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3713A -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3713A
CN108853713A CN201810786122.6A CN201810786122A CN108853713A CN 108853713 A CN108853713 A CN 108853713A CN 201810786122 A CN201810786122 A CN 201810786122A CN 108853713 A CN108853713 A CN 108853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al mask
micropin
hollow
transdermal delivery
adminis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861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53713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 Wei (zhuh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861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3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53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3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53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3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2037/0007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tion of substances through the epidermis, e.g. using suction or depressio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sound wav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lum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06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12Ey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包括:面膜基底,以及设于所述面膜基底上的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由多个微针针体按照预设间距排布而成;所述微针针体包括中空型固体微针、设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内部的中空给药管路,以及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内的给药腔体。本发明通过中空给药管路形成药物传输通道,在面部通过面膜进行整体贴附时,可将药物、化妆品等有效成分基于该传输通道透过角质层高效率的传导至面部的不同部位,从而达到局部快速吸收有效成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面膜上的药物的在使用过程中的传导和渗透效率,减少了微针面膜的贴附时间,为面膜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面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背景技术
面膜,是护肤品中的一个类别。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弥补卸妆与洗脸仍然不足的清洁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精华成分实现其它的保养功能,例如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
面膜的原理,就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时间内,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皮肤的毛孔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与新陈代谢,使肌肤的含氧量上升,有利于肌肤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累积的油脂类物质,面膜中的水分渗入表皮的角质层,皮肤变得柔软,肌肤自然光亮有弹性;并且,面膜在覆盖在脸部过程中,使面膜表面的药用部分或功能性化妆品等物质缓慢的渗入皮肤中。
传统的面膜产品是通过敷在皮肤表面,使面膜中的精华液等有效成分通过自然渗透传导到皮肤内部,但由于皮肤角质层天然的阻挡作用,使有效成分传导效率低,大部分有效成分仍保留在皮肤表面,无法真正渗透至皮下达到被皮肤吸收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包括:
面膜基底,以及设于所述面膜基底上的微针阵列;
所述微针阵列由多个微针针体按照预设间距排布而成;
所述微针针体包括中空型固体微针、设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内部的中空给药管路,以及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内的给药腔体。
优选地,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和流动层;
所述固定层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的内侧连接;
所述固定层内侧涂覆有所述流动层。
优选地,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为具有可溶性的中空型固体微针;
所述流动层为包含有植物油和/或凡士林的流动层。
优选地,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和超亲水层;
所述固定层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的内侧连接;
所述固定层内侧面与所述超亲水层的外侧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面膜基底包括基体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基体本体上的分隔凸起带;
所述分隔凸起带将所述基体本体分隔成多个功能给药区。
优选地,所述功能给药区包括额头区、眼部区、口鼻区和脸颊区。
优选地,所述分隔凸起带的高度高于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分隔凸起带的宽度为0.1-5毫米;
