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692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692A
CN108886692A CN201680084154.0A CN201680084154A CN108886692A CN 108886692 A CN108886692 A CN 108886692A CN 201680084154 A CN201680084154 A CN 201680084154A CN 108886692 A CN108886692 A CN 108886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ase station
coverage enhancement
wireless device
relay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1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6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无线设备(12)利用与根据基站(11)发送的发现信号(RS)的接收质量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用于发现中继节点的发现信号(DS)。中继节点(13)向基站(11)发送接收(DS)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有关基于(DS)接收的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的信息。基站(11)基于从中继节点(13)接收的信息,确定对于无线设备(12)的下行链路的覆盖增强等级,在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与无线设备(12)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背景技术
由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各种“物体”可以搭载通信功能。搭载通信功能的各种“物体”能够连接于因特网或无线接入网等进行通信或者“物体”之间进行通信。
“物体”之间的通信还被称为“D2D(device to device:设备到设备)通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通讯)等。因此,搭载通信功能的“物体”还被称为D2D设备、MTC设备等。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37422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 V13.0.0(2015-12),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Release 1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与便携式电话或智能手机等用户设备(UE)不同,MTC设备有时配置在与视野较好的室外等相比无线电波难以到达且无线环境不能说良好的地方、例如室内或地下室。
因此,对于MTC设备,例如有时最好是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CE)由基站提供的标准的无线服务区域(还可以称为“覆盖”。)。
并且,如果多个MTC设备单独连接于基站进行数据发送,则导致基站的处理能力不足或者降低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配置有向基站中继多个MTC设备的数据发送的中继节点。
在这种情况下,MTC设备不会直接向基站进行发送,发送给中继节点。换言之,MTC设备的针对基站的直接的上行(UL)通信受到限制。
因此,基站无法从该MTC设备直接获取例如MTC设备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等信息。MTC设备从基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等信息可以用于基站确定下行链路(DL)的覆盖增强的等级(CE等级)时使用。
因此,基站无法从MTC设备直接接收用于CE等级的确定的信息时,无法对于MTC设备确定适当的CE等级,有可能无法提供适当的DL的覆盖增强。
根据一方面,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对于针对基站的UL通信受限的无线设备,能够确定适当的覆盖增强等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一方面中,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具备基站、中继节点以及无线设备。所述无线设备以不经由所述中继节点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并且可以经由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并且,所述无线设备利用与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可以发送用于发现所述中继节点的发现信号。所述中继节点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到所述发现信号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有关基于接收到所述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的信息。所述基站基于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的信息,确定对于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下行链路的覆盖增强等级,在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与所述无线设备进行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
并且,在一方面中,无线设备可以具备测量部以及发送部。测量部可以测量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发送部可以利用与根据所述接收质量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发现信号。发现信号是用于发现中继节点的信号,其中,中继节点对向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进行中继。
进一步地,在一方面中,中继节点可以具备接收部以及发送部。接收部可以接收无线设备发送的发现信号。无线设备可以利用与根据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所述发现信号。发送部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所述发现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有关基于所述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的信息。
并且,在一方面中,基站可以具备发送部、接收部以及控制部。发送部可以发送参考信号。接收部可以从中继节点接收无线设备用于发现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有关基于所述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的信息。无线设备用于发现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可以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控制部可以基于所述接收部接收的信息,确定针对所述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的覆盖增强等级,在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控制与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
发明效果
