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8643B -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8643B
CN108968643B CN201810873391.6A CN201810873391A CN108968643B CN 108968643 B CN108968643 B CN 108968643B CN 201810873391 A CN201810873391 A CN 201810873391A CN 108968643 B CN108968643 B CN 108968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outer container
station
liner
inn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33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8643A (zh
Inventor
李清江
叶闻锋
林彦周
汪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Yi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Yi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Yi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Yi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33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8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8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8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8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8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2Multiple-unit cooking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3/00Implements for preparing or holding food,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外容器包括外容器主体和外容器凸缘,外容器主体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的外容置腔;外容器凸缘从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其中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粘胶层用于与密封膜片贴合。本发明能够实现二次覆膜,从而使得外容器在食材烹制前后都能被密封,便于食材的保存。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机械自动化在各个领域越来越普遍,餐饮业的智能化却尚未真正产业化推进。食品的加工,特别是烹煮类加工,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加工品质和卫生问题都难以保证。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目前为了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出现了食品自动加工设备,但是其功能单一,仅能实现对食品加工中某一步操作或仅能实现对一种食材的加工,又或者只能对食品容器进行某一步加工,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度依然较高。并且现有的食品容器仅能实现一次覆膜和撕膜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食品容器仅能实现一次覆膜和撕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食品容器的外容器,所述外容器包括:
外容器主体,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的外容置腔;
外容器凸缘,所述外容器凸缘从所述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其中所述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其中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一者用于在撕膜前与密封膜片贴合,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另一者用于在所述撕膜后进行覆膜时与所述密封膜片贴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所述自动化厨房系统包括:
撕膜工位,用于撕除食品容器的外容器上的第一密封膜片,其中,所述外容器包括外容器主体以及从所述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外容器凸缘,所述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所述第一密封膜片与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一者贴合;
第一烹制工位,用于对所述外容器内的第一食材进行烹制;
覆膜工位,用于对所述外容器覆盖第二密封膜片,以密封所述外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膜片与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另一者贴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食品容器,所述食品容器包括:
外容器,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的外容置腔;
密封膜片,用于密封所述外容器开口,
其中,所述外容器包括用于定义所述外容置腔的外容器主体和从所述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外容器凸缘,其中所述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其中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一者用于在撕膜前与所述密封膜片贴合,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另一者用于在所述撕膜后进行覆膜时与所述密封膜片贴合。
