将旋钮转动到在制造旋钮时与10[%]的调光等级对应的旋转位置,但实际的光源有时会以20[%]的调光等级亮灯。但是,所述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不具有用于消除该种偏差的校正功能。
另外,也考虑在调光用旋钮以外,将另一种具有该种校正功能的校正用旋钮设于调光盒。但是,使用调光用旋钮调节调光等级的操作人员可能会将校正用旋钮误当作调光用旋钮进行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缘由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作业性以及抑制调光等级的调节精度的下降的照明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包括光源、校正电位器、圆筒形状的壳体以及进行所述光源的调光控制的控制部。所述壳体用于收纳所述光源、所述控制部以及所述校正电位器。所述壳体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所述第1筒体在轴向上的第1端具有射出自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射出口。所述第2筒体在所述第1筒体的与所述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以能将所述第1筒体的中心轴线作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筒体。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改变所述光源的调光等级,而且根据所述校正电位器的操作部的调节位置,校正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所述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所述第2筒体具有使收纳有所述校正电位器的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相连的操作孔。所述第2筒体的设有所述操作孔的部位是在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所述操作部相对的部位。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作业性以及抑制调光等级的调节精度的下降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后方观察的含有局部截面的立体图。
图2是将上述的照明器具安装于布线管道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的照明器具的示意性的回路框图。
图4是上述的照明器具中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上述的照明器具中的第2筒体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的照明器具中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表示上述的照明器具的主要部分,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8是上述的照明器具在搬运时或保管时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9A是上述的照明器具的操作孔与通孔未重合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9B是上述的照明器具的操作孔与通孔重合后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10A是上述的照明器具的变形例中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0B是上述的变形例中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0C是上述的变形例中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器具;2、光源;34、控制部;4、壳体;4A、外周面;41、第1筒体;410、射出口;42、第2筒体;42A、外周面;42B、一表面;5、刻度部;63、限制板;8、光学透镜;17、17A、校正电位器;170、170A、操作部;18、18A、操作孔;19、通孔;20、辅助孔;A1、中心轴线;D1、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1)概要
以下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之一。只要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则能够根据设计等对以下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作为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构成为安装于布线管道13的聚光灯。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1包括光源2、进行光源2的调光控制的控制部34(参照图3)以及圆筒形状的壳体4。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照明器具1还包括校正电位器17。壳体4收纳光源2、控制部34以及校正电位器17。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4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41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42。第1筒体41在轴向(在图1中是前后方向)上的第1端(在图1中是前端)具有将自光源2发出的光射出的射出口410。第2筒体42在第1筒体41的与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在图1中是后端),以能将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作为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筒体4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与第2筒体42的中心轴线一致。即,第1筒体41和第2筒体42以彼此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方式装配,构成1个圆筒形状的壳体4。这里所说的“圆筒形状”不限定于严格的圆筒形,例如也可以使第1筒体41或第2筒体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稍微凹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个例子,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实质相等。
控制部34构成为根据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改变光源2的调光等级。此外,控制部34构成为根据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的调节位置,校正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筒体42是接收对光源2的调光状态(调光等级)进行调节的操作人员的操作的操作部。作为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校正电位器17是回转式电位器,因此操作部170的所述调节位置是旋转位置(旋转角度)。但是,除回转式电位器以外,校正电位器17也可以是滑动式电位器。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转动第2筒体42来调节光源2的调光等级的作业称为“第1作业”,将进行第1作业的人称为“第1操作人员”。另一方面,将转动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而用于消除在所述对应关系上发生的偏差的作业称为“第2作业”,将进行第2作业的人称为“第2操作人员”。无需说明,第1操作人员(或第2操作人员)有时也进行第1作业和第2作业这两个作业。
这里,如图1~图2、图4~图5、图9A和图9B所示,第2筒体42具有操作孔18。操作孔18是使收纳有校正电位器17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与壳体4的外部空间相连的孔。第2筒体42的设有操作孔18的部位是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操作部170相对的部位(参照图9B)。
