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2151A - 一种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2151A
CN108852151A CN201810807227.5A CN201810807227A CN108852151A CN 108852151 A CN108852151 A CN 108852151A CN 201810807227 A CN201810807227 A CN 201810807227A CN 108852151 A CN108852151 A CN 108852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rod
elastic component
pallet
clos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7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为东
桑树华
柳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072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2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52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2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吸尘器,包括集尘容器、提供抽吸动力的电机、外来空气入口、处于一封闭位置时将外来空气入口封闭的封闭阀、用以过滤脏空气的过滤装置、可将封闭阀从封闭位置移开并可带动封闭阀冲向过滤装置的阀杆,封闭阀可在阀杆带动下冲击所述过滤装置。如此设计,阀杆带动封闭阀冲向过滤装置造成对过滤装置机械冲击,可对过滤装置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有效的将过滤装置所累积的灰尘震落,实现清洁过滤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常用的清洁设备,具备将尘埃、碎屑等垃圾从空气中分离的功能,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过滤装置由于累积了灰尘,因此过滤性能下降,需要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洁,现有技术清洁过滤装置的方式有反向气流清洁过滤器、抖动清洁过滤器、摩擦滤纸表面清洁过滤器等,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改进的带有清洁过滤器机构的吸尘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机械冲击清洁过滤器的吸尘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包括集尘容器、提供抽吸动力的电机、外来空气入口、处于一封闭位置时将外来空气入口封闭的封闭阀、用以过滤脏空气的过滤装置、可将封闭阀从封闭位置移开并可带动封闭阀冲向过滤装置的阀杆,封闭阀可在阀杆带动下冲击所述过滤装置。
如此设计,阀杆带动封闭阀冲向过滤装置造成对过滤装置机械冲击,可对过滤装置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有效的将过滤装置所累积的灰尘震落,实现清洁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处于封闭阀与过滤装置之间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弹簧,第二弹性件与阀杆位于封闭阀的相反两侧,阀杆运动至一行程结束位置时,第二弹性件处于压并状态且压并的第二弹性件阻挡封闭阀且封闭阀对过滤装置的冲击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传导至过滤装置。
进一步的,封闭阀是借由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保持于封闭位置,阀杆可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以将封闭阀从封闭位置移开,第二弹性件在封闭阀与过滤装置之间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过滤装置包括托盘及安装于托盘的过滤器,托盘设有抽风口,经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流经抽风口,第二弹性件一端抵压于托盘、相反另一端抵压于封闭阀,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冲击托盘。封闭阀对托盘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可有效的将托盘上所安装的过滤器所累积的灰尘震落,实现清洁所述过滤器。
进一步的,托盘设有偏置于托盘一侧的偏置部,第二弹性件处于封闭阀与偏置部之间,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于偏置部,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冲击偏置部。
进一步的,托盘还设有主体部,偏置部偏置于主体部一侧并与主体部一体成型,抽风口开设于主体部,电机位于托盘上侧且过滤器位于托盘下侧,过滤器呈圆筒形。
进一步的,偏置部设有圆环形筋位、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支撑筋位,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于支撑筋位,圆环形筋位围绕支撑筋位。
进一步的,托盘设有与抽风口相间隔的至少一通风口,清洁所述过滤器时,空气可依次经过打开后的外来空气入口、通风口并施加在过滤器的背对集尘容器的表面。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第一腔室,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一腔室之内,外来空气入口构成第一腔室的空气入口,通风口构成第一腔室的空气出口,偏置部间隔于第一腔室与集尘容器的内部空间之间。
