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5507A -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5507A
CN108885507A CN201780013197.4A CN201780013197A CN108885507A CN 108885507 A CN108885507 A CN 108885507A CN 201780013197 A CN201780013197 A CN 201780013197A CN 108885507 A CN108885507 A CN 108885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notch
display
mobile terminal
driving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3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5507B (zh
Inventor
谢鹏飞
尹帮实
严斌
陈晓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5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5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5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5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芯片,显示面板包含显示区域以及与非显示区域,其中,非显示区域在位于遮挡驱动芯片以及连接线外的区域包括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用于容纳移动终端的外露器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以便形成避让移动终端上外露器件的空间,由于上述的缺口及镂空结构可以收容外露器件,外露器件的放置位置可以更加靠近显示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外露器件及非显示区域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进而降低了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在显示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屏占比。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本申请要求在2017年2月1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084697.9、发明名称为“一种终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当前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下,终端可实现的功能不断扩展,消费者对于终端设备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话的需求,对于显示方面的诉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数字按键的功能机到电阻屏、电容屏的智能手机,显示屏幕尺寸也发展到5.5英寸,甚至更大,大屏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虽然目前终端设备的屏幕已经变大很多,但是其屏占比(显示屏面积与手机前面板面积的比值)却迟迟没有突破,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造成外观还留有遗憾。随着智能终端竞争逐渐白热化,在功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外观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终端设备屏占比也就显得非常有价值,超大屏占比、甚至全屏手机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目前来讲,由于前置摄像头、接近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听筒以及前置指纹的存在,再加上常规显示屏由于其走线、驱动芯片和切割工艺的限制,很难有效利用手机面板面积,造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较大,限制了屏占比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用于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含显示区域以及与所述显示区域相连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区域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信息,所述非显示区域用于遮挡所述驱动芯片以及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线;所述非显示区域在遮挡所述驱动芯片以及所述连接线外的区域包括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所述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用于容纳移动终端上的外露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以便形成避让移动终端上外露器件的空间,由于上述的缺口及镂空结构可以收容外露器件,外露器件的放置位置可以更加靠近显示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外露器件及非显示区域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进而降低了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在显示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外露器件可以为听筒、闪光灯、指示灯、红外灯、激光发射模组等,以及环境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摄像头等传感器。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外露器件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 一缺口;
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两个,且所述驱动芯片分列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两侧,并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或,
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处,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一个驱动芯片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外露器件设置位置调整缺口的位置,改善内部走线。在采用缺口位于中间位置时,非显示区域被第一缺口分割成两部分,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个驱动芯片更换成两个小一些的驱动芯片,从而更进一步的减少非显示区域的面积,进而减少整个手机面板的面积,以达到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处时,所述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镂空结构,且所述镂空结构与所述第一缺口并排排列。通过设置的镂空结构及缺口共同形成避让外露器件的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且所述两个第一缺口分列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两个边角;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缺口之间,并被所述非显示区域中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缺口之间的部分遮挡。通过改变缺口的设置位置,形成避让外露器件的空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且所述两个第一缺口将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割成三部分;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三个,所述三个驱动芯片与所述两个第一缺口交替排列,且所述三个驱动芯片被所述两个第一缺口分割成的三部分非显示区域一一对应遮挡。在该方案中,采用两个第一缺口,可以对器件进行有效的合理布局。并且驱动芯片可以做的更小,从而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缺口。