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5462B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45462B CN108945462B CN201810595828.4A CN201810595828A CN108945462B CN 108945462 B CN108945462 B CN 108945462B CN 201810595828 A CN201810595828 A CN 201810595828A CN 108945462 B CN108945462 B CN 1089454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manned aerial
- aerial vehicle
- spring
- limiting rod
- fastening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579 marb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00—Dropping, ejecting, releasing, or receiving articles, liquids, or the like, in flight
- B64D1/02—Dropping, ejecting, or releas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发射部件、承重部件、减震部件和动力机构。发射部件包括射出端、管体、装卸端和待射物。承重部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减震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一限位杆的外部,第二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二限位杆的外部。动力机构包括第一舵机和第二舵机,第一舵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转轴;第二舵机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本发明达达到在无人机处于各种飞行姿态中,都能随时进行射击;减弱后坐力对无人机的损伤,稳定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有利于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无人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
对于无人机而言,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机身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制作而成。无人机主要是由机身、机翼和位于机头的螺旋桨,以及搭载在无人机上的摄像机来构成。通常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操作人员并配合机载动力的情况下进行起飞,飞行的升力是通过机翼和位于机头的螺旋桨来提供。在发生高层火灾时,通过搭载在无人机上的摄像机来观察各楼层的火灾情况,再由消防云梯来解救受困人员。然而高层住宅的玻璃门窗难以击碎,导致营救人员难以进入室内,室内的受困人员也难以逃出,从而不利于受困人员及时进行逃生。若靠无人机的机身去撞击玻璃,则不仅无法击碎玻璃门窗,还导致损坏无人机;若依靠无人机的发射部件对玻璃进行射击,则强大的后坐力将损坏无人机机身,干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同时,由于无人机和发射部件为一体成型的固定结构,若依靠无人机携带的发射部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则发射部件的瞄准方向受到无人机飞行姿态(如倾斜等)的限制,无法随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导致难以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无人机技术中,无人机无法在各种飞行姿态中,随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若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则射击的后坐力将损坏无人机,干扰无人机的飞行姿态,使得无人机不能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人机无法在各种飞行姿态中,随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若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则射击的后坐力将损坏无人机,干扰无人机的飞行姿态,使得无人机不能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发射部件,所述发射部件包括射出端;管体,所述管体设置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中空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基座、第四基座和和第二接口;装卸端,所述装卸端设置有入弹口和控制开关;待射物,所述待射物和所述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待射物位于所述入弹口内;其中,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装卸端和所述入弹口之间,所述中空部穿过所述入弹口和所述射出端,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基座和所述第四基座之间;承重部件,所述承重部件包括: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一卡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第二卡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端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是所述第一支撑臂对立的两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是所述第二支撑臂对立的两端;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有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有第三紧固端和第四紧固端,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三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四紧固端和所述第四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二紧固端之间;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四紧固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二紧固端是所述第一限位杆对立的两端,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四紧固端是所述第二限位杆对立的两端;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限位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接口固定连接;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接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还包括第一激光发射器;所述射出端包括第一定位区,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区。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还包括第二激光发射器;所述射出端包括第二定位区,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区。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还包括摄像器;所述射出端包括第三定位区,所述摄像器固定在所述第三定位区。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定位区和所述第二定位区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区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所述中空部相对于地面的夹角范围是30°—60°。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且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且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通过将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第一卡接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的第三端和第二卡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二端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在第四端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将减震部件中第一限位杆穿过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中第二端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一限位杆的外部,使第一弹性组件位于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之间;减震部件中第二限位杆穿过设置在第二支撑臂中第四端上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二限位杆的外部,使第二弹性组件位于第三紧固端和第四紧固端之间。