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2162A -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2162A
CN108902162A CN201810869350.XA CN201810869350A CN108902162A CN 108902162 A CN108902162 A CN 108902162A CN 201810869350 A CN201810869350 A CN 201810869350A CN 108902162 A CN108902162 A CN 108902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triacontanol
plant growth
wheat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93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福琳
吴鸣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Xin Lian Bi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Xin Lian Bi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Xin Lian Bi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Xin Lian Bi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693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02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02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2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oxygen or sulfur compounds
    • A01N31/02Acycl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包括6‑BA和三十烷醇,所述6‑BA和三十烷醇质量比为(30~1):1。一种包含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的制剂,具有促进小麦生长、促进果蔬坐果方面的作用。本申请的制剂能显著提高药效稳定性,增加制剂的利用率,适合工业化生产。特别适用于小麦、水果和蔬菜。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也是有机合成、微量分析、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以及现代农林园艺栽培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30多年来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越来越多,但由于应用技术比较复杂,其发展不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迅速,应用规模也较小。但从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对目标植物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特定的用途,而且应用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只有在特定的施用条件(包括外界因素)下才能对目标植物产生特定的功效。往往改变浓度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在低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下则变成抑制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用途,因品种和目标植物而不同。例如:控制萌芽和休眠;促进生根;促进细胞伸长及分裂;控制侧芽或分蘖;控制株型(矮壮防倒伏);控制开花或雌雄性别,诱导无子果实;疏花疏果,控制落果;控制果的形或成熟期;增强抗逆性(抗病、抗旱、抗盐分、抗冻);增强吸收肥料能力;增加糖分或改变酸度;改进香味和色泽;促进胶乳或树脂分泌;脱叶或催枯(便于机械采收);保鲜等。
三十烷醇,分子式为C30H62O,结构式为CH3-(CH2)28-CH2-OH,CAS号:593-50-0。三十烷醇主要来源于米糠蜡、蜂蜡、甘蔗中,又称蜂花醇,是从蜜蜂蜡中纯化提取的天然生物产品。
三十烷醇是一种天然的长碳链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畜无害及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农业上可作为广谱性植物生长促进剂。发达的农业国家,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全面喷施三十烷醇,作为农业丰产丰收,优化品质结构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优化产品、保持生态平衡、回归自然、提高产量,为绿色食品提供重要的技术物质。
三十烷醇的作用特性是可经由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改善细胞膜的透性、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强度、增强淀粉酶、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能促进发芽、生根、茎叶生长及开花,使农作物早熟,提高结实率,增强抗寒、抗旱能力、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6-BA即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别名6-苄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分子式为C12H11N5,相对分子质量为225.26,作为对人、畜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对植物的主要功能和生理作用包括:能促进细胞分裂;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促进细胞增大增肥;
促进种子发芽;诱导休眠芽生长;抑制或促进茎、叶的伸长生长;抑制或促进根的生长;抑制叶的老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促进花芽形成和开花;诱发雌性性状;促进座果;促进果实生长;诱导块茎形成;物质的调运和积累;抑制或促进呼吸;促进蒸发和气孔开放;提高抗伤害能力;抑制叶绿素的分解;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
6-BA可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将氨基酸、生长素、无机盐等向处理部位调运。具有高效、稳定、廉价和易于使用等特点,可用于提高茶叶、烟草的质量及产量;蔬菜、水果的保鲜和无根豆芽的培育,明显提高果品及叶片的品质。
但是,在农业应用方面,由于试验作物种类、用法和浓度、处理时间和部位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或反应也不尽相同。其中促进细胞分裂,促进非分化组织分化,促进生物体内物质的积累,促进侧芽发生,防止老化等作用是6-BA等细胞分裂素类特有的生理作用,是其它植激素所没有或不及的。正因为如此,6-BA等成为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化合物。6-BA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其生理作用局限于处理部位及其附近。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处理方法和处理部位。这也是限制它在农业和园艺上更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及制剂可以对植物的自然进程起到刺激作用,包括加强或有益于营养吸收等作用,该制剂,使用方便,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特点,因此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6-BA和三十烷醇,所述6-BA和三十烷醇质量比为(30~1):1,并以月桂酸衍生物作为主增效剂。