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为10-2000微米;所述分隔凸起带的高度为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的2-5倍。
优选地,所述微针针体为圆锥形的微针针体;其中,
所述圆锥形的锥体高度为10-5000微米;
所述圆锥形的底面直径为5-2000微米;
所述中空给药管路的直径为0.1-1000微米。
优选地,所述预设间距为10-10000微米。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包括面膜基底,以及设于面膜基底上的微针阵列;微针阵列由多个微针针体按照预设间距排布而成;微针针体包括中空型固体微针、设于中空型固体微针内部的中空给药管路,以及中空给药管路内的给药腔体。本发明通过在面膜基底设置微针阵列,并且,所述微针阵列包括有中空给药管路,从而使药物或化妆品从面膜基底中经过中空给药管路直接导入皮肤角质层内。本发明通过中空给药管路形成药物传输通道,在面部通过面膜进行整体贴附时,可将药物、化妆品等有效成分基于该传输通道透过角质层高效率的传导至面部的不同部位,从而达到局部快速吸收有效成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面膜上的药物的在使用过程中的传导和渗透效率,减少了微针面膜的贴附时间,为面膜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第一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第一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微针阵列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二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微针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三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微针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第三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微针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第四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第四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分隔凸起带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第四实施例中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的分隔凸起带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1 微针阵列 12
面膜基底 11 微针针体 121
基体本体 111 中空型固体微针 1211
分隔凸起带 112 中空给药管路 1212
功能给药区 113 固定层 12121
额头区 1131 流动层 12122
眼部区 1132 超亲水层 12123
口鼻区 1133 给药腔体 1213
脸颊区 113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包括:
面膜基底11,以及设于所述面膜基底11上的微针阵列12;
所述微针阵列12由多个微针针体121按照预设间距排布而成;
所述微针针体121包括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设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内部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以及所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内的给药腔体1213。
上述,微针阵列12中的微针针体121可以为金属、硅、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固体材质;其中,所述金属或合金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铂、铬、钛、铜、铝、铁、镍、钨、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镍合金、铜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组合。
上述,微针阵列12的微针针体121,可以为可溶性微针,针体可为透明质酸钠混合物及其他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等。
上述,面膜基底11的一侧在贴附时,面对用户的面部,设有微针阵列12;另一侧可在进行面膜贴附过程中,可进行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的涂覆,以达到对于所述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的快速透皮吸收的效果。其中,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可以为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精华液及药物,可以为具有抗皱、抗氧化、补水、防晒、皮肤疾病治疗保养等功能的药物或护肤品。
上述,微针针体121为微针阵列12中的单体微针,所有的微针针体121按照一定的预设间距排布,从而形成一个微针阵列12整体。
微针阵列12的位置,设于所述面膜基底11的一侧,并且可设于需要给药部位,如额头、眼下、法令纹部位等位置设置微针阵列12。从而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将等有效成分透过角质层高效传导到额头、眼下、法令纹等特定部位皮肤内部,达到局部高效充分补充有效成分的目的。
上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内部设有给药腔体1213,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涂覆于面膜上之后,此时面膜上的微针阵列12中的微针针体121分别刺入用户面部皮肤的角质层,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通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入给药腔体1213,从而实现快速渗入和吸收。