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9840A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09840A CN108909840A CN201810907167.4A CN201810907167A CN108909840A CN 108909840 A CN108909840 A CN 108909840A CN 201810907167 A CN201810907167 A CN 201810907167A CN 108909840 A CN108909840 A CN 108909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frame
- frame
- section
- vehicle
- middle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183 dynamical syste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包括:车架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驾驶室系统、动力系统、车厢系统以及转向制动系统。车架系统包括上凸的车架前段、下凹的车架前中段、上凸的车架中段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转向制动系统设置在车架前段上,驾驶室系统设置在车架前段和车架前中段上,动力系统设置在车架中段上,车厢系统设置在车架中段和车架后段上。本发明通过独特设计的车架系统,可以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的同时增大满载离地间隙,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通过对车架系统的车架前段以及驾驶室中的转向组件的排布设计,能够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并且提供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满足驾驶员舒适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节能、安全、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矿井环境中,通常采用电动汽车进行作业。但是对于一些薄矿层,其巷道非常低。因此现有技术的电动汽车要么由于整体高度偏高,无法适应这些薄矿层巷道,要么因为离地间隙太低,无法适应巷道内恶劣路面的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整车高度低且满载离地间隙大,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包括:车架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驾驶室系统、动力系统、车厢系统以及转向制动系统,其中所述车架系统包括上凸的车架前段、下凹的车架前中段、上凸的车架中段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其中所述冷却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和所述转向制动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上,所述驾驶室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和所述车架前中段上,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上,所述车厢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和所述车架后段上;通过上凸的车架前段、下凹的车架前中段、上凸的车架中段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构成的车架上车架上的车身悬置点下沉设计,实现整车高度≤1.6m,不仅适用薄煤层的低巷道内,底盘且满载最小离地间隙≥200mm,拥有较强的通过性能,适合煤矿恶劣路面行驶。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车架前段包括水平前段和第一向下弯折段,所述车架中段包括向上弯折段、水平中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通过车架前段的特定设计,可以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的同时增大满载离地间隙,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驾驶室系统包括车前盖和驾驶室,所述冷却系统和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层叠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水平前段上且容置在所述车前盖中,所述驾驶室设置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和所述车架前中段上。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转向制动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水平前段下方的前悬架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的所述水平中段下方的后悬架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内部的转向组件、加速组件和减速组件;所述转向组件的相对水平方向倾斜30-55度角,所述加速组件和所述减速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上方;车架系统的车架前段以及驾驶室中的转向组件的整体布置设计和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有效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和满足驾乘人员操作和舒适度的要求。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水平前段的前端、侧部分别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车前盖的前支撑架以及车身前端支撑,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水平前段上部设置支撑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的车架前骨架,所述冷却系统容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中,所述车架前段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的末端设置支撑所述驾驶室的前端的车身前端支撑。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车架前骨架上进一步设置加速组件固定支撑、减速组件固定支撑以及转向组件支撑,所述转向组件、加速组件和减速组件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向组件支撑、所述加速组件固定支撑、和所述减速组件固定支撑上。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车架中段的向上弯折段的前端下侧和所述水平中段的后端下侧分别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后悬架组件的后悬架固定端支架和后悬架活动端支架,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水平中段上方。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车架中段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用于支撑所述驾驶室的驾驶室支撑,所述前悬架组件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所述后悬架组件是弹簧独立悬架,其中所述弹簧独立悬架由少片高承载板簧构成;所述驾驶室支撑之间水平并排设置多个电控组件,所述多个电控组件设置在驾驶室的驾驶室座椅下方从而充分利用空间;并且由于悬架普遍采用少片簧高承载板簧,减小板簧刚度,有效降低了底盘高度;通过前后悬架设计,可以保证驾驶室的舒适度和良好的操作性能。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并排水平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上的多个控制器,以及侧挂在所述车架前骨架上的开关组件,通过将控制器和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便于人体操控且便于维护检修;所述车架中段上水平设置电池支架,所述电池支架上单层平放电池总成,从而有效利用X/Y方向多余空间,压缩Z向空间,达到降高度目的。