进一步的,偏置部设有底壁、环绕第二弹性件的第一边框,吸尘器还包括与底壁相对的顶壁、环绕第二弹性件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分别位于底壁与顶壁之间,外来空气入口位于顶壁,通风口开设于底壁,底壁、第一边框、顶壁、第二边框围成所述第一腔室。
进一步的,托盘设有环绕第一边框的第三边框,第一边框与第三边框之间相间隔形成环绕第二弹性件的配合槽,第二边框装配至配合槽中。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用以驱动阀杆的电磁线圈模块,电磁线圈模块设有贯穿电磁线圈模块的贯通通道,阀杆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贯通通道。
进一步的,阀杆具有初始位置、行程结束位置、在初始位置与行程结束位置之间的开阀位置,阀杆在初始位置与封闭阀分离,阀杆移至开阀位置时可与处于封闭位置的封闭阀接触。
进一步的,阀杆包括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外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第一端与封闭阀位于电磁线圈模块的相反两侧,阀杆第一端与封闭阀位于电磁线圈模块的相反两侧,相对于阀杆在开阀位置及行程结束位置,阀杆在初始位置时其所述第一端距离电磁线圈模块更远。如此设计,可提高电磁线圈模块对阀杆产生电磁驱动力的效果,提升阀杆的冲击力。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用以将阀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套设于阀杆,第一弹性件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与阀杆第一端之间,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于电磁线圈模块。如此设计,通过一端抵压于电磁线圈模块的第一弹性件有效限定阀杆相对于电磁线圈模块的位置。
进一步的,阀杆设有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外的凸缘,第一弹性件被抵压于电磁线圈模块与凸缘之间,第一弹性件为中间向两端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弹簧。如此设计可以降低第一弹性件的压并高度。
进一步的,阀杆在初始位置时所述第二端位于电磁线圈模块贯通通道内,阀杆在行程结束位置时,所述第二端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外且所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位于电磁线圈模块的相反两侧。
进一步的,阀杆设有可被电磁线圈模块磁化的可磁化段、不可被电磁线圈模块磁化的不可磁化段,可磁化段及不可磁化段固定在一起,可磁化段位于不可磁化段与封闭阀之间,可磁化段具有在阀杆运动方向上相反的首端与尾端,尾端位于不可磁化段与首端之间,阀杆在初始位置时,不可磁化段至少部分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内,阀杆在行程结束位置时,不可磁化段至少部分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外。如此设计利于电磁线圈模块更有效的驱动阀杆,通过设置不可磁化段利于增强对封闭阀的冲击,若不可磁化段替换为可磁化,则导致阀杆整体上更接近相对于电磁线圈模块的平衡位置,会降低在阀杆行程中电磁线圈模块对阀杆的总的驱动能量,导致阀杆的冲击力降低。
进一步的,可磁化段的在阀杆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模块贯通通道的在阀杆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与封闭阀之间,或者,阀杆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可磁化段的在阀杆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与电磁线圈模块贯通通道的在阀杆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重叠。如此设计,基本保证可磁化段始终没有跨越相对于电磁线圈模块的平衡位置,促使可磁化段向行程结束位置移动过程中通电的电磁线圈模块对可磁化段产生的电磁驱动力方向是顺着运动方向。
进一步的,可磁化段首端与封闭阀位于电磁线圈模块的相反两侧,可磁化段首端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外,阀杆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尾端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外并与首端位于电磁线圈模块的相反两侧,阀杆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在阀杆运动方向上尾端超出电磁线圈模块的距离小于首端超出电磁线圈模块的距离。如此设计可基本保证在阀杆从初始位置到行程结束位置过程中可磁化段受到的电磁驱动力与其运动方向一致,从而保证阀杆能有较大的冲击能力。
进一步的,阀杆在初始位置时,可磁化段尾端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内。
进一步的,阀杆在初始位置时,不可磁化段完全位于电磁线圈模块之内。
进一步的,阀杆移至开阀位置时不可磁化段可与处于封闭位置的封闭阀接触,阀杆是通过不可磁化段推动封闭阀。
进一步的,可磁化段设有自尾端向可磁化段内延伸的安装孔,不可磁化段固定于安装孔,安装孔设有内螺纹,不可磁化段设有与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可磁化段、不可磁化段分别呈柱体,可磁化段为铁柱或钢柱或含铁超过一半的柱体,不可磁化段为铜柱或铝柱或铜铝合金柱或塑胶柱。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用以将阀杆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罩住阀杆及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罩体,第一弹性件套设于阀杆,第一罩体设有围绕阀杆及第一弹性件的套筒部、若干安装支脚,相邻安装支脚之间形成与外来空气入口流体连通的第一进气口。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罩住第一罩体的第二罩体,第二罩体设有与第一进气口流体连通的第二进气口。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机头外壳,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电磁线圈模块位于机头外壳之内,机头外壳设有移动吸尘器用的把手、通风窗口,空气可依次经通风窗口、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流至外来空气入口。
