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64945A -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64945A
CN108964945A CN201710353409.5A CN201710353409A CN108964945A CN 108964945 A CN108964945 A CN 108964945A CN 201710353409 A CN201710353409 A CN 201710353409A CN 108964945 A CN108964945 A CN 108964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link
user equipment
data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34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64945B (zh
Inventor
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534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64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64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4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64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649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本申请中用户设备为多连接状态,用户设备同于连接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不同,主基站通过多连接网络架构的多个传输模式传输数据时能减少传输的时延的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简称LTE)双连接架构中,主基站和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实体,简称MME)之间通过S1接口进行互通,辅基站和主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互通,辅基站和MME之间没有连接。主基站和辅基站都能够独立管理UE和各自小区的无线资源。在LTE的双连接架构中,用户设备通过两条传输链路与核心网中的数据网元之间传输数据,用户设备根据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在两条传输链路上反馈表示数据包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的传输状态信息。在5G新空口中,出现了多连接的网络架构,在多连接的网络架构中,用户设备同时与一个主基站和多个辅基站进行连接,核心网设备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传输数据,如何利用多连接的网络架构传输数据目前还在讨论中。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以实现多连接的网络架构下传输数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主基站将主基站的RLC(Radio Link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简称RLC)实体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主基站向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将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
本申请适用的网络架构包括主基站、至少一个辅基站和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同时连接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类型本实施例不作限制,主基站和辅基站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主基站和辅基站可以为NodeB、eNodeB和gNodeB中的任意一种类型的基站。在存在多个辅基站时,多个辅基站也可以是多种不同类型的基站。第一传输模式可以为AM(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简称AM)、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确认模式,简称UM)和TM(Transparent Mode,透明模式,简称TM)中的任意一种。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将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第二传输模式也可以为AM、UM和TM中的任意一种,其中第一传输模式不同于第二传输模式,且第一传输模式或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实施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多连接的网络架构中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RLC实体设置为不同的传输模式,用户设备通过多连接的网络架构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时,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反馈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
可选的,所有的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AM表示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在接收方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接收方向发送方返回传输失败指示,传输失败指示用于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方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发送方返回传输成功指示,发送方根据传输成功指示确定数据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发送下一数据包。UM表示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方无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接收方都不会向发送方发送传输失败指示或传输成功指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基站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辅基站中每个辅基站对应的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确定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将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设置为AM,将至少一个辅基站中每个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设置为UM。主链路为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主基站经过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任意一个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分为两段。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主基站获取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主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序号指示的数据包,用户设备接收主基站发送的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
可选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至少一个辅基站中除第一辅基站的其他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均为UM。AM表示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在接收方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接收方向发送方返回传输失败指示,传输失败指示用于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方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发送方返回传输成功指示,发送方根据传输成功指示确定数据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发送下一数据包。UM表示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方无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接收方都不会向发送方发送传输失败指示或传输成功指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基站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至少一个辅基站中每个辅基站对应的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确定第一辅基站所在的辅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主基站可以向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辅基站接收主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辅基站将RLC实体的传输模式设置为AM。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情况下,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传输失败指示用于指示主基站需要进行重传,例如:传输失败指示为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非确认指示,简称NACK),序号表示用户设备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号,主基站获取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主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序号指示的数据包。可选的,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成功指示和序号,例如:传输成功指示为ACK(Acknowledgement,确认指示,简称ACK)删除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主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下一数据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辅链路分为两段,一段为主基站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之间的传输链路,另一段为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主基站获取两段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将两个链路质量信息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
其中,链路质量信息表示传输链路的链路状态的优劣程度,链路质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简称RSRP)、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和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简称CQI)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基站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后,根据每个传输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确定每个传输链路的分流比例,根据每个传输链路的分流比例将数据包进行分流,链路质量信息好的传输链路比链路质量信息差的传输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的分流比例大,这样主基站能利用多个链路的传输带宽发送数据包,有效的提高了数据包传输的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用户设备根据第一传输模式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传输链路对应主基站,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用户设备根据第二传输模式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第一辅基站,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可选的,用户设备还需要获取至少两个传输链路的数据发送方式。用户设备可根据核心网设备发送的信令消息获知至少两个传输链路的数据发送方式。数据发送方式表示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协作方式,例如:利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进行分集发送,或者利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进行复用发送。