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5323B -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5323B
CN108915323B CN201810778064.2A CN201810778064A CN108915323B CN 108915323 B CN108915323 B CN 108915323B CN 201810778064 A CN201810778064 A CN 201810778064A CN 108915323 B CN108915323 B CN 108915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rod
gear
driving ro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80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5323A (zh
Inventor
吴昊
马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ee Fu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7806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5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5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5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5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5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18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using car-gripping transfer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24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dollie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e. cars being permanently parked on wheeled platforms
    • E04H6/245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dollie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e. cars being permanently parked on wheeled platforms without transverse movement of the wheeled parking platform after leaving the transfer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搬运器及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各一端均与轮胎夹持装置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分别与动力源的输出端、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各另一端活动连接;其中,传动机构用于将动力源的输出端的动力输出传动至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使其轴向移动轮胎夹持装置。本申请能够通过单个驱动组件驱动搬运器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轴向运动,提高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车辆搬运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存取车成为了制约立体车库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车辆搬运器性能的高低则决定了存取车效率。
目前的车辆搬运器在车辆进行搬运时,主要是在搬运器与车辆接触的一侧设置两个轮胎夹持装置,并通过一个驱动组件搬运器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平移以及收起或张开以夹持和抬升车辆一侧的轮胎,同时还需要另一个驱动组件驱动搬运器另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夹取并抬升车辆另一侧的轮胎。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搬运器,需要通过至少两个驱动组件同时驱动轮胎夹持装置夹取车辆两侧的轮胎以实现夹取车辆轮胎以及抬升车辆,不仅会增加成本且可能会出现多个驱动组件工作不协调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搬运器及其轮胎夹持装置,能够通过单个驱动组件驱动轮胎夹持装置运动,提高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搬运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各一端均与轮胎夹持装置连接;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各另一端活动连接;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动力源的所述输出端的动力输出传动至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使其轴向移动所述轮胎夹持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垂直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并将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传动至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
其中,所述动力源是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平行于所述传动杆,且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同轴的第一齿轮,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一齿轮位置对应处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杆同轴的第二齿轮;所述传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杆同轴的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将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传动至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牵引件以及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一链条啮合套设在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上,且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牵引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链条上,用于牵引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二链条啮合套设在所述第六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上,且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牵引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链条上,用于牵引所述第二驱动杆。
其中,所述第五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六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平行于所述传动杆。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所述轮胎夹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件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链条上;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所述轮胎夹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件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二链条上。
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以及所述第一链条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牵引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中,两所述第一链条对称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