进一步的,阀杆包括相反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端位于第一端与封闭阀之间,封闭阀位于阀杆与过滤装置之间,阀杆是通过第二端朝向过滤装置推动封闭阀。
进一步的,吸尘器还包括用以驱动阀杆的电磁线圈模块,过滤装置还包括托盘、安装于托盘的过滤器,阀杆可在电磁线圈模块驱动下从一初始位置运动至一行程结束位置,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与托盘接触并对托盘造成冲击。
进一步的,托盘设有偏置于托盘一侧的偏置部,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与偏置部接触并对偏置部造成冲击。
进一步的,封闭阀设有向远离阀杆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突出部与托盘接触并对托盘造成冲击。
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吸尘器去掉机头外壳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吸尘器去掉机头外壳及第二罩体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吸尘器的纵向剖视图(阀杆处于初始位置);
图5为图4的部分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吸尘器底盖、第二弹性件、封闭阀组合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吸尘器底盖与托盘装配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吸尘器底盖、托盘及过滤器装配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吸尘器托盘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吸尘器第一弹性件、阀杆、电磁线圈模块、阀座、封闭阀、第二弹性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吸尘器具有集尘容器10、过滤装置、浮子11、设于集尘容器10的底部的脚轮12、提供抽吸动力的电机13、由电机13驱动旋转的叶轮(未图示)、外来空气入口14、封闭阀15、阀杆2、用以驱动阀杆2的电磁线圈模块3、用以将阀杆2保持于初始位置的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电机13的额定功率在100w至3000w之间,优选在200w至1800w之间,例如960w、1200w、1320w、1440w;吸尘器的容量或集尘容器10的容量在0.5加仑(1加仑=3.785412升)至30加仑之间,优选在1加仑至20加仑之间,例如6加仑、9加仑、10加仑、12加仑、14加仑、16加仑。
封闭阀15可在阀杆2驱动下移动,封闭阀15具有封闭位置、行程结束位置、在初始位置与行程结束位置之间的开阀位置,阀杆2可由初始位置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具体而言,封闭阀15可在阀杆2驱动下从封闭位置移动至行程结束位置;封闭阀15处于封闭位置时将外来空气入口14封闭,阀杆2可将封闭阀15从封闭位置移开以打开外来空气入口14,电磁线圈模块3设有贯穿电磁线圈模块3的贯通通道30,电磁线圈模块3呈筒形,进一步的,电磁线圈模块3呈圆筒形;阀杆2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贯通通道30,阀杆2设有可被电磁线圈模块3磁化的可磁化段20、不可被电磁线圈模块3磁化的不可磁化段21,可磁化段20与不可磁化段21固定在一起,可磁化段20具有相反的首端200与尾端201,首端200与尾端201在阀杆2运动方向上相反,尾端201位于不可磁化段21与首端200之间。基于物理常识,通电后的电磁线圈模块3可以磁化可磁化段20并对可磁化段20产生电磁驱动力,但不对不可磁化段21产生电磁驱动力,由于电磁线圈模块3不对不可磁化段21施加电磁驱动力,设置不同长度、形状等的不可磁化段21基本不改变电磁驱动力大小,不可磁化段21长度、形状等的改变对于电磁驱动力影响极小,因此不可磁化段21可调性很强,而可磁化段20的改变会影响很大因此不便于随意改变,相对于可磁化段20,不可磁化段21具有更好的调整适应性,本设计阀杆2配置有不可磁化段21,方便从不可磁化段21入手,基于不可磁化段21良好的调整变化适应性调整不可磁化段21(调整可磁化段20与不可磁化段21的长度比例关系和/或质量比例关系,或调整不可磁化段21长度、形状等),去开发制作满足需要(例如电磁驱动力及能量大小、与封闭阀15的相对位置限制)的阀杆2,利于开发满足需要的阀杆2的方式多样化及开发方便性提升。
本实施方式中阀杆2是在电磁线圈模块3的驱动下,由初始位置向下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运动过程中阀杆2经过开阀位置;电磁线圈模块3没有上电情形下,阀杆2保持于初始位置;阀杆2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封闭阀15位于封闭位置,阀杆2处于行程结束位置时所述封闭阀15处于已从封闭位置移开的状态,阀杆2从初始位置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过程中可磁化段20与封闭阀15没有接触,阀杆2是通过不可磁化段21移开封闭阀15。阀杆2是通过不可磁化段21相反两端中远离可磁化段20的将封闭阀15从封闭位置移开,进一步的,阀杆2是通过不可磁化段21相反两端中远离可磁化段20的一端推动封闭阀15,本实施方式中,阀杆2是通过不可磁化段21的下端推动封闭阀15。阀杆2在初始位置时,不可磁化段21至少部分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内,阀杆2在行程结束位置时,不可磁化段21至少部分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外,如此位置布局利于电磁线圈模块3更有效的驱动阀杆2。阀杆2在初始位置时,不可磁化段21完全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内,如此设计利于阀杆2在向行程结束位置运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来自电磁线圈模块3的驱动能量。阀杆2在由初始位置向行程结束位置运动过程中冲击封闭阀15并将封闭阀15从封闭位置移开。不可磁化段21为阀杆2冲击封闭阀15的部位。