作为一方面,对于针对基站的上行链路的通信受限的无线设备,能够确定适当的覆盖增强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举例示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图1举例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3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与根据RSRP的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信息的一例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设备(MUE)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继节点(中继UE)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站(eNB)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设备(MUE)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继节点(中继UE)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基站(eNB)的构成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但是,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不应该理解为排除下面没有公开的各种变形或技术的应用。并且,下面说明的各种示例性方式还可以适当地组合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标注同一标记的部分表示等同或相同的部分。
图1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示意图。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示例性地可以具备基站11、多个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12以及中继(Relay)UE13。
基站11形成无线区域100。通过一个基站11可以形成一个无线区域100,还可以形成多个无线区域100。无线区域100根据基站11发送的无线电波的到达范围(还可以称为“覆盖”)来决定。
“无线区域”还可以称为“小区”、“覆盖区域”或者“通信区域”。“小区”还可以分割为“扇区”。
基站11还可以称为“基地台(BS)”、“节点B(NB)”或者“增强式NB(eNB)”。
UE12以及中继UE13位于无线区域100内时,可以与基站11进行无线通信。UE12以及UE13是无线设备的一例。UE12以及13还可以称为无线设备、移动终端或者终端装置。
作为非限定性的一例,UE12可以是构成传感器网络且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传感器设备或计量仪(测定器)等。作为非限定性的一例,中继UE13可以是便携式电话或智能手机等。
为了便于说明,eNB11与UE12以及13之间的无线通信还可以称为“蜂窝通信”。示例性地,“蜂窝通信”应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或基于LTE-Advanced的无线通信方式。为了便于说明,蜂窝通信的信号还可以简称为蜂窝信号。
但是,UE12不向eNB11直接发送信号,而是经由中继UE13发送信号。换言之,从UE12到eNB11的上行链路(UL)通信可以经由中继UE13进行。
相对于此,从eNB11到UE12的下行链路(DL)通信可以经由中继UE13进行,还可以不经由中继UE13,而是直接进行。换言之,UE12可以经由中继UE13接收eNB11发送的信号,还可以直接接收。
将UE12的UL通信由中继UE13中继到eNB11,从而与针对基站11直接发送信号时相比,UE12能够以较少的功率进行UL通信。
并且,如果eNB11对于中继UE13分配UL以及DL的无线资源,则无需向多个UE12的每一个分配UL通信的无线资源。因此,能够提高UL通信用的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如上所述,UE12与中继UE13之间的通信还被称为“D2D(Device-to-Device)”通信。
为了方便,UE12还可以称为“D2D UE12”、“MTC UE12”、“远程MTC UE12”、“MTC设备12”、“MTC节点12”等。“MTC UE12”可以简称为“MUE12”。为了方便,中继UE13还称为“中继节点13”。
由于IoT,各种“物体”可以搭载通信功能。搭载了通信功能的各种“物体”相当于MTC UE12。因此,可以连接LTE等无线接入网的MTC UE12的数量也有可能变成大量。
对于传感器设备或计测仪等MTC设备12,往往各个MTC设备一次发送的数据量比便携式电话或智能手机等UE相比少。
因此,MUE12还被称为低成本(LC-)MTC设备12。LC-MTC设备12实施的MTC还被称为LC-MTC。
在LC-MTC中,每当MUE12出现发送数据时、例如eNB11控制各个MUE12的发送时机时,控制信道的资源消耗量增加。
例如eNB11通过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等DL的控制信道发送TA(timing advance:时机提前)指令,从而能够控制每一个MUE12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
但是,如果每当一次发送数据量较小的MUE12中出现发送请求时通过一个TA指令来控制一个TTI,则用于TA指令的发送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消耗量增加。
为此,在LTE中,有时采用被称为“TTI绑定”的技术。根据TTI绑定,通过一次的TA指令,可以向UE指示将同一发送数据在多个TTI中连续发送。因此,能够抑制用于TA指令的发送的控制信道的资源消耗量。
但是,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如果配置大量的MUE12,则eNB11需要发送大量的TA指令。为此,如上所述,将MUE12的UL通信汇集到中继UE13,限制为经由中继UE13的通信,从而eNB11对中继UE13发送TA指令即可,无需对各个MUE12发送。
但是,MUE12有时配置在与视野较好的室外等相比无线电波难以到达且无线环境不能说良好的地方、例如室内或地下室。因此,有时最好是对于MUE12增强(coverageenhancement,CE)eNB11提供的标准的覆盖。
例如有时希望比LTE或LTE-Advanced中的标准的覆盖增强数dB~几十dB(例如20dB)程度的覆盖增强。为此,作为CE技术的一例,有时采用被称为“重复(repetitions)”的技术。
“重复”是将相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反复发送的技术。例如,eNB11将相同DL的数据信号或相同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反复有限的次数,从而能够提高MUE12中的接收成功率。因此,能够增强DL通信的覆盖。
“重复”的次数可以称为“CE等级”。不同的每一个DL信道的CE等级可以不同。例如,DL的数据信道与DL的控制信道的CE等级不同。
DL的数据信道的一例是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DL的控制信道的一例是上述的PDCCH。
通常,对于CE等级,eNB11通过UL通信从UE接收DL的通信质量的UE的测量结果,从而可以确定根据该测量结果的CE等级。
例如,UE测量eNB11发送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通过UL通信向基站11报告测量的RSRP。需要说明的是,“参考信号”还可以称为“导频信号”。参考信号以及导频信号是发送侧与接收侧之间的已知的信号的一例。
eNB11确定根据从UE报告的RSRP的CE等级,在确定的CE等级实施发送给UE的DL的发送。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利用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以此来代替RSRP。RSRQ可以以RSRP与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比例表示。
并且,还可以利用参考信号的Signal to Interference power Ratio(SIR:信号干扰功率比),以此来代替RSRP或RSRQ。RSRP或RSRQ或SIR均为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指标的一例,还可以称为“无线质量(radio quality)”。
但是,如上所述,MUE12可以接收eNB11发送的DL信号,但是无法直接向基站11发送UL信号。
换言之,无法利用eNB11与MUE12之间的UL的无线接口(有时被称为“Uu接口”。)。因此,MUE12无法将表示RSRP等无线质量的信息直接发送报告给eNB11。
为此,在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从MUE12经由中继UE13向基站11明确报告或者暗示报告表示MUE12中的接收无线质量的信息的技术。