用户设备根据数据发送方式接收核心网设备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发送的数据包,其中,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可以为AM、UM和TM中的任意一种,第一传输模式不同于第二传输模式,且第一传输模式或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实施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多连接的网络架构中的主基站和辅基站的RLC实体设置为不同的传输模式,用户设备通过多连接的网络架构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时,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反馈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AM表示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在接收方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接收方向发送方返回传输失败指示,传输失败指示用于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方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发送方返回传输成功指示,发送方根据传输成功指示确定数据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发送下一数据包。UM表示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方无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接收方都不会向发送方发送传输失败指示或传输成功指示。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分集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上述相同的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通过采用复用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包。其中,用户设备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用户设备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第一数据包时,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第一数据包的序号。若用户设备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第二数据包时,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向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AM表示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在接收方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接收方向发送方返回传输失败指示,传输失败指示用于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方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发送方返回传输成功指示,发送方根据传输成功指示确定数据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发送下一数据包。UM表示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方无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接收方都不会向发送方发送传输失败指示或传输成功指示。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分集模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包,即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相同的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复用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不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若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置装置,包括:配置单元和发送单元。
配置单元,用于将主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
发送单元,用于向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将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第二传输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和确定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主链路为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主基站经过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主基站对应的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重传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
重传单元,用于根据序号的指示获取缓存的数据包,以及向用户设备发送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模式为UM,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和确定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主链路为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主基站经过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辅基站对应的辅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重传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
重传单元,用于获取序号指示的数据包,主基站向第一辅基站发送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第一子链路为主基站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之间的传输链路,第二子链路为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将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和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每个传输链路的对应的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主基站的RCL实体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传输模式。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分集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复用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不同。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者,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分集方式通过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接收不同的数据包,即主基站采用复用方式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向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不同。
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
发送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基站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各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了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连接的网络架构;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连接的网络架构的用户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集发送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用发送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交互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多连接的网络架构,所述网络架构中有控制面功能实体10、主基站11、辅基站12、辅基站13和用户设备14。图1a示出了3个基站协作与用户设备通信的通信系统。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5G通信系统(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多种通信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例如LTE技术和NR技术融合的通信系统),或者后续演进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图1a中控制面功能实体、基站和用户设备的形态和数量仅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图1a为基于多连接的网络架构,3个基站包括主基站11、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主基站11和控制面功能实体10之间通过接口(例如:NG-C接口)进行互通。控制面功能实体10用于传输控制消息,控制面功能实体10可以为核心网中的SMF(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简称SMF)。主基站11和辅基站12之间,主基站11和辅基站13之间,以及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之间通过接口(例如:Xn-C)进行互通。主基站11和用户设备14之间的传输链路为主链路a,主基站11通过辅基站12到用户设备14之间的传输链路为辅链路b,主基站11通过辅基站13到用户设备14之间的传输链路为辅链路c。从图1a中可以看出,每个辅链路可分为两段,一段为主基站和辅基站之间的传输链路,另一端为辅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例如:辅链路b由主基站11到辅基站12之间的第一子链路和辅基站12到用户设备14之间的第二子链路组成。其中,用户设备14所需的控制信令可以由主基站11进行管理,例如:公共无线资源管理、专用无线资源配置、测量和移动性管理等。
图1b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面的结构示意图,主基站11通过接口(例如:NG-U接口)与用户面功能实体15进行互通,例如:用户面功能实体15可以为核心网中的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简称UPF),用户面功能实体15用于传输业务数据。主基站11包括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简称PDCP)实体110、RLC实体111、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简称MAC)实体112和PHY(Physical,物理的,简称PHY)实体(图中未画出),辅基站12包括RLC实体120、MAC实体121和PHY实体(图中未画出),辅基站13包括RLC实体130、MAC实体131和PHY实体(图中为画出),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共用主基站11的PDCP实体110。主基站11的PDCP实体110可以通过Xn-U接口与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进行互通,以及PDCP实体110可以通过Xn-U接口与辅基站13的RLC实体130互通。
其中,图1b中的PDCP实体、RLC实体和MAC实体的功能介绍如下:PDCP实体主要用于将分组数据进行头压缩和加密,生成PDCP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简称PDU),将PDCPPDU交给RLC实体。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TM、UM或AM。在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TM时,RLC实体对经过RLC实体的PDU而言是透明的,不对PDU进行处理。在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时,RLC实体主要用于RL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简称SDU)分块和串联、RLC SDU重排序、RLC SDU重复检测和RLC SDU重组,UM表示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方无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接收方都不会向发送方发送传输失败指示或传输成功指示。在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时,RLC实体用于RLC PDU的重传、重传RLC PDU的重分块、轮询、状态报告和状态禁止。AM表示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在接收方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接收方向发送方返回传输失败指示,传输失败指示用于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方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发送方返回传输成功指示,发送方根据传输成功指示确定数据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发送下一数据包。MAC实体主要用于信道映射、资源分配、重传和纠错等功能。
