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3452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3452A
CN108873452A CN201810664726.3A CN201810664726A CN108873452A CN 108873452 A CN108873452 A CN 108873452A CN 201810664726 A CN201810664726 A CN 201810664726A CN 108873452 A CN108873452 A CN 108873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47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3452B (zh
Inventor
陈黎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47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3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3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3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3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至少一层过渡膜层;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至少一层过渡膜层中的一层的折射率大于1.7,提升所述第一衬底或过渡膜层的折射率,能够减少光线入射到外置的彩色滤光片之前的水平移动距离,改善彩色滤光片外置时的颜色串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色彩是依靠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层来实现。传统CF层是由彩色光阻材料经过一系列黄光制程后形成,而彩色光阻材料是将树脂(polymer)、单体(monomer)、光引发剂(photo initator)和颜料(pigment)溶解和分散在溶剂(solvent)后形成的。
量子点(Quantum Dots,简称QD)是肉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无机纳米晶体,大部分由Ⅱ-Ⅵ族、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三个维度尺寸的纳米材料。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其内部的电子和空穴的运输受到限制,使得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分离的能级结构。每当受到光或电等外来能量激发后,量子点便会发出有色光线,光线的颜色由量子点的组成材料和大小形状决定,当量子点的尺寸不同时,电子与空穴的量子限域程度不一样,分立的能级结构不同,一般颗粒若越小,会吸收长波,颗粒越大,会吸收短波。通常量子点,可吸收短波的蓝色,激发出呈现出长波段光色。这一特性使得量子点能够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颜色。
近几年来,三星电子等公司提出了将QD材料制备成量子点彩色滤光片(QD ColorFilter,QDCF)以替代传统彩色滤光片的构想。将QD纳米材料制作成现有的QDCF,需要一系列溶剂和配体的搭配,业界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现行的一些发明专利中均已公开了使用量子点制作的彩色滤光片。然而,这些专利中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均是置于液晶盒(cell)内。由于量子点和目前常用彩色滤光片中颜料产生色彩的原理不同,量子点发光是受光激发后,量子点能带结构的变化,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若液晶显示器仍采用玻璃衬底外侧贴附偏光片(Polarizer,POL)的方式,那么背光经过下偏光片后,产生的是特定方向的线偏振光,当线偏振光激发量子点后,原本特定方向的偏振光的偏振状态会发生变化(消偏和偏振方向改变),因此导致光路和亮度的不可控制性。
那么为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偏光层内置的技术方法,即将位于液晶盒外的偏光片移动到量子点彩色滤光片与液晶层之间,以避免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导致光线的偏振状态变化,但偏光片内置化的方案非常复杂,制程难度很大,实际操作存在困难,为此现有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将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外置的方案,即将量子点彩色滤光片设于上偏光片的外侧,以避免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导致液晶盒内的光线的偏振状态改变,影响液晶显示面板正常出光,但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外置的方案中,光线在穿过上基板及上偏光片之后才照射到量子点彩色滤光片中,光线传播过程中水平移动距离较大,入射到量子点彩色滤光片中时会出现诸如原本应对应入射至红光滤光区中的光线偏移至蓝光滤光区中的颜色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改善因彩色滤光片外置造成的颜色串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至少一层过渡膜层;
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至少一层过渡膜层中的一层的折射率大于1.7。
所述第一衬底的厚度小于100μm。
所述第一衬底为柔性衬底。
所述第一衬底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三醋酸纤维素。
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设有一层过渡膜层,该一层过渡膜层为第一偏光层。
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设有两层过渡膜层,该两层过渡膜层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第一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粘胶层。
所述彩色滤光片为量子点彩色滤光片。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的第二偏光层。
所述彩色滤光片包括软膜衬底及设于软膜衬底上的滤光膜。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至少一层过渡膜层;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至少一层过渡膜层中的一层的折射率大于1.7,提升所述第一衬底或过渡膜层的折射率,能够减少光线入射到外置的彩色滤光片之前的水平移动距离,改善彩色滤光片外置时的颜色串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
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的至少一层过渡膜层13;
所述第一衬底11或所述至少一层过渡膜层13中的一层的折射率大于1.7。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背光模组100
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的一层过渡膜层13;
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设于所述第二衬底2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第二偏光层22、设于所述第二衬底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TFT层23、设于所述TFT层23上的钝化层24以及设于所述钝化层24上的像素电极层25;
其中,所述过渡膜层13为第一偏光层,所述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的偏光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偏光层或者所述第一衬底13的折射率大于1.7。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衬底11为玻璃衬底,其厚度为400μm以上,折射率相同的情况下,第一衬底11的厚度越厚,通过第一衬底11的光线的水平移动距离越大,出现颜色串扰的机率也越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串扰改善效果,所述第一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衬底11的厚度小于100μm,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衬底11为柔性衬底使得所述第一衬底11的厚度小于100μm,优选地,所述柔性衬底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三醋酸纤维素(TAC)材料制作。