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0071B -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0071B
CN108910071B CN201810838521.2A CN201810838521A CN108910071B CN 108910071 B CN108910071 B CN 108910071B CN 201810838521 A CN201810838521 A CN 201810838521A CN 108910071 B CN108910071 B CN 108910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ole
band
warp yarns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385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0071A (zh
Inventor
宋洪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Equipment Room Of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Of Pla 93303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Equipment Room Of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Of Pla 93303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Equipment Room Of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Of Pla 93303 filed Critical Special Equipment Room Of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Of Pla 93303
Priority to CN2018108385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0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0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0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0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0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02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arresting aircraft, e.g. nets or cab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涉及飞机拦阻技术领域,该拦阻带,包括:定型外套,以及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内部的中心层;所述定型外套由第一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中心层仅由第二经纱组成,以使增强所述拦阻带横截面上的抗拉能力。将多根经纱集束形成中心层,这样,中心部分空间能够容纳更多条数的经纱,而经纱才是拦阻带中主要的承力纱线,从而在拦阻带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能够承受的拉力比传统的拦阻带所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Description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拦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拦阻网是随航空母舰、喷气式飞机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结构主要由网体结构、制动器、立网支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网体结构由上、下水平主吊带和为数众多的垂直竖带构成,长度相当于跑道宽度,高数米。拦阻网安装在跑道头端,由两边支架将其直立成一堵网墙。多用于拦阻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飞机,也有用于拦阻大型轰炸机和运输机的。
网体结构包括拦阻带和复式网体,拦阻带是拦阻网上的关键承力部件,其一端固定到制动器的带盘上,另一端通过网带连接器与复式网体相连接。
现有的拦阻带整体结构均是通过经纱和纬纱通过交叉编织的方式纺织围成,这种拦阻带的破断拉力低,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以缓解了现有的拦阻带的破断拉力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阻带,包括:定型外套,以及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内部的中心层;所述定型外套由第一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中心层仅由第二经纱组成,以使增强所述拦阻带横截面上的抗拉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拦阻带为狭幅状结构,且所述拦阻带的窄边侧对称设置有防护边,用于增加所述拦阻带的抗磨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防护边包括第三经纱,且所述防护边的外壁呈曲面。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的原料均包括锦纶高强丝和长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锦纶高强丝为锦纶66高强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长丝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的外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长丝包括正绕丝和反绕丝,所述正绕丝和所述反绕丝顺着相反的方向交叉缠绕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长丝为聚乙烯长纤、凯夫拉防火长纤、迪尼玛长纤、芳纶长纤、涤纶、氨纶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经纱的条数为多条,n条所述第一经纱螺旋缠绕形成经纱束,n条所述第一经纱缠绕形成多个缠绕交叉位点;