将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紧固端和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基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的第二紧固端和第二基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第三紧固端和第二侧面上的第三基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第四紧固端和第四基座固定连接。再将动力机构中第一舵机的第一壳体和第一限位区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一接口固定连接;第二舵机中第二壳体和第二限位区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二接口固定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将待射物(如弹珠等)装入装卸端的入弹口内之后,由无人机的运动,来带动待射物一起移动到指定高度,可以通过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舵机的运转,来带动管体的转动,根据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来调节射出端所指的方向,使待射物所射出的方向指向目标区域(如窗口);再通过控制开关来激发待射物,使待射物的射出方向朝向目标区域的物体(如玻璃),待射物射击后所产生的后坐力,将迫使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发射弹性形变,以将后坐力产生的能力转化为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势能,继而减弱后坐力对无人机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在无人机处于各种飞行姿态中,都能随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减弱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对无人机的损伤,稳定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有利于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右视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正视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后视图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0—发射部件,110—射出端,120—管体,121—第一侧面,122—第二侧面,123—中空部,124—第一基座,125—第二基座,126—第三基座,127—第四基座,130—装卸端,131—入弹口,132—控制开关,140—待射物,150—第一定位区,160—第二定位区,170—第三定位区,180—挡板,181—第一弹道,182—第二弹道;
200—对接部件,210—第一衔接面,220—本体,230—第二衔接面,231—第一卡接座,232—第二卡接座;
300—承重部件,310—第一支撑臂,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13—第一安装孔,320—第二支撑臂,321—第三端,322—第四端,323—第二安装孔;
400—减震部件,410—第一限位杆,411—第一紧固端,412—第二紧固端,420—第二限位杆,421—第三紧固端,422—第四紧固端,430—第一弹性组件,440—第二弹性组件;
500—动力机构,510—第一舵机,511—第一壳体,512—第一转轴,520—第二舵机,521—第二壳体,522—第二转轴,530—第一限位区,540—第二限位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通过将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第一卡接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的第三端和第二卡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二端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在第四端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将减震部件中第一限位杆穿过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中第二端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一限位杆的外部,使第一弹性组件位于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之间;减震部件中第二限位杆穿过设置在第二支撑臂中第四端上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二限位杆的外部,使第二弹性组件位于第三紧固端和第四紧固端之间。将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紧固端和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基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的第二紧固端和第二基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第三紧固端和第二侧面上的第三基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第四紧固端和第四基座固定连接。再将动力机构中第一舵机的第一壳体和第一限位区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一接口固定连接;第二舵机中第二壳体和第二限位区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二接口固定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将待射物(如弹珠等)装入装卸端的入弹口内之后,由无人机的运动,来带动待射物一起移动到指定高度,可以通过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舵机的运转,来带动管体的转动,根据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来调节射出端所指的方向,使待射物所射出的方向指向目标区域(如窗口);再通过控制开关来激发待射物,使待射物的射出方向朝向目标区域的物体(如玻璃),待射物射击后所产生的后坐力,将迫使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发射弹性形变,以将后坐力产生的能力转化为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势能,继而减弱后坐力对无人机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在无人机处于各种飞行姿态中,都能随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减弱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对无人机的损伤,稳定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有利于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的技术效果。
为了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做详细说明,以支持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首先对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做详细说明,继而在叙述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过程中,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引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以达到完整、清楚、明白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为了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名词做如下解释说明:
可拆卸式连接可以是:螺栓连接或者粘接;
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或者一体成型;
地面可以是:无人机所停放时的地面;
起飞可以是:无人机从地面到达空中的上升的过程;
降落可以是:无人机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待射物140可以是指能够击碎玻璃的物品,例如玻璃弹珠、金属弹珠、金属钉子等。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包括发射部件100、对接部件200、承重部件300和减震部件400。现对发射部件100、对接部件200、承重部件300和减震部件400分别进行以下详细说明:
对于发射部件100而言:
发射部件100可以包括射出端110、管体120、装卸端130和待射物140。
管体120设置有第一侧面121、第二侧面122和中空部123,第一侧面1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基座124和第二基座125;第二侧面12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基座126和第四基座127;装卸端130可以设置有入弹口131和控制开关132,待射物140和控制开关132相连接,并且待射物140位于入弹口131内。其中,管体120可以位于装卸端130和入弹口131之间,中空部123可以穿过入弹口131和射出端110;
