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8429A -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8429A
CN108848429A CN201810618436.5A CN201810618436A CN108848429A CN 108848429 A CN108848429 A CN 108848429A CN 201810618436 A CN201810618436 A CN 201810618436A CN 108848429 A CN108848429 A CN 108848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ransmitting
receiving equipments
information
equipments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84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富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184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84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8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8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收发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方法包括:获取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在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激活无线收发设备的射频电路,可自动激活无线通讯功能,进而实现与电子设备配对连接,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射频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收发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收发设备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会将无线收发设备与多种电子设备一起使用。其中,便携式无线收发设备包括配置为放置在用户耳朵上、用户耳朵中或用户耳朵附近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耳塞或其他具有收音功能的无线设备。
当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讯时,一般需要用户手动开启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通讯功能按键,使其进行配对连接,操作繁琐、用户体验度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收发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可以自动激活无线收发设备的无线通讯功能,实现与电子设备配对连接,简化用户操作。
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讯的射频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
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一种无线收发设备,包括:
充电电路,与用于向所述无线收发设备提供电能的充电设备耦接,用于接收所述电能并检测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
处理器,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耦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耦接状态输出触发信号;
射频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射频电路输出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上述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可以检测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在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激活无线收发设备的射频电路,可自动激活无线通讯功能,进而实现与电子设备配对连接,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电耦接状态的流程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的流程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流程图;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结构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耳塞称为第二耳塞,且类似地,可将第二耳塞称为第一耳塞。第一耳塞和第二耳塞两者都是耳塞,但其不是同一耳塞。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充电设备110、无线收发设备120和电子设备130。其中,无线收发设备120可以收纳在充电设备110中,同时,充电设备110还可以为无线收发设备120提供电能,为无线收发设备120充电。另外,充电设备110、无线收发设备120、电子设备130之间均可以进行无线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其中,无线连接方式可以为蓝牙、WiFi(Wireless-Fdidelity,无线保真)或ZigBee(紫峰协议)等。
无线收发设备120可以为用于播放用户能够听到的音频信号的任务便携式设备,例如,耳机、扬声器等。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包括佩戴在用户头部上方并且包括通过头带彼此连接的左侧收听设备和右侧收听设备的传统耳机、头戴式耳机、耳塞等。头戴式耳机与耳塞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尺寸,这类耳机的尺寸一般远远大于耳塞,又分为中尺寸耳机和全尺寸耳机。耳塞,还可称为耳机或挂耳式耳机,一般指驱动器单元口径小,可以佩戴在外耳廓,或插入耳道的耳机。耳塞又有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之分,一般能插入外耳道的耳塞,被称为入耳式,佩戴在外耳廓的,则被称为半入耳式。
充电设备110可以理解为耳塞盒或充电盒,无线耳塞(左耳塞和右耳塞) 可定定位容纳在充电设备110内(例如,可通过无线耳塞的外壳或外壳的插入件固定在充电设备110的内部空间或腔体内),以便于对无线耳塞进行收纳和充电。
电子设备130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无线收发设备上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当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塞时,该无线耳塞包括第一耳塞(左耳塞)和第二耳塞(右耳塞),且每个耳塞均可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讯的射频电路以及用于电耦接至充电设备以获取电能的充电电路。如图2所示,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6。
