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4023A - Led灯 - Google Patents

Led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4023A
CN108954023A CN201810471733.1A CN201810471733A CN108954023A CN 108954023 A CN108954023 A CN 108954023A CN 201810471733 A CN201810471733 A CN 201810471733A CN 108954023 A CN108954023 A CN 108954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ight
back side
conductive sheet
extens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717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54023B (zh
Inventor
佐藤将广
奥村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ris Ohyama Inc
Original Assignee
Iris Ohyam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684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341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ris Ohyama Inc filed Critical Iris Ohyam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954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4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540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40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002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making direct electrical contact, e.g. by pier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价的LED灯。LED灯(1)是安装在能够安装荧光灯的照明器具上的LED灯,并且具有:隔着间隔加以配置的多个导电片(105);以跨设于隔着间隔邻接的导电片(105)的状态加以配置且将邻接的导电片(105)电连接的多个LED元件(101);以及在照明器具侧容纳多个导电片(105)和多个LED元件(101)的管体。

Description

LED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能够安装荧光灯的照明器具的LED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推进普及将省电、寿命长的LED元件用于光源的LED灯。随之提出了一种替代现有的圆形荧光灯的LED灯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LED灯为使具有带状部和梳齿状部的金属制的印刷基板弯曲成圆环状,将各个梳齿状部进行弯曲加工,使其具有以下三段:相对于带状部具有规定的角度的斜面部、相对于带状部大致垂直的水平部、相对于带状部大致平行的后端部。在印刷基板上形成具有放热垫部和电源供给图案的图案,使LED元件的电极交替地与一个梳齿状部的斜面部上的电源供给图案和与该一个梳齿状部邻接的梳齿状部的水平部上的电源供给图案接触,使LED元件的放热端子与放热垫部接触而安装多个LED元件。将与带状部大致同宽的圆环状的放热板安装在带状部的内表面侧。将安装有LED元件和放热板的印刷基板和电源基板收纳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89450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LED灯中,由于是将金属制的印刷基板的各个梳齿部弯曲加工成斜面部、水平部和后端部这三段,因此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价的LED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LED灯安装于能够安装荧光灯的照明器具的LED灯,并且具有: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导电片;以跨设于隔着间隔邻接的导电片上的状态配置且将所述邻接的导电片电连接的多个LED元件;以及在所述照明器具侧容纳所述多个导电片和所述多个LED元件的管体。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是将多个导电片用多个LED元件连结的结构,因此能够低价地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将灯罩取下的状态的照明器具的图。
图2的(a)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LED灯的立体图,(b)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LED灯的立体图。
图3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将LED灯分解并截断为一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将LED灯分解并截断为一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LED灯的横截面图的放大图。
图6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将光源模块安装在背面管的一部分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将光源模块安装在背面管上并将支撑部件安装在背面管的一部分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将光源模块安装在背面管的一部分上的状态的图。
图9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将光源模块安装在背面管上并将支撑部件安装在背面管的一部分上的状态的图。
图10的(a)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光源模块的一部分的图,(b)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光源模块的一部分的图。
图11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将盖从LED灯上取下的状态的截面的立体图。
图12的(a)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将LED灯在支撑部件的连结部附近截断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将LED灯在支撑部件的连结部附近截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的(a)为从外周壁侧观察到的将LED灯在支撑部件的连接部附近沿周向截断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从内周壁侧观察到的将LED灯在支撑部件的连接部附近沿周向截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的(a)为从表面侧且径向外侧观察到的使表面管与背面管分离并在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附近截断的状态的立体图,(b)为从背面侧且径向内侧观察到的使表面管与背面管分离并在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附近截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的(a)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单元的立体图,(b)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电源单元的立体图。
图16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电源单元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7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电源单元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8为电源单元的截面图。
图19为将表面箱体从电源单元上取下并将电路基板的一部分除去的状态翻转而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0为将LED灯安装在照明器具上的状态的固定支架的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21的(a)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件的立体图,(b)为固定件的侧视图。
图22的(a)为从背面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接器的立体图,(b)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转接器的立体图。
图23的(a)为转接器的主视图,(b)为从表面侧观察到的转接器的图。
图24为表示在其他类型的照明器具安装了LED灯的状态的图。
图25为变形例所涉及的LED灯的分解图。
图26为变形例所涉及的LED灯的支撑部周边的放大图,(a)为热变形前的延伸部分,(b)为热变形后的延伸部分。
图27为表示支撑部的变形例的图。
符号说明
1 LED灯
10 光源模块
11 管体
17 支撑部件
101 LED元件
105 导电片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
实施方式的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为安装于能够安装荧光灯的照明器具的LED灯,并且具有: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导电片;以跨设于隔着间隔邻接的导电片上的状态配置且将所述邻接的导电片电连接的多个LED元件;以及在所述照明器具侧容纳所述多个导电片和所述多个LED元件的管体。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多个导电片被支撑部从与所述照明器具相反的一侧支撑。由此能够限制导电片的移动。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支撑部由与所述管体是不同部件的支撑部件构成。由此能够使管体的结构简单。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从配置所述多个导电片的部件经由存在于多个导电片之间的一个以上的间隙向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分中比所述导电片更靠表面一侧的部分且比该延伸部分延伸的所述间隙大的扩宽部。由此能够使支撑部的结构简单。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多个导电片从与所述照明器具相反的一侧观察时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圆环板状,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圆环板状的内侧的内侧导电片和位于圆环板状的外侧的外侧导电片的两种类型,所述延伸部分在所述内侧导电片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外侧导电片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个间隙延伸。由此能够容易地配置导电片。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从配置所述多个导电片的部件向比所述导电片更靠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分上并与所述导电片的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分。由此能够简化支撑部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导电片包括绝缘片和设置于所述绝缘片的主面的导电层。由此能够利用各种材料构成导电片。
