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73331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73331A
CN108973331A CN201810337156.7A CN201810337156A CN108973331A CN 108973331 A CN108973331 A CN 108973331A CN 201810337156 A CN201810337156 A CN 201810337156A CN 108973331 A CN108973331 A CN 108973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low channel
nozzle
flow
liqui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371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73331B (zh
Inventor
酒井宽文
片仓孝浩
须贝圭吾
中村真
中村真一
佐野纯
佐野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73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3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73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73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5Heads having a valve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Ink Jet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液室内的压力的控制性并提高从喷嘴的液体喷出的控制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室;流入通道,其经由流入口而与所述液室连通,且使所述液体流入所述液室;喷嘴,其经由连通口而与所述液室连通,且喷出所述液室的所述液体;容积变更部,其通过使所述液室的内壁面发生位移而对所述液室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喷出;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其对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在所述液室中,在从所述流入口进行观察时,所述连通口位于与通过所述容积变更部而发生位移的所述内壁面中的位移量最大的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连通口这边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有通过利用致动器而使液室的容积变化,并使液室内的压力发生变动,从而将液室的液体从与液室连通的喷嘴喷出的各种液体喷出装置。(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
在上述的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为了更高精度地对从喷嘴的液体的喷出进行控制,而希望使液室内的压力在作为目标的理想的定时下适当地变化。当液室内的压力变化的定时从上述这样的目标偏离时,则存在如下可能性,即,液滴被喷出的定时产生偏差、或液体的喷出量偏离了目标值。此外,还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产生了无用的墨雾,从而使从喷嘴被喷出的液滴的飞射状态或喷落状态发生恶化。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使液室的压力发生变动的致动器的反应速度或动作速度具有极限。例如,对于在专利文献1中也作为致动器而被使用的压电元件而言,以短于其固有周期的周期而使其进行驱动是很困难的。如此,在液体喷出装置中,在更适当地对液室内的压力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从喷嘴的液体喷出的控制性或者良好地保持液体的喷出状态从而提高液体喷出的可靠性这方面上,依然存在改良的余地。这样的课题并不限于作为使液室的压力发生变动的致动器而使用压电元件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为在使用其他的致动器而使液室内的压力发生变动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共同存在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4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该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室,其对液体进行收纳;流入通道,其经由在所述液室中开口的流入口而与所述液室连通,且使所述液体流入所述液室;喷嘴,其经由在所述液室中开口的连通口而与所述液室连通,且喷出所述液室的所述液体;容积变更部,其通过使所述液室的内壁面进行位移而对所述液室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喷出;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其对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在所述液室中,所述连通口位于与通过所述容积变更部而发生位移的所述内壁面中的位移量最大的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流入口侧的位置处。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由于与喷嘴连通的连通口被设置在靠近流入口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使因流入阻力变更部的驱动而产生的压力变化易于到达喷嘴处。因此,除了容积变更部的驱动以外,即使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的驱动,也能够产生用于使液体从喷嘴喷出的压力变化。因而,能够通过使容积变更部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进行协同动作,从而更高精度地对用于使液体从喷嘴喷出的压力变化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提高液体喷出装置中的从喷嘴的液体的喷出的控制性与可靠性。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液室内的与所述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流入口侧的区域中,被设置于与所述位移中心部相比靠近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处。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更易于使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的驱动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到达喷嘴处。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液室内的与所述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流入口侧的区域内,被设置于与所述流入口相比靠近所述位移中心部的位置处。
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在使液体从喷嘴喷出时,更易于使通过容积变更部的驱动而产生的压力变化到达喷嘴处。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备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室流出的流出通道。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在液室内产生从流入通道朝向流出通道的液体的流动,从而能够抑制液室内的液体的滞留。此外,经由流出通道,从而能够使进入到液室内的气泡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因这种液室内的液体的滞留或液室内的气泡而造成的喷出不良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喷出液体的可靠性。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具备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使从所述流出通道流出的所述液体循环到所述液室中。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一方面能够在液室内产生从流入通道朝向流出通道的液体的流动从而抑制液室内的液体的滞留,另一方面能够抑制从流出通道被排出的液体无益地被消耗的情况。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执行对所述容积变更部和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进行控制并使所述液体的液滴从所述喷嘴喷出的喷出处理,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通过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并在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流出的期间内,通过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滴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体分离并飞翔。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在液体从喷嘴被喷出的期间内,通过使流入通道的容积增大,从而相对于从连通口流出的液体而产生使其向流入口一方返回的抽吸力。通过该抽吸力,从而能够促进喷嘴内的液体与从喷嘴流出的液体的分断,从而能够抑制因从喷嘴被喷出的液体无益地拉出尾状物而造成的喷出不良的产生。以此方式,由于能够分别使容积变更部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这样各自的驱动部产生用于使液体从喷嘴喷出的力和用于使液滴与喷嘴分离的力,从而能够提高喷出处理中的液室内的压力变化的控制性。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为了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而在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之前,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抑制通过容积变更部的驱动而产生的用于液体喷出的压力向流入通道泄露的情况。