不可磁化段21位于可磁化段20与封闭阀15之间,可磁化段20的在阀杆2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贯通通道30的在阀杆2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与封闭阀15之间,或者,阀杆2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可磁化段20的在阀杆2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与电磁线圈模块3贯通通道30的在阀杆2运动方向上的相反两端之间的正中位置重叠,如此设计,基本保证可磁化段20始终没有跨越相对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平衡位置,促使可磁化段20向行程结束位置移动过程中通电的电磁线圈模块3对可磁化段20产生的电磁驱动力方向是顺着阀杆2运动方向,可基本保证在阀杆2从初始位置到行程结束位置过程中可磁化段20受到的电磁驱动力与其运动方向一致。可磁化段20首端200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外,首端200与封闭阀15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相反两侧。阀杆2在初始位置与行程结束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时可磁化段20至少部分位于贯通通道30中。
阀杆2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尾端201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外并与首端200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相反两侧,阀杆2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在阀杆2运动方向上尾端201超出电磁线圈模块3的距离小于首端200超出电磁线圈模块3的距离,如此设计可基本保证在阀杆2向行程结束位置移动过程中可磁化段20受到的电磁驱动力与其运动方向一致,从而保证阀杆2能有较大的冲击能力。阀杆2在初始位置时,尾端201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内。
可磁化段20设有自尾端201向可磁化段20内延伸的安装孔202,不可磁化段21固定于安装孔202,安装孔202设有内螺纹,不可磁化段21设有与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安装孔202竖直。可磁化段20、不可磁化段21分别呈柱体,可磁化段20为铁柱或钢柱或含铁超过一半的柱体,不可磁化段21为铜柱或铝柱或铜铝合金柱或塑胶柱。可磁化段20与不可磁化段21同轴。阀杆2是通过不可磁化段21推动封闭阀15。通过设置不可磁化段21利于增强对封闭阀15的冲击,若不可磁化段21替换为可磁化,则导致阀杆2整体上更接近相对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平衡位置,会降低在阀杆2行程中电磁线圈模块3对阀杆2的总的驱动能量,导致阀杆2的冲击力降低。
电磁线圈模块3通过对对阀杆2产生电磁驱动力来驱动阀杆2,电磁驱动力即电磁线圈模块3对磁化后的阀杆2产生作用力,贯通通道30可导引阀杆2运动,阀杆2在初始位置与行程结束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时至少部分位于贯通通道30中,阀杆2在初始位置与封闭阀15分离,阀杆2移至开阀位置时可与处于封闭位置的封闭阀15接触,阀杆2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15已从封闭位置移开,本方案中阀杆2在初始位置时与封闭阀15分离,阀杆2在电磁驱动下及贯通通道30导引下从初始位置先行运动起来,而不是与封闭阀15一起启动,运动的阀杆2会对封闭阀15产生较大的冲击,并且基于电磁线圈模块3驱动及导引阀杆2运动双重功用,实现阀杆2对封闭阀15的可导引的冲击式开阀,从而提供一种所设阀杆2对封闭阀15可导引的冲击式开阀的吸尘器。
阀杆2包括相反的第一端22与第二端23,第一端22与第二端23在阀杆2的运动方向上相反,第一端22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外,阀杆2第一端22与封闭阀15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相反两侧,第一弹性件16套设于可磁化段20,第一弹性件16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与阀杆2第一端22之间,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抵压于电磁线圈模块3,如此设计,通过一端抵压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第一弹性件16有效限定可磁化段20相对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位置。阀杆2设有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外的凸缘24,第一弹性件16被抵压于电磁线圈模块3与凸缘24之间,第一弹性件16为中间向两端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弹簧,如此设计可以降低第一弹性件16的压并高度,第一弹性件16类似纺锤形,凸缘24设于阀杆2第一端22。电磁线圈模块3朝向阀杆2第一端22的一侧设有环形凹槽31及环形凸环32,环形凹槽31及环形凸环32分别环绕阀杆2,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31内并套于环形凸环32。阀杆2是通过不可磁化段20冲击封闭阀15使得封闭阀15移开。