在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LED灯中,所述绝缘片为纸材料,所述导电层为铜箔。由此能够低价地制造导电片,并能够良好地与LED元件连接。<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中,对将LED灯安装在照明器具上的情况进行说明,所述照明器具以利用固定式的供电端子和固定支架固定圆形荧光灯的方式构成。即,对利用固定件或转接器将LED灯安装于照明器具的方式进行说明,所述照明器具中,作为供电端子的一例为G10q端子、固定支架的一例的形状为“C”字状。
1.整体
概要
主要利用图1进行说明。
LED灯1自由装卸地安装于照明器具9。LED灯1经由电源单元3与照明器具9侧电连接。LED灯1的固定利用多个固定件5(5A、5B)和转接器7(在图中由于LED灯1而未显示出来)而进行。具体而言,固定在LED灯1上的固定件5A固定于照明器具9的固定支架93,固定在LED灯1上的固定件5B固定于与照明器具9的G10q端子94连接的转接器7。
另外,上述说明为固定件5A、5B固定于LED灯1,但也可以是例如将LED灯1固定在固定件5A、5B上,固定件5A、5B固定在照明器具9上,也可以是将安装于LED灯1侧的转接器7与照明器具9的G10q端子94连接。即,在进行LED灯1向照明器具9的固定时,其顺序并无特别限定。
在此,将光从LED灯1射出的方向(侧)称为表面侧,将与光射出的方向(侧)相反的方向(侧)称为背面侧。将圆形的LED灯1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LED灯1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以下对各部分、各单元进行说明。
2.照明器具
利用图1进行说明。
照明器具9具备:在中央具有开口91的底座92;设置在底座92上的“C”字状的固定支架93;设置在底座92上的G10q端子94;将底座92安装于设置面的顶面的顶面转接器(省略图示);设置在底座92上的长明灯95;以及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底座92的灯罩(省略图示)。
另外,照明器具9能够以同心圆状安装两个圆形荧光灯,在图1中,将LED灯1安装在外侧的安装区域。因此,一组用于固定LED灯1的固定件5的固定支架93以及G10q端子94被LED灯1遮住。
3.LED灯
(1)概要
利用图1~图5进行说明。
LED灯1具备作为是光源的发光元件的多个LED元件。
LED灯1具备光源模块10和容纳光源模块10的11。另外,此处的管体11形成为环状(例如圆环状)。
此处的管体11由多个部件构成。管体11由位于光源模块10的光的出射方向一侧的表面管12和位于背面一侧的背面管14这两个部件构成。
LED灯1在管体11内容纳有支撑部件17。光源模块10配置在管体11的比表背方向的中央更靠背面一侧,并且被支撑部件17从表面侧支撑。
LED灯1在管体11上具有用于向光源模块10供电的灯侧电缆317用的通孔,在管体11中具备覆盖电连接部分的盖18。
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2)光源模块
利用图3~图10,主要是图10进行说明。
光源模块10具备多个LED元件101和搭载这些LED元件101的搭载体103。LED元件101是将多个(例如三个)LED元件101并联,并将这三个并联组串联的、所谓的串并联。
搭载体103整体形成为圆环板状。搭载体103由多个导电片105构成。多个导电片105具有位于圆环板状的内侧的内侧导电片107和位于圆环板状的外侧的外侧导电片108两种类型。此处的内侧导电片107和外侧导电片108形成为圆弧状。内侧导电片107和外侧导电片108由薄片的金属板构成。
外侧导电片108在具有周向(也是导电片105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安装例如六个LED元件101的长度。内侧导电片107具有以下两种类型:具有在周向上能够安装例如六个LED元件101的长度的导电片;和具有在周向上能够安装例如三个LED元件101的长度的导电片。将较长一侧的导电片称为内侧导电片107A,将较短一侧的导电片称为内侧导电片107B、107C。在没有必要区分内侧导电片的情况下,使用标号“107”。
内侧导电片107彼此、外侧导电片108彼此、以及内侧导电片107与外侧导电片108隔开间隙。
内侧导电片107A与外侧导电片108以在周向上错开的状态配置。在此,内侧导电片107A与外侧导电片108的周向的长度的一半长度是错开的。换言之,一个内侧导电片107A以与两个外侧导电片108在周向上一半重叠的方式加以配置。
内侧导电片107A的外周缘形成为台阶状,外侧导电片108的内周缘形成为台阶状。在台阶上,将位于径向的外侧的部分称为高阶部分,将位于径向内侧的部分称为低阶部分。
内侧导电片107A的高阶部分以与外侧导电片108的高阶部分对向的方式加以配置。
在内侧导电片107A与外侧导电片108的对向的台阶部分且在安装有LED元件101的部分的任意一者具有向对方侧伸出的伸出部108a、107a。在此,如图10(b)所示,内侧导电片107A在低阶部分具有伸出部107a,外侧导电片108在高阶部分具有伸出部108a。
内侧导电片107C、107B形成为与将一个内侧导电片107A以周向的一半进行截断时的各片相同的形状。内侧导电片107B、107C在周向上邻接并且作为一组而配置,在此,具有三组,该三组在周向上以120度间隔配置。
如图9所示,三组中的一组内侧导电片107B、107C与灯侧电缆317连接,并且彼此隔开间隙。另外,省略了与灯侧电缆317的连接部分的图示。
如图10(a)所示,三组中的两组内侧导电片107B、107C中的一组具有向对方侧延伸的延伸部。在此,在高阶部分侧的内侧导电片107C的内侧导电片107B侧的端部设置有延伸部107b。由此,在一对灯侧电缆317上形成一个导电路径。
在内侧导电片107和外侧导电片108上连接有LED元件101。即,LED元件101的一个电极与内侧导电片107以及外侧导电片108的一个连接,LED元件101的另一个电极与内侧导电片107以及外侧导电片108的另一个连接。此处的LED元件101以横跨内侧导电片107与外侧导电片108的间隙的方式配置。更具体的是,当从表面侧观察LED元件101时,形成为矩形形状,LED元件101以其长度方向作为圆环板状的径向的方式配置。LED元件101例如通过焊锡与内侧导电片107以及外侧导电片108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
(3)背面管
利用图3~图9进行说明。
背面管14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半圆状或近似半圆的形状(参照图5)。背面管14由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
背面管14具有配置有光源模块10的模块配置区域141。模块配置区域141由背面管14的内表面且位于背面侧的平坦部分构成。平坦部分具有能够与光源模块10的背面的整个区域抵接的大小。由此,容易放出光源模块10的发光中的热量。
如图6和图8所示,背面管14具有径向位置限制部142,其限制光源模块10向径向的位置偏移。作为一例的径向位置限制部142具有形成于模块配置区域141的内周端的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和形成于模块配置区域141的外周端的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中的至少一者。在此,径向位置限制部142具有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和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和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形成为向表面侧突出的凸条形状。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和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存在于多处。
另外,由于搭载体103具有将隔开间隙状态的多个导电片105用LED元件101连结的结构,因此具有内外方向的尺寸差,在径向位置限制部142与光源模块10之间存在些许间隙。
如图6和图8所示,背面管14具有周向位置限制部145,其限制光源模块10向周向的位置偏移。作为一例的周向位置限制部145在模块配置区域141内且以在径向上延伸的状态形成。周向位置限制部145形成为从模块配置区域141向表面侧突出的凸条形状。周向位置限制部145以位于在周向上邻接的导电片105之间的方式来构成尺寸。周向位置限制部145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此,具有三个周向位置限制部145。
如图6和图8所示,背面管14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具有多个沿表背方向延伸的肋部146。作为一例的肋部146具有形成于内周壁上的内肋部147和形成于外周壁上的外肋部148中的至少一者。在此,肋部146具有内肋部147和外肋部148两者。
如图6和图8所示,内肋部147以在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的周向的两端连续的方式形成。即,当从表面侧观察背面管14时,在内肋部147和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从内周壁朝向外周壁突出成“コ”字状。
部分14d的内径比部分14e的内径小,所述部分14d位于从表面侧观察时构成“コ”字状的一个内肋部147(在图6中用“147a”表示)和同该“コ”字状在周向上邻接的其他构成“コ”字状且与所述一个内肋部147a对向(接近并邻接)的内肋部147(在图6中用“147b”表示)之间,所述部分14e存在于构成“コ”字状的一对内肋部147之间。
换言之,部分14d的厚度比部分14e的厚度薄,所述部分14d位于构成在周向上邻接的“コ”字状的对向的内肋部147a、147b之间,所述部分14e位于构成一个“コ”字状的一对内肋部147之间。
由此,如图12所示,能够在表面管12与背面管14的对接部分形成台阶,通过构成该台阶的表面管12的背面侧端对支撑部件17的支撑部件内位置限制部178的表面侧端进行支撑。
如图6和图8所示,外肋部148以与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的周向的两端连续的方式形成。即,当从表面侧观察背面管14时,在外肋部148和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从外周壁朝向内周壁突出成“コ”字状。
部分14f的内径比部分14g的内径大,所述部分14f位于从表面侧观察时构成“コ”字状的一个外肋部148(在图6中用“148a”表示)和同该“コ”字状在周向上邻接的其他构成“コ”字状且与所述一个外肋部148a对向(接近并邻接)的外肋部148(在图6中用“148b”表示)之间,所述部分14g存在于构成“コ”字状的一对外肋部148之间。
换言之,部分14f的厚度比部分14g的厚度薄,所述部分14f位于构成在周向上邻接的“コ”字状的对向的外肋部148a、148b之间,所述部分14g位于构成一个“コ”字状的一对外肋部148之间。
