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94421A -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94421A
CN108894421A CN201810698541.4A CN201810698541A CN108894421A CN 108894421 A CN108894421 A CN 108894421A CN 201810698541 A CN201810698541 A CN 201810698541A CN 108894421 A CN108894421 A CN 108894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uperimposed sheet
size
floor slab
uni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85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94421B (zh
Inventor
蒋义
刘铁
何喜
陈静
周林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rec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rec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rec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rec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854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94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94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4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94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94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E04B5/23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with stiffening ribs or other beam-like formations wholly or partly prefabricated
    • E04B5/28Cross-ribbed flo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叠合板、横梁框架和立柱,所述横梁框架的转角处设置立柱,所述立柱和横梁框架构成一单元区域,所述立柱朝所述单元区域一侧凸出设置,所述单元区域内设置矩形的叠合板,与所述立柱相邻的叠合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相抵,与所述叠合板的其中一侧边相邻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不相抵。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叠合板种类和模具数量,加大模具循环使用率,减少模具摊销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构件生产效率,有利于构件标准化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起来,逐渐成为一种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的建筑形式,具有受气候环境影响小、有利于绿色施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等多项优点,因此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叠合板是目前建筑工业化项目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构件。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在预制构件厂制作的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后续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因此,构件厂生产的预制板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关系到整块楼板质量的好坏。
现有的叠合板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构件工厂化生产因运输(水平垂直)限制,构件尺寸不能过大,所以对于大跨度楼板而言,一般会考虑受力特点对其进行分块预制,一般叠合板都为矩形,但矩形尺寸会不相同;其次,楼板作为一种分隔承重构件,无可避免会与柱子凸显部分接触,这就使得部分叠合板不是规范的矩形,有缺角现象,为异性叠合板;第三,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在还处于技术引进和学习的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叠合板的尺寸大小是无限制的。综上所述,现有的叠合板的缺陷是:(1)叠合板尺寸差异较大,模具种类繁多,成本价格高;(2)一块叠合板对应一个模具,模具无法充分循环利用,降低了工作效率;(3)叠合板种类过多,很容易造成堆场混乱,不利于吊装运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叠合板种类和模具数量,加大模具循环使用率,减少模具摊销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构件生产效率,有利于构件标准化推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板、横梁框架和立柱,所述横梁框架的转角处设置立柱,所述立柱和横梁框架构成一单元区域,所述立柱朝所述单元区域一侧凸出设置,所述单元区域内设置矩形的叠合板,与所述立柱相邻的叠合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相抵,与所述叠合板的其中一侧边相邻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不相抵。