通过在位于显示区域两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别设置缺口,可以更进一步的优化走线及器件的设置,便于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缺口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缺口呈对角设置;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列在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和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每个驱动芯片被一个非显示区域遮挡。通过在位于显示区域两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别设置缺口,可以更进一步的优化走线及器件的设置,便于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其中的一个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另一个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的中间位置;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三个,且其中两个驱动芯片分列在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缺口的两侧且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另外的一个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缺口的一侧且被非显示区域遮挡。通过在位于显示区域两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别设置缺口,可以更进一步的优化走线及器件的设置,便于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膜层。提高了外观效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多个光源件。可以更进一步的优化走线及器件的设置,便于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光源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内, 多个光源件单排排列,且靠近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位置的光源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偏移设定角度。可以更进一步的优化走线及器件的设置,便于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光源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内,且多个光源件呈两排排列,两排排列的光源件位置相错。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个光源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非显示区域内,且呈单排排列。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位置的外露器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露器件至少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二缺口,且所述摄像头部分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便于提高屏占比。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露器件至少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三缺口,且所述传感器部分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便于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不同缺口和/或镂空结构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所示的显示屏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所示的显示屏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所示的显示屏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b为图14a所示的显示屏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1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所示的显示屏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6b为图16a所示的显示屏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
图17a、图17b、图17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8a、图1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9a、图1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0a、图20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1a、图2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2a、图2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3a、图2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4a、图2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25~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与光源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与现有技术移动终端的对比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源以及与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芯片,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10包含显示区域11以及与显示区域11相连的非显示区域12,其中,显示区域11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信息,如图像及影像,非显示区域12用于遮挡驱动芯片20以及驱动芯片20与显示面板10之间的连接线。其中,非显示区域12与显示区域11连接并且位于显示区域11的边沿位置,在具体设置时,该显示面板10上的显示区域11及非显示区域12为一体结构,即显示区域11及非显示区域12是根据功能在显示面板10上划分出的区域。如图1、图2、图6,其中,图1示出了非显示区域12环绕显示区域11的设置方式,图2示出了简化非显示区域12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以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在下述描述中为了方便表示非显示区域12与显示区域11的位置关系,对显示区域11进行一些结构上的划分,其中,在显示区域11为矩形时,短边所在的位置为显示区域11的端部,长边所在的位置为显示区域11的侧边。或者可以设定为,以移动终端上的外露器件作为参考,该外露器件可以为摄像头、听筒、指纹传感器等传感器等,外露器件对应的显示区域11的一边为端部,没有外露器件的显示区域11的边为侧边。