优选的,所述6-BA和三十烷醇质量比为19:1。
一种制剂,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和辅剂;所述辅剂为溶剂、助剂和载体中任意两种或三种。
优选的,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乳粉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剂或微乳剂。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包括月桂酸衍生物和至少一种选加益粉、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三聚磷酸钾、硫酸钾、无水硫酸镁、一水硫酸锌或聚天冬氨酸钙;所述月桂酸衍生物包括月桂酰胺和/或月桂酸酯。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至少一种选自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所述乳化剂为至少一种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溴代双二十八烷基铵。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至少一种选自稀酸、稀碱、DMF、DMSO、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环戊酮、环己酮、乙酸乙酯;所述渗透助溶剂为至少一种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噻酮、有机硅、增效醚、增效砜、氮酮、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钠、碳酸烷基酯、氯化脂肪、烷基萘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防结块剂为至少一种选自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二氧化硅。
优选的,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乳粉剂,所述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BA 0.1~10%,三十烷醇0.01~10%,乳化剂0.5~5%,增效剂5~10%,填料15~92.5%;所述制剂的剂型为粉剂或可湿性粉剂,所述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BA 0.1~10%,三十烷醇0.01~10%,乳化剂1~10%,增效剂5~10%,填料15~92.5%;所述制剂的剂型为水剂或微乳剂,所述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BA0.5~10%,三十烷醇0.05~10%,乳化剂1~10%,增效剂5~10%,渗透助溶剂,0.5~15%,填料15~92.5%。
本发明所提供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以及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剂在促进小麦生长、促进果蔬坐果方面的应用。
所述果蔬包括水果和蔬菜;所述水果为任意一种选自葡萄、苹果、梨、枇杷、柑橘、樱桃、芒果、荔枝、猕猴桃、桃或杏;所述蔬菜为任意一种选自西红柿、黄瓜、茄子、苦瓜、丝瓜、豆角、辣椒或青椒。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6-BA和三十烷醇以一定的比例组成,并以月桂酸衍生物作为主增效剂,月桂酸衍生物如月桂酰胺等作为增效剂的原理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长链烷基相连的极性基团,可利用电荷相对于水介质而采取独特的定向排列,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溶液表面的吸附与在溶液内部形成胶团,从而有一定的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调理土壤结构,并且具有吸附架桥、表面吸附和增强作用,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利用率。本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具有促进小麦生长、促进果蔬坐果方面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含所述6-BA和三十烷醇组合物的制剂,通过辅料的选择,辅料与组合物之间的配比,经药效稳定性试验证明,本申请所述制剂能显著提高药效稳定性,增加制剂的利用率,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以下述实施例阐述并应用于农业领域。
实施例1
试剂:6-BA:1.9%,三十烷醇0.1%,月桂酰胺:10%,加益粉:56.5%;溶剂:10%;渗透助溶剂DT-80:4.5%;防结块剂:1.5%,填料:15%。
1)将6-BA用5%的KOH溶液溶解,溶液呈无色透明状,无沉淀。
2)用一定量的四氯化碳溶液溶解三十烷醇,溶液呈乳白色,无不溶物。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溶液,倒入加益粉上,直至溶液被加益粉完全吸附,在室温下晾干。
4)将主增效剂月桂酰胺、助剂、渗透助溶剂、防结块剂连同步骤(3)晾干后的物质,一起倒入粉碎机中粉碎,得到最终产品。
5)测得产品理化性质为:呈白色粉状,水中溶解度为5%,溶液的pH=7.0。
实施例2
试剂A:6-BA 1.8%,三十烷醇0.2%,乳化剂2.5%,加益粉:78.5%,溶剂:10%,渗透助溶剂DT-80:5.5%,防结块剂:2.5%。
试剂B:6-BA 1.9%,三十烷醇0.1%,乳化剂2.5%,增效剂包括月桂酰胺10%,加益粉:68.5%,溶剂:10%,渗透助溶剂DT-80:4.5%,防结块剂:2.5%。
(1)将6-BA和三十烷醇分别用溶剂乙醇溶解,至溶液呈无色透明状,无沉淀。
(2)将增效剂、助剂、渗透助溶剂和步骤(1)得到的溶液,加入定量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3)调节溶液的pH=6.5-7.0。
(4)使用前稀释至规定浓度。
(5)按照要求喷施于植物叶面或根部。
实施例3
对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其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增产效果及对促进增长小麦和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3.1试验条件
试验作物:小麦。品种:济麦22。
栽培条件:试验安排在安徽省萧县杜楼镇业庄村,试验田肥水条件均匀。前茬为玉米,本次试验供试作物为冬小麦。
其它条件:于2016年10月18日播种,亩播种量15千克。
3.2试验设计和安排
试验药剂: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药剂按照实施例1制成后按比例施用)
对照药剂: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PD20110772,四川省兰月科技有限公司,市购);
0.1%三十烷醇微乳剂(PD20082986,河北华灵农药有限公司,市购);
空白对照处理。
供试药剂剂量设计如表3-1所示。