(第一实施例)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例的序列图。图2示出的动作例是在MUE12中,出现发送数据,该数据经由中继UE13发送到eNB11的例子。
如图2举例示出,eNB11可以发送DL的RS(步骤S1)。MUE12接收到RS后,可以测量RSRP(步骤S2)。测量RSRP后,MUE12为了初次接入(initial access),可以根据RSRP确定CE等级。
MUE12可以选择用于发现信号(DS)的发送且与CE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池(或者,还可以是无线资源)(步骤S3)。DS是用于搜索发现中继UE13的信号的一例。
无线资源(下面,有时简称为“资源”。)可以以频率以及时间的二维表示。例如,无线资源还可以是资源块(RB)。无线资源池可以是多个RB的组。
图3示出了RSRP、CE等级以及资源(或者,还可以是资源池。)的关系的一例。如图3举例示出,对于不同的CE等级,不同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相关联。
例如,图3举例示出的表格的第一项目是RSRP为X1<RSRP≤X2时的CE等级为0~5dB的CE等级,表示可以选择资源(或者资源池)#1以及#2。其它项目也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对于每一个项目注册有两个资源(或者,资源池),但是,还可以为一个项目注册三个以上的资源(或者,资源池)。并且,为各项目注册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MUE12存储在图3的第一列~第三列举例示出的信息即可。换言之,MUE12可以不存储图3的第四列以及第五举例示出的信息。
示例性地,在第四列举例示出的信息(Repetitions(for initial access;初次接入))以与至少包括第三列的第一~第三的任意的一个以上的信息相关联的方式存储在中继UE13中。示例性地,第五列举例示出的信息(Repetitions for(E)PDCCH/PDSCH))以与至少包括第四列的第一~第四的任意的一个以上的信息相关联的方式存储在eNB11。
如图2举例示出,MUE12可以利用选择的资源池(或者资源),发送DS(步骤S4)。该DS中可以包括MUE12的识别信息(ID)。
中继UE13接收到MUE12发送的DS后,中继UE13可以通过对接收的DS进行解密,从而确定并获得有关MUE12的CE等级的信息(步骤S5)。
“与CE等级有关的信息”是可以指定CE等级的信息即可,可以是明确(或者直接)表示CE等级的信息,还可以是暗示(或者间接)表示的信息。下面,将“与CE等级有关的信息”还称为“CE等级信息”。
例如,中继UE13可以根据用于DS的发送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信息,确定对应于该资源(或者资源池)的重复次数。在图3的例子中,对于资源(或者资源池)#1以及#2,关联有重复次数Y11以及Y12。其它项目也相同。
中继UE13可以将与确定的重复次数有关的信息与MUE12的ID一起发送给eNB11(还可以称为“通知”。)(步骤S6)。与重复次数有关的信息是暗示(或者间接)表示MUE12的CE等级的CE等级信息的一例。
示例性地,向eNB11通知MUE12的ID和CE等级信息时可以利用PRACH(physical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或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等。
可以在中继UE13初次接入eNB11时或者与eNB11之间重建(re-establishment)RRC(radio resour cecontrol)连接时利用PRACH。
例如,中继UE13可以将MUE12的ID和CE等级信息用随机,随机接入(RA)前导码通知eNB11,还可以利用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通知eNB11。
在利用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时,eNB11可以向中继UE13发送RRC连接重配置(RRC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信号(步骤S8)。中继UE13接收RRC连接重配置信号,从而可以向eNB11发送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已经建立中继UE13与eNB11之间的RRC连接,变成可以利用PUCCH或PUSCH的状态,则中继UE13可以利用PUCCH或PUSCH,向eNB11通知MUE12的ID和CE等级信息。
eNB11获得MUE12的ID和CE等级信息后,可以确定发送给该MUE12的DL的控制信道(例:PDCCH)以及数据信道(例:PDSCH)的一方或者双方的CE等级(步骤S7)。
例如,eNB11可以根据图3举例示出的与重复次数有关的信息(Y),可以确定对应于该信息的PDCCH(或者EPDCCH)以及PDSCH的一方或者双方的重复次数(Z)。
在图3的例子,对于重复次数Y11以及Y12,关联有用于PDCCH或者EPDCCH的重复次数Z11和用于PDSCH的重复次数Z12。其它项目也相同。
eNB11可以将与确定的重复次数(Z)有关的信息通过例如DL的信令通知MUE12。并且,eNB11可以将C-RNTI以及中继UE13的层2的识别符(relay UE L2ID),以确定的重复次数(换言之,CE等级),发送给MUE12(图2的步骤S9)。
“C-RNTI”是“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识别符)”的简称,是eNB11为MUE12分配的临时的小区识别符的一例。示例性地,C-RNTI以及中继UE层2ID的发送可以利用作为DL的数据信道的一例的PDSCH进行。
例如,eNB11利用在PDSCH发送给MUE12的随机接入响应(回答)消息,可以向MUE12通知C-RNTI以及中继UE层2ID。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中继是层3中继,但是,为了协助eNB11,可以增强到层2中继。因此,eNB11可以向MUE12发送层2的ID。
在层2中继中,可以将接收到的无线(RF)信号解调以及解密之后再次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发送RF信号。在层2的中继中,进行接收信号的重新编码以及调制,所以可以期待改善其它小区的干扰或噪声放大导致的接收特性恶化的效果。在层2的中继中,无需进行用户数据的重新发送处理和传输处理。
eNB11可以以确定的重复次数(换言之,CE等级),向MUE12发送MUE12的与中继UE13的D2D通信中使用的资源的分配信息(图2的步骤S10)。
示例性地,D2D资源的分配可以按照“3GPP Release12”中描述的“模式1”进行。“模式1”还称为“Scheduled resource allocation”。
根据“模式1”,MUE12在与eNB11建立RRC连接的状态下,向eNB11进行资源的分配请求。eNB11在接收到该请求后,调度与请求方MUE12之间进行物理侧链路(physicalsidelink)的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的收发所利用的资源。
MUE12向eNB11发送“ProSE BSR”,从而向eNB11通知有关希望直接发送给eNB11的数据量的信息,而且将调度请求(SR)发送给eNB11。
“ProSE BSR”是“proximity-based services buffer statusreport”的简称。SR可以在单独的信道中发送(dedicated SR),还可以在随机接入信道中发送。
eNB11基于从MUE12接收的“ProSE BSR”,调度与MUE12发送的数据量匹配的资源。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述的图7以及图8举例示出的步骤S10中,D2D资源的分配可以按照“模式1”实施。
示例性地,用于D2D通信的资源(为了方便,还可以称为“D2D资源”。)的分配信息的发送可以利用DL的控制信道的一例PDCCH。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9和步骤S10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在后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图8中也相同)。
MUE12根据D2D资源的分配信息,可以将SA(scheduling assignment)消息发送给中继UE13(步骤S11),之后,可以向中继UE13发送D2D通信的数据信号(步骤S12)。示例性地,SA表示在频域以及时域中的与传播MUE12的发送数据信号的物理信道相关联的接收资源的位置。