本发明通过在外容器凸缘上涂覆包括内外圈粘合区的粘胶层,并使得内外圈粘合区的其中一者在撕膜前与密封膜片贴合,另一者在撕膜后进行覆膜时与密封膜片贴合,能够实现二次覆膜,从而使得外容器在食材烹制前后都能被密封,便于食材的保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外容器与中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外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食品容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中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中内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食品容器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撕膜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提取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提取工位提取内容器时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c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提取工位提取中衬时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中衬提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中衬提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烹制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混合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内容器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内容器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将中衬放入外容器的提取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覆膜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位于配送工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食品容器100实施例包括外容器110、中衬120和内容器130。其中,外容器110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1131的外容置腔113;中衬120能够从外容器开口1131放入外容置腔113内并从外容置腔113取出,中衬120包括一中衬底板121,其中在中衬120放入外容置腔113内后,中衬底板121与外容器110的底部和外容器开口1131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以允许在中衬底板121和外容器110的底部之间放置第一食材;内容器130能够放置在中衬底板121上,并位于中衬底板121与外容器开口1131之间,内容器130用于定义具有内容器开口1331的内容置腔133,内容置腔133用于放置第二食材。
在本实施例中,外容器110、中衬120和内容器130为金属、塑料等耐热材料制成,在一实际应用中,上述的外容器110由铝材料制成,中衬120和内容器130采用耐热塑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食品容器利用其中衬托起外容器内的内容器,故可用于放置两种食材,实现不同食材分离,不相互占领叠加,导致混合串味,从而可便于后续对两种食材的加工,例如两种食材在烹制过程可相对分离,并按照烹制工序一次投料加入,而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另外,同一个碗实现两种食材的独立放置,故对碗的空间利用率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可以为任意的两种食材。例如,在一实际应用中,该第一食材可以为粉、面、饭等主食,第二食材为配菜,上述放置在食品容器中的食材可以为未被加工、半加工或者已完成加工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食品容器中的第一食材后续需要利用汤汁加工。为避免加工完成后第一食材长时间浸泡在汤汁中影响口感,中衬120还可设置成能够在利用汤汁对第一食材进行煮制前从外容器110取出,并在煮制后放入外容器110,在中衬120放置在外容器110内时,中衬底板121与外容器110的底部和外容器开口1131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进而使得在对外容器开口1131的开口密封并翻转外容器110后,汤汁流到中衬底板121远离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而第一食材保持在中衬底板121靠近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进一步地,中衬底板121还能够将在中衬120放入外容器110前倒入外容器110的第二食材保持在中衬底板121靠近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具体地,为实现上述效果,该中衬底板121上设置有允许所述汤汁流过的镂空部1211。在本实施例中,镂空部1211可以为围绕中衬底板121中心并从中衬底板121中心的外侧延伸至中衬底板121边缘的多个通孔,以使得汤汁能够全部流过镂空部1211。通过上述方式,利用中衬可使得烹制后的食材与汤汁分离,避免食材长时间浸泡在汤汁中,能够使得食材的口感更好。
下面结合本发明食品容器的进一步功能设计和后续使用,对其组件和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继续参见图3至图4,为便于携带和运输,食品容器100还可包括密封膜片140,该密封膜片140用于与外容器110贴合以密封外容器开口1131。