本申请中的用户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本申请中的基站也可以称为基站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用以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基站(例如: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节点B(NodeB,NB),演进型基站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NR系统中的传输节点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或者TP)或者下一代节点B(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或网络设备)、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的站点、无线回传节点、小站、微站等等。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201、主基站将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
其中,用户设备同时与主基站和至少一个辅基站相连接。主基站需要对自身的RLC实体和与主基站连接的各个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进行配置时,主基站将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例如:主基站中RLC实体的上层实体向RLC实体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中可携带指示位,指示位“00”表示TM,指示位“01”表示UM,指示位“10”表示AM,RLC实体的上层实体可以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简称RRC)实体,主基站中的RLC实体接收将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第一传输模式可以为TM、AM和UM中的任意一种。
S202、主基站向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
其中,第一辅基站为主基站连接的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一个基站,主基站向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例如:第一配置消息可以由主基站中RLC实体的上层实体发送,RLC实体的上层实体可以为RRC实体,第一配置消息中可携带传输模式指示位,辅基站根据第一配置消息将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第二传输模式可以为TM、UM和AM中的任意一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模式不同于第二传输模式,且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必须有一个为AM。
在图2的描述中,核心网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时,用户设备只需要在指定的传输链路上反馈数据包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从而减少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
可选的,第一传输模式为AM,第二传输模式为UM。AM表示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在接收方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接收方向发送方返回传输失败指示,传输失败指示用于请求发送方重新发送未成功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方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发送方返回传输成功指示,发送方根据传输成功指示确定数据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发送下一数据包。UM表示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服务,接收方无论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接收方都不会向发送方发送传输失败指示或传输成功指示。主基站将自身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主基站向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将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可选地,主基站还可以将所有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全部配置为UM。综上所述,基站可利用多条传输链路传输数据,多条传输链路中1个传输链路的传输模式为AM,用户设备只需要在指定的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发送传输状态信息,减少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另外主基站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采用分集发送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主基站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采用复用发送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吞吐率。
可选的,主基站可以将至少一个辅基站中除第一辅基站的其他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全部配置为TM,或者主基站将至少一个辅基站中除第一辅基站的其他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和TM的混合、UM和TM的混合、AM和UM的混合,混合的比例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其中,主基站根据各个传输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配置各个基站的传输模式。主基站获取主链路和各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主基站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的方法可以是,主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参考信号,用户设备对测量参考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根据比较解调后的测量参考信号和已知的测量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主基站获取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的方法可以为:由于辅链路分为两段,即主基站到辅基站之间的传输链路和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需要估计两段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链路质量信息的估计方法也可采用上述的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主基站将两段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
其中,链路质量信息可以为RSRP、RSRQ和CQI中的一种或多种。主基站比较各个传输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确定出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将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对应的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若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对应主基站,主基站将自身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若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对应第一辅基站,主基站将第一辅基站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本实施例中,将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对应的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用户设备通过该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发送传输状态信息时,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避免传输过程中出错。
其中,在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情况下,若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需要发送的数据包的序号,主基站根据序号指示的数据包通过主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该数据包。
其中,主基站利用多条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传输时可采用分集发送或复用发送的方式。在分集发送时,主基站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主基站将数据包进行复制得到多个相同的数据包,主基站将复制得到的多个数据包分别通过不同的传输链路发送给用户设备。
在复用发送时,主基站同时利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发送不同的数据包。可选的,主基站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时,获取数据包的特征信息,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简称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版本号、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中的一种或多种,主基站根据预设的哈希算法计算特征信息的哈希值,将哈希值对传输链路的数量进行求模得到传输链路的序号,主基站向数据包发送给序号对应的传输链路。可选的,主基站还可以根据各个传输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确定各个传输链路上的分流比例,链路质量信息好的传输链路比链路质量信息差的传输链路的分流比例大。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301、用户设备根据第一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
具体的,用户设备同时连接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从而用户设备可以同时在多个传输链路上接收数据包,第一传输链路为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一个传输链路。第一传输链路对应主基站,第一传输模式表示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用户设备可根据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发送的信令消息获知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还需要获取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使用的数据发送方式,例如:用户设备可根据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发送的信令消息获知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使用的数据发送方式,数据发送方式表示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协作方式,数据发送方式为分集发送和复用发送。
S302、用户设备根据第二传输模式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
具体的,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第一辅基站,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可以为AM、UM和TM中的任意一种,第一传输模式不同于第二传输模式,且第一传输模式或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实施上述实施例,多连接的网络架构中的主基站和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设置为不同的传输模式,用户设备通过多连接的网络架构接收核心网下发的数据包时,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反馈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从而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可选的,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进一步可选的,至少一个辅基站中所有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均可以为UM。