由此,如图12所示,能够在表面管12与背面管14的对接部分形成台阶,通过构成该台阶的表面管12的背面侧端对支撑部件17的支撑部件外位置限制部179的表面侧端进行支撑。
管体11具有进行表面管12与背面管14的定位的管定位部。背面管14具有构成管定位部的管背面定位部150。如图8和图12所示,作为一例的管背面定位部150具有形成于内周壁的表面侧端的管背面内定位部151和形成于外周壁的表面侧端的管背面外定位部152中的至少一者。在此,管背面定位部150具有管背面内定位部151和管背面外定位部152这两者。
背面管14与表面管12的定位利用了凸部与凹部(槽)的嵌合结构。在此,管背面内定位部151和管背面外定位部152形成为向表面侧突出的凸条形状,并嵌入后述的表面管12的槽状的管表面内定位部121和管表面外定位部122。另外,管背面定位部150存在于内周壁和外周壁的表面侧端面。
如图6~图9所示,管体11具有用于将背面管14和表面管12进行结合的管结合单元。作为一例的管结合单元具有利用了固定件的第一结合单元和利用了卡合结构的第二结合单元这两者。此处的固定件利用了螺钉体191(参照图3、图4等)。
背面管14具有构成第一结合单元的第一背面结合部153。第一背面结合部153由贯通孔构成。另外,贯通孔的标号也使用153。贯通孔153形成于内周壁的适当部位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54的底板部分155。
螺钉体191的螺钉部从背面侧插通于贯通孔153,螺钉体191的头部位于底板部分155的背面侧。另外,螺钉体191的螺钉部与作为表面管12的第一表面结合部126的螺钉孔螺合(参照图4)。
第一背面结合部153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此,具有五个第一背面结合部153。
背面管14具有构成第二结合单元的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和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中的至少一者。在此,背面管14具有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和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这两者。
如图14(a)所示,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由卡合部构成,所述卡合部具有从内周壁的表面侧端向内周壁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分156a。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具备:从内周壁的表面侧端部向表面侧延伸出的延出板部分156b;形成于延出板部分156b的周向的中间的薄片部分156c;以及从薄片部分156c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凸部分156a。凸部分156a的内表面形成随着从表面侧端向背面侧移动而向内侧的突出量变大的倾斜面。凸部分156a的背面形成与表背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另外,延出板部分156b的顶端嵌入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的凸部分127a的两侧的槽121。
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此,具有四个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
如图6所示,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设置在外周壁的表面侧端部内表面。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具有与上述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相同的结构。即,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具有以下结构:以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的凸部分156a朝外的方式,使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翻转而设置在外周壁上。换言之,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由卡合部构成,所述卡合部具有向外周壁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分157a。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具备:从外周壁的表面侧端部向表面侧延伸出的延出板部分157b;以及从形成于延出板部分157b的周向的中间的薄片部分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的凸部分157a。凸部分157a的内表面形成随着从表面侧端向背面侧移动而突出量变大的倾斜面。凸部分157a的背面形成与表背方向正交的平坦面。另外,延出板部分157b的顶端嵌入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的凸部分128a的两侧的槽122。
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此,具有四个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
管体11具有用于向光源模块10供电的灯侧电缆317用的贯通孔158。作为一例的贯通孔158设置在背面管14的模块配置区域141。在此,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两个。
管体11具有用于安装盖18的盖安装部159,所述盖18覆盖灯侧电缆317用的贯通孔158。在此,由于在背面管14上具有贯通孔158,因此管体11在背面管14上具有盖安装部159。
主要利用图11对盖安装部159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安装在盖安装部159上的一例的盖18形成为表面侧开口的表背方向的高度低的薄型箱状。盖安装部159与盖18形成用于连接灯侧电缆317与光源模块10的的连接空间。
盖安装部159所在的内周壁部分162位于比从表面侧端向背面侧延伸,且盖安装部159不在的内周壁部分161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此处的背面管14在背面侧端具有向表面侧凹入的凹入部14h。凹入部14h在周向上连续地存在,其底部分的表面为模块配置区域141。
盖安装部159具有从凹入部14h以及内周壁部分162直立设置的立设部分160。立设部分160与盖18的周向的两侧的侧板部182对向。
盖18与构成凹入部14h的外周面159a和一对立设部分160的内侧嵌合。在该嵌合状态下,位于盖18的径向内侧的侧板部182的外表面与内周壁部分162的外表面构成一个面状,位于盖18的内侧的侧板部182的表面侧端面与内周壁部分162抵接(靠近)(参照图2)。
另外,在位于一对立设部分160之间的凹入部14h的底部分159b上,隔开间隙地设置有两个灯侧电缆317用的通孔158。
在凹入部14h的内侧端与内周壁部分162之间,形成有用于配置灯侧电缆317的槽163。即,背面管14具有从凹入部14h的内侧端向表面侧延伸的中间壁164和从中间壁164的表面侧端向内周壁部分162延伸的底壁165,由中间壁164、底壁165以及内周壁部分162形成槽163。
内周壁部分162和中间壁164具有灯侧电缆317用的缺口部162a、164a。内周壁部分162和中间壁164以向槽163的内部伸出的方式交替地具有用于固定灯侧电缆317的凸部分162b、164b。
盖18通过盖安装单元安装于盖安装部159。盖安装部159具有利用了固定件的第一管侧固定部和利用了卡合结构的第二管侧固定部的至少一者。此处的盖18在与背面管14卡合的状态下被固定件固定于背面管14。
此处的安装利用了固定件。作为一例的固定件如图4等所示,为螺钉体192。螺钉体192与设置在槽163中的凸台部分166的螺钉孔167螺合。背面管14的螺钉孔167构成第一管侧固定部。另外,凸台部分166沿表背延伸。
在跨越外周面159a和底部分159b的位置具有凹部168,外周面159a和底部分159b构成被一对立设部分160夹在中间的凹入部14h。盖18的凸部184与该凹部168卡合。该凹部168构成第二管侧固定部168。另外,凹部也使用“168”的标号。
(4)支撑部件
利用图3~图5、图7以及图9进行说明。
支撑部件17具有支撑光源模块10的内周端部的内周支撑部170和支撑光源模块10的外周端部的外周支撑部171。支撑部件17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地具有多个连结内周支撑部170与外周支撑部171的连结部172。
如图5和图9所示,内周支撑部170具有与光源模块10的表面对向的内周对向部分173。内周支撑部170具有从内周对向部分173的外周缘向表面侧直立设置的内周立设部分174。另外,内周对向部分173与径向内位置限制部143抵接(参照图5)。
如图5和图9所示,外周支撑部171具有与光源模块10的表面对向的外周对向部分175。外周支撑部171具有从外周对向部分175的外周缘向表面侧直立设置的外周立设部分176。另外,外周对向部分175与径向外位置限制部144抵接(参照图5)。
如图13(a)所示,内周立设部分174与内周壁的内肋部147(147a、147b)在径向上抵接。如图13(b)所示,外周立设部分176与外肋部148(148a、148b)抵接。由此支撑部件17被向径向定位。如图5所示,外周立设部分176沿着背面管14的外周壁直立设置成圆弧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直立设置”包括直立设置成直角的情况、以非直角的角度直立设置的情况、直立设置成直接状的情况、直立设置成曲线状的情况。
如图7、图9以及图13所示,连结部172以沿径向延伸的两个连结部分177为一组而具有多组。多组连结部分177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而具有十组。两个连结部分177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LED元件101位于两个连结部分177之间。
如图9所示,支撑部件17具有限制向周向的移动的支撑部件位置限制部。作为一例的支撑部件位置限制部具有设置在内周支撑部170上的支撑部件内位置限制部178和设置在外周支撑部171上的支撑部件外位置限制部179。
支撑部件内位置限制部178相对于连结部172位于径向内侧。支撑部件外位置限制部179相对于连结部172位于径向外侧。
如图13(a)所示,支撑部件内位置限制部178以沿着内周壁的方式从内周支撑部170向表面侧延伸。支撑部件内位置限制部178位于内周壁的内肋部147中的、在周向上靠近并邻接的内肋部147a、147b之间。
如图13(b)所示,支撑部件外位置限制部179以沿着外周壁的方式从外周支撑部171向表面侧延伸。支撑部件外位置限制部179位于外周壁的外肋部148(参照图8)中的、在周向上靠近并邻接的外肋部148a、148b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内周支撑部170具有向径向外侧凹入的凹入部分170a。凹入部分170a与内周壁的突出部154的伸出对应设置。内周支撑部170在背面侧端具有向表面侧凹入的凹入部分170b。凹入部分170b与形成于盖18用的盖安装部159上的灯侧电缆317用的凹入部分164a对应设置。
(5)表面管
利用图3~图5,主要利用图4进行说明。
表面管12的与周向正交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半环状,在此,形成为大致半圆环状。表面管12由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
表面管12具有构成管定位部的管表面定位部120。如图4和图12所示,作为一例的管表面定位部120具有形成于内周壁的背面侧端的管表面内定位部121和形成于外周壁的背面侧端的管表面外定位部122中的至少一者。在此,管表面定位部120具有管表面内定位部121和管表面外定位部122这两者。