其中,非显示区域12在遮挡所述驱动芯片20以及连接线外的区域包括第一缺口122和/或镂空结构121,即非显示区域12在位于遮挡驱动芯片20以及连接线外的空白区域设置了第一缺口122和/或镂空结构121,所述第一缺口122和/或镂空结构121用于容纳移动终端上的外露器件。即在非显示区域12所需的位置形成一些缺口或者镂空结构121,该缺口或镂空结构121可以形成容纳移动终端的外露器件的空间。如图31所示,其中,位于左侧的移动终端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位于右侧的移动终端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图31中,可以看出,左侧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等外露器件位于显示面板的外侧,因此,移动终端的前面板为显示面板加容纳外露器件的区域;而在本申请所示的右侧图中,由于在显示面板上开设了缺口,因此,外露器件可以向下设置,在缺口的深度为d时,外露器件的位置可以向下移动d的距离(以图3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因此,本申请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的高度可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的高度下降D的高度。在宽度不变时,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改善了外露器件的设置位置,从而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的面积。由公式:屏占比=显示屏面积与移动终端的前面板面积的比值;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屏面积不变,可以减少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的面积,从而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其中的外露器件可以为听筒、闪光灯、指示灯、红外灯、激光发射模组等,以及环境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摄像头、指纹传感器等传感器。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外露器件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为了容纳外露器件,既可以设置镂空结构121,也可以设置第一缺口122,并且显示面板10中的镂空结构121或第一缺口122可以有多种变形方式,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及图3所示,图2及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位于显示区域10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12设置有一个第一缺口122。在本申请中,第一缺口122的个数为一个,且第一缺口122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如图2所示,位于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12上设置了一个第一缺口122,且该第一缺口122位于非显示区域12的中间位置。该第一缺口122形成避让外露器件的空间,具体为避让摄像头的空间。如图2中所示,该第一缺口122为一个倒置的梯形形状,即底部小,顶部开口大的结构,并且第一缺口122的两个侧壁具有一个相对的倾斜角度。在设置时,如图2所示,两个侧壁的倾斜的角度可以不同,但是也可以采用相对倾斜的角度相同的结构。该第一缺口122的设置位置位于非显示区域12的中间位置,或者中间位置附近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的第一缺口122的设置位置偏向左边(以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方向为例),当然也可以偏向右边,具体位置根据摄像头的设置位置以及显示面板10遮挡的走线设置而定。此外,在外露器件包含传感器时,传感器与摄像头并排排列位于第一缺口122的避让空间内,其中,该传感器可以为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光传感器。在外露器件包含听筒时,该听筒也可以设置在该第一缺口122内。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其中,图13a示出了显示面板10与外露部件配合的示意图,图13a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外观。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听筒60及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40及接近光传感器50)位于第一缺口122内,并且环境光传感器40及接近光传感器50分列在听筒60的两侧。指纹传感器70及摄像头30位于显示区域11的下方。一并参考图13b,由图13b可以看出,在显示屏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第一缺口122容纳外露器件,使得外露器件更加靠近显示区域11,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前面板的边沿面积相比现有技术进一步的缩小,进而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图14a及图14b分别示出了第一缺口122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4b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4a所示,听筒60位于第一缺口122的中间位置,传感器及摄像头30分列在听筒60的两侧,其中该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40及接近光传感器50。一并参考图14b,图14b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由图14a可以看出,在第一缺口122内,传感器、听筒60及摄像头30的设置位置可以明显靠近显示区域11,从而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边沿的尺寸,进而提高屏占比。
继续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芯片20用于控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在具体设置时,驱动芯片2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下方(下方指沿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位于非显示区域12的下方)并被非显示区域12遮挡。其中,驱动芯片20的个数为两个,且驱动芯片20分列在第一缺口122的两侧,并被非显示区域12遮挡。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个驱动芯片相比,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一个驱动芯片,造成驱动芯片较大,并且驱动芯片与显示面板之间的走线比较集中,占用较大的空间。而在本申请中,在采用该结构时,将现有技术中尺寸较大的一个驱动芯片分割成两个小的芯片,并且将两个驱动芯片20放置在不同位置,从而可以将比较集中的走线分散开,改善显示面板10上的走线,并且将两个驱动芯片20分别列在第一缺口122的两侧,从而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合理的排列驱动芯片20及外露器件的设置位置,从而合理的利用非显示区域12,使得外露器件可以更加靠近显示区域112,进而减少整个移动终端的前面板的面积,以提高屏占比。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一个第一缺口122的另外的一种设置形式,在该方式中,第一缺口122位于非显示区域12的边角处,该第一缺口122也可以用于放置听筒、传感器等外露 器件,其功能与图2所示的第一缺口122相同,仅仅是对设置位置进行的一个改变。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上述第一缺口122更改为镂空结构,其仅仅是一个结构形式的改变,功能与上述实施例中图2及图3所示的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或者采用在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处时,位于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镂空结构,且镂空结构与第一缺口并排排列。即通过缺口和镂空结构共同组成避让外露器件的空间。
此外,在具体形成第一缺口122及镂空结构时,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非线性方式,即可以根据需要在非显示区域12形成非线性形状的缺口或者镂空结构。
在外露器件以为听筒、闪光灯、指示灯、红外灯、激光发射模组等,以及环境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摄像头等传感器时,均可以设置在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外露器件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
实施例2
如图4及图5所示,图4及图5示出了具有两个第一缺口的设置方式。其中,两个第一缺口设置在位于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12。两个第一缺口分列在非显示区域12的两个边角;在外露器件包括摄像头及传感器时,一个第一缺口形成避让摄像头的空间,另一个第一缺口形成避让传感器的空间;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一个,且驱动芯片位于两个第一缺口之间,并被非显示区域12中位于两个第一缺口之间的部分遮挡。