可选的,主基站采用分集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相同的数据包。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发送数据包,主基站根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将数据包进行复制得到多个相同的数据包,主基站将1个数据包进行缓存,并通过主链路将数据包发送给用户设备。同时,主基站将数据包发送给辅基站,辅基站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缓存,然后辅基站将数据包发送给用户设备。若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都为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包,用户设备确定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用户设备通过主链路向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该数据包的序号。例如:主基站的RLC实体接收PDCP实体发送的RLC SDU,判断RLC SDU是否需要分段处理,若为是,将RLC SDU进行分段处理得到多个RLC PDU,主基站分别将用户设备发送多个RLC PDU,用户设备在主链路上接收RLC PDU,在所有的RLC PDU成功接收的情况下,用户设备确定成功接收RLC SDU;若任意一个RLC PDU未成功接收,用户设备确定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关联的RLC SDU的序号,用户设备向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该RLC SDU的序号。其中,若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传输链路上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用户设备确定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用户设备通过主链路向主基站发送传输成功指示和该数据包的序号。
可选的,主基站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采用复用方式向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包,用户设备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用户设备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一数据包,主基站缓存第一数据包,主基站根据预设的分流算法确定第一数据包对应的第一传输链路,例如:分流算法可以为主基站将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后对传输链路的数量取模后确定传输链路,若确定的传输链路为第一传输链路,主基站将第一数据包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给用户设备。若用户设备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第一数据包,用户设备确定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向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第一数据包的序号,主基站接收到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根据序号将缓存的第一数据包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发送给用户设备;若用户设备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成功接收第一数据包,可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向主基站发送传输成功指示和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发送第二数据包,主基站缓存第二数据包,主基站确定第二数据包对应第二传输链路,主基站通过第二传输链路将第二数据包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判断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第二数据包,用户设备通过第一传输链路向主基站发送第二数据包的序号和传输失败指示,若用户设备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成功接收第二数据包,不向主基站进行反馈。
综上,用户设备采用分集方式接收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发送的相同的数据包,用户设备只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向主基站反馈传输失败指示和数据包的序号,避免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减少数据包传输的时延和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的,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进一步可选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至少一个辅基站中除第一辅基站的其他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也可以为UM。
可选的,主基站采用分集发送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为相同的数据包。若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为成功接收数据包,用户设备确定多个基站中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基站为第一辅基站,用户设备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该数据包的序号。若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传输链路成功接收数据包,用户设备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成功指示和该数据包的序号。例如,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接收PDCP实体发送的RLC SDU,判断RLC SDU是否需要分段处理,若为是,将RLC PDU进行分段处理得到多个RLC PDU,主基站依次将用户设备发送多个RLC PDU,用户设备上接收第一辅基站发送的RLCPDU,在所有的RLC PDU成功接收的情况下,用户设备确定成功接收RLC SDU;若任意一个RLCPDU未成功接收,用户设备确定未成功接收的RLC PDU关联的RLC SDU的序号,用户设备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该RLC SDU的序号。
可选的,主基站采用复用方式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不同的数据包,用户设备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第一数据本第二数据包为不同的数据包。若用户设备在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第一数据包,用户设备确定多个基站中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基站为第一辅基站,用户设备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第一数据包的序号;若用户设备在该数据包对应的传输链路上成功接收第一数据包,用户设备不进行反馈。若用户设备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第二数据包,用户设备向第一辅基站发送数据失败指示和第二数据包的序号;若用户设备在第二传输链路上成功接收第二数据包,可以向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成功指示和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综上,用户设备采用分集方式接收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发送的不同的数据包,用户设备某个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都向第一辅基站反馈传输失败指示和传输失败的数据包的序号;用户设备在某个传输链路上成功接收数据包时,不进行反馈。这样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减少数据包传输的时延和提高数据包传输的吞吐率。
以图1a和图1b的网络架构为例,结合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配置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401、辅基站12向主基站11发送链路质量信息,主基站11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链路质量信息。
其中,本步骤中的链路质量信息表示主基站11经过辅基站12到用户设备14之间的辅链路b的链路质量信息,即本步骤中的链路质量信息包括主基站11到辅基站12之间的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和辅基站12到用户设备14之间的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辅基站12可周期性地向主基站11上报辅链路b的链路质量信息,也可以是满足预设的上报条件时向主基站11上报辅链路b的链路质量信息,还可以是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主动发起获取辅链路b的链路质量信息的请求。
S402、辅基站13向主基站11发送链路质量信息,主基站11接收辅基站13发送的链路质量信息。
其中,本步骤中的链路质量信息表示主基站11经过辅基站13到用户设备14之间的辅链路c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辅基站13可周期性的向主基站11上报辅链路c的链路质量信息,也可以是满足预设的上报条件时向主基站11上报辅链路c的链路质量信息,或主基站11主动向辅基站13请求辅链路c的链路质量信息。
S403、用户设备14向主基站11发送链路质量信息,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链路质量信息。
其中,本步骤中的链路质量信息表示主基站11和用户设备14之间的主链路a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用户设备14可周期性的向主基站11上报主链路a的链路质量信息,也可以是满足预设的上报条件是上报主链路a的链路质量信息,或主基站11主动向用户设备14请求主链路a的链路质量信息。上述的链路质量信息可以是CQI、RSRP和RSRQ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说明的是,S401至S403执行顺序并不限于图4中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先后顺序,S401至S403也可以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另外,如果系统中只有辅基站12,没有辅基站13,S402相应地可以省去。
S404、主基站11根据链路质量信息确定各个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
其中,主基站11根据接收到的各个传输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确定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以及确定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对应的基站,将该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设置为AM,将其他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设置为UM。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辅基站12对应的辅链路b为链路质量最优的传输链路,主基站确定辅基站12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以及主基站11确定主基站11和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
S405、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配置消息,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配置消息。
S406、辅基站12将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
S407、主基站11向辅基站13发送配置消息,辅基站13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配置消息。
S408、辅基站13将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
S409、主基站11将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
其中,主基站11的PDCP实体向RLC实体发送配置消息,主基站11的RLC实体接收PDCP实体发送的配置消息(图中未画出),主基站11将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辅基站的形态和数据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其中,本实施例中辅基站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2个以上。
实施上述实施例,主基站将辅基站12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主基站11和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主基站11通过3条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用户设备在未成功接收数据包时,只需要向辅链路b对应的辅基站12反馈传输状态信息,这样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信息,减少了数据包传输的时延。
参见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a和图1b的分集发送的原理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接收核心网中控制面功能实体10或用户面功能实体15发送的数据包1,主基站11将数据包1进行复制得到相同的3个数据包,主基站11分别通过主链路a、辅链路b和辅链路c将3个数据包并行的发送给用户设备14,每个传输链路发送一个数据包。需要说明的是,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基站需要缓存数据包1,例如:在主基站11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情况下,主基站11需要缓存数据包1,或在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的情况下,辅基站13需要缓存数据包1。