步骤202,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
当无线收发设备放置在充电设备中充电时,充电电路与该充电设备直接接触,即电连接,通过充电电路将充电设备中的电能输入至无线收发设备,进而为无线收发设备充电。当无线收发设备脱离该充电设备时,其充电电路与充电设备断开连接。
具体地,充电电路包括触点单元和充电检测单元,其中,触点单元与充电设备中的触点连接器接触连接。触点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触点,其中,一个触点为正极触点,一个触点为负极触点。另外还可以包括热点电阻连接点、识别电阻连接点、电池信息存储器连接点、充电状态连接点、充电电压调整连接点、智能IC连接点中的至少一个。
充电检测单元与触点单元连接,用于检测触点单元的电参数,其中,电参数可以为充电的特征阻抗、电流、电压、电平信号或其他电特性。检测单元根据检测的电参数来获取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其中,耦接状态包括电耦状态和脱离状态。
可选的,还可以基于无线收发设备中的检测器来检测确定耳塞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其中,检测器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周期性的检测耳塞外的触点单元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检测器可为任何类型的机械或电子传感器,诸如但不限于磁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开关、霍尔效应传感器、磁通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电检测器、接近检测器、瞬时开关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塞(左耳塞和右耳塞)时,每个耳塞中均设有充电电路,当任一充电电路中用于表示充电状态的电参数不符合预设参数时,则表示该耳塞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
步骤204,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当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表明无线收发设备为已经脱离该充电设备,处于未充电状态,此时激活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通讯的射频电路,使该射频电路恢复至工作状态,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具体地,当该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塞时,其射频电路可以理解为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可以理解为集成蓝牙功能的PCBA板,即,集成蓝牙功能的芯片基本电路集合,用于短距离无线通讯。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 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无线电波)。当无线蓝牙耳机的至少一个耳塞 (左耳塞或/和右耳塞)与充电设备处于脱离状态时,此时,会激活对应耳塞中的蓝牙模块,是蓝牙模块处于工作状态,输出相应的配对请求信号。该配对请求信号中可以携带待配对电子设备的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需要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预先在这两台设备之间完成配对连接,完成配对连接后,该电子设备的身份标识自动存储在无线收发设备中。
当无线耳塞与充电设备处于电耦状态时,也即,当充电设备为无线耳塞充电时,其无线耳塞的射频电路(蓝牙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也即,低功耗的休眠状态。当无线耳塞与充电设备处于脱离状态时,激活射频电路(蓝牙模块),将其唤醒处于工作状态,可以节省功耗。
步骤206,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根据该配对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可以对具有该身份标识的电子设备进行扫描,基于无线通讯协议实现与电子设备的配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配对”和“连接”实际上应当属于两个步骤,也即,当无线收发设备首次与电子设备进行通讯交互时,需要先配对,也即,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过程,然后根据无线通信协议建立连接;当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完成一次配对连接后,无线收发设备可以记录下该电子设备的信息,再次进行通讯交互时可直接连接,无需再次配对。本申请中的“配对连接”,既可以认为同时包括配对和连接两个操作,也可以认为是在已经配对完后的连接操作。
上述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检测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在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激活无线收发设备的射频电路,可自动激活无线通讯功能,进而实现与电子设备配对连接,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电耦接状态的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包括用于电耦接至充电设备以获取电能的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与充电设备的触点连接器连接,用于接收经充电设备的触点连接器传输的电能,以实现为无线收发设备充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电耦接状态,包括步骤302-步骤308。
步骤302,获取所述充电电路中用于表示充电状态的电参数。
具体地,充电电路可包括触点单元和充电检测单元,其中,触点单元与充电设备中的触点连接器接触连接。触点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触点,其中,一个触点为正极触点,一个触点为负极触点。另外还可以包括热点电阻连接点、识别电阻连接点、电池信息存储器连接点、充电状态连接点、充电电压调整连接点、智能IC连接点中的至少一个。
充电检测单元与触点单元连接,用于检测触点单元的电参数,其中,电参数可以为充电的特征阻抗、电流、电压、电平信号或其他电特性。
步骤304,判断所述电参数是否符合预设参数。
其中,预设参数可理解为充电电路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电参数。根据充电检测电路获取的电参数与处于充电状态的预设参数进行比较。例如,当电参数为充电状态连接点的电平信号时,当充电状态连接点的电平信号为高电平时,则表明电参数符合预设参数;当电参数为触点单元输出的特征阻抗时,当特征阻抗符合充电状态时的预设特征阻抗时,则表明电参数符合预设参数等。
充电检测单元根据检测的电参数来获取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其中耦接状态包括电耦状态和脱离状态。当电参数符合预设参数时,则执行步骤306,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为电耦状态。也即,充电电路处于充电状态,充电设备正在为无线收发设备充电。
