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5171B -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5171B
CN108915171B CN201811098930.XA CN201811098930A CN108915171B CN 108915171 B CN108915171 B CN 108915171B CN 201811098930 A CN201811098930 A CN 201811098930A CN 108915171 B CN108915171 B CN 1089151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ridge
bending section
bar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989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5171A (zh
Inventor
张标
睢向平
李强
李晓飞
孙庆东
江姣
张晓军
初明俊
乔丽瑞
郭二虎
赵帆
赵建勋
李龙
李剑桥
郭翔
高远
杨伟
邵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989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5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5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5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5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5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5/00Apparatus or tools for roof work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5/00Apparatus or tools for roof working
    • E04D15/02Apparatus or tools for roof working for roof coverings comprising tiles, shingles, or like roof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所述安全施工系统包括,挂梯系统,所述挂梯系统包括安全绳和挂梯,所述安全绳设置在坡屋面的屋脊上,所述挂梯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灰簸箕支架系统;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设置在坡屋面上,用于作为放置灰簸箕的基础;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脊筋部的一端,用于提供支撑;本发明的一种组合式梯子和放置灰簸箕的支架,组合式梯子可以在坡屋面上为施工人员提供落脚点并且同时避开挂瓦工作点,灰簸箕支架为坡屋面上放置灰簸箕提供了稳定性,在挂瓦施工的同时进行盛放砂浆;本发明提供的安全施工系统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提高了坡屋面挂瓦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坡屋面与平屋面相比,具有良好的防漏性,坡屋面拥有15°以上的屋面坡度,且坡屋面一般是以瓦片上下左右搭接形成的排水层面,与平屋面相比屋面不会出现积水现象。“排水”更重于“防水”,因此不易于出现屋面雨水渗漏的情况。同时,与平屋面相比,坡度屋面由于采用是的瓦片,而瓦片色彩从古到今都比较丰富——古时的琉璃瓦、陶土瓦与现今的彩色沥青瓦、彩石金属瓦等,都拥有多种颜色以供选择,因此能为城市带来更多色彩,进而为城市美观增色。此外,坡屋面一般是以瓦片作为保温隔热层面,瓦片较小,上下左右搭接而成一个完整的坡屋面,春夏秋冬,寒暑变化,瓦片热胀冷缩自如,起到与下面房间的隔离作用,故能够在不采取其它措施的条件下,使屋面下的房间冬暖夏凉,这是平屋面系统难以做到的。
由于坡屋面具有冬暖夏凉,设计结构千姿百态,颜色丰富多彩,美化城市等作用。使得许多旧的平项楼也纷纷进行了平改坡改造以增加城市美感(如这几年上海、天津等地进行的平改坡等),可见目前坡屋面系统已成为我国住宅建筑的主流。
而在坡屋面挂瓦施工过程中,由于坡屋面角度较大(部分建筑物坡屋面已至30°,仿欧洲教堂式建筑屋面角度已大于40°),挂瓦时人员难以在屋面正常行走,挂瓦施工时安全性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以便提高坡屋面施工时的挂瓦效率,以及提高施工时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以至少解决目前房屋坡屋面挂瓦施工时挂瓦效率低,挂瓦施工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所述安全施工系统包括,
挂梯系统,所述挂梯系统包括安全绳和挂梯,所述安全绳设置在坡屋面的屋脊上,所述挂梯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
灰簸箕支架系统;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设置在坡屋面上,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包括脊筋部、支撑部和承载部;所述脊筋部跨设在坡屋面上,用于作为放置灰簸箕的基础;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脊筋部的一端,用于提供支撑;所述承载部搭设在所述脊筋部和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承接灰簸箕;
所述挂梯系统还包括拉杆和方木,多个所述拉杆首尾相连形成梯梁;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拉杆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两列所述梯梁平行设置;两列所述梯梁沿所述安全绳的长度方向设有间隙;所述方木位于两列所述梯梁之间,多个所述方木沿所述梯梁长度方向平行铺设;所述方木两端均连接在所述拉杆上;