参见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在图1a、图1b和图5a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11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辅基站12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501、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
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为图1a中的控制面功能实体10或图1b中的用户面功能实体15,数据包1可以为用户面数据,也可以是控制面数据。
S502、主基站11将数据包1经过PDCP实体处理得到PDCP PDU1,复制处理得到3个PDCP PDU1。
其中,主基站11确定主基站11到用户设备14之间有3条传输链路:主链路a、辅链路b和辅链路c,主基站11的PDCP实体110对数据包1进行处理得到PDCP PDU1,主基站11根据传输链路的数据对PDCP PDU1进行复制得到3个PDCP PDU1。
S503、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PDCP PDU1,辅基站12接收PDCP PDU1。
S504、辅基站12缓存PDCP PDU1,将PDCP PDU1经过RLC实体处理得到RLC PDU,将RLC PDU经过MAC实体处理得到MAC PDU,将MAC PDU经过PHY实体处理得到PHYPDU。
其中,参见图1b的用户面结构图,PDCP PDU1进入到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且没有被RLC实体120处理之前,即PDCP PDU1和RLC SDU1相同,区别在于RLC SDU1已进入到辅基站12的MAC实体内。辅基站12缓存PDCP PDU1(即RLC SDU1)。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将RLCSDU1进行处理得到一个或多个RLC PDU,其中,在RLC SDU1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时,RLC实体120需要将RLC SDU1分段为多个RLC PDU。假设本实施例中,RLC实体120将RLC SDU1进行分段处理得到3个RLC PDU,RLC实体120将3个RLC PDU发送给MAC实体121。辅基站12的MAC实体121接收到3个RLC PDU,分别将3个RLC PDU进行处理得到3个MAC PDU,将3个MAC PDU发送给PHY实体。辅基站12的PHY实体接收MAC实体121发送的3个MAC PDU,PHY实体分别将3个MACPDU进行处理得到PHYPDU。
需要说明的是在RLC SDU1的长度不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时,辅基站12的RLC实体根据接收到的RLC SDU1生成1个RLC PDU,RLC SDU1和RLC PDU为一对一的关系。
S505、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PHY PDU,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PHYPDU。
S506、用户设备14的RLC实体确定未成功接收RLC SDU1。
其中,未成功接收RLC SDU1包括接收错误和接收超时两种情况,用户设备14的PHY实体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PHY PDU,用户设备14的PHY实体将PHY PDU进行处理得到MACPDU,用户设备的MAC实体将MAC PDU进行处理得到RLC PDU,用户设备的RLC实体对RLC PDU进行校验,发现校验未通过,用户设备14获取RLC PDU的序号,确定RLCPDU的序号和RLCSDU1的序号相关联,确定未成功接收RLC SDU1。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14可根据已成功接收的RLC PDU的序号确定待接收的RLCPDU的序号,如果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待接收的RLC PDU,用户设备确定未成功接收该待接收的RLC PDU。可选的,在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进行分段处理的情况下,用户设备14在成功接收RLC SDU1分段后的所有RLC PDU的情况下,则表明成功接收RLC SDU1。如果用户设备没有成功接收RLC SDU1分段后的所有RLC PDU的情况下,则表明未成功接收RLC SDU1。用户设备14可判断是否到达预设时长,若为否,不向辅基站12发送传输状态信息,传输状态信息表示数据包1传输失败或传输成功。
S507、主基站11向辅基站13发送PDCP PDU1,辅基站13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PDCPPDU1。
其中,PDCP PDU1经过辅基站13的RLC实体130、MAC实体131和PHY实体的处理后得到1个或多个PHY PDU,具体处理过程可参照S504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8、辅基站13向用户设备14发送PHY PDU,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4发送的PHYPDU。
S509、用户设备14的RLC实体确定未成功接收RLC SDU1。其中,在辅基站13的RLC实体130进行分段的情况下,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RLC SDU1分段后的多个RLC PDU时,用户设备14确定为成功接收RLC SDU1。然后,用户设备14继续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时长,若为否,用户设备不向辅基站13发送传输状态信息。
S510、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发送PHY PDU。
其中,基站11的PDPC实体110将PDCP PDU1发送给RLC实体111。RLC实体111接收PDCP PDCP1,将PCDP PDU1处理得到1个或多个RLC PDU,RLC实体将1个或多个RLC PDU发送给MAC实体112。MAC实体112接收RLC PDU,将RLC PDU处理后得到MAC PDU,将MAC PDU发送给PHY实体。PHY实体接收MAC实体112发送的MAC PDU,将MAC PDU处理得到PHY PDU。主基站11的PHY实体向用户设备14发送一个或多个PHYPDU。
需要说明的是,S503、S507和S510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图5b所示,三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是任意顺序,S503、S507和S510也可以同时执行,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S511、用户设备14的RLC实体确定未成功接收RLC SDU1。其中,用户设备14可以在达到预设时长时判断主链路a、辅链路b和辅链路c上是否全部未成功接收RLC SDU1,若为是,即用户设备14确定RLC SDU1传输失败,用户设备获取RLC SDU1的序号。可选的,若用户设备在主链路a、辅链路b和辅链路c上至少一个链路上成功接收RLC SDU1,用户设备14不需要向主基站11返回传输成功指示。
S512、用户设备14向辅基站12发送NACK和RLC SDU1的序号,辅基站12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NACK和RLC SDU1的序号。
S513、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RLC SDU1对应的PHY PDU,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RLC SDU1对应的PHY PDU。其中,辅基站12接收NACK确定RLC SDU传输失败,获取序号对应的缓存的RLC SDU1,若需要分段处理,RLC实体120将RLC SDU1进行分段处理得到多个RLC PDU,多个RLC PDU经过MAC实体121和PHY实体后得到多个PHY PDU,将多个PHY PDU发送给用户设备14。
需要说明的是,主基站11、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的RLC实体对RLC SDU1的分段方式也不相同,也可以相同,本实施例不作限制。
S514、用户设备14的RLC实体确定成功接收RLC SDU1。
可选的,用户设备14向辅基站12发送ACK和RLC SDU1的序号,辅基站12接收用户设备返回的ACK和RLC SDU1的序号。其中,辅基站12接收到ACK和RLC SDU1的序号,根据序号删除缓存的RLC SDU1。
可选的,辅基站12向主基站11发送ACK和RLC SDU1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到ACK和RLC SDU1的序号,确认数据包1发送成功,主基站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实施上述实施例,在分集发送方式下,核心网设备通过至少两个传输链路发送相同的数据包,提高了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同时,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都未成功接收数据包的情况下,向AM的基站请求重传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用户设备不需要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反馈传输状态信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a、图1b和图5a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11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
S602、主基站11缓存数据包1。
S603、主基站11对数据包1进行复制。
其中,主基站11根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对数据包1进行复制得到3个数据包1。
S604、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数据包1,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605、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数据包1。
S606、用户设备14确认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其中,用户设备14可根据已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号确定待接收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用户设备14若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数据包1,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若用户设备14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数据包1,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S607、主基站11向辅基站13发送数据包1,辅基站13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608、辅基站13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
S609、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其中,用户设备14可根据已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号确定待接收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用户设备14若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数据包1,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若用户设备14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数据包1,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S610、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
其中,主基站通过主链路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1。
需要说明的是,S604、S607和S610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图6所示,三个步骤可以任意的先后顺序,三个步骤可以也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S611、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主链路a、辅链路b和辅链路c上均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用户设备14生成传输失败指示NACK。
S612、用户设备14向主基站11发送N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N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
S613、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1重传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重传的数据包1。其中,主基站接收N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确定数据包1传输失败,获取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1,通过主链路a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
S614、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
S615、用户设备14向主基站11发送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
其中,S615为可选的步骤,ACK表示传输成功指示,主基站1可以在接收到发送的ACK后删除缓存的数据包1。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在分集模式下,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其余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主基站通过多条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时,用户设备只需要在一个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状态的反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a、图1b和图5a的架构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11的RLC实体111的传输模式为UM,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3的RLC实体130的传输模式为UM。所述方法包括:
S701、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其中,核心网设备可以为核心网中SMF或UPF,数据包1可以为控制面消息或用户面消息。
S702、主基站11对数据包1进行复制。主基站根据传输链路的数量3将数据包1复制得到3个数据包1。
S703、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数据包1,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704、辅基站12缓存数据包1。其中,由于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2需要缓存数据包1。
S705、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数据包1。其中,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
S706、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其中,用户设备14可以根据已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号确定待接收的数据包为数据包1,用户设备14判断在预设时长内是否接收为数据包1,若为是,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若为否,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在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的情况下。上述的预设时长为一个时间窗口,用户设备判断时间窗口是否结束,若为否,用户设备不反馈传输状态信息,传输状态信息表示用户设备14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的指示信息,包括传输成功指示和传输失败指示。
S707、主基站11向辅基站13发送数据包1,辅基站13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708、辅基站13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3发送的数据包1。
S709、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S710、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需要说明的是,S703、S707和S710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图7所示,三个步骤可以任意的先后顺序,三个步骤可以也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S711、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其中,3个传输链路中,用户设备14在主链路a上成功接收数据包1。
S712、用户设备14向辅基站12发送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辅基站12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
其中,本S712为可选的步骤,辅基站12根据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确定数据包1成功被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删除缓存的数据包1。
S713、辅基站12向主基站11发送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
其中,S713为可选的步骤,主基站11根据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确定数据包1成功被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发送下一数据包。
实施上述实施例,主基站将多连接架构中的一个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其余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主基站通过多条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时,用户设备只需要在一个传输链路上进行反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同时也兼顾了可靠性。
参见图8,基于图1a、1b和5a的架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11的RLC实体111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主基站11采用分集发送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S801、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
S802、主基站11缓存数据包1。由于主基站11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主基站11需要缓存数据包1。
S803、主基站11对数据包1进行复制。其中,主基站11根据传输链路的数量对数据包1复制得到3个数据包1,复制得到的数量包的数量等于传输链路的数量。
S804、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数据包1,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805、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数据包1。
S806、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S807、主基站11向辅基站13发送数据包1,辅基站13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808、辅基站13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3发送的数据包1。
S809、用户设备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1。
S810、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
需要说明的是,S804、S807和S810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图8所示,三个步骤可以任意的先后顺序,三个步骤可以也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S811、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
其中,用户设备14在主链路a、辅链路b和辅链路c上分别设置一个时间窗口,用户设备14在时间窗口内判断是否成功接收数据包1,此时用户设备14确定在主链路a上成功接收数据包1,则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此时用户设备14不发送成功传输指示。
可选的,主基站11在发送数据包1后,如果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用户设备14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确定数据包1传输成功,主基站11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实施上述实施例,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其余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主基站通过多条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时,用户设备只需要在一个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状态的反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同时也兼顾了可靠性。
参见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a和图1b的一种复用模式下的网络架构图,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3个数据包,3个数据包为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主基站11根据预设的分流算法确定每个数据包通过哪个传输链路上发送给用户设备14,分流算法可以是:主基站11接收数据包后,获取数据包的包头信息,包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和协议版本号中的一种或多种,主基站11根据预设的哈希算法对包头信息进行计算得到哈希值,哈希算法可以是MDA(Message DigestAlgorithm,消息摘要算法,简称MDA)-2、MDA-4、MDA-5、SHA(Secure HashAlgorithm,安全哈希算法,简称SHA)-1中的任意一种,主基站11将哈希值对传输链路的数量进行求模得到模值,根据模值确定对应的传输链路。假设主基站确定数据包1的传输链路为主链路a,数据包2的传输链路为辅链路b,数据包3的传输链路为辅链路c,主基站11可以在3个传输链路上并行的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给用户设备14。
参见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图1a、图1b和图9a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11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UM,主基站1、辅基站12和辅基站13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S901、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
其中,由于主基站11的RLC实体111的传输模式为AM,主基站11缓存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
S902、主基站11确定数据包1对应主链路a。
S903、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904、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
S905、用户设备14向主基站11发送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
其中,S905为可选的步骤,基站11根据接收到的ACK和数据包1的序号确定数据包1成功被用户设备14接收,基站11发送下一数据包。
S906、主基站11确定数据包2对应辅链路b。
S907、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数据包2,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2。
S908、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2,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数据包2。
S909、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2。
S910、用户设备14向主基站11发送N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N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
S911、主基站11确定序号指示数据包2。主基站11根据接收到的N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确定数据包2未成功被用户设备14接收。
S912、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重传数据包2,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重传的数据包2。
S913、用户设备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2。
S914、用户设备14向主基站11发送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
其中,S914为可选的步骤,主基站14根据ACK和数据包2的需要确定数据包2成功被用户设备14接收。
S915、辅基站确定数据包3对应辅链路c。
S916、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数据包3,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3。
需要说明的是,S903、S907和S916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图9所示,三个步骤可以任意的先后顺序,三个步骤可以也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S917、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3,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数据包3。
S918、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3。其中,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3,不向主基站11返回传输成功指示。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其余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主基站通过多条传输链路上并行的发送数据时,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同时用户设备只需要在一个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状态的反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同时也兼顾了可靠性。