如图4所示,两个第一缺口分别为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其中,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分别开设在非显示区域12中远离显示区域11的两个边角,且开设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定,既可以为一个弧形的缺口,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采用多段侧边围成的缺口。具体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定。在具体设置时,两个第一缺口内放置的外露器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即如图4所示,摄像头既可以放置在左边的缺口,又可以设置在右边的缺口。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首先参考图11a,其中,摄像头30设置在位于右边的缺口(第一缺口1221)内,传感器设置在左边的缺口(第一缺口1222)内,且该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40及接近光传感器50,此外,听筒6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的上方,再次参考图11b,图11b为对应的移动终端的外观示意图。由图11b可以看出,由于采用将移动终端的外露器件设置在第一缺口内时,外露器件可以更加靠近显示区域,并且参考图31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相比,在采用上述结构时,移动终端前面板的边沿尺寸减小,可以有效的改善屏占比。
一并参考图12a及图12b,在该实施方案中,听筒60也放置在了第一缺口的区域,如图12a所示,其中位于左边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1221)用来放置听筒60,位于右边的第一缺口(第一缺口1222)用来放置摄像头30及传感器。对比图11a及图12a,其中,图11a中,听筒6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的缺口外,接近光传感器40、环境光传感器50及摄像头30分别设置在第一缺口1222内。由于听筒60设置在缺口外,因此,若能改善听筒60的设置位置,则可以选择不同的接近光传感器40、环境光传感器50及摄像头30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前面板面积,在此思路下,本申请提供了如图12a所示的结构,将听筒60放置在第一缺口内,并且接近光传感器40、环境光传感器50及摄像头30可以设置在另外的一个缺口内,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的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边沿的面积,进而减小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提高屏占比。
此外,参考图5,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非显示区域12中间形成一个凸起结构,以图5 所示的显示面板10的放置方向参考方向,该凸起结构为非显示区域12在两个边角处设置了第一缺口后,形成的中间高出的部分,该凸起结构上设置了镂空结构121,该镂空结构121可以用来容纳听筒,使得听筒外露。并且在图5中,可以看出,该第一缺口的个数也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并且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的侧壁面可以为几个相连的平面。。
一并参考图6,图6示出了第一缺口的一个变形,其中,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将位于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割成三部分;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三个,三个驱动芯片与两个第一缺口交替排列,且三个驱动芯片被两个第一缺口分割成的三部分非显示区域一一对应遮挡。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或者,驱动芯片20可以采用一个,一个驱动芯片20设置在第一缺口1221与第一缺口1222之间。
在外露器件以为听筒、闪光灯、指示灯、红外灯、激光发射模组等,以及环境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摄像头等传感器时,均可以设置在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中。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外露器件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
实施例3
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非显示区域分别位于显示区域的两端(第一端及第二端),两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域12a和第二非显示区域12b。两个非显示区域均设置有第一缺口,即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一个第一缺口,且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1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一个第一缺口。
两个第一缺口分别为第一缺口1221和第一缺口1222,其中,第一缺口1221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域12a(位于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第一缺口1222设置在第二非显示区域12b(位于显示区域11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在外露器件至少包括指纹传感器(可带有触控按键功能)、摄像头及传感器时,其中的一个第一缺口(第一缺口1222)形成避让指纹传感器的空间,另一个第一缺口(第一缺口1221)形成避让摄像头及传感器的空间。在具体设置时,第一缺口1221和第一缺口1222的设置方式可以存在一些位置上的变化。
第一缺口1221和第一缺口1222分别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域12a及第二非显示区域12b的边角处,在具体设置时,第一缺口1221可以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域12a的左边角或右边角,第一缺口1222也可以位于第二非显示区域12b的左边角和右边角,如图6所示,第一缺口122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域12a的右边角,第一缺口122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域12b的左边角,即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呈对角设置方式分列在第一非显示区域12a和第二非显示区域12b。并且,驱动芯片20的个数为两个,并分列在显示区域11的第一端和显示区域11的第二端,每个驱动芯片20被一个非显示区域遮挡。即如图6所示中的,驱动芯片20也呈对角的方式设置,采用该设置方式时,即为在显示区域的两个对角分别设置一个驱动芯片20,使得在设计走线时,可以使得将走线连接在其靠近的驱动芯片20,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走线的设置,降低非显示区域11的面积。
一并参考图15a及图15b,其中图15a示出了显示面板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图15b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由图15a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缺口1221可以形成避让摄像头30、传感器及听筒60的空间,在具体设置时,各个部件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既可以采用如图15a中所示的,听筒60位于中间位置,环境光传感器40及接近光传感器50分列在听筒60的两侧,摄像头30位于边角处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摄像头30靠近听筒60,接近光传感器50或环境光传感器40位于边角处的设置方式,其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实 际的情况而定。此外,第一缺口1222用于形成容纳指纹传感器70的空间,其中指纹传感器70设置在移动终端中间的位置。由上述结构可知该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占的面积均超过其对应的非显示区域11上除缺口外的面积。一并参考图15b,由图15b可以看出,在采用该设置方式时,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相对现有技术可以缩小,从而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如图8所示,第一缺口122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域12a的右边角,即第一缺口1221位于显示区域11的边角处;第一缺口122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域12b的中间位置,该缺口用于避让指纹传感器,采用该设置方式,可以方便指纹传感器的设置,并且,相对于图7所示的结构中,第二非显示区域12b可以具有更大的面积来用于遮挡器件,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0的个数为三个,且其中两个驱动芯片20位于显示区域11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被第二非显示区域12b)的第一缺口1222的两侧且被第二非显示区域12b遮挡,另外的一个驱动芯片20位于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被第一非显示区域12a)的第一缺口1221的一侧且被第一非显示区域12a遮挡。即可以采用三个驱动芯片20,且在采用三个驱动芯片20时,每个驱动芯片20的体积可以变得更小,从而可以利用较少的非显示区域进行遮挡,如图8所示的结构。进而可以更合理的利用非显示区域的面积,并尽量减少非显示区域的面积。