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应用于对用户面部进行微针途径的外用给药,此外,本实施例不限于对于面部进行给药,也可应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的给药,例如,贴敷于背部给药、关节处给药、手部给药、颈部给药、足部给药等等,甚至可以应用于对于饲养动物的外用给药技术,例如牛、羊、马、猫、狗等的通过皮肤的外用给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微针的外部形状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例如外部可以为金字塔形、圆锥形、子弹形、火山形、螺旋形、锥形、水滴形等等,微针的形状不同,其溶解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作为可溶性位置,可溶性微针的刺入皮肤后,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被溶解。其中,优选的为:圆锥形或子弹型,在圆锥形或子弹型的微针刺入皮肤的过程中减少阻力更易刺破皮肤角质层进入皮下,提高药物传导效率、达到有效的加速传递药物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给药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在面膜基底11设置微针阵列12,并且,所述微针阵列12包括有中空给药管路1212,从而使药物或化妆品从面膜基底11中经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直接导入皮肤角质层内。本实施例通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形成药物传输通道,在面部通过面膜进行整体贴附时,可将药物、化妆品等有效成分基于该传输通道透过角质层高效率的传导至面部的不同部位,从而达到局部快速吸收有效成分的目的,大大提高了面膜上的药物的在使用过程中的传导和渗透效率,减少了微针面膜的贴附时间,为面膜使用者提供了方便。
实施例2:
参考图2,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其中,
所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12121和流动层12122;
所述固定层12121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的内侧连接;
所述固定层12121内侧涂覆有所述流动层12122。
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为具有可溶性的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
所述流动层12122为包含有植物油和/或凡士林的流动层12122。
上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包括设有多层,由外至内依次为固定层12121和流动层12122,其中,固定层12121起到增加微针强度的作用,而流动层12122用于增加涂覆的药物或功能性化妆品在微针内部的流动性。
在进行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表面涂覆有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其形态大多为乳膏状、半流动或流动体,一般粘度较大,在进行通过面膜贴附过程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进入到微针针体121内,并通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入至皮肤的角质层,实现经皮给药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情况带来三个缺点:
1、由于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的粘度大、流动性较差,导致用户需要对面膜进行贴附的时间较长,在等待漫长的渗入时间后,才可以实现有效成分的渗入和吸收,给用户的用药带来极大不便;
2、由于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的粘度大、流动性较差,在经过每一个微针针体121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渗入时,会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出现挂壁情况,残留的有效成分无法顺利流入至皮肤的角质层内,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成分如果达不到用药量可能对用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由于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的粘度大、流动性较差,在经过每一个微针针体121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渗入时,会出现部分中空给药管路1212出现堵塞的情况,造成后续的余下的药物无法通过该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行流动,从而实现渗入皮肤角质层内部的效果,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成分如果达不到用药量可能对用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面膜贴敷时间大大延长,只能通过重新贴敷面膜或通过手动干预接触堵塞情况的做法去解决该问题,给用户对于微针面膜的使用造成很大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空给药管路1212中,在固定层12121的内侧流动层12122,从而实现提高固定层12121内部的润滑效果,增加药物流动的流动性,降低甚至避免药物在经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行渗入时的流速慢的问题;同时,由于流动层12122的设置,大大减少了药物在进行中空给药管路1212中流动时的挂壁的情况,减少甚至避免了药物的损失;此外,避免了药物由于渗入速度慢,所引起的微针面膜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的给药腔体1213的堵塞。
总之,固定层12121内侧的流动层12122的涂覆,大大提高了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的渗入速度,减少了面膜贴附时间,避免出现药物在中空给药管路1212中出现挂壁损失,或者堵塞中空给药管路1212的情况,给用户对于微针面膜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上述固定层12121,为提高微针针体121强度起到固定作用的层,其材质可以为金属、合金、陶瓷等等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二氧化锆通过烧制成为的具有一定硬度的陶瓷,从而一方面实现了耐酸、耐碱,减少药物对于微针的腐蚀;另一方面,二氧化锆具有耐磨耐摔的特性,从而在微针面膜的运输、使用过程中,提高面膜的强度,避免了微针的损坏影响使用;第三方面,二氧化锆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可使在使用过程中,微针针体121刺入皮肤角质层后,保留体温并可将人体体温传导至药物中,加速药物的溶解和渗入,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面膜的贴敷时间。