参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1a、图1b和图9a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基站11的RLC实体111的传输模式为UM,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3的RLC实体130的传输模式为UM,主基站11采用分集发送方式向用户设备14发送不同的数据包。
S1001、核心网设备向主基站11发送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主基站11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数据包2和数据包3。
S1002、主基站11确定数据包1对应主链路a。
S1003、主基站11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1,用户设备14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1。
S1004、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1。
其中,用户设备14不向主基站11返回表示数据包1成功接收的传输成功指示。
S1005、主基站11确定数据包2对应辅链路c。
S1006、主基站11向辅基站12发送数据包2,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2。
其中,辅基站12的RLC实体120的传输模式为AM,辅基站12需要缓存数据包2。
S1007、辅基站12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2,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数据包2。
S1008、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2。
S1009、用户设备14向辅基站12发送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辅基站12接收用户设备14发送的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
其中,S1009为可选的步骤,辅基站12接收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确定数据包2成功被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删除缓存的数据包2。
可选的,如果用户设备14未成功接收数据包2,用户设备14向辅基站12发送N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辅基站12接收到NACK和数据包2的序号,获取缓存的数据包2,向用户设备14重传数据包2。
S1010、主基站确定数据包3对应辅链路c。
S1011、主基站11向辅基站13发送数据包3,辅基站13接收主基站11发送的数据包3。
需要说明的是,S1003、S1006和S1011的先后顺序并不限于图10所示,三个步骤可以任意的先后顺序,三个步骤可以也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制。
S1012、辅基站13向用户设备14发送数据包3,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3发送的数据包3。
S1013、用户设备14确定未成功接收数据包3。
S1014、用户设备14向辅基站12发送NACK和数据包3的序号,辅基站12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NACK和数据包3的序号。
其中,辅基站12判断自身没有缓存数据包3,需要将NACK和数据包3的序号转发给主基站。
S1015、辅基站12向主基站11发送NACK和数据包3的序号,主基站11接收辅基站12发送的NACK和数据包3的序号。
S1016、主基站11重传数据包3给辅基站12,辅基站12接收主基站11重传的数据包3。
其中,主基站11根据NACK和数据包3的序号,确定数据包3未被用户设备14成功接收,主基站11获取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3。
S1017、辅基站12重传数据包3给用户设备14,用户设备14接收辅基站12重传的数据包3。
S1018、用户设备14确定成功接收数据包3。其中,用户设备14可以不向辅基站12发送传输成功指示和数据包3的序号。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AM,其余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UM,主基站通过多条传输链路上并行的发送数据时,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同时用户设备只需要在一个传输链路上进行传输状态的反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同时也兼顾了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配置装置11可以实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站侧,其中,配置单元1101用于执行步骤S201;发送单元1102用于执行步骤S202。所述配置装置11可以为基站,所述配置装置11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或者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2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12可以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的用户设备侧,其中,接收单元1201用于执行步骤S301和S302。所述数据接收装置12可以为用户设备,所述数据接收装置12也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3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图3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13。
当装置13为基站时,基站包括:
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其中,该存储器可以为随机访问内存(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或者只读内存(英文: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或者闪存,其中存储器1302可以位于单独位于通信设备内,也可以位于处理器1301的内部。
处理器1301,用于执行存储器1302存储的所述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1301用于将主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
收发器1303,可以作为单独的芯片,也可以为处理器1301内的收发电路或者作为输入输出接口。收发器1303,用于向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收发器1303、存储器1302、处理器1301之间可选地通过总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可选的,处理器1301还用于执行:
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主链路为所述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主基站经过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任意一个辅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确定所述主基站对应的所述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
可选的,
收发器1303,还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
处理器1301,还用于获取所述序号的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
收发器1303,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可选的,处理器1301还用于执行:
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主链路为所述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主基站经过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任意一个辅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确定所述第一辅基站对应的辅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
可选的,所述收发器130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
所述处理器1301,还用于获取所述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
所述收发器13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所述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可选的,处理器1301执行所述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包括:
获取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子链路为所述主基站到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之间的传输链路,所述第二子链路为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将所述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
当装置13为芯片时,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
这些芯片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2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图2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14。
当装置14为用户设备时,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器1403,可以作为单独的芯片,也可以为处理器1401内的收发电路或者作为输入输出接口。收发器1401用于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模式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根据第二传输模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可选的,装置14还包括处理器1401和存储器1402。
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其中,该存储器可以为RAM或者ROM或者闪存,其中,存储器可以位于单独位于通信设备内,也可以位于处理器1401的内部。
处理器1401,用于调用存储器14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每个传输链路的传输模式;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所述第一传输链路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所述第二传输链路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传输模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
处理器1401,还用于判断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
收发器1403,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括;
处理器1401,还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收发器1403,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
处理器1401,还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
收发器1403,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
处理器1401,用于判断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
收发器14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
处理器1401,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
收发器14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
处理器1401,还用于判断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收发器140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其中,收发器1403、存储器1402、处理器1401之间可选地通过总线连接。
当该装置14为芯片时,可以为实现相关功能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专用集成芯片,系统芯片,中央处理器,网络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微控制器还可以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或其他集成芯片。
本发明实施例和图3的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过程可参照图3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些芯片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个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网络设备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20)

1.一种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基站将所述主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