表3-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实验小区安排
小区排列如表3-2
表3-2 实验小区排列
重复1 7 2 6 5 1 3 4
重复2 5 7 4 6 2 1 3
重复3 3 5 2 7 6 4 1
重复4 4 6 1 5 7 3 2
小区面积:30平方米;重复次数:4次。
3.3施药方法
于小麦抽穗盛期和扬花末期分别用试验药剂的5000倍液、4000倍液、30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浓度对小麦植株进行2次喷雾处理。
施药器械采用台州产3WBS-16B型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3mPa,喷孔口径为1mm。
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分别于2017年4月17日和5月1日下午2次对小麦进行喷药处理。
施药用水量为40千克/667㎡;喷液量为600千克/公顷。试验药剂处理浓度分别为5000、4000、3000和2000倍液;对照药剂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2000倍和0.1%三十烷醇微乳剂2000倍液。
3.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气象资料:施药当天(2017年4月17日和5月1日)晴天到多云和阴天,风力3-5级,日均温分别为21℃和23℃,相对湿度61%和64%。试验期间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详见表7、8。
土壤资料:试验田土质为两合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7.8,有机质含量1.2%。
田间管理资料:小麦出苗后28天防除田间禾本和阔叶杂草;施肥和管理水平与周围农户基本一致。
产量调查时间和次数:第二次喷药处理后30天(6月/1日),对平均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进行统计,并运用DMRT法生物统计方法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调查方法采用每小区5点,每点调查1㎡,带回室内考种,统计记载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药效计算方法
其中:PT——药剂处理区调查数据;
CK——空白对照区相应的调查数据。
作物调查:调查方法为经取样调查测算出每亩约34.0万穗左右,采取5点取样,每点调查1㎡的面积。
调查次数和副作用观察为第一次施药后3天、13天和第二次药后5天、15天分别目测各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情况,查看是否对小麦有不良影响。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在小麦收获时,测定试验药剂小麦品质(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3.5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对所试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的测试结果分别如表3-3、表3-4、表3-5、表3-6、表3-7所示。
表3-3 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每平方米穗数调查结果
表3-4 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小麦穗粒数调查结果
生物统计分析方法:为Duncan法,以下同。
表3-5 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小麦千粒重调查结果
表3-6 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小麦产量调查结果
表3-7 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小麦品质测试结果
应用效果评价: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对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等都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中高使用剂量增产率达到15.72-26.55%,试验结果还表明抽穗盛期及以后使用试验药剂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对小麦田有效穗数增加、小麦株高和茎粗未观察到影响。品质测试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小麦的品质无明显影响。
推荐大田用稀释倍数:3000倍和4000倍;折合有效成分5mg~6.67mg/Kg。
施药时期:于小麦抽穗盛期、扬花末期,对小麦进行2次茎叶喷雾。
安全性评价:试验药剂所在的小区随用药量比例的增加长势好,叶色绿,对小麦安全,可推广使用。
实验期间的气象记录如表3-8、3-9所示。
表3-8 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表(2016年)
表3-9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2016年)
实施例4
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样品对小麦田的调节生长和对作物安全性与田间药效试验。
4.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作物:小麦
品种:石新828。
4.2试验对象的选择
小麦。
4.3栽培条件
2016年10月5日播种,机播,亩播种量13kg;
前茬玉米。
4.4其他条件
试验地的小麦为秋季直播,耕种条件较好,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在收获玉米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然后旋耕,深度为20cm,整地后进行机械播种。播种时间为2016年10月5日,播种量为每亩13kg,播种深度为5cm,行距10cm,在进行机械播种过程中每亩施20公斤磷酸二铵和10公斤尿素作为种肥,试验期间进行正常的栽培及水肥管理。
4.5试验药剂
2%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可溶粉剂(试验药剂按照实施例1制备后按比例施用)。
对照药剂:0.1%三十烷醇微乳剂,由广西安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由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设清水对照处理。
4.6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表4-1为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表。
表4-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处理号 药剂 商品量(克/亩) 有效成分量(毫克/千克)
1 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 5000 4
2 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 4000 5
3 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 3000 6.67
4 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 2000 10
5 0.1%三十烷醇微乳剂 2000 0.5
6 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 2000 10
7 清水对照 - -
4.7小区安排