此外,微针针体121包括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设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内部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以及中空给药管路1212内的给药腔体1213。其中,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为具有可溶性的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从而在进行对于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中,一方面通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行对于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的渗入以实现给药,另一方面,通过外用品透过可溶性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的直接渗透从而实现给药,实现了对于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表面涂覆的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外用品的多途径给药,提高了药物渗入速度,减少了面膜贴附的时间。
实施例3:
参考图3,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其中,
所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12121和超亲水层12123;
所述固定层12121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的内侧连接;
所述固定层12121内侧面与所述超亲水层12123的外侧面贴合。
上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包括设有多层,由外至内依次为固定层12121和超亲水层12123,其中,固定层12121起到增加微针强度的作用,而超亲水层12123用于利用其超亲水性增加对于外用涂覆的药物或功能性化妆品的溶解,以使外用涂覆的药物或功能性化妆品加速在微针内部向用户皮肤的角质层内的流动性。
在进行实际使用面膜的过程中,需要表面涂覆有水性的药物和/或功能性化妆品、护肤品、精华液等等外用品(简称水性外用品),其形态大多为乳膏状、半流动或流动体,一般粘度较大,在进行通过面膜贴附过程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进入到微针针体121内,并通过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入至皮肤的角质层,实现经皮给药的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上述情况带来以下三个缺点:
1、由于水性外用品的粘度大、流动性较差,导致用户需要对面膜进行贴附的时间较长,在等待漫长的渗入时间后,才可以实现有效成分的渗入和吸收,给用户的用药带来极大不便;
2、由于水性外用品的粘度大、流动性较差,在经过每一个微针针体121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渗入时,会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出现挂壁情况,残留的有效成分无法顺利流入至皮肤的角质层内,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成分如果达不到用药量可能对用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由于水性外用品的粘度大、流动性较差,在经过每一个微针针体121的中空给药管路1212渗入时,会出现部分中空给药管路1212出现堵塞的情况,造成后续的余下的药物无法通过该中空给药管路1212进行流动,从而实现渗入皮肤角质层内部的效果,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成分如果达不到用药量可能对用药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面膜贴敷时间大大延长,只能通过重新贴敷面膜或通过手动干预接触堵塞情况的做法去解决该问题,给用户对于微针面膜的使用造成很大不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提供一种中空给药管路121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12121和超亲水层12123的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以解决上述问题。
超亲水层12123的可以为无机TiO2超亲水材料、无机SiO2超亲水材料、无机TiO2/SiO2超亲水材料、高分子超亲水材料等等。
其中,无机TiO2超亲水材料可以为在纳米TiO2薄膜中掺杂Ag和Au,加入Ag和Au有利于促进可见光激发下发生载流子的分离和氧化还原作用,掺杂后的无机TiO2超亲水薄膜组成的超亲水层12123经过可见光照射后表现出优异的亲水性能。
其中,SiO2表面极易产生羟基基团,且SiO2薄膜具有多孔表面,水分能够通过毛细管作用均匀扩散到表面,可用于制备超亲水表面。无机SiO2超亲水材料可以为采用层层组装技术将纳米SiO2和聚电解质盐静电组装,通过SiO2表面的硅羟基和其粒子间缝隙以及聚电解质的综合作用达到超亲水效果。
其中,二元系统氧化物中,SiO2与TiO2复合形成的Lewis酸可在表面形成更好的吸附位,形成与硅原子相对称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羟基基团.将SiO2与TiO2复合,不仅能提高TiO2亲水性,还可以延长超亲水性持续时间。无机TiO2/SiO2超亲水材料可以为将SiO2与改性过的TiO2溶胶混合制备了SiO2/TiO2表面,从而使复合薄膜亲水性获得了提高。
其中,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也能用于制备超亲水表面,它们通常含有羟基、羧基、酰胺基等极性基团,主要是利用树脂的吸水性将涂膜表面的水分吸收。例如,高分子超亲水材料可以为在乙烯基单体上引入更多的亲水性基团以获得更优异的亲水性能,如采用含-NHCOR、-CONH、-COR基团的乙烯基单体聚合制备聚合物亲水表面,大大提高了材质的亲水性。
其原理为:提高超亲水层12123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主要途径是对介超亲水层12123表面做润滑性处理,提高和加速给药效率,具体的,可起到如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1、超亲水层12123与水性外用品和体液接触时使超亲水层12123表面变得滑润,增加水性外用品的流动性,提高流速,提高给药效率;
2、超亲水层12123具有强大的生物相容性,当水性外用品接触该超亲水层12123后,迅速被超亲水层12123吸附溶解,由于吸附溶解的方向为由外至内,从而形成一个由外部的水性外用品区域至内部的超亲水层12123,直至皮肤角质层的一个给药的流向指引作用,相当于硅胶层析原理,水性外用品被超亲水层12123由外部引流至皮肤的给药区域,从而大大提高了给药速度,提高水性外用品的流动速度。