所述脊筋部包括脊筋和第一横向钢筋,多个所述脊筋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脊筋通过第一横向钢筋连为一体;所述支撑部包括竖向钢筋和第二横向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钢筋平行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上;所述承载部包括水平钢筋和第三横向钢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横向钢筋连接在所述水平钢筋的末端;
所述拉杆包括挂钩和方形套;所述挂钩设在所述拉杆的一端,所述方形套设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所述挂钩和所述方形套通过直钢筋段连接;
所述方形套上还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所述螺母的一条棱连接在所述方形套的第三弯折段的始端,所述螺母的端面与所述方形套的端面平行,用于保证多个拉杆的平整连接;
所述挂钩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向所述直钢筋段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的中心线所在的虚拟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弯折角为60~90°;所述第二弯折段的末端与所述直钢筋段之间设有一端空隙;所述空隙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螺母的厚度;
所述方形套包括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所述第四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平行,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五弯折段平行;所述第五弯折段的末端连接在所述直钢筋段上;所述第五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垂直;所述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两两之间在弯折处均设有圆弧过渡;
所述挂钩、方形套和直钢筋段由一根钢筋弯制而成;
所述螺母的内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
所述方木两端靠近所述方木的端面处各设有两个钉子,四个所述钉子均位于所述方木的下表面;四个所述钉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钉子的尖端位于所述方木内,所述钉子的平端距所述方木下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钢筋直径,用于将第三弯折段卡在铁钉之间;所述方木每端的两个所述钉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钢筋直径,用于将方木卡在方形套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优选,所述脊筋呈倒V形,所述脊筋的弯折处设有弧形过渡;所述脊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脊筋、第二脊筋和第三脊筋;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中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
所述第一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靠近前端面处的圆周外表面;所述第二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中部外表面;所述第三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靠近后端面的圆周外表面;
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位于所述脊筋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优选,所述竖向钢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所述第一竖向钢筋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脊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一竖向钢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前端外表面处;所述第二竖向钢筋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脊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竖向钢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中部外表面处;所述第三竖向钢筋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脊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三竖向钢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后端外表面处。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优选,所述水平钢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水平钢筋、第二水平钢筋、第三水平钢筋;所述第一水平钢筋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向钢筋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一水平钢筋的右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所述第一脊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向钢筋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的右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所述第二脊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竖向钢筋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的右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所述第三脊筋的交接处。
