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0119B -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0119B
CN108880119B CN201810660377.8A CN201810660377A CN108880119B CN 108880119 B CN108880119 B CN 108880119B CN 201810660377 A CN201810660377 A CN 201810660377A CN 108880119 B CN108880119 B CN 108880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ance coil
substrate
positioning
pushing tow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0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0119A (zh
Inventor
江华
张寅�
周金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untai Magle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nam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nam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namic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03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0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0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0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0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25Detecting co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提供圆环板状的基板和定位柱,基板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顶推凸起,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然后在对电感线圈和所述基板进行固定,样对于电感线圈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且顶推凸起与第一开口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对电感线圈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电感线圈安装位置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小型电动机是最常见的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形式,在家用电器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电动机主要包括电机定子部分、电机转子部分、转子支撑轴承、机壳等部分。由于传统电机所用的机械轴承在超高转速下会导致轴承保持架过热损坏而无法实现长期运转,而且机械轴承需要润滑油来维持,这样既影响电机寿命又不利于设备的清洁。因此为了实现超高转速运行和设备的长寿命、清洁无油必须在电动机中采用非接触式支撑方式,即磁悬浮支撑方式。而且磁悬浮轴承还可以通过主动控制来实现振动抑制,实现设备的超稳超静运行。磁悬浮轴承的核心组件包括磁悬浮轴承本体、位移传感器、起浮环(机械备用轴承)。
电涡流传感器能静态和动态地非接触、高线性度、高分辨力地测量被测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距离。它是一种非接触的线性化计量工具。电涡流传感器能准确测量被测体(必须是金属导体)与探头端面之间静态和动态的相对位移变化。
现有技术中电涡流传感器探头线圈绕制在塑料探头上,通过一个支架(或者电路板)将塑料探头置于被探测体附近,探头线圈通过线缆与前置器相连。整个工艺过程比较繁琐,而且与线圈相连的线缆需要妥善固定,否则线缆与线圈的连接处极易断开;另外现有的电涡流传感器上的电感线圈的体积较小,在安装固定过程中不容易控制,容易出现电感线圈上的引出线断裂的问题。因此,目前的电涡流传感器需要制成较大的体积,这样便于安装。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因电感线圈体积小、固定不方便,容易出现电感线圈的引出线断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圆形通孔;
S2,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
S3,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定位座进行定位,并固定在所述定位座上;
S4,提供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柱和顶杆,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设有顶推凸起;
S5,提供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呈圆环状;
S6,将电感线圈固定在所述顶杆的顶端;
S7,将定位柱放入第二圆形通孔内,此时定位柱上的顶推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
S8,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
S9,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感线圈与基板固定;
S10,将步骤S9的基板从定位座上取出;
S11,提供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接线端;
安装电路板,将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步骤S10中取下的所述基板的上侧;
S12,将电感线圈的引出线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线端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提供一个定位座对基板进行定位,使基板固定更加牢靠,所述基板为圆环板状结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然后提供一个定位柱,定位柱呈圆柱状,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配合的顶推凸起,将定位柱放入第二圆形通孔内,此时定位柱上的顶推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然后在对电感线圈和所述基板进行固定,样对于电感线圈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且顶推凸起与第一开口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对电感线圈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电感线圈安装位置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第一开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销孔,在步骤S3中,所述基板通过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在步骤S9中,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包括:
在步骤S8中的电感线圈和基板之间点胶。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圆形通孔;
S2,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
S3,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定位座进行定位,并固定在所述定位座上;
S4,提供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柱和顶杆,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设有顶推凸起;
S5,提供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呈圆环状;
S6,将电感线圈固定在所述顶杆的顶端;
S7,将定位柱放入第二圆形通孔内,此时定位柱上的顶推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
S8,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
S9,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感线圈与基板固定;
S10,将步骤S9的基板从定位座上取出;
S11,所述基板被设置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接线端,将电感线圈的引出线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第一开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销孔,在步骤S3中,所述基板通过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在步骤S9中,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包括:
在步骤S8中的电感线圈和基板之间点胶。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中所述定位座和基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定位柱和所述基板配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定位柱固定所述电感线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定位柱固定所述电感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基板与所述电感线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基板与所述电路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所述电涡流传感器的流体图;
图8是本申请中所述电涡流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中电感线圈与基板之间点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定位柱,11、第一段,12、第二段,121、顶推凸起,2、顶杆,3、定位座,31、第一圆形通孔,32、定位销,4、基板,41、第一开口,42、销孔,43、第二圆形通孔,5、电路板,51、第三圆形通孔,52、接线端,6、电感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定位座3,所述定位座3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座3的中部设有第一圆形通孔31;
S2,提供基板4,所述基板4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基板4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43,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41;
S3,将所述基板4与所述定位座3进行定位,并固定在所述定位座3上;
S4,提供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柱1和顶杆2,所述定位柱1的侧壁面设有顶推凸起121;
S5,提供电感线圈6,所述电感线圈6呈圆环状;
S6,将电感线圈6固定在所述顶杆2的顶端;
S7,将定位柱1放入第二圆形通孔43内,此时定位柱1上的顶推凸起12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41内,所述顶推凸起121与所述第一开口4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6的安装空间;
S8,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6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6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121;
S9,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感线圈6与基板4固定;
S10,将步骤S9的基板4从定位座3上取出。
本发明提供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提供一个定位座3对基板4进行定位,使基板4固定更加牢靠,所述基板4为圆环板状结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43,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41;然后提供一个定位柱1,定位柱1呈圆柱状,定位柱1的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41配合的顶推凸起121,将定位柱1放入第二圆形通孔43内,此时定位柱1上的顶推凸起121位于所述第一开口41内,所述顶推凸起121与所述第一开口4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6的安装空间;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6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6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121,然后在对电感线圈6和所述基板4进行固定,样对于电感线圈6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且顶推凸起121与第一开口41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对电感线圈6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电感线圈6安装位置更加准确。
如图1所示,在步骤S1和S2中,提供的定位座3和所述基板4均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座3的中部设有第一圆形通孔31,所述基板4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43,第一圆形通孔3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的直径,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用于待测转轴的穿过;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定位座3上设有定位销32,所述定位销3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定位销32相对设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31两侧的所述定位座3的上表面,且所述定位销32与定位座3垂直连接,所述基板4上对应两个所述定位销32的位置设有两个定位孔;在步骤S3中将所述基板4与所述定位座3进行定位,并固定在所述定位座3上中具体为:通过定位销32与对应销孔42的配合进行定位并贴合在一起的,通过定位销32和销孔42的定位能够避免基板4出现挪移晃动的问题,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在本申请中所述基板4和所述定位座3均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注塑成型或车削成型;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定位柱1也可以是单独的结构并固定在定位座3上的,如通过焊接、插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定位座3上,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中对基板4和定位座3进行定位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3、图4和图9所示,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定位柱1和顶杆2,所述定位柱1的侧壁面设有顶推凸起121;优选地,所述定位柱1包括第一段11和圆柱状的第二段12,所述第一段1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段1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段12的侧壁面上设有至少一个顶推凸起121,所述顶推凸起121与所述顶杆2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顶杆2用于将所述电感线圈6抵靠在所述顶推凸起121的外表面上。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定位柱1的第一段11为圆柱体,所述第二段12也为圆柱体,所述第二段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11的外径,所述第二段1212的侧壁面上设有所述顶推凸起121,所述顶推凸起121为矩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所述第二段12的侧壁面向外侧突出形成所述顶推凸起121,所述顶推凸起1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口41的深度,且所述第二段12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基板4上第二圆形通孔43的内径,这样在第二段12放入第二圆形通孔43内时,二者之间几乎没有缝隙,所述顶推凸起121就全部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内,顶推凸起121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的尺寸是固定的,因此定位更加准确;然后通过顶杆2将电感线圈6放入第一开口41内,并与所述顶推凸起121的外侧面相抵靠,此时电感线圈6在第一开口41内的位置是固定的,定位更加准确。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顶推凸起12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顶推凸起121在所述第二段12的侧壁面上均匀分布,由于顶推凸起121和第一开口41的配合,因此每个第一开口41内的顶推凸起121的固定位置都是固定的。