射出端110还可以包括第一定位区150、第二定位区160和第三定位区170,第一定位区150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二定位区160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激光发射器,第三定位区170上固定安装有摄像器。其中,第一定位区150和第二定位区160可以相对于第三定位区170对称分布;中空部123相对于所述第二衔接面230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
在入弹口131出可以安装有挡板180,挡板180和入弹口131处相互铰接。并且挡板180可以和控制开关132相连接,挡板180可以位于入弹口131和控制开关132之间。
中空部123可以包括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可以相对于第一侧面121相互平行分布。其中,第一弹道181可以穿过入弹口131和射出端110,并且第二弹道182可以穿过入弹口131和射出端110。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管体120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管体120呈现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用于容纳弹珠等待射物140。管体120具有第一侧面121和第二侧面122,第一侧面121和第二侧面122可以分布是位于管体120左右两侧的面。管体120的两端分别是装卸端130和入弹口131,入弹口131处可以设置有挡板180,挡板180和入弹口131处相互铰接,即挡板180可以相对于入弹口131打开或者闭合。挡板180位于入弹口131和控制开关132之间,并且在入弹口131的内部具有容纳待射物140的空间。待射物140可以和控制开关132相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32的通断来激发位于入弹口131内的待射物140,使待射物140从入弹口131沿着中空部123到达射出端110,从射出端110射向目标区域(例如高层住宅窗口的玻璃边缘)。
射出端110的第一定位区150上可以固定安装有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二定位区160上可以固定安装有第二激光发射器,第三定位区170上可以固定安装有摄像器。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相对于摄像器对称分布。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可以是激光瞄准器具,例如通过第一激光发射器发射一束激光,该激光在目标区域产生的光斑,可以是指示待射物140来对目标的瞄准点。通过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可以提高待射物140射出后的准确性。摄像器可以是摄像头,该摄像头可以将所经过的区域反馈到地面操作人员的显示器上,地面操作人员通过该视频图像,以及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所产生的瞄准点,来对目标区域进行精准射击。
在入弹口131处可以安装有挡板180,使挡板180和入弹口131处相互铰接。并且挡板180可以和控制开关132相连接,挡板180可以位于入弹口131和控制开关132之间。管道内可以有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可以相对于第一侧面121相互平行分布。其中,第一弹道181可以穿过入弹口131和射出端110,并且第二弹道182可以穿过入弹口131和射出端110。在实际使用中,待射物140可以预先装载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中,由挡板180来卡住待射物140,例如将两个弹珠分别装入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中,再由挡板180的闭合使两个弹珠分别固定在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内。挡板180一侧的控制开关132可以分别和两个弹珠相连,当控制开关132闭合时,可以激发位于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内的待射物140,使位于第一弹道181内的弹珠途径第一弹道181,从射出端110高速射出,使位于第二弹道182内的弹珠途径第二弹道182,也从射出端110高速射出。由于具有两个弹道,则在入弹口131内可以装入两个待射物140,这克服了若只有一个待射物140时,当射出该待射物140后,待射物140的撞击力量不足以击碎玻璃时,无人机只有降落至地面,进行重新装载待射物140,重新起飞至原来的位置,进行射击,这既耗费时间,也不利于对室内受困人员进行及时营救的技术缺陷。当管道内具有第一弹道181和第二弹道182时,若位于第一弹道181的待射物140的撞击力量不足以击碎玻璃时,可以使位于第二弹道182的待射物140同时发射,产生更大的撞击力,继而及时击碎玻璃,便于室内外的人员进出。从而达到了可以快速击碎目标区域的玻璃,及时营救室内受困人员的技术效果。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中空部123相对于第二衔接面230(第二衔接面230可以和地面相互平行)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即待射物140射出时的路线和第二衔接面230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假设中空部123相对于第二衔接面230的夹角是A,则30°≤A≤60°。当A<30°时,若发射待射物140,则待射物140将产生后坐力,该后坐力的方向和射出端110的方向相反,此时,强大的后坐力相严重影响无人机自身的平衡,甚至破坏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导致无人机停止正常运转,从而不利于无人机的正常工作,影响射出端110的稳定性,降低射击的准确性。当A>60°时,若发射待射物140,则使得射出端110和墙壁接近水平的状态,此时无法对目标区域的玻璃进行瞄准,也使得待射物140所产生的强大后坐力严重影响无人机自身的平衡,甚至破坏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导致无人机停止正常运转,从而不利于无人机的正常工作,影响射出端110的稳定性,降低射击的准确性。
对于对接部件200而言:
所述对接部件200可以包括第一衔接面210、本体220和第二衔接面230。
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和机身可拆卸连接;本体220可以和第一衔接面210固定连接;第二衔接面230可以和本体220固定连接,第二衔接面23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座231和第二卡接座232;其中,本体220可以位于第一衔接面210和第二衔接面230之间;第一卡接座231和第二卡接座232相对于第二衔接面230的中心可以呈现为对称的分布;第一衔接面210和第二衔接面230相对于本体220可以呈现为对称分布。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和/或,第二衔接面23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和/或,本体22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
请参见图1和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左视图示意图。在无人机的机身底部可以设置有和第一衔接面210相匹配的卡接部,该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卡接部可拆卸的连接。本体220可以和第一衔接面210固定连接,第二衔接面230可以和本体220固定连接,使得可以由第一衔接面210、本体220和第二衔接面230来构成对接部件200。在第二衔接面23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卡接座231和第二卡接座232。第一卡接座231可以和第一支撑臂310的第一端311相互固定连接,第二卡接座232可以和第二支撑臂320的第三端321相互固定连接。第二衔接面230的中心可以是第二衔接面230的几何中心,例如第二衔接面230呈现为正方形时,该第二衔接面230的中心可以是正方形的几何中心。本体220可以是位于第一衔接面210和第二衔接面230之间的部分,可以由第一衔接面210、本体220和第二衔接面230构成对接部件200。
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和/或,第二衔接面23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和/或,本体22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即第一衔接面210和第二衔接面230都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或者第一衔接面210和第三衔接面都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等。由于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和/或,第二衔接面23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和/或,本体220可以呈现为镂空结构;则该镂空结构可以减少制作第一衔接面210、本体220和第二衔接面230时的材料,继而减小第一衔接面210、本体220和第二衔接面230的重量,以减小无人机起飞时所携带负荷的重量,有利于提升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增大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为了对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和机身可拆卸连接进行详细解释,现进行以下详细说明:无人机可以是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的机身可以分成至少包括三段,即机头、机身和机尾,并且三段之间可以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此构成一个内部结构可拆卸的固定翼无人机,这样使得当无人机的机身出现局部损坏时,能够对应的拆除出现损坏的部位进行维修,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技术效果。并且当机身的局部因出现损坏而无法修复时,也可以对应的拆除无法修复的部位,即对无法修复的部位进行更替即可,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机身采用一体化整体设计,使得出现机身局部损伤无法修复时,不得不更换无人机的整个机身的技术缺陷,达到极大地降低了维修成本的技术效果。并且,在无人机的机头,和/或,机身,和/或,机尾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衔接面210相匹配的连接座,以使第一衔接面210可以和所述机身可拆卸连接。继而当投射装置出现局部损伤无法修复时,不得不更换无人机的整个机身的技术缺陷,达到极大地降低了维修成本的技术效果。