具体的,为实现覆膜,外容器110还包括外容器主体111和外容器凸缘112。外容器主体111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1131的外容置腔113;外容器凸缘112在外容器开口1131的外围从外容器110主体向外侧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环形不限为圆环形,还可以为方环、椭圆环等任意形状的环形,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其中,外容器凸缘112用于与密封膜片140进行贴合连接,进而实现对外容器开口1131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外容器凸缘112上涂覆有粘胶层114,以实现与密封膜片140的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容器凸缘112上也可以设置其他贴合结构,以用于与密封膜片140实现贴合,故在此不对外容器凸缘112与密封膜片140之间的贴合方式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上述外容器凸缘112还可以实现与密封膜片140的多次贴合,以便于对食品容器中的食材进行加工后继续密封处理。具体地,粘胶层114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1141和外圈粘合区1142,其中内圈粘合区1141和外圈粘合区1142中的一者用于在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进行烹制处理前与密封膜片140贴合,内圈粘合区1141和外圈粘合区1142中的另一者用于在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进行烹制处理后与密封膜片140贴合。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内外圈粘合时不彼此影响或者减少彼此影响,该内圈粘合区1141和外圈粘合区1142间隔设置。因此,例如在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进行烹制处理前进行撕膜处理时,不会影响到尚未进行贴合的内圈粘合区1141或外圈粘合区1142,进而不会影响到后续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进行烹制处理后的覆膜处理。进一步地,当中衬120设有上述镂空部1211时,对该食品容器覆膜后翻转处理,即可使得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与汤汁分离,并可在食用时再次翻转过来,以将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重新浸泡在汤汁中。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中衬的放置,外容器主体111在靠近外容器开口1131的区域设置有台阶状的支撑面1111,该支撑面1111用于支撑放入外容置腔113内的中衬120。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容器110还可以包括把手(图未示),设置于外容器凸缘112上,把手与外容器110一体成形或固定连接,把手还可以为隔热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外容器凸缘112和支撑面1111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例如,当食品容器无需覆膜时则可不设置外容器凸缘112,当中衬120采用其他方式支撑在外容置腔113内(如外容器底部设置有向外容器开口1131延伸的支撑台,该中衬120设置在该支撑台上)时,可不设置上述台阶状的支撑面1111。
继续参见图1至图5、图8和图9,中衬120进一步包括中衬凸缘122、中衬连接件123和中衬内延部124,其中,中衬凸缘122呈环形设置,且与中衬底板121在中衬底板121的主表面的垂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外容器主体111设置有上述支撑面1111,中衬凸缘122搭接在支撑面1111上;中衬连接件123用于连接中衬底板121和中衬凸缘122,具体该中衬连接件123可以为绕中衬凸缘122内侧间隔设置;中衬内延部124与中衬凸缘122连接且向中衬凸缘122内部延伸,中衬内延部124的延伸长度设置成允许中衬提取机构能够从中衬凸缘122的内侧作用于在中衬内延部124上,并将中衬120从外容器110提取出来。在一实施例中,该中衬内延部124的延伸长度为1mm-5mm,例如为1mm、2mm、3mm、5mm等。
在本实施例中,中衬连接件123的数量为多个,并绕中衬凸缘122间隔设置,中衬内延部124的数量为多个,并由中衬连接件123彼此间隔,中衬提取机构包括能够彼此并拢和张开的多个中衬提取臂,其中中衬内延部124和中衬提取臂的分布关系设置成使得在中衬提取机构以任意角度放置到中衬凸缘122内并张开时至少有两个中衬提取臂同时作用于中衬内延部124上。其中,上述分布关系可实现为中衬提取臂的数量为基数,且中衬内延部124的数量(即中衬连接件形成的间隙总数)为偶数。在一具体应用中,相邻的中衬连接件123之间的夹角和相邻的中衬提取臂之间的夹角可设置成使得当其中一中衬提取臂与中衬120连接件123抵接时,其余的中衬提取臂中至少有三个中衬提取臂位于中衬连接件123之间的间隔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中衬提取臂可以作用于一个或多个中衬内延部124上,而且中衬提取臂可以仅作用于中衬内延部124的部分上。例如,中衬提取臂的数量为两个,中衬内延部124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中衬提取臂用于作用于中衬内延部124的作用部的长度(如图15所示的作用部2221b的长度L)大于相邻两个中衬内延部124之间的距离,使得在中衬提取机构以任意角度放置到中衬凸缘122内并张开时,该两个中衬提取臂或者作用于两个相邻中衬内延部124的至少部分上(中衬提取臂的作用部的中间对应于中衬连接件的间隙区域,且两边分别作用于两个相邻中衬内延部124的边缘部分),或者作用在一个中衬内延部124上(中衬提取臂的作用部的中间作用于一中衬内延部124,且两边分别对应该中衬内延部124两边的中衬连接件的间隙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无需考虑中衬提取情况时,该中衬也可不设置该中衬内延部。例如,该中衬包括上述的中衬底板121、中衬凸缘122和中衬连接件123,且在中衬120放置在外容器110内时,中衬底板121与外容器110的底部和外容器110的开口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以允许在翻转外容器110时,用于煮制食材的汤汁流到中衬底板121远离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而所述食材保持在中衬底板121靠近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