采用该结构,校正电位器17收纳在壳体4内,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操作孔18与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相对。因此,第2操作人员通过以第2筒体42达到预定的旋转角度的方式旋转第2筒体42,自操作孔18插入改锥等工具的顶端,转动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能够进行第2作业。因而,即使所述对应关系发生偏差,也能消除该偏差。
另外,与操作部170或(用于转动操作部170的)旋钮自壳体4的外周面4A突出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在第1操作人员进行第1作业时,降低对操作部170或旋钮误操作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第2筒体42位于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的旋转角度时,由于无法操作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因此能够降低误操作校正电位器17的可能性。另外,与操作部170或旋钮自壳体4的外周面4A突出设置的情况相比,也能提高作为照明器具1整体的外观设计性(美观度)。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能够提高作业性以及抑制调光等级的调节精度的下降。
(2)详细
(2.1)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9B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使用图1中图示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箭头规定照明器具1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来进行说明。这些箭头只不过是以辅助说明的目的而记载,不伴有实体。另外,所述的方向的规定并非旨在限定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的使用形态。
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1包括光源2、亮灯装置3(参照图3)以及壳体4。另外,如图3~图4以及图7所示,照明器具1还包括调光电位器(可变电阻器)6和校正电位器(可变电阻器)17。另外,如图1所示,照明器具1还包括光学透镜8、反射构件9、眩光抑制用的挡板10、臂11以及防下落用的线12和塞柱14等。如图2所示,作为一个例子,照明器具1构成为安装于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建筑物内的顶棚设置的布线管道13的聚光灯。
(2.2)光源
光源2例如具有至少1个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芯片、安装有LED芯片的矩形板状的安装基板以及支承上述LED芯片和安装基板的保持件。另外,光源2例如具有散热构件以及传导自LED芯片等发出的热的热传导片材。
LED芯片例如是辐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另外,利用封装树脂封装供LED芯片安装的安装基板的安装面,该封装树脂混入有用于转换自LED芯片辐射的蓝色光的波长的荧光物质(例如黄色荧光体)。在矩形板状的安装基板的安装面上的位于对角位置的一对角部形成有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光源2构成为将自亮灯装置3输出的直流电压施加于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从而辐射白色的照明光。
(2.3)壳体
(2.3.1)壳体的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4整体形成为圆筒形状。壳体4具有形成为长条的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41和形成为扁平的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42。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与第2筒体42的中心轴线一致。即,第1筒体41和第2筒体42以彼此的中心轴线一致的方式装配,构成1个圆筒形状的壳体4。
(2.3.2)第1筒体
第1筒体41在轴向上的第1端(在图1中是前端)具有射出口410。在第1筒体41的与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在图1中是后端),能旋转地安装有第2筒体42。将例如通过铝压铸而分别形成的圆筒形状的两个构件(光源收纳部411和电源收纳部412)沿轴向彼此装配,从而构成第1筒体41。在光源收纳部411的内周面形成有具有螺纹孔的多个肋,在电源收纳部412的内周面形成有具有通孔的多个肋。在自电源收纳部412的开口插入了光源收纳部411的一部分(在图1中是后端部)的状态下,使螺钉通过电源收纳部412的通孔并进一步与光源收纳部411的螺纹孔螺纹接合,从而使光源收纳部411与电源收纳部412彼此连结。
光源收纳部411形成为轴向的一端(在图1中是前端)开放的有底圆筒形状,在轴向上具有电源收纳部412的长度尺寸的约一半左右的尺寸。光源收纳部411在内部收纳光源2,自位于开放的一端的射出口410射出自光源2发出的光。具体而言,光源收纳部411在与射出口410相对的底部411A(参照图1)的一表面具有凹处,供光源2的支承LED芯片和安装基板的保持件嵌入。光源2的保持件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于底部411A。
另外,如图1所示,光源收纳部411收纳有光学透镜8、反射构件9以及挡板10。在光源收纳部411内,从光源2到射出口410沿光轴L1依次配置有反射构件9、光学透镜8以及挡板10。光轴L1与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一致。在光源收纳部411的内周面沿周向形成有凹部,供设于反射构件9和挡板10的外周面的突起嵌入。
电源收纳部412形成为轴向的两端开放的圆筒形状。电源收纳部412在轴向上的一端侧(在图1中是前端侧)与光源收纳部411连结,第2筒体42能旋转地安装于电源收纳部412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在图1中是后端侧)。
电源收纳部412在内部收纳有亮灯装置3、调光电位器6以及校正电位器17。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电源收纳部412收纳有大致矩形板状的电路基板301和金属制的保持板302,上述电路基板301安装有构成亮灯装置3的后述的各种电路的多个电子零件300,沿轴向细长地延伸,上述保持板302用于保持电路基板301。保持板302通过螺纹固定而固定于光源收纳部411的底部411A。光源收纳部411的底部411A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与亮灯装置3的输出端连接的电线303如图1所示,经过该孔与光源2电连接。
如图7所示,电源收纳部412收纳有电位器基板60,调光电位器6和校正电位器17安装于该电位器基板60的一表面(与第2筒体42相对的面)。电位器基板60以与保持板302之间夹着绝缘片等的方式利用螺钉61固定于保持板302。调光电位器6及校正电位器17与亮灯装置3(的后述的控制部34)电连接。
调光电位器6以轴部62的中心轴线通过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的方式配置在电位器基板60的安装面(所述一表面)的中央。另一方面,校正电位器17避开调光电位器6地配置在电位器基板60的缘部附近。具体而言,作为一个例子,在从第1筒体41的轴向观察时,校正电位器17在第1筒体41的径向上配置在将调光电位器6与(后述的)刻度部5的标记了“1”的刻度线连结的直线上。总之,在从第1筒体41的轴向观察时,校正电位器17配置在调光电位器6的右斜上方。
另外,如图4和图7所示,电源收纳部412收纳有限制板63。限制板63利用金属材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在收纳有调光电位器6和校正电位器17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内,以配置在电位器基板60与第2筒体42之间的方式收纳限制板63。限制板63是用于限制第2筒体42的旋转范围的构件。在电源收纳部412的内周面设有具有螺纹孔的两个肋,限制板63利用两根螺钉64(参照图4)分别固定于该两个肋。