[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备:流出通道变更部,其对所述流出通道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流出通道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控制部,其执行对所述容积变更部、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和所述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进行控制从而使所述液体的液滴从所述喷嘴喷出的喷出处理,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通过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并在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流出的期间内,通过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滴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体分离并飞翔;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为了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而在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减小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之前,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并且使所述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出通道的流道阻力。
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在喷出处理中,能够分别使容积变更部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这样的各自的驱动部产生用于使液体从喷嘴喷出的力和用于使液滴从喷嘴分离的力。因此,能够提高在喷出处理中的液室内的压力变化的控制性。此外,能够抑制在使液体从喷嘴喷出时,通过容积变更部的驱动而产生的用于液体喷出的压力向流入通道或流出通道泄露的情况。
[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控制部伴随着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减小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而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增大所述液室的容积。
根据这种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抑制通过流入通道容积的减少而被挤出的液体在开始进行从喷嘴的液体的喷出处理之前从喷嘴泄露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由从喷嘴泄漏的多余的液体所造成的液体的喷出不良的产生。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个方式所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部都是必要的构成要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技术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适当地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新的其他构成要素、或对限定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删除。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技术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能够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上述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包含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行组合,并将其作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本发明能够以液体喷出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液体喷出系统、液体喷出装置所具备的头、液体喷出装置或液体喷出系统、头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这种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非临时性的记录介质等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出处理的时序图的说明图。
图4A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的头部的动作的第一示意图。
图4B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的头部的动作的第二示意图。
图4C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的头部的动作的第三示意图。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喷出处理的时序图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头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框图。液体喷出装置100A具备:罐10、压力调节部15、供给通道16、头部20A和控制部25。
在罐10内收纳有液体。液体为例如具有预定的粘度的油墨。罐10内的液体通过与头部20A连接的供给通道16而向头部20A被供给。
压力调节部15被设置在供给通道16上,并将通过供给通道16而向头部20A被供给的液体的压力调节为预先确定的压力。压力调节部15由从罐10抽吸液体的泵与以使头部20A侧的压力成为预定的压力的方式进行开闭的阀等而构成(省略图示)。头部20A将从供给通道16被供给的液体喷出。头部20A的动作通过控制部25而被控制。关于头部20A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控制部25作为具备CPU与存储器的计算机而被构成,并通过CPU读取并执行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或命令,从而实现用于对液体喷出装置100A进行控制的各种功能。控制程序也可以被存储于非临时性的各种有形存储介质上。控制部25也可以由电路构成。
图2为表示头部20A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在图2中,模式化地示出了穿过喷嘴31的中心轴(省略图示)和流入通道40的截面上的头部20A的结构。头部20A具备液室30、喷嘴31和流入通道40。
液室30被设置在头部20A的金属制的筐体21内。液室30作为被内壁面30w包围的腔室而被构成,且具有收纳液体LQ的空间。喷嘴31将液室30的液体LQ以液滴DR的形式而向头部20A的外部喷出。喷嘴31作为贯穿头部20A的筐体21的贯穿孔而被形成。喷嘴31经由在作为液室30的内壁面30w之一的底壁面32上开口的连通口33而与液室30连通。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喷嘴31沿重力方向开口。另外,头部20A也可以分别具备两个以上的喷嘴31和液室30。
流入通道40为,被设置在头部20A的筐体21内的液体LQ的流道。流入通道40经由在液室30处开口的流入口41而与液室30连通。流入通道40将供给通道16(图1)和液室30连接在一起,并使从供给通道16被供给的液体LQ经过流入口41而流入液室3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40相对于液室30而从上方进行连接,流入口41在液室30的上壁面34处沿着重力方向而开口。
头部20A还具备容积变更部35和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容积变更部35在控制部25(图1)的控制下,通过对液室30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液体LQ的液滴DR从喷嘴31喷出。容积变更部35被收纳在第一驱动室36内。第一驱动室36为,在头部20A的筐体21内被设置在液室30的上方的腔室。液室30与第一驱动室36通过隔膜37而被相互气密地隔开。
隔膜37构成了作为液室30的内壁面30w之一的上壁面34的一部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隔膜37由金属制的薄膜状部件构成。隔膜37也可以由弹性橡胶等其他的可挠曲变形的薄膜状部件构成。
容积变更部35与隔膜37的上表面相连结,并对隔膜37施加外力而使其发生挠曲变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容积变更部35由压电元件构成,并通过其自身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变形,从而使隔膜37向上下进行挠曲变形。如上文所述,隔膜37构成了液室30的内壁面30w的一部分。当隔膜37发生挠曲变形时,液室30的容积发生变动。以此方式,容积变更室35通过使作为液室30上壁面34的一部分的隔膜37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移,从而对液室30的容积进行变更。
图2中,例示了隔膜37未发生挠曲变形的平坦的状态。以下,将此时的容积变更部35的伸缩方向上的长度也称为容积变更部35的“基准长度”,将液室30的容积也称为“基准容积”。在容积变更部35从基准长度起进行了伸长变形时,液室30的容积从基准容积起减小。另一方面,在容积变更部35从基准长度起进行了收缩变形时,液室30的容积从基准容积起增大。
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被设置在流入通道40上。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在控制部25(图1)的控制下,通过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由此对液室30与流入通道40之间的液体LQ的流动进行控制。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具有驱动部51和阀体52。