较佳的,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所述立柱相邻的叠合板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邻,所述叠合板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相抵,所述叠合板的第二侧边与所述横梁框架的侧边相抵,所述立柱的凸出部分的第二侧面与所述叠合板不相抵。
较佳的,所述叠合楼板由一定模数尺寸的所述叠合板拼接而成。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单元区域的空间大小尺寸A*B;
S2: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立柱的分布情况,以及立柱凸出部分的尺寸a*b;
S3:选定立柱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与叠合板相抵、第二侧面与叠合板不相抵,重新确定布置区域,并确定其空间大小尺寸C*D;
S4:规定一定的模数宽度尺寸,再规定叠合板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叠合板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以实际跨度为准;
S5:通过若干具有模数宽度的叠合板的叠加,使整个C*D的布置区域的跨度范围内布满标准、无缺口的叠合板;
S6:最后,采用现场支模现浇混凝土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一定模数宽度的标准的叠合板,取消了叠合板预留缺口的形式,使得每一块叠合板都是规范的矩形结构,采用若干统一尺寸的叠合板拼接布满整个布置区域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叠合板的种类和数量,使得模具可循环利用,以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叠合板的种类的减少,有利于减少堆场的压力,便于查找和吊装;
3)本发明采用的布置施工方式最终有助于叠合板的标准化推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某项目局部叠合楼板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申请通用叠合楼板实施例一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申请通用叠合楼板实施例二的平面布置图。
附图中,1、叠合板;11、第一侧边;12、第二侧边;2、横梁框架;21、单元区域;3、立柱;31、第一侧面;32、第二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请结合图2,示出了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包括若干叠合板1、横梁框架2和若干立柱3。其中,横梁框架2和立柱3围成一单元区域21,在该单元区域21内布置矩形的叠合板1。横梁框架2的转角处设置立柱3,本实施例中,横梁框架2的形状为矩形,即立柱3位于横梁框架2的四个角上,而且,立柱3朝单元区域21一侧凸出设置,该立柱3的凸出部分包括第一侧面31和第二侧面32。与立柱3相邻的叠合板1包括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相邻。在单元区域21内布置叠合板1时,将与立柱3相邻的叠合板1的第一侧边11与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31相抵,叠合板1的第二侧边12与横梁框架2的侧边相抵,而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二侧面32与叠合板1不相抵,即立柱3的第二侧面32与叠合板1之间空出了间隙。
或者,如图3所示,在单元区域21内布置叠合板1时,将与立柱3相邻的叠合板1的第二侧边12与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二侧面32相抵,叠合板1的第一侧边11与横梁框架2的侧边相抵,而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31与叠合板1不相抵,即立柱3的第一侧面31与叠合板1之间空出了间隙。
其他与立柱3不相邻的叠合板1相互拼接,该叠合楼板由一定模数尺寸的叠合板1拼接而成,采用此种标准、没有缺口的叠合板1拼接,可减少叠合板1的种类和模具的数量,使得模具循环利用率提高,生产简单,生产效率提高,而且叠合板1种类的减少,有利于减少堆场的压力,便于查找和吊装,有助于预制构件标准化的推广。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发明保护范围之意图。
图1为原某项目局部叠合楼板的平面布置图,其中,该单元区域21的形状为矩形,该单元区域21的空间大小尺寸为A*B=7800mm*8100mm,该横梁框架2的中心轴到侧边的距离为c=100mm,该单元区域21外的横梁框架2的四个角上设有四根立柱3,四根立柱3凸出部分的尺寸均为a*b=200mm*200mm,铺设叠合板1时,叠合板1与立柱3有接触,叠合板1上留有缺口,因此该单元区域21内共有6种叠合板1,分别是叠合板PCB-1、PCB-2、PCB-3、PCB-4、PCB-5、PCB-6,其中,叠合板PCB-1、PCB-3、PCB-4、PCB-6的形状不规则,叠合板PCB-2为2400mm*3830mm、叠合板PCB-5为2400mm*3860mm的规则叠合板。
虽然在该单元区域21内铺满了叠合板1,但是由于叠合板1的种类繁多,使得模具的数量也增多,造成模具不能循环利用,降低了模具循环利用率,最终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不利于预制构件标准化的推广。
由此,进行了改进,图2为本申请通用叠合楼板实施例一的平面布置图,该布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单元区域21的空间大小尺寸A*B=7800mm*8100mm,横梁框架2的中心轴到侧边的距离为c=100mm;
S2:再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立柱3的分布情况,以及立柱3凸出部分的尺寸a*b,由测量得知,横梁框架2的四个角上设有四根立柱3,四根立柱3凸出部分的尺寸均为200mm*200mm;
S3:选定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31与叠合板1相抵、第二侧面32与叠合板1不相抵,重新确定布置区域,并确定其空间大小尺寸C*D=7200mm*7890mm,其中D=d1+d2,d1=3930mm,d2=3960mm;