如图4所示,限制板63在中央具有供调光电位器6的轴部62贯穿的正方形状的窗孔65。限制板63具有一对止挡部66,通过将限制板63的一部分向靠近第2筒体42的方向切割立起,形成该一对止挡部66。各止挡部66形成为矩形板状。一对止挡部66通过与第2筒体42的后述的突起片424接触,将第2筒体42的能旋转的角度范围限制在预定的范围内(例如250°的范围内)。另外,在限制板63与电位器基板60之间配置有绝缘片67(参照图4)。绝缘片67在中央具有圆形的通孔670。调光电位器6的轴部62经过通孔670并进一步经过限制板63的窗孔65朝向第2筒体42突出。
另外,如图4所示,限制板63在与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相对的区域具有沿限制板6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19。限制板63的厚度方向与第1筒体41的轴向平行。
另外,与调光电位器6不同,校正电位器17是所谓的半固定型的可变电阻器。即,与调光电位器6不同,校正电位器17不是被频繁操作的电位器。因而,校正电位器17不具有与电位器基板60的安装面垂直地延伸的轴部(shaft),作为一个例子,操作部170具有十字槽。十字槽向与通孔19分开的朝向凹陷。第2操作人员通过将改锥等工具的顶端插入操作部170的十字槽,转动操作部170,能够改变校正电位器17的旋转角度。但校正电位器17也可以与调光电位器6同样地具有轴部。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在轴部的顶端设有能供例如一字改锥等工具的顶端插入的槽。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源收纳部412具有供臂11的一对支承部110A、110B的顶端部分分别安装的一对安装部43。各安装部43具有与电源收纳部412的内部相连的通孔430(参照图1)。一对安装部43在电源收纳部412的外周面412A分别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的区域。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各安装部43位于电源收纳部412的沿着中心轴线A1的方向(在图1中是前后方向)上的的大致中央。另外,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各安装部43位于电源收纳部412的与中心轴线A1和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图1中是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电源收纳部412借助一对安装部43被臂11支承为能以轴线L2(参照图1)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在图1中,轴线L2与左右方向平行。
这里,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在壳体4的外周面4A设有作为光源2的调光等级的参考值的刻度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刻度部5在第1筒体41的外周面,即,电源收纳部412的外周面412A上沿周向D1设置。刻度部5配置在外周面412A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区域。
利用印刷等方法形成刻度部5。或者,也可以将预先印刷有刻度部5的贴签粘贴于外周面412A。另外,也可以通过蚀刻在外周面412A形成凹凸,使涂料流入凹部而形成刻度部5。
刻度部5设在电源收纳部412的外周面412A上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沿着周向D1的区域中的第1区域B1(参照图6)。但刻度部5未设在外周面412A上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沿着周向D1的区域中的、作为除第1区域B1以外的区域的第2区域B2(参照图6)。
如图6所示,刻度部5以标记了“●OFF”的涂黑的圆形记号的位置(以下简称为“OFF”)为起点,与“OFF”稍微空开距离地连续标记有多条刻度线。刻度部5的相邻的两条刻度线的刻度间距相当于调光等级的1[%]的量。在每隔调光等级10[%]的刻度线的下方(在图1中是刻度线的前方)标注有数值(“1”~“10”的数值)。例如,标注了数值“2”的刻度线是相当于调光等级20[%]的参考值。如图6所示,刻度部5将标记了“10”的刻度线作为终点。总之,刻度部5表示自“OFF”的位置开始,从作为调光等级的下限值的5[%]到作为调光等级的上限值的100[%]的参考值。
这里,优选是,第1区域B1和第2区域B2配置为在第1区域B1朝下时,第2区域B2朝上。换言之,从沿着中心轴线A1的方向(在图1中是前后方向)观察,第1区域B1和第2区域B2配置为沿将轴线L2作为旋转轴线的壳体4的旋转方向C1(参照图1)相面对。总之,能使安装于布线管道13的照明器具1的壳体4以第1区域B1朝向大致铅垂下方的方式相对于臂11旋转。此时,未配置刻度部5的第2区域B2朝向大致铅垂上方(也就是顶棚侧)。因此,第1操作人员在从下方对安装于布线管道13的照明器具1进行仰视时,能够容易地辨认第1区域B1的刻度部5。在图6中,表示第1区域B1和第2区域B2的虚线是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而图示的,并不伴有实体。
另外,如图4和图7所示,电源收纳部412在内周面具有沿周向D1延伸的引导槽413。引导槽413形成在电源收纳部412的内周面的与第2筒体42邻接的区域。也就是说,引导槽413大致形成在第1区域B1和第2区域B2的背面侧的区域。引导槽413是供后述的第2筒体42的4个爪部421嵌入的槽。
(2.3.3)第2筒体
如图1、图2以及图4~图8所示,第2筒体42形成为轴向(在图1中是前后方向)上的一面(在图1中是前表面)开放的扁平的圆筒形状。作为一个例子,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实质相等。另外,作为一个例子,第2筒体42设定为轴向上的尺寸比第1筒体41的轴向上的尺寸小很多。第2筒体42由例如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形成。第2筒体42以能将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作为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筒体41。
如图2和图6所示,第2筒体42在外周面42A具有指示线420。例如设置细长的槽,使涂料流入该槽内而形成指示线420。
如图5所示,第2筒体42在开放的一面侧的周缘具有4个爪部421。4个爪部421沿第2筒体42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各爪部421的顶端沿第2筒体42的径向向与轴线分开的朝向突出。4个爪部421能沿周向D1滑动移动地嵌入电源收纳部412的引导槽413。也就是说,在前后方向上,各爪部421的突出的顶端的尺寸设定为比引导槽413的宽度尺寸稍小。此外,从第2筒体42的轴向观察,各爪部421的突出的顶端以与周向D1平行的方式呈圆弧状弯曲。
这样,通过使4个爪部421能滑动移动地嵌入引导槽413,能使第2筒体42将中心轴线A1作为旋转轴线相对于第1筒体41平滑地旋转,从而能够提高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另外,由于4个爪部421等间隔地设置,因此与爪部421的数量为例如1个或两个的情况相比,能够提供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的更加稳定的旋转操作。另外,能够进一步降低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的脱落。
如图5所示,第2筒体42还在内底面的中心部具有轴固定部422。轴固定部422是用于承接调光电位器6的轴部62的构件。轴固定部422自内底面呈筒状突出,并在顶端具有从轴固定部422的轴向观察呈大致D字形凹陷的孔。通过使调光电位器6的被切割为D字形的轴部62嵌入轴固定部422的D字形的孔内,将第2筒体42固定于轴部62。因而,随着第2筒体42的旋转,嵌入轴固定部422的调光电位器6的轴部62也旋转。
此外,第2筒体42在内底面的用于加强轴固定部422的加强肋423的外侧具有突起片424。突起片424形成为大致梯形的板状。突起片424向靠近第1筒体41的方向突出。在第2筒体42接受了旋转操作时,突起片424与限制板63的一对止挡部66中的一者接触,从而限制第2筒体42进一步的旋转。换言之,以在指示线420位于与刻度部5的“OFF”相对的位置时突起片424与一止挡部66接触的方式,规定突起片424和止挡部66的位置关系。另外,以在指示线420位于与刻度部5的标注了数值“10”的刻度线相对的位置时突起片424与另一止挡部66接触的方式,规定突起片424和止挡部66的位置关系。
这里,第2筒体42具有使收纳有校正电位器17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与壳体4的外部空间相连的操作孔18。操作孔18设在第2筒体42的与第1筒体41的轴向交叉的一表面42B。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表面42B相当于第2筒体42的底部的平坦的后表面,与第1筒体41的轴向大致正交。操作孔18沿厚度方向贯通第2筒体42的底部。