驱动部51被收纳在第二驱动室53内。第二驱动室53为,被设置于头部20A的筐体21内的腔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室53被设置在流入通道40的上方处。此外,第二驱动室53在液室30的上方处,以与第一驱动室36在水平方向上邻接的方式被设置。流入通道40和第二驱动室53通过呈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54而连通。
阀体52为金属制的柱状的部件。阀体52经由上述的贯通孔54而以跨及流入通道40与第二驱动室53的方式被配置。以下,将阀体52的流入通道40侧的端部56称为“顶端部56”,将第二驱动室53侧的端部56称为“后端部5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阀体52将顶端部56设为下方,将后端部57设为上方,并以其长度方向沿着重力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阀体52的顶端部56作为半球形状的凸部而被构成。另外,在被配置于流入通道40内的阀体52的表面可理解为,其构成了流入通道40的内壁面的一部分。
驱动部51与阀体52的后端部57连结,并对阀体52施加外力,从而使阀体52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位移。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部51由压电元件构成,并通过在第二驱动室53内于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从而使阀体52上下地进行活塞运动。另外,在贯通孔54内配置有与阀体52的侧面接触并对第二驱动室53进行气密密封的密封部件(图示省略)。阀体52在与该密封部件的内周面进行摩擦的同时进行活塞运动。
在图2中,例示了驱动部51进行收缩变形从而使阀体52向流入通道40突出的长度变为最短的状态。当驱动部51从该状态起伸长时,阀体52将向下方移动,阀体52向流入通道40突出的长度增大,从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以此方式,在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中,通过使驱动部51伸长,从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进而增大了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相反地,通过使驱动部51进行收缩,从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增大,进而降低了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40具有阀座部43。阀座部43被设置在与阀体52的顶端部56对置的位置处。阀座部43被构成为,直径向阀体52以向流入通道40突出的方式进行移动时的移动方向逐渐缩小的锥形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阀座部43的下方设置有流入口41。阀体52在向流入通道40突出最大时,其顶端部56与阀座部43的内壁面接触,从而将流入通路40闭塞。以此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使阀体52向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增大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流入通道40闭塞。此外,使阀体52向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减小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流入通道40打开。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中的驱动部51的伸缩变形量大于容积变更部35的伸缩变形量。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驱动部51的伸缩变形量可以设为例如容积变更部35的伸缩变形量的几倍至几十倍。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伸缩变形量较大的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驱动部51为了抑制因其伸缩变形而发生压曲的情况,而被构成为该驱动部51的与伸缩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容积变更部35相比较大。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中,喷嘴31的连通口33在液室30中,位于与作为通过容积变更部35而发生位移的内壁面30w的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流入口41侧。位移中心部37c为,在隔膜37中位移量最大的部位。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与隔膜37抵接的容积变更部35的顶端部是平坦的,因此位移中心部37c为在隔膜37中容积变更部35所抵接的部位。另外,在与隔膜37抵接的容积变更部35的顶端部具有半球形状的情况等,在容积变更部35的顶端部上设置有于容积变更部35的中心轴上突起的突起部的情况下,位移中心部37c为容积变更部35的中心轴与隔膜37交叉的部位。
以此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中,喷嘴31的连通口33被设置于靠近流入通道40的流入口41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使因由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实施的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的动作而引发的在流入通道40内产生的压力变化易于传递到液室30的喷嘴31处,并且能够将该压力变化作为使液滴DR从喷嘴31喷出的驱动力来利用。因而,通过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与容积变更部35协同动作而驱动,从而能够更加精细地对用于使液滴DR从喷嘴31喷出的压力的产生定时进行控制。而且,能够提高液体喷出装置100A中的液滴DR的喷出的控制性与可靠性。关于在液体喷出装置100A中所执行的液滴DR的喷出处理的一个示例,将在后文叙述。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喷嘴31的连通口33被设置于从隔膜37的下方区域偏离的位置处。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通口33在液室30内的与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流入口41侧的区域内,被设置在与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近流入口41的位置处。由此,能够使因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而产生的压力变化更易于到达喷嘴31处。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中,容积变更部35以及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在液室30的上方处,以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邻的部位的方式被排列。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中,喷嘴31的连通口33被设置在,于水平方向上从容积变更部35的配置区域向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驱动部51的配置区域侧偏离的位置处。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从而即使将驱动部5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在不与容积变更部35的配置区域发生干涉的范围内较大地构成至界限为止,也能够将喷嘴31设置在使由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所产生的压力变化易于到达的位置处。因此,能够使驱动部51的大型化,以便抑制由驱动部51的伸缩变形所造成的压曲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其耐久性。
参照图2、图3、图4A~图4C,对最适于液体喷出装置100A的液滴DR的喷出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由容积变更部35实施的液室30的容积的变更定时、和由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实施的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的变更定时的时序图。图4A~图4C为以时间序列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的喷头20A的动作的示意图。
控制部25在开始执行从喷嘴31喷出液滴DR的喷出处理前,将头部20A设为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控制部25通过压力调节部15(图1)而将液室30的压力调节为喷嘴31的弯液面耐压以下的预先确定的基准压力。此外,控制部25将液室30的容积设为上述的基准容积,并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将流入通道40设为打开的状态。在图3中,基准容积为Va。
参照图3、图4A来对喷出处理的第一工序进行说明。首先,控制部25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从而以使流入通道40被闭塞的方式使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增大(图3的时刻t0~t1)。此外,伴随着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减小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这一动作,通过容积变更部35而使隔膜37向上方进行挠曲变形,从而使液室30的容积从基准容积Va增大至容积Vb。以下,也将容积Vb称为“喷出前容积Vb”。
当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时,如图4A中用虚线箭头标记FL1所示那样,与流入通道40中的容积的减小量相对应的液体LQ被挤出至液室30。因此,通过使液室30的容积增大至喷出前容积Vb,从而如图4A中用虚线箭头标记FL2所示那样,在液室30中生成了能够容纳相当于从流入通道40被挤出的量的液体LQ的缓冲空间。由此,抑制了因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实施的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的动作而造成的喷嘴31的弯液面被破坏从而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从基准容积Va向喷出前容积Vb增加的增加量为,在液室30中充满了液体LQ的状态下不驱动容积变更部35的条件下,在将流入通道40从打开状态设为关闭状态时从连通口33流出的液体LQ的体积以上。第一工序中,容积变更部35使液室30的容积增大的定时与速度,也可以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的定时与速度不同。这些定时与速度只要根据液体LQ的种类、或头部20A内的液体LQ的流道的形状等而预先设定既可。