中继UE13可以将从MUE12接收的数据信号发送(转发)给eNB11(步骤S13)。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MUE12无法正常接收eNB11在步骤S9发送的C-RNTI。在这种情况下,MUE12可以利用UL的CE技术(例如,重复),尝试直接将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发送给eNB11(步骤S14)。
如以上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即使是针对eNB11无法利用(换言之,受到限制)直接的UL通信的MUE12,也可以将该MUE12的CE等级信息经由中继UE13通知eNB11。
因此,eNB11能够为朝向MUE12的DL的控制信道或数据信道等各信道确定适当的CE等级。因此,即使是对于eNB11的直接的UL通信受限的MUE12,也可以实现并提供适当的DL的CE。
其结果,例如,即使MUE12配置在电波环境不能说良好的地方时,MUE12也能够与eNB11适当地进行DL以及UL通信。
因此,即使MUE12配置在电波环境不能说良好的地方,还是无需进行特别的发送控制或接收控制,能够实现MUE12的消耗功率的降低和低成本化。
并且,根据第一实施例,MUE12在与根据RSRP的CE等级相关联的资源(或者,资源池)向中继UE13发送DS,所以可以不发送RSRP或CE等级的值或信息本身。因此,无需为了发送RSRP或CE等级的值或信息而浪费资源。
(MUE、中继UE以及eNB的构成例)
其次,对于上述的MUE12、中继UE13以及eNB11的构成例,分别参照图4~图6进行说明。
(MUE12的构成例)
图4是示出MUE12的构成例的框图。如图4示出,示例性地,MUE12可以具备蜂窝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21以及接收处理部122、D2D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23以及接收处理部124以及控制部125。
示例性地,蜂窝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21可以具备信道编码器1211、逆快速傅里叶变换器(IFFT)1212、CP附加器(Cyclic Prefix Adder)1213、无线(RF)发送部1214以及发送天线1215。
示例性地,信道编码器1211对UL的蜂窝通信中发送的数据通信量进行信道编码。
示例性地,IFFT1212对信道编码后的数据通信量进行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速傅里叶逆变换)。通过IFFT,作为频域信号(例如,基带信号)的数据通信量转换为时域信号。
示例性地,CP附加器1213对通过IFFT1212得到的时域信号附加CP。通过CP的附加,能够抑制发送信号的符号之间的干扰和副载波之间的干扰。
示例性地,RF发送部1214将附加有CP的发送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通过发送天线1215发送。
另一方面,示例性地,蜂窝通信用接收处理部122可以具备接收天线1220、RF接收部1221、CP去除器(Cyclic Prefix Remover)1222、PDSCH解调部1223、RS解调部1224以及RSRP测量部1225。
示例性地,RF接收部1221将通过接收天线1220接收的DL的蜂窝通信的无线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示例性地,CP去除器1222去除附加在接收基带信号的CP。
示例性地,PDSCH解调部1223从去除CP的接收基带信号解调出作为DL的数据信道的一例的PDSCH的信号。
示例性地,RS解调部1224从去除CP的接收基带信号解调出参考信号(RS)。
示例性地,RSRP测量部1225测量通过RS解调部1224解调的RS的接收功率、即RSRP。
并且,示例性地,D2D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23可以具备SA(Schedule Assignment:)生成部1231、D2D数据生成部1232、DS(Discovery Signal)生成部1233、RF发送部1234以及发送天线1235。
示例性地,SA生成部1231生成上述的SA。
示例性地,D2D数据生成部1232生成D2D数据信号。为了方便,该数据还可以称为“D2D数据信号”。
示例性地,DS生成部1233生成用于搜索发现中继UE13的上述的发现信号(DS)。
示例性地,RF发送部1234将上述的各生成部1231~1233中生成的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的信号,从发送天线1235发送。
包括DS生成部1233以及RF发送部1234的模块可以视为发送DS的发送部的一例。
另一方面,示例性地,D2D通信用接收处理部124可以具备接收天线1240、RF接收部1241、D2D DS检测部1242以及D2D数据信号解调部1243。
RF接收部1241将从接收天线1240接收的D2D通信的无线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示例性地,D2D DS检测部1242从接收基带信号检测其它的UE12发送的DS。
示例性地,D2D数据信号解调部1243从接收基带信号解调出D2D数据信号。
示例性地,MUE12的控制部125可以具备资源设定部(Resource Configuration)1251、发现资源选择部1252以及D2D调度器1253。
示例性地,资源设定部1251基于从PDSCH解调部1223解调的信号可以得到的资源分配信息,进行用于D2D通信的资源的设定(configuration)。
如例如图2以及图3中说明,发现资源选择部1252基于RSRP测量部1225测量的RSRP,进行用于DS发送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选择。在选择的资源(或者资源池),DS生成部1233生成的DS从发送天线1235发送出去。
因此,在图3举例示出的表格的第一~第三列的信息可以存储在发现资源选择部1252中。换言之,发现资源选择部1252可以具备存储根据RSRP的CE等级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信息的存储部。但是,在MUE12内部具备该存储部即可,以使发现资源选择部1252可以接入。
示例性地,D2D调度器1253按照资源设定部1251进行的资源设定,进行分别用于上述的SA、D2D数据信号以及DS的发送的D2D资源的调度。
(中继UE13的构成例)
图5是示出中继UE13的构成例的框图。如图5示出,示例性地,中继UE13可以具备蜂窝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31以及接收处理部132、D2D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33以及接收处理部134以及控制部135。
示例性地,蜂窝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31可以具备信道编码器1311、UL信号生成部1312、IFFT1313、CP附加器1314、RF发送部1315以及发送天线1316。
示例性地,信道编码器1311对UL的蜂窝通信中发送的数据通信量进行信道编码。在信道编码器1311编码的数据通信量除了包括中继UE13生成的数据通信量之外,还可以包括在D2D通信用接收处理部134接收的D2D数据信号的流量。
示例性地,UL信号生成部1312生成发送给eNB11的UL信号(例如,PRACH信号或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PUCCH信号、PUSCH信号等)。
如在图2的步骤S6举例示出,当利用PRACH向eNB11通知CE等级信息和MUE12的ID时,UL信号生成部1312可以生成包括表示CE等级信息和MUE12的ID的RA前导码的PRACH信号。
当利用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向eNB11通知CE等级信息和MUE12的ID时,UL信号生成部1312可以生成包括这些的信息组的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
当利用PUCCH向eNB11通知CE等级信息和MUE12的ID时,UL信号生成部1312可以生成包括这些信息组的PUCCH信号。
在利用PUSCH向eNB11通知CE等级信息和MUE12的ID时,UL信号生成部1312可以生成包括这些信息组的PUSCH信号。
示例性地,IFFT1313对信道编码器1311以及UL信号生成部1312的输出信号进行IFFT,从而将该输出信号从频域转换为时域信号。
CP附加器1314对作为IFFT1313的输出信号的时域的发送基带信号附加CP。
示例性地,RF发送部1315将附加有CP的发送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通过发送天线1316发送。
另一方面,示例性地,蜂窝通信用接收处理部132可以具备接收天线1320、RF接收部1321、CP去除器1322以及PDSCH解调部1323。