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杆2具有配合平面和顶推端,所述顶推端上设有固定柱,如图5至图9所示,步骤S5中的电感线圈6呈圆环状,这样步骤S6,将电感线圈6固定在所述顶杆2的顶端的过程:如图3所示,先将电感线圈6套在所述固定柱上,此时电感线圈6就固定在所述顶杆2的顶端,所述顶杆2的顶端即为所述顶推端,在顶杆2上设置固定柱能够更加方便的将电感线圈6固定在所述顶杆2上,这样在将电感线圈6放入第一开口41内的安装空间更加便捷,只需要顶推所述顶杆2即可,在顶推过程中不需要再固定所述电感线圈6,便于作业。具体的,在顶推所述电感线圈6时,如图3所示,先将电感线圈6套在所述固定柱上,固定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电感线圈6的厚度,如图4所示,再将所述电感线圈6放入安装空间内,此时配合平面压合在所述基板4的上表面,然后推动顶杆2使所述电感线圈6紧贴所述顶推凸起121,这样能够将所述电感线圈6固定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然后在将电感线圈6与所述基板4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杆2为半圆柱体,所述半圆柱体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电感线圈6为圆环状,所述顶杆2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电感线圈6的外径,这样能够使电感线圈6的受力均衡,更好地进行固定;所述配合平面即为所述顶杆2的底平面。
如图9所示,所述步骤S9中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感线圈6与基板4固定具体包括,所述电感线圈6与所述基板4粘接,优选地,所述电感线圈6与所述基板4粘接包括:在步骤S8中的电感线圈6和基板4之间点胶。然后取下的所述基板4(如图5所示)。
如图10所示,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还包括步骤S11:提供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接线端52;安装电路板5,将所述电路板5固定在步骤S10中取下的所述基板4的上侧(如图6所示);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还包括步骤S12将电感线圈6的引出线与所述电路板5上的接线端52电连接。进而制成所述电涡流传感器。
实施例二
本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大体相同(即前面的步骤S1至步骤S10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4为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接线端52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还包括步骤S11,将电感线圈6的引出线与所述接线端52电连接;即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还包括步骤S11:所述基板4被设置为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接线端52,将电感线圈6的引出线与所述接线端52电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制备的所述电涡流传感器,包括基板4和电感线圈6,所述基板4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43,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内壁的周向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41,每个所述第一开口41内均固定一个所述电感线圈6。
本申请提供的电涡流传感器,电感线圈6通过上述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41内,这样电感线圈6固定更加容易,能够降低电涡流传感器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感线圈6体积过小,不容易安装固定的问题,进而避免电感线圈6上的引出线断裂的情况,可提高成品率。另外电感线圈6的安装位置准确,因此检测精度更高;对于电涡流传感器的固定更加简单,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有利于实现使用该电涡流传感器做位移检测的设备的小型化,提高设备整体机械定位精度。
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开口4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41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内壁的周向上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41设有四个,这样在所述基板4上就固定有四个所述电感线圈6,能够同时检测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位置信息,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测精度更高。
可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电涡流传感器还包括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固定在所述基板4的上端,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第三圆形通孔51,所述第三圆形通孔5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的内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5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圆形通孔43的外径;
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接线端52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感线圈6的引出线与所述电路板5上的接线端52电连接,每个所述电感线圈6的两个引出线均与单独的两个接线端52连接,即每个所述电感线圈6对应两个单独的接线端52。
当然,在本申请中也可以将所述基板4直接设置成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有接线端52,所述电感线圈6的引出线与所述电路板5上的接线端52电连接,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提供圆环板状的基板和定位柱,基板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顶推凸起,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然后在对电感线圈和所述基板进行固定,样对于电感线圈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且顶推凸起与第一开口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对电感线圈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电感线圈安装位置更加准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圆形通孔;
S2,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
S3,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定位座进行定位,并固定在所述定位座上;
S4,提供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柱和顶杆,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设有顶推凸起;
S5,提供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呈圆环状;
S6,将电感线圈固定在所述顶杆的顶端;
S7,将定位柱放入第二圆形通孔内,此时定位柱上的顶推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
S8,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
S9,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感线圈与基板固定;
S10,将步骤S9的基板从定位座上取出;
S11,提供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接线端;
安装电路板,将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步骤S10中取下的所述基板的上侧;
S12,将电感线圈的引出线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线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开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销孔,在步骤S3中,所述基板通过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9中,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包括:
在步骤S8中的电感线圈和基板之间点胶。
6.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定位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圆形通孔;