可磁化段20相当于电磁线圈磁芯,根据物理学电磁感应等原理,当可磁化的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两者中心大致重合时,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位置平衡,此时电磁线圈对磁芯无电磁感应力(即对磁芯即无吸力也无排斥力),因此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是具有一个平衡位置,在平衡位置电磁线圈对磁芯没有电磁驱动力,磁芯相对于电磁线圈越过平衡位置后电磁感应力将反向从而抑制磁芯继续远离平衡位置;本发明中所谓可磁化、不可磁化不能绝对的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可磁化或不可磁化,应按照常识来理解,比如铁可磁化的,铜或吕是不可磁化的。本实施方式中:阀杆2第一端22为阀杆2上端,阀杆2第二端23为阀杆2下端,可磁化段20首端200为可磁化段20上端,可磁化段20尾端201为可磁化段20下端,不可磁化段21的下端构成阀杆2第二端23。
阀杆2在初始位置时其所述第二端23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贯通通道30内,阀杆2在行程结束位置时,其所述第二端23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之外且所述第一端22与第二端23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相反两侧。阀杆2第一端22与封闭阀15位于电磁线圈模块3的相反两侧,阀杆2第二端23位于阀杆2第一端22与托盘4之间。阀杆2在开阀位置时其所述第二端23与电磁线圈模块3贯通通道30的一端基本平齐。贯通通道30竖直。
第二弹性件17用以将封闭阀15保持于封闭位置,第二弹性件17在过滤装置与封闭阀15之间始终处于压缩状态,阀杆2可克服第二弹性件17的弹力以将封闭阀15从封闭位置移开。第二弹性件17为弹簧,阀杆2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7处于压并状态且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阻挡封闭阀15且封闭阀15对过滤装置的冲击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传导至过滤装置;封闭阀15冲击所述过滤装置时封闭阀15与过滤装置没有接触。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可阻挡封闭阀15与阀杆2向靠近过滤装置的运动,但是将封闭阀15与阀杆2对过滤装置的冲击传导至过滤装置。
过滤装置包括托盘4及安装于托盘4的过滤器50,第二弹性件17一端抵压于托盘4、相反另一端抵压于封闭阀15,阀杆2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15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冲击托盘4。托盘4设有抽风口40,经过滤器50过滤后的空气流经抽风口40;托盘4设有偏置于托盘4一侧的偏置部41、主体部42,第二弹性件17处于封闭阀15与偏置部41之间,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抵压于偏置部41。主体部42呈圆盘形,偏置部41偏置于主体部42一侧,抽风口40开设于主体部42,进一步的,抽风口40开设于圆盘形主体部42中心区域,偏置部41偏置于主体部42一侧。过滤装置还包括圆盘形的端帽51,端帽51连接于过滤器50下端。浮子11收容于过滤器50内腔500之内。偏置部41与主体部42一体成型,电机13位于托盘4上侧且过滤器50位于托盘4下侧,过滤器50呈圆筒形。
托盘4还设有与抽风口40相间隔的至少一通风口43,所述通风口43用以流体连通于过滤器50内腔500与外来空气入口14之间,清洁所述过滤器50时,空气可依次经由打开后的外来空气入口14、通风口43进入过滤器50并施加在过滤器50背对集尘容器10的表面,如此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托盘4增设通风口43,可实现引入从外来空气入口14过来的空气提供给过滤器50的背对集尘容器10的表面,供清洁过滤器50,本设计增加了托盘4的功能,增强了托盘4的实用性,从而提供一种所设过滤器50的托盘4实用性强的吸尘器。偏置部41与主体部42部分重叠,通风口43开设于偏置部41与主体部42的重叠区域。
吸尘器还包括罩在集尘容器10上的底盖55、固定于底盖55的风罩56。
所述通风口43位于抽风口40与第二弹性件17之间。吸尘器还包括第一腔室52,第二弹性件17位于第一腔室52之内,外来空气入口14构成第一腔室52的空气入口,通风口43构成第一腔室52的空气出口,偏置部41间隔于第一腔室52与集尘容器10的内部空间101之间,过滤器50收容于集尘容器10的内部空间101。通风口43流体连通于第一腔室52与过滤器50内腔500之间。偏置部41设有底壁410、环绕第二弹性件17的第一边框411,吸尘器还包括与底壁410相对的顶壁53、环绕第二弹性件17的第二边框54;顶壁53、第二边框54分别为底盖55的一部分;第一边框411、第二边框54分别位于底壁410与顶壁53之间,外来空气入口14位于顶壁53,通风口43开设于底壁410,底壁410、第一边框411、顶壁53、第二边框54围成所述第一腔室52。托盘4设有环绕第一边框411的第三边框412,第一边框411与第三边框412之间相间隔形成环绕第二弹性件17的配合槽413,第二边框54装配至配合槽413中。第二边框54装配至配合槽413中与第一边框411、第三边框412贴合,用以可将第一腔室52的四周密封。第一边框411、第二边框54、第三边框412分别大致呈矩形,第一边框411的一部分、第三边框412的一部分、配合槽413的一部分分别位于通风口43与抽风口40之间。
吸尘器还包括罩住阀杆2及第一弹性件16的第一罩体18、罩住第一罩体18的第二罩体19,第一弹性件16套设于阀杆2,第一罩体18设有围绕阀杆2及第一弹性件16的套筒部180、若干安装支脚181,相邻安装支脚181之间形成与外来空气入口14流体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82。第二罩体19设有与第一进气口182流体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未图示)。吸尘器还包括机头外壳44,第一罩体18、第二罩体19、电磁线圈模块3位于机头外壳44之内,机头外壳44设有移动吸尘器用的把手440、通风窗口441,空气可依次经通风窗口441、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182流至外来空气入口14。外来空气入口14设有阀座140,封闭阀15在封闭位置密封贴合于所述阀座140,阀座140采用柔性材质,例如橡胶材质;封闭阀15采用硬质材质,例如塑料材质。第二进气口位于第二罩体19朝向电机13的一侧。套筒部180内径略大于阀杆2凸缘24,可导引阀杆2运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外来空气入口14的空气来自吸尘器之外,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如此:经过滤器50过滤后的空气经由一定的风道供给外来空气入口14。第二罩体19固定于风罩56,风罩56与托盘4位于底盖55的上下两侧。