所述纬纱穿插于沿所述拦阻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缠绕交叉位点之间,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经纱束由三条第一经纱组成,且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平面方向上的外侧。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环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拦阻带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段和第四段形成第三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为朝沿所述拦阻带中间位置向所述固定环结构所在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且所述第一段和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错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多个所述连接通孔沿所述拦阻带的宽度方向排列。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拦阻带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锁扣夹;
所述金属锁扣夹包括第一夹片部和第二夹片部,所述第一夹片部包括第一夹片和与所述第一夹片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所述第二夹片部包括第二夹片和与所述第二夹片垂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套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设置有向其周向弯曲展开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压在所述第一夹片的外表面上,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夹片部和第二夹片部分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相对的一平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形结构的尖部朝向所述拦阻带的带面,以分别增加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与所述拦阻带的带面之间的摩擦力。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拦阻带的外表面设置有浸胶形成的胶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胶是橡胶乳化后形成的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胶层的外侧涂有防老化涂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防老化涂层的原料包括固化剂、稀释剂、增韧剂和防腐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十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化剂为T-31环氧树脂固化剂,所述稀释剂为环氧稀释剂,所述增韧剂为环氧增韧剂,所述防腐漆为环氧改性防腐漆,且所述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环氧改性防腐漆的重量比为1:1:1:10。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上述的拦阻带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多根第二经纱并排紧密集束形成中心层;
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在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将第三经纱编织在所述拦阻带的窄边的侧壁上,以形成耐磨防护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在所述将多根第二经纱并排紧密集束形成中心层的步骤前进行的步骤:
将锦纶66高强丝和长丝经过加捻形成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长丝为涤纶,所述涤纶的长丝缠绕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的外侧,用于形成隔水结构。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具体包括:
取三根第一经纱,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旋转编织,每次遇到纬纱段时,以第一经纱的长度方向,同时旋转三根第一经纱,以使三根第一经纱在纬纱处形成缠绕交叉位点;
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平面方向上的外侧,以保证所述定型外套容纳最多的第二经纱。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将拦阻带的端部向内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曲部,将第一弯曲部向外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曲部,将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整体向内弯折形成第三弯曲部,所述内向为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其中心位置延伸的方向,所述外向与所述内向方向相反;
其中,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拦阻带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段和第四段形成第三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为朝沿所述拦阻带中间位置向所述固定环结构所在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
将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将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错位;
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在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进行打孔以形成连接通孔;
将带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夹片部插接在拦阻带带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连接通孔;
将带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夹片部插接在所述拦阻带带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且在第二通孔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槽,以将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分隔出多个止挡板结构;
使用高压作用于第一夹片部和第二通孔的端部,以使多个止挡板结构向外弯曲压接在所述第一夹片部的外表面上。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包括步骤:
在所述拦阻带的外侧涂上防老涂料;其中,所述防老化涂层的原料包括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和环氧改性防腐漆,且所述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环氧改性防腐漆的重量比为1:1:1:10;