试验设7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排列如表4-2所示。
实验小区面积:20m2,重复次数:4次。
表4-2 小区排列
1 2 3 4 5 6 7
6 1 4 5 7 2 3
2 5 1 6 3 7 4
7 4 2 3 1 5 6
4.8施药方法
使用方法为茎叶喷雾用药,均匀喷雾;用水量450升/公顷。
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静电喷雾器,施药器械为台州市路桥区嘉能植保机械厂生产的3WBD-16背负式喷雾器,扇形喷头,工作压力为0.3MPa。
施药次数共2次,时间分别为:
于2017年4月12日下午3:00用药1次;
于2017年5月2日下午3:00用药1次,
使用量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剂量见表1。
4.9防治病虫和非靶标杂草药剂资料
4月21日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杂草1次;5月15日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药液和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小麦蚜虫和小麦白粉病。
4.10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
气象资料:
第一次用药时平均风速为1.4m/s,相对湿度44.0%,平均温度17.3℃;第二次用药时平均风速为0.7m/s,相对湿度52.2%,平均温度20.4℃;试验期间无明显影响药效发挥的天气情况发生,用药及试验期间气象条件见表5、表6。
土壤资料
土质为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9%、碱解氮97.0mg/kg、有效磷44.2mg/kg、有效钾180.5mg/kg,土壤pH值7.0。
4.11田间管理
于施药之前8天(2017年4月5日)进行灌溉,在灌溉的同时每亩地施用尿素10公斤;于5月10日进行第二次灌溉;于5月28日进行第三次灌溉。
4.12调查
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后1d、3d、5d、10d、20d目测小麦药害症状;于6月13日作物收获时测产;
6月13日收获时调查穗数、穗粒数;收获后检测千粒重。
调查方法:
小麦收获时每小区取5个点,每点1m2,调查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重,并得出5点平均值;
小麦收获时每小区于中部取5个点,每点2m2,考种测产。
4.13药效计算方法
参考标准为《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增产率计算公式:
增产率(%)=(处理区产量-清水对照产量)/清水对照产量×100
对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方法为邓肯氏法。
4.14对非靶标生物影响
目测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无影响。
4.15结果与分析
田间目测,供试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在小麦抽穗前期和扬花盛期各用药1次,共用药2次,药后观察小麦长相、长势正常,未见药害症状。
小麦经供试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有效成分使用量4mg/kg、5mg/kg、6.67mg/kg、10mg/kg处理后,各用药处理的有效穗数与清水对照除处理4mg/kg外差异均显著,其余各剂量间差异不显著;每穗实粒数与清水对照差异显著,各剂量间也有明显差异;千粒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各剂量间差异不显著(表4-3)。
供试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各处理的产量均高于清水对照,各个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四个用药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1.1%、4.9%、6.6%、5.3%(表4-4)。
对各处理进行品质分析,各处理间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脂肪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表4-5)。试验药剂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与对照药剂0.1%三十烷醇微乳剂、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相比,二者对产量、品质等的影响基本一致(表4-5)。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考虑,建议供试2%苄氨基嘌呤·三十烷醇可溶粉剂在北方小麦田推荐剂量5~6.67mg/kg,用水量每公顷450kg,小麦抽穗前期和扬花盛期各用药一次,对小麦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表4-3 药剂对产量结构的影响
表4-4 药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处理 产量(kg/ha) 增产率(%)
1 7519.3f 1.1
2 7801.9c 4.9
3 7928.4a 6.6
4 7831.7b 5.3
5 7675.5e 3.2
6 7735.0d 4.0
7 7437.5g -
表4-5 药剂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处理 蛋白质(%) 可溶性糖(%) 淀粉(%) 脂肪(%)
1 10.75a 5.39a 64.22a 1.60a
2 10.81a 5.44a 64.25a 1.57a
3 10.77a 5.35a 64.30a 1.61a
4 10.72a 5.38a 64.28a 1.59a
5 10.70a 5.33a 64.29a 1.55a
6 10.74a 5.40a 64.24a 1.58a
7 10.77a 5.42a 64.26a 1.55a
实施例5三十烷醇+6BA试剂对茄子生长影响试验
5.1材料与方法
5.1.1试验材料
供试茄子种苗,由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提供,供试试剂按照实施例2制备,其中试剂A为三十烷醇+6BA水剂,试剂B为三十烷醇+6BA水剂另加增效剂10%月桂酰胺。试验于2018年4月20日在中牟官渡村实验基地进行定苗。
5.1.2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3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0㎡。
处理1:常规菜地+50ppm浓度供试药品A,在苗期和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共喷2次;
处理2:常规菜地+与处理1同期喷施等量100ppm浓度供试药品A;
处理3:常规菜地+与处理1同期喷施等量100ppm浓度复配剂即供试药品B;
处理4:常规菜地+与处理1同期喷施等量清水。
施药后3天观察是否产生药害,且不进行喷水管理;试验除按方案要求的喷施药液或请水外,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菜田生产。
在茄子成熟采收时,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0个茄子进行农艺性状测量(包括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并计算出果形指数),并选择6株统计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分别用百分之一天平秤和游标卡尺测定各指标,试验数据用DPS(试用版)和Excel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5.2结果与分析