抽风口40呈圆形,托盘4还包括围设于抽风口40一侧的第一弧形壁45,第一弧形壁45向上延伸,抽风口40与通风口43位于第一弧形壁45的横向相反两侧,横向是相对于纵向而言的,上下方向为纵向;托盘4还包括第二弧形壁46,第一弧形壁45与第二弧形壁46之间相间隔形成弧形槽47,第二边框54设有装配至弧形槽47的第三弧形壁540,第一弧形壁45、第二弧形壁46、第三弧形壁540、弧形槽47分别呈圆弧形并分别位于抽风口40与通风口43之间,第一弧形壁45构成第三边框412的一部分,第二弧形壁46构成第一边框411的一部分,弧形槽47构成配合槽413的一部分。
阀杆2从初始位置至行程结束位置过程中电磁线圈模块3对阀杆2的电磁驱动力方向与阀杆2运行方向一致,电磁驱动力方向与阀杆2运行方向一致即电磁驱动力方向与阀杆2运行方向大致相同。阀杆2可在电磁力作用下运动一第一预设距离而由原始位置运动至开阀位置,第一预设距离为2厘米至10厘米,阀杆2开阀位置距离阀杆2行程结束位置为2.5厘米至10厘米。
本实施方式中阀杆2可将封闭阀15从封闭位置移开并可带动封闭阀15冲向过滤装置的阀杆2,封闭阀15可在阀杆2带动下冲击所述过滤装置,如此设计,阀杆2带动封闭阀15冲向过滤装置并造成对过滤装置冲击,可对过滤装置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有效的将过滤装置所累积的灰尘震落,实现清洁过滤装置,从而提供一种过滤器50清洁效果好的吸尘器。
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阀15冲击所述托盘4时封闭阀15与过滤装置没有接触,是借助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传导冲击;所述托盘4安装固定于底盖55,底盖55呈圆盘形。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阀15对托盘4的冲击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传导至托盘4,冲击时封闭阀15与托盘4没有接触。阀杆2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15对偏置部41的冲击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传导至偏置部41,封闭阀15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17冲击偏置部41。偏置部41设有环形筋位414、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支撑筋位415,第二弹性件17的一端抵压于支撑筋位415,环形筋位414围绕支撑筋位415。托盘4为一体成型的一件式零件,托盘4还设有环形安装部48,过滤器50的一端套设于环形安装部48。环形筋位414呈圆环形,支撑筋位415沿着环形筋位414的径向延伸。阀杆2是通过第二端23朝向过滤装置推动封闭阀15,进一步的,阀杆2是通过第二端23朝向托盘4推动封闭阀15,更进一步的,阀杆2是通过第二端23朝向偏置部41推动封闭阀15。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封闭阀15冲击所述托盘4时封闭阀15可与过滤装置接触,从而直接冲击过滤装置,例如,借助封闭阀15所设的突出部150直接冲击过滤装置,突出部150向远离阀杆2的方向突出,突出部150位于封闭阀15面向托盘4的一侧;进一步的,突出部150位于封闭阀15面向偏置部41的一侧;阀杆2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突出部150与过滤装置接触并冲击过滤装置;进一步的,阀杆2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突出部150与过滤装置托盘4接触并冲击托盘4;进一步的,阀杆2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突出部150与偏置部41接触并冲击偏置部41。突出部150包括交错的若干筋位151。突出部150向下延伸。
吸尘器工作时,电机13驱动叶轮进行抽吸,携带有尘埃、碎屑等垃圾的脏空气经由集尘容器10的脏空气入口100被吸入集尘容器10,经过滤器50过滤的过滤,尘埃、碎屑等垃圾留在集尘容器10中,经过滤器50过滤后的空气经过抽风口40、叶轮并依次经由风罩56的风道及风罩56的排放口560排出吸尘器;吸尘器抽吸工作过程中,需要清洁过滤器50时,给电磁线圈模块3通电,阀杆2在电磁线圈模块3的电磁驱动力下从初始位置开始移动,阀杆2先是冲击封闭阀15而将封闭阀15从外来空气入口14移开,此时,在集尘容器10内的空气负压作用下,空气可通风窗口441、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182、外来空气入口14、通风口43进入过滤器50内,有效将过滤器50累积的灰尘吹落至集尘容器10内以起到清洁过滤器50的作用,以上清洁过程可概括为反冲气流清洁过滤器50;进一步的,阀杆2带动封闭阀15对托盘4直接或间接冲击,对托盘4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间接的将过滤器50累积的灰尘震落至集尘容器10,以上清洁过程可概括为冲击震动清洁过滤器50。
本实施方式中,不进行过滤器50清洁时,电磁线圈模块3未通以励磁电流,阀杆2保持在初始位置,行程结束位置为阀杆2与封闭阀15一起压并第二弹性件17时阀杆2所处的位置,封闭阀15的初始位置为所述封闭位置,当封闭阀15离开封闭位置继续向托盘4运行时是与阀杆2一起运行的,因此封闭阀15到达其行程结束位置时,阀杆2也到达其行程结束位置;其他实施方式中,阀杆2的冲击力度可以弱一些,从而第二弹簧未到压并状态封闭阀15与阀杆2即可到达各自的行程结束位置。所述外来空气入口14借助封闭阀15闭合;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程序设定在吸尘器开机刚开始抽吸的短时间内自动多次启动电磁线圈模块3,单次对电磁线圈模块3通电时间基本等于阀杆2从初始位置运行至行程结束位置的时间(约0.015秒至0.03秒),复位行程中电磁线圈模块3断电,在第二弹性件17作用下,封闭阀15从其行程结束位置复位至封闭位置,在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作用下,阀杆2先复位至开阀位置,接着在第一弹性件16阀杆2进一步由开阀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