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彩色滤光片12为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包括依次排列的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及蓝色滤光区,根据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发出光线的颜色不同,所述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及蓝色滤光区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典型的实施方式可以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蓝光,并通过红色量子点油墨材料、绿色量子点油墨材料及透明有机材料直接在所述过渡膜层13(第一偏光层)上分别形成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及蓝色滤光区,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的蓝光激发色滤光区及绿色滤光区中的红色量子点油墨材料及绿色量子点油墨材料发出红光和绿光,而在蓝色滤光区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的直接透过所述透明有机材料射出,从而彩色显示。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制所述彩色滤光片12为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必要时,本发明中的彩色滤光片12也可以采用由滤光色阻材料制作的常规彩色滤光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光过程为: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偏光层22、液晶层30、及过渡膜层13(第一偏光层)后入射到是彩色滤光片12上,得到红光、绿光及蓝光实现彩色显示,光线入射到彩色滤光片12上直接出射,无需再经过偏光层,因此在采用量子点彩色滤光片12时,能够避免因量子点彩色滤光片12导致光线偏振状态会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显示不良,与此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偏光层或者所述第一衬底13的折射率大于1.7,能够减少光线入射到外置的彩色滤光片之前的水平移动距离,改善彩色滤光片外置时的颜色串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设置除了第一偏光层以外的另一层过渡膜层13,并选择设置该另一层过渡膜层13的折射率大于1.7,而第一衬底11和第一偏光层的折射率保持不变,从而无需改变第一衬底和第一偏光层原本的结构。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背光模组100
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的两层过渡膜层13;
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设于所述第二衬底2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第二偏光层22、设于所述第二衬底21靠近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TFT层23、设于所述TFT层23上的钝化层24以及设于所述钝化层24上的像素电极层25;
其中,该两层过渡膜层13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的第一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粘胶层,所述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的偏光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偏光层、粘胶层或者所述第一衬底13的折射率大于1.7。
具体地,不同于在所述第一偏光层上制作形成彩色滤光片12,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彩色滤光片12包括软膜衬底121及制作于软膜衬底121上的滤光膜122,制作时,将所述滤光膜122先形成于一软膜衬底121上得到彩色滤光片12,再将所述彩色滤光片12通过粘胶层贴附到所述第一偏光层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衬底11为玻璃衬底,其厚度为400μm以上,折射率相同的情况下,第一衬底11的厚度越厚,通过第一衬底11的光线的水平移动距离越大,出现颜色串扰的机率也越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地提升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串扰改善效果,所述第二实施例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衬底11的厚度小于100μm,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衬底11为柔性衬底使得所述第一衬底11的厚度小于100μm,优选地,所述柔性衬底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三醋酸纤维素(TAC)材料制作。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彩色滤光片12为量子点彩色滤光片,所述滤光膜122包括依次排列的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及蓝色滤光区,根据所述背光模组100的发出光线的颜色不同,所述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及蓝色滤光区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典型的实施方式可以为:设置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蓝光,并通过红色量子点油墨材料、绿色量子点油墨材料及透明有机材料在所述软膜衬底121上分别形成红色滤光区、绿色滤光区及蓝色滤光区,得到彩色滤光片12,接着将所述彩色滤光片12通过粘胶层贴附到所述第一偏光层上,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的蓝光激发色滤光区及绿色滤光区中的红色量子点油墨材料及绿色量子点油墨材料发出红光和绿光,而在蓝色滤光区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的直接透过所述透明有机材料射出,从而彩色显示。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制所述彩色滤光片12为量子点彩色滤光片,必要时,本发明中的彩色滤光片12也可以采用由滤光色阻材料制作的常规彩色滤光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光过程为:所述背光模组100发出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偏光层22、液晶层30、第一偏光层及粘胶层后入射到是彩色滤光片12上,得到红光、绿光及蓝光实现彩色显示,光线入射到彩色滤光片12上直接出射,无需再经过偏光层,因此在采用量子点彩色滤光片12时,能够避免因量子点彩色滤光片12导致光线偏振状态会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显示不良,与此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偏光层、粘胶层或者所述第一衬底13的折射率大于1.7,能够减少光线入射到外置的彩色滤光片之前的水平移动距离,改善彩色滤光片外置时的颜色串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所述第二实施例类似的其他实施例中,本发明还可以设置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设置除了第二偏光层及粘胶层以外的另一层过渡膜层13,并选择设置该另一层过渡膜层13的折射率大于1.7,而第一衬底11、第一偏光层及粘胶层的折射率保持不变,从而无需改变第一衬底11、第一偏光层及粘胶层原本的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于所述第一衬底远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彩色滤光片之间的至少一层过渡膜层;所述第一衬底或所述至少一层过渡膜层中的一层的折射率大于1.7,提升所述第一衬底或过渡膜层的折射率,能够减少光线入射到外置的彩色滤光片之前的水平移动距离,改善彩色滤光片外置时的颜色串扰问题,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0)、与所述第一基板(10)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0)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
所述第一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1)、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远离所述第二基板(20)的一侧的彩色滤光片(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的至少一层过渡膜层(13);