管表面内定位部121和管表面外定位部122形成为向表面侧凹入并且沿周向延伸的槽(凹条)形状。管表面内定位部121存在于表面管12的内周壁的背面侧端面,管表面外定位部122存在于表面管12的外周壁的背面侧端面。
如图12所示,凸条形状的管背面内定位部151嵌入管表面内定位部121,凸条形状的管背面外定位部152嵌入管表面外定位部122。
表面管12具有用于加强表面管12的表面肋部123。作为一例的表面肋部123具有形成于内周壁上的表面内肋部124和形成于外周壁上的表面外肋部125中的至少一者。此处的表面肋部123具有表面内肋部124和表面外肋部125这两者。另外,表面肋部123朝向表面管12的径向内侧突出并沿着表背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管体11为了将背面管14与表面管12进行结合而具有管结合单元,所述管结合单元由利用了螺钉体191的第一结合单元和利用了卡合结构的第二结合单元这两者构成。
表面管12具有构成第一结合单元的第一表面结合部126、构成第二结合单元的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和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
第一表面结合部126由形成于沿着内周壁的内表面向背面侧延伸的表面凸台部129上的螺钉孔构成。另外,螺钉孔的标号也使用126。螺钉体191的螺钉部螺合于螺钉孔126。第一表面结合部126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具有多个,此处具有五个。
表面管12具有构成第二结合单元的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和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中的至少一者。在此,表面管12具有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和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这两者。
如图5所示,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由卡合部构成,所述卡合部具有向背面管14的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的凸部分156a的背面侧突出的凸部分127a。如图14所示,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具备从内周壁的背面侧端部向背面侧延伸出的延出板部分127b和从延出板部分127b的外表面向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凸部分127a。
在从径向内侧观察时,凸部分127a如图14(b)所示,表面侧形成为开放的“コ”字,在凸部分127a的内侧形成有凹部分127c。如图5所示,背面管14的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的凸部分156a嵌入凹部分127c。由此,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与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卡合。
如图4所示,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设置在外周壁的背面侧端部内表面。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具有与上述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相同的结构。即,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具有如下结构:以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的凸部分127a朝外的方式,使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翻转而设置在外周壁上。
换言之,如图4所示,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由卡合部构成,所述卡合部具有向外周壁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部分128a。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具备:从外周壁的背面侧端部向背面侧延伸出的延出板部分128b和形成于延出板部分128b的周向的中间的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分128a。凸部分128a的背面侧端部成为随着向表面侧移动而向外侧的突出量变大的倾斜面。
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此,具有四个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
第二表面内侧结合部127的延出板部分127b以及第二表面外侧结合部128的延出板部分128b与第二背面内侧结合部156的延出板部分156b以及第二背面外侧结合部157的延出板部分157b抵接。
(6)盖
利用图3、图4以及图11进行说明。
盖18形成为表面侧开口的表背方向的高度低的薄型箱状。盖18安装在背面管14的盖安装部159上。
盖18具有嵌合于盖安装部159的外周面159a和一对立设部分160的内侧的大小的矩形形状的平板部181和从平板部181的周缘向表面侧直立设置的侧板部182。
盖18通过盖安装单元安装在盖安装部159上。盖18具有利用了固定件的第一盖侧固定部183和利用了卡合结构的第二盖侧固定部184中的至少一者(在此为两者)。
盖18在平板部181上具有向表面侧突出的突出部185。突出部185上设置有贯通孔。螺钉体192的螺钉部从背面侧插通于该贯通孔。贯通孔构成第一盖侧固定部183。另外,贯通孔的标号也使用183。螺钉体192的螺钉部螺合于背面管14的盖安装部159的螺钉孔167。
在位于侧板部182的径向的外周侧的侧板部182a上,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分。该凸部分与作为第二管侧固定部168的凹部卡合。凸部分构成第二盖侧固定部184。另外,凸部分的标号也使用184。
在侧板部182的位于周向的两端的侧板部182上,具有向表面侧突出的突出部186。突出部186嵌入盖安装部159的槽163且是凸台部分166的(周向的)外侧的凹入部分。
4.电源单元
利用图1、图15~图17进行说明。
电源单元3向LED元件101供给点灯电力。电源单元3与LED灯1分体设置。如图1所示,电源单元3通过灯侧电缆317与LED灯1电连接。如图1所示,电源单元3通过器具侧电缆318与照明器具9侧电连接。
器具侧电缆318的连接器318a自由装卸地与电缆98的插口97a连接。电缆98与具备设置面的挂顶用的挂钩的连接件97连接。此处的具备挂钩的连接件97构成照明器具9的一部件。
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源单元3具备箱体30和点灯电路31。点灯电路31容纳在箱体30内。箱体30由位于表面侧的表面箱体32和位于背面侧的背面箱体35这两个部件构成。表面箱体32和背面箱体35利用固定件而被固定。作为一例的固定件为螺钉体395。
电源单元3具备用于将箱体30自由装卸地安装在照明器具9上的安装件37。安装件37安装在照明器具9的安装有荧光灯的一侧,即表面。
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1)点灯电路
利用图16、图17以及图19进行说明。
点灯电路31具备电路基板310和电子部件311、312。作为一例,分别是电子部件311安装在电路基板310的表面,电子部件312安装在电路基板310的背面。电子部件311具有多个,在图16和图17中用方块表示。
另外,在此,为了通过遥控器控制LED元件101的点灯,在点灯电路中包含基于来自遥控器的信息(信号)控制供给电流等的控制电路。即,在电子部件311、312中,包括用于将点灯电力向LED灯1供给的供电用的电子部件;和例如基于来自遥控器等的与LED元件101的点灯有关的信息(信号)而控制点灯的控制用的电子部件。
另外,在电路基板310上,连接有灯侧电缆317和器具侧电缆318。
电路基板310在表面和背面具有配线图案,用于将多个电子部件311、312构成电灯用的电路(省略图示)。作为一例的电路基板310形成为矩形形状。
电路基板310具有用于被固定在箱体30上的基板固定单元313。在此处的固定中,利用了用于固定(结合)表面箱体31和背面箱体35的螺钉体395。基板固定单元313由螺钉体395插通的贯通孔构成。
电源单元3具有电缆固定单元,用于固定与电路基板310连接的灯侧电缆317或器具侧电缆318。作为一例的电缆固定单元由沿着表背方向延伸的凸部分362构成。凸部分362只要在表面箱体32和背面箱体35的至少一者上有即可。此处的凸部分362形成于背面箱体35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且形成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合计有四个。
电路基板310与凸部分362对应地具有多个贯通孔或缺口部。在此为缺口部314。背面箱体35的凸部分362与电路基板310的缺口部314卡合。
LED灯1的点灯/熄灯、调光等的点灯控制基于来自图外的遥控器的信号而进行。构成点灯控制用的电路的电子部件安装在电路基板310上。点灯控制用的电子部件也使用标号“311”、“312”。
在电路基板310的表面设置有受光元件315。受光元件315接收来自遥控器的信号。
在电路基板310的表面,安装有具有主光源以外的功能的发光元件。利用作为发光元件的一例的LED316,作为长明灯发挥功能。
(2)表面箱体
利用图16和图17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箱体30形成为薄的箱状(长方体状)。表面箱体32和背面箱体35在厚度方向上将箱体30二等分而构成。
表面箱体32由作为具有透光性的材料的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具体而言,由聚碳酸酯(PC)等材料构成。表面箱体32具有矩形形状的表面平板部321和从表面平板部321的周缘向背面侧直立设置的表面侧板部322。表面平板部321例如具有表面平坦部分323和向背面侧扩展地倾斜的表面倾斜部分324。表面侧板部322具有位于矩形形状的表面平板部321的短边侧的表面短边侧板部分325和位于表面平板部321的长边侧的表面长边侧板部分326。
表面平板部321具有凹入部分321a、321b。凹入部分321a设置在与受光元件315对向的部位。凹入部分321b设置在与长明灯用的LED316对向的部位。由此,能够在抑制电源单元3的厚度的同时,提高受光元件315的检测灵敏度并且提高长明灯用的LED316的发光强度。
表面箱体32具有螺钉体395用的螺钉孔327。作为一例的螺钉孔327设置在从表面平板部321或跨越表面平板部321和表面侧板部322而形成的凸部分328上。此处的凸部分328从表面平板部321的角部分突出成圆柱状。另外,凸部分328的螺钉孔327构成箱体固定单元的一部分。
表面侧板部322具有与背面箱体35定位并嵌合的表面嵌合部331。表面嵌合部331设置在表面侧板部322的背面侧端。作为一例的表面嵌合部331内嵌于背面箱体35的背面嵌合部359。具体而言,表面侧板部322的背面侧端部形成台阶,与背面侧板部352的表面侧端部的台阶嵌合。在本例中,表面嵌合部331的台阶其内侧向背面侧突出,背面嵌合部359的台阶其外侧向表面侧突出。
表面侧板部322的表面短边侧板部分325的背面侧端具有两处缺口部332。缺口部332用于灯侧电缆317和器具侧电缆318。
表面箱体32具有向背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分333。作为一例的延伸部分333其横截面形成为矩形形状,延伸顶端部与电路基板310抵接。另外,电路基板310的表面被延伸部分333支撑。
(3)背面箱体
利用图16和图17进行说明。