此外,作为一个改进的方案,在本申请中,在第一非显示区域12a内还设置了一个镂空结构121,该镂空结构121可以作为听筒的安放面积,使得听筒能够外露。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采用三个第一缺口的结构。其中示出的非显示区域分别位于显示区域的两端(显示区域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两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别为第一非显示区域12a和第二非显示区域12b。两个非显示区域均设置有缺口,具体的,第一缺口的个数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缺口1221、第一缺口1222及第一缺口1223,其中,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域12a的两个边角处,第一缺口1223设置在第二非显示区域12b的中间位置。其中驱动芯片20的个数为三个,且三个驱动芯片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具体设置方式如图8所示,其中的一个驱动芯片20被第一非显示区域12a遮挡,另外的两个驱动芯片20被第二非显示区域12b遮挡并位于第一缺口1223的两侧。在外露器件包括指纹传感器、摄像头、听筒及传感器时,其中,指纹传感器安放在第一缺口1223的位置,摄像头、听筒及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和接近光传感器)分列在第一缺口1221及第一缺口1222的位置,摄像头及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可以参考实施例2中的设置方式。听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第一缺口1221或第一缺口1222中,或者作为一个变形,听筒可以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域12a的上方,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缺口1221、第一缺口1222、第一缺口1223,从而使得外露器件可以更加靠近显示区域,进而减少移动终端暖面板上非显示区占的面积,即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在显示区域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屏占比。
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非显示区域12位于显示区域11的第一端,在设置时,非显示区域12上开设了镂空结构121,具体的开设了两个镂空结构121,且两个镂空结构121沿非显示区域12的长度方向排列(显示区域11的宽度方向)。当然了,该镂空结构121的个数不仅限于图9中所示的两个,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任意可实施的个数。在设置 时,该镂空结构121用于容纳传感器及摄像头。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镂空结构121的位置。
此外,该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20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内,且采用一个驱动芯片20驱动显示屏。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镂空结构121使得外露器件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2内,从而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进而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并且采用镂空结构121时,可以使得整个显示面板的外观结构比较整齐,相比与采用缺口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强度。
通过上述具体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及实施例4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通过提供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使得外露器件可以更靠近显示区域,进而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边沿面积,从而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在显示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变形,在另一个方案中,非显示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外露器件至少包括指纹传感器,其中的一个第一缺口形成避让指纹传感器的空间。即该第一缺口作为容纳指纹传感器的结构,进一步的优化走线及器件的设置,便于提高屏占比。具体的,参考图16a及图16b,其中,图16a示出了显示面板与外露器件的配合示意图,由图16a可以看出,该第一缺口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中间位置,且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驱动芯片分列在第一缺口的两侧。此外,指纹传感器70设置在第一缺口内,环境光传感器40、接近光传感器50及听筒60、摄像头30位于显示面板10外,即环境光传感器40、接近光传感器50及听筒60、摄像头30位于移动终端前面板上除去显示面板10的区域。
在本申请中,为了更进一步的改善移动终端的外观,在显示面板上还覆盖了一层膜层。该膜层覆盖至少一个第一缺口,并在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镂空结构时,覆盖镂空结构。提高了外观效果。具体的,可以参考图21b及图22b,在图21b及图22b中可以看出,显示面板上开设了一个用于容纳摄像头的镂空结构。并且膜层90覆盖在该镂空结构上。此外,作为一个变形的替代方案。还可以采用将镂空结构更改为凹槽结构,即在用于容纳摄像头的位置开设一个对应的凹槽,使得显示面板背离摄像头的一面为一个平整的平面,从而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外观效果。
在本申请中,除了对上述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改变以提高屏占比,对于背光源中的光源件的设置位置也进行了改善,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具体的,对于该背光源的位置的改善依照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上的非显示区域以及缺口和/或镂空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的进行的改变,以降低光源件占用的费显示区域的面积。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a
如图25~图27;其中,示出的非显示区域12位于显示区域11的一端(第一端或第二端)。背光源中的光源件90设置在位于显示区域11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12内。在具体设置时,如图25所示,非显示区域12上设置了两个第一缺口,且第一缺口最下端的边缘(以图25中显示面板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与显示区域11中与非显示区域12连接的一端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在第一缺口与显示区域11之间形成容纳光源件90的区域,其中,多个光源件90采用单排排列的方式设置,并且在具体设置时,多个光源件90的出光面平行,即每个光源件90照射出的光均照射到显示区域11内,且每个光源件90的光轴垂直于显示区域11的宽边 (在图25中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矩形的显示区域11中为长度较短的边为显示区域11的宽边)。此外,如图26所示,还可以采用多个光源件90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内,且多个光源件90呈两排排列,两排排列的光源件90位置相错。即光源件90既可以采用单排排列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双排排列的方式设置。