示例性地,RF接收部1321将通过接收天线1320接收的DL的蜂窝通信的无线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示例性地,CP去除器1322去除附加在接收基带信号的CP。
示例性地,PDSCH解调部1323从去除CP的接收基带信号解调出作为DL的数据信道的一例的PDSCH的信号。
示例性地,D2D通信用发送处理部133可以具备SA生成部1331、D2D数据生成部1332、DS生成部1333、RF发送部1334以及发送天线1335。
示例性地,SA生成部1331生成SA。
示例性地,D2D数据生成部1332生成D2D数据信号。
示例性地,DS生成部1333生成用于搜索发现UE12或者其它UE13的发现信号(DS)。
示例性地,RF发送部1334将在上述的各生成部1331~1333生成的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的信号,从发送天线1335发送。
另一方面,示例性地,D2D通信用接收处理部134可以具备接收天线1340、RF接收部1341、D2D DS检测部1342以及D2D数据解调部1343。
RF接收部1341将通过接收天线1340接收的D2D通信的无线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示例性地,D2D DS检测部1342从接收基带信号检测UE12或者其它UE13发送的DS。
包括RF接收部1341以及D2D DS检测部1342的模块可以视为接收由MUE12发送的DS的接收部的一例。
示例性地,D2D数据解调部1343从接收基带信号解调出D2D数据信号。解调后的D2D数据信号可以通过信道编码器1311信道编码后从发送天剑1316发送给eNB11。
示例性地,中继UE13的控制部135可以具备资源设定部(resource configurator)1351/CE等级确定部(CE level determiner)1352以及D2D调度器1353。
示例性地,资源设定部1351基于可以从PDSCH解调部1323解调的信号得到的资源分配信息,进行用于D2D通信的资源的设定(configuration)。
示例性地,CE等级确定部1352基于D2D DS检测部1342检测的DS,按照图2的步骤S5以及图3中的说明,确定MUE12的CE等级信息。
确定的CE等级信息和MUE12的ID的信息组可以提供给UL信号生成部1312。
示例性地,D2D调度器1353按照资源设定部1351进行的资源设定,进行分别用于上述的SA、数据信号以及DS的发送的D2D资源的调度。
(eNB11的构成例)
图6是示出eNB11的构成例的框图。如图6示出,示例性地,eNB11可以具备UL的接收处理部111、DL的发送处理部112以及控制部113。
示例性地,接收处理部111可以具备接收天线1110、RF接收部1111、CP去除器1112、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er)1113以及物理信道分离器1114。并且,接收处理部111可以具备数据信号解调部1115、控制信号解调部1117、信道解码器1116、1118以及PRACH信号检测部1119。
RF接收部1111将通过接收天线1110接收的UL的蜂窝通信的无线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示例性地,CP去除器1112去除附加在接收基带信号的CP。
示例性地,FFT1113对去除CP的接收基带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转换(FFT),从而将接收基带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的信号。
示例性地,物理信道分离器1114将FFT后的频域的接收基带信号分离为UL的每一个物理信道的信号。UL的物理信道的一例是PUSCH、PUCCH、PRACH。
PUSCH是UL的数据信道的一例。PUCCH是UL的控制信道的一例。
示例性地,数据信号解调部1115解调通过物理信道分离器1114分离的数据信道信号。
示例性地,信道解码器1116对数据信号解调部1115解调的数据信道信号进行解密。
示例性地,控制信号解调部1117解调通过物理信道分离器1114分离的控制信道的信号(还可以称为“控制信号”。)。
示例性地,信道解码器1118对控制信号解调部1117解调的控制信号进行解密。
示例性地,PRACH信号检测部1119检测通过物理信道分离器1114分离的PRACH的信号(例如,RA前导码)。
另一方面,示例性地,DL的发送处理部112可以具备RS生成部1121、DL数据信号生成部1122、DL控制信号生成部1123、IFFT1124、CP附加器1125、RF发送部1126以及发送天线1127。
示例性地,RS生成部1121生成RS。
包括RS生成部1121、IFFT1124、CP附加器1125以及RF发送部1126的模块可以视为发送RS的发送部的一例。
示例性地,DL数据信号生成部1122生成DL的数据信号(例如,PDSCH信号)。DL的数据信号可以基于控制部113的后述的D2D资源调度器1133调度的D2D资源的分配信息生成。
示例性地,DL控制信号生成部1123生成DL的控制信号(例如,PDCCH信号)。该DL的控制信号可以包括在图2的步骤S9中说明的C-RNTI以及中继UE层2ID。并且,有关控制部113的后述的CE等级确定部1131确定的CE等级的信息可以包括在DL的控制信号。
示例性地,IFFT1124对上述的各生成部1121~1123生成的信号进行IFFT,从而,进行从频域到时域的信号转换。
示例性地,CP附加器1125对在IFFT1124得到的时域信号附加CP。
示例性地,RF发送部1126将在CP附加器1125附加CP的信号(发送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率,通过发送天线1127发送。
示例性地,eNB11的控制部113可以具备CE等级确定部(CE level determiner)1131、中继UE层2ID以及C-RNTI确定部(relay UE L2ID&C-RNTI determiner)1132以及D2D资源调度器1133。
示例性地,如在图2的步骤S7以及图3中说明,CE等级确定部1131基于从来自中继UE13的接收信号(例:PRACH信号)获得的信息,确定DL的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中的一个或两个的CE等级。
示例性地,中继UE层2ID以及C-RNTI确定部1132基于通过信道解码器1118解密的控制信号,确定在图2的步骤S9中向MUE12通知的信息(例:中继UE层2ID以及C-RNTI)。
示例性地,D2D资源调度器1133基于通过信道解码器1118解密的控制信号,确定在图2的步骤S10中通知MUE12的信息(例:D2D资源的分配信息)。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在中继UE13(步骤S5)中,基于从MUE12接收的DS,确定间接表示MUE12的CE等级的重复次数(Y)。
在第二实施例中,例如,如图7示出,中继UE13不是确定重复次数(Y),可以将通过接收DS的解密获得的CE等级信息与MUE12的ID一起转发给eNB11(步骤S5a以及S6a)。
例如,中继UE13可以将MUE12用于DS的发送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信息与MUE12的ID一起转发给eNB11。
在这种情况下,在eNB11中,可以根据图3举例示出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信息,确定对应于该信息的PDCCH(或者EPDCCH)以及PDSCH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重复次数(Z)。
在图3的例子中,对于资源(或者资源池)#1以及#2,用于PDCCH或者EPDCCH的重复次数Z11和用于PDSCH的重复次数Z12相关联。其它项目也相同。
对于图7中的其它动作例(步骤S1~S4以及S7~S14),与在图2中已经说明的动作例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中,MUE12的构成例可以与在图4举例示出的构成例相同。
对于中继UE13的构成例,在图5举例示出的构成例中,无需设置CE等级确定部1352。作为代替,通过D2D DS检测部1342检测且MUE12用于DS的发送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信息和MUE12的ID的信息组包括在发送给eNB11的UL信号(例如,PRACH信号)中即可。
对于eNB11的构成例,在图6举例示出构成例中,CE等级确定部1131基于从中继UE13转发的资源(或者资源池)的信息,确定如上所述的重复次数(Z)即可。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除了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在中继UE13中,无需基于从MUE12接收的DS来确定CE等级信息,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简化中继UE13的构成和动作。因此,能够实现中继UE13的低消耗和低成本化。