将涂有防老涂料的拦阻带晾晒10-12个小时。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拦阻带的结构包括定型外套,以及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内部的中心层;所述定型外套由第一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中心层仅由第二经纱组成,定型外套起到保护及固定中心层的目的,中心层是由多根经纱集束而成的,区别于传统的拦阻带整体都是经纱与纬纱编织而成的结构,因为拦阻带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受到的就是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拉力,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只有外套层采用经纱和纬纱编织的方式形成外套层,而中心部份只采用经纱,而不再采用纬纱进行编织,因为纬纱会占用一定的中心部分的空间。将多根经纱集束形成中心层,这样,中心部分空间能够容纳更多条数的经纱,而经纱才是拦阻带中主要的承力纱线,从而在拦阻带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能够承受的拉力比传统的拦阻带所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的定型外套的编织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拦阻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拦阻带的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拦阻带的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拦阻带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拦阻带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定型外套;110-第一经纱;120-纬纱;200-中心层;300-防护边;400-固定环结构;510-第一段;520-第二段;530-第三段;540-第四段;600-连接通孔;700-金属锁扣夹;710-第一夹片部;720-第二夹片部;721-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拦阻带的结构包括定型外套100,以及位于所述定型外套100内部的中心层200;所述定型外套100由第一经纱110和纬纱120编织而成,所述中心层200仅由第二经纱组成,定型外套100起到保护及固定中心层200的目的,中心层200是由多根经纱集束而成的,区别于传统的拦阻带整体都是经纱与纬纱120编织而成的结构,因为拦阻带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受到的就是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拉力,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只有外套层采用经纱和纬纱120编织的方式形成外套层,而中心部份只采用经纱,而不再采用纬纱120进行编织,因为纬纱120会占用一定的中心部分的空间。将多根经纱集束形成中心层200,这样,中心部分空间能够容纳更多条数的经纱,而经纱才是拦阻带中主要的承力纱线,从而在拦阻带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能够承受的拉力比传统的拦阻带所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拦阻带为狭幅状结构的针织织带,其截面尺寸可以为220×8毫米,根据拦阻设备的安装位置到端保险道终点距离确定,其长度通常可以为140-190米。
拦阻带的窄边侧对称设置有防护边300,用于增加所述拦阻带的抗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拦阻带的两端分别与制动器和复式网体连接,在复式网体进行拦阻的时候,会拉动拦阻带,而拦阻带的侧边就会于其他的机器结构发生摩擦。传统的拦阻带的截面为矩形,这样发生摩擦时,左右侧边与上下侧边的直角楞将会受到磨损,从而导致定型外套100破损,而增加了防护边300的话,防护边300会代替定型外套100受到磨损,防护边300损坏不会对拦阻带整体抗拉能力产生影响。
具体的,防护边300包括第三经纱,第三经纱通过编织的方式编织到定型外套100的侧边上,且所述防护边300的外壁呈曲面,也就是越靠近侧边中间位置第三经纱的条数越多,从而可以使拦阻带的截面近似为椭圆形,用曲面替代原有的直角楞,能有增加摩擦面积,从而减小局部的磨损情况,进而增加拦阻带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其中纬纱120的条数为单根,经纱的总条数为1916,其中16根用作防护边300。
第一经纱110、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120的原料均包括锦纶高强丝和长丝。
长丝可以为聚乙烯长纤、凯夫拉防火长纤、迪尼玛长纤、芳纶长纤、涤纶、氨纶中的至少一种。长丝与锦纶高强丝加捻形成纱线,其中锦纶高强丝位于内部,长丝位于锦纶高强丝外部,长丝对锦纶高强丝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锦纶高强丝可以为锦纶66高强丝。相比于其他的锦纶材料,例如锦纶6高强丝,锦纶66高强丝具有更高的强度,抗拉能力高。
采用锦纶66高强丝和1680D长丝进行加捻后形成的纱线,在使用该纱线针织成拦阻带的定型外套100和中心层200,且拦阻带的横截面积为220×8毫米时,其破断力不小于50吨(490kN)。
当增加拦阻带的截面积时,其破断力增加,例如,当拦阻带的横截面积为240×8.5毫米时,其破断力不小于63吨(620kN)。
长丝与锦纶66高强丝的加捻方式可以为缠绕,具体的,单根长丝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的外侧。
也可以是,长丝的条数为两条,包括正绕丝和反绕丝,所述正绕丝和所述反绕丝顺着相反的方向交叉缠绕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上。
优选地,长丝为涤纶长丝,因为锦纶66高强丝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而涤纶长丝疏水,涤纶长丝紧密的包裹在锦纶66高强丝外侧后,可以形成防水结构,防止内部的锦纶66高强丝受潮变形。
为了进一步的增加拦阻带的抗拉能力,第一经纱110的条数可以为多条,n条所述第一经纱110螺旋缠绕形成经纱束,n条所述第一经纱110缠绕形成多个缠绕交叉位点;所述纬纱120穿插于沿所述拦阻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缠绕交叉位点之间,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第一经纱110之间,第一经纱110和纬纱120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拦阻带的各个位置的受力更加均匀,所以,在编织的过程中,将多根第一经纱110螺旋缠绕经过纬纱120段,在经过下一个相邻的纬纱120段时,再次旋转经纱束,这样经纱束中的三根第一经纱110彼此有了相互牵扯的作用,并且,通过纬纱120段,宽度方向上的经纱束彼此之间也有了相互的制约的作用,从而可以使整个定型外套100的结构更加的紧密,且当受到沿拦阻带长度方向的拉力时,多条第一经纱110之间,第一经纱110与纬纱120之间,彼此产生制约,将拉力均匀分散到整个拦阻带的各个位置,减少局部断裂的几率。