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链条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二牵引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中,两所述第二链条对称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搬运器,搬运器包括轮胎夹持装置和如上所述的的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搬运器的搬运器主体上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轮胎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主体、驱动臂、夹持臂、复位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与所述夹持装置主体朝向所述搬运器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驱动臂、所述夹持臂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主体铰接,各另一端相互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臂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件上的通孔,未穿过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阻挡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伸出所述搬运器主体过程中,所述阻挡部抵触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通孔边缘,使得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连接件产生拉力,推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所述驱动臂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夹持臂旋转,以使两所述夹持臂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变小而能够伸入车辆底部。
其中,所述轮胎夹持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轮胎夹持装置主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臂铰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带动所述轮胎夹持装置向接近所述搬运器主体的方向移动,且所述阻挡部不抵触所述通孔时,所述复位件保持对所述驱动臂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反的拉力,使所述夹持臂保持在旋转前的姿态,所述夹持臂夹持轮胎。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搬运器及驱动组件,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杆连接,设置与传动杆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将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和传动杆连接,通过传动杆带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运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连接的轮胎夹持装置沿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轴向运动,本申请能够通过单个驱动组件驱动搬运器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运动,提高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搬运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搬运器的驱动组件和轮胎夹持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部分驱动组件和夹持臂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驱动组件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杆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驱动组件的驱动杆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第一轨道和第一牵引件一实施例横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1中轮胎夹持臂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轮胎夹持臂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搬运器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1是本申请搬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搬运器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搬运器的驱动组件和轮胎夹持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申请的搬运器结构作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搬运器包括搬运器主体2和轮胎夹持装置3,搬运器主体2包括两条行车槽21、斜坡22以及驱动组件(未标示)。搬运器主体2上的驱动组件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沿平行于行车槽21的方向靠近或远离搬运器主体2。轮胎夹持装置3在驱动组件的推动下远离搬运器主体2,并使所需要搬运的轮胎(图未示)位于轮胎夹持装置3上的夹持臂(未标示)和行车槽21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夹紧轮胎,松开轮胎则通过上述相反的步骤实现。在轮胎夹持装置3和行车槽21配合以夹持轮胎后,驱动组件继续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靠近行车槽21,轮胎夹持装置3在斜坡22的导引下,将车辆搬运至行车槽2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设置在轮胎夹持装置3上,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斜坡22固定在搬运器主体2朝向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侧,且位于行车槽21远离车轮23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斜坡22也可与车轮23共同位于行车槽21的一侧,也可使斜坡22位于车辆进入行车槽21的一侧,且斜坡22与行车槽21接触的一侧的宽度等于行车槽21的宽度,只需斜坡22能够引导车辆轮胎进入行车槽21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轮胎夹持装置3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搬运器主体2设有斜坡22的一侧,每个轮胎夹持装置3与搬运器主体2上的一个驱动组件连接,并通过该驱动组件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沿平行于行车槽21的方向移动以及夹持车辆轮胎。
下面以位于搬运器主体2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3和驱动该轮胎夹持装置3运动的驱动组件对本申请的驱动组件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图4是图3中部分驱动组件和夹持臂驱动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驱动组件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杆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驱动组件的驱动杆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第一轨道和第一牵引件一实施例横截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对本申请的驱动组件作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是驱动电机201,驱动组件(未标示)包括驱动电机201、传动机构24以及驱动杆25,驱动杆25包括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且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彼此平行设置,传动机构24包括传动杆241、第一齿轮242、第三链条(图未示)以及第二齿轮243,传动杆241分别与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以及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的各一端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01设置在两并排设置的行车槽21之间。