如上所述的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优选,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挂梯系统设置:将挂梯系统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在坡屋面上,对施工人员在坡屋面上行走提供安全;
步骤2,灰簸箕支架系统设置:将灰簸箕支架系统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在坡屋面上,对坡屋面挂瓦时盛放砂浆提供安全;
步骤3,安全施工系统的拆除:施工完成后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将灰簸箕支架和组合式梯子拆除,拆除后在地面进行检修保养;便于下次重复使用。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优选,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拉杆的弯制与焊接:
取直径为8~14mm,长度为60cm的螺纹钢一根;从螺纹钢的一端开始,在7cm处用钢筋弯箍机顺时针弯折90°,弯制出第五弯折段;然后在19cm处顺时针弯折90°,弯制成第四弯折段;在26cm处顺时针弯折,弯制成第三弯折段;第三弯折段弯制成后方形套初步形成;然后从螺纹钢的另一端开始,在距端部10cm处逆时针弯折90°,弯制成第二弯折段;在14cm处向直钢筋段外侧弯折制成第一弯折段,形成弧形结构;第一弯折段弯制而成之后,挂钩形成;
待挂钩和方形套弯制形成后,将方形套的第五弯折段的末端焊接在直钢筋段的表面,焊点布满第五弯折段的端面四周;使得方形套形成稳定的矩形结构;然后取出比螺纹钢直径大的六角螺母,以便挂钩能够套入螺母内;将六角螺母的一条棱紧靠在第三弯折段与直钢筋段的过渡处的外表面,在相邻两条棱与过渡处的外表面之间填满焊点;使螺母牢固在方形套上;螺母焊接完成后,方形套制作完成;
步骤12,梯子的组装与安放:
将安全绳的两端固定在坡面屋脊的两端;中间等间距的设置扎骨,将安全绳牢固在屋脊上;
取两根步骤11中制成的拉杆,将两根拉杆的挂钩均挂在屋脊上的安全绳上;根据施工区域宽度调整两根拉杆之间的距离;
在方木的两端下表面处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在相应的位置钉进四颗铁钉,供后续工序使用;
将方木的两端均卡进拉杆的方形套内;制作成第一层阶梯;然后再取两根拉杆,将两根拉杆的挂钩均挂在第一层阶梯方形套上的螺母内,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卡进方木;制成第二层阶梯;依次类推,在屋面上将梯子组装至坡屋面的边缘;
步骤13,屋面施工与梯子拆除:
屋面挂瓦施工过程中,先搭设坡屋面边缘处的瓦片,从下至上施工;待下层的瓦片施工完成后,将最下层阶梯的方木拆掉,最下层阶梯的拉杆拆卸;形成新的施工空间,依次类推;瓦片层层向上施工,梯子层层向上拆除。
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优选,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材料准备:
根据灰簸箕的长度来确定水平钢筋的长度,根据灰簸箕的宽度来确定横向钢筋的长度,根据水平钢筋最左端距坡屋面的距离确定竖向钢筋的长度,根据屋面的坡度确定脊筋在钢筋弯箍机上弯折的角度;按照以上钢筋的长度依次准备三根脊筋、三根水平钢筋、三根横向钢筋和三根竖向钢筋;
步骤22,支架焊接:
取出步骤21中准备的横向钢筋,按照图纸要求,分别在第二横向钢筋的前端、中部和后端焊接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支撑部焊接完成后,将支撑部平放在地上;在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的末端焊接第三横向钢筋;此时地面上形成一个矩形框架;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在第三横向钢筋上相对于竖向钢筋垂直的方向依次焊接第一水平钢筋、第二水平钢筋和第三水平钢筋;然后再水平钢筋的末端和竖向钢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对应焊接第一脊筋、第二脊筋和第三脊筋;脊筋焊接完成后,在脊筋与水平钢筋的交接处焊接第一横向钢筋加固;
步骤23,支架安放:
将步骤22中焊接好的支架用起重设备吊至坡屋面上方,将脊筋的弧形顶部适配安放在坡屋面的屋脊上,将支架的承载部位于坡屋面的正在施工的工作面;安放后取下起重设备的吊索,适当调整支架的位置,使支架的承载部处于水平工作面;待支架安放完成后,用起重设备将施工用的灰簸箕吊放至支架上,使灰簸箕处于工作位。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梯子和放置灰簸箕的支架,组合式梯子可以在坡屋面上为施工人员提供落脚点并且同时避开挂瓦工作点,灰簸箕支架为坡屋面上放置灰簸箕提供了稳定性,在挂瓦施工的同时进行盛放砂浆;本发明提供的安全施工系统不仅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坡屋面挂瓦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式梯子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式梯子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杆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杆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灰簸箕支架的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灰簸箕支架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灰簸箕支架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灰簸箕支架使用状态的正视图。