具体的,所述经纱束由三条第一经纱110组成,且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110位于所述定型外套100的外侧。定型外套100分成内外两部分,内部的主要目的就是容纳更多的第二经纱,而采用上述的螺旋编织方式的话,纬纱120上部和下部就都会有第一经纱110存在,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内部的容积,设计经纱束经过纬纱120时,有两条第一经纱110位于纬纱120的外侧,只有一条经纱位于内侧,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定型外套100的横截面积。
如图3所示,拦阻带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结构400,用于与其他的设备套接固定。
拦阻带的两端均可以设置固定环结构400,可以将拦阻带的端部向内弯曲,直接与拦阻带靠近中间的部分进行缝制,缝制的行数可以为120行,行间距可以为8mm,每行24针,针脚长度可以为8.5mm。
相邻两行缝线的长度不同,不同的两行缝线与拦阻带的边沿的间距为6mm和10mm。相邻两行针眼在带宽方向错开约半个针脚长度。
固定环结构400通过缝制形成,平时检查时,很难发现该位置处是否存在腐蚀破损,而该位置的缝制结构松开后很容易造成拦阻带与固定端脱离,造成危险。
如图4-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外一种固定环结构400,固定环结构400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拦阻带依次包括第一段510、第二段520、第三段530和第四段540,所述第一段510和第二段520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段520和第三段530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段530和第四段540形成第三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为朝沿所述拦阻带中间位置向所述固定环结构400所在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之间缝制连接;所述第二段520与所述第四段540之间缝制连接,且所述第一段510和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错位。使用第三弯曲部进行与其他机器的连接,当拦阻带受到较大的拉力后,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为主要受力点,当拉力超过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的承受限度时,该位置处等缝制结构被拉断,第二弯曲部与第四段540分离,但是因为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仍然缝制连接,拦阻带仍然能够保持稳定连接。但是,因为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缝制连接处已经分离,所以,固定环结构400在结构上发生实质的变化,操作人员在平时检查的时候一下就可以看到固定环结构400发生的变化,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判断该拦阻带存在隐含的断裂危险。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断开的现象判断该拦阻带在工作时承担了过大的拉力,从更将拦阻带进行更换,在意外发生前,解除隐患。
所述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行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连接作用,用于形成固定环结构400,另一方面,起到了预警作用,该位置缝制结构断开后,固定环结构400仍然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但是,其外型发生变化,容易被发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的另一种结构,即拦阻带的一端设置固定环结构400,另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600,多个所述连接通孔600沿所述拦阻带的宽度方向排列。
加工时,可以通过电焊铁直接加工出连接通孔600。
如图8-图9所示,使用连接通孔600与外部机器连接时,受到拉力作用时,连接通孔600的内壁承担拉力,为了保证连接通孔600的完整性,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拦阻带在连接通孔600位置处发生撕裂,拦阻带上设置有连接通孔6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锁扣夹700,从而增加拦阻带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金属锁扣夹700包括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所述第一夹片部710包括第一夹片和与所述第一夹片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连接通孔600对应;所述第二夹片部720包括第二夹片和与所述第二夹片垂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套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时,先将第一夹片部710上的第一通孔穿过连接通孔600,然后从拦阻带的另一面扣下第二夹片部720,第二通孔穿过第一通孔,可以通过液压压紧的方式将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压接固定在拦阻带的上下两侧,这样,拦阻带将通过第二通孔与外部机器连接,连接通孔600隐藏在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之间,不容易发生受潮,且结构被夹持固定,连接通孔600的不容易发生开裂现象。
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设置有向其周向弯曲展开的止挡部721,所述止挡部721压在所述第一夹片的外表面上,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分离。第二通孔的端部设置有开槽,开槽将第二通孔的内壁分成多个止挡部721,将液压结构作用在止挡部721和第二夹片部720时,可以将止挡部721向第二通孔的周向压平,使止挡部721抵压在第一夹片部710上。
为了增加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与拦阻带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相对的一平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形结构的尖部朝向所述拦阻带的带面,压接后,锥形结构可以刺入到拦阻带的带面内,增加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与所述拦阻带的带面之间的摩擦力。
拦阻带的外表面设置有浸胶形成的胶层。胶是橡胶乳化后形成的胶。具体的,可以为RFL乳胶。将拦阻带在胶中浸染后,经过碾压和烘干,烘干温度可以为70-90度。
为了增加拦阻带的使用寿命,所述胶层的外侧涂有防老化涂层。防老化涂层的原料包括固化剂、稀释剂、增韧剂和防腐漆。
具体的,所述固化剂为T-31环氧树脂固化剂,所述稀释剂为环氧稀释剂,所述增韧剂为环氧增韧剂,所述防腐漆为环氧改性防腐漆,且所述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环氧改性防腐漆的重量比为1:1:1:10。从而可以使拦阻带的抗老化能力极大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上述的拦阻带的方法,包括步骤:
将多根第二经纱并排紧密集束形成中心层200;
将第一经纱110与纬纱120在所述中心层200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100。
拦阻带只有外套层采用经纱和纬纱120编织的方式形成外套层,而中心部份只采用经纱,而不再采用纬纱120进行编织,因为纬纱120会占用一定的中心部分的空间。将多根经纱集束形成中心层200,这样,中心部分空间能够容纳更多条数的经纱,而经纱才是拦阻带中主要的承力纱线,从而在拦阻带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能够承受的拉力比传统的拦阻带所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在所述将第一经纱110与纬纱120在所述中心层200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100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将第三经纱编织在所述拦阻带的窄边的侧壁上,以形成耐磨防护边300。拦阻带的窄边侧对称设置有防护边300,用于增加所述拦阻带的抗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拦阻带的两端分别与制动器和复式网体连接,在复式网体进行拦阻的时候,会拉动拦阻带,而拦阻带的侧边就会于其他的机器结构发生摩擦。传统的拦阻带的截面为矩形,这样发生摩擦时,左右侧边与上下侧边的直角楞将会受到磨损,从而导致定型外套100破损,而增加了防护边300的话,防护边300会代替定型外套100受到磨损,防护边300损坏不会对拦阻带整体抗拉能力产生影响。
具体的,防护边300包括第三经纱,第三经纱通过编织的方式编织到定型外套100的侧边上,且所述防护边300的外壁呈曲面,也就是越靠近侧边中间位置第三经纱的条数越多,从而可以使拦阻带的截面近似为椭圆形,用曲面替代原有的直角楞,能有增加摩擦面积,从而减小局部的磨损情况,进而增加拦阻带的使用寿命。
在所述将多根第二经纱并排紧密集束形成中心层200的步骤前进行的步骤:
将锦纶66高强丝和长丝经过加捻形成第一经纱110、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120。
长丝可以为聚乙烯长纤、凯夫拉防火长纤、迪尼玛长纤、芳纶长纤、涤纶、氨纶中的至少一种。长丝与锦纶高强丝加捻形成纱线,其中锦纶高强丝位于内部,长丝位于锦纶高强丝外部,长丝对锦纶高强丝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锦纶高强丝可以为锦纶66高强丝。相比于其他的锦纶材料,例如锦纶6高强丝,锦纶66高强丝具有更高的强度,抗拉能力高。
采用锦纶66高强丝和1680D长丝进行加捻后形成的纱线,在使用该纱线针织成拦阻带的定型外套100和中心层200,且拦阻带的横截面积为220×8毫米时,其破断力不小于50吨(490kN)。
当增加拦阻带的截面积时,其破断力增加,例如,当拦阻带的横截面积为240×8.5毫米时,其破断力不小于63吨(620kN)。
长丝与锦纶66高强丝的加捻方式可以为缠绕,具体的,单根长丝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的外侧。
也可以是,长丝的条数为两条,包括正绕丝和反绕丝,所述正绕丝和所述反绕丝顺着相反的方向交叉缠绕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上。
优选地,长丝为涤纶长丝,因为锦纶66高强丝具有一定的吸水性,而涤纶长丝疏水,涤纶长丝紧密的包裹在锦纶66高强丝外侧后,可以形成防水结构,防止内部的锦纶66高强丝受潮变形。
所述将第一经纱110与纬纱120在所述中心层200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100的步骤具体包括:
取三根第一经纱110,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旋转编织,每次遇到纬纱120段时,以第一经纱110的长度方向,同时旋转三根第一经纱110,以使三根第一经纱110在纬纱120处形成缠绕交叉位点;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110位于所述定型外套100的外侧,以保证所述定型外套100容纳最多的第二经纱。具体的,所述经纱束由三条第一经纱110组成,且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110位于所述定型外套100的外侧。定型外套100分成内外两部分,内部的主要目的就是容纳更多的第二经纱,而采用上述的螺旋编织方式的话,纬纱120上部和下部就都会有第一经纱110存在,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内部的容积,设计经纱束经过纬纱120时,有两条第一经纱110位于纬纱120的外侧,只有一条经纱位于内侧,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定型外套100的横截面积。
在所述将第一经纱110与纬纱120在所述中心层200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100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将拦阻带的端部向内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曲部,将第一弯曲部向外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曲部,将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整体向内弯折形成第三弯曲部,所述内向为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其中心位置延伸的方向,所述外向与所述内向方向相反;其中,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拦阻带依次包括第一段510、第二段520、第三段530和第四段540,所述第一段510和第二段520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段520和第三段530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段530和第四段540形成第三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为朝沿所述拦阻带中间位置向所述固定环结构400所在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将所述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之间缝制连接,将所述第二段520与所述第四段540之间缝制连接,所述第一段510和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错位;所述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行数。