背面箱体35由透光性材料,具体为聚碳酸酯(PC)等树脂材料构成。背面箱体35具有矩形形状的背面平板部351、从背面平板部351的周缘向表面侧直立设置的背面侧板部352。背面平板部351例如具有背面平坦部分353和向表面侧扩展地弯曲的背面弯曲部分354。背面侧板部352具有位于矩形形状的背面平板部351的短边侧的背面短边侧板部分355和位于背面平板部351的长边侧的背面长边侧板部分356。
背面箱体35具有螺钉体395用的贯通孔357。作为一例的贯通孔357设置在从背面平板部351或者跨越背面平板部351和背面侧板部352而形成的凹入部分358的底部分。此处的凹入部分358从背面平板部351的角部分向表面侧凹入成有底筒状。另外,凹入部分358的贯通孔357构成箱体固定单元的一部分。
背面侧板部352具有与表面箱体32定位并嵌合的背面嵌合部359。背面嵌合部359设置在背面侧板部352的表面侧端。作为一例的背面嵌合部359如上所述由外侧向表面侧突出的台阶构成。
在背面侧板部352的背面短边侧板部分355的表面侧端具有两处缺口部360。缺口部360用于灯侧电缆317和器具侧电缆318。
背面箱体35在背面平板部351(背面弯曲部分354)和背面侧长边侧板部分356具有沿着表里延伸的肋部分361。肋部分361的表面侧顶端与电路基板310抵接。另外,电路基板310的背面被肋部分361支撑。
背面箱体35具有在表背方向上延伸的凸部分362。凸部分362以与电路基板310的缺口部314嵌合的方式延伸。凸部分362以圆筒状延伸。另外,凸部分362通过肋部分363与背面侧板部352(背面短边侧板部分355)连结。以肋部分363的表面侧端与电路基板310的背面抵接的方式构成肋部分363。
背面箱体35具有安装安装件37的箱体侧安装单元。作为一例的箱体侧安装单元如图15(b)所示,以向安装件37的背面侧露出的状态,如图16所示,具有从背面侧支撑安装件37的箱体侧支撑片364和与安装件37卡合的箱体侧卡合部365。
背面箱体35在背面平板部351上具有用于使安装件37露出的开口366。作为一例的开口366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的形状。开口366形成为矩形形状且在背面平板部351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形状。
背面箱体35具有两个卡合部作为箱体侧卡合部365。箱体侧卡合部365具有与安装件37的第一安装侧卡合部394卡合的第一箱体侧卡合部367和与安装件37的第二安装侧卡合部卡合的第二箱体侧卡合部368。
第一箱体侧卡合部367由与安装件37的第一安装侧卡合部(凸部分)394卡合的第一卡合片构成。第一卡合片沿着矩形形状的开口366的长边具有多个。在此,第一卡合片隔着间隔具有两个。第一卡合片形成为从开口366的一侧的长边的周边部分向表面侧延伸后朝向开口弯曲的倒“L”字状。第一箱体侧卡合部367在背面平板部351的开口366的周边部分与“L”字状的弯曲部分之间具有空间,安装件37的凸部分394嵌入该空间。另外,第一卡合片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被连结弯曲部分与背面平板部的连结部分367a(参照图16)堵塞。
第二箱体侧卡合部368由与安装件37的安装壳体39的角部分卡合的第二卡合片构成。第二箱体侧卡合部368设置在开口366的另一侧的长边上。第二箱体侧卡合部368具有从面向长边的端缘向表面侧延伸的延伸片368a和从延伸片368a的顶端向开口366侧突出的突出部分368b。为了使延伸片368a能够在与延伸片368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的槽368c设置在背面平板部351且在延伸片368a的两侧。另外,突出部分368b的开口366侧的面形成为随着向表面侧移动而向开口366侧伸出的倾斜面。
背面箱体35具有用于对安装件37的安装壳体39进行定位的安装壳体定位部369。作为一例的安装壳体定位部369由以与安装壳体39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突出的突出部分构成。安装壳体定位部369设置在与开口366隔开间隙的部位。由此,安装壳体39的背面侧端面与背面平板部351抵接。另外,安装壳体定位部369在矩形形状的开口366的周围且除了第二箱体侧卡合部368所在的一侧的长边部分而形成,当从表面侧观察安装壳体定位部369时,形成为“コ”字状。
(4)安装件
利用图15~图19,特别是图16和图17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的安装件37具备磁铁套件38和覆盖磁铁套件38的安装壳体39。
(4-1)磁铁套件
磁铁套件38具备形成薄型箱状的磁石381和固定磁石381的底座部件382。
磁石381相对于电路基板310配置在照明器具9侧,即背面侧。磁石381从表面侧或背面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的薄型长方体状。
底座部件382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在磁石381的表面。底座部件382具备与磁石381的背面侧抵接的矩形形状的底座部383和从底座部383的长边部分直立设置并与磁石381的侧面抵接的一对立设部384。另外,底座部38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与磁石38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立设部384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磁石38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长。
底座部件382具有从底座部383的短边侧的端部照原样在长度方向延伸出的延出部分385。延出部分385位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延出部分385与背面箱体35的箱体侧支撑片364抵接。
底座部件382具有从底座部383的短边侧的端部向背面侧突出的凸部分386。凸部分386位于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延出部分385的两侧。延出部分385的内表面与磁石381抵接。
当作为底座部件382做成金属材料(例如铁材料)时,在与磁石381之间形成磁电路,能够使磁力集中在电源单元3的背面。
(4-2)安装壳体
安装壳体39形成为背面侧开口的箱状。安装壳体39具有矩形形状的平板部391和设置在平板部391的周缘的侧板部392。
如图18所示,安装壳体39的深度相当于底座部件382的底座部383的厚度。由此,安装壳体39的开口侧端面(背面)与背面箱体35的开口366的周边部分抵接。
在安装壳体39的长边侧的一个侧板部393上,设置有凸部分394。凸部分394与背面箱体35的第一箱体侧卡合部376卡合。即,凸部分394构成安装件37的第一安装侧卡合部394。另外,凸部分的标号也使用“394”。
背面箱体35的第二箱体侧卡合部368与跨越安装壳体39的长边侧的另一侧板部393和平板部391的部分(角部分)卡合。即,角部分构成安装件37的第二安装侧卡合部。
5.固定件
利用图20和图21进行说明。
固定件5具有固定在照明器具9侧的器具侧固定部50和固定LED灯1的灯侧固定部51。在此,器具侧固定部50经由转接器7固定于照明器具9。
固定件5一体地具有器具侧固定部50和灯侧固定部51。即,器具侧固定部50和灯侧固定部51不是由不同部件构成的。
(1)器具侧固定部
器具侧固定部50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圆筒部分52。此处的照明器具9为管的直径小的、所谓的圆形细长荧光灯能够以两层进行安装的器具。因此,“C”字状的固定支架93的内周面的曲率与圆形细长荧光灯对应。
圆筒部分52构成为能够安装于固定支架93。即,圆筒部分52的外径构成为与圆形细长荧光灯的管的外径大致相同。圆筒部分52的筒轴方向的长度比固定支架93长。由此,能够将圆筒部分52安装于固定支架93。
器具侧固定部50具有比圆筒部分52口径大的凸缘部分53。凸缘部分53设置在圆筒部分52的筒轴方向的两端部且在外周面侧。即,凸缘部分53以从圆筒部分52的端部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另外,圆筒部分52的内径从筒轴方向的一端至另一端恒定。
此处的凸缘部分53设置在与圆筒部分52同心的圆上。由此,即使圆筒部分52相对于固定支架93在筒轴方向上滑动,也能够减少器具侧固定部50从固定支架93脱落这样的事情。另外,器具侧固定部50在圆筒部分52的全周上具有凸缘部分53。
(2)灯侧固定部
灯侧固定部51具有C字部分54,其具有“C”字状的的横截面形状。换言之,C字部分54为沿着筒轴具有槽的圆筒部分。C字部分54的开口55位于与器具侧固定部50所在的一侧的相反的一侧。C字部分54的内周面的曲率与LED灯1的管体11的外周径对应。
C字部分54构成为能够在改变开口55的间隔大小的方向、即向缩径方向或扩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开口55的C字部分54的周向的距离比LED灯1的管体11的外径小。由此,能够将LED灯1从开口55插入C字部分54,并且能够减少插入后LED灯1脱离灯侧固定部51这样的事情。
灯侧固定部51在C字部分54的周向的端部,即面向开口55的端部具有向径向的外侧弯曲的弯曲部分56。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LED灯1向C字部分54的插入。
灯侧固定部51具有比C字部分54口径大的凸缘部分57。凸缘部分57设置在C字部分54的筒轴方向的两端且在外周面侧。即,凸缘部分57以从C字部分54的端部外周面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此处的凸缘部分57设置为与C字部分54同心圆状。
(3)连结部
固定件5一体地具有连结器具侧固定部50与灯侧固定部51的连结部58。连结部58连结器具侧固定部50的凸缘部分53与灯侧固定部51的凸缘部分57。连结部58以器具侧固定部50与灯侧固定部51的筒轴平行的状态连结两者。
此处的连结部58在圆筒部分52和C字部分54的筒轴方向上隔着间隔具有两个。由此,器具侧固定部50的圆筒部分52能够在固定支架93内旋转,能够提高LED灯1的安装操作性。
6.转接器
利用图20、图22以及图23进行说明。
转接器7具有安装在照明器具9的G10q端子94上的器具侧安装部70和插入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的固定件插入部71。另外,如图20所示,照明器具9具备用于防止荧光灯(LED灯1)脱离G10q端子的按压部件96。另外,按压部件96形成为例如C字状。
转接器7一体地具有器具侧安装部70和固定件插入部71。即,器具侧安装部70和固定件插入部71不是由不同部件构成的。
(1)器具侧安装部
器具侧安装部70具有安装在G10q端子94上的端子安装部和被按压部件96支撑的被支撑部。
器具侧安装部70具有立方体状的底座部分72、从底座部分72的背面延伸成栓状的延伸部分73、从底座部分72的表面膨出成圆弧状的膨出部分74。
延伸部分73与G10q端子94嵌合。延伸部分73有多个,此处有四个。四个延伸部分73位于正方形的背面的角附近。
膨出部分74以与C字状的按压部件96的内周面的曲率对应的半径膨出。膨出部分74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半圆柱状。当延伸部分73与G10q端子94嵌合时,膨出部分74和底座部分72被按压部件96支撑。
膨出部分74和底座部分72具有从表面侧向背面侧延伸的凹入部分74a。由此实现转接器7的轻量化。当从表面侧观察凹入部分74a时,形成为方形状并形成四个。当从表面侧观察膨出部分74时,如图23(b)所示,由于是四个凹入部分74a,因此形成“田”字状。
另外,端子安装部由延伸部分73构成。被支撑部由底座部分72和膨出部分74构成。
(2)固定件插入部
固定件插入部71具有从器具侧安装部70延伸的棒状部分75。棒状部分75整体形成为圆柱状。棒状部分75的外周径与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的内径对应。
棒状部分75沿着半圆柱状的膨出部分74的中心轴线延伸。从表面侧观察时,棒状部分75的中心轴线如图23(b)所示,相对于膨出部分74的中心轴线倾斜。倾斜方向为沿着LED灯1的管体1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当从与表背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棒状部分75的中心轴线如图23(a)所示相对于膨出部分74的中心轴线倾斜。在此,随着靠近棒状部分75的顶端而靠近表背方向上延伸部分73所在的一侧。