对于承重部件300而言:
承重部件30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臂310和第二支撑臂320。
第一支撑臂310可以设置有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一端311和第一卡接座231固定连接,在第二端31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3;
第二支撑臂320可以设置有第三端321和第四端322,第三端321和所述第二卡接座23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四端32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23;其中,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可以分别是第一支撑臂310对立的两端,第三端321和第四端322可以分别是第二支撑臂320对立的两端。第一支撑臂310和/或第二支撑臂320可以是呈现为镂空结构,以减小无人机起飞时所携带负荷的重量,有利于提升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增大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第一安装孔313可以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二端312的中心可以呈现为对称分布。其中,第一限位杆4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并且第二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所述第二安装孔323可以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对于第四端322的中心可以呈现为对称分布。其中,第二限位杆420可以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并且第四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
请参见图1和图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右视图示意图。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可以分别是第一支撑臂310的两端,第一端311可以和第一卡接座231固定连接,使第一支撑臂310和对接部件200连接在一起,当接部件随无人机运动时,带动第一支撑臂310一起移动。在第二端31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3,第一安装孔313可以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为了对第一限位杆4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通孔的孔径方向可以和第二端312靠近第一通孔的平面相互平行。可以通过在第一端311上安装一柱状体,沿着该柱状体截面的方向形成第一通孔,使得第一通孔的孔径方向相对于中空体相互平行。第一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假设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是B,第一通孔的直径是C1,则C1>B。由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则第一限位杆410可以在第一通孔中滑动,这使得套设在第一限位杆410外部的第一支撑臂310可以沿着第一限位杆410进行移动。当待射物140从射出端110射出后,所产生的后推力可以推动发射部件100相对于第一支撑臂310移动,再通过在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在第二紧固端412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设置第二弹簧,由第一弹簧和/或第二弹簧的形变,来吸收待射物140所产生的能量。从而克服了待射物140射出时产生的后推力损坏无人机和承重部件300,达到有利于无人机的正常飞行,以及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
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二通孔的孔径方向可以和第二端312靠近第一通孔的平面相互平行。可以通过在第二端312上安装一柱状体,沿着该柱状体截面的方向形成第二通孔,使得第二通孔的孔径方向相对于中空体相互平行。第二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假设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是B,第二通孔的直径是C2,则C2>B。由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限位杆410的直径,则第一限位杆410可以在第二通孔中滑动,这使得套设在第一限位杆410外部的第一支撑臂310可以沿着第一限位杆410进行移动。当待射物140从射出端110射出后,所产生的后推力可以推动发射部件100相对于第一支撑臂310移动,再通过在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在第二紧固端412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设置第二弹簧,由第一弹簧和/或第二弹簧的形变,来吸收待射物140所产生的能量。从而克服了待射物140射出时产生的后推力损坏无人机和承重部件300,达到有利于无人机的正常飞行,以及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10的距离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通孔比第二通孔距离第一衔接面210的距离更远,继而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具有高度差,通过该高度差可以使得第一限位杆4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后,相对于地面是倾斜状态的。第一限位杆4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是30°—60°。假如第一限位杆4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是W1,则30°≤W1≤60°,这样可以使得上述中空部123相对于第二衔接面230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
在第一限位杆4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后,假设经过第一通孔的延长线和经过第二通孔的延长线相交于P1点,由P1点、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接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部分的第一限位杆410即是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第一通孔和P1点形成的直角边为Y1,第二通孔和P1点形成的直角边为Y2,则Y2:Y1=Z1,则Z1的范围可以是(1/2)≤Z1≤(√3)/2。由于(1/2)≤Z1≤(√3)/2,当第一限位杆410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后,第一限位杆410相对于地面是倾斜状态,可以使得中空部123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10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则此时射出端110可以比装卸端130更靠近地面,继而使得从射出端110射出的待射物140可以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10向下射击,既有利于在空中对门窗处的玻璃进行瞄准,又有利于使待射物140产生的后坐力倾斜向上,克服了后坐力向下时,会推动无人机下降撞到地面或墙面的技术缺陷。从而达到了使无人机安全、平稳飞行,以及待射物140平稳射出的技术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右视图示意图。为了对第二限位杆420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三通孔的孔径方向可以和第四端322靠近第三通孔的平面相互平行。可以通过在第四端322上安装一柱状体,沿着该柱状体截面的方向形成第三通孔,使得第三通孔的孔径方向相对于中空体相互平行。第三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假设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是B,第三通孔的直径是C3,则C3>B。由于第三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则第二限位杆420可以在第三通孔中滑动,这使得套设在第二限位杆420外部的第二支撑臂320可以沿着第二限位杆420进行移动。当待射物140从射出端110射出后,所产生的后推力可以推动发射部件100相对于第二支撑臂320移动,再通过在第三紧固端421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设置第三弹簧,在第四紧固端422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设置第四弹簧,由第三弹簧和/或第四弹簧的形变,来吸收待射物140所产生的能量。从而克服了待射物140射出时产生的后推力损坏无人机和承重部件300,达到有利于无人机的正常飞行,以及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