在本发明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空载高度低于1.6米,且满载离地间隙大于200毫米;可以整体降低高度设计,降低整车质心,提高整车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实施本发明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通过独特设计的车架系统,可以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的同时增大满载离地间隙,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更进一步地,通过对车架系统的车架前段以及驾驶室中的转向组件的排布设计,能够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并且提供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满足驾驶员舒适度的要求。再进一步地,通过前后悬架设计,可以保证驾驶室的舒适度和良好的操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转向制动系统;
图5a是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载人侧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载人俯视图;
图5c是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载人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车架系统上设置多个控制部件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车架系统上设置多个控制部件且坐人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包括:车架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驾驶室系统、动力系统、车厢系统以及转向制动系统,所述车架系统包括上凸的车架前段、下凹的车架前中段、上凸的车架中段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所述冷却系统、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和所述转向制动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上,所述驾驶室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和所述车架前中段上,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上,所述车厢系统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和所述车架后段上。实施本发明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通过独特设计的车架系统,可以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的同时增大满载离地间隙,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3示出了其中的车架系统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4中进一步示出了其中显示转向制动系统车架系统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包括:车架系统100、冷却系统200、电气控制系统300、驾驶室系统400、动力系统500、车厢系统600以及转向制动系统700。所述车架系统100包括上凸的车架前段110、下凹的车架前中段120、上凸的车架中段130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140。其中所述冷却系统200、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和所述转向制动系统70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上,所述驾驶室系统40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和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所述动力系统50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上,所述车厢系统60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和所述车架后段140上。
进一步参见图2-3所示,所述车架前段100包括一个水平前段和一个第一向下弯折段,车架前中段120包括一个水平段。该第一向下弯折段分别连接该水平前段和水平段,从而形成上凸的车架前段110和下凹的车架前中段120。所述车架中段130包括向上弯折段、水平中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该车架后段140包括一个水平后段。该所述车架中段130的向上弯折段连接车架前中段120的水平段和所述车架中段130的水平中段,从而形成上凸的车架中段130。同时该第二向下弯折段连接该水平中段和车架后段140的水平后段。从而形成下凹的车架后段140。
进一步参见图1可知,所述驾驶室系统400包括车前盖410和驾驶室420。所述冷却系统200和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层叠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上且容置在所述车前盖410中。所述驾驶室420设置所述车架前段10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和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进一步参见图1可知,所述车厢系统600包括车身组件610和后厢组件620。所述车身组件61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的水平中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上,并且所述动力系统500容置在所述车身组件610中。所述后厢组件620设置在所述车架后段14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系统400和所述车厢系统600是独立的总成件。所述驾驶室系统400过车身悬置和所述车架系统100连接,保证驾驶室的舒适性,而所述后厢组件620则主要是装载少量的维修工具和物品。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驾驶室系统400和车厢系统600来构建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所述驾驶室420设置所述车架前段10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110和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因此车架系统100的车身悬置点下沉设计,上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110上设置纵梁,该纵梁上平面突出驾驶室底板平面,形成驾驶室底板槽型结构与车架纵梁镶嵌套合结构,将高度方向空间上的170mm空间重叠利用,达到整车降高度目的。