通过该倾斜,将转接器7安装于照明器具9的G10q端子94,当将固定件5的器具侧固定部50插入转接器7的固定件插入部71时,能够在与固定支架93相同的位置进行配合。
棒状部分75在延伸方向上隔着间隔具有槽部分75a。槽部分75a形成于与延伸部分73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从表面侧观察时,槽部分75a形成于夹着棒状部分75的中心轴线的两侧。由此,当从表面侧观察转接器7时,棒状部分75能够向相对于膨出部分74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由此,也可以应用于做成环状的LED灯1的管体11的环外径的尺寸不同的LED灯1。
换言之,棒状部分75由矩形板状部分75b和沿着矩形板状部分75b的长度方向隔着间隔设置的延伸片部分75c构成。延伸片部分75c从矩形板状部分75b的两个面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另外,邻接的延伸片部分75c之间的空间变为上述槽部分75a。
矩形板状部分75b和一对延伸片部分75c所在的部分的棒状部分75的横截面形状以与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一致的方式构成。此处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形状。
延伸片部分75c的外周径比圆筒部分52的内周径小,延伸片部分75c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向圆筒部分52的插入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由此,固定件插入部71能够顺利地插入到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插入后的延伸片部分75c为与圆筒部分52的内周面接触、靠近的程度,既具有防止脱落功能,又能够自由地进行相对于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的定位。
固定件插入部71具有从棒状部分75延伸的一对延伸板部分76。一对延伸板部分76大致平行地延伸。一对延伸板部分76能够在彼此远近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固定件插入部71在延伸板部分76的顶端部具有突出部分77。突出部分77向与延伸板部分7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且其他的延伸板部分76不在的一侧突出。突出部分77的突出量随着从延伸板部分76的顶端朝向棒状部分75侧而变大。突出部分77的棒状部分75侧的端面成为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平坦面77a。
突出部分77的平坦面77a与底座部分72的距离比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长。突出部分77的突出顶端如图23(b)所示,位于比棒状部分靠外侧。
当一对延伸板部分76插入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内时,一对延伸板部分76以彼此靠近的方式发生弹性形变。当一对延伸板部分76通过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时,一对延伸板部分76复原,突出部分77的平坦面77a与圆筒部分52的端面卡合(对向)。
7.LED灯向照明器具的安装的一例
对将LED灯安装于圆形细长荧光灯用的照明器具9的情况进行说明。
(1)对于拆除了圆形细长荧光灯的照明器具9,将固定件5的C字部分固定于LED灯1的管体11。这时,C字部分54能以开口55扩张的方式发生弹性形变,能够容易地将固定件5固定在LED灯1上。
(2)将带LED灯1的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固定在照明器具9的固定支架93上。这时,圆筒部分52的外径与固定在固定支架93上的预定的以往的圆形细长荧光灯的外径对应,能够容易地将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固定在固定支架93上。
(3)将带LED灯1的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经由转接器7固定在照明器具9的G10q端子94上。
首先,使转接器7的延伸部分73与G10q端子94嵌合。由此,膨出部分74被按压部件96支撑。
接着,将转接器7的固定件插入部71插入固定件5的圆筒部分52的贯通孔,使突出部分77与圆筒部分52的插入相反侧的端部卡合。
(4)向LED灯1的供电利用电源单元3进行。电源单元3利用背面的磁石381安装在照明器具9的底座92上。
将电源单元3的器具侧电缆318的连接器318a与从照明器具9侧的连接件97延伸出的电缆98的插口97a连接。由此,从照明器具9侧向电源单元3供给电力。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如下变形例。并且,也可以是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变形例彼此组合的情况。
并且,即使有未记载于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例子或不脱离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变形例>
1.照明器具
(1)对象的荧光灯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9是使环状的荧光灯(圆形荧光灯),特别是管径小的圆形细长荧光灯点灯的器具。然而,照明器具也可以是使管径比圆形细长荧光灯大的圆形荧光灯点灯的器具。在这种情况下,LED灯1直接安装在照明器具9的固定支架93上。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9为圆形荧光灯用,但照明器具也可以是例如直管荧光灯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相当于直管荧光灯的金属盖的固定件一体设置在直管状的管体的两端的方式构成LED灯,也可以按照将所述固定件能够分体安装于管体的两端的方式来构成LED灯或固定件。
另外,即使在直管状的LED灯的情况下,也优选分体设置电源单元。由此,能够在直管状的LED灯的大范围配置LED元件,并能够以大范围射出光。并且,对于直管状的LED灯,也能够轻量化。
(2)供电端子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9具备作为固定式的供电端子的一例的G10q端子,但例如,即使对于将带电缆的灯插口作为供电端子设置并且安装对象为圆形细长荧光体那样的照明器具,也能够安装LED灯1。关于LED灯1向这种照明器具9A的安装,利用图24进行说明。
照明器具9A在底座92A上具备固定支架93A。固定支架93A在顶端具有弯曲成C字状的C字状部931A。在此,固定支架93A有两个C字状部931A。
LED灯1固定在固定件5的灯侧固定部51上。固定件5的器具侧固定部50固定在固定支架93A的C字状部931A上。
在固定支架93A上,设置有两处C字状部931A,在照明器具9A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细长荧光体。然而,由于一个LED灯1的发光强度与两个圆形细长荧光体大致相等,在此,安装一个LED灯1。
(3)固定支架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9的固定支架93形成为C字状。然而,固定支架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作为其他形状,具有“U”字状、“V”字状、如图24所示的在C字的一端具有延伸部分932A的形状(疑问号那样的形状)。
(4)类型
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9为所谓的吸顶灯,但也可以是其他类型。作为其他类型,具有吊灯、基灯等。
2.LED灯
(1)形状
实施方式的LED灯1作为圆形荧光灯的替代品而形成为圆环状。然而,LED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四角环状等多边环状,也可以是直管状。
在直管状的LED灯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直管状的管体内容纳矩形形状的光源模块而实施。另外,光源模块由多个导电片构成的搭载体和搭载于该搭载体并连结多个导电片的多个LED元件构成。
(2)光源模块
(2-1)导电片
实施方式的导电片105由薄片金属板构成。金属板只要具有导电性即可,并无特别限定。然而,当考虑LED元件的安装时,优选铜等焊接性良好的金属材料。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导电片105利用了金属板,但例如也可以由绝缘片和设置于绝缘片的一主面上的导电层构成导电片。
作为绝缘片,例如具有纸、树脂板、将树脂含浸于纸中的复合材料等。在利用纸的情况下,考虑到阻燃性,优选例如在纸中含浸了苯酚树脂的材料(复合材料)。作为导电层,具有例如铜箔等金属箔、铜镀等镀层、蒸镀层等。另外,当考虑LED元件的安装时,优选由焊接性良好的铜等构成的导电层。
(2-2)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多个导电片105经由LED元件101电连接。然而,多个导电片105也可以通过绝缘材料等辅助连结。
虽然实施方式的LED元件101是发光色为白色的一种,但是例如,可以以其他系列设置发光色不同的两种LED元件,并能够调色。
(3)支撑部
实施方式的支撑部利用了与管体11是不同部件的支撑部件17,但也可以例如利用不会使导电片间导通的树脂螺钉、树脂栓等其他部件,并且也可以使树脂螺钉螺合于背面管的螺钉孔,或者在将树脂栓插入背面管的贯通孔之后,将插入部分熔融而使其比插入孔大。
实施方式的支撑部利用了与管体11是不同部件的支撑部件17,但也可以利用构成管体的部件。例如,可以利用构成管体的背面管来设置支撑部。
以下,利用图25和图26对背面管具备支撑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LED灯501具备光源模块10和管体511。另外,光源模块的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的光源模块10相同,而照原样使用标号,并且省略说明。
管体511具备表面管512和背面管514。背面管514在具有保持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另外,背面管514与实施方式相同由热塑性树脂构成。
以下,对与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照原样使用实施方式的标号的情况下,使用了其标号的部件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
背面管514在模块配置区域141具有支撑部515。构成光源模块10的多个导电片105隔开间隙,支撑部515具有从邻接的导电片105的间隙向导电片105的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分515a。此处的多个导电片105(光源模块10)从表面侧观察的形状形成为圆环状,在配置于其内周侧并且在周向上邻接的内侧导电片107之间设置有支撑部515。
在光源模块10配置于模块配置区域141之后,延伸部分515a的位于导电片105的表面侧的顶端部分比该延伸部分515a因热变形而延伸的间隙大。将该变大的部分称为扩宽部分515b。由此,光源模块10被延伸部分515a的扩宽部分515b支撑。另外,当从表面侧观察时,扩宽部分即使是没有宽度概念的圆形形状也称之为扩宽部分。
延伸部分515a的顶端部分可以被加热成能够热变形的温度,也可以以熔融的温度进行加热。当加热温度为熔融温度以上时,顶端部分熔融并融合于周边的导电片105。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熔敷部分比间隙大,在大的情况下变为扩宽部分515b。
