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51914A -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51914A
CN108951914A CN201810973701.1A CN201810973701A CN108951914A CN 108951914 A CN108951914 A CN 108951914A CN 201810973701 A CN201810973701 A CN 201810973701A CN 108951914 A CN108951914 A CN 108951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detonation
sliding panel
spring
support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73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春雷
刘仲蔚
任小青
张志星
王小杰
杨海波
杜文博
宋晓博
李海富
张利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9737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519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51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51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包括第一抗震腔、第二抗震腔和底座,所述第一抗震腔包括第一滑动板、承重板、承重柱、第一建筑弹簧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抗震腔包括第二滑动板、第二建筑弹簧、第三建筑弹簧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抗震腔设置在第二抗震腔上方,所述底座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底座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固钢筋,底座设置在第二抗震腔下方,本发明的第一抗震腔和第二抗震腔的设计,具有很好的抗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和升板升层建筑五种类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由于其建造速度快、可成批建造、样式丰富和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然而,在装配式建筑在现场施工时依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抗震技术领域,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效果差,原因在于所用到的抗震组件的抗震效果不明显,因此设计出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显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包括第一抗震腔、第二抗震腔和底座,所述第一抗震腔包括第一滑动板、承重板、承重柱、第一建筑弹簧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抗震腔包括第二滑动板、第二建筑弹簧、第三建筑弹簧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抗震腔设置在第二抗震腔上方,所述底座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底座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固钢筋,底座设置在第二抗震腔下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抗震腔的上方设置有墙体限位板,第一抗震腔的左右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墙体限位板为两个,两个墙体限位板分别在第一抗震腔上方平行设置,两个墙体限位板之间的间隙为墙体限位槽,所述墙体限位槽的作用是限制墙体左右摇摆,所述第一滑动板设置在墙体限位板下方,第一滑动板与墙体限位板垂直设置,第一滑动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承重柱,第一滑动板的左右两端下表面还分别与第一建筑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建筑弹簧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建筑弹簧的上下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块,所述弹簧块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板下表面和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弹簧块的作用是防止第一建筑弹簧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板通孔,所述承重柱穿插过支撑板通孔与第二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动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槽内,第二滑动板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建筑弹簧,所述第二建筑弹簧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建筑弹簧的下端与第二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建筑弹簧,所述第三建筑弹簧的上端与第二滑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建筑弹簧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动板内部设置有多个锚固件,所述锚固件为“工”型,锚固件的下半部设置在第一滑动板内部,锚固件的上半部设置在墙体内部,所述锚固件的作用是连接本发明与建筑墙体,使得本发明与建筑墙体的连接更牢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包括第一抗震腔、第二抗震腔和底座,所述第一抗震腔包括第一滑动板、承重板、承重柱、第一建筑弹簧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抗震腔包括第二滑动板、第二建筑弹簧、第三建筑弹簧和第二支撑板,还设置了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保证了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灵活升降运动,有效地保证了抗震性能;使用时,首先将本发明固定在预制地基槽中,然后将墙体与本发明的第一滑动板通过锚固件固定连接,达到抗震的目的,本发明在第一抗震腔、第二抗震腔和底座的配合下,抗震效果明显;另外,本发明中所述的底座通过设置加固钢筋,有效地提高了底座的强度,有效地提高了本发明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了人们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限位板、2-第一滑动板、3-第一滑动槽、4-锚固件、5-第一滑动块、6-第一建筑弹簧、7-承重板、8-承重柱、9-弹簧块、10-第一支撑板、11-支撑板通孔、12-第二建筑弹簧、13-第二滑动块、14-第二滑动槽、15-第二滑动板、16-第三建筑弹簧、17-第二支撑板、18-底座、19-加固钢筋、20-第一抗震腔、21-第二抗震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包括第一抗震腔20、第二抗震腔21和底座18,所述第一抗震腔20包括第一滑动板2、承重板7、承重柱8、第一建筑弹簧6和第一支撑板10,所述第二抗震腔21包括第二滑动板14、第二建筑弹簧12、第三建筑弹簧16和第二支撑板17,第一抗震腔20设置在第二抗震腔21上方,所述底座18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底座18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固钢筋19,底座18设置在第二抗震腔21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震腔20的上方设置有墙体限位板1,第一抗震腔20的左右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槽3,所述墙体限位板1为两个,两个墙体限位板1分别在第一抗震腔20上方平行设置,两个墙体限位板1之间的间隙为墙体限位槽,所述墙体限位槽的作用是限制墙体左右摇摆,所述第一滑动板2设置在墙体限位板1下方,第一滑动板2与墙体限位板1垂直设置,第一滑动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块5,所述第一滑动块5与第一滑动槽3滑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板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承重板7,所述承重板7下表面固定连接承重柱8,第一滑动板2的左右两端下表面还分别与第一建筑弹簧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建筑弹簧6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建筑弹簧6的上下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块9,所述弹簧块9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板2下表面和第一支撑板10上表面,弹簧块9的作用是防止第一建筑弹簧6左右滑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板通孔11,所述承重柱8穿插过支撑板通孔11与第二滑动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板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块13,所述第二滑动块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槽14内,第二滑动板15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建筑弹簧12,所述第二建筑弹簧1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建筑弹簧12的下端与第二滑动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15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建筑弹簧16,所述第三建筑弹簧16的上端与第二滑动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建筑弹簧16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7的下表面与底座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2内部设置有多个锚固件4,所述锚固件4为“工”型,锚固件4的下半部设置在第一滑动板2内部,锚固件4的上半部设置在墙体内部,所述锚固件4的作用是连接本发明与建筑墙体,使得本发明与建筑墙体的连接更牢靠。