为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屏占比。如图27,对光源件90的设置位置进行了改变,在图27中,第一缺口最下端的边缘(以图27中显示面板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与显示区域11中与非显示区域12连接的一端之间不设置像图25那样的光源件90放置区域,多个光源件90设置在缺口的两侧,应当理解的是,在非显示区域12设置的为镂空结构时,光源件90设置在镂空结构的两侧。在图27中,多个光源件90的出光面朝向显示区域11,但是靠近缺口或镂空结构的光源件90,其出光方向与其他的光源件90的出光方向相比具有朝向缺口所在的位置偏移设定角度,即位于缺口或镂空结构一侧的光源件90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使得与缺口或镂空结构相对的部分显示区域11能够有足够的光照射到,保证显示面板在发光时亮度的均匀性。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既可以保证显示面板的发光效果,同时,更进一步的非显示区域12的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实施例b
如图2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2的个数为两个,分列在显示区域11的两端,其中位于上方的非显示区域12(以图2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用于遮挡驱动芯片,位于下方的非显示区域12用于遮挡光源件90,该光源件90在设置时,采用多个光源件90单排设置的方式,并且,多个光源件90的出光方向朝向显示区域11,更具体的,每个光源件90的光轴垂直于显示区域11的宽边(在图28所示的显示区域11中,矩形的显示区域11中为长度较短的边为显示区域11的宽边)。
作为一个变形结构,如图2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2为两个,且两个非显示区域12分别位于显示区域11的两端,其中,每个非显示区域12用于遮挡一个驱动芯片,此外,驱动芯片与显示区域11之间留有用于安装光源件90的区域。继续参考图29,在具体设置时,每个非显示区域12内的光源件90呈单排排列方式设置,并且每个非显示区域12内的光源件90中,靠近缺口的方向的光源件90朝向缺口倾斜设定的角度,该设定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的显示区域12的宽度及光源件90的设置位置进行设定。在采用此种方式设置时,为了保证显示区域11出光的均匀性,非显示区域12的设置方式具有一定的限定条件,如图29所示,两个非显示区域12呈对角的方式限制。即设置的两条光源件90呈对角方式的设置,从而保证显示区域11内的出光效果。
实施例c
如图30所示,在该图所示的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域12的个数为三个,其中,两个非显示区域12分别位于显示区域11的两端,另一个非显示区域12位于显示区域11的一侧,即如图29所示,非显示区域12包裹显示屏的一侧边,其中,背光源中的多个光源件90位于非显示区域12中包裹显示区域11一个侧边的区域内。在具体设置时,其中多个光源件90采用单排排列的方式设置,且每个光源件90的出光面朝向显示区域11,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个光源件90的出光轴垂直于显示区域11的长侧边。
通过上述具体的实施例a、实施例b及实施例c可以看出,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光源件90根据非显示区域12的设置位置进行相应的改变,可以有效的降低非显示区域12占用的面积。但是,光源件90的设置位置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及实施例3所示的结 构,还可以依据上述列举缺口设置方式时非显示区域12的设置方式对应的设置光源件90的设置方式。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移动终端,并且在具体设置时,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显示屏,以及对应于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位置的外露器件。
其中,该显示屏为上述具体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列举的显示屏,即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的显示面板上设置了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从而可以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的总体面积,在显示屏的大小不变时,可以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更进一步的屏占比,较佳的,外露器件上设置了与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相配合的缺口,从而形成一个缺口与缺口相对应的卡合配合方式,使得外露器件有一部分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或显示区域的下方。使得外露器件更靠近显示区域,从而更进一步的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为了方便描述,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7a、图17b及图17c所示,外露器件至少包括摄像头30,摄像头30上设置有与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二缺口31,且摄像头30的一部分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具体的,一并参考图17b、图17c及图31,由上述中对图31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摄像头30设置到第一缺口内时,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进而可以提高屏占比。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摄像头30上开设一个第二缺口32,该第二缺口32可以卡装在第一缺口或者镂空结构的侧壁,如图17b及图17c,示出了第二缺口32与第一缺口的配合,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如图17c所示,该摄像头可以一部分位于显示面板10的下方,从而使得摄像头30与显示面板放置的更加紧凑,从而减少摄像头30在移动终端前面板上占用的除去显示面板外的面积,从而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进而更进一步的提高屏占比。继续参考图17a、图17b及图17c。其中,显示面板10上的非显示区域的个数为一个,第一缺口的个数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缺口分列在非显示区域的两侧,其中的一个第一缺口用于容纳摄像头30。一并参考图17b及图17c,由图17b所示可以看出,摄像头30部分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在实现该方式时,参考图17c,可以看出,在摄像头30上开设了第二缺口31,从而使得摄像头30部分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的下方,实现摄像头30更进步一的靠近显示区域的目的,进而减少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提高屏占比的目的。在采用此方式时,一并参考图18a、图18b,图18a及图18b示出了一种变形的结构,摄像头部分放入到非显示区域的下方。如图19a及图19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缺口31做的更大一些,切入到镜头的外壳中,及在圆形的镜头外壳上形成一个缺口,从而使得摄像头30能够有更多的部分被非显示区域遮挡。