进一步参见图4可知,所述转向制动系统70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下方的前悬架组件74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的所述水平中段下方的后悬架组件750,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室420内部的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系统500的电池组件可以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的下部。而所述动力系统可以采用4x2后轮驱动,重心偏后,拥有加强驱动力并且能够保证转向轻便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前悬架组件74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而水平前段的高度高于向下弯折段的高度,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开前悬架组件740的运动。而所述驾驶室420设置所述车架前段10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和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由于车架前中段120的高度降低造成下凹,从而为驾驶室提供较大的空间,在降低整车高度的基础上,保证了驾驶室的高度,确保了驾驶员的操作。动力系统50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的水平中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之上。该水平中段两侧分别是所述车架中段130的向上弯折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因此该水平中段高度升高造成上凸,而后悬架组件75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的所述水平中段下方,这样同样有效的避开后悬架组件750的运动。所述后厢组件620设置在下凹所述车架后段140上,方便货物装运。
进一步参见图4可知,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设置在所述驾驶室420内部。其中,所述转向组件710的相对水平方向倾斜大约30-55度角,优选倾斜45度角,距离驾驶室420的底板距离约为500-700mm,优选600mm。车辆座椅距离驾驶室420的底板距离约为200-300mm,优选250mm。所述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0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上方。本发明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空载高度低于1.6米,优选为1550mm,且满载离地间隙大于200mm。驾驶室内部空间尺寸优选为1220mm*1250mm*1200mm,内部空间较大,座椅在满足相关汽车要求的前提,厚度≤100mm,确保座椅上表面到顶棚处大约910mm,保证了驾驶员的操纵舒适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车架系统的车架前段以及驾驶室中的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的排布设计,能够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并且提供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满足驾驶员舒适度的要求。
图5a-5c是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载人各个视图。虽然图5a-5c是以双人电动汽车进行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还可以用作单人电动汽车等等各类其他电动汽车。如图5a-5c所示,在本发明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于1.6m,优选为1550mm,整车尺寸优选为3700mm*1400mm*1550mm。其在双人满载时,离地间隙大于200mm。驾驶室内部空间尺寸优选为1220mm*1250mm*1200mm,内部空间较大,座椅在满足相关汽车要求的前提,厚度≤100mm,确保座椅上表面到顶棚处大约910mm,保证了驾驶员的操纵舒适性。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可以给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全部配置宽截面小半径超强承载能力块状花纹轮胎(250R-15),从而降低底盘高度,保证承载能力。实施本发明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通过独特设计的车架系统,可以在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整车高度低的同时增大满载离地间隙,因此能够适应薄矿层巷道作业。进一步地通过对车架系统的车架前段以及驾驶室中的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的排布设计,能够增大驾驶室内部空间并且提供优秀的人车工程设计,满足驾驶员舒适度的要求。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车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车架系统100包括上凸的车架前段110、下凹的车架前中段120、上凸的车架中段130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140。所述车架前段100包括一个水平前段和一个第一向下弯折段,车架前中段120包括一个水平段。该第一向下弯折段分别连接该水平前段和水平段,从而形成上凸的车架前段110和下凹的车架前中段120。所述车架中段130包括向上弯折段、水平中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该车架后段140包括一个水平后段。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的前端、侧部分别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车前盖410的前支撑架111以及车身前端支撑114,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上部设置支撑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的车架前骨架112,所述冷却系统200容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中,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向下弯折段的末端设置支撑所述驾驶室420的前端的车身前端支撑115。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进一步设置加速组件固定支撑116、减速组件固定支撑以及转向组件支撑113,所述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向组件支撑113、所述加速组件固定支撑116、和所述减速组件固定支撑上。所述车架中段130的向上弯折段的前端下侧和所述水平中段的后端下侧分别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后悬架组件750的后悬架固定端支架131和后悬架活动端支架132,所述动力系统500设置在所述水平中段上方。所述车架中段120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用于支撑所述驾驶室420的驾驶室支撑121,所述前悬架组件740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所述后悬架组件750是弹簧独立悬架。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独立悬架采用少片簧高承载板簧,减小板簧刚度,有效降低了底盘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系统的纵梁均采用高强度矩形管制作,拥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较好的适应恶劣的路面;同时也拥有较强的通过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前悬架组件740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操作性;所述后悬架组件750是钢板弹簧独立悬架,因此坚固耐用。前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和后钢板弹簧独立悬架,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也提高的操纵性能,能较好的适应的恶劣的路面行驶。