第二种实施方式。第四通孔的孔径方向可以和第四端322靠近第四通孔的平面相互平行。可以通过在第四端322上安装一柱状体,沿着该柱状体截面的方向形成第四通孔,使得第四通孔的孔径方向相对于中空体相互平行。第四通孔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假设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是B,第三通孔的直径是C4,则C4>B。由于第四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杆420的直径,则第二限位杆420可以在第四通孔中滑动,这使得套设在第二限位杆420外部的第二支撑臂320可以沿着第二限位杆420进行移动。当待射物140从射出端110射出后,所产生的后推力可以推动发射部件100相对于第二支撑臂320移动,再通过在第三紧固端421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设置第三弹簧,在第四紧固端422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设置第四弹簧,由第三弹簧和/或第四弹簧的形变,来吸收待射物140所产生的能量。从而克服了待射物140射出时产生的后推力损坏无人机和承重部件300,达到有利于无人机的正常飞行,以及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正视图示意图。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10的距离可以不同,例如第三通孔比第四通孔距离第一衔接面210的距离更远,继而使得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间具有高度差,通过该高度差可以使得第二限位杆420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后,相对于地面是倾斜状态的。第二限位杆42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可以是30°—60°。即假如第一限位杆410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是W2,则30°≤W2≤60°,这样可以使得上述中空部123相对于第二衔接面230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
在第二限位杆420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后,假设经过第三通孔的延长线和经过第四通孔的延长线相交于P2点,由P2点、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连接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部分的第二限位杆420即是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第三通孔和P2点形成的直角边为Y3,第四通孔和P1点形成的直角边为Y4,则Y4:Y3=Z2,则Z2的范围可以是(1/2)≤Z2≤(√3)/2。由于(1/2)≤Z2≤(√3)/2,当第二限位杆420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之后,第二限位杆420相对于地面是倾斜状态,可以使得中空部123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10的夹角范围可以是30°—60°,则此时射出端110可以比装卸端130更靠近地面,继而使得从射出端110射出的待射物140可以相对于第一衔接面210向下射击,既有利于在空中对门窗处的玻璃进行瞄准,又有利于使待射物140产生的后坐力倾斜向上,克服了后坐力向下时,会推动无人机下降撞到地面或墙面的技术缺陷。从而达到了使无人机安全、平稳飞行,以及待射物140平稳射出的技术效果。
对于减震部件400而言:
所述减震部件40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杆410、第二限位杆420、第一弹性组件430和第二弹性组件440。
第一限位杆410可以设置有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二紧固端412,第一紧固端411可以和第一基座124固定连接,并且第二紧固端412可以和第二基座125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410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孔313;第二限位杆420可以设置有第三紧固端421和第四紧固端422,第三紧固端421可以和第三基座126固定连接,并且第四紧固端422可以和所述第四基座127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420可以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23。
第一弹性组件430可以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410的外部,第一弹性组件430可以位于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二紧固端412之间;第二弹性组件440可以套设在第二限位杆420的外部,第二弹性组件440可以位于第三紧固端421和所述第四紧固端422之间。其中,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二紧固端412可以是第一限位杆410对立的两端,第三紧固端421和第四紧固端422可以是第二限位杆420对立的两端。
第一弹性组件430可以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可以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410的外部,并且第二弹簧可以套设在第一限位杆410的外部;其中,第一弹簧可以位于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并且第二弹簧可以位于第二紧固端412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第二弹性组件440可以包括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第三弹簧可以套设在第二限位杆420的外部,并且第四弹簧可以套设在第二限位杆420的外部;其中,第三弹簧可以位于第三紧固端421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并且第四弹簧可以位于第四紧固端422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
请参见图1和图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后视图示意图。第一限位杆410和/或第二限位杆420可以是呈现为圆柱形的杆状金属棒。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二紧固端412可以分别是第一限位杆410的两端,第三紧固端421和第四紧固端422可以分别是第二限位杆420的两端。
可以将第一限位杆410的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一基座124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410的第二紧固端412和第二基座125固定连接,来使第一限位杆410和发射部件100中的管体120相互固定。将第二限位杆420的第三紧固端421和第四基座127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420的第四紧固端422和第四基座127固定连接,来使第二限位杆420和发射部件100中的管体120相互固定。继而使第一限位杆410和第二限位杆420分别固定在管体120的两侧,将管体120固定在第一限位杆410和第二限位杆420之间。
为了对第一弹性组件430套设在第一限位杆410的外部,以及第一弹性组件430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限位杆410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可以位于第一紧固端411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第一弹簧的一端可以和第一紧固端411卡接,即由第一紧固端411来抵挡第一弹簧的一端,使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紧固端411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和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3的第二端312卡接,即由第二端312来抵挡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使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端312处。这样使得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第一紧固端411、第二端312固定连接,当管体120带动第一限位杆410沿着第一安装孔313移动时,也带动第一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由于第一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来吸收管体120移动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稳定管体120的工作位置,减少待射物140射出时所产生的机械能对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损伤,或影响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正常工作状态;同时,也减小了对无人机稳定飞行或悬停时的不利影响。