(第二实施例)
其次,参照图8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例。图8示出的动作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在MUE12中出现发送数据,该该数据经由中继UE13发送到eNB11的例子。
对比图8和图2,区别在于,在图8中,无需进行图2举例示出的步骤S3以及S5。因此,在图8中,分别以步骤S4b、S6b以及S7b代替图2举例示出的步骤S4、S6以及S7。
即、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MUE12测量表示从eNB11接收的RS的接收功率的RSRP(步骤S1以及S2),可以将MUE12的ID和测量的RSRP包含在DS中发送(步骤S4b)。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用于该DS的发送的资源(或者资源池)可以依据RSRP来选择,还可以不依据RSRP而是按照任意的规则(例如,随机)选择。
中继UE13在接收到MUE12发送的DS后,可以将包含在该DS的MUE12的ID和RSRP的信息组发送给(换言之,转发)eNB11(步骤S6b)。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该信息组的转发可以利用RA前导码或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PUCCH信号、PUSCH信号等。
在eNB11中,可以将例如图3的表格的第一列以及第五列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由此,eNB11基于中继UE13转发的信息组的RSRP,可以确定对应于RSRP的PDCCH(或者EPDCCH)以及PDSCH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重复次数(Z)(步骤S7b)。
需要说明的是,图8的步骤S8~S14中的处理可以分别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图2举例示出的步骤S8~S14中的处理相同。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了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在MUE12中无需根据RSRP选择与CE等级相关联的资源(或者资源池)。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如下所述,能够简化MUE12的构成和动作,能够实现MUE12的低消耗和低成本化。
(MUE、中继UE以及eNB的构成例)
其次,对于第二实施例的MUE12、中继UE13以及eNB11的构成例,分别参照图9~图11说明。
(MUE12的构成例)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MUE12的构成例的框图。图9举例示出的构成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图4举例示出的构成例的区别在于无需设置发现资源选择部1252。
因此,在图9中,通过RSRP测量部1225测量的RSRP提供到DS生成部1233。DS生成部1233生成包括该RSRP的DS。在图8的步骤S4b中,该DS通过RF发送部1234以及发送天线1235,发送到中继UE13。
(中继UE13的构成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继UE13的构成例的框图。图10举例示出的构成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图5举例示出的构成例的区别在于,具备RSRP值确定部1352b,以此来代替图5的CE等级确定部1352。
示例性地,RSRP值确定部1352b获取并确定通过D2D DS检测部1342检测的DS所包含的RSRP的值。该RSRP的值和MUE12的ID的信息组可以提供到UL信号生成部1312。
(eNB11的构成例)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eNB11的构成例的框图。图11举例示出的构成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图6举例示出的构成例的区别在于,具备CE等级确定部1131b,以此来代替图6的CE等级确定部1131。
CE等级确定部1131b基于从来自中继UE13的接收信号(例:PRACH信号)获得的RSRP的值,确定DL的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中的一个或两个的CE等级。
标记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
11:基站(eNB)
111:接收处理部(UL)
1110:接收天线
1111:RF接收部
1112:CP去除器
1113: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er)
1114:物理信道分离器
1115:数据信号解调部
1116、1118:信道解码器
1117:控制信号解调部
1119:PRACH信号检测部
112:发送处理部(DL)
1121:RS生成部
1122:DL数据信号生成部
1123:DL控制信号生成部
1124:IFFT
1125:CP附加器
1126:RF发送部
1127:发送天线
113:控制部
1131、1131b:CE等级确定部
1132:中继UE层2ID以及C-RNTI确定部
1133:D2D资源调度器
12:UE(MUE)
121:发送处理部(蜂窝通信)
1211:信道编码器
1212:IFFT
1213:CP附加器
1214:无线(RF)发送部
1215:发送天线
122:接收处理部(蜂窝通信)
1220:接收天线
1221:RF接收部
1222:CP去除器
1223:PDSCH解调部
1224:RS解调部
1225:RSRP测量部
123:发送处理部(D2D通信)
1231:SA生成部
1232:D2D数据生成部
1233:DS生成部
1234:RF发送部
1235:发送天线
124:接收处理部(D2D通信)
1240:接收天线
1241:RF接收部
1242:D2D DS检测部
1243:D2D数据解调部
125:控制部
1251:资源设定部(Resource Configurator)
1252:发现资源选择部
1253:D2D调度器
13:中继UE
131:发送处理部(蜂窝通信)
1311:信道编码器
1312:UL信号生成部
1313:IFFT
1314:CP附加器
1315:RF发送部
1316:发送天线
132:接收处理部(蜂窝通信)
1320:接收天线
1321:RF接收部
1322:CP去除器
1323:PDSCH解调部
133:发送处理部(D2D通信)
1331:SA生成部
1332:D2D数据生成部
1333:DS生成部
1334:RF发送部
1335:发送天线
134:接收处理部(D2D通信)
1340:接收天线
1341:RF接收部
1342:D2D DS检测部
1343:D2D数据解调部
135:控制部
1351:资源设定部(resource configurator)
1352:CE等级确定部
1352b:RSRP确定部
1353:D2D调度器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备:
基站;
中继节点;以及
无线设备,其以不经由所述中继节点的方式与所述基站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经由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基站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
其中,所述无线设备利用与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用于发现所述中继节点的发现信号,该覆盖增强等级与所述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应,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基站发送接收到所述发现信号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与基于接收到所述发现信号的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有关的信息,
所述基站基于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信息,确定针对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下行链路的覆盖增强等级,
