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8493A -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8493A
CN108978493A CN201811133151.9A CN201811133151A CN108978493A CN 108978493 A CN108978493 A CN 108978493A CN 201811133151 A CN201811133151 A CN 201811133151A CN 108978493 A CN108978493 A CN 108978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reinforcing
bearing block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331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默
刘康康
刘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1331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784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78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8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底柱,所述支撑底柱的两侧表面各安装有一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底杆,且衔接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斜杆,所述支撑底柱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块,且承重块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凹型夹槽,所述承重块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板,且第一接触板的上部一侧安装有边缘固定组件,所述承重块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板;本发明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能够在对路桥的下部进行支护时同时能够对路桥的上部进行加固和支护,且能够减小路桥上部的振动引起支护结构下部的振动,增加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还能增加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支护结构在使用时稳定性较高,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支护结构,更具体的是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高架路桥支护结构是一种在高架路桥施工当中用于对高桥路桥施工体进行支撑保护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时便于高架路桥的施工,且便于后期对高架路桥的保护,是高架路桥施工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结构,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多种多样,具有较好的支护效果,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设置不同的结构,但现有的高架路桥支护结构也存在者一定的不足,相信未来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现有的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在对高架路桥进行支护时基本上都是对高架路桥的底部进行支护,支护范围比较有限,不能够对高架路桥的上部和两侧进行支护,且现有的高架路桥支护结构的底部抗振效果一般,高架路桥的上部振动传导至底部时,底部结构不能够较好的对振动进行抵消,导致高架路桥支护结构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且使用寿命一般,此外,大多数高架路桥支护结构都是支撑在地面上,长期时间容易产生下移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较为麻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边缘固定组件,边缘固定组件与路桥面的边缘进行接触,且边缘固定组件的上部与路桥面的上面进行接触,两组边缘固定组件分别对路桥面的上部一侧和上部另一侧进行固定,配合凹型夹槽对路桥面的下部进行支撑,从而对路桥整体的支护范围广,进而支护效果相对与普通的对路桥底部进行支护的结构支护效果更好;通过在支撑底柱的内部开设缓冲槽并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进行填充,加气混凝土内胆本身具有多孔,且硬度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振效果,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的多孔减震特性能够极大的抵消掉振动所产生的动能,避免了该支护机构在长期受到振动导致底部受损出现破裂的情况,使得该支护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振性能,因此能增加该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支护结构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通过设置固定基座与底部的填埋桩,在填埋桩上增加尖锥头,便于将填埋桩埋入到地下,同时观察深度标尺可看出固定基座填埋的深度,通过将固定基座进行填埋的方式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支护结构直接放置于地面上长期使用时会出现塌陷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底柱,所述支撑底柱的两侧表面各安装有一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底杆,且衔接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斜杆,所述支撑底柱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块,且承重块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凹型夹槽,所述承重块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板,且第一接触板的上部一侧安装有边缘固定组件,所述承重块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板,所述支撑底柱的下表面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下表面衔接有加固基座,所述加固基座的下表面四个拐角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填埋桩;
所述支撑底柱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且支撑底柱的内部上端与内部下端之间连接有纵向加强筋,所述支撑底柱的内部中部开设有缓冲槽,且缓冲槽的内部设置有加气混凝土内胆,所述边缘固定组件的前端内侧开设有衔接凹槽,且边缘固定组件的后端表面安装有衔接凸块,所述边缘固定组件的侧壁安装有底垫,所述底垫的下侧壁连接有垫块;