继续参见图1、图6至图9,为便于对内容器130进行固定或者后续翻转,内容器130包括内容器主体131和定位柱134,内容器主体131用于定义内容置腔133,内容器主体131设置成允许内容器提取机构从内容器主体131的顶部提取内容器130;定位柱134设置于内容器主体131的底部且在远离内容器开口1331的方向上延伸,其中定位柱134的延伸长度设置成允许内容器翻转机构夹持定位柱134,并通过翻转内容器130。由此,当内容器130内放置有第二食材,且配合外容器110使用时,可将内容器130内的第二食材倒入外容器110。另外,中衬底板1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定位柱134的定位孔125。当内容器130放置在中衬底板121上,该定位柱134容置于该定位孔125中,以固定该内容器130。进一步地,定位柱134和定位孔125还可以设有相互配合的防呆部,以使得内容器130与中衬120的位置进一步相对固定。
内容器130进一步包括在内容器开口1331的外围从内容器主体131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内容器凸缘132,其中内容器凸缘132的延伸长度以及内容器凸缘132与中衬120之间的间隙设置成允许内容器提取机构能够从内容器130的外侧作用于在内容器凸缘132上,并提取内容器130。例如,当该内容器130放置在中衬120上时,可将内容器130从中衬120上提取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食材的种类,内容器130进一步包括设置于内容置腔133内的隔板135,隔板135将内容置腔133隔成至少两个容置空间,其中一个容置空间用于放置第二食材,另一个容置空间用于放置第三食材,该第三食材例如为浓汤和/或作料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容器130还可以单独使用或用于其他结构的食品容器使用,在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外容器、中衬、内容器也可以单独或者部分配合形成其他结构的食品容器。例如,由上述中衬和外容器组成的食品容器;或者上述中衬、外容器和密封膜片组成的食品容器;或者由上述任一外容器和任一内容器组成的食品容器等。当然,本发明也提供上述单独的中衬、内容器、外容器的实施例,具体可参见上面相关描述。
参见图10,本发明自动化厨房系统200实施例包括撕膜工位210、提取工位220、第一烹制工位230、第二烹制工位240、混合工位250、覆膜工位260和配送工位270。自动化厨房系统200用于对食品容器100进行操作以对食品容器100中的食材进行加工。其中,食品容器100的具体结构参见上述食品容器100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自动化厨房系统200还包括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和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用于承载外容器,并在撕膜工位210、提取工位220、第一烹制工位230、混合工位250以及覆膜工位260之间传递外容器;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用于在提取工位210、第二烹制工位240以及混合工位250之间传递内容器。
在本实施例中,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和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可以设置于外容器或内容器的下方以承载外容器或内容器并进行移动,或者设置于外容器或内容器的上方以提挂外容器或内容器并进行移动,又或者上述两种设置均包括在内。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和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可以包括相互配合的滑板与滑轨、皮带轮等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对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和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以为任意可移动外容器或内容器的机构。
本实施例以食品容器100包括上述外容器、中衬和内容器,且外容器上设置有密封膜片为例。且外容器与中衬之间放置有第一食材,内容器内放置有第二食材。下面结合参考上述食品容器的结构对上述每个工位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0和图11,撕膜工位210用于撕除食品容器100的外容器上的第一密封膜片。在本实施例中,被撕下的第一密封膜片可以弃用或传送至覆膜工位260以作为第二密封膜片备用。其中,该第一密封膜片和第二密封膜片对应于外容器凸缘的贴合地方不同,其中一者与外容器凸缘的内圈粘合区贴合,另一者与外容器凸缘的外圈粘合区贴合。
在撕膜工位210完成撕膜后,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将内部放置有中衬及内容器的外容器传递至提取工位220。
一并参见图12a-图12c,提取工位220位于撕膜工位210下游,提取工位220用于从食品容器100的外容器110中提取出内容器130,并可由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将内容器130传递至第二烹制工位240。其中外容器110内放置有第一食材,内容器130内放置有第二食材。提取工位220在从外容器110中提取出内容器130之后进一步从外容器110中提取出中衬120。
具体的,提取工位220包括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和中衬提取机构222,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用于从内容器130的外侧作用于内容器130上,并从中衬120上提取出内容器130;中衬提取机构222用于从中衬120的内侧作用于中衬120上,并从外容器110中提取出中衬120。
参见图13和图14,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包括多个内容器提取臂2211和第一驱动件2212,第一驱动件2212与多个内容器提取臂2211连接,第一驱动件2212用于驱动多个内容器提取臂2211彼此并拢和张开;多个内容器提取臂2211的分布关系设置成允许内容器提取臂2211能够作用于内容器凸缘132上,并将内容器130从中衬120提取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内容器提取臂2211远离第一驱动件2212的一端朝向内容器提取臂2211的并拢方向设有第一凹槽2211a,第一凹槽2211a的宽度和深度设置成允许内容器提取臂2211能够从内容器凸缘132的外侧作用于内容器凸缘132上,并将内容器130从中衬120提取出来。其中,第一凹槽2211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内容器凸缘132的厚度。