第2筒体42的设有操作孔18的部位是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旋转位置)相等的情况下与操作部170相对的部位。因而,只在第2筒体42位于预定的旋转角度时,操作孔18经由限制板63的通孔19与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在指示线420位于与刻度部5的“OFF”相对的位置时(参照图2),第2筒体42位于预定的旋转角度。换言之,通过将第2筒体42转动为使指示线420与刻度部5的“OFF”相对,将操作孔18、通孔19以及操作部170配置为沿第1筒体41的轴向排成一列。总之,在指示线420位于刻度部5的“OFF”的位置时,第2操作人员能够经由操作孔18进行第2作业。
在指示线420位于刻度部5的“OFF”的位置以外的位置时,由于第2筒体42成为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的旋转角度,因此只有操作孔18偏离通孔19和操作部170排列的所述一列。在该情况下,即使窥视操作孔18,由于壳体4的内部空间被限制板63遮挡,因此也能降低意外将工具的顶端插入至电位器基板60附近的可能性。
优选是,在不进行第2作业时,如图6和图7所示,操作孔18由例如硅酮橡胶制的密封构件16封堵。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计划进行第1作业的第1操作人员意外地对操作部170进行操作的可能性。另外,能够抑制灰尘等异物自操作孔18进入壳体4内。
另外,操作孔18设于第2筒体42的平坦的一表面42B。因此,例如与操作孔18设于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操作孔18的周缘部分破损的可能性,另外能够稳定地安装用于防止灰尘等异物的进入的密封构件16。另外,能沿第1筒体41的轴向向操作孔18插入改锥等工具,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性。
关于第1筒体41与第2筒体42的组装,使调光电位器6的D字形的轴部62与D字形的轴固定部422的孔对齐,并且使4个爪部421分别朝向中心轴线A1弹性变形而向第1筒体41内插入即可。轴部62被插入轴固定部422的孔,并且弹性变形后的4个爪部421到达引导槽413,从而弹性复位而进入引导槽413内。结果,将第2筒体42安装于第1筒体41。
(2.4)光学透镜、反射构件以及挡板
光学透镜8构成为在射出口410附近控制光源2的配光。光学透镜8具有透光性,如图1所示形成为大致圆板状。来自光源2的直接光以及来自反射构件9的反射光入射光学透镜8。光学透镜8的轴向与光轴L1平行。光学透镜8例如由丙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等透明树脂材料或玻璃等透明材料形成。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光学透镜8为菲涅耳透镜。光学透镜8使来自反射构件9的光集中后高效地射出。
如图1所示,反射构件9构成为使自光源2辐射的光朝向光学透镜8反射。反射构件9由例如PBT树脂等硬质的白色树脂材料形成。在反射构件9的内侧面也可以设置铝等的金属膜。
反射构件9形成为轴向上的两端成为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反射构件9的轴向与光轴L1平行。反射构件9具有供自光源2辐射的光入射的第1端部(在图1中是后端部)以及使光朝向光学透镜8射出的第2端部(在图1中是前端部)。光学透镜8在反射构件9的第2端部的周缘以覆盖第2端部的方式安装。
反射构件9形成为自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去而内径逐渐增大。总之,第2端部的内径比第1端部的内径大。反射构件9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构造,使自光源2辐射的光朝向光学透镜8高效地反射。
如图1所示,挡板10形成为两端成为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挡板10的轴向与光轴L1平行。挡板10例如由聚碳酸酯或PBT等树脂材料形成。挡板10的内侧面(光轴L1侧的面)形成为黑色的眩光抑制面。例如通过将挡板10的内侧面涂装为黑色而实施消光处理,实现眩光抑制面。或者,也可以通过对涂装为黑色的面或由黑色的构件形成的面实施压纹加工,实现眩光抑制面。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挡板10在内侧面具有用于进一步抑制眩光的多个台阶部。
(2.5)亮灯装置
如图3所示,亮灯装置3例如包括整流电路30、电力转换电路31、控制电路32、恒流电路33以及控制部34。
整流电路30由二极管电桥构成。交流电源7与整流电路30的交流输入端电连接。整流电路30对输入到交流输入端的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将整流后的脉动电流电压(输入电压V1)自脉动电流输出端输出。
电力转换电路31是例如也称为升降压断路器的升降压变换器,构成为使自整流电路30的脉动电流输出端间输出的输入电压V1升压或降压而变换为期望的电压(输出电压V2)。电力转换电路31具有开关元件、感应器、二极管以及平滑电容器等。
控制电路32例如由变换器用的驱动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构成。利用控制电路32对电力转换电路31的开关元件进行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具体而言,控制电路32将驱动信号的占空比调整为与目标值一致,并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电力转换电路31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32在自控制部34收到用于使控制电路32处于待机状态的指示信号时,使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为0[%],从而不驱动开关元件(将开关元件维持为断开状态)。当不驱动开关元件时,随着平滑电容器的充电电荷的放电,电力转换电路31的输出电压V2下降。
恒流电路33构成为使供给到光源2的LED芯片的负载电流I1成为恒流。恒流电路33检测负载电流I1的大小,驱动设于供负载电流I1流动的电流路径的晶体管(例如增强型的n沟道MOSFET),以使负载电流I1的大小与目标值一致。
控制部34例如由微型控制器构成。控制部34构成为根据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旋转位置),改变光源2的调光等级。旋转角度是以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位于“OFF”的位置时为基准的角度。控制部34具有用于接受与调光电位器6的电阻值对应的电压信号的输入端子。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对由调光电位器6(可变电阻器)和校正电位器17(可变电阻器)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施加恒压Vcc,控制部34在输入端子接受被调光电位器6分压后的电压。
另外,控制部34具有用于向恒流电路33输出驱动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控制部34将与调光电位器6的电阻值对应的调光等级作为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内。控制部34生成驱动信号来作为调光等级越高、占空比越大的PWM信号,并向恒流电路33输出该驱动信号。另外,控制部34具有第2输出端子,用于向控制电路32输出使控制电路32处于待机状态的指示信号。
在与输入到输入端子的电压信号对应的调光等级在100[%]~下限值(例如5[%])的范围内时,控制部34自第1输出端子输出具有与调光等级对应的占空比的PWM信号(驱动信号)。也就是说,当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在作为调光等级的参考值的刻度部5位于相当于5[%]的刻度线~相当于100[%]的刻度线之间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自第1输出端子输出驱动信号。恒流电路33以减小负载电流I1的检测电压与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所对应的电压)的差的方式驱动晶体管,从而使负载电流I1与目标值一致。
另外,在与输入到输入端子的电压信号对应的调光等级为0[%],即,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与刻度部5的“OFF”的位置对齐时,控制部34经由恒流电路33使负载电流I1为零,从而使光源2熄灭。此外,控制部34自第2输出端子对控制电路32输出使该控制电路32处于待机状态的指示信号。