参照图3、图4B来对喷出处理的第二工序进行说明。在第二工序(图3的时刻t2~t3)中,控制部25通过使容积变更部35减小液室30的容积,从而开始使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控制部25在从时刻t1起经过了被预先确定的时间之后,使容积变更部35瞬间进行伸长变形,从而使液室30的容积减少。在第二工序开始之前的时刻t1~t2的期间为,容积变更部35的固有周期以上的期间。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工序中,液室30的容积被减少至基准容积Va。
通过时刻t2~t3中的液室30的容积的减少,从而使液室30的压力增大。由此,如图4B中用虚线箭头标记FL3所示那样,液室30的液体LQ向喷嘴31一方被挤压,从而开始使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另外,在第二工序中,液室30的容积也可以不被减少至基准容积Va为止。液室30的容积也可以被减少至小于基准容积Va的容积为止。第二工序中的液室30的容积的减少量,只要根据液滴DR的目标尺寸来确定既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工序之前,在上述的第一工序中,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减少了流入通道40的容积。即,控制部25为了使液体LQ开始从喷嘴31流出,从而在使容积变更部35减少液室30的容积之前,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减少流入通道40的容积。以此方式,由于流入通道40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被设为流道阻力较高的状态,因此在第二工序中,抑制了通过容积变更部35而被增大的压力向流入通道40一方泄露。因此,能够将用于使液体QL从喷嘴31流出的压力有效地传递至喷嘴31处。
参照图3、图4C来对喷出处理的第三工序进行说明。控制部25在容积变更部35减少了液室30的容积之后,在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的期间内,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增大流入通道40的容积(图3的时刻t4~t5)。“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的期间”的含义为,液体LQ从喷嘴31以拉出尾状物的方式下垂的状态所持续的期间。
当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增大时,则如图4C中用虚线箭头标记FL4所示那样,在液室30内,暂时性地产生了作用于向流入通道40一方抽吸液体LQ的方向上的压力。该压力作用于使喷嘴31的液体LQ与正在从喷嘴31流出的液体LQ分离的方向上,从而能够使液滴DR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并飞翔。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中,如上所述,喷嘴31被设置于靠近流入通道40的流入口41的位置处。因此,在第三工序中,通过增大流入通道40的容积而产生的将上述的液室30的液体LQ向流入通道40一方抽吸的压力易于到达喷嘴31的液体LQ上。因而,通过由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实施的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增大的动作,从而使液滴DR易于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
特别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连通口33被设置于与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近流入口41的位置处,因此可使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而产生的压力变化的作用更易于到达喷嘴31处。因而,能够进一步有效率地执行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而实现的液滴DR与喷嘴31的液体LQ的分离。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在喷出处理中,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而产生了用于使液滴DR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的压力变化。因此,能够在短于容积变更部35的固有周期的较早的定时下产生用于使液滴DR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的压力变化。以此方式,不论容积变更部35的动作性能如何,均能够在更适当的定时下产生用于使液滴DR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的压力变化,从而提高了从喷嘴31的液滴DR的喷出的操作性。此外,通过能够更高精度地对使液滴DR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的定时进行控制,从而抑制了液滴DR无益地拉出尾状物的情况,进而抑制了无用的墨雾的产生或液滴DR的形状的崩溃等。因而,抑制了液滴DR的飞行状态或喷落状态发生恶化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由头部20A进行的液滴DR的喷出的可靠性。
如上文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喷嘴31在液室30内被设置在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而产生的压力变动易于到达的位置处。因而,能够使容积变更部35的动作和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协同动作,从而更加精细地对液滴DR的从喷嘴31的喷出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了由头部20A实施的液滴DR的喷出操作性与可靠性。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能够起到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各种作用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图5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B所具备的头部20B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B的结构中,除了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而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0B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图1)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0B的结构中,除了液室30内的喷嘴31及其连通口33的形成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图2)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B中,控制部25执行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喷出处理(图3)。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0B中,连通口33在与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流入口41侧的区域内,被设置在与流入口41相比靠近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的位置处。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0B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相比,能够使通过容积变更部35而产生的压力变化更易于到达喷嘴31处。因而,能够使容积变更部35所产生的压力有效地到达喷嘴31处,以使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100B,能够起到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的整体结构的示意框图。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除了以下所说明的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图1)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取代压力调节部15而具备加压泵60,并且取代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而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20C。此外,在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还追加了排出通道61、液体贮存部63、负压产生源64和循环通道65。
加压泵60将罐10内的液体通过供给通道16而向头部20C进行供给。关于头部20C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排出通道61对头部20C和液体贮存部63进行连接。未被头部20C喷出的液体通过排出通道61而被排出到液体贮存部63中。在液体贮存部63上连接有负压产生源64。负压产生源64通过将液体贮存部63内设为负压,从而通过排出通道61而从头部20C抽吸液体。负压产生源64由各种泵构成。
在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加压泵60以及负压产生源64作为液体供给部而发挥功能,所述液体供给部使供给通道16和排出通道61产生压差从而向头部20C供给液体。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省略加压泵60以及负压产生源64中的任意一个,而利用加压泵60或负压产生源64中的任意一个单体来构成液体供给部。
循环通道65为,用于将从头部20C的流出通道70流出的液体循环到头部20C的液室30内的流道。循环通道65将液体贮存部63和罐10连接在一起。从头部20C的流出通道70流出并穿过排出通道61而被贮存于液体贮存部63内的液体,穿过循环通道65而返回到罐10内,并且再次通过加压泵60而被供给至头部20C的液室30中。在后文参照的图7中示出了头部20C的流出通道70以及液室30。另外,在循环通道65中,也可以具备用于从液体贮存部63抽吸液体的泵。