阀杆2大致竖直,可磁化段20及不可磁化段21大致竖直,阀杆2的运行方向为上下方向,封闭阀15在阀杆2推动下竖直向下移动而逐渐远离外来空气入口14;封闭阀15整体成圆形。阀杆2、电磁线圈模块3、封闭阀15位于托盘4上方,阀杆2、电磁线圈模块3、封闭阀15位于偏置部41上方。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吸尘器,包括集尘容器、提供抽吸动力的电机、外来空气入口、处于一封闭位置时将外来空气入口封闭的封闭阀、用以过滤脏空气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将封闭阀从封闭位置移开并可带动封闭阀冲向过滤装置的阀杆,封闭阀可在阀杆带动下冲击所述过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于封闭阀与过滤装置之间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弹簧,第二弹性件与阀杆位于封闭阀的相反两侧,阀杆运动至一行程结束位置时,第二弹性件处于压并状态且压并的第二弹性件阻挡封闭阀且封闭阀对过滤装置的冲击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传导至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封闭阀是借由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保持于封闭位置,阀杆可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以将封闭阀从封闭位置移开,第二弹性件在封闭阀与过滤装置之间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过滤装置包括托盘及安装于托盘的过滤器,托盘设有抽风口,经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流经抽风口,第二弹性件一端抵压于托盘、相反另一端抵压于封闭阀,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冲击托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托盘设有偏置于托盘一侧的偏置部,第二弹性件处于封闭阀与偏置部之间,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于偏置部,阀杆运动至行程结束位置时,封闭阀借由压并的第二弹性件冲击偏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托盘还设有主体部,偏置部偏置于主体部一侧并与主体部一体成型,抽风口开设于主体部,电机位于托盘上侧且过滤器位于托盘下侧,过滤器呈圆筒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偏置部设有圆环形筋位、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支撑筋位,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于支撑筋位,圆环形筋位围绕支撑筋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托盘设有与抽风口相间隔的至少一通风口,清洁所述过滤器时,空气可依次经过打开后的外来空气入口、通风口并施加在过滤器的背对集尘容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腔室,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一腔室之内,外来空气入口构成第一腔室的空气入口,通风口构成第一腔室的空气出口,偏置部间隔于第一腔室与集尘容器的内部空间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偏置部设有底壁、环绕第二弹性件的第一边框,吸尘器还包括与底壁相对的顶壁、环绕第二弹性件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分别位于底壁与顶壁之间,外来空气入口位于顶壁,通风口开设于底壁,底壁、第一边框、顶壁、第二边框围成所述第一腔室。
CN201810807227.5A 2018-07-21 2018-07-21 一种吸尘器 Pending CN108852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7227.5A CN108852151A (zh) 2018-07-21 2018-07-21 一种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7227.5A CN108852151A (zh) 2018-07-21 2018-07-21 一种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2151A true CN108852151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04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7227.5A Pending CN108852151A (zh) 2018-07-21 2018-07-21 一种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21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01247A1 (en) * 2020-06-29 2021-12-30 Makita Corporation Cleaner
CN114867398A (zh) * 2020-03-18 2022-08-05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64266A1 (en) * 2003-04-02 2004-10-06 Solarys S.r.L. A filter-shaking device for vacuum-cleaners