另外,随着例如调光电位器6的劣化等,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光源2的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有时发生偏差。即,即使在制造时使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与刻度部5的“OFF”的位置对齐,从而使光源2准确地熄灭,当发生所述偏差时,即使使指示线420与刻度部5的“OFF”的位置对齐,光源2有时也不会熄灭。同样,即使使指示线420与例如相当于调光等级50[%]的刻度线对齐,光源2有时仍会以调光等级60[%]亮灯。这里,控制部34构成为根据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的调节位置(旋转角度),校正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
具体而言,控制部34将与在调光电位器6的电阻值设定为例如10[Ω]以下时在输入端子接受的分压后的电压相同的值,作为用于判定是否使光源2熄灭的阈值而存储到存储器内。但是,因调光电位器6的劣化等,即使使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与刻度部5的“OFF”的位置对齐,调光电位器6的电阻值有时也不会设定为10[Ω]以下,只下降至例如100[Ω]。在该情况下,与100[Ω]的电阻值对应的分压后的电压的值比所述阈值高,因此光源2不会熄灭。这里,当第2操作人员对操作部170进行操作而将校正电位器17的电阻值设定为较高时,尽管调光电位器6的电阻值因劣化等而上升,控制部34也能使在输入端子接受的电压的值下降至与10[Ω]同等的值。
(2.6)臂、塞柱以及线
如图1所示,臂11将第1筒体41支承为能以与第1筒体41的轴向正交的轴线L2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臂11例如通过铝压铸而形成。臂11具有细长的板状的一对支承部以及将一对支承部的一端部彼此连结的方筒状的连结部111。换言之,臂11整体形成为大致U字形。这里,将一对支承部中的一支承部(在图1中是左侧)称为“支承部110A”,将另一支承部(在图1中是右侧)称为“支承部110B”。
支承部110A、110B分别在顶端部分(图1的下端部分)具有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突出的突起。这些突起收纳在对应的安装部43的通孔430内,使第1筒体41能够相对于臂11旋转。连结部111和支承部110A在各自的内部具有细长的导通孔,该导通孔供与塞柱14连接的电线15(参照图1)经过。电线15经过连结部111和支承部110A的导通孔,自安装部43的通孔430被引入到电源收纳部412的内部,与亮灯装置3的整流电路30的交流输入端电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8所示,支承部110B在顶端部分(图2的下端部分)具有旋钮螺钉112。旋钮螺钉112是阶梯式螺钉,螺钉端部经过对应的安装部43的通孔430,进一步与位于电源收纳部412的内部的螺母螺纹接合。
臂11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使壳体4相对于臂11旋转,任意地改变光源2的照射方向(光轴L1的方向)相对于例如铅垂方向的角度。
另外,图8表示照明器具1在搬运时或保管时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即,通过使壳体4相对于臂11旋转为使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沿着臂11的支承部110A、110B的长度方向,能使照明器具1的整体紧凑。换言之,为了能使照明器具1向这种状态变形,将第1筒体41和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比支承部110A、110B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小。另外,以第2筒体42不与连结部111接触的方式设定支承部110A、110B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及从轴线L2到第2筒体42的尺寸。
如图1所示,塞柱14安装在臂11的连结部111的上端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塞柱14在上端具有向外部暴露的一对端子140。通过将塞柱14安装于布线管道13,使端子140与交流电源7电连接,并进一步使亮灯装置3经由塞柱14和电线15与交流电源7电连接。
防下落用的线12在一端具有例如压接端子。线12经由压接端子螺纹固定于臂11的连结部111。另外,在线12的另一端实施环形加工而供系紧用具的钩卡挂。线12经由系紧用具固定于布线管道13。
(2.7)第1作业
以下,参照图2简单地说明第1作业,即,光源2的调光状态的调节作业。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想处于被安装于布线管道13的状态的照明器具1的壳体4预先相对于臂11发生了旋转的状态,即,壳体4的轴向相对于铅垂方向倾斜。此时,设想处于设有刻度部5的第1区域B1朝向大致铅垂下方,未设置刻度部5的第2区域B2朝向大致铅垂上方的状态。
首先,第1操作人员一边从下方仰视照明器具1,一边确认位于“OFF”的位置的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即,在图2的例子中,照明器具1的光源2处于熄灭了的状态。如图2所示,第1操作人员使例如食指的指肚抵接于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以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使手指向下方移动。当指示线420到达表示调光等级的下限值即5[%]的参考值的最初的刻度线时,光源2开始照射光。当自此进一步用指肚使第2筒体42旋转时,光源2的亮度逐渐增加。
例如,在要将该照明器具1的调光等级设定为50[%]的情况下,第1操作人员使指示线420与标注了数值“5”的刻度线对齐即可。另外,在要将照明器具1的调光等级设定为100[%](全亮灯)的情况下,使指示线420与标注了数值“10”的刻度线对齐即可。但当指示线420到达标注了数值“10”的刻度线时,第2筒体42的突起片424与止挡部66接触,因此第2筒体42被限制为不能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第1操作人员能用1根手指操作第2筒体42(使指肚抵接于第2筒体42),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1作业。
(2.8)第2作业
以下,参照图9A和图9B简单地说明第2作业,即,转动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而用于消除所述对应关系所发生的偏差的作业。
图9A和图9B表示沿壳体4的轴向从后方观察壳体4的状态。在图9A中,第2筒体42位于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的旋转角度,因此只有操作孔18处于偏离了通孔19和操作部170的位置。在图9A中虽未图示,但此时,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位于例如与标注了数值“1”的刻度线相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指示线420位于“OFF”以外的位置时,操作孔18位于偏离了通孔19和操作部170的位置。
自图9A的状态开始,第2操作人员使食指的指肚抵接于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使第2筒体42相对于第1筒体4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9A的箭头)。在指示线420到达“OFF”的位置时,如图9B所示,操作孔18与通孔19及操作部170沿第1筒体41的轴向排成一列,因此操作部170暴露。
这里,如果所述对应关系发生了偏差,则尽管指示线420到达了“OFF”的位置,光源2仍会以例如5[%]程度的调光等级的亮度继续亮灯。第2操作人员自操作孔18插入改锥等工具的顶端,以使校正电位器17的电阻值升高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部170即可。此时,第2操作人员持续转动操作部170直到光源2熄灭。当光源2熄灭时,完成校正作业,利用密封构件16封堵操作孔18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指示线420位于“OFF”的位置时操作孔18、通孔19以及操作部170排成一列的方式规定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因此,第2操作人员不用照度计等,仅一边辨认光源2从亮灯状态向熄灭状态切换,一边转动校正电位器17即可。因而,第2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第2作业。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通过使第2筒体42旋转为使第2筒体42达到预定的旋转角度,并自操作孔18插入改锥等工具的顶端,转动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能够校正所述对应关系。结果,即使所述对应关系发生了偏差,也能消除该偏差。另外,能在第1操作人员计划进行第1作业时,降低对操作部170误操作的可能性。因而,照明器具1能够提高在进行第1作业(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以及抑制调光等级的调节精度的下降。另外,与操作部170或(用于转动操作部170的)旋钮自壳体4的外周面4A突出设置的情况相比,也能提高作为照明器具1整体的外观设计性(美观度)。