在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通过具备循环通道65,从而能够对从头部20C流出的液体LQ进行再利用。因而,能够抑制液体LQ无益地被消耗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液体LQ的利用率。另外,也可以在液体贮存部63或罐10上设置对被再利用的液体LQ的浓度或粘度、温度等各种状态进行调节的调节部。此外,也可以在排出通道61或者循环通道65上设置用于去除液体LQ中所包含的气泡或者异物的过滤器部。
图7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20C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在图7中,模式化地示出了穿过喷嘴31的中心轴、流入通道40和流出通道70的截面处的头部20C的结构。在图7中,与图2同样地示出了容积变更部35为基准长度的长度、液室30的容积为基准容积、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使流入通道40被开放时的状态。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20C的结构中,除了追加有流出通道70和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图2)的结构基本相同。另外,头部20C也可以分别具备两个以上的喷嘴31和液室30。在头部20C中,在液室30内,与喷嘴31连通的连通口33位于与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与流入通道40连通的流入口41侧处。此外,连通口33在与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流入口41侧的区域内,被设置于与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近流入口41的位置处。
流出通道70为,被设置于头部20C的筐体21内且与排出通道61(图6)连接的流道。流出通道70经由在液室30中开口的流出口71而与液室30连接,从而使液体LQ从液室30流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流出通道70以及流出口71在头部20C中被设置于如下区域内,即,在水平方向上,隔着容积变更部35以及位移中心部37C而与流入通道40和流入口41相反一侧的区域内。此外,流出通道70相对于液室30而从上方进行连接,流出口71在液室30的上壁面34上沿重力方向而开口。
在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未被喷出的液体LQ穿过流出通道70而从头部20C被排出。由此,在液室30内,能够产生从流入通道40朝向流出通道70的液体LQ的流动。因而,抑制了因头部20C内的液体LQ内的沉降成分的堆积或随着液体的蒸发产生的液体浓度的变化等的、头部20C中的液体LQ的滞留而产生的液体LQ的恶化。因此,抑制了因这样的液室30的液体LQ的恶化而引起的液滴DR的从喷嘴31的喷出不良的产生。此外,在液体喷出装置100C中,能够将外部气体进入到液室30中而生成的气泡与液体LQ一起从流出通道70排出。因此,抑制了因液室30的气泡而引起的液滴DR的从喷嘴31的喷出不良的产生。
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被设置于流出通道70上。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在控制部25(图6)的控制下,通过对流出通道70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进而对流出通道70与液室30之间的液体LQ的流动进行控制。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具有驱动部81和阀体82。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的驱动部81以及阀体82具有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驱动部51以及阀体52相同的结构。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的驱动部81被收纳于第三驱动室83中。
第三驱动室83为,被设置于头部20C的筐体21内的腔室。第三驱动室83被设置于流出通道70的上方。第三驱动室83被设置于液室30的上方,并且被设置于在水平方向上隔着容积变更部35的第一驱动室36而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第二驱动室53相反一侧的区域内。第三驱动室83和流出通道70通过呈直线状延伸的贯通孔84而连通。阀体82以顶端部86在流出通道70内露出的方式被配置于贯通孔84中。与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贯通孔54同样地,在贯通孔84内配置有密封部件(省略图示)。另外,能够理解为,被配置于流出通道70内的阀体82的表面构成了流出通道70的内壁面的一部分。
在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中,与阀体82的后端部87连结的驱动部81通过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伸缩变形,从而使阀体82上下地进行活塞运动。当驱动部81从如下状态起进行伸长变形时,即,从驱动部81进行收缩变形而使阀体82向流出通道70突出的长度变为最短的图7所示的状态起进行伸长变形时,阀体82向下方进行移动,从而阀体82向流出通道70突出的长度增大。因此,与该量相对应地,流出通道70的容积被减小,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增大。以此方式,在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中,通过驱动部81进行伸长变形,从而使流出通道70的容积减小,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增大。相反地,通过驱动部81进行收缩变形,从而使流出通道70的容积增大,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减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流出通道70具有与流入通道40的阀座部43相同的阀座部73。阀座部73被设置于与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的阀体82的顶端部86对置的位置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阀座部73的下方设置有流出口71。阀体82在向流出通道70突出最大时,其顶端部86与阀座部73的内壁面接触,从而将流出通道70闭塞。以此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使阀体82向增大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关闭流出通道70。此外,使阀体82向降低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打开流出通道70。
参照图8来对最适于液体喷出装置100C的液滴DR的喷出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该喷出处理的时序图的说明图,除了追加了由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实施的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的变更定时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图3基本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只要在下文中没有特别进行说明,则控制部25将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基本相同的处理。
控制部25在开始执行喷出处理前,将头部20C设为如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在该初始状态下,液室30为基准容积Va,流入通道40和流出通道70处于流道阻力较小的被打开的状态。
在喷出处理的第一工序(图8的时刻t0~t1)中,控制部25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增大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而使流入通道40闭塞,并且使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增大流出通道70的流道阻力而使流出通道70闭塞。控制部25伴随着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减少流入通道40的容积,并使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减少流出通道70的容积这一动作,而使容积变更部35将液室30的容积从基准容积Va增大至喷出前容积Vb。由此,通过流入通道40以及流出通道70的容积的减少,从而在液室30中形成了用于接收从流入通道40以及流出通道70被挤出的液体DL的缓冲空间。因此,抑制了因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以及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的动作而导致喷嘴31的弯液面被破坏从而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从基准容积Va向喷出前容积Vb增加的增加量为,在液室30中充满了液体30的状态下不对容积变更部35进行驱动的条件下,在将流入通道40和流出通道70从打开的状态关闭时从连通口33流出的液体LQ的体积以上。在第一工序中,容积变更部35使液室30的容积增大的定时或速度、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使流出通道70的容积减少的定时或速度、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的定时或速度也可以分别不同。这些定时或速度只需根据液体LQ的种类或头部20C内的液体LQ的流道的形状等而被预先确定既可。
第一工序之后,在第二工序(图8的时刻t2~t3)中,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情况相同,控制部25通过使容积变更部35减少液室30的容积,从而使液体LQ开始从喷嘴31流出。如上所述,控制部25为了使液体LQ开始从喷嘴31流出而在使容积变更部35减少液室30的容积之前,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减少流入通道40的容积,并使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减少流出通道70的容积。以此方式,由于流入通道40和流出通道70事前被设为流道阻力较高的状态,因此在第二工序中,抑制了通过容积变更部35而被增大的压力向流入通道40或流出通道70一方泄露的情况。因而,能够将用于使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的压力有效率地传递到喷嘴31处。