使用第三弯曲部进行与其他机器的连接,当拦阻带受到较大的拉力后,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为主要受力点,当拉力超过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的承受限度时,该位置处等缝制结构被拉断,第二弯曲部与第四段540分离,但是因为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仍然缝制连接,拦阻带仍然能够保持稳定连接。但是,因为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缝制连接处已经分离,所以,固定环结构400在结构上发生实质的变化,操作人员在平时检查的时候一下就可以看到固定环结构400发生的变化,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判断该拦阻带存在隐含的断裂危险。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处断开的现象判断该拦阻带在工作时承担了过大的拉力,从更将拦阻带进行更换,在意外发生前,解除隐患。所述第一段51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行数。第二段520与第四段540的缝制连接,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连接作用,用于形成固定环结构400,另一方面,起到了预警作用,该位置缝制结构断开后,固定环结构400仍然起到固定连接的作用,但是,其外型发生变化,容易被发现。
在所述将第一经纱110与纬纱120在所述中心层200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100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在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进行打孔以形成连接通孔600;将带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夹片部710插接在拦阻带带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连接通孔600;将带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夹片部720插接在所述拦阻带带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且在第二通孔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槽,以将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分隔出多个止挡板结构;使用高压作用于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通孔的端部,以使多个止挡板结构向外弯曲压接在所述第一夹片部710的外表面上。加工时,可以通过电焊铁直接加工出连接通孔600。
使用连接通孔600与外部机器连接时,受到拉力作用时,连接通孔600的内壁承担拉力,为了保证连接通孔600的完整性,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拦阻带在连接通孔600位置处发生撕裂,拦阻带上设置有连接通孔6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锁扣夹700,从而增加拦阻带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金属锁扣夹700包括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所述第一夹片部710包括第一夹片和与所述第一夹片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连接通孔600对应;所述第二夹片部720包括第二夹片和与所述第二夹片垂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套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安装时,先将第一夹片部710上的第一通孔穿过连接通孔600,然后从拦阻带的另一面扣下第二夹片部720,第二通孔穿过第一通孔,可以通过液压压紧的方式将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压接固定在拦阻带的上下两侧,这样,拦阻带将通过第二通孔与外部机器连接,连接通孔600隐藏在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之间,不容易发生受潮,且结构被夹持固定,连接通孔600的不容易发生开裂现象。
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设置有向其周向弯曲展开的止挡部721,所述止挡部721压在所述第一夹片的外表面上,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夹片部710和第二夹片部720分离。第二通孔的端部设置有开槽,开槽将第二通孔的内壁分成多个止挡部721,将液压结构作用在止挡部721和第二夹片部720时,可以将止挡部721向第二通孔的周向压平,使止挡部721抵压在第一夹片部710上。
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拦阻带的外侧涂上防老涂料;其中,所述防老化涂层的原料包括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和环氧改性防腐漆,且所述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环氧改性防腐漆的重量比为1:1:1:10;将涂有防老涂料的拦阻带晾晒10-12个小时。从而可以使拦阻带的抗老化能力极大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拦阻带的结构包括定型外套100,以及位于所述定型外套100内部的中心层200;所述定型外套100由第一经纱110和纬纱120编织而成,所述中心层200仅由第二经纱组成,定型外套100起到保护及固定中心层200的目的,中心层200是由多根经纱集束而成的,区别于传统的拦阻带整体都是经纱与纬纱120编织而成的结构,因为拦阻带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受到的就是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拉力,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只有外套层采用经纱和纬纱120编织的方式形成外套层,而中心部份只采用经纱,而不再采用纬纱120进行编织,因为纬纱120会占用一定的中心部分的空间。将多根经纱集束形成中心层200,这样,中心部分空间能够容纳更多条数的经纱,而经纱才是拦阻带中主要的承力纱线,从而在拦阻带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阻带能够承受的拉力比传统的拦阻带所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拦阻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型外套,以及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内部的中心层;所述定型外套由第一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中心层仅由第二经纱组成,以使增强所述拦阻带横截面上的抗拉能力;
所述拦阻带的外表面设置有浸胶形成的胶层;
所述胶层的外侧涂有防老化涂层;
所述防老涂层的原料包括固化剂、稀释剂、增韧剂和防腐漆;