一并参考图20a及图20b,其中,图20a及图20b示出了另外的一种变形,由图20b可以看出,第二缺口31设置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图20b中,第二缺口31为一个弧形的缺口形式,而在图17c中,第二缺口31为一个矩形的缺口,因此,从上述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第二缺口31的形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其可以根据摄像头30的外形结构以及需要遮挡的部分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应当理解的,第二缺口31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的图16c、图17b及图18b所示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的可实施的形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露器件至少包括传感器,传感器上设置有与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三缺口,且传感器部分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具体的,参考图21a及图21b,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上的非显示区域的个数为一个,且非显示区域上设置了一个镂空结 构,传感器设置在镂空结构的位置,以环境光传感器为例,其包含一个探头42以及与探头42连接的本体41,由图21a可以看出,本体41部分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图中虚线所示的部分),一并参考图21b,在图21b中可以看出,传感器形成一个台阶结构,整个器件的剖面形成一个“凸”字形,探头42容纳在镂空结构中,从而使得传感器更靠近显示区域,更佳的,如图21b,探头42位于本体41的上方位置,从而使得更多的本体41靠近显示区域,进而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在显示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屏占比。此外,参考图22a及图22b,作为一个变形结构,该显示屏上还设置了一层膜层80用于覆盖镂空结构,以保护传感器,当然在外露器件包含摄像头30或者其他的部件时,膜层80也可对其提供一定的保护。此外,作为一个变形,还可以设置成镂空结构改成一个凹槽,即显示面板10背离背光源的一面为一个平整的面,从而可以有效的保护外露器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a及图23b,显示面板10上的非显示区域的个数为一个,且设置了一个位于非显示区域中间位置的第一缺口,此外,外露器件包括听筒60,其中,听筒60上设置了与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四缺口,在图23a中该第四缺口用于与第一缺口配合,从而使得听筒6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下方,实现听筒60更加靠近显示区域的目的。一并参考图23b,在本实施例中,听筒60中外露的部分位于听筒60侧壁的中上方,从而使得听筒60更多的部分位于非显示区域的下方,进而更进一步的降低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有效地改善屏占比。一并参考图24a及图24b,作为一个结构的变形,该听筒6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一个具有多个缺口的结构,从而可以方便听筒60与其他结构的配合,使得听筒60在下移(以图24b所示的器件放置的方向为参考方向)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结构的设置。
通过上述几个具体的外露器件与镂空结构或第一缺口的配合方式可以看出,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以便形成避让移动终端上外露器件的空间,由于上述的缺口及镂空结构可以收容外露器件,外露器件的放置位置可以更加靠近显示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外露器件及非显示区域占用的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进而降低了移动终端前面板的面积,在显示屏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屏占比。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的驱动芯片,所述显示面板包含显示区域以及与所述显示区域相连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显示区域用于显示移动终端的信息,所述非显示区域用于遮挡所述驱动芯片以及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在遮挡所述驱动芯片以及所述连接线外的区域包括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所述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用于容纳移动终端上的外露器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缺口;
    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中间位置,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两个,且所述驱动芯片分列在所述第一缺口的两侧,并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或,
    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处,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一个驱动芯片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处时,所述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还设置有镂空结构,且所述镂空结构与所述第一缺口并排排列。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且所述两个第一缺口分列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两个边角;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缺口之间,并被所述非显示区域中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缺口之间的部分遮挡。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且所述两个第一缺口将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分割成三部分;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三个,所述三个驱动芯片与所述两个第一缺口交替排列,且所述三个驱动芯片被所述两个第一缺口分割成的三部分非显示区域一一对应遮挡。
  6. 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缺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一缺口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缺口呈对角设置;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两个,且分列在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和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每个驱动芯片被一个非显示区域遮挡。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的一个边角,另一个所述第一缺口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的中间位置;
    所述驱动芯片的个数为三个,且其中两个驱动芯片分列在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二端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缺口的两侧且被非显示区域遮挡,另外的一个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域的第一缺口的一侧且被非显示区域遮挡。
  9.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膜层。
  10.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多个光源件。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源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内,多个光源件单排排列,且靠近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位置的光源件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偏移设定角度。
  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源件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端的非显示区内,且多个光源件呈两排排列,两排排列的光源件位置相错。
  13.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屏,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或镂空结构位置的外露器件。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器件至少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二缺口,且所述摄像头部分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器件至少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口或镂空结构配合的第三缺口,且所述传感器部分被所述非显示区域遮挡。