图中:1、拉杆;11、挂钩;111、第一弯折段;112、第二弯折段;12、方形套;121、第三弯折段;122、第四弯折段;123、第五弯折段;2、方木;21、铁钉;3、安全绳;4、脊筋部;41、第一脊筋;42、第二脊筋;43、第三脊筋;44、第一横向钢筋;5、支撑部;51、第一竖向钢筋;52、第二竖向钢筋;53、第三竖向钢筋;54、第二横向钢筋;6、承载部;61、第一水平钢筋;62、第二水平钢筋;63、第三水平钢筋;64、第三横向钢筋;7、灰簸箕;8、吊钩;9、坡屋面;13、螺母;14、直钢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6所示,组合式梯子有多个拉杆1和多个方木2组成。在实际使用时,该组合式梯子挂在设置在屋脊的安全绳3上。安全绳3上除连接有组合式梯子之外,还连接有工作人员身上的安全带。以保证工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该组合式梯子平铺在斜屋面上,组合式梯子每一层的方木2都可以作为工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落脚点。工作人员可以踩住方木2,以便提供稳定的支点。方木2两端设置有铁钉21,铁钉21可以防止方木2左右移动。方形套12的高度大于两倍的方木2厚度,这样便于方木2向上托起从方形套12中拆下,方形套12的下端焊接有螺母13,方便挂钩11的伸入与拆下。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7至10所示,放置灰簸箕7的支架左侧设有支撑部5和承载部6,实际工作时,灰簸箕7支架放置在坡屋面9上,灰簸箕7支架设有多道脊筋,本实施例以三根脊筋为例,脊筋跨设在屋脊上,脊筋两端的坡度与坡屋面9的坡度一致。灰簸箕7支架可以根据灰簸箕7的尺寸来随意改变自身尺寸的大小,脊筋、横向钢筋、竖向钢筋的数目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灰簸箕7支架放置在屋顶上可以稳定的支撑灰簸箕7,使得盛放砂浆在屋面上进行,加快了屋面挂瓦的施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安全施工系统包括,挂梯系统,挂梯系统包括安全绳3和挂梯,安全绳3设置在坡屋面9的屋脊上,挂梯连接在安全绳3上。还包括灰簸箕7支架系统。灰簸箕7支架系统设置在坡屋面9上,灰簸箕7支架系统包括脊筋部4、支撑部5和承载部6。脊筋部4跨设在坡屋面9上,用于作为放置灰簸箕7的基础。支撑部5连接在脊筋部4的一端,用于提供支撑。承载部6搭设在脊筋部4和支撑部5上,用于承接灰簸箕7。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挂梯系统还包括拉杆1和方木2,多个拉杆1首尾相连形成梯梁。位于最上端的拉杆1连接在安全绳3上。两列梯梁平行设置。两列梯梁沿安全绳3的长度方向设有间隙。方木2位于两列梯梁之间,多个方木2沿梯梁长度方向平行铺设。方木2两端均连接在拉杆1上。脊筋部4包括脊筋和第一横向钢筋44,多个脊筋平行间隔设置,多个脊筋通过第一横向钢筋44连为一体。支撑部5包括竖向钢筋和第二横向钢筋54,多个竖向钢筋平行间隔的设置在第二横向钢筋54上。承载部6包括水平钢筋和第三横向钢筋64,多个水平钢筋平行间隔设置,第三横向钢筋64连接在水平钢筋的末端。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拉杆1包括挂钩11和方形套12。挂钩11设在拉杆1的一端,方形套12设在拉杆1的另一端。挂钩11和方形套12通过直钢筋段14连接。
方形套12上还设有螺母13,螺母13为六角螺母,螺母13的一条棱连接在方形套12的第三弯折段121的始端,螺母13的端面与方形套12的端面平行,用于保证多个拉杆1的平整连接。
挂钩11包括第一弯折段111和第二弯折段112。第一弯折段111向直钢筋段外侧倾斜。第一弯折段111与直钢筋段14的中心线所在的虚拟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比如22°、24°、28°、32°、34°、36°、38°、40°)。第一弯折段1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比如42°、44°、48°、52°、54°、56°、58°、60°)。第二弯折段112与第一弯折段111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弯折段111与第二弯折段112之间的弯折角为60~90°(比如62°、64°、68°、72°、74°、76°、78°、90°)。第二弯折段112的末端与直钢筋段14之间设有一端空隙。空隙的直线距离大于螺母13的厚度。
方形套12包括第三弯折段121、第四弯折段122和第五弯折段123。第四弯折段122与直钢筋段14平行,第三弯折段121与第五弯折段123平行。第五弯折段123的末端连接在直钢筋段14上。第五弯折段123与直钢筋段14垂直。第三弯折段121、第四弯折段122和第五弯折段123两两之间在弯折处均设有圆弧过渡。
挂钩11、方形套12和直钢筋段14由一根钢筋弯制而成。
螺母13的内径大于钢筋的直径。螺母13内径大于钢筋直径便于由钢筋弯制成的挂钩11挂入螺母13内,从而将挂钩固定在方形套上。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方木2两端靠近方木2的端面处各设有两个钉子,四个钉子均位于方木2的下表面。四个钉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钉子的尖端位于方木2内,钉子的平端距方木2下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段121的钢筋直径,用于将第三弯折段121卡在铁钉21之间。方木2每端的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段121的钢筋直径,用于将方木2卡在方形套12内。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脊筋呈倒V形,脊筋的弯折处设有弧形过渡。脊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脊筋41、第二脊筋42和第三脊筋43。第一横向钢筋44的前端连接在第一脊筋41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第一横向钢筋44的中部连接在第二脊筋42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第一横向钢筋44的后端连接在第三脊筋43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
第一脊筋41的左端面连接在第二横向钢筋54的靠近前端面处的圆周外表面。第二脊筋42的左端面连接在第二横向钢筋54的中部外表面。第三脊筋43的左端面连接在第二横向钢筋54的靠近后端面的圆周外表面。