所述主基站向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主链路为所述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所述主基站经过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任意一个辅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确定所述主基站对应的所述主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
所述主基站获取所述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以及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主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所述主链路为所述主基站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辅链路为所述主基站经过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任意一个辅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确定所述第一辅基站对应的辅链路的链路质量最优。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基站接收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的传输失败指示和序号;
所述主基站获取所述序号指示的缓存的数据包,所述主基站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所述序号指示的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包括:
获取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以及获取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子链路为所述主基站到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之间的传输链路,所述第二子链路为所述至少一个辅基站中任意一个辅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链路;
将所述第一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和所述第二子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辅链路的链路质量信息。
9.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传输模式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传输模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向所述主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相同的数据包;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用户设备在所有的传输链路上均未成功接收所述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数据包的序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上接收不同的数据包;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号;或
若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二传输链路上未成功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辅基站发送传输失败指示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序号。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为主基站,所述主基站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所述主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一传输模式;
所述收发器,用于向至少一个辅基站中的第一辅基站发送第一配置消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将所述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配置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或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18.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模式在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链路对应的主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根据第二传输模式在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二传输链路上接收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传输链路对应的第一辅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和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不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链路中每个传输链路对应的基站的RLC实体的传输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确认模式AM,所述第二模式为非确认模式UM;或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为UM,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为AM。
CN201710353409.5A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Active CN1089649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3409.5A CN108964945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3409.5A CN108964945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4945A true CN108964945A (zh) 2018-12-07
CN108964945B CN108964945B (zh) 2021-09-14

Family

ID=6446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3409.5A Active CN108964945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6494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721A (zh) * 2019-09-05 2020-01-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613271A (zh) * 2021-07-30 2021-11-05 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3784388A (zh) * 2021-09-09 2021-12-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WO2023000177A1 (en) * 2021-07-20 2023-01-26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7646A (zh) * 2013-02-01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19034A (zh) * 2013-06-05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519534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602294A (zh) * 2013-11-01 2015-05-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rlc状态pdu的方法
CN105359579A (zh) * 2013-08-05 2016-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7646A (zh) * 2013-02-01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19034A (zh) * 2013-06-05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359579A (zh) * 2013-08-05 2016-02-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519534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602294A (zh) * 2013-11-01 2015-05-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双连接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rlc状态pdu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Discussion on PDCP Re-ordering Modelling"", 《3GPP TSG-RAN2 MEETING #86 R2-142003》 *
李先栋 等: ""LTE_Advanced移动通信系统双连接技术"", 《现代电信科技》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721A (zh) * 2019-09-05 2020-01-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3000177A1 (en) * 2021-07-20 2023-01-26 Nec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CN113613271A (zh) * 2021-07-30 2021-11-05 航天新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lc传输模式动态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3784388A (zh) * 2021-09-09 2021-12-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3784388B (zh) * 2021-09-09 2023-06-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64945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6725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pdcp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EP3499949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control signalling
US114454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828117B (zh) 切换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1034259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执行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WO2018127243A1 (zh) 网络实体切换的方法、终端及网络实体设备
TWI646814B (zh)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EP3610694A1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packet duplication in multi-connectivity communication
CN108964945A (zh) 一种配置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4519529B (zh) 一种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传输控制的方法、设备与系统
CN106134099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TWI791033B (zh) 無線通訊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JP2019528021A (ja) 動的リンク選択
WO2018201498A1 (zh) 一种数据接收状态报告方法及装置
CN11186697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289007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82824A (zh) 一种状态更新方法、节点和用户终端
CN111742577B (zh) 用于移动性增强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CN109842907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3737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之间进行数据发送的设备和方法
WO2017133595A1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JP5387680B2 (ja) 中継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CN108886705A (zh)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58442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843733B (zh) 切换过程中消息的处理方法及演进型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