所述固化剂为T-31环氧树脂固化剂,所述稀释剂为环氧稀释剂,所述增韧剂为环氧增韧剂,所述防腐漆为环氧改性防腐漆,且所述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环氧改性防腐漆的重量比为1: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带为狭幅状结构,且所述拦阻带的窄边侧对称设置有防护边,用于增加所述拦阻带的抗磨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边包括第三经纱,且所述防护边的外壁呈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的原料均包括锦纶高强丝和长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高强丝为锦纶66高强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缠绕固定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包括正绕丝和反绕丝,所述正绕丝和所述反绕丝顺着相反的方向交叉缠绕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为聚乙烯长纤、凯夫拉防火长纤、迪尼玛长纤、芳纶长纤、涤纶、氨纶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的条数为多条,n条所述第一经纱螺旋缠绕形成经纱束,n条所述第一经纱缠绕形成多个缠绕交叉位点;
所述纬纱穿插于沿所述拦阻带的长度方向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缠绕交叉位点之间,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束由三条第一经纱组成,且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位于所述定型外套平面方向上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拦阻带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段和第四段形成第三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为朝沿所述拦阻带中间位置向所述固定环结构所在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且所述第一段和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错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多个所述连接通孔沿所述拦阻带的宽度方向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带上设置有连接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锁扣夹;
所述金属锁扣夹包括第一夹片部和第二夹片部,所述第一夹片部包括第一夹片和与所述第一夹片垂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所述第二夹片部包括第二夹片和与所述第二夹片垂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夹片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套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设置有向其周向弯曲展开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压在所述第一夹片的外表面上,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夹片部和第二夹片部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相对的一平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锥形结构,且所述锥形形结构的尖部朝向所述拦阻带的带面,以分别增加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与所述拦阻带的带面之间的摩擦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阻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是橡胶乳化后形成的胶。
19.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多根第二经纱并排紧密集束形成中心层;
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将第三经纱编织在所述拦阻带的窄边的侧壁上,以形成耐磨防护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将多根第二经纱并排紧密集束形成中心层的步骤前进行的步骤:
将锦纶66高强丝和长丝经过加捻形成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和纬纱。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为涤纶,所述涤纶的长丝缠绕在所述锦纶66高强丝的外侧,用于形成隔水结构。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具体包括:
取三根第一经纱,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旋转编织,每次遇到纬纱段时,以第一经纱的长度方向,同时旋转三根第一经纱,以使三根第一经纱在纬纱处形成缠绕交叉位点;
所述缠绕交叉位点处有两条第一经纱位于所述定型外套的外侧,以保证所述定型外套容纳最多的第二经纱。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环结构,在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将拦阻带的端部向内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曲部,将第一弯曲部向外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曲部,将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整体向内弯折形成第三弯曲部,所述内向为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其中心位置延伸的方向,所述外向与所述内向方向相反;
其中,沿所述拦阻带端部向中心方向,所述拦阻带依次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段和第三段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三段和第四段形成第三弯曲部,且所述第一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同,为朝沿所述拦阻带中间位置向所述固定环结构所在方向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方向相反;
将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将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四段之间缝制连接,所述第一段和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连接处错位;
所述第一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大于所述第二段与第四段的缝制行数。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第一经纱与纬纱在所述中心层的外侧编织形成定型外套的步骤之后进行的步骤:
在所述拦阻带的端部进行打孔以形成连接通孔;
将带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夹片部插接在拦阻带带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通孔穿过所述连接通孔;