所述承重块的下侧与支撑底柱的上侧内部通过第一连接块相衔接,且承重块的一侧与第一接触板的一侧内部通过第二连接块相衔接;
所述加固基座的前侧下半部设置有深度标尺,所述填埋桩的下部连接有尖锥头,所述加固基座的上侧内部开设有对接凹槽,且对接凹槽的外围衔接有垫圈,所述加固基座的一侧下半部连接有第一平衡板,且加固基座的另一侧下半部连接有第二平衡板,所述加固基座的外侧中部开设有减震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柱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支撑底柱的外部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涂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底杆与支撑斜杆通过衔接板相衔接,所述加固底杆的下端与支撑底柱的上部相连接,所述支撑斜杆的上端与第一接触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加固底杆与支撑斜杆呈一百二十度的钝角设置,且加固底杆与支撑斜杆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重块的上部面积大于其下部的面积,且承重块上侧的凹型夹槽的深度为其底部的宽度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接触板的上部一侧同样设置有边缘固定组件,且两组边缘固定组件呈对称设置,所述边缘固定组件呈倒立的L型结构,且边缘固定组件上所设置的衔接凹槽与衔接凸块的大小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加强筋搭接在纵向加强筋的下部,且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呈九十度搭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与对接凹槽相同对应的对接凸块,且底座设置为长度与宽度相同的立体结构,所述底座的高度为其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底座的内部填充有增重填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边缘固定组件,边缘固定组件与路桥面的边缘进行接触,且边缘固定组件的上部与路桥面的上面进行接触,两组边缘固定组件分别对路桥面的上部一侧和上部另一侧进行固定,配合凹型夹槽对路桥面的下部进行支撑,从而对路桥整体的支护范围广,进而支护效果相对与普通的对路桥底部进行支护的结构支护效果更好。
2、通过在支撑底柱的内部开设缓冲槽并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进行填充,加气混凝土内胆本身具有多孔,且硬度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振效果,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的多孔减震特性能够极大的抵消掉振动所产生的动能,避免了该支护机构在长期受到振动导致底部受损出现破裂的情况,使得该支护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振性能,因此能增加该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支护结构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
3、通过设置固定基座与底部的填埋桩,在填埋桩上增加尖锥头,便于将填埋桩埋入到地下,同时观察深度标尺可看出固定基座填埋的深度,通过将固定基座进行填埋的方式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支护结构直接放置于地面上长期使用时会出现塌陷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中支撑底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中边缘固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中支撑底柱和承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中加固基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柱;2、加固底杆;3、衔接板;4、支撑斜杆;5、承重块;6、凹型夹槽;7、第一接触板;8、边缘固定组件;9、第二接触板;10、底座;11、加固基座;12、填埋桩;13、横向加强筋;14、纵向加强筋;15、缓冲槽;16、加气混凝土内胆;17、衔接凹槽;18、衔接凸块;19、底垫;20、垫块;21、第一连接块;22、第二连接块;23、深度标尺;24、尖锥头;25、对接凹槽;26、垫圈;27、第一平衡板;28、第二平衡板;29、减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包括支撑底柱1,支撑底柱1的两侧表面各安装有一组衔接板3,衔接板3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底杆2,且衔接板3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斜杆4,支撑底柱1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块5,且承重块5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凹型夹槽6,承重块5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板7,且第一接触板7的上部一侧安装有边缘固定组件8,承重块5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板9,支撑底柱1的下表面安装有底座10,且底座10的下表面衔接有加固基座11,加固基座11的下表面四个拐角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填埋桩12;
支撑底柱1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13,且支撑底柱1的内部上端与内部下端之间连接有纵向加强筋14,支撑底柱1的内部中部开设有缓冲槽15,且缓冲槽15的内部设置有加气混凝土内胆16,边缘固定组件8的前端内侧开设有衔接凹槽17,且边缘固定组件8的后端表面安装有衔接凸块18,边缘固定组件8的侧壁安装有底垫19,底垫19的下侧壁连接有垫块20;
承重块5的下侧与支撑底柱1的上侧内部通过第一连接块21相衔接,且承重块5的一侧与第一接触板7的一侧内部通过第二连接块22相衔接;