在驱动电机201朝向行车槽21的一侧设有输出端(未标示),输出端上设有第一齿轮242,第一齿轮242与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同轴设置。驱动电机201工作时带动输出端以及固定在输出端上的第一齿轮242转动,进而为轮胎夹持装置3移动提供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01可以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01还可以为气缸、液压装置等采用气缸、液压以及其他动力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运动的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杆241设置在两并排设置的行车槽21之间,且位于驱动电机205远离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侧。传动杆241两端的端部与两行车槽21彼此相对的一侧接触,并固定在行车槽21上。传动杆241平行于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且与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活动连接,传动杆241用于在驱动电机201带动输出端转动时,将动力源的动力传输给与传动杆241连接的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以带动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以及与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连接的轮胎夹持装置3沿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的轴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驱动电机201能够带动传动杆241跟随转动,在传动杆241上设有第二齿轮243。第二齿轮243与第一齿轮242相对,且第二齿轮243与传动杆241同轴设置。第三链条(图未示)啮合套设在第二齿轮243和第一齿轮242上。在驱动电机201通过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242转动时,与第一齿轮242啮合的第三链条带动第二齿轮243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杆241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01输出的动能通过第三链条以链条传动的方式传输到传动杆24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杆241和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齿轮243和第一齿轮242,二者之间还可通过皮带或联轴器连接实现动力传递,只需驱动电机201在工作时能够带动传动杆241相应转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为了将传动杆241上转动的力转化为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分别沿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的延伸方向运动的力。
本申请的传动机构24还包括第三齿轮244、第四齿轮245、第五齿轮246、第六齿轮247、第一链条(图未示)以及第二链条(图未示)。其中,第三齿轮244与第四齿轮245分别嵌套在传动杆241的两端,且第三齿轮244、第四齿轮245以及传动杆241同轴设置。传动杆241通过第三齿轮244和第四齿轮245将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传动至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齿轮244与第四齿轮245的数量均为两个,二者平行并间隔设置在传动杆24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齿轮244与第四齿轮245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三个以及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平行设置在两并排的行车槽21之间,位于驱动电机201远离传动杆241一侧。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的各一端均与轮胎夹持装置3连接,各另一端与传动机构24活动连接。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到传动杆241的距离相等,且二者垂直于传动杆241。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到传动杆24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不相等,只需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在传动杆241带动下沿相同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第五齿轮246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51一侧,第五齿轮246与第一驱动杆251相邻设置,并且第五齿轮246与设置在传动杆241一端的第三齿轮244相对设置。第三齿轮244与第五齿轮246通过啮合套设在第三齿轮244和第五齿轮246上的第一链条连接,且第一链条平行于第一驱动杆251。相应的,第六齿轮247设置在第二驱动杆252一侧,与第二驱动杆252相邻设置,且第六齿轮247与设置在传动杆241另一端的第四齿轮245相对设置。第四齿轮245与第六齿轮247通过啮合套设在第四齿轮245和第六齿轮247上的第二链条连接,第二链条平行于第二驱动杆25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齿轮246与第六齿轮247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的数量也为3个,第五齿轮246对称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51两侧,第六齿轮247对称设置在第二驱动杆252两侧。第五齿轮246与第三齿轮244一一相对通过第一链条连接,第六齿轮247与第四齿轮245一一相对通过第二链条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齿轮246、第六齿轮247、第一链条以及第二链条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以及其他数量,只需第五齿轮246与第三齿轮244的数量相等,第六齿轮247的数量与第四齿轮245的数量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齿轮244与第五齿轮246之间以及第四齿轮245与第六齿轮247之间还可通过齿条连接。进一步的,传动杆241与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之间还可不通过链条和齿轮进行传动,传动杆241与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之间也可通过皮带连接,只需传动杆241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沿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的轴向移动以拉/推动轮胎夹持装置3移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五齿轮246通过第一转轴(未标示)固定在第一驱动杆251的一侧,第六齿轮247通过第二转轴(未标示)固定在第二驱动杆252的一侧,且第五齿轮246和第六齿轮247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轴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平行于传动杆241。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第一驱动杆251远离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牵引件248上,第一牵引件248平行于第一驱动杆251的一侧固定在第一链条上。与其对应的,第二驱动杆252远离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牵引件249上,第二牵引件249平行于第二驱动杆252的一侧固定在第二链条上。传动杆241在带动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运动时,通过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分别牵引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运动。并且,为了使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能够沿相同的方向运动,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固定在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朝同一方向运动的一侧。