5.2.1喷施三十烷醇·6BA试剂对茄子果实性状的影响
从表5-1可知,处理1~处理3,均增大茄子果实纵径,与对照相比,增长率分别为2.20%、3.60%和20.00%,但差异不显著;均增大茄子果实横径,与对照相比,增长率分别为6.21%、8.62%和14.98%,其中处理2和处理3增长显著差异;均增大茄子单果重,与对照相比,增长率分别为27.38%、37.88%和58.68%,其中处理2和处理3增长显著差异。
表5-1 三十烷醇·6BA试剂喷施对茄子果实性状的影响
5.2.2喷施三十烷醇·6BA试剂对茄子产量影响
从表5-2可知,处理1~处理3,对茄子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均均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对茄子单株结果数的促进,与对照相比,增长率为35.29%、52.94%和58.82%;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增长率分别为53.69%、74.42%和84.09%。
表5-2 三十烷醇·6BA试剂喷施对茄子产量的影响
5.3试验结论
本试验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6BA试剂(50ppm和100ppm)溶液和三十烷醇+6BA与增效剂复配剂(100ppm),对茄子进行喷施,对喷施后茄子的生长相关指标进行研究。通过此次试验可知,3个不同处理试剂在所设浓度与对照相比,均增大茄子植株长势,增大茄子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株产量。其中处理3即三十烷醇·6BA与增效剂复配剂配合使用时,对茄子果实性状和产量表现最好,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括6-BA和三十烷醇,所述6-BA和三十烷醇质量比为(3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6-BA和三十烷醇质量比为19:1。
3.一种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和辅剂;所述辅剂为溶剂、助剂和载体中任意两种或三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乳粉剂、粉剂、可湿性粉剂、水剂或微乳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剂包括月桂酸衍生物和至少一种选加益粉、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三聚磷酸钾、硫酸钾、无水硫酸镁、一水硫酸锌或聚天冬氨酸钙;所述月桂酸衍生物包括月桂酰胺和/或月桂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至少一种选自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元明粉;所述乳化剂为至少一种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磺化琥珀酸二辛酯钠、溴代双二十八烷基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至少一种选自稀酸、稀碱、DMF、DMSO、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酮、环戊酮、环己酮、乙酸乙酯;所述渗透助溶剂为至少一种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噻酮、有机硅、增效醚、增效砜、氮酮、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钠、碳酸烷基酯、氯化脂肪、烷基萘磺酸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防结块剂为至少一种选自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二氧化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乳粉剂,所述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BA 0.1~10%,三十烷醇0.01~10%,乳化剂0.5~5%,增效剂5~10%,填料15~92.5%;所述制剂的剂型为粉剂或可湿性粉剂,所述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BA 0.1~10%,三十烷醇0.01~10%,乳化剂1~10%,增效剂5~10%,填料15~92.5%;所述制剂的剂型为水剂或微乳剂,所述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6-BA 0.5~10%,三十烷醇0.05~10%,乳化剂1~10%,增效剂5~10%,渗透助溶剂,0.5~15%,填料15~92.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以及权利要求3至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剂在促进小麦生长和促进果蔬坐果方面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蔬包括水果和蔬菜;所述水果为任意一种选自葡萄、苹果、梨、枇杷、柑橘、樱桃、芒果、荔枝、猕猴桃、桃或杏;所述蔬菜为任意一种选自西红柿、黄瓜、茄子、苦瓜、丝瓜、豆角、辣椒或青椒。
CN201810869350.XA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8902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9350.XA CN108902162A (zh)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9350.XA CN108902162A (zh)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2162A true CN108902162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94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9350.XA Pending CN108902162A (zh) 2018-08-02 2018-08-02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021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05385A4 (en) * 2019-06-05 2023-10-18 In Kook Cha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N6-BENZYLAMINOPURINE FOR PLANT GROWTH CONTROL,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1A (zh) * 1992-08-31 1994-03-16 肖浪涛 水稻专用生长调节剂
CN1097547A (zh) * 1993-07-17 1995-01-25 张修洋 一种柑桔专用保果剂
CN1282520A (zh) * 1999-07-29 2001-02-07 邓庆华 植物病毒防治剂
CN101709279A (zh) * 2009-12-03 2010-05-19 浙江大学 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喷洒剂
CN102487943A (zh) * 2011-12-14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小麦产量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96639A (zh) * 2012-05-29 2012-10-0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适用于不同树种的根动力剂配方