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提取内容器130时,内容器提取臂2211在第一驱动件2212的驱动下张开并移动至内容器130上方,内容器提取臂2211在第一驱动件2212的驱动下并拢,使得第一凹槽2211a与内容器凸缘132卡合,以使得内容器130固定于内容器提取臂2211;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将内容器130从中衬120提取出来并移动至预定位置后,内容器提取臂2211在第一驱动件2212的驱动下张开,以使得内容器130脱离内容器提取臂2211,完成内容器130提取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容器提取臂2211远离第一驱动件2212的一端设有电磁吸件,内容器130由磁吸金属制成,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提取内容器130时,内容器提取臂2211远离第一驱动件2212的一端与内容器130接触,电磁吸件通电后将内容器130吸附,当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将内容器130移动至预定位置后,电磁吸件断电以使得内容器130脱离内容器提取臂2211,完成内容器130提取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容器130由非磁吸材料制成,内容器凸缘132设有与内容器提取臂2211上的电磁吸件对应的磁吸件,以使得内容器130可配合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完成提取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内容器提取臂2211还可以同时设有第一凹槽2211a和电磁吸件。
参见图15和图16,中衬提取机构222包括多个中衬提取臂2221和第二驱动件2222,第二驱动件2222与多个中衬提取臂2221连接,第二驱动件2222用于驱动多个中衬提取臂2221彼此并拢和张开;多个中衬提取臂2221和中衬内延部124的分布关系设置成使得在中衬提取机构222以任意角度放置到中衬凸缘122内并张开时至少有两个中衬提取臂2221同时作用于中衬内延部124上,并将中衬120从外容器110提取出来。其中,中衬提取臂2221和中衬内延部124的分布关系可参阅上述中衬提取设计的相关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中衬提取臂2221远离第二驱动件2222的一端朝向中衬提取臂2221的张开方向设有第二凹槽2221a,第二凹槽2221a的宽度和深度设置成允许中衬提取臂2221能够从中衬凸缘122的内侧作用于中衬内延部124上,并将中衬120从外容器110提取出来。其中,第二凹槽2221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中衬内延部124的厚度。
中衬提取机构222提取中衬120时,中衬提取臂2221在第二驱动件2222的驱动下并拢并移动至中衬120上方,使得中衬提取臂2221远离第二驱动件2222的一端处于中衬底板121与中衬凸缘122之间,中衬提取臂2221在第二驱动件2222的驱动下张开,使得至少两个(如三个)中衬提取臂2221的第二凹槽2221a与中衬内延部124卡合,以使得中衬120固定于中衬提取臂2221;中衬提取机构222将中衬120从外容器110提取出来并移动至预定位置后,中衬提取臂2221在第二驱动件2222的驱动下并拢,以使得中衬120脱离中衬提取臂2221,完成中衬120的提取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中衬提取臂2221远离第二驱动件2222的一端设有电磁吸件,中衬120由磁吸金属制成或中衬120上设有对应电磁吸件的磁吸件,以使得中衬提取臂2221通过磁吸方式实现中衬120的提取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中衬提取臂2221还可以同时设有第二凹槽2221a和电磁吸件。
在由提取工位220将中衬和内容器提取后,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将内有第一食材的外容器传递至第一烹制工位220,另外,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将内有第二食材的内容器传递至第二烹制工位220。
一并参见图17,第一烹制工位230位于提取工位220下游,第一烹制工位230用于对外容器110内的第一食材进行烹制;第二烹制工位240也位于提取工位220下游,用于对内容器130内的第二食材进行烹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烹制工位230在外容器110中加入汤汁,并对第一食材进行煮制。第二烹制工位240对第二食材进行微波加热,第一烹制工位230和第二烹制工位240并排设置,并在至少部分时段对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进行并行烹制。
在完成烹制后,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将内有烹制后的第一食材的外容器传递至混合工位250,另外,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2将内有烹制后的第二食材的内容器传递至混合工位250。
一并参见图18,混合工位250位于第一烹制工位230和第二烹制工位240下游,混合工位250用于在第一食材烹制完成后将内容器130内的烹制完成的第二食材倒入到外容器110内。
具体的,混合工位250包括第二内容器提取机构251和内容器翻转机构252,第二内容器提取机构251用于从内容器130的外侧作用于内容器130上,并提取出内容器130;内容器翻转机构252用于夹持内容器130的底部的定位柱134,并将内容器130移动到外容器110上方后翻转内容器130。
第二内容器提取机构25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221,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19和图20,内容器翻转机构252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臂2521和第三驱动件2522,第三驱动件2522与夹持臂25211连接,第三驱动件2522用于驱动夹持臂2521并拢和张开;至少两个夹持臂2521的分布关系设置成允许夹持臂2521能够作用于定位柱134上,并将内容器130移动到外容器110上方后翻转内容器130。