第一牵引件248与第二牵引件249形状相同,且第一牵引件248与第二牵引件249到传动杆241的距离相等,在第一牵引件248邻近第一驱动杆251的一侧和第二牵引件249邻近第二驱动杆252的一侧均设有凹槽(未标示),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分别固定在第一牵引件248与第二牵引件249上的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分别与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螺钉(未标示)贯穿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上容置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的凹槽侧壁,从而将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分别固定在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还可分别与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通过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只需能够将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分别与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连接在一起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到传动杆241的距离也可不相等,只需在驱动电机201工作时,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能够通过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分别带动第一驱动杆251与第二驱动杆252移动相同的距离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能够在传动杆241的带动下带动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运动相同的距离,本申请的第三齿轮244与第四齿轮245齿数相同,且二者的模数也相同。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齿轮244与第四齿轮245齿数可以不相同,且二者的模数也可不同,只需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移动相同的距离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分别施加到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上的压力,并使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能够带动驱动杆25沿其延伸方向运动。在第三齿轮244与第五齿轮246之间还设有平行于第一驱动杆251的第一轨道202,在第四齿轮245和第六齿轮247之间还设有平行于第二驱动杆252的第二轨道203。其中,第一轨道202包括两对水平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2021和第二侧板2022。第一侧板2021和第二侧板2022上下间隔设置,在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2021和第二侧板2022之间、水平设置的两对第一侧板2021和第二侧板2022之间形成对第一牵引件248进行限位并让其滑动的空间。第一牵引件248包括两个侧部2481和向上凸起的中部2482,两个侧部2481分别位于第一驱动杆251一侧的第一侧板2021和第二侧板2022之间的空间中。凸起的中部2482位于两对第一侧板2021、第二侧板2022之间,且容置第一驱动杆251的凹槽设在中部2482与第一驱动杆251接触的一侧。第一驱动杆251位于两对第一侧板2021、第二侧板2022之间,并通过该凹槽固定在第一牵引件248上。
在图7中将第一链条的截面用位于第一牵引件248中的椭圆表示,可以看出,两根第一链条对称位于第一轨道202的第一侧板2021和第二侧板2022之间的空间中,且第一链条与第一牵引件248的侧部2481连接。对应的,设置在第四齿轮245和第六齿轮247之间的第二轨道203结构与第一轨道202相同,第二牵引件248上的侧部(图未示)位于第二轨道203中,两根第二链条与第二牵引件249连接的一侧对称位于第二轨道203中,且均与第二牵引件249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在动力源通过传动杆241带动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运动时,分别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连接的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在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上运动,并通过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分别承载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的重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数量为均一时,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的数量也可以均为一,只需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分别设置在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中,且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分别与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位于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中的部分连接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也可以不分别设置在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中,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轨道202和第二轨道203一侧,只需第一牵引件248和第二牵引件249分别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连接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道20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第五齿轮246的转轴远离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传动杆241朝向驱动电机201的一侧。第二轨道20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第六齿轮247的转轴远离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侧,另一端固定在传动杆241朝向驱动电机201的一侧,第一轨道202与第二轨道203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轮胎夹持装置3朝向搬运器主体2的一侧设有容纳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端部的第三凹槽(图未示),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的一端通过螺接的方式与轮胎夹持装置3连接,螺钉贯穿第三凹槽侧壁以及容置在第三凹槽内的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杆25与轮胎夹持装置3还可通过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连接,只需能够将驱动杆25与轮胎夹持装置3连接在一起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搬运器及驱动组件,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杆连接,设置与传动杆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将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和传动杆连接,通过传动杆带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运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连接的轮胎夹持装置沿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轴向运动,本申请能够通过单个驱动组件驱动搬运器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运动,提高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搬运器,其中,搬运器包括轮胎夹持装置和如上所述的驱动组件。