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限位杆410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可以位于第二紧固端412和第一安装孔313之间。第二弹簧的一端可以和第二紧固端412卡接,即由第二紧固端412来抵挡第二弹簧的一端,使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紧固端412处。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和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3的第二端312卡接,即由第二端312来抵挡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使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端312处。这样使得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第二紧固端412、第二端312固定连接,当管体120带动第一限位杆410沿着第一安装孔313移动时,也带动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由于第二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来吸收管体120移动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稳定管体120的工作位置,减少待射物140射出时所产生的机械能对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损伤,或影响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正常工作状态;同时,也减小了对无人机稳定飞行或悬停时的不利影响。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的后视图示意图。为了对第二弹性组件440套设在第二限位杆420的外部,以及第二弹性组件440包括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限位杆420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可以位于第三紧固端421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第三弹簧的一端可以和第三紧固端421卡接,即由第三紧固端421来抵挡第三弹簧的一端,使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紧固端421处。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和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23的第四端322卡接,即由第四端322来抵挡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使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端322处。这样使得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第三紧固端421、第四端322固定连接,当管体120带动第二限位杆420沿着第二安装孔323移动时,也带动第三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由于第三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来吸收管体120移动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稳定管体120的工作位置,减少待射物140射出时所产生的机械能对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损伤,或影响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正常工作状态;同时,也减小了对无人机稳定飞行或悬停时的不利影响。
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限位杆420的外部可以套设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可以位于第四紧固端422和第二安装孔323之间。第四弹簧的一端可以和第四紧固端422卡接,即由第四紧固端422来抵挡第四弹簧的一端,使第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第四紧固端422处。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可以和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23的第四端322卡接,即由第四端322来抵挡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使第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端322处。这样使得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第四紧固端422、第四端322固定连接,当管体120带动第二限位杆420沿着第二安装孔323移动时,也带动第四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由于第四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来吸收管体120移动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稳定管体120的工作位置,减少待射物140射出时所产生的机械能对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损伤,或影响承重部件300、对接部件200的正常工作状态;同时,也减小了对无人机稳定飞行或悬停时的不利影响。
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都呈现为圆柱形,第一弹簧的直径可以是第二弹簧的直径的两倍,即假设第一弹簧的直径是P1,第二弹簧的直径是P2,则P1=2*P2。由于第一弹簧的直径是第二弹簧的直径的两倍,当后坐力推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一弹簧相对第二弹簧可以较多的吸收后坐力的能量,继而减小管体120相对于第一安装孔313移动的距离和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后坐力对无人机的冲击力,有利于稳定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提高射击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可以都呈现为圆柱形,第三弹簧的直径可以是第四弹簧的直径的两倍,即假设第三弹簧的直径是P3,第四弹簧的直径是P4,则P3=2*P4。由于第三弹簧的直径是第四弹簧的直径的两倍,当后坐力推动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第三弹簧相对第四弹簧可以较多的吸收后坐力的能量,继而减小管体120相对于第二安装孔323移动的距离和速度,从而达到降低后坐力对无人机的冲击力,有利于稳定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提高射击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当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可以预先将待射物140装入射出端110,将对接部件200中第一衔接面210和无人机机身的底部固定连接。由地面操作人员通过飞行系统向无人机发出指令,使无人机起飞至发生火灾的楼层高度。然后由设置在射出端110中第三定位区170上的摄像器来观看发生火灾的楼层外部情况,在找到火宅楼层的外部窗口时,可以将无人机悬停至窗口处。再通过位于射出端110中第一定位区150上的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二定位区160上的第二激光发射器来对窗口的玻璃进行瞄准,可以选择对玻璃的边缘处进行瞄准,例如位于玻璃和墙壁的连接处进行瞄准,这样可以使用较小的撞击力量来击碎玻璃。若通过移动无人机的空间位置,使得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瞄准到窗口的玻璃,则可以通过地面操作人员来向无人机发出射击指令。此时,位于挡板180外部的控制开关132闭合,由于控制开关132和待射物140连接,则控制开关132的闭合可以激发待射物140从入弹口131沿着第一弹道181和/或第二弹道182到达射出端110,从射出端110高速射出。通过待射物140强大的动能可以击碎窗口处的玻璃,继而打通了位于火灾楼层室内受困人员和外界连通的窗口,使得室内的受困人员可以从窗口处逃生;也可以使得位于室外的消防人员,通过云梯等设备从窗口进入室内进行营救。从而达到了由无人机带着发射部件100、对接部件200、承重部件300和减震部件400。现对发射部件100、对接部件200、承重部件300和减震部件400飞行到发生火灾的高层住宅门窗处,再通过控制开关132使待射物140击碎玻璃门窗,来及时帮助高层住宅中的受困人员进行逃生的技术效果。
对于动力机构500而言:
动力机构500可以包括第一舵机510和第二舵机520。
第一舵机5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511和第一转轴512,第一壳体511可以和第一限位区530固定连接,第一转轴512可以和第一接口固定连接;