以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与所述无线设备进行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接收质量是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powe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节点通过针对所述基站的随机接入信道的信号,将与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有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节点通过针对所述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建请求信号,将与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有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节点通过与所述基站之间已经建立的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信号或者数据信道信号,将与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有关的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以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将临时分配给所述无线设备的识别符和所述中继节点的层2的识别符发送给所述无线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以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将所述无线设备在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中利用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发送给所述无线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无线设备在不能接收到所述临时的识别符时,以上行链路的覆盖增强等级,向所述基站发送控制信号以及数据信号中的一方或者双方。
9.一种无线设备,其具备:
测量部,其测量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以及
发送部,其利用与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用于发现中继节点的发现信号,其中,该覆盖增强等级与所述接收质量相应,该中继节点对向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的通信进行中继。
10.一种中继节点,其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无线设备发送的发现信号,所述无线设备利用与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发现信号,其中,该覆盖增强等级与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应;以及
发送部,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所述发现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与基于所述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有关的信息。
11.一种基站,其具备:
发送部,其发送参考信号;
接收部,其从中继节点接收用于发现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信息或者与基于所述无线资源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无线设备利用与覆盖增强等级相关联的无线资源发送的所述发现信号,该覆盖增强等级与所述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相应;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信息,确定针对所述无线设备的下行链路的覆盖增强等级,以所述确定的覆盖增强等级,控制与所述无线设备之间的所述下行链路的通信。
CN201680084154.0A 2016-03-31 2016-03-31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Pending CN1088866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0751 WO2017168702A1 (ja) 2016-03-31 2016-03-3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機器、リレーノード、及び、基地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692A true CN108886692A (zh) 2018-11-23

Family

ID=59963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154.0A Pending CN108886692A (zh) 2016-03-31 2016-03-31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14535A1 (zh)
EP (1) EP3439336B1 (zh)
JP (1) JP6631697B2 (zh)
CN (1) CN108886692A (zh)
WO (1) WO20171687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1346A (zh) * 2018-12-14 2019-03-19 常州讯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盒及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大数据采集方法
WO2022039647A1 (en) * 2020-08-18 2022-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adio resour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41426A1 (ja) 2019-05-29 2020-12-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測定収集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ES2944343T3 (es) * 2020-12-02 2023-06-20 Asustek Comp Inc Métodos y aparatos para soportar la comunicación de relé de UE a red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US20230199467A1 (en) * 2021-12-17 2023-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procedure of a local network of assisting nodes
WO2023135824A1 (ja) * 2022-01-17 2023-07-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9240A1 (en) * 2009-04-28 2012-02-1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relay data
CN103733708A (zh) * 2011-08-19 2014-04-1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中继节点的通信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EP2844000A1 (en) * 2013-08-30 2015-03-04 SITILabs - I&D em Sistemas e Tecnologias Informáticas Cooperative relaying for dynamic networks