S4:以300mm为模数宽度,规定叠合板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2400mm(如900mm、1200mm、1500mm、1800mm、2100mm、2400mm等),叠合板1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以实际跨度为准,经过测量得知,L2有两种尺寸,分别是3930mm和3960mm,为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考虑到这两个尺寸的差别不是很大,因此两种叠合板1可统一尺寸,统一L2=3930mm,最终统一叠合板1的尺寸为L1*L2=2400mm*3930mm;
S5:通过若干统一尺寸的叠合板1的叠加,使整个C*D的布置区域的跨度范围内布满标准、无缺口的叠合板1;
S6:最后,采用现场支模现浇混凝土层。
还有一种布置施工方法如下,图3为本申请通用叠合楼板实施例二的平面布置图,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单元区域21的空间大小尺寸A*B=7800mm*8100mm,横梁框架2的中心轴到侧边的距离为c=100mm;
S2:再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立柱3的分布情况,以及立柱3凸出部分的尺寸a*b,由测量得知,横梁框架2的四个角上设有四根立柱3,四根立柱3凸出部分的尺寸均为200mm*200mm;
S3:选定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二侧面32与叠合板1相抵、第一侧面31与叠合板1不相抵,重新确定布置区域,并确定其空间大小尺寸C*D=7800mm*7290mm,其中D=d1+d2,d1=3630mm,d2=3660mm;
S4:以200mm为模数宽度,规定叠合板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2600mm(如1600mm、1800mm、2000mm、2200mm、2400mm、2600mm等),叠合板1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以实际跨度为准,经过测量得知,L2有两种尺寸,分别是3630mm和3660mm,为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考虑到这两个尺寸的差别不是很大,因此两种叠合板1可统一尺寸,统一L2=3630mm,最终统一叠合板1的尺寸为L1*L2=2600mm*3630mm;
S5:通过若干统一尺寸的叠合板1的叠加,使整个C*D的布置区域的跨度范围内布满标准、无缺口的叠合板1;
S6:最后,采用现场支模现浇混凝土层。
与原有的叠合板1的布置方式相比,本申请中的叠合板1的种类为1种,而原有的叠合板1的种类有6种,大大减少了叠合板1的种类,同时大大减少了模具的数量,可大大降低成本。
实际建筑工作中,立柱的形状多样,不止横截面为矩形的立柱,还包括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的立柱,因此立柱的凸出部分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有弧形的、尖角性的、不规则形的等等,施工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先以铺设叠合板的区域面积最大化的原则重新划出布置区域,再统一叠合板的尺寸进行铺设,空出的区域以现浇的方式填满,此时,由于叠合板的形状是规则的矩形,因此,叠合板与立柱之间可能就是点接触而非面接触。不同立柱的形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同样还是适用的。
本发明采用一定模数宽度的标准的叠合板1,取消了叠合板1预留缺口的形式,使得每一块叠合板1都是规范的矩形结构,采用若干统一尺寸的叠合板1拼接布满整个布置区域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叠合板1的种类和数量,使得模具可循环利用,以此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叠合板1的种类的减少,有利于减少堆场的压力,便于查找和吊装;此布置方式最终有助于叠合板1的标准化推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包括叠合板(1)、横梁框架(2)和立柱(3),所述横梁框架(2)的转角处设置立柱(3),所述立柱(3)和横梁框架(2)构成一单元区域(2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朝所述单元区域(21)一侧凸出设置,所述单元区域(21)内设置矩形的叠合板(1),与所述立柱(3)相邻的叠合板(1)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立柱(3)的凸出部分相抵,与所述叠合板(1)的其中一侧边相邻的另一侧边与所述立柱(3)的凸出部分不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的凸出部分包括第一侧面(31)和第二侧面(32),与所述立柱(3)相邻的叠合板(1)包括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所述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相邻,所述叠合板(1)的第一侧边(11)与所述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31)相抵,所述叠合板(1)的第二侧边(12)与所述横梁框架(2)的侧边相抵,所述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二侧面(32)与所述叠合板(1)不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楼板由一定模数尺寸的所述叠合板(1)拼接而成。
4.一种通用叠合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单元区域(21)的空间大小尺寸A*B;
S2:根据建筑平面分布图,明确立柱(3)的分布情况,以及立柱(3)凸出部分的尺寸a*b;
S3:选定立柱(3)的凸出部分的第一侧面(31)与叠合板(1)相抵、第二侧面(32)与叠合板(1)不相抵,重新确定布置区域,并确定其空间大小尺寸C*D;
S4:规定一定的模数宽度尺寸,再规定叠合板(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叠合板(1)长度方向上的尺寸L2以实际跨度为准;
S5:通过若干具有模数宽度的叠合板(1)的叠加,使整个C*D的布置区域的跨度范围内布满标准、无缺口的叠合板(1);
S6:最后,采用现场支模现浇混凝土层。
CN201810698541.4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8894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8541.4A CN10889442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8541.4A CN10889442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4421A true CN108894421A (zh) 2018-11-27