3、超亲水层12123由于具有与超强的润滑效果,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用户的疼痛感和不适,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细菌和蛋白质的吸附。
此外,参考图4超亲水层12123,可以设置于中空给药管路1212的内侧,也可同是设置于中空型固体微针1211的外侧,以提高微针刺入皮肤,接触体液后增加润滑效果,减少用户的由于皮肤刺破引起的疼痛感和不适感觉。
实施例4:
参考图4,基于上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其中,
所述面膜基底11包括基体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基体本体上的分隔凸起带112;
所述分隔凸起带112将所述基体本体分隔成多个功能给药区113。
所述分隔凸起带112的高度高于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
所述分隔凸起带112的宽度为0.1-5毫米;
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为10-2000微米;所述分隔凸起带112的高度为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的2-5倍。
所述微针针体121为圆锥形的微针针体121;其中,
所述圆锥形的锥体高度为10-5000微米;
所述圆锥形的底面直径为5-2000微米;
所述中空给药管路1212的直径为0.1-1000微米。
所述预设间距为10-10000微米。
在微针面膜的使用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皮肤情况,有时需要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药物或不同的给药浓度,在使用过程中,不同区域涂覆不同品种的药物或不同浓度的药物,由于药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会导致不同品种或不同浓度的药物的互相污染,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
例如,用户的眼部需要使用眼霜,以达到抗皱纹的功能性药物,脸颊需要使用抗炎类的维胺酯类药物,以治疗脂溢性皮炎;而额头部分使用激素类脱敏类的药物,以达到抗过敏的药效。当三种药物涂覆后,如果位置相接近,则会出现抗炎类药物、激素抗过敏类药物、抗皱纹类药物互相污染的情况,从而一方面,影响药物的用药效果,部分位置无法实现药物的功能性药效;另一方面,多种功能性药物的混合和互相污染,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出现药物之间的反应,从而破坏药物本身结构或性质,导致无法达到应有的药效,甚至对皮肤的副作用;第三方面,由于药物的互相污染,导致会出现对于不应给药的部位,进行给药的情况,例如未出现过敏情况的皮肤区域给药激素类抗过敏药物,则会给皮肤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给患者的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在面膜基底11中设置分隔凸起带112,其中所述分隔凸起带112,为在面膜基底11中凸起的,起到分区隔离作用的带状物。通过分隔凸起带112将面膜基底11的基体本体分为的不同的区别的功能给药区113,从而实现了分别对于不同功能给药区113的给药。
分隔凸起带112的材质可以为疏水性成分,将面膜基底11隔离为多个不同的功能给药区113;其中,功能给药区113包括:额头区1131、眼部区1132、口鼻区1133和脸颊区1134,分别对应额头、眼部、口鼻部和脸颊等部分从而实现分别给药。不同的功能给药区113通过分隔凸起带112实现分隔,并实现不同分区给不同的药物而不会互相污染。
此外,分隔凸起带112的高度高于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分隔凸起带112的宽度为0.1-1毫米;基体本体的厚度为10-2000微米;分隔凸起带112的高度为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的2-5倍。分隔凸起带112的高度高于基体本体厚度并且为其2-5倍厚度,从而解决了药物在涂覆后,会出现由于流动性的特质导致的互相污染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1,应用于对用户面部进行微针途径的外用给药,此外,本实施例不限于对于面部进行给药,也可应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的给药,对于身体不同部位的给药,可依据实际身体结构进行设置不同的分隔凸起带112,例如对于背部进行外用给药时,根据中医理论,对于背部的经络以及相应的穴位处设有分隔凸起带112,使经络位置或穴位处进行区别于其他部位的给药,以实现对于需要特殊功效的、特定效果的部位进行由针对性的、或者不同给药浓度、或者不同药物的给药。
上述,分隔凸起带112,可以设置为与生物面膜同样材质,即采用比如面膜纸(蚕丝、无纺布、全棉、涤纶、混纺等)本身在分隔凸起带112部分加厚设置,或用凡士林、植物油、动物油等油状物,或凝胶、橡胶、塑料、石膏、金粉等,或含有有效成分的粉末或胶状物凝结成的固体等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微针的形状进行限定,所述微针针体121为圆锥形的微针针体121;圆锥形的微针针体121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有利于对于皮肤的刺入,以及更加方便于生产。圆锥形的锥体高度为10-5000微米;圆锥形的底面直径为5-2000微米;中空给药管路1212的直径为0.1-1000微米。优选的,圆锥形的锥体高度,即为微针的高度,可以为10-400微米。通过大量试验证明,10-400微米高度的微针,更加有利于药物的渗入并且减少用户的在贴附面膜过程中的不适感觉。
预设间距为10-10000微米。所述预设间距为微针针体121之间的间距,每个微针针体121之间可以为具有10-10000微米的距离,并且每个微针针体121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从而组成微针阵列12。
在本实施例中,微针的排布方式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例如四边形阵列、五边形六点阵、六边形七点阵及其组合,可根据面膜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阵形排列,不同的排布形状阵列对于给药的速度和给药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如给药范围小的部位可选用五边形或六边形,给药范围大的部位可综合使用四、五、六边形等。优选的,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微针的排布方式为六边形的排布形状阵列,其中,六边形排布形状阵列,可以为六边形每一个端点设有一微针,并且在六边形的中心处也设有一微针。六边形的微针的排布形状阵列,可进一步使药物更有针对性的对于给药部位进行集中给药,提高给药量、提高给药速度,提高给药效率。