S2,提供基板,所述基板为圆环板状结构,所述基板的中部设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开口;
S3,将所述基板与所述定位座进行定位,并固定在所述定位座上;
S4,提供定位模具,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柱和顶杆,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设有顶推凸起;
S5,提供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呈圆环状;
S6,将电感线圈固定在所述顶杆的顶端;
S7,将定位柱放入第二圆形通孔内,此时定位柱上的顶推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顶推凸起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电感线圈的安装空间;
S8,推动定位杆将电感线圈放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使所述电感线圈的端面紧贴所述顶推凸起;
S9,将位于安装空间内的电感线圈与基板固定;
S10,将步骤S9的基板从定位座上取出;
S11,所述基板被设置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接线端,将电感线圈的引出线与所述接线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开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内侧边缘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销孔,在步骤S3中,所述基板通过定位销与销孔的配合进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9中,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与所述基板粘接包括:
在步骤S8中的电感线圈和基板之间点胶。
CN201810660377.8A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Active CN108880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0377.8A CN108880119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0377.8A CN108880119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0119A CN108880119A (zh) 2018-11-23
CN108880119B true CN108880119B (zh) 2019-11-08

Family

ID=6429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0377.8A Active CN108880119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01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4942B (zh) * 2019-01-14 2021-12-28 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飞轮储能装置、磁轴承及其电涡流传感器组件
CN113063340A (zh) * 2021-03-30 2021-07-02 天津飞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190C (zh) * 2006-01-25 2007-07-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径向/轴向六位集成一体化电涡流传感器
CN107037360B (zh) * 2017-04-07 2019-06-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检测工装
CN107448475B (zh) * 2017-07-31 2019-06-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磁轴承与电涡流传感器一体化结构
CN107421433A (zh) * 2017-08-01 2017-12-01 深圳麦格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及其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0119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49193U (zh) 一种永磁偏置磁悬浮单元及磁悬浮电机
US8564281B2 (en) Noncontact measuring of the position of an object with magnetic flux
JP3266736B2 (ja) 磁気センサ
KR102397192B1 (ko) 센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108880119B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制备工艺
CN205078479U (zh) 吊扇用马达以及吊扇
US6323637B1 (en) Miniature crossed coil gauge having an active flux ring
CN208386352U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和一种磁悬浮电机
CN107407577B (zh) 感应式移动传感器
CN105743256B (zh) 主轴马达以及盘驱动装置
JPH07177720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7407576B (zh) 感应式移动传感器
CN107421433A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及其加工工艺
JP7415360B2 (ja) モータ
JP4569481B2 (ja) トロイダルコイル構造
CN109029231A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及其加工工艺和一种磁悬浮电机
CN111245164A (zh)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08383054U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和一种磁悬浮电机
CN208720980U (zh) 一种用于固定电感线圈的模具组件和电涡流传感器
CN208386351U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和一种磁悬浮电机
CN111980939A (zh) 测量屏蔽泵主轴轴向窜动量的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207050655U (zh) 一种电涡流传感器
JPH10239342A (ja) 磁気センサ
CN107655615A (zh) 用于厨房电器的压力检测装置和厨房电器
CN105023740A (zh) 一种微型互感器及其封装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1

Address after: 100095 Unit 301-B146, Building 17, No. 3 Gaolizh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untengmi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B1704, Jinji Road, Nanshan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1,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GNETIC POW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1st Floor, Building 8, No. 161, No. 17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ydrogen Magnetic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1-B146, Unit 1, Building 17, Yard 3, Gaolizh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Kuntengmi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1

Address after: Room 1612-06, Building 3, Skywing Business Center, No. 133 Hongtai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9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Kuntai Maglev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st Floor, Building 8, No. 161, No. 17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ydrogen Magnetic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