CN102986699A (zh) * 2012-11-08 2013-03-27 高润宝 一种生殖生长期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
CN10356398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三十烷醇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03641577A (zh) * 2013-10-25 2014-03-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高悬浮度复合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83045A (zh) * 2012-11-01 2014-05-14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剂组合物
CN104211518A (zh) * 2014-09-07 2014-12-17 尹红 一种植物生长营养液
CN105075448A (zh) * 2015-07-25 2015-11-25 安徽博发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高发芽率砍瓜催芽处理方法
CN106305746A (zh) * 2015-06-25 2017-01-11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尿囊素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1A (zh) * 1992-08-31 1994-03-16 肖浪涛 水稻专用生长调节剂
CN1097547A (zh) * 1993-07-17 1995-01-25 张修洋 一种柑桔专用保果剂
CN1282520A (zh) * 1999-07-29 2001-02-07 邓庆华 植物病毒防治剂
CN101709279A (zh) * 2009-12-03 2010-05-19 浙江大学 一种恶臭假单胞菌及其喷洒剂
CN102487943A (zh) * 2011-12-14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一种提高小麦产量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96639A (zh) * 2012-05-29 2012-10-03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适用于不同树种的根动力剂配方
CN103563986A (zh) * 2012-08-03 2014-02-12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三十烷醇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03783045A (zh) * 2012-11-01 2014-05-14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杀螨剂组合物
CN102986699A (zh) * 2012-11-08 2013-03-27 高润宝 一种生殖生长期水稻植物生长调节剂
CN103641577A (zh) * 2013-10-25 2014-03-1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高悬浮度复合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211518A (zh) * 2014-09-07 2014-12-17 尹红 一种植物生长营养液
CN106305746A (zh) * 2015-06-25 2017-01-11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尿囊素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
CN105075448A (zh) * 2015-07-25 2015-11-25 安徽博发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 一种高发芽率砍瓜催芽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05385A4 (en) * 2019-06-05 2023-10-18 In Kook Cha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N6-BENZYLAMINOPURINE FOR PLANT GROWTH CONTROL,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0843B (zh) 一种含有芸苔素内酯的芽孢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0701B (zh) 一种甜玉米专用增活壮苗拌种剂
CN108522507A (zh) 一种生物生长刺激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72507B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2308825A (zh) 一种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的杀菌组合物
CN113615695A (zh) 一种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50552A (zh) 一种含申嗪霉素的复配种衣剂
CN107372556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氨基寡糖素与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
CN108902162A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4488893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7912437A (zh) 一种含pyraziflumid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51231A (zh) 4-氯肉桂醛缩氨基硫脲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CN111758736B (zh) 含丙硫菌唑、抑霉唑、杀螟丹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CN106942285A (zh) 一种水稻拌种剂
CN107279161A (zh) 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12931525A (zh) 一种含三十烷醇和噻苯隆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184864B (zh) 一种含有氟噻唑吡乙酮和蛇床子素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JP2007020468A (ja) 硝酸態窒素濃度低下用農園芸用組成物
Griffiths et al. Some factors affecting occurrence of Fusarium culmorum in the soil
CN108294033A (zh) 一种复配种衣剂
CN105284844B (zh) 一种含吡草醚和吡唑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7439583A (zh) 含有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CN103503895A (zh) 一种含吡唑类化合物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
CN111316995B (zh) 农药组合物、农药制剂及二者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