CN108894421B CN108894421B (zh) 2023-12-26

Family

ID=6434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8541.4A Active CN108894421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9442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74945U (zh) * 2016-06-17 2017-01-11 常州钢劲型钢有限公司 新型u肋
CN106522441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预制叠合密肋楼板与钢梁的连接方法
CN106703179A (zh) * 2017-02-02 2017-05-24 湖南诚友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107023103A (zh) * 2017-06-06 2017-08-08 广西大学 一种部分叠合带孔叠合板
CN107190897A (zh) * 2017-06-30 2017-09-22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锯齿形叠合楼板连接方法
CN107503459A (zh) * 2017-08-30 2017-12-22 刘祥锦 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其楼板预制构件和连接节点
CN107524255A (zh) * 2017-09-10 2017-12-29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钢梁叠合楼板连接方法
CN208347086U (zh) * 2018-06-29 2019-01-08 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874945U (zh) * 2016-06-17 2017-01-11 常州钢劲型钢有限公司 新型u肋
CN106522441A (zh) * 2016-10-26 2017-03-22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预制叠合密肋楼板与钢梁的连接方法
CN106703179A (zh) * 2017-02-02 2017-05-24 湖南诚友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砼叠合槽型板板柱组合框架结构
CN107023103A (zh) * 2017-06-06 2017-08-08 广西大学 一种部分叠合带孔叠合板
CN107190897A (zh) * 2017-06-30 2017-09-22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锯齿形叠合楼板连接方法
CN107503459A (zh) * 2017-08-30 2017-12-22 刘祥锦 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其楼板预制构件和连接节点
CN107524255A (zh) * 2017-09-10 2017-12-29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钢梁叠合楼板连接方法
CN208347086U (zh) * 2018-06-29 2019-01-08 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94421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47086U (zh)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
CN101144258A (zh) 具有钢-混凝土组合板下翼缘的波纹钢腹板箱梁
CN110409617A (zh) Z字形双夹板节点装配式h型钢梁方钢管柱钢结构体系
CN108894421A (zh) 一种通用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US20200308798A1 (en) Modular Building for Civil Use
CN113898102A (zh) 一种带肋混凝土叠合板
CN108412099A (zh) 全厚度后埋钢筋连接式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方法
CN217500106U (zh) 适用于大坝溢流面碾压混凝土同步上升浇筑的台阶模板
CN206571156U (zh) 独立柱模板支设以及混凝土浇筑设备
KR102420418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바닥 거푸집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 제조방법
CN108222349A (zh) 一种半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4691033U (zh) 一种用于预制整浇井字形楼盖结构的叠合梁预制构件
KR20170120866A (ko) 경량화 강판 콘크리트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경량화 콘크리트 구조물
CN208396295U (zh) 一种明挖车站施工用楼梯支模结构
CN206289971U (zh) 排架芯模以及墙体浇筑设备
CN214169909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组合模板
CN216428550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
CN104831919B (zh) 一种用于预制整浇井字楼盖结构的支撑体系
CN103206081A (zh) 夹模固定装置及夹模施工方法
CN215969316U (zh) 一种叠合板模具
CN217151215U (zh) 一种适用于密肋楼盖模壳拼缝处的可周转模具
CN212427796U (zh) 一种预制楼板
CN218776823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模具
CN216142493U (zh) 一种装配式楼房仓
CN207878749U (zh) 一种半装配式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