第一横向钢筋44位于脊筋的上方。第一横向钢筋44设置在脊筋上方可以将三根脊筋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增加了脊筋的强度。
本发明中竖向钢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竖向钢筋51、第二竖向钢筋52和第三竖向钢筋53。第一竖向钢筋51的下端连接在第一脊筋41与第二横向钢筋54的交接处。第一竖向钢筋51的上端连接在第三横向钢筋64的前端外表面处。第二竖向钢筋52的下端连接在第二脊筋42与第二横向钢筋54的交接处。第二竖向钢筋52的上端连接在第三横向钢筋64的中部外表面处。第三竖向钢筋53的下端连接在第三脊筋43与第二横向钢筋54的交接处。第三竖向钢筋53的上端连接在第三横向钢筋64的后端外表面处。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水平钢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水平钢筋61、第二水平钢筋62、第三水平钢筋63;第一水平钢筋61的左端连接在第一竖向钢筋51与第三横向钢筋64的交接处。第一水平钢筋61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横向钢筋44与第一脊筋41的交接处。第二水平钢筋62的左端连接在第二竖向钢筋52与第三横向钢筋64的交接处。第二水平钢筋62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横向钢筋44与第二脊筋42的交接处。第三水平钢筋63的左端连接在第三竖向钢筋53与第三横向钢筋64的交接处。第三水平钢筋63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横向钢筋44与第三脊筋43的交接处。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还另外提供了一种用于坡屋面9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挂梯系统设置。将挂梯系统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在坡屋面9上,对施工人员在坡屋面9上行走提供安全。
步骤2,灰簸箕7支架系统设置。将灰簸箕7支架系统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在坡屋面9上,对坡屋面9挂瓦时盛放砂浆提供安全。
步骤3,安全施工系统的拆除。施工完成后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将灰簸箕7支架和组合式梯子拆除,拆除后在地面进行检修保养。便于下次重复使用。
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拉杆1的弯制与焊接。
取直径为8~14mm,长度为60cm的螺纹钢一根。从螺纹钢的一端开始,在7cm处用钢筋弯箍机顺时针弯折90°,弯制出第五弯折段123。然后在19cm处顺时针弯折90°,弯制成第四弯折段122。在26cm处顺时针弯折,弯制成第三弯折段121。第三弯折段121弯制成后方形套12初步形成。然后从螺纹钢的另一端开始,在距端部10cm处逆时针弯折90°,弯制成第二弯折段112。在14cm处向直钢筋段14外侧弯折制成第一弯折段111,形成弧形结构。第一弯折段111弯制而成之后,挂钩11形成。
待挂钩11和方形套12弯制形成后,将方形套12的第五弯折段123的末端焊接在直钢筋段14的表面,焊点布满第五弯折段123的端面四周。使得方形套12形成稳定的矩形结构。然后取出比螺纹钢直径大的六角螺母,以便挂钩11能够套入螺母13内。将六角螺母的一条棱紧靠在第三弯折段121与直钢筋段14的过渡处的外表面,在相邻两条棱与过渡处的外表面之间填满焊点。使螺母13牢固在方形套12上。螺母13焊接完成后,方形套12制作完成。
步骤12,梯子的组装与安放。
将安全绳3的两端固定在坡面屋脊的两端。中间等间距的设置扎骨,将安全绳3牢固在屋脊上。
取两根步骤11中制成的拉杆1,将两根拉杆1的挂钩11均挂在屋脊上的安全绳3上。根据施工区域宽度调整两根拉杆1之间的距离。
在方木2的两端下表面处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在相应的位置钉进四颗铁钉21,供后续工序使用。
将方木2的两端均卡进拉杆1的方形套12内。制作成第一层阶梯。然后再取两根拉杆1,将两根拉杆1的挂钩11均挂在第一层阶梯方形套12上的螺母13内,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卡进方木2。制成第二层阶梯。依次类推,在屋面上将梯子组装至坡屋面9的边缘。
步骤13,屋面施工与梯子拆除。
屋面挂瓦施工过程中,先搭设坡屋面9边缘处的瓦片,从下至上施工。待下层的瓦片施工完成后,将最下层阶梯的方木2拆掉,最下层阶梯的拉杆1拆卸。形成新的施工空间,依次类推。瓦片层层向上施工,梯子层层向上拆除。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材料准备。
根据灰簸箕7的长度来确定水平钢筋的长度,根据灰簸箕7的宽度来确定横向钢筋的长度,根据水平钢筋最左端距坡屋面9的距离确定竖向钢筋的长度,根据屋面的坡度确定脊筋在钢筋弯箍机上弯折的角度。按照以上钢筋的长度依次准备三根脊筋、三根水平钢筋、三根横向钢筋和三根竖向钢筋。
步骤22,支架焊接。
取出步骤21中准备的横向钢筋,分别在第二横向钢筋54的前端、中部和后端焊接第一竖向钢筋51、第二竖向钢筋52和第三竖向钢筋53,支撑部5焊接完成后,将支撑部5平放在地上。在第一竖向钢筋51、第二竖向钢筋52和第三竖向钢筋53的末端焊接第三横向钢筋64。此时地面上形成一个矩形框架。然后在第三横向钢筋64上相对于竖向钢筋垂直的方向依次焊接第一水平钢筋61、第二水平钢筋62和第三水平钢筋63。然后再水平钢筋的末端和竖向钢筋与第二横向钢筋54的交接处对应焊接第一脊筋41、第二脊筋42和第三脊筋43。脊筋焊接完成后,在脊筋与水平钢筋的交接处焊接第一横向钢筋44加固。
步骤23,支架安放。