在本实施例中,内容器翻转机构252包括两个夹持臂2521,夹持臂2521远离第三驱动件2522的一端朝向夹持臂2521的并拢方向设有第三凹槽2521a,第三凹槽2521a的宽度和深度设置成允许夹持臂2521能够从定位柱134的外侧作用于定位柱134上,并将内容器130移动到外容器110上方后翻转内容器130。两个夹持臂2521上的第三凹槽2521a形成一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定位柱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2521a表面还设有多个凸起(图中未标出),凸起可以为锯齿状凸起、圆形凸起等,凸起用于增强夹持臂2521与定位柱134之间的摩擦力。
内容器翻转机构252对内容器130进行翻转时,两个夹持臂2521在第三驱动件2522的驱动下张开并移动至内容器130的下方,使得第三凹槽2521a位于定位柱134的外侧,两个夹持臂2521在第三驱动件2522的驱动下并拢,使得定位柱134卡合于两个第三凹槽2521a之间,内容器130固定于内容器翻转机构252;内容器翻转机构252将内容器130移动至外容器110上方,夹持臂2521在第三驱动件2522的驱动下翻转,带动内容器130翻转,使得内容器开口1331朝下,从而使得内容器130内烹制后的第二食材倒入外容器110中,完成内容器130翻转过程,并可进一步将内容器130送出自动化厨房系统200,例如将内容器130丢弃到指定垃圾桶中。
在本实施例中,烹制后的第二食材倒入外容器110后,夹持臂2521在第三驱动件2522的驱动下再次翻转,使得内容器开口1331朝上,再将内容器130送出自动化厨房系统200,以避免内容器130在送出的过程中,残留在内容器130内的食材或汤汁等污染自动化厨房系统200中的其他设备。
一并参见图21,提取工位220进一步在对外容器110进行覆膜前将中衬120重新放置在外容器110内。具体的,在内容器130内的烹制完成的第二食材倒入到外容器110内之后,通过中衬提取机构222将中衬120放入外容器110。
在混合工位250将第二食材放入外容器110中且提取工位220将中衬120放入外容器110中后,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281将外容器传递至覆膜工位260。
一并参见图22,覆膜工位260位于混合工位250下游,覆膜工位260用于在第二食材倒入外容器110后对外容器110覆盖第二密封膜片,以密封外容器110。
在本实施例中,在撕膜工位210进行撕膜前,密封膜片140与内圈粘合区1141和外圈粘合区1142中的一者贴合,在覆膜工位210进行覆膜后,密封膜片140与内圈粘合区1141和外圈粘合区1142中的另一者贴合。
一并参见图23,配送工位270位于覆膜工位260下游,配送工位270用于对密封后的外容器110进行翻转,以使得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在中衬120的作用下与汤汁分离,并将该翻转的外容器配送到目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配送工位270也可不对该密封后的外容器110进行翻转,而直接将该放置有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的外容器配送到目的位置。另外,该覆膜工位260也可在无需对外容器进行翻转的情况下,不对外容器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化厨房系统200还包括中控机构(图中未示出),中控机构与配送工位270连接,中控机构用于判断密封后的外容器110是否需要翻转,若是,则对外容器110进行翻转后进行配送,否则直接对外容器110进行配送。例如,当用户选择为外卖,需要对外容器110进行翻转,使得汤汁流到中衬底板121远离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而第一食材和第二食材保持在中衬底板121靠近外容器110的底部一侧,从而使得食材与汤汁分离,避免食材长时间浸泡在汤汁中影响口感。而当用户选择为堂食,则无需对外容器110进行翻转。在其他实施例中,中控机构还可以与提取工位220连接,当用户选择为堂食,中衬提取机构222从外容器110提取出中衬120后,直接将中衬120送出自动化厨房系统200;在内容器130内的烹制完成的第二食材倒入到外容器110内之后,外容器110直接进入覆膜工位260和配送工位270,无需对外容器110进行翻转。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提取工位、烹制工位和混合工位,分别对食品容器进行操作,能够实现对食品容器内的食材的全自动加工,节省人工成本,保证食材的加工品质和卫生;通过设置上述覆膜和撕膜工位,可实现对食品容器的撕膜、覆膜,以便于对配置密封膜片的食品容器的加工处理;通过设置配送工位,根据用户需求对外容器进行翻转,能够使得烹制后的食材与汤汁分离,便于烹制后的食材的保存,保证食材的口感。
而且,该自动化厨房系统可模拟地道传统的人工烹制手法,过程中食材和调味加入有先后顺序,有别于其他直接将多种食材混合再集中烹制,可提高食材的出品和食者体验感。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自动化厨房系统可选择性包括上述工位。例如,该自动化厨房系统可包括提取工位、第一烹制工位、第二烹制工位以及混合工位;或者包括上述提取工位、覆膜工位和配送工位;又或者仅包括上述提取工位(如上述中衬提取结构)或者混合工位;再或者包括上述撕膜工位、第一烹制工位和覆膜工位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容器的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包括:
外容器主体,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的外容置腔;
外容器凸缘,所述外容器凸缘从所述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其中所述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其中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一者用于在撕膜前与密封膜片贴合,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另一者用于在所述撕膜后进行覆膜时与所述密封膜片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容器主体在靠近所述外容器开口的区域设置有台阶状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搭接中衬,其中所述外容器的底部与所述中衬之间用于放置食材。
3.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厨房系统包括:
撕膜工位,用于撕除食品容器的外容器上的第一密封膜片,其中,所述外容器包括外容器主体以及从所述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外容器凸缘,所述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所述第一密封膜片与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一者贴合;
第一烹制工位,用于对所述外容器内的第一食材进行烹制;
覆膜工位,用于对所述外容器覆盖第二密封膜片,以密封所述外容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膜片与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另一者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厨房系统还包括:
提取工位,位于所述撕膜工位的下游,用于从所述外容器中提取出内容器,其中所述内容器内放置有第二食材;
第二烹制工位,用于对所述内容器内的所述第二食材进行烹制;
混合工位,位于所述覆膜工位的上游,用于在所述第一食材烹制完成后将所述内容器内的烹制完成的所述第二食材倒入到所述外容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工位在从所述外容器中提取出所述内容器之后进一步从所述外容器中提取出中衬,所述提取工位进一步在对所述外容器进行覆膜前将所述中衬重新放置在所述外容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烹制工位在所述外容器中加入汤汁,并对所述第一食材进行煮制,所述自动化厨房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覆膜工位下游的配送工位,其中所述配送工位对所述外容器进行翻转,以使得所述第一食材和所述第二食材在所述中衬的作用下与所述汤汁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衬支撑于所述外容器内,其中所述内容器放置在所述中衬上;
所述提取工位包括:
第一内容器提取机构,用于从所述内容器的外侧作用于所述内容器上,并从所述中衬上提取出所述内容器;
中衬提取机构,用于从所述中衬的内侧作用于所述中衬上,并从所述外容器中提取出所述中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厨房系统还包括:
外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用于承载所述外容器,并在所述撕膜工位、所述提取工位、所述第一烹制工位、所述混合工位以及所述覆膜工位之间传递所述外容器;
内容器支撑及传递机构,用于在所述提取工位、所述第二烹制工位以及所述混合工位之间传递所述内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厨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位包括:
第二内容器提取机构,用于从所述内容器的外侧作用于所述内容器上,并提取出所述内容器;
内容器翻转机构,用于夹持所述内容器的底部的定位柱,并将所述内容器移动到所述外容器上方后翻转所述内容器。
10.一种食品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容器包括:
外容器,用于定义具有外容器开口的外容置腔;
密封膜片,用于密封所述外容器开口,
其中,所述外容器包括用于定义所述外容置腔的外容器主体和从所述外容器主体向外延伸且呈环形设置的外容器凸缘,其中所述外容器凸缘上涂覆有粘胶层,所述粘胶层包括彼此嵌套的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其中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一者用于在撕膜前与所述密封膜片贴合,所述内圈粘合区和外圈粘合区中的另一者用于在所述撕膜后进行覆膜时与所述密封膜片贴合。
CN201810873391.6A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Active CN108968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3391.6A CN108968643B (zh)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3391.6A CN108968643B (zh)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8643A CN108968643A (zh) 2018-12-11
CN108968643B true CN108968643B (zh) 2024-03-01

Family

ID=6455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3391.6A Active CN108968643B (zh)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8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4332B (zh) * 2018-10-31 2021-01-05 长沙易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0922A (ja) * 2005-08-19 2007-03-01 Fureggu Shokuhin Kogyo Kk 食品包装体
CN101035718A (zh) * 2004-10-01 2007-09-12 贝尔卡普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密闭容器
CN101423134A (zh) * 2007-10-30 2009-05-06 林大卫 气密式食品加热自动调压包装装置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25062A (zh) * 2008-03-04 2009-09-09 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超薄注塑多格独立密封食品容器
JP200924194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食品包装体
TW201107127A (en) * 2009-08-28 2011-03-01 Good Torch Entpr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metal plate laminated with printed plastic film
CN202414852U (zh) * 2011-12-15 2012-09-05 王倩 一种保鲜膜覆膜器
CN103342197A (zh) * 2013-07-05 2013-10-09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的速冻食品托盒及托盒覆膜方法