Claims (10)

1.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膜基底,以及设于所述面膜基底上的微针阵列;
所述微针阵列由多个微针针体按照预设间距排布而成;
所述微针针体包括中空型固体微针、设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内部的中空给药管路,以及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内的给药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和流动层;
所述固定层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的内侧连接;
所述固定层内侧涂覆有所述流动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为具有可溶性的中空型固体微针;
所述流动层为包含有植物油和/或凡士林的流动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给药管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固定层和超亲水层;
所述固定层与所述中空型固体微针的内侧连接;
所述固定层内侧面与所述超亲水层的外侧面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基底包括基体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基体本体上的分隔凸起带;
所述分隔凸起带将所述基体本体分隔成多个功能给药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给药区包括额头区、眼部区、口鼻区和脸颊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凸起带的高度高于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凸起带的宽度为0.1-5毫米;
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为10-2000微米;所述分隔凸起带的高度为所述基体本体的厚度的2-5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针体为圆锥形的微针针体;其中,
所述圆锥形的锥体高度为10-5000微米;
所述圆锥形的底面直径为5-2000微米;
所述中空给药管路的直径为0.1-1000微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距为10-10000微米。
CN201810786122.6A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Active CN108853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6122.6A CN108853713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86122.6A CN108853713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3713A true CN108853713A (zh) 2018-11-23
CN108853713B CN108853713B (zh) 2023-11-10

Family

ID=6430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86122.6A Active CN108853713B (zh) 2018-07-17 2018-07-17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37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8465A (zh) * 2019-01-28 2019-05-07 深圳市中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驻极体微针促吸收面膜
CN112807561A (zh) * 2021-01-26 2021-05-18 上海烨映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5669A1 (en) * 2009-07-07 2011-01-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llow microneedle structures
KR20130023327A (ko) * 2013-02-18 2013-03-07 한국기계연구원 초발수/초친수 특성을 가진 금속 표면 구조
JP2013172847A (ja) * 2012-02-24 2013-09-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US20150202418A1 (en) * 2012-07-23 2015-07-23 Renephra Limited Microneedle-bas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fluid from a body
CN105920728A (zh) * 2016-06-03 2016-09-07 任振宇 一种多功能微针面膜罩
US20160279401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Allergan, Inc. Dissolvable microneedles for skin treatment
US20160296149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ndia Corporation In Vivo Extrac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Using Hollow Microneedles
CN106390301A (zh) * 2016-11-08 2017-02-15 学校法人金泉大学 兼备改善皮肤和治疗疤痕的发光二极管美容面膜
WO2017130793A1 (ja) * 2016-01-28 2017-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WO2017191221A1 (en) * 2016-05-04 2017-11-09 Midge Medical Gmbh Body fluid extraction device
WO2018017674A1 (en) * 2016-07-19 2018-01-25 Pathak Holdings, Llc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for drug / live cell microarrays