将带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夹片部插接在所述拦阻带带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通孔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且在第二通孔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开槽,以将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分隔出多个止挡板结构;
使用高压作用于第一夹片部和第二通孔的端部,以使多个止挡板结构向外弯曲压接在所述第一夹片部的外表面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生产拦阻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所述拦阻带的外侧涂上防老涂料;其中,所述防老涂层的原料包括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和环氧改性防腐漆,且所述T-31环氧树脂固化剂:环氧稀释剂:环氧增韧剂:环氧改性防腐漆的重量比为1:1:1:10;
将涂有防老涂料的拦阻带晾晒10-12个小时。
CN201810838521.2A 2018-07-26 2018-07-26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08910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8521.2A CN108910071B (zh) 2018-07-26 2018-07-26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38521.2A CN108910071B (zh) 2018-07-26 2018-07-26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0071A CN108910071A (zh) 2018-11-30
CN108910071B true CN108910071B (zh) 2020-10-23

Family

ID=64418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38521.2A Active CN108910071B (zh) 2018-07-26 2018-07-26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007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806A (en) * 1987-06-15 1989-02-14 Woven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oven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cable for rapid aircraft repair and method
US6981673B1 (en) * 2004-11-05 2006-01-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Wear resisting sleeve system for aircraft landing arresting cables
CN102561076B (zh) * 2010-12-16 2015-02-25 杜邦公司 具有高断裂强力和高断裂伸长率的复合绳及相关增强制品和用途
KR20150036162A (ko) * 2012-07-18 2015-04-07 오티스엘리베이터캄파니 내화성 벨트
CN204151601U (zh) * 2013-06-20 2015-02-11 郑州中远防务材料有限公司 索具
US20150274322A1 (en) * 2014-03-28 2015-10-01 Fahad Alammari Emergency landing apparatus for aircraf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0071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01788C (en) Composite rop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6190647B2 (ja) 合成繊維ロープ
US8365646B2 (en) Securing device
CN106995969B (zh) 部分浮线纺织织物
KR100430985B1 (ko) 제지기로종이및판지를제조하는데있어서종이웨브의운반및이송용로프
EP3169842B1 (en) Rope with woven sheath
US11136710B2 (en) Wrappable textile sleeve having supplemental lace closur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KR102170582B1 (ko) 특히 자동차용 케이블을 래핑하기 위한 접착 스트립
US20140113519A1 (en) Cut Resistant Webbing System
US20140178615A1 (en) Ribbed woven material
US9056656B2 (en) Mooring loop
FI72881B (fi) Daempningsanordning foer dynamisk belastning.
CN108910071B (zh) 拦阻带及其生产方法
WO2013163094A1 (en) Mooring loop
CN109706765B (zh) 一种适用于空间位置保持固定的定点定力连接破断结构
WO2015176036A2 (en) Rope products, system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CN111501385A (zh) 高缓冲拒水动力挽索及其制作方法
US5183703A (en) Belt strap for safety belts
CN211912495U (zh) 电力作业用连接带
JPH02210036A (ja) 強化材用複合糸条
DE202016102083U1 (de) Kabelwickelband
CN213521124U (zh) 一种自包覆护套及车内电路系统
CN115369540B (zh) 一种机织拉索、增强拉索、设备及制造方法
DE102011052146B3 (de) Rundschlinge zum Heben von Lasten
NZ209973A (en) Lay flat hose reinforcement with multi-filament yarns and mono-filaments twisted togeth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10000 47, Wanliu Tang Road,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51

Applicant after: Special equipment room of navig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eam of PLA 93303

Address before: 110000 47, Wanliu Tang Road,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51

Applicant before: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AIR FORCE COMMAND AIRCRAFT ARRESTING EQUIPMENT RESEARCH OFFICE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