所述第一衬底(11)或所述至少一层过渡膜层(13)中的一层的折射率大于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1)的厚度小于10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为柔性衬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1)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三醋酸纤维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设有一层过渡膜层(13),该层过渡膜层(13)为第一偏光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设有两层过渡膜层(13),该两层过渡膜层(13)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衬底(11)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的第一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所述彩色滤光片(12)之间粘胶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滤光片(12)为量子点彩色滤光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衬底(21)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一侧的第二偏光层(22)。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滤光片(12)包括软膜衬底(121)及设于软膜衬底(121)上的滤光膜(12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基板(2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0)一侧的背光模组(100)。
CN201810664726.3A 2018-06-25 2018-06-25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873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4726.3A CN108873452B (zh) 2018-06-25 2018-06-25 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4726.3A CN108873452B (zh) 2018-06-25 2018-06-25 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452A true CN108873452A (zh) 2018-11-23
CN108873452B CN108873452B (zh) 2021-04-23

Family

ID=64295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4726.3A Active CN108873452B (zh) 2018-06-25 2018-06-25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34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036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7943A (zh) * 2005-04-15 2006-10-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外置式彩色滤光片及其彩色液晶显示器面板结构
KR20090054299A (ko) * 2007-11-26 2009-05-29 삼성코닝정밀유리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용 광확산 필름
CN102483553A (zh) * 2009-06-17 2012-05-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信息显示面板
CN104541187A (zh) * 2012-04-05 2015-04-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显示器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19674A (zh) * 2017-08-01 2017-09-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20953A (zh) * 2017-12-28 2018-05-1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7943A (zh) * 2005-04-15 2006-10-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外置式彩色滤光片及其彩色液晶显示器面板结构
KR20090054299A (ko) * 2007-11-26 2009-05-29 삼성코닝정밀유리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장치용 광확산 필름
CN102483553A (zh) * 2009-06-17 2012-05-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信息显示面板
CN104541187A (zh) * 2012-04-05 2015-04-22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显示器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7219674A (zh) * 2017-08-01 2017-09-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20953A (zh) * 2017-12-28 2018-05-11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036A1 (zh) * 2021-06-18 2022-1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3452B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3510B2 (en) Quantum dot color film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CD apparatus
US10209552B2 (en) PDLC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CD
US10216037B2 (en) Phot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US20180156944A1 (en) Quantum dot polariz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890470B2 (ja) フォト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77332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04853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WO2018227679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7067593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8535904A (zh) 在液晶面板中内置偏光片的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204221B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55648A (zh) 量子点偏光元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782551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8176519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04496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663642B2 (en) Backlight unit,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1002619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panel
CN109031507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670089B2 (en)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color adjusting method used thereon
CN10887345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290160B (zh) 一种显示结构和显示装置
US2018028453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609411A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060232732A1 (en) Optical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058449B (zh) 量子点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9-2 Tangming Avenu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9-2 Tangming Avenu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