在第三工序(图8的时刻t4~t5)中,控制部25在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的期间内,使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增大流入通道40的容积,并使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增大流出通道70的容积。当使流入通道40以及流出通道70的容积增大时,在液室30内将临时性地产生作用于向流入通道40以及流出通道70一方抽吸液体LQ的方向的压力。该压力作用于使喷嘴31的液体LQ与从喷嘴31流出的液体LQ分离的方向上,从而能够使液滴DR与喷嘴31的液体LQ分离并飞翔。另外,在第三工序中,也可以省略由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实施的使流出通道70的容积增大的动作。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同样地,在头部20C中,喷嘴31被设置于靠近流入通道40的流入口41的位置处。因此,在第三工序中,通过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增大而产生的将上述的液室30的液体LQ向流入通道40一方抽吸的压力,易于到达喷嘴31的液体LQ上。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0A同样地,在头部20C中,连通口33被设置于与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近流入口41的位置处。因此,更加易于使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动作而产生的压力变化的作用到达喷嘴31处。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通过将喷嘴31设置于靠近流入口41的位置处,从而提高了由头部20C实施的液滴DR喷出的控制性与可靠性。此外,通过在头部20C上设置流出通道70,从而排出了液室30的气泡、或抑制了液室30中的液体LQ的滞留。进一步,由于能够通过循环通道65而将从流出通道70流出的液体LQ循环到头部20C中,因此提高了液体LQ的利用率。此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能够起到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D所具备的头部20D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D的结构中,除了取代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20C而具备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20D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图6)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20D的结构中,除了液室30中的喷嘴31及其连通口33的形成位置不同这一点以外,其余均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20C(图7)的结构基本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D中,控制部25执行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喷出处理(图8)。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20D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0B同样地,连通口33在与液室30内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流入口41侧的区域中,被设置于与流入口41相比靠近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的位置处。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头部20D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头部20C相比,能够使通过容积变更部35而产生的压力变化更易于到达喷嘴31处。因而,能够使容积变更部35所产生的压力有效率地到达喷嘴31处,以使液体LQ从喷嘴31流出。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D,能够起到与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各种作用效果。
E.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种结构,例如,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改变。与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同样地,以下所说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均被定位成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一个示例。
E1.其他实施方式1: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容积变更部35、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的驱动部51、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的驱动部81由压电元件构成。与此相对,容积变更部35以及各个驱动部51、81也可以由压电元件以外的致动器构成。容积变更部35以及各个驱动部51、81也可以由例如气缸或螺线管、磁致伸缩材料等其他的致动器构成。
E2.其他实施方式2: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容积变更部35使构成液室30的内壁面30w的一部分的隔膜37进行挠曲变形,从而对液室30的容积进行变更。与此相对,容积变更部35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而对液室30的容积进行变更。容积变更部35例如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通过使构成液室30的壁部的一部分的阀体进行活塞运动,从而对液室30的容积进行变更的结构。
E3.其他实施方式3: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以对流入通道40进行开闭的方式进行动作。但是,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也可以不将流入通道40设为完全闭塞的状态或开放的状态。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只要通过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的动作而使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既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流入通道40的阀座部43。对于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以及流出通道70的阀座部73而言,也是同样的。另外,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由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实施的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的动作,也能够理解为是对流入通道40的流道截面面积进行变更的结构。对于由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实施的对流出通道70的容积进行变更的动作而言,也是同样的。
E4.其他实施方式4: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通过驱动部51而使阀体52位移,从而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进而使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与此相对,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也可以通过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从而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进而使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例如,如容积变更部35那样,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也可以使构成流入通道40的内壁面的一部分的隔膜进行挠曲变形,从而对流入通道40的容积进行变更。此外,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以横穿流入通道40的方式进行移动的开闭器壁部,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发生变化,进而使流入通道40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即使在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中,也能够适用同样的结构改变。
E5.其他实施方式5: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喷嘴31的连通口33被设置于从隔膜37的下方区域偏离的位置处。与此相对,喷嘴31的连通口33也可以被设置于隔膜37的下方区域内。喷嘴31的连通口33只要在隔膜37的下方区域内,位于与隔膜37的位移中心部37c相比靠流入口41侧的位置处既可。
E6.其他实施方式6: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流入通道40被设置于液室30的上方,流入口41在液室30的上壁面34上开口。与此相对,流入通道40也可以不被设置于液室30的上方,流入口41也可以在液室30的上壁面34以外的部位上开口。例如,流入通道40既可以被设置于液室3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于液室30的侧方。流入口41既可以在液室30的底壁面32上开口,也可以在液室30的侧壁面上开口。
E7.其他实施方式7:
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此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C、100D中,也可以适用省略循环通道65且不使液体LQ进行循环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适用使流出到排出通道61的液体LQ直接被排出到外部的结构。
E8.其他实施方式8: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装置100A~100D所执行的喷出处理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优选的喷出处理的一个示例。各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100D也可以执行其他的各种喷出处理。例如,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也可以省略伴随着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从而使容积变更部35增大液室30的容积的第一工序。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A~100D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以与通过利用容积变更部35而使液室30的容积减少同时进行的方式,通过利用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使流入通道40的容积减少,从而使液室30的压力增大,由此使液体LQ开始从喷嘴31流出。在第三实施方式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喷出处理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通过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0而关闭流入通道40时,在不使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0进行驱动的条件下,保持流出通道70打开的状态。
E9.其他实施方式9:
本发明并不限于喷出油墨的液体喷出装置,也能够适用于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以下这样的各种液体喷出装置中。
(1)传真装置等的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出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出装置。
(4)喷出包含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在内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器的试料喷出装置。
(6)润滑油的喷出装置。
(7)树脂液的喷出装置。
(8)通过精确定位而向手表、照相机等的精密机械喷出润滑油的液体喷出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喷出在基板上的液体喷出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性或者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出装置。
(11)具备喷出其他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出头的液体喷出装置。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液体”是指,只要为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胶体溶液、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被包含在“液体”中。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被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媒中而形成的物质也被包括在“液体”中。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而列举了油墨或液晶等。在此,将油墨设为包含一般性的水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状组成物的物质。此外,“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形态。
E10.其他实施方式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软件来实现的功能及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此外,通过硬件来实现的功能及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作为硬件,例如能够使用集成电路、分立电路、或者这些电路组合而成的电路模块等各种电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改变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能够适当地对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种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改变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并不限于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被说明为并非必须的情况,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被说明为是必须的,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符号说明
10…罐;15…压力调节部;16…供给通道;20A…头部;20B…头部;20C…头部;20D…头部;21…筐体;25…控制部;30…液室;30w…内壁面;31…喷嘴;32…底壁面;33…连通口;34…上壁面;35…容积变更部;36…第一驱动室;37…隔膜;37c…位移中心部;40…流入通道;41…流入口;43…阀座部;50…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51…驱动部;52…阀体;53…第二驱动室;54…贯通孔;56…顶端部;57…后端部;60…加压泵;61…排出通道;63…液体贮存部;64…负压产生源;65…循环通道;70…流出通道;71…流出口;73…阀座部;80…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81…驱动部;82…阀体;83…第三驱动室;84…贯通孔;86…顶端部;87…后端部;100A…液体喷出装置;100B…液体喷出装置;100C…液体喷出装置;100D…液体喷出装置;DR…液滴;LQ液体。

Claims (9)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液室,其对液体进行收纳;
流入通道,其经由在所述液室中开口的流入口而与所述液室连通,且使所述液体流入所述液室;
喷嘴,其经由在所述液室中开口的连通口而与所述液室连通,且喷出所述液室的所述液体;
容积变更部,其通过使所述液室的内壁面进行位移而对所述液室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喷出;
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其对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液室中,位于与通过所述容积变更部而发生位移的所述内壁面中的位移量最大的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流入口侧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液室内的与所述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流入口侧的区域中,被设置于与所述位移中心部相比靠近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液室内的与所述位移中心部相比靠所述流入口侧的区域中,被设置于与所述流入口相比靠近所述位移中心部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还具备使所述液体从所述液室流出的流出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具备循环通道,所述循环通道使从所述流出通道流出的所述液体循环到所述液室中。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执行对所述容积变更部和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进行控制并使所述液体的液滴从所述喷嘴喷出的喷出处理,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通过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并在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流出的期间内,通过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滴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体分离并飞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为了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而在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之前,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
8.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还具备:
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其对所述流出通道的容积进行变更,从而使所述流出通道的流道阻力发生变化;
控制部,其执行对所述容积变更部、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和所述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进行控制从而使所述液体的液滴从所述喷嘴喷出的喷出处理,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通过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并在使所述液体从所述喷嘴流出的期间内,通过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从而使所述液滴与所述喷嘴的所述液体分离并飞翔,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喷出处理中,为了使所述液体开始从所述喷嘴流出,而在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减小所述液室的容积之前,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入通道的流道阻力,并且使所述流出通道阻力变更部增大所述流出通道的流道阻力。