加固基座11的前侧下半部设置有深度标尺23,填埋桩12的下部连接有尖锥头24,加固基座11的上侧内部开设有对接凹槽25,且对接凹槽25的外围衔接有垫圈26,加固基座11的一侧下半部连接有第一平衡板27,且加固基座11的另一侧下半部连接有第二平衡板28,加固基座11的外侧中部开设有减震槽2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支撑底柱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支撑底柱1的外部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涂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加固底杆2与支撑斜杆4通过衔接板3相衔接,加固底杆2的下端与支撑底柱1的上部相连接,支撑斜杆4的上端与第一接触板7的下端相连接,加固底杆2与支撑斜杆4呈一百二十度的钝角设置,且加固底杆2与支撑斜杆4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承重块5的上部面积大于其下部的面积,且承重块5上侧的凹型夹槽6的深度为其底部的宽度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接触板9的上部一侧同样设置有边缘固定组件8,且两组边缘固定组件8呈对称设置,边缘固定组件8呈倒立的L型结构,且边缘固定组件8上所设置的衔接凹槽17与衔接凸块18的大小相契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横向加强筋13搭接在纵向加强筋14的下部,且纵向加强筋14与横向加强筋1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纵向加强筋14与横向加强筋13呈九十度搭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底座10的下部设置有与对接凹槽25相同对应的对接凸块,且底座10设置为长度与宽度相同的立体结构,底座10的高度为其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底座10的内部填充有增重填料。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在工作时,支撑底柱、承重块、底座和加固基座构成了该支护结构的主要部分,加固底杆与支撑斜杆用衔接板进行衔接,用于对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进行支撑,在路桥施工时,路桥面的下部与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相接触,边缘固定组件与路桥面的边缘进行接触,且边缘固定组件的上部与路桥面的上面进行接触,两组边缘固定组件分别对路桥面的上部一侧和上部另一侧进行固定,配合凹型夹槽对路桥面的下部进行支撑,从而对路桥整体的支护范围广,进而支护效果相对与普通的对路桥底部进行支护的结构支护效果更好,且边缘固定组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路桥长度进行适量的添加,通过将一组边缘固定组件的衔接凹槽与另一组边缘固定组件的衔接凸块相对接,即可完成两组边缘固定组件的对接,使得边缘固定组件对接时比较方便,且对接效果好,相互之间不容易脱落,在支撑底柱的内部开设缓冲槽并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进行填充,加气混凝土内胆利用普通的水泥石灰添加发气剂制成的多孔硅酸盐制品,本身具有多孔,且硬度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振效果,因此在该支护结构上部振动传导至下部的支撑底柱时,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的多孔减震特性能够极大的抵消掉振动所产生的动能,避免了该支护机构在长期受到振动导致底部受损出现破裂的情况,使得该支护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振性能,因此能增加该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支护结构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且使用性能不会衰减过快,纵向加强筋与横向加强筋对支撑底柱内部进行加固,进一步了保证了支撑底柱的质量,通过底座与加固基座对整体结构的上部分进行支撑,底座与加固基座之间通过对接凹槽与对接块进行对接,垫圈能够起到一定的减压效果,在填埋桩上增加尖锥头,便于将填埋桩埋入到地下,同时观察深度标尺可看出固定基座填埋的深度,通过将固定基座进行填埋的方式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支护结构直接放置于地面上长期使用时会出现塌陷的情况,使得该支护结构整体使用效果更好,较为实用。
本发明通过设置边缘固定组件,边缘固定组件与路桥面的边缘进行接触,且边缘固定组件的上部与路桥面的上面进行接触,两组边缘固定组件分别对路桥面的上部一侧和上部另一侧进行固定,配合凹型夹槽对路桥面的下部进行支撑,从而对路桥整体的支护范围广,进而支护效果相对与普通的对路桥底部进行支护的结构支护效果更好;通过在支撑底柱的内部开设缓冲槽并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进行填充,加气混凝土内胆本身具有多孔,且硬度较好,具有较好的抗振效果,利用加气混凝土内胆的多孔减震特性能够极大的抵消掉振动所产生的动能,避免了该支护机构在长期受到振动导致底部受损出现破裂的情况,使得该支护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振性能,因此能增加该支护结构的使用寿命,使得该支护结构能够使用的时间更长;通过设置固定基座与底部的填埋桩,在填埋桩上增加尖锥头,便于将填埋桩埋入到地下,同时观察深度标尺可看出固定基座填埋的深度,通过将固定基座进行填埋的方式可以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支护结构直接放置于地面上长期使用时会出现塌陷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柱(1),所述支撑底柱(1)的两侧表面各安装有一组衔接板(3),所述衔接板(3)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固底杆(2),且衔接板(3)的上表面安装有支撑斜杆(4),所述支撑底柱(1)的上表面安装有承重块(5),且承重块(5)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凹型夹槽(6),所述承重块(5)的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板(7),且第一接触板(7)的上部一侧安装有边缘固定组件(8),所述承重块(5)的另一侧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板(9),所述支撑底柱(1)的下表面安装有底座(10),且底座(10)的下表面衔接有加固基座(11),所述加固基座(11)的下表面四个拐角位置各设置有一组填埋桩(12);
所述支撑底柱(1)的两侧内壁之间连接有横向加强筋(13),且支撑底柱(1)的内部上端与内部下端之间连接有纵向加强筋(14),所述支撑底柱(1)的内部中部开设有缓冲槽(15),且缓冲槽(15)的内部设置有加气混凝土内胆(16),所述边缘固定组件(8)的前端内侧开设有衔接凹槽(17),且边缘固定组件(8)的后端表面安装有衔接凸块(18),所述边缘固定组件(8)的侧壁安装有底垫(19),所述底垫(19)的下侧壁连接有垫块(20);
所述承重块(5)的下侧与支撑底柱(1)的上侧内部通过第一连接块(21)相衔接,且承重块(5)的一侧与第一接触板(7)的一侧内部通过第二连接块(22)相衔接;