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本发明固定在预制地基槽中,然后将墙体与本发明的第一滑动板2通过锚固件4固定连接,达到抗震的目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包括第一抗震腔(20)、第二抗震腔(21)和底座(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腔(20)包括第一滑动板(2)、承重板(7)、承重柱(8)、第一建筑弹簧(6)和第一支撑板(10),所述第二抗震腔(21)包括第二滑动板(14)、第二建筑弹簧(12)、第三建筑弹簧(16)和第二支撑板(17),第一抗震腔(20)设置在第二抗震腔(21)上方,所述底座(18)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底座(18)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固钢筋(19),底座(18)设置在第二抗震腔(21)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腔(20)的上方设置有墙体限位板(1),第一抗震腔(20)的左右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槽(3),所述墙体限位板(1)为两个,两个墙体限位板(1)分别在第一抗震腔(20)上方平行设置,两个墙体限位板(1)之间的间隙为墙体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2)设置在墙体限位板(1)下方,第一滑动板(2)与墙体限位板(1)垂直设置,第一滑动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块(5),所述第一滑动块(5)与第一滑动槽(3)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承重板(7),所述承重板(7)下表面固定连接承重柱(8),第一滑动板(2)的左右两端下表面还分别与第一建筑弹簧(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建筑弹簧(6)的下端与第一支撑板(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建筑弹簧(6)的上下两端内部分别设置有弹簧块(9),所述弹簧块(9)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板(2)下表面和第一支撑板(10)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板通孔(11),所述承重柱(8)穿插过支撑板通孔(11)与第二滑动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板(1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滑动块(13),所述第二滑动块(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槽(14)内,第二滑动板(15)的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建筑弹簧(12),所述第二建筑弹簧(12)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建筑弹簧(12)的下端与第二滑动板(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板(15)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建筑弹簧(16),所述第三建筑弹簧(16)的上端与第二滑动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三建筑弹簧(16)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板(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7)的下表面与底座(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2)内部设置有多个锚固件(4),所述锚固件(4)为“工”型,锚固件(4)的下半部设置在第一滑动板(2)内部,锚固件(4)的上半部设置在墙体内部。
CN201810973701.1A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Pending CN1089519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3701.1A CN108951914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73701.1A CN108951914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51914A true CN108951914A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7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3701.1A Pending CN108951914A (zh) 2018-08-24 2018-08-24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5191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4560A1 (en) * 2001-11-16 2003-05-22 Chung-Shien Tsai Shock eliminator
CN200940295Y (zh) * 2006-08-21 2007-08-29 徐海堂 建筑物的避震器
KR101702847B1 (ko) * 2016-05-26 2017-02-07 (주)에이엠지그룹건축사사무소 제진형 가새장치
CN206034697U (zh) * 2016-08-19 2017-03-22 山东经典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隔墙板镶嵌式轻钢结构
CN106835958A (zh) * 2016-12-29 2017-06-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CN206888249U (zh) * 2017-06-27 2018-01-16 杨烁芬 一种建筑地基用防震装置
CN207032553U (zh) * 2017-06-14 2018-02-23 胡丽荣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94560A1 (en) * 2001-11-16 2003-05-22 Chung-Shien Tsai Shock eliminator
CN200940295Y (zh) * 2006-08-21 2007-08-29 徐海堂 建筑物的避震器
KR101702847B1 (ko) * 2016-05-26 2017-02-07 (주)에이엠지그룹건축사사무소 제진형 가새장치
CN206034697U (zh) * 2016-08-19 2017-03-22 山东经典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隔墙板镶嵌式轻钢结构
CN106835958A (zh) * 2016-12-29 2017-06-1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三维隔震支座
CN207032553U (zh) * 2017-06-14 2018-02-23 胡丽荣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06888249U (zh) * 2017-06-27 2018-01-16 杨烁芬 一种建筑地基用防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0228U (zh) 一种轻型钢结构的房屋框架与内墙板装配系统
CN103556648B (zh) 可移动装配式钢箱独立基础
CN110029836A (zh) 一种混凝土结构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住宅体系
CN108951914A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抗震部件
CN103061514B (zh) 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施工方法
CN204876624U (zh) 一种钢滑道顶升建筑物增层装置
WO2021208870A1 (zh) 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楼梯结构
CN208473060U (zh) 一种金属幕墙
CN203905044U (zh) 架空跨越深基坑的施工电梯梁板式基础结构
CN110273506A (zh) 砖体、墙体以及建筑体
CN109989591B (zh) 一种预制式民房施工用墙体组装装置
CN20354690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梁稳定连接结构
CN106836503A (zh) 便于安装的抗震型钢结构简易房
CN207211805U (zh) 一种既有建筑加层防震加固结构
CN209277915U (zh) 地铁车站端头井免设中柱的结构
CN203795448U (zh) 一种建筑地基
CN204435238U (zh) 用于架桥机下导梁的支撑结构
CN207003814U (zh) 一种隔音效果良好的建筑墙板
CN205894401U (zh) 一种幕墙槽式埋件顶埋定位装置
CN207453456U (zh) 一种新型钢塑建筑组合模板
CN20970405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围护架
CN103407869A (zh) 一种对重平衡块
CN204899210U (zh) 凹槽式楼梯固定施工模板
CN110273493A (zh) 具有构造柱和连接砖的建筑体及构筑方法
CN210052421U (zh)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