图7是图6所示的车架系统上设置多个控制部件时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的车架系统上设置多个控制部件且坐人时的示意图。如图7-8所示,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所述驾驶室支撑121之间水平并排设置多个电控组件,例如调速控制器311、暖风机312和备用电源313。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其他电控组件。由于所述驾驶室支撑121上部设置驾驶室座椅,即所述多个电控组件设置在驾驶室420的驾驶室座椅下方,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进一步如图7-8所示,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包括并排水平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的多个控制器,例如车灯控制器314、安全控制器315、主控制器316和电源控制器317,以及侧挂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的开关组件318,例如紧急断电开关。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紧急断电开关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朝向驾驶室的一侧,所述车灯控制器314、安全控制器315、主控制器316和电源控制器317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按照其他顺序或者位置水平设置这些控制器和侧挂其他弱电组件,通过将控制器和开关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便于人体操控且便于维护检修。
进一步如图7-8所示,所述车架中段130上水平设置电池支架133,所述电池支架133上单层平放电池总成134,从而有效利用X/Y方向多余空间,压缩Z向空间,达到降高度目的。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系统(100)、冷却系统(200)、电气控制系统(300)、驾驶室系统(400)、动力系统(500)、车厢系统(600)以及转向制动系统(700),其中所述车架系统(100)包括上凸的车架前段(110)、下凹的车架前中段(120)、上凸的车架中段(130)以及下凹的车架后段(140),其中所述冷却系统(200)、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和所述转向制动系统(70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上,所述驾驶室系统(40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和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所述动力系统(50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上,所述车厢系统(60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和所述车架后段(1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100)包括水平前段和第一向下弯折段,所述车架中段(130)包括向上弯折段、水平中段和第二向下弯折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系统(400)包括车前盖(410)和驾驶室(420),所述冷却系统(200)和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层叠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上且容置在所述车前盖(410)中,所述驾驶室(420)设置所述车架前段(10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和所述车架前中段(1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制动系统(700)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下方的前悬架组件(740)、设置在所述车架中段(130)的所述水平中段下方的后悬架组件(750),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室(420)内部的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所述转向组件(710)相对水平方向倾斜30-55度角,所述加速组件(720)和所述减速组件(730)设置在所述车架前段(10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的前端、侧部分别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车前盖(410)的前支撑架(111)以及车身前端支撑(114),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水平前段上部设置支撑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的车架前骨架(112),所述冷却系统(200)容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中,所述车架前段(110)的所述第一向下弯折段的末端设置支撑所述驾驶室(420)的前端的车身前端支撑(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进一步设置加速组件固定支撑(116)、减速组件固定支撑以及转向组件支撑(113),所述转向组件(710)、加速组件(720)和减速组件(730)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向组件支撑(113)、所述加速组件固定支撑(116)、和所述减速组件固定支撑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中段(130)的向上弯折段的前端下侧和所述水平中段的后端下侧分别设置用于固定所述后悬架组件(750)的后悬架固定端支架(131)和后悬架活动端支架(132),所述动力系统(500)设置在所述水平中段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中段(120)的前端和后端设置用于支撑所述驾驶室(420)的驾驶室支撑(121),所述前悬架组件(740)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所述后悬架组件(750)是弹簧独立悬架,其中所述弹簧独立悬架由少片高承载板簧构成;所述驾驶室支撑(121)之间水平并排设置多个电控组件,所述多个电控组件设置在驾驶室(420)的驾驶室座椅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系统(300)包括并排水平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的多个控制器,以及侧挂在所述车架前骨架(112)上的开关组件;所述车架中段(130)上水平设置电池支架(133),所述电池支架(133)上单层平放电池总成(134)。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的空载高度低于1.6米,且满载离地间隙大于200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07167.4A CN108909840A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07167.4A CN108909840A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09840A true CN108909840A (zh) | 2018-11-30 |