所述加固基座(11)的前侧下半部设置有深度标尺(23),所述填埋桩(12)的下部连接有尖锥头(24),所述加固基座(11)的上侧内部开设有对接凹槽(25),且对接凹槽(25)的外围衔接有垫圈(26),所述加固基座(11)的一侧下半部连接有第一平衡板(27),且加固基座(11)的另一侧下半部连接有第二平衡板(28),所述加固基座(11)的外侧中部开设有减震槽(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柱(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支撑底柱(1)的外部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水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底杆(2)与支撑斜杆(4)通过衔接板(3)相衔接,所述加固底杆(2)的下端与支撑底柱(1)的上部相连接,所述支撑斜杆(4)的上端与第一接触板(7)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加固底杆(2)与支撑斜杆(4)呈一百二十度的钝角设置,且加固底杆(2)与支撑斜杆(4)内部均设置有加固钢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块(5)的上部面积大于其下部的面积,且承重块(5)上侧的凹型夹槽(6)的深度为其底部的宽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板(9)的上部一侧同样设置有边缘固定组件(8),且两组边缘固定组件(8)呈对称设置,所述边缘固定组件(8)呈倒立的L型结构,且边缘固定组件(8)上所设置的衔接凹槽(17)与衔接凸块(18)的大小相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强筋(13)搭接在纵向加强筋(14)的下部,且纵向加强筋(14)与横向加强筋(13)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纵向加强筋(14)与横向加强筋(13)呈九十度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下部设置有与对接凹槽(25)相同对应的对接凸块,且底座(10)设置为长度与宽度相同的立体结构,所述底座(10)的高度为其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底座(10)的内部填充有增重填料。
CN201811133151.9A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Pending CN1089784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3151.9A CN108978493A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33151.9A CN108978493A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8493A true CN108978493A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43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33151.9A Pending CN108978493A (zh) 2018-09-27 2018-09-27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7849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1226A (zh) * 2011-04-02 2011-07-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墙抗震桥台
CN205134178U (zh) * 2015-11-10 2016-04-06 范兵 一种桥梁支撑装置
CN106400680A (zh) * 2016-11-30 2017-02-15 郑州中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支撑柱置
CN206337495U (zh) * 2016-11-15 2017-07-18 徐晓磊 一种桥梁支撑装置
CN107447650A (zh) * 2017-08-28 2017-12-08 青岛江河湖海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桥梁用支撑柱
KR101824961B1 (ko) * 2017-05-10 2018-02-02 더강이엔씨 주식회사 주두부 브라켓을 이용한 가설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7597243U (zh) * 2017-12-08 2018-07-10 王保锋 一种桥梁支撑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1226A (zh) * 2011-04-02 2011-07-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柔性墙抗震桥台
CN205134178U (zh) * 2015-11-10 2016-04-06 范兵 一种桥梁支撑装置
CN206337495U (zh) * 2016-11-15 2017-07-18 徐晓磊 一种桥梁支撑装置
CN106400680A (zh) * 2016-11-30 2017-02-15 郑州中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一种桥梁支撑柱置
KR101824961B1 (ko) * 2017-05-10 2018-02-02 더강이엔씨 주식회사 주두부 브라켓을 이용한 가설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7447650A (zh) * 2017-08-28 2017-12-08 青岛江河湖海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桥梁用支撑柱
CN207597243U (zh) * 2017-12-08 2018-07-10 王保锋 一种桥梁支撑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祝慈寿: "《基本建设讲话》", 30 July 1952, 商务印书馆出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609B (zh) 一种双层结构减震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78493A (zh) 一种高架路桥支护结构
CN205713379U (zh) 一种减震建筑物
CN208857833U (zh) 一种抗震型桩基加固结构
CN204286919U (zh) 一种新型的测试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层叠剪切模型箱
CN209114493U (zh) 一种桥梁桩基墩台一体化结构
CN207452933U (zh) 一种建筑抗震桩基
CN206635793U (zh) 一种抗震效果好的建筑地基
CN105951582A (zh) 桥梁减震弹塑性阻尼结构
CN206467577U (zh) 现浇箱梁支架
CN206053033U (zh) 一种连梁式阻尼器连接结构
CN115288159A (zh) 一种减震式建筑工程桩基
CN209194371U (zh) 一种公路桥梁地基加固减震装置
CN207469906U (zh) 一种临时围墙及止水带
CN207905105U (zh) 全装配式耗能减震梁柱节点
CN206768881U (zh) 一种柔性空心墙被动隔振结构
CN209670185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节能支撑钢梁
CN216664245U (zh) 一种抗震建筑地基结构
CN208685888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埋入式钢质填充内模
CN206188271U (zh) 塔式起重机底架支撑压重结构
CN206408660U (zh) 旧建筑基础抗震加固结构
CN110877412A (zh) 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混凝土搅拌机
CN201214792Y (zh) 深水承台钢吊箱多功能拉压杆
CN109779283A (zh) 一种既有桩基础建筑增设地下室改造施工方法
CN212388340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锚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