(3)变形例
以下,参照图10A~图10C说明变形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称为“基本例”。另外,对于与基本例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基本例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对这些构成要素的说明。
图10A和图10B表示从上方观察壳体4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图10C表示从右侧观察壳体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但在图10C中,为了便于说明,用想像线(虚线)对收纳在壳体4内的电位器基板60、调光电位器6以及校正电位器17A进行图示。
在基本例中,操作孔18设于第2筒体42的一表面42B。相对于此,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变形例在将操作孔18A设于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的这一点上与基本例不同。操作孔18A形成为在外周面42A的边缘向与第1筒体41分开的朝向凹陷。在从第2筒体42的径向观察时,操作孔18A形成为大致矩形。
另外,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变形例的第1筒体41在与第2筒体42相对的第2端的边缘处的与校正电位器17A的操作部170A相对的部位具有辅助孔20。操作部170A与辅助孔20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辅助孔20向与第2筒体42分开的朝向凹陷,并且形成为使壳体4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连。在从第1筒体41的径向观察时,辅助孔20形成为大致矩形。在周向D1上,辅助孔20的尺寸设定为与操作孔18A的尺寸大致相同。
校正电位器17A具有带十字槽的操作部170A。与基本例不同,校正电位器17A是所谓的垂直型的可变电阻器。即,基本例的校正电位器17的操作部170设于与电位器基板60的安装面平行的面,但操作部170A设于与电位器基板60的安装面垂直的面(参照图10C)。操作部170A配置为在第1筒体41的径向上与辅助孔20相对。
在图10A中,第2筒体42的指示线420位于与标注了数值“1”的刻度线相对的位置。此时,与基本例同样,第2筒体42位于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的旋转角度。另外,此时,操作孔18A位于沿周向D1偏离了辅助孔20的位置,而不沿第1筒体41的轴向与辅助孔20排列。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0B所示,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操作孔18A沿第1筒体41的轴向与辅助孔20相连。换言之,第2操作人员在以辅助孔20的位置为目标使第2筒体42旋转、以使辅助孔20和操作孔18A沿轴向排列时(参照图10A的箭头),能够经由操作孔18A进行第2作业。因而,第2操作人员省掉了为了能够经由操作孔18A直接用肉眼看到壳体4内的操作部170A而进行对位的这样的工夫,能够容易地进行第2作业。
在本变形例中,与基本例同样,在指示线420位于“OFF”的位置时,第2筒体42也成为预定的旋转角度。第2操作人员通过将第2筒体42转动为使指示线420与刻度部5的“OFF”相对,能使操作孔18A和辅助孔20配置为沿第1筒体41的轴向相连。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另外,与基本例同样,第2操作人员不用照度计等,仅一边辨认光源2从亮灯状态向熄灭状态切换,一边转动校正电位器17A即可。因而,第2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第2作业。
另外,优选是,以操作孔18A和辅助孔20的各自的尺寸比改锥等工具的顶端的直径小的方式规定这两者的尺寸关系。但优选是,以操作孔18A与辅助孔20相连而形成的1个孔21(参照图10B)的尺寸比所述直径稍大的方式规定这两者的尺寸关系。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如下状态:尽管第2筒体42位于预定的旋转角度以外的旋转角度,工具的顶端也被插入操作孔18A或辅助孔20。
(4)其他的变形例
以下,列举除了在上一栏“(3)变形例”中说明的变形例以外的几个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几个变形例也能通过与上述的基本例或变形例适当地组合来应用。
在基本例中,在指示线420位于“OFF”的位置时第2筒体42成为预定的旋转角度,使操作孔18、通孔19以及操作部170沿轴向排成一列,以这种方式规定这三者的位置关系,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在指示线420位于刻度部5的表示5[%]的调光等级的刻度线~表示100[%]的调光等级的刻度线的任意位置时第2筒体42成为预定的旋转角度的方式,规定位置关系。但在该情况下,期望的是,第2操作人员使用照度计等进行第2作业。
在基本例中,刻度部5设于壳体4的外周面4A,但刻度部5并非照明器具1所必需的构成要素,也可以不设置。在该情况下,如在上一栏“(2.8)第2作业”中说明的那样,在原本光源2从亮灯状态向熄灭状态切换的第2筒体42的旋转位置进行第2作业即可。
在基本例中,调光电位器6和校正电位器17串联地连接,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两者也可以并联地连接。在该情况下,使固定电阻器与由调光电位器6和校正电位器17构成的并联电路串联地连接,控制部34在输入端子接受与所述并联电路的合成电阻值对应的分压后的电压。假设即使调光电位器6的电阻值因劣化等而上升,从而使合成电阻值上升,当第2操作人员对操作部170进行操作而将校正电位器17的电阻值设定为较低时,控制部34也能降低在输入端子接受的电压的值。
在基本例中,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相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2筒体42的外径也可以设定为比第1筒体41的外径大。在该情况下,考虑到图8所示那样的照明器具1在搬运时或保管时的状态,优选是,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比臂11的支承部110A、110B间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小。另外,例如,第2筒体42的外径也可以设定为比第1筒体41的外径小。在该情况下,当第2筒体42的外径变得很小时,径向上的刻度部5与指示线420的距离增大,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下降,因此优选是,第2筒体42的外径例如比光学透镜8的直径大。但考虑到作业性和壳体4的外观设计性(美观度),期望的是,如基本例那样将第2筒体42的外径设定为与第1筒体41的外径相等。
(5)优点
如上所述,第1形态的照明器具1包括光源2、校正电位器(17、17A)、圆筒形状的壳体4以及进行光源2的调光控制的控制部34。壳体4收纳光源2、控制部34以及校正电位器(17、17A)。壳体4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41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42。第1筒体41在轴向上的第1端具有射出自光源2发出的光的射出口410。第2筒体42在第1筒体41的与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以能将第1筒体41的中心轴线A1作为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筒体41。控制部34根据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改变光源2的调光等级,进一步根据校正电位器(17、17A)的操作部(170、170A)的调节位置,校正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第2筒体42具有使收纳有校正电位器(17、17A)的壳体4的内部空间与壳体4的外部空间相连的操作孔(18、18A)。第2筒体42的设有操作孔(18、18A)的部位是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操作部(170、170A)相对的部位。