请参阅图8、图9,图8是图1中轮胎夹持臂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轮胎夹持臂具体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对本申请的搬运器作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轮胎夹持装置3包括夹持装置主体31、驱动臂32、连接件33以及夹持臂35,夹持臂35设置在夹持装置主体31彼此相对的两侧,夹持臂35的一端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驱动臂32的第一端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驱动臂32的第二端与夹持臂35的中部铰接。驱动臂32在水平面内转动以驱动夹持臂35在水平面内沿转动,驱动臂32的第二端在第一姿态下抵顶夹持臂35的中部,以阻止夹持臂35的转动;驱动臂32在由第一姿态变化至第二姿态时转动,以使驱动夹持臂35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臂35的中部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驱动臂32的第二端与夹持臂35的端部铰接,只需保证驱动臂32转动时驱动夹持臂35转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各一端与夹持装置主体31朝向搬运器主体2的一侧连接,驱动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驱动轮胎夹持装置3上的夹持臂35运动,并通过夹持臂35与行车槽21从轮胎的两侧夹紧轮胎,进而将汽车抬起至行车槽2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两个夹持臂35从两侧夹紧轮胎,然后将汽车抬至行车槽21,本申请对此均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驱动臂32的第一端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连接件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31、拉杆头332以及第二连接杆333。拉杆头332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连接件33的拉杆头33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333与驱动臂32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333的一端与驱动臂32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拉杆头332的端部铰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杆331穿过通孔221与拉杆头332的中部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未标示),拉杆头332的中部与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一端通过螺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第一连接杆331通过拉杆头332和第二连接杆333将力作用于驱动臂32的中部,从而使得驱动臂32绕其第一端转动,进而向夹持臂35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的,搬运器主体2上固定有限位件22,限位件22上设有通孔2211,并通过通孔221与搬运器主体2活动连接,将第一连接件331未穿过通孔221的另一端设为第二端,则在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设有阻挡部334。第一连接件331通过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31上的阻挡部334与搬运器主体2活动连接。阻挡部334在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推动夹持装置主体31远离搬运器主体2时,随第一连接杆331运动,并在接触通孔221时,抵触通孔221边缘时使第一连接杆331相对搬运器主体2静止。具体的,阻挡部334为一方块或圆柱体,第一连接杆331垂直于该方块或圆柱体与第一连接杆331接触的侧面,阻挡部334与第一连接杆331的第二端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方块或圆柱体与第一连接杆331接触的侧面宽度或直径大于通孔221的孔径。
驱动组件通过动力源驱动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沿其轴向移动,使夹持装置主体31远离搬运器主体2时,第一连接杆331首先随同夹持装置主体31远离搬运器主体2。第一连接杆331带动轮胎夹持装置3上的夹持装置主体31远离搬运器主体2时抵触通孔221的边缘,对连接件33产生拉力,推动与连接件33连接的驱动臂32旋转,进而带动夹持臂35旋转,以使位于夹持装置主体31两侧的两个夹持臂35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变小而能够伸入车辆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部334为方形,其远离通孔221的侧面面积大于通孔221的开口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挡部334也可以为圆盘或角钢等,只需保证阻挡部334能够阻止第一连接杆331整体滑出通孔221即可。由于阻挡部334无法穿过通孔221,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331相对搬运器主体2静止,第一连接杆331同搬运器主体2一起相对夹持装置主体31运动。而驱动臂32随夹持装置主体31运动,从而第一连接杆331相对驱动臂32运动,第一连接杆331通过拉杆头332和第二连接杆333将作用力作用于驱动臂32的中部,从而使得驱动臂32绕其第一端转动,进而向夹持臂33提供驱动力。由于第一连接杆331作用于驱动臂32上的力是由于夹持装置主体31和搬运器主体2相对运动产生的,其动力源自于驱动夹持装置主体31相对于搬运器主体2运动的驱动组件,不需要单独设置驱动组件,能够减小制造成本且提高搬运器工作的协调性。
进一步的,驱动臂32的个数为两个,驱动臂32对称的分布在第一连接杆331的两侧,且驱动臂32在第一连接杆33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杆331的中部。驱动臂32在第一连接杆33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杆331的中部,即驱动臂32与第一连接杆331位于拉杆头332的同一侧,可以防止驱动臂32由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转动时与第二连接杆333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驱动臂32的旋转角度较小,也可以将驱动臂32与第一连接杆331设置于拉杆头332的两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拉杆头332垂直于第一连接杆331,拉杆头332关于第一连接杆331轴对称,拉杆头332的两端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杆333的长度相等。由于拉杆头332和第二连接杆333关于第一连接杆331左右对称,因此,作用在驱动臂32上的力也对称分布,可以避免损坏驱动臂32。
进一步的,复位件34为液压杆,复位件34的一端与夹持装置主体31铰接,复位件34的另一端与驱动臂32的中部铰接,复位件34在第二姿态下受力以存储势能,复位件34在连接件33的作用力撤销时将驱动臂32保持在第一姿态。由于连接件33的动力源自于驱动夹持装置主体31和搬运器主体2相对运动的驱动组件,复位件34的动力来自于连接件33,不需要额外的驱动组件,因此,节省了制作成本。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34也可以是弹簧或其他弹性装置。
结合上图,本申请搬运器工作原理如下:驱动臂32初始处于第一姿态,驱动臂32抵顶夹持臂35的中部,此时夹持臂35与行车槽21之间没有轮胎。当车辆需要入库时,驱动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驱动夹持装置主体31远离搬运器主体2,第一连接杆331跟随夹持装置主体31远离搬运器主体2。当第一连接杆331上的阻挡部334抵触通孔221边缘时,第一连接杆331停止跟随夹持装置主体31,并与夹持装置主体31产生相对运动,第一连接杆331通过拉杆头332和第二连接杆333在驱动臂32的中部施加作用力。在第二连接杆333的作用下,驱动臂32由第一姿态旋转至第二姿态,夹持臂35受驱动臂32驱动而沿远离行车槽21的方向旋转,两个夹持臂35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位于夹持臂主体31两侧的夹持臂35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辆底部两侧彼此相对的轮胎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使夹持臂35伸入车辆底部。同时,驱动臂32在由第一姿态旋转至第二姿态时压缩复位件34以使复位件34存储势能。搬运器整体运动将夹持臂35移动至车辆底部,在行车槽21靠近车辆轮胎一侧时,夹持臂35位于车辆轮胎远离行车槽21一侧,搬运器停止,驱动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杆251和第二驱动杆252驱动夹持装置主体31靠近行车槽21。第一连接杆331跟随夹持装置主体31上的驱动臂32一起靠近搬运器主体2,阻挡部334抵触通孔221边缘的状态解除,第一连接杆331上不再受到搬运器主体2的作用力,驱动臂32也不再受到第一连接杆331的作用力。复位件34上存储的势能释放,使驱动臂32由第二姿态转动至第一姿态,驱动臂32在转动时驱动夹持臂35靠近行车槽21,此时,夹持装置主体31两侧的夹持臂35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增大,且该距离大于车辆底部两侧的轮胎之间的距离,需要夹持的轮胎位于夹持臂35和行车槽21之间。驱动臂32在第一姿态下抵顶夹持臂35以阻止夹持臂35的旋转。然后驱动组件继续驱动夹持装置主体31靠近搬运器主体2,夹持臂35在斜坡22的导引下抬升,夹持臂35与行车槽21一起夹持并抬起轮胎。