第二舵机52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521和第二转轴522,第二壳体521可以和第二限位区540连接,第二转轴522可以和第二接口固定连接。
管体的第一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第一接口,第二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基座、第四基座和和第二接口。其中,第一接口位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第二接口位于第三基座和第四基座之间。
承重部件的第一支撑臂中第二端3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530,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530可以位于第二端312的同一侧面上,例如在第二端312的一个侧面上固定圆柱体,该圆柱体上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一限位区530可以和该圆柱体位于同一个侧面上。第二支撑臂中第四端32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540。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530可以位于第四端322的同一侧面上,例如在第四端322的一个侧面上固定圆柱体,该圆柱体上设置第二安装孔,第二限位区530可以和该圆柱体位于同一个侧面上。
具体而言,管体还可以在第一侧面上设置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第一接口,第一接口用于和第一转轴512固定连接。第二侧面上设置第三基座、第四基座和第二接口,第二接口用于和第二转轴522固定连接。
承重部件的第一支撑臂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530,第二支撑臂中第四端322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540。第一限位区530可以放置第一舵机510的第一壳体511,第一壳体511可以是第一电机的外壳,第一壳体511固定在第一限位区530上。第二限位区540可以放置第二舵机520的第二壳体521,第二壳体521可以是第二电机的外壳,第二壳体521固定在第二限位区540上。
为了对第一壳体511可以和第一限位区530固定连接,第一转轴512可以和第一接口固定连接;第二壳体521可以和第二限位区540连接,第二转轴522可以和第二接口固定连接进行详细解释,现提供以下两种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将动力机构500中第一舵机510的第一壳体511和第一限位区530固定连接,将第一舵机510的第一转轴512和发射部件中第一侧面上的第一接口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舵机510的工作,使第一转轴512开始转动,由第一转轴512的转动来带动管体一起移动,假设第一转轴512是逆时针转动,则管体也将逆时针转动。此时射出端相对于地面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待射物的射出方向,在无人机悬停于高层住宅的窗口时,可以通过第一舵机510来调节待射物的射出方向,及时对目标区域进行射击。从而到达了在无人机处于各种飞行姿态中,都能及时调节射击方向,有利于对高层住宅的受困人员进行营救的技术效果。
第二种实施方式。将动力机构500中第二舵机520的第二壳体521和第二限位区540固定连接,将第二舵机520的第二转轴522和发射部件中第二侧面上的第二接口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舵机520的工作,使第二转轴522开始转动,由第二转轴522的转动来带动管体一起移动,假设第二转轴522是逆时针转动,则管体也将逆时针转动。此时射出端相对于地面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待射物的射出方向,在无人机悬停于高层住宅的窗口时,可以通过第二舵机520来调节待射物的射出方向,及时对目标区域进行射击。从而到达了在无人机处于各种飞行姿态中,都能及时调节射击方向,有利于对高层住宅的受困人员进行营救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通过将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第一卡接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的第三端和第二卡接座固定连接。在第二端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在第四端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将减震部件中第一限位杆穿过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中第二端上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一限位杆的外部,使第一弹性组件位于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之间;减震部件中第二限位杆穿过设置在第二支撑臂中第四端上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弹性组件套设在第二限位杆的外部,使第二弹性组件位于第三紧固端和第四紧固端之间。将第一限位杆的第一紧固端和第一侧面上的第一基座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的第二紧固端和第二基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第三紧固端和第二侧面上的第三基座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第四紧固端和第四基座固定连接。再将动力机构中第一舵机的第一壳体和第一限位区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一接口固定连接;第二舵机中第二壳体和第二限位区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二接口固定连接。在实际操作中,将待射物(如弹珠等)装入装卸端的入弹口内之后,由无人机的运动,来带动待射物一起移动到指定高度,可以通过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舵机的运转,来带动管体的转动,根据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来调节射出端所指的方向,使待射物所射出的方向指向目标区域(如窗口);再通过控制开关来激发待射物,使待射物的射出方向朝向目标区域的物体(如玻璃),待射物射击后所产生的后坐力,将迫使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发射弹性形变,以将后坐力产生的能力转化为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势能,继而减弱后坐力对无人机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在无人机处于各种飞行姿态中,都能随时对玻璃门窗进行射击;减弱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对无人机的损伤,稳定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有利于及时帮助受困人员逃生的技术效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
发射部件,所述发射部件包括:
射出端;
管体,所述管体设置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中空部,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基座、第四基座和第二接口;
装卸端,所述装卸端设置有入弹口和控制开关;
待射物,所述待射物和所述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待射物位于所述入弹口内;
其中,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装卸端和所述入弹口之间,所述中空部穿过所述入弹口和所述射出端,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第三基座和所述第四基座之间;
承重部件,所述承重部件包括:
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一卡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限位区;
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设置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第二卡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端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限位区;
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是所述第一支撑臂对立的两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是所述第二支撑臂对立的两端;
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
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有第一紧固端和第二紧固端,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
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有第三紧固端和第四紧固端,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三基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四紧固端和所述第四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