采用第1形态,能够提高进行第1作业(调节调光等级)时的作业性以及抑制调光等级的调节精度的下降。另外,也能提高作为照明器具1整体的外观设计性(美观度)。
关于第2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操作孔18设于第2筒体42的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一表面42B。采用第2形态,例如与操作孔18设于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操作孔18的周缘部分破损的可能性。
第3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2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所述照明器具还包括限制板63,该限制板63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配置在校正电位器17与第2筒体42之间,用于限制第2筒体42的旋转范围。优选是,限制板63在与操作部170相对的区域具有沿该限制板63的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19。优选是,操作孔18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所述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通孔19及操作部170相对。
采用第3形态,能够限制第2筒体42的旋转范围,因此抑制了例如使调光电位器6旋转至调光电位器6的能旋转的范围的极限附近。因而,能够降低调光电位器6的劣化,并且能使改锥等工具的顶端插入通孔19和操作部170,转动操作部170。
关于第4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1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操作孔18A设于第2筒体42的外周面42A。采用第4形态,例如与操作孔18A设于第2筒体42的一表面42B的情况相比,第2操作人员能够容易地辨认操作孔18A。
关于第5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4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第1筒体41在第2端的边缘处的与操作部170A相对的部位具有辅助孔20。优选是,辅助孔20向与第2筒体42分开的朝向凹陷,并且形成为使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外部空间相连。优选是,操作孔18A在外周面42A的边缘向与第1筒体41分开的朝向凹陷。优选是,操作孔18A在第2筒体42的旋转角度与所述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沿所述轴向与辅助孔20相连。
采用第5形态,第2操作人员能在进行第2作业时,将辅助孔20的位置作为目标使第2筒体42旋转为辅助孔20和操作孔18A沿轴向排列。因而,能够提高作业性。
关于第6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1形态~第5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在壳体4的外周面4A上沿壳体4的外周面4A的周向D1设有作为调光等级的参考值的刻度部5。采用第6形态,能够提高第1作业和第2作业的作业性。
关于第7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1形态~第6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第2筒体42的外径与第1筒体41的外径相等或比第1筒体41的外径大。采用第7形态,能够提高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特别是在第2筒体42的外径与第1筒体41的外径相等的情况下,能将第1筒体41和第2筒体42提供为具有一体感的壳体4,从而也能提高作为照明器具1整体的外观设计性(美观度)。
第8形态的照明器具1在第1形态~第6形态中任一形态的基础上,优选是,所述照明器具还包括光学透镜8,该光学透镜8安装于射出口410,用于控制光源2的配光。优选是,第2筒体42的外径比第1筒体41的外径小且比光学透镜8的直径大。采用第8形态,能够经由光学透镜8进行配光控制,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第2筒体42的操作性。

Claims (10)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包括:
光源;
控制部,其用于进行所述光源的调光控制;
校正电位器;以及
圆筒形状的壳体,其用于收纳所述光源、所述控制部以及所述校正电位器,
所述壳体具有圆筒形状的第1筒体和圆筒形状的第2筒体,
所述第1筒体在轴向上的第1端具有射出自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射出口,
所述第2筒体在所述第1筒体的与所述第1端相反的一侧的第2端,以能将所述第1筒体的中心轴线作为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1筒体,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改变所述光源的调光等级,而且根据所述校正电位器的操作部的调节位置,校正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所述调光等级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2筒体具有操作孔,该操作孔使收纳有所述校正电位器的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相连,
所述第2筒体的设有所述操作孔的部位是在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所述操作部相对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孔设于所述第2筒体的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一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还包括限制板,所述限制板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配置在所述校正电位器与所述第2筒体之间,用于限制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范围,
所述限制板在与所述操作部相对的区域具有沿该限制板的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
所述操作孔在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所述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与所述通孔及所述操作部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孔设于所述第2筒体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筒体在所述第2端的边缘处的与所述操作部相对的部位具有辅助孔,
所述辅助孔向与所述第2筒体分开的朝向凹陷,并且形成为使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外部空间相连,
所述操作孔在所述外周面的边缘向与所述第1筒体分开的朝向凹陷,
所述操作孔在所述第2筒体的旋转角度与所述预定的旋转角度相等的情况下沿所述轴向与所述辅助孔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上沿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周面的周向设有作为所述调光等级的参考值的刻度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筒体的外径与所述第1筒体的外径相等或比所述第1筒体的外径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筒体的外径与所述第1筒体的外径相等或比所述第1筒体的外径大。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还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安装于所述射出口,用于控制所述光源的配光,