将步骤22中焊接好的支架用起重设备吊至坡屋面9上方,将脊筋的弧形顶部适配安放在坡屋面9的屋脊上,将支架的承载部6位于坡屋面9的正在施工的工作面。安放后取下起重设备的吊索,适当调整支架的位置,使支架的承载部6处于水平工作面。待支架安放完成后,用起重设备将施工用的灰簸箕7吊放至支架上,使灰簸箕7处于工作位。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步骤1中,脊筋的长度不小于120cm(比如130cm、135cm、140cm、142cm、146cm、150cm、155cm),直径不小于14mm(比如15mm、16mm、16.8mm、17mm、17.2mm、17.4mm、17.6mm、18mm)。第一弯折段111相对于直钢筋段14的偏离角为60~90°(比如66°、76°、80°、82°、84°86°、88°)。脊筋的过渡处的圆弧所在的圆心角为60~90°(比如66°、76°、80°、82°、84°86°、88°)。步骤2中,铁钉21为1.5寸铁钉21。在拉杆1的连接时,应将下一个拉杆1的挂钩11挂进上一个拉杆1的螺母13内,并将挂钩11从螺母13左侧挂进螺母13内,保证方形套12朝上设置,便于方木2的安放。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脊筋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支撑部5和承载部6,本实施例提供的灰簸箕7支架由于两侧对称设置,跨设在屋脊上时更具有稳定性,同时承载部6的工作面增大,可以在坡屋面9的两侧各放置一个灰簸箕7,两面同时施工。筛过的灰不需要跨脊运送到另一面,减小了施工的危险系数,提高了坡屋面9挂瓦的施工效率。
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梯子和放置灰簸箕7的支架,组合式梯子可以在坡屋面9上为施工人员提供落脚点并且同时避开挂瓦工作点,灰簸箕7支架为坡屋面9上放置灰簸箕7提供了稳定性,在挂瓦施工的同时进行盛放砂浆。本发明提供的安全施工系统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提高了坡屋面9挂瓦施工的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施工系统包括:
挂梯系统,所述挂梯系统包括安全绳和挂梯,所述安全绳设置在坡屋面的屋脊上,所述挂梯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
灰簸箕支架系统;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设置在坡屋面上,所述灰簸箕支架系统包括脊筋部、支撑部和承载部;所述脊筋部跨设在坡屋面上,用于作为放置灰簸箕的基础;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脊筋部的一端,用于提供支撑;所述承载部搭设在所述脊筋部和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承接灰簸箕;
所述挂梯系统还包括拉杆和方木,多个所述拉杆首尾相连形成梯梁;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拉杆连接在所述安全绳上;两列所述梯梁平行设置;两列所述梯梁沿所述安全绳的长度方向设有间隙;所述方木位于两列所述梯梁之间,多个所述方木沿所述梯梁长度方向平行铺设;所述方木两端均连接在所述拉杆上;
所述脊筋部包括脊筋和第一横向钢筋,多个所述脊筋平行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脊筋通过第一横向钢筋连为一体;所述支撑部包括竖向钢筋和第二横向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钢筋平行间隔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上;所述承载部包括水平钢筋和第三横向钢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横向钢筋连接在所述水平钢筋的末端;
所述拉杆包括挂钩和方形套;所述挂钩设在所述拉杆的一端,所述方形套设在所述拉杆的另一端;所述挂钩和所述方形套通过直钢筋段连接;
所述方形套上还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所述螺母的一条棱连接在所述方形套的第三弯折段的始端,所述螺母的端面与所述方形套的端面平行,用于保证多个拉杆的平整连接;
所述挂钩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向所述直钢筋段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的中心线所在的虚拟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40°;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所述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之间的弯折角为60~90°;所述第二弯折段的末端与所述直钢筋段之间设有一端空隙;所述空隙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螺母的厚度;
所述方形套包括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所述第四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平行,所述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五弯折段平行;所述第五弯折段的末端连接在所述直钢筋段上;所述第五弯折段与所述直钢筋段垂直;所述第三弯折段、第四弯折段和第五弯折段两两之间在弯折处均设有圆弧过渡;
所述挂钩、方形套和直钢筋段由一根钢筋弯制而成;
所述螺母的内径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
所述方木两端靠近所述方木的端面处各设有两个钉子,四个所述钉子均位于所述方木的下表面;四个所述钉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钉子的尖端位于所述方木内,所述钉子的平端距所述方木下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钢筋直径,用于将第三弯折段卡在铁钉之间;所述方木每端的两个所述钉子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弯折段的钢筋直径,用于将方木卡在方形套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脊筋呈倒V形,所述脊筋的弯折处设有弧形过渡;所述脊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脊筋、第二脊筋和第三脊筋;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中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所述第一横向钢筋的后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脊筋的左侧靠近弧形顶部处;