在上述变形例中,支撑部515设置在周向上邻接的内侧导电片107之间,但也可以如图27(a)所示,为具备支撑部515A的背面管514A,所述支撑部515A设置在周向上邻接的外侧导电片108之间,也可以如图27(b)所示,为具备支撑部515Ba和支撑部515Bb的背面管514B,所述支撑部515Ba设置在内侧导电片107之间,所述支撑部515Bb设置在外侧导电片108之间。
即,支撑部只要利用邻接的导电片105之间的间隙即可,设置支撑部的间隙只要是内侧导电片之间、多个外侧导电片之间以及内侧导电片与外侧导电片之间的至少一个之间即可。设置支撑部的间隙也可以是内侧导电片间、外侧导电片间以及内侧导电片与外侧导电片之间的间隙内的两个以上的间隙交替。
在上述变形例(包括使变形例进一步变形的、例如如图27的示例)中,支撑部515、515A、515Ba、515Bb设置在导电片105之间,但是支撑部例如也可以从导电片105的不与其他的导电片对向的部分的外侧延伸,并且其顶端部分位于导电片105上(与导电片105的表面对向)。这时,可以是顶端部分熔融并融合在导电片105的表面。另外,可以将支撑部设置在导电片之间的间隙和导电片的不与其他的导电片对向的部分的外侧这两者上。
在上述变形例中,支撑部具有通过热变形而扩宽的扩宽部,但是也可以是例如,将粘合剂滴下到导电片之间的间隙、导电片的周缘部分,并将导电片的表面与背面管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也具有从导电片之间的间隙延伸的延伸部分和在导电片的表面侧比间隙大的扩宽部分,并且具有从导电片的周缘的外侧向表面侧延伸的延伸部分和与导电片的表面对向(接合)的对向部分。另外,扩宽部分也可以说是用于与导电片的表面对向的对向部分。
并且,支撑部可以以通过间隙时扩宽部分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之后扩宽部分复原并向导电片的表面上伸出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变形例中,并不具备支撑部件17,但也可以具备支撑部件17。在不具备支撑部件17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的管体11中,可以有与支撑部件17相关的结构,也可以没有与支撑部件17相关的结构。另外,作为与支撑部件17相关的结构,具有内肋部147a、147b、外肋部148a、148b、表面内肋部124、表面外肋部125等。
在不具备支撑部件17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化、结构简化、光提取效率的提高等。
在上述变形例中,支撑部分别由延伸部分和扩宽部分或者延伸部分和对向部一体(同一材料)构成。然而,支撑部也可以与延伸部分是不同材料或与延伸部分分体地具备扩宽部分或对向部分。
例如,可以使从背面管延伸的树脂螺钉插通导电片的贯通孔或导电片之间的间隙之后,使树脂螺母螺合。
并且,也可以使从背面管延伸并且在顶端具有贯通孔的延伸部分插通导电片的贯通孔或导电片之间的间隙之后,在导电片的表面侧将栓压入延伸部分的顶端的通孔。
(4)管结合单元
实施方式的表面管12与背面管14的结合具有利用了固定件(螺钉体191)的第一结合单元和利用了卡合结构的第二结合单元两者。实施方式的第一结合单元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在五处螺合(固定),但是也可以在一处螺合,也可以在多处螺合。
在图25所示的管体511中,在覆盖供电用的连接部分的盖18(图25中未显示)的内周侧的两处固定。
即,背面管514具备第一背面结合部516,该第一背面结合部516具有从在周向上隔着间隔的两处向内侧突出的背面突出部516a和在表背方向上贯通背面突出部516a的贯通孔516b。表面管512也具有第一表面结合部513,该第一表面结合部513具有从在周向上隔着间隔的两处向内侧突出的表面突出部513a和将表面突出部513a在表背方向上延伸的螺钉孔513b。另外,第一结合单元的固定件为螺钉体191。
3.电源单元
(1)结构
实施方式的电源单元3具有遥控器用的受光元件315,但是也可以例如将受光元件设置在LED灯上。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在LED灯内设置利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点灯/熄灯的开关元件,能够使电源单元小型化。
另外,通过将电源单元3与LED灯1分体设置,能够简化LED灯1的结构并且能够轻量化。
实施方式的电源单元3将电子部件311、312设置在电路基板310的两面上。然而,也可以将所有的电子部件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一个面上。并且,电源单元也可以另外具备点灯用的电路和通过来自遥控器的信号进行的控制用的电路。
实施方式的箱体30由聚碳酸酯(PC)等材料构成。然而,当考虑电源电路的安全性时,优选利用具有阻燃性的透光性树脂(聚碳酸酯)。另外,在箱体与电子部件或电路基板充分隔开间隙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一般的透光性树脂。
(2)安装件
实施方式的安装件37内置磁石381,但例如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用金属材料构成背面箱体,并且在背面箱体的外部用磁石自由装卸地安装背面箱体和照明器具。
实施方式的安装件37利用了磁石381作为安装单元,但也可以利用磁石以外的安装单元,也可以兼用磁石和磁石以外的安装单元。作为磁石以外的安装单元,具有双面胶或魔术贴(注册商标)、金属线(wire)、螺钉体等。
(3)其他
实施方式的电源单元3与LED灯1分体设置,但也可以将电源单元的电路设置在LED灯内。
4.电缆
(1)灯侧电缆
实施方式的灯侧电缆317分别与LED灯1的内侧导电片107B、107C、电源单元3的电路基板310直接连接。
然而,也可以在灯侧电缆上设置连接器,自由装卸地连接。例如,可以在灯侧电缆的LED灯侧的端部设置连接器并且相对于LED灯自由装卸,也可以在灯侧电缆的电源单元侧的端部设置连接器并且相对于电源单元自由装卸,也可以在灯侧电缆的两端设置连接器并且相对于LED灯和电源单元自由装卸。另外,在连接器的对方侧设置有插口。
(2)器具侧电缆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电缆318与电源单元3的电路羁绊310直接连接。然而,也可以在器具侧电缆上设置连接器,并且相对于电源单元自由装卸地连接。
在实施方式的器具侧电缆318的连接器318a上,连接有经由电缆98与具备吊钩的连接件97连接的插口97a。然而,连接器318a也可以与经由电缆或直接连接于其他的连接件的插口连接。作为其他的连接件的例子,具有安装在吊顶上且自由装卸地安装底座的照明器具的转接器。另外,在这些连接件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现有的照明器具上设置的插口。并且,作为其他的连接件的例子,具有安装在长明灯用的插口上的E12金属盖类型。E12金属盖类型的连接件并未设置在现有的照明器具上。另外,对这些连接件供给商用电源,照明器具具有安装LED灯的功能和供给电力的功能。
并且,设置在器具侧电缆的与电源单元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连接器可以不经由照明器具而直接连接在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电缆上。也可以在器具侧电缆的与电源单元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插口,插口直接与商用电源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照明器具仅具有安装LED灯的功能。
5.固定件
(1)整体
实施方式的固定件5一体地具有器具侧固定部50和灯侧固定部51,但例如也可以将器具侧固定部与灯侧固定部分体构成。
实施方式的固定件5具有圆筒部分52中能够插入转接器7的固定件插入部71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作为同一部件构成,所述同一部件是将圆筒部分中插入了固定件插入部的状态的部件一体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器具侧固定部能够固定于固定支架,也能够固定于供电端子。
(2)器具侧固定部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固定部50形成为圆筒状。然而,器具侧固定部只要固定在照明器具的固定支架上即可,形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作为器具侧固定部,在通过固定支架支撑外周面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横截面也可以形成为C字状。另外,横截面为C字状也可以说是沿着筒轴方向具有槽的圆筒状。
作为器具侧固定部,在通过固定支架支撑外周面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形成为六边形等多边筒状,也可以形成圆柱状或六边形等多边柱状。另外,当考虑转接器7的安装时,优选器具侧固定部具有筒状部分。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固定部50以被照明器具9的固定支架93固定的方式构成。然而,器具侧固定部也可以利用其他部件固定于固定支架。例如,具有被固定支架支撑的支撑部,为了支撑部不脱离固定支架,也可以具备例如堵塞C字的开口的带等其他部件。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固定部50具有外周面被固定支架93支撑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是挂在固定支架93上的结构的器具侧固定部。作为悬挂结构(形状),具有形成为环状的环部或绑带等。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固定部50在圆筒部分52的两端部在全周或大致全周上具有凸缘部分53。然而,只要在固定件滑动时固定支架与凸缘部分抵接即可,凸缘部分也可以不在全周上形成。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并向径向突出的突出部分。
(3)灯侧固定部
实施方式的灯侧固定部51具有类似于照明器具9的固定支架93的形状。即,灯侧固定部51具有C字部分54。然而,灯侧固定部只要能够固定LED灯即可,其形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例如,灯侧固定部作为整体形成为“C”字状,但也可以不是圆形形状而是多边形形状,也可以是以接受LED灯的方式进行支撑的形状,例如,横截面形状也可为“U”字状或“L”字状。
并且,灯侧固定部也可以是从“C”字的一端以线状延伸,经由LED灯的管体的外周捆绑(固定)于“C”字部分的结构。即,灯侧固定部也可以由如绑带那样的形状构成。
实施方式的灯侧固定部51以固定LED灯1的方式构成。然而,灯侧固定部也可以利用其他部件固定LED灯。例如,也可以具有支撑LED灯的支撑部,为了LED灯不脱离支撑部,具备例如堵塞C字的开口的带等其他部件。
(4)其他
实施方式的固定件5用于将一般的圆形荧光灯尺寸的LED灯1固定于圆形细长荧光体用的照明用具9。
然而,也可以将一般的圆形荧光灯的尺寸的LED灯1安装于一般的圆形的荧光灯的照明用具。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LED灯1固定于照明器具的固定支架,将固定件5安装于LED灯1。通过以器具侧固定部50与照明器具抵接的方式将固定件5安装于LED灯1,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LED灯1安装在现有的照明器具上。
6.转接器
(1)整体
实施方式的转接器7一体具有器具侧安装部70和固定件插入部71,但也可以例如将器具侧安装部和固定件插入部分体构成。
(2)器具侧安装部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安装部70具有四个延伸部分73。然而,延伸部分例如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只要延伸部分为多个,就能够限制转接器相对于照明器具(供电端子)的旋转。