CN201780013197.4A 2017-02-16 2017-03-29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8885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4697 2017-02-16
CN2017100846979 2017-02-16
PCT/CN2017/078639 WO2018149021A1 (zh) 2017-02-16 2017-03-29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5507A true CN108885507A (zh) 2018-11-23
CN108885507B CN108885507B (zh) 2021-03-23

Family

ID=63169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3197.4A Active CN108885507B (zh) 2017-02-16 2017-03-29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5507B (zh)
WO (1) WO201814902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881A (zh) * 2019-07-15 2019-10-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0140280A1 (zh) * 2019-01-04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71358A (zh) * 2019-01-29 2019-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22734A (zh) * 2019-08-23 2021-02-26 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屏幕适配网关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0143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Wurzel Joshua G Methods for assembling display structures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US20130328051A1 (en) * 2012-06-06 2013-12-12 Jeremy C. Franklin Notched Display Layers
CN103487968A (zh) * 2013-09-22 2014-01-0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203870361U (zh) * 2014-06-05 2014-10-0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08149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5554197A (zh) * 2016-01-27 2016-05-04 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 外壳及移动终端
CN105577857A (zh) * 2015-12-18 2016-05-11 许昌学院 一种智能终端
CN106293444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9515B (zh) * 2014-08-29 2016-06-0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4928927U (zh) * 2015-09-10 2015-12-30 李彦辰 全显示屏手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0143A1 (en) * 2010-12-06 2012-06-07 Wurzel Joshua G Methods for assembling display structures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US20130328051A1 (en) * 2012-06-06 2013-12-12 Jeremy C. Franklin Notched Display Layers
CN103487968A (zh) * 2013-09-22 2014-01-0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203870361U (zh) * 2014-06-05 2014-10-08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6293444A (zh) * 2015-06-25 2017-01-0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208149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显示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5577857A (zh) * 2015-12-18 2016-05-11 许昌学院 一种智能终端
CN105554197A (zh) * 2016-01-27 2016-05-04 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 外壳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40280A1 (zh) * 2019-01-04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175550B2 (en) 2019-01-04 2021-11-16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61881A (zh) * 2019-07-15 2019-10-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5507B (zh) 2021-03-23
WO2018149021A1 (zh) 2018-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980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574754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888550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JP6178114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5122695B2 (ja) 表示装置
JP6237998B2 (ja)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US7810977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016173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533256B (zh) 照明装置与显示装置
KR10233486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6133435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KR102395088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46783B1 (ko) 휴대용 컴퓨터
KR10266422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685745B2 (ja) 表示装置
CN11316150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319395A1 (en) Backlight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374061B2 (en) OLED display panel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CN10448776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7002950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48983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5090826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002236A (zh) 显示模组及其应用方法、显示装置
EP3908781B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backlighting of display screen
KR2017008031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