本申请提供一种搬运器,搬运器包括搬运器主体和轮胎夹持装置,其中,轮胎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主体、驱动臂、连接件以及复位件,驱动臂与夹持装置主体铰接,驱动臂用于输出驱动力,搬运器主体与夹持装置主体活动连接,搬运器主体上的驱动组件通过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驱动夹持装置主体靠近或远离搬运器主体;驱动臂在夹持装置主体靠近搬运器主体时受复位件作用而保持在第一姿态;驱动臂在夹持装置主体远离搬运器主体时受连接件作用而变化至第二姿态。本申请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夹持装置主体靠近或远离搬运器主体,在夹持装置主体远离搬运器主体时通过连接件的作用力使驱动臂变化至第二姿态,在夹持装置主体靠近搬运器主体时通过复位件的作用力使驱动臂进入第一姿态,通过驱动臂的姿态变化输出驱动力。仅仅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就可以实现对轮胎夹持装置的驱动和通过驱动臂输出驱动力,能够减小制造成本且提高搬运器工作的协调性。
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搬运器,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杆连接,设置与传动杆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将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和传动杆连接,通过传动杆带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运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连接的轮胎夹持装置沿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轴向运动,本申请能够通过单个驱动组件驱动搬运器一侧的轮胎夹持装置运动,提高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搬运器主体2上的行车槽21共有四个,每个行车槽21的传送方向相同。每两个行车槽21的一侧边靠近轮胎夹持装置3,且并排间隔设置在搬运器的搬运器主体2上。行车槽21的一侧边与搬运器主体2设有车轮23的一侧边接触,且与搬运器主体2设有车轮23的同一侧边接触的两行车槽21远离轮胎夹持装置3的一端彼此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车轮23转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图未示)和驱动搬运器的皮带驱动轮(未标示)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图未示)均固定在搬运器主体2上,且位于行车槽21之间。
请参阅图9,图9是图1中搬运器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9对本申请搬运器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作具体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车轮23位于行车槽21远离第一动力装置的一侧,在第一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车轮23转动,进而带动搬运器沿平行于行车槽21的方向移动。
其中,车轮23可为弹性车轮、消声车轮、辐板式车轮、辐条式车轮以及其他可以承载搬运器和搬运器搬运的车辆的车轮23,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与搬运器设置车轮23的同一侧边接触的两行车槽21一端分别靠近搬运器两端的轮胎夹持装置3,相对的另一端彼此靠近。在行车槽21位于车辆移动方向的两端设有皮带驱动轮(未标示),皮带驱动轮包括位于行车槽21靠近轮胎夹持装置3一端的第一皮带驱动轮413,位于两行车槽21彼此靠近一端的第二皮带驱动轮313。
在其他实施例中,行车槽21的数量还可以为1个、2个、3个以及其他数量,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驱动车轮23的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01和第一传动部(未标示),其中,第一驱动电机401的输出端(未标示)与第一传动部通过第一联轴器(图未示)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401工作时,第一传动部通过与第一驱动电机40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联轴器获取第一驱动电机401输出的转矩,并将该转矩施加给与第一传动部连接的车轮23,进而使车轮23转动。第一驱动电机401带动搬运器沿平行于行车槽21的方向运动,使搬运器实现车辆进入行车槽21或离开行车槽21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401可以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电机401还可以为气缸、液压装置等采用气缸、液压以及其他动力方式通过第一传动部驱动车轮23转动的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包括第一传动轴402和第三传动轴404,其中,第一传动轴402位于两平行设置的行车槽21之间,且位于第一驱动电机401靠近第二驱动电机403的一侧,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驱动电机401的输出端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401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401的输出端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轴402转动。
第三传动轴404对称设置在位于行车槽21彼此靠近一端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两侧,垂直于行车槽21的传送方向,并固定在支撑架408上。第三传动轴404一端位于搬运器设有车轮23的侧边上,另一端凸出行车槽21远离车轮23的侧边。第三传动轴404位于搬运器设有车轮23的侧边上的一端嵌套有车轮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动轴404共有八根,对称设置在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彼此远离的两侧,每个行车槽21与支撑架408之间有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三传动轴404。在这两根第三传动轴404中,位于靠近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一端的第三传动轴404凸出行车槽21侧边的部分的长度大于位于远离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一端的第三传动轴404凸出行车槽21侧边的部分的长度。
为了使嵌套在第三传动轴404上的车轮23与第一传动轴402同步转动。第一传动部还包括第三联轴器(图未示)和第五联轴器(图未示)。位于同一行车槽21一侧的两根第三传动轴404之间通过一第三联轴器连接。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两侧,且彼此靠近的两第三传动轴404之间通过一第五联轴器连接。与第一传动轴402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同一侧(即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靠近第一驱动电机401一侧),位于不同的行车槽21,且靠近第二皮带驱动轮405的两第三传动轴404分别与第一传动轴402一端通过一第三联轴器连接。
在第一传动轴402转动时,第一传动轴402带动与其两端通过第三联轴器连接的第三传动轴404转动,该第三传动轴404转动后,进一步带动与该第三传动轴404通过第三联轴器或第五联轴器连接的其他第三传动轴404转动,从而使嵌套在第三传动轴404上的车轮23同步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传动轴404数量也可以为四根,且每个行车槽21与支撑架408之间设置一根第三传动轴404,还可以只设置两根第三传动轴404,将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同侧的第三传动轴404连接合并为一根第三传动轴404,并且也可以不将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两侧的第三传动轴404通过第五联轴器连接,第三传动轴404的数量可不做限定,只需第一驱动电机401能够带动搬运器运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还包括至少两根第五传动轴406和至少两根第七传动轴407,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分别设置在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彼此远离的两侧,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均对称设置在轮胎夹持装置3的第一连接杆331两侧。其中,第五传动轴406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靠近第一传动轴402的一侧,第七传动轴407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远离第一传动轴402的一侧,且第五传动轴406相对于第一传动轴402远离第二皮带驱动轮405,第七传动轴407相对于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同侧的第三传动轴404远离第二皮带驱动轮405。