所述第一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靠近前端面处的圆周外表面;所述第二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中部外表面;所述第三脊筋的左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横向钢筋的靠近后端面的圆周外表面;
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位于所述脊筋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所述第一竖向钢筋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脊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一竖向钢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前端外表面处;所述第二竖向钢筋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脊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竖向钢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中部外表面处;所述第三竖向钢筋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第三脊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三竖向钢筋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后端外表面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钢筋有三根,分别为第一水平钢筋、第二水平钢筋、第三水平钢筋;所述第一水平钢筋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竖向钢筋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一水平钢筋的右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所述第一脊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竖向钢筋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二水平钢筋的右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所述第二脊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的左端连接在所述第三竖向钢筋与所述第三横向钢筋的交接处;所述第三水平钢筋的右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横向钢筋与所述第三脊筋的交接处。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挂梯系统设置:将挂梯系统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在坡屋面上,对施工人员在坡屋面上行走提供安全;
步骤2,灰簸箕支架系统设置:将灰簸箕支架系统根据施工要求设置在坡屋面上,对坡屋面挂瓦时盛放砂浆提供安全;
步骤3,安全施工系统的拆除:施工完成后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将灰簸箕支架和组合式梯子拆除,拆除后在地面进行检修保养;便于下次重复使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拉杆的弯制与焊接:
取直径为8~14mm,长度为60cm的螺纹钢一根;从螺纹钢的一端开始,在7cm处用钢筋弯箍机顺时针弯折90°,弯制出第五弯折段;然后在19cm处顺时针弯折90°,弯制成第四弯折段;在26cm处顺时针弯折,弯制成第三弯折段;第三弯折段弯制成后方形套初步形成;然后从螺纹钢的另一端开始,在距端部10cm处逆时针弯折90°,弯制成第二弯折段;在14cm处向直钢筋段外侧弯折制成第一弯折段,形成弧形结构;第一弯折段弯制而成之后,挂钩形成;
待挂钩和方形套弯制形成后,将方形套的第五弯折段的末端焊接在直钢筋段的表面,焊点布满第五弯折段的端面四周;使得方形套形成稳定的矩形结构;然后取出比螺纹钢直径大的六角螺母,以便挂钩能够套入螺母内;将六角螺母的一条棱紧靠在第三弯折段与直钢筋段的过渡处的外表面,在相邻两条棱与过渡处的外表面之间填满焊点;使螺母牢固在方形套上;螺母焊接完成后,方形套制作完成;
步骤12,梯子的组装与安放:
将安全绳的两端固定在坡面屋脊的两端;中间等间距的设置扎骨,将安全绳牢固在屋脊上;
取两根步骤11中制成的拉杆,将两根拉杆的挂钩均挂在屋脊上的安全绳上;根据施工区域宽度调整两根拉杆之间的距离;
在方木的两端下表面处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在相应的位置钉进四颗铁钉,供后续工序使用;
将方木的两端均卡进拉杆的方形套内;制作成第一层阶梯;然后再取两根拉杆,将两根拉杆的挂钩均挂在第一层阶梯方形套上的螺母内,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卡进方木;制成第二层阶梯;依次类推,在屋面上将梯子组装至坡屋面的边缘;
步骤13,屋面施工与梯子拆除:
屋面挂瓦施工过程中,先搭设坡屋面边缘处的瓦片,从下至上施工;待下层的瓦片施工完成后,将最下层阶梯的方木拆掉,最下层阶梯的拉杆拆卸;形成新的施工空间,依次类推;瓦片层层向上施工,梯子层层向上拆除。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材料准备:
根据灰簸箕的长度来确定水平钢筋的长度,根据灰簸箕的宽度来确定横向钢筋的长度,根据水平钢筋最左端距坡屋面的距离确定竖向钢筋的长度,根据屋面的坡度确定脊筋在钢筋弯箍机上弯折的角度;按照以上钢筋的长度依次准备三根脊筋、三根水平钢筋、三根横向钢筋和三根竖向钢筋;
步骤22,支架焊接:
取出步骤21中准备的横向钢筋,分别在第二横向钢筋的前端、中部和后端焊接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支撑部焊接完成后,将支撑部平放在地上;在第一竖向钢筋、第二竖向钢筋和第三竖向钢筋的末端焊接第三横向钢筋;此时地面上形成一个矩形框架;然后在第三横向钢筋上相对于竖向钢筋垂直的方向依次焊接第一水平钢筋、第二水平钢筋和第三水平钢筋;然后再水平钢筋的末端和竖向钢筋与第二横向钢筋的交接处对应焊接第一脊筋、第二脊筋和第三脊筋;脊筋焊接完成后,在脊筋与水平钢筋的交接处焊接第一横向钢筋加固;
步骤23,支架安放:
将步骤22中焊接好的支架用起重设备吊至坡屋面上方,将脊筋的弧形顶部适配安放在坡屋面的屋脊上,将支架的承载部位于坡屋面的正在施工的工作面;安放后取下起重设备的吊索,适当调整支架的位置,使支架的承载部处于水平工作面;待支架安放完成后,用起重设备将施工用的灰簸箕吊放至支架上,使灰簸箕处于工作位。
CN201811098930.XA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08915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8930.XA CN108915171B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98930.XA CN108915171B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5171A CN108915171A (zh) 2018-11-30
CN108915171B true CN108915171B (zh) 2023-05-26

Family

ID=6440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98930.XA Active CN108915171B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517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0526A (en) * 1987-01-12 1987-10-20 Mcguinness Mario F Roofing shingle separating and laying machine
DE4034229A1 (de) * 1990-10-27 1992-04-30 Langer Ruth Geb Layher Dachgeruest
JP2000179118A (ja) * 1998-12-10 2000-06-27 Alinco Inc 屋根作業用荷置き装置
JP2000297510A (ja) * 1999-04-16 2000-10-24 Matsuoka Kenki Kk 傾斜屋根の昇降・作業装置
CN207812978U (zh) * 2017-10-19 2018-09-04 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浇筑作业平台
CN209011447U (zh) * 2018-09-19 2019-06-21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516677D0 (en) * 2005-08-15 2005-09-21 Leendertse Paul D Safety aid for sloping roof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0526A (en) * 1987-01-12 1987-10-20 Mcguinness Mario F Roofing shingle separating and laying machine
DE4034229A1 (de) * 1990-10-27 1992-04-30 Langer Ruth Geb Layher Dachgeruest
JP2000179118A (ja) * 1998-12-10 2000-06-27 Alinco Inc 屋根作業用荷置き装置
JP2000297510A (ja) * 1999-04-16 2000-10-24 Matsuoka Kenki Kk 傾斜屋根の昇降・作業装置
CN207812978U (zh) * 2017-10-19 2018-09-04 鲲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浇筑作业平台
CN209011447U (zh) * 2018-09-19 2019-06-21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5171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546A (zh) 节能减排新型仿古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33755B (zh) 一种钢筋焊接网架复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及剪力墙结构
CN206053274U (zh) 高层建筑竖百叶外遮阳板与玻璃幕墙兼用的外脚手架装置
CN204571184U (zh) 一种镶嵌于瓷砖或石材沟槽内的鱼钩形卡簧
KR20160124035A (ko) 전단보강 하프 피씨 슬래브 구조체 및 시공방법
CN104631650B (zh) 一种设有保温层的网板外墙及施工方法
KR100838409B1 (ko) 데크형 복공판
CN108915171B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13418134U (zh)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外墙结构
CN108952029B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施工用放置灰簸箕的支架及使用方法
CN209011448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施工用放置灰簸箕的支架
CN209011447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系统
CN103726604B (zh) 建筑构件
CN209603861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的组合式梯子
CN115977278A (zh) 装配式轻钢组合桁架承托钢丝网架砂浆-珍珠岩-聚苯复合剪力墙和作法
CN108979516A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挂瓦安全施工的组合式梯子及使用方法
CN213742524U (zh) 一种仿古建筑
CN203808326U (zh) 免支模型的一体化楼房顶预制板
CN209194866U (zh) 钢骨架女儿墙结构
CN208649839U (zh) 带顶盖的人行道
CN206707152U (zh) 一种钢制楼梯用砼面板
CN205206351U (zh) 一种大地坪专用马凳
CN105442901A (zh) 一种输电电杆及其制备方法
CN218668774U (zh) 一种六边扭转型美化瞭望塔
CN110820992B (zh) 砌体填充墙加筋构造柱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