所述第2筒体的外径比所述第1筒体的外径小且比所述光学透镜的直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器具还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安装于所述射出口,用于控制所述光源的配光,
所述第2筒体的外径比所述第1筒体的外径小且比所述光学透镜的直径大。
CN201810553704.XA 2017-06-01 2018-05-31 照明器具 Pending CN1089806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9431 2017-06-01
JP2017109431A JP6857848B2 (ja) 2017-06-01 2017-06-01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80686A true CN108980686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53704.XA Pending CN108980686A (zh) 2017-06-01 2018-05-31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57848B2 (zh)
CN (1) CN10898068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86408A (ja) * 2009-10-13 2011-04-28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CN103134018A (zh) * 2011-11-22 2013-06-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光装置
CN103209514A (zh) * 2012-01-16 2013-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光器
JP2013168292A (ja) * 2012-02-15 2013-08-29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
US20140049164A1 (en) * 2011-04-26 2014-02-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ntelligent light bulb base
CN204598430U (zh) * 2015-05-23 2015-08-26 杭州铭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
CN105042417A (zh) * 2015-07-27 2015-11-11 中山市优米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控制系统的射灯
JP2016197570A (ja) * 2015-04-06 2016-11-24 株式会社アイ・ライ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照明電源装置用の調光制御回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86408A (ja) * 2009-10-13 2011-04-28 Sharp Corp 照明装置
US20140049164A1 (en) * 2011-04-26 2014-02-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ntelligent light bulb base
CN103134018A (zh) * 2011-11-22 2013-06-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光装置
CN103209514A (zh) * 2012-01-16 2013-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光器
JP2013168292A (ja) * 2012-02-15 2013-08-29 Iwasaki Electric Co Ltd 光源ユニット
JP2016197570A (ja) * 2015-04-06 2016-11-24 株式会社アイ・ライ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照明電源装置用の調光制御回路
CN204598430U (zh) * 2015-05-23 2015-08-26 杭州铭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
CN105042417A (zh) * 2015-07-27 2015-11-11 中山市优米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控制系统的射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206556A (ja) 2018-12-27
JP6857848B2 (ja) 202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1820B2 (en) Lighting modul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a compact lighting device
US7745957B2 (en) Combination task lamp and flash light
US8193789B2 (en) Microprocessor-controlled multifunction light with intrinsically safe energy limiting
US8197085B2 (en)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 having user selectable light control
US9651208B2 (en) Portable light chargeable from different sources
US8613529B2 (en) Lighting fixture
CA2571888A1 (en) Circuit for illuminating multiple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7492063B2 (en) Method of using a single pole single throw switch to provide three operative states
JP2014505981A (ja) 多モード携帯照明装置
CA2573900A1 (en) Unitary reflector and lens combination for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9255696B2 (en) Lighting devices
US20120133205A1 (en) Programmed Control of a Handheld Battery Operated Device
CN101398159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US9829160B2 (en) Lighting devices
EP2627157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6998604B (zh) Led点亮电路以及包括led点亮电路的照明器具
US8548633B2 (en) Battery pack control circuit for handheld battery operated device
US20240008150A1 (en) Wireless color tuning for constant-current driver
CN102022699A (zh) 发光模块以及车辆用灯具
CN108980686A (zh) 照明器具
JP6384757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器具
CN208312090U (zh) 照明器具
US8562169B2 (en) Heat dissipating chassis for handheld battery operated device
EP3977820A1 (en) Wireless color tuning for constant-current driver
KR102439277B1 (ko) 에너지 절감형 led 조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