在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位于搬运器侧边的端部嵌套有车轮23,车轮23与嵌套该车轮23的第五传动轴406或第七传动轴407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的数量均为四根,一端位于搬运器主体2的侧边上,且两两相对位于不同的行车槽21朝向支撑架408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也可以两端位于搬运器两相对的侧边上,且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的数量也可以分别为两根、四根以及其他数量,只需搬运器两相对侧边上的车轮23数量相等,且搬运器能够沿平行于行车槽21的方向移动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传动轴402和第三传动轴404转动时,位于第五传动轴406和第七传动轴407上的车轮23也能同时受力转动。靠近第一传动轴402的第五传动轴406与第一传动轴402通过第七联轴器(图未示)连接,靠近第二皮带驱动轮405的第七传动轴407与位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同一侧的第三驱动轮304通过第九联轴器(图未示)连接。位于同一个行车槽21侧面的第五传动轴406之间通过第十一联轴器(图未示)连接,相应的,位于同一个行车槽21侧面的第七传动轴407通过第十二传动轴(图未示)连接。第一传动轴402与第三传动轴404分别通过第七联轴器、第九联轴器、第十一联轴器以及第十二联轴器带动第五传动轴406与第七传动轴407转动,进而带动嵌套在第五传动轴406或第七传动轴407上的车轮23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十一联轴器和第十二联轴器,只需嵌套在第五传动轴406或第七传动轴407上的车轮23能够分担搬运器承载的重量,并在搬运器沿平行于行车槽的方向移动时跟随转动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为了驱动搬运器上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以及嵌套在第一皮带驱动轮413和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上的皮带(未标示)转动。在搬运器主体2上还设有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03和第二传动部,其中,第二传动部与第二驱动电机31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图未示)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403工作时,第二驱动电机403的输出端将转矩传输给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转动,进而带动套在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上的皮带以及第一皮带驱动轮413转动,实现车辆移上搬运器或移出搬运器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包括第二传动轴409、第四传动轴410以及第六传动轴411,其中,第二传动轴409位于第二驱动电机403远离第一驱动电机302的一侧,且第二传动轴409与第二驱动电机403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带动第二传动轴409转动。
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位于第二传动轴409远离第二驱动电机403的一侧,且位于两行车槽21彼此靠近的一侧。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依次远离第二传动轴409。第二传动轴409通过第四联轴器(图未示)与第四传动轴410连接,第四传动轴410通过第六联轴器(图未示)与第六传动轴411连接。通过第四联轴器和第六联轴器的作用第二传动轴409带动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动轴410与第六传动轴411的两端与位于行车槽21彼此靠近一端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连接。第四传动轴410与第六传动轴411两端连接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位于不同的行车槽21上,且该第二皮带驱动轮405对称设置在第四传动轴410与第六传动轴411两侧。
因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与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不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为了使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能够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转动,在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两端设置第八联轴器412,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每一端均通过一第八联轴器412与一第二皮带驱动轮405连接。
通过第八联轴器312,第四传动轴410和第六传动轴411得以带动位于两行车槽相互靠近一端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转动,进而带动套在行车槽21两端的第二皮带驱动轮405上的皮带和位于行车槽21邻近轮胎夹持装置3一端的第一皮带驱动轮413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移上搬运器的行车槽21以及将车辆从行车槽21移出搬运器的目的。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搬运器。其中,搬运器包括搬运器主体、轮胎夹持装置、车轮、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在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中设置联轴器,并通过该联轴器传输动力,驱动搬运器的车轮和皮带驱动轮转动。本申请通过两个驱动电机分别驱动车轮和皮带驱动轮转动,能够减小制造成本且提高搬运器工作的协调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搬运器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源;
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各一端均与轮胎夹持装置连接;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各另一端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动力源的所述输出端的动力输出传动至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使其轴向移动所述轮胎夹持装置;
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平行设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垂直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并将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传动至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
所述动力源是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平行于所述传动杆,且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同轴的第一齿轮,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一齿轮位置对应处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杆同轴的第二齿轮,所述传动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杆同轴的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将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传动至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牵引件以及第二牵引件;
所述第一链条啮合套设在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上,且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牵引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链条上,用于牵引所述第一驱动杆;
所述第二链条啮合套设在所述第六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上,且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牵引件固定于所述第二链条上,用于牵引所述第二驱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六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平行于所述传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远离所述轮胎夹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一牵引件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链条上;