US6949130B1 (en) * 1999-11-04 2005-09-27 Tech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Dust and dirt separation assembly
CN101484059A (zh) * 2006-07-29 2009-07-15 阿尔费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用于净化吸尘器过滤器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吸尘器
CN101489459A (zh) * 2006-07-29 2009-07-22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吸尘器
CN103068290A (zh) * 2010-08-05 2013-04-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EP2630902A1 (en) * 2012-02-23 2013-08-28 Solarys S.r.L. Vacuum cleaner with reverse air jet filter cleaning device
CN103445724A (zh) * 2013-08-11 2013-12-18 宁海凯特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清除海帕过滤器尘堵的吸尘器
CN207604907U (zh) * 2017-02-27 2018-07-13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吸尘器
CN209360567U (zh) * 2018-07-21 2019-09-10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9130B1 (en) * 1999-11-04 2005-09-27 Techtronic Industries Co. Ltd. Dust and dirt separation assembly
EP1464266A1 (en) * 2003-04-02 2004-10-06 Solarys S.r.L. A filter-shaking device for vacuum-cleaners
CN101484059A (zh) * 2006-07-29 2009-07-15 阿尔费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用于净化吸尘器过滤器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吸尘器
CN101489459A (zh) * 2006-07-29 2009-07-22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吸尘器
CN103068290A (zh) * 2010-08-05 2013-04-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吸尘器
EP2630902A1 (en) * 2012-02-23 2013-08-28 Solarys S.r.L. Vacuum cleaner with reverse air jet filter cleaning device
CN103445724A (zh) * 2013-08-11 2013-12-18 宁海凯特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清除海帕过滤器尘堵的吸尘器
CN207604907U (zh) * 2017-02-27 2018-07-13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吸尘器
CN209360567U (zh) * 2018-07-21 2019-09-10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7398A (zh) * 2020-03-18 2022-08-05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CN114867398B (zh) * 2020-03-18 2023-04-25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
US20210401247A1 (en) * 2020-06-29 2021-12-30 Makita Corporation Cleaner
US11744419B2 (en) * 2020-06-29 2023-09-05 Makita Corporation Clean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2151A (zh) 一种吸尘器
US8186005B2 (en) Vacuum cleaning device
CN1247147C (zh) 真空吸尘器
CN101484060B (zh) 带有过滤器自清洁装置的吸尘器
CN209360567U (zh) 一种吸尘器
EP2319380B1 (en) Nozzle for a vacuum cleaner
CN209404602U (zh) 吸尘器
RU2006115703A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ылесос
CN209404643U (zh) 一种吸尘器
CN102342266A (zh) 手持式害虫驱除器
CN209360544U (zh) 吸尘器
CN108652516A (zh) 吸尘器
CN108742295A (zh) 吸尘器
CN103220953B (zh) 带有至少一个抽吸组件的吸尘器
CN103687527A (zh) 具有用于清洁过滤器的压力容器的清扫机
CN108618704A (zh) 一种吸尘器
CN206822578U (zh) 吸尘器
CN102090869B (zh) 真空吸尘器
KR20030016807A (ko) 합체형 진공 청소기
CN108742295B (zh) 吸尘器
CN105406644B (zh) 一种数码吸风电机
CN107080496A (zh) 端子箱除尘工具
CN112914430A (zh) 一种尘盒及扫地机器人
CN210218053U (zh) 一种带有吸放式电磁阀的水泵结构
JP5104989B1 (ja) サイクロン分離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