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二紧固端之间;
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四紧固端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二紧固端是所述第一限位杆对立的两端,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四紧固端是所述第二限位杆对立的两端;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第一舵机,所述第一舵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限位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一接口固定连接;
第二舵机,所述第二舵机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限位区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接口固定连接;
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还包括:
第一激光发射器;
所述射出端包括第一定位区,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区;
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还包括:
第二激光发射器;
所述射出端包括第二定位区,所述第二激光发射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区;
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还包括:
摄像器;
所述射出端包括第三定位区,所述摄像器固定在所述第三定位区;
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
所述第一定位区和所述第二定位区相对于所述第三定位区对称分布;
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
所述中空部相对于地面的夹角范围是30°—60°;
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
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且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紧固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所述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包括:
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且所述第四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外部;所述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且所述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紧固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95828.4A CN108945462B (zh) | 2018-06-11 | 2018-06-11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95828.4A CN108945462B (zh) | 2018-06-11 | 2018-06-11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45462A CN108945462A (zh) | 2018-12-07 |
CN108945462B true CN108945462B (zh) | 2021-05-28 |
Family
ID=64488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958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45462B (zh) | 2018-06-11 | 2018-06-11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45462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99901A (zh) * | 2016-03-03 | 2016-05-25 | 三翼航空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人机消防的灭火弹发射装置 |
CN106477047A (zh) * | 2016-11-23 | 2017-03-08 | 深圳市轻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中榴弹发射飞行器 |
WO2017066765A1 (en) * | 2015-10-16 | 2017-04-20 | Nutech Ventures | Fire suppression and ignition with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CN107380451A (zh) * | 2017-09-01 | 2017-11-24 | 牟正芳 | 一种旋翼武装无人机 |
CN207274985U (zh) * | 2017-08-14 | 2018-04-27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 具有弹射抛投功能的无人机 |
CN207274986U (zh) * | 2017-08-14 | 2018-04-27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 弹射抛投装置 |
-
2018
- 2018-06-11 CN CN201810595828.4A patent/CN10894546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66765A1 (en) * | 2015-10-16 | 2017-04-20 | Nutech Ventures | Fire suppression and ignition with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CN105599901A (zh) * | 2016-03-03 | 2016-05-25 | 三翼航空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人机消防的灭火弹发射装置 |
CN106477047A (zh) * | 2016-11-23 | 2017-03-08 | 深圳市轻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中榴弹发射飞行器 |
CN207274985U (zh) * | 2017-08-14 | 2018-04-27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 具有弹射抛投功能的无人机 |
CN207274986U (zh) * | 2017-08-14 | 2018-04-27 | 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 弹射抛投装置 |
CN107380451A (zh) * | 2017-09-01 | 2017-11-24 | 牟正芳 | 一种旋翼武装无人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45462A (zh) | 2018-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83806B (zh) | 一种消防无人机发射消防炮的触发方法 | |
CN105963882A (zh) | 一种空对地火箭灭火器及方法 | |
CN108744354B (zh) | 一种机载灭火弹 | |
CN110254715A (zh) | 一种无人机载消防弹发射系统和发射方法 | |
CN108619641B (zh) | 一种垂直发射制导消防弹的灭火系统及方法 | |
WO2023070787A1 (zh) | 一种空投式森林灭火弹 | |
CN110816843A (zh) | 一种高楼灭火系统 | |
US9555899B2 (en) | Mobile arresting system | |
JPH08280834A (ja) | 消火弾の誘導方法 | |
CN108945462B (zh)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发射装置 | |
CN210338278U (zh) | 无人机 | |
CN110871904B (zh) | 搭载旋翼无人机的分离式运载系统 | |
CN111561840A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侦查的对地攻击方法与系统 | |
CN108750114A (zh) | 一种无人机无后坐力投射平台 | |
CN208559761U (zh) | 用于无人机的承重装置 | |
CN109131888A (zh)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承重结构 | |
CN108910041A (zh) | 用于无人机的投射装置 | |
CN108945455A (zh) | 用于无人机的对接发射减震装置 | |
CN114379784A (zh) | 空中灭火云台及无人机 | |
CN208559765U (zh) | 用于无人机的对接发射承重装置 | |
CN208559763U (zh) | 用于无人机的对接发射装置 | |
CN210882619U (zh) | 消防无人机 | |
CN208559762U (zh) | 用于无人机的发射装置 | |
CN208559764U (zh) | 用于无人机的减震装置 | |
CN108945450A (zh) | 用于无人机的动力对接发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