所述第二驱动杆远离所述轮胎夹持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二牵引件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二链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以及所述第一链条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五齿轮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牵引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中,两所述第一链条对称位于所述第一轨道中且均与所述第一牵引件连接;
所述第四齿轮、所述第六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链条的数量均为二,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之间设有平行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第二轨道,所述第二牵引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中,两所述第二链条对称位于所述第二轨道中且均与所述第二牵引件连接。
5.一种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器包括轮胎夹持装置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器的搬运器主体上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轮胎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装置主体、驱动臂、夹持臂、复位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均与所述夹持装置主体朝向所述搬运器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驱动臂、所述夹持臂各一端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主体铰接,各另一端相互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驱动臂活动连接,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限位件上的通孔,未穿过所述通孔的另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阻挡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伸出所述搬运器主体过程中,所述阻挡部抵触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通孔边缘,使得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连接件产生拉力,推动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所述驱动臂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夹持臂旋转,以使两所述夹持臂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变小而能够伸入车辆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搬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夹持装置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轮胎夹持装置主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臂铰接,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带动所述轮胎夹持装置向接近所述搬运器主体的方向移动,且所述阻挡部不抵触所述通孔边缘时,所述复位件保持对所述驱动臂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拉力,使所述夹持臂保持在旋转前的姿态,所述夹持臂夹持轮胎。
CN201810778064.2A 2018-07-16 2018-07-16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Active CN108915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8064.2A CN108915323B (zh) 2018-07-16 2018-07-16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8064.2A CN108915323B (zh) 2018-07-16 2018-07-16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5323A CN108915323A (zh) 2018-11-30
CN108915323B true CN108915323B (zh) 2024-02-20

Family

ID=6441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8064.2A Active CN108915323B (zh) 2018-07-16 2018-07-16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53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3529A (zh) * 2013-12-03 2014-02-26 山东天辰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夹持轮胎式立体车库汽车搬运器
CN105220915A (zh) * 2015-10-28 2016-01-06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夹持式汽车搬运器
CN105822117A (zh) * 2016-03-29 2016-08-03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一种抱轮式汽车搬运器
CN208918374U (zh) * 2018-07-16 2019-05-31 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9475A1 (en) * 2003-02-13 2004-08-19 Moor, Halley Ray Vehicular powered trac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3529A (zh) * 2013-12-03 2014-02-26 山东天辰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夹持轮胎式立体车库汽车搬运器
CN105220915A (zh) * 2015-10-28 2016-01-06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轮夹持式汽车搬运器
CN105822117A (zh) * 2016-03-29 2016-08-03 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一种抱轮式汽车搬运器
CN208918374U (zh) * 2018-07-16 2019-05-31 深圳怡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5323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8298B (zh) 巡检机器人轮爪复合机构
CN109750883B (zh) 一种全向车辆搬运机构
KR100739476B1 (ko) 트롤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주차 시스템
CN102259341B (zh) 高压线行走机器人轮爪复合机构
CN105545047A (zh) 左右平行推升式汽车横向智能搬运器
CN111021804B (zh) 一种泊车agv的夹持抬升装置
CN205077934U (zh) 滑板式平行抱夹汽车轮胎搬运器
CN105220915A (zh) 一种车轮夹持式汽车搬运器
CN108915323B (zh)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WO2018233282A1 (zh) 一种汽车固定装置
CN212027322U (zh) 一种横移装置
CN110847666A (zh) 一种横移装置
CN105773647A (zh) 齿条式变抓力弹性联动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
CN102323034A (zh) 齿轮齿条式自锁抱索器
CN208918374U (zh) 搬运器及驱动组件
KR100399872B1 (ko) 무파레트식 주차설비용 슬라이더 장치
CN209837816U (zh) 一种用于车辆搬运机器人的对中机构
CN105041023B (zh) 机械停车设备用汽车交换搬运器
CN108661389B (zh) 一种轮胎夹持臂驱动设备
CN208546004U (zh) 一种实现载车板单方向移动的机械车库传动机构
CN201495816U (zh) 摩擦取车装置
CN215945693U (zh) 一种轻载高速穿梭车
CN205479204U (zh) 一种能高效实现大负载的自锁式丝杠机构
CN218576010U (zh) 一种汽车整体旋转器
CN2493478Y (zh) 多功能省力安全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