器具侧安装部70具有立方体状的底座部分72和圆弧状的膨出部分74。然而,器具侧安装部只要具有能够安装在供电端子上,并且在安装状态下通过按压部件而抵接的结构即可,其形状等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将相当于底座部分和膨出部分的形状做成,当从棒状部分的延伸方向观察时,为圆柱状或C字状。但是,与安装在照明器具上的荧光灯的金属盖(受电端子)周边的形状一致的形状的应用性、设计性提升。
实施方式的器具侧安装部70具有四个凹入部分74a,但凹入部分也可以是四个以外,也可以没有。但是,从轻量化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凹入部分。并且,也可以替代凹入部分74a而具有例如槽部分。
(3)固定件插入部
实施方式的固定件插入部71作为整体形状具有圆柱状的棒状部分75。固定件插入部只要是在将固定件插入部插入固定件的器具侧固定部的被插入部时,固定部插入部与器具侧固定部能够抵接(按压)的形状或结构即可。从该观点来看,棒状部分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半圆柱状、C字状等。另外,当考虑将固定件相对于转接器的位置调整时,优选棒状部分具有圆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
实施方式的棒状部分75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膨出部分74的中心轴线倾斜。然而,棒状部分只要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则也可以不倾斜。
实施方式的棒状部分75具有槽部分75a,但例如也可以在外周面上设置多个能够弹性形变的凸部。
实施方式的棒状部分75具有表背方向的槽部分75a,但也可以具有与表背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槽部分。槽部分75a设置在棒状部分75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但在弹性形变的方向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槽部分仅设置在一侧。

Claims (8)

1.一种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安装于能够安装荧光灯的照明器具,并且具有:
多个导电片,所述多个导电片隔着间隔配置;
多个LED元件,所述多个LED元件以跨设于隔着间隔邻接的导电片上的状态配置且将所述邻接的导电片电连接;以及
管体,所述管体在所述照明器具侧容纳所述多个导电片和所述多个LED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电片被支撑部从与所述照明器具相反的一侧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由与所述管体是不同部件的支撑部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
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从配置有所述多个导电片的部件经由存在于多个导电片间的一个以上的间隙向表面侧延伸;以及
扩宽部,所述扩宽部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分的比所述导电片更靠表面一侧的部分且比该延伸部分延伸的所述间隙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导电片从与所述照明器具相反的一侧观察时的整体形状形成为圆环板状,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圆环板状的内侧的内侧导电片和位于圆环板状的外侧的外侧导电片这两种,
所述延伸部分在所述内侧导电片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外侧导电片之间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包括:
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从配置有所述多个导电片的部件向比所述导电片更靠表面的一侧延伸;以及
对向部分,所述对向部分设置在所述延伸部分上并与所述导电片的表面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片包括绝缘片和设置在所述绝缘片的主面上的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片为纸材料,
所述导电层为铜箔。
CN201810471733.1A 2017-05-17 2018-05-17 Led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540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8505 2017-05-17
JP2017-098505 2017-05-17
JP2017168482A JP6934180B2 (ja) 2017-05-17 2017-09-01 Ledランプ
JP2017-168482 2017-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4023A true CN108954023A (zh) 2018-12-07
CN108954023B CN108954023B (zh) 2020-08-11

Family

ID=6449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717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54023B (zh) 2017-05-17 2018-05-17 Led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402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083A (zh) * 2006-10-09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01363593A (zh) * 2008-09-24 2009-02-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灯管支架
JP2012089450A (ja) * 2010-10-22 2012-05-10 Ryoden Trading Co Ltd Led照明装置
US20140036483A1 (en) * 2010-09-23 2014-02-06 Willis Electric Co., Ltd Decorative light string for artificial lighted tree
CN203880658U (zh) * 2014-04-04 2014-10-15 厦门市东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的改良金属散热支架及led光源板和集成散热式led灯
CN104613339A (zh) * 2014-12-19 2015-05-13 安徽泽润光电有限公司 Led面板灯及其制造方法
CN204678091U (zh) * 2015-04-17 2015-09-30 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205331840U (zh) * 2016-01-20 2016-06-22 上虞市华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
CN205824642U (zh) * 2016-07-27 2016-12-21 陈亚芳 可调节led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083A (zh) * 2006-10-09 2008-04-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101363593A (zh) * 2008-09-24 2009-02-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灯管支架
US20140036483A1 (en) * 2010-09-23 2014-02-06 Willis Electric Co., Ltd Decorative light string for artificial lighted tree
JP2012089450A (ja) * 2010-10-22 2012-05-10 Ryoden Trading Co Ltd Led照明装置
CN203880658U (zh) * 2014-04-04 2014-10-15 厦门市东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的改良金属散热支架及led光源板和集成散热式led灯
CN104613339A (zh) * 2014-12-19 2015-05-13 安徽泽润光电有限公司 Led面板灯及其制造方法
CN204678091U (zh) * 2015-04-17 2015-09-30 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205331840U (zh) * 2016-01-20 2016-06-22 上虞市华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
CN205824642U (zh) * 2016-07-27 2016-12-21 陈亚芳 可调节led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LGA SOLOMESHCH: "Wide band gap cross-linkable semiconducting polymer LED", 《SYNTHETIC METALS》 *
杨桂婷: "平板热管散热器应用于LED照明灯具的研究", 《中国照明电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4023B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12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 a light-emitting diode lamp
CN101868815B (zh) 用于柜式标牌的led照明系统
CN102472466B (zh) 电灯泡形led灯以及照明装置
CN103688103B (zh) 照明装置
JP2003059330A (ja) Led照明器具
CN107614972B (zh) 应急出口灯
TWI342938B (zh)
CN108954023A (zh) Led灯
US20180106466A1 (en) Simply Mounted Lamp and Lamp Replacement Device
EP3828460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100473897C (zh) 灯头结构
US3430039A (en) Combination strip light
EP0829676A1 (en) Light bulb and decorative lighting system using same
CN110707829A (zh) 无线充便捷灯具
CN2840412Y (zh) 筒灯用一体化电气盒
CN218095650U (zh) 一种吸顶灯
JP6934180B2 (ja) Ledランプ
CN111550754A (zh) 一种磁吸导电照明灯
EP3203145A1 (en) A lighting device
JP6913934B2 (ja) Ledランプセット
CN221035480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6243648U (zh) 一种新型led灯管
CN210744830U (zh) 无线充便捷灯具
CN217875772U (zh) 一种灯体装配结构及一种灯具
CN208951731U (zh) 易拆卸的野营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