CN107416246A (zh) * 2017-05-23 2017-12-01 江苏创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药品包装盒的覆膜装置
CN206798137U (zh) * 2017-05-23 2017-12-26 邵忆芳 一种双向开口食物容器
CN207029790U (zh) * 2017-07-31 2018-02-23 浙江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覆膜铁食品包装容器
CN210930803U (zh) * 2018-08-02 2020-07-07 长沙易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718A (zh) * 2004-10-01 2007-09-12 贝尔卡普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密闭容器
JP2007050922A (ja) * 2005-08-19 2007-03-01 Fureggu Shokuhin Kogyo Kk 食品包装体
CN101423134A (zh) * 2007-10-30 2009-05-06 林大卫 气密式食品加热自动调压包装装置用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25062A (zh) * 2008-03-04 2009-09-09 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超薄注塑多格独立密封食品容器
JP2009241942A (ja) * 2008-03-31 2009-10-22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食品包装体
TW201107127A (en) * 2009-08-28 2011-03-01 Good Torch Entpr Corp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metal plate laminated with printed plastic film
CN202414852U (zh) * 2011-12-15 2012-09-05 王倩 一种保鲜膜覆膜器
CN103342197A (zh) * 2013-07-05 2013-10-09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的速冻食品托盒及托盒覆膜方法
CN107416246A (zh) * 2017-05-23 2017-12-01 江苏创华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药品包装盒的覆膜装置
CN206798137U (zh) * 2017-05-23 2017-12-26 邵忆芳 一种双向开口食物容器
CN207029790U (zh) * 2017-07-31 2018-02-23 浙江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覆膜铁食品包装容器
CN210930803U (zh) * 2018-08-02 2020-07-07 长沙易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8643A (zh) 201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1948B (zh) 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
US3877603A (en) Tray for serving meals
US3949876A (en) Articles for beverage service
CN108968643B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CN108968642B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内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US7163102B2 (en) Disposable packaging for a ready-made food product
CN210930803U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外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CN210249493U (zh) 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
CN210249494U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内容器、自动化厨房系统
CN210930801U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中衬、自动化厨房系统
CN210446627U (zh) 一种食品容器
CN210930802U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中衬、自动化厨房系统
CN109484727B (zh) 一种撕膜机构及自动化厨房系统
CN109516168B (zh) 一种就餐台机构及自动化厨房系统
CN108968644A (zh) 一种食品容器及其中衬、自动化厨房系统
CN209915569U (zh) 一种保温存储柜及自动化厨房系统
CN109674332B (zh) 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
EP1169957A1 (en) Disposable device to make coffee in a microwave oven or simila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213464622U (zh) 一种食品容器
CN209883968U (zh) 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
FR2885605A1 (fr) Ensemble de conditionnement d'une portion alimentaire
CN209274955U (zh) 一种自动化厨房系统
KR20180089010A (ko) 일회용 조리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8903596A (zh) 一种食品容器
CN206062800U (zh) 一种餐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