Family
ID=6440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07167.4A Pending CN108909840A (zh) | 2018-08-10 | 2018-08-10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0984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4705A (zh) * | 2022-05-09 | 2022-08-30 | 青岛九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与车厢柔性贯通式特种车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477758U (zh) * | 2009-07-14 | 2010-05-19 | 杨涛 | 电动教练车 |
CN201980063U (zh) * | 2011-04-18 | 2011-09-2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及其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
CN101395022B (zh) * | 2006-02-28 | 2012-07-0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蓄电组的车载构造 |
CN103101431A (zh) * | 2011-11-14 | 2013-05-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 |
CN205059733U (zh) * | 2015-10-23 | 2016-03-02 | 南京工程学院 | 齿轮齿条式可自动伸缩小型电动汽车车架 |
WO2017075523A2 (en) * | 2015-10-30 | 2017-05-04 | Faraday&Future Inc. | Joint for an underbody of a motor vehicle |
CN208731070U (zh) * | 2018-08-10 | 2019-04-12 | 深圳市德塔防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
2018
- 2018-08-10 CN CN201810907167.4A patent/CN10890984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5022B (zh) * | 2006-02-28 | 2012-07-0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蓄电组的车载构造 |
CN201477758U (zh) * | 2009-07-14 | 2010-05-19 | 杨涛 | 电动教练车 |
CN201980063U (zh) * | 2011-04-18 | 2011-09-2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及其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
CN103101431A (zh) * | 2011-11-14 | 2013-05-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动力控制单元的保护构造 |
CN205059733U (zh) * | 2015-10-23 | 2016-03-02 | 南京工程学院 | 齿轮齿条式可自动伸缩小型电动汽车车架 |
WO2017075523A2 (en) * | 2015-10-30 | 2017-05-04 | Faraday&Future Inc. | Joint for an underbody of a motor vehicle |
CN208731070U (zh) * | 2018-08-10 | 2019-04-12 | 深圳市德塔防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王望予: "汽车设计", vol. 3, 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s: 23 - 24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54705A (zh) * | 2022-05-09 | 2022-08-30 | 青岛九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与车厢柔性贯通式特种车 |
CN114954705B (zh) * | 2022-05-09 | 2024-03-19 | 青岛九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与车厢柔性贯通式特种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540049C2 (ru) |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энерго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зоной | |
CN102897228B (zh)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总成结构 | |
CN205345039U (zh) | 一种中型电动客车底盘轻量化车架结构 | |
CN202879613U (zh) |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总成结构 | |
US20170137067A1 (en) | Rear body module | |
CN104590392A (zh) | 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 |
CN107953933A (zh) | 车辆隧道底板结构 | |
CN208731070U (zh)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
CN108909840A (zh) | 适应薄层作业的电动汽车 | |
CN102612451B (zh) | 用于运输工具的竖直移动的支撑乘客的系统 | |
CN108146505A (zh) | 一种半承载式厢式电动货车 | |
CN20587171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车体固定结构 | |
CN104071229A (zh) | 一种全承载式纯电动客车的车架结构 | |
CN208760721U (zh) | 一种电瓶汽车车架 | |
CN108909836B (zh) | 薄层电动汽车及其车架系统 | |
CN208827931U (zh) | 薄煤层电动汽车及其车架系统 | |
EP3176022B1 (en) | Bus | |
CN205737702U (zh) |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 |
CN207697810U (zh) | 一种半承载式厢式电动货车 | |
CN207843069U (zh) | 一种桁架式货车车身 | |
CN202358168U (zh) | 一种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 | |
CN215474329U (zh) |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矿用卡车空调 | |
CN208665313U (zh) | 一种车轮架及车架 | |
CN203805998U (zh) | 一种全承载式纯电动客车的车架结构 | |
CN108146507A (zh) | 一种桁架式货车车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