CN104619025A (zh) * 2013-11-01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4780549A (zh) * 2014-01-10 2015-07-15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903392A1 (en) * 2012-09-27 2015-08-05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processor, and base s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93785B (en) *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RU2015116905A (ru) * 2012-10-05 2016-11-27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устройств связи машинного типа (мтс)
US9609663B2 (en) * 2012-11-02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coupling downlink and uplink operati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9240A1 (en) * 2009-04-28 2012-02-16 Zte Corpo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relay data
CN103733708A (zh) * 2011-08-19 2014-04-1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基于中继节点的通信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EP2903392A1 (en) * 2012-09-27 2015-08-05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terminal, processor, and base station
EP2844000A1 (en) * 2013-08-30 2015-03-04 SITILabs - I&D em Sistemas e Tecnologias Informáticas Cooperative relaying for dynamic networks
CN104619025A (zh) * 2013-11-01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04780549A (zh) * 2014-01-10 2015-07-15 夏普株式会社 物理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1346A (zh) * 2018-12-14 2019-03-19 常州讯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盒及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大数据采集方法
CN109491346B (zh) * 2018-12-14 2021-09-21 常州讯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盒及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大数据采集方法
WO2022039647A1 (en) * 2020-08-18 2022-0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adio resour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39336B1 (en) 2019-11-13
WO2017168702A1 (ja) 2017-10-05
JP6631697B2 (ja) 2020-01-15
US20190014535A1 (en) 2019-01-10
JPWO2017168702A1 (ja) 2018-10-04
EP3439336A1 (en) 2019-02-06
EP3439336A4 (en) 2019-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3540B (zh) 在蜂窝网络中启用设备对设备(d2d)发现的装置和方法
US114256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signal power control and discovery signal resource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17092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243860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장치 및 방법
CN107079529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88866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US10182384B2 (en) Methods for operating a mobile station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CN10835334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0038993B2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20170325243A1 (en) User equipment apparatus and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80058715A (ko) 유저단말, 무선기지국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09196799A (zh) 发送用于控制信道的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发送用于上行链路drs的资源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发送指示子帧/时隙类型的指示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发送下行链路符号的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US20200213040A1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534831A (zh) 用于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535001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70339667A1 (en) Method for receiving/sending paging message and related network and user equipment
CN106936558B (zh) 一种增强的探测参考信号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2533A (zh) 基于分组的设备到设备发现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US9345016B2 (en) Channe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812035A (zh) 一种分级波束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88866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设备、中继节点以及基站
CN11023549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侧行干扰协调的无线通信设备及方法
US2017009467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KR20170127555A (ko) 디스커버리 메시지 포맷을 구별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2625999A (zh) 用于配置phich载波链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