9.如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伴随着使所述流入通道阻力变更部减小所述流入通道的容积,而使所述容积变更部增大所述液室的容积。
CN201810337156.7A 2017-05-31 2018-04-16 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08973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7669 2017-05-31
JP2017107669A JP6953801B2 (ja) 2017-05-31 2017-05-31 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73331A true CN108973331A (zh) 2018-12-11
CN108973331B CN108973331B (zh) 2020-04-07

Family

ID=6445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7156.7A Active CN108973331B (zh) 2017-05-31 2018-04-16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18279B2 (zh)
JP (1) JP6953801B2 (zh)
CN (1) CN1089733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2344A (zh) * 2019-07-04 2021-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8637A (ja) * 1994-10-28 1996-05-14 N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1063047A (ja) * 1999-08-26 2001-03-1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081562A (zh) * 2006-05-30 2007-12-0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流体喷出装置及流体喷出装置组
US20080018715A1 (en) * 2006-07-19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kjet head having piezoelectric actuator for restric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10169897A1 (en) * 2010-01-09 2011-07-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10228012A1 (en) * 2010-03-16 2011-09-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k-jet apparatus
US20110234706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k-jet apparatus
US20140078224A1 (en) * 2012-09-20 2014-03-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kjet print head
CN106166535A (zh) * 2011-07-11 2016-11-30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方法
US20170120602A1 (en) * 2015-11-04 2017-05-04 Ricoh Company, Ltd. Droplet discharg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8656745A (zh) * 2017-03-28 2018-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8396A (ja) * 2007-09-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液滴噴射ヘッド
JP4978463B2 (ja) * 2007-12-28 2012-07-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0221567A (ja) 2009-03-24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0274446A (ja) * 2009-05-26 2010-12-09 Panasoni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の吐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8637A (ja) * 1994-10-28 1996-05-14 Nec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1063047A (ja) * 1999-08-26 2001-03-13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081562A (zh) * 2006-05-30 2007-12-05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流体喷出装置及流体喷出装置组
US20080018715A1 (en) * 2006-07-19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kjet head having piezoelectric actuator for restricto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10169897A1 (en) * 2010-01-09 2011-07-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10228012A1 (en) * 2010-03-16 2011-09-22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k-jet apparatus
US20110234706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k-jet apparatus
CN106166535A (zh) * 2011-07-11 2016-11-30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方法
US20140078224A1 (en) * 2012-09-20 2014-03-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kjet print head
US20170120602A1 (en) * 2015-11-04 2017-05-04 Ricoh Company, Ltd. Droplet discharge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8656745A (zh) * 2017-03-28 2018-10-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2344A (zh) * 2019-07-04 2021-01-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12172344B (zh) * 2019-07-04 2023-10-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345663A1 (en) 2018-12-06
JP6953801B2 (ja) 2021-10-27
CN108973331B (zh) 2020-04-07
US10618279B2 (en) 2020-04-14
JP2018202646A (ja) 2018-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909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1456291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US20100245465A1 (en)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8973331A (zh) 液体喷出装置
EP3381699B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CN108656745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CN108656733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9421371A (zh) 液体喷出装置
US20100245498A1 (en) Fluid supplying apparatus,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supplying method
CN109849522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7021536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656737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618276B2 (en) Controlling ejection nozzles and non-ejection nozzles separately in multiple states
CN101462409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JP6935688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18202644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130504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JP2019006012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1456293A (zh) 液体供给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供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