US20180065883A1 (en) * 2016-09-01 2018-03-08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ERHYDROPHILIC AND ANTIFOGGING NON-POROUS TiO2 FILMS FOR GLAS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209204470U (zh) * 2018-07-17 2019-08-06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5669A1 (en) * 2009-07-07 2011-01-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llow microneedle structures
JP2013172847A (ja) * 2012-02-24 2013-09-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US20150202418A1 (en) * 2012-07-23 2015-07-23 Renephra Limited Microneedle-bas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fluid from a body
KR20130023327A (ko) * 2013-02-18 2013-03-07 한국기계연구원 초발수/초친수 특성을 가진 금속 표면 구조
US20160279401A1 (en) * 2015-03-27 2016-09-29 Allergan, Inc. Dissolvable microneedles for skin treatment
US20160296149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Sandia Corporation In Vivo Extraction of Interstitial Fluid Using Hollow Microneedles
WO2017130793A1 (ja) * 2016-01-28 2017-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WO2017191221A1 (en) * 2016-05-04 2017-11-09 Midge Medical Gmbh Body fluid extraction device
CN105920728A (zh) * 2016-06-03 2016-09-07 任振宇 一种多功能微针面膜罩
WO2018017674A1 (en) * 2016-07-19 2018-01-25 Pathak Holdings, Llc Methods,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for drug / live cell microarrays
US20180065883A1 (en) * 2016-09-01 2018-03-08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ERHYDROPHILIC AND ANTIFOGGING NON-POROUS TiO2 FILMS FOR GLASS AND METHODS OF PROVIDING THE SAME
CN106390301A (zh) * 2016-11-08 2017-02-15 学校法人金泉大学 兼备改善皮肤和治疗疤痕的发光二极管美容面膜
CN209204470U (zh) * 2018-07-17 2019-08-06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8465A (zh) * 2019-01-28 2019-05-07 深圳市中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驻极体微针促吸收面膜
CN109718465B (zh) * 2019-01-28 2022-01-04 深圳市中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驻极体微针促吸收面膜
CN112807561A (zh) * 2021-01-26 2021-05-18 上海烨映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3713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322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skin care and treatment via microneedles having inherent anode and cathode properties, with or without cosmetic or pharmacological compositions
WO2017186046A1 (zh) 一种皮肤促渗方法及其促渗剂
CN104117137B (zh) 一种胶囊式中空载药微针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25976B (zh) 微型针、微型针的制造模具和制造方法
CN105848640A (zh) 包含聚己内酯聚合物的局部用凝胶组合物以及用于增强有益剂的局部施用的方法
CN104826228B (zh) 用于皮肤修复与保养的生物贴
CN209204470U (zh)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JP6121674B2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迅速溶解法
EP2510980B1 (en) A method for the dermocosmetic treatment of skin by application of NGF-containing compositions
CN107007927A (zh) 一种基于电场驱动给药的微针阵列药贴及制备方法
WO2017130793A1 (ja)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CN109731001A (zh) 新琼寡糖的新用途及含有新琼寡糖的组合物
KR101895038B1 (ko) 스피큘을 포함하는 용해성 필름 및 이의 용도
CN108853713A (zh) 一种微针经皮给药生物面膜
CN108014413A (zh) 可溶性微针导入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26847A (zh) 用于祛痘及淡化痘印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KR102613845B1 (ko) 천연물 유래의 피부개선용 화장조성물
KR100976418B1 (ko) 수분 투과에 대하여 방향성을 지닌 시트를 이용한 마스크팩
CN108245481A (zh) 微针及微针贴片
An et al. Novel Microneedle Platforms for the Treatment of Wounds by Drug Delivery: A Review
CN113197814A (zh) 一种玻尿酸微针贴片制备方法
EP3501592A1 (en) Non-invasive delivery method
JP2006335754A (ja) 経皮投与剤担持薄膜とその製造法
CN106389160A (zh) 使皮肤光滑亮泽的身体乳
Raju et al. Transdermal and bioactive Nanocarri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