当电参数不符合预设参数时,则执行步骤308,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也即,充电电路处于休眠或放电状态,即,充电设备未对无线收发设备充电。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电耦接状态,还可以基于无线收发设备的电池管理器来确定当前的充电状态。例如,当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连接或断开时,电池管理器会对相应的事件进行广播。其中,电池管理器BatteryManager在一个包含充电状态的粘性Intent中广播充电电路中的蓄电池和充电详情。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包括步骤402-步骤408。
步骤402,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
步骤404,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
当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也即,充电设备未对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或无线收发设备为放置在充电设备中时,可以基于无线收发设备中内置的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获取当前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其中,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无线收发设备可以基于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在预设时间内获取当前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该运动信息可以用于表示无线收发设备在该预设时间内的运动动作,例如,无线收发设备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抬起动作、佩戴动作、敲击动作、晃动动作、放下动作等等。其中,不同的动作对应不同的预设时间,可以根据执行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设置各动作的执行时间,即预设时间。
步骤406,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具体的,当运动信息为加速度信息时,可以预先获取用户将无线收发设备抬起的抬起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监测执行该抬起动作的加速度信息,并将给拿出动作对应的加速度信息作为预设佩戴信息。相应的,可以预先获取用户佩戴无线收发设备的佩戴动作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监测执行该佩戴动作的加速度信息,并将给佩戴动作对应的加速度信息作为预设佩戴信息。当然,其预设佩戴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使用无线收发设备时,执行预设动作过程中的加速度信息,其中,预设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抬起动作、佩戴动作、敲击动作、晃动动作、放下动作等等。也即,预设佩戴信息可以用预设时间内的加速度信息来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运动信息可以包括加速度信息和角速度信息,运动信息也可以为角速度信息,运动信息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信息、角速度信息、地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可内置在无线收发设备的任一位置。在内置传感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无线收发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在此对各传感器中的预设佩戴信息的具体数值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当基于传感器获取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也即,当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处于脱离状态时,进一步检测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以判断该无线收发设备是否被用户使用,当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这样可以避免未被用户使用时,因剧烈晃动导致无线收发设备脱落而误触发射频电路。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的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包括步骤502-步骤506。
步骤502: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采集当前所述无线收发设备所在位置的压力信号。
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基于无线收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当前无线收发设备所在位置的压力信号。当无线接听设备佩戴在用户的耳道内时,无线接听设备与用户耳朵之间会由于无线接听设备堵住耳道而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腔体,耳道壁的收缩振动会引起该腔体内压力的变化。基于无线接听设备的麦克风可以采集耳道内因耳道壁的收缩振动而形成的压力信号。
当无线收发设备未佩戴在耳道内时,无线接听设备与当前所在的位置会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腔体,由麦克风来采集当前腔体内的压力信号,若该腔体内发生振动,其采集到的压力信号有效,若该腔体内未发生振动,则麦克风不会采集到压力信号。
步骤504:判断所述压力信号是否有效。
心脏的跳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心脏的跳动会引起耳道壁的收缩振动,即,耳道壁的运动通常与动脉的脉搏同步。根据该压力信号形成信号波形图,可以通过检测相邻两个波峰的间隔时间计算该压力信号的信号周期,获取的压力信号的周期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的跳动规律,那么该压力信号的周期的倒数即为心率信息,若该心率信息符合正常的心率值,则认为该压力信号有效。
进一步的,麦克风采集的压力信号中可能还包括对心率信息检测造成干扰的噪声信号。噪声信号包括环境噪声和电路噪声,环境噪声为外界环境音,电路噪声为无线收发设备内置电路中而引起的噪声,是无线收发设备的固有属性。由于脉搏振动的频率较低(0.3Hz-3Hz左右),而噪声信号的噪声频率相对较高,根据这一特点,通过低通滤波器可以消除外界高频噪声的影响。例如,低通滤波器可以选择截止频率为5Hz的FIR滤波器等。
根据采集的压力信号形成波形图,可以通过检测相邻两个波峰的间隔时间计算该压力信号的信号周期。若该周期无规律、杂乱无章,则当前未佩戴在用户的耳道内,该压力信号不是由耳道壁的收缩振动而引起的,则可以表明该压力信号无效。
可选的,若未能形成波形图,则表面麦克风未采集到压力信号,也可以表明当前未佩戴在用户的耳道内,也看认为压力信号无效。
步骤506:当所述压力信号有效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当压力信号有效时,则表明该无线收发设备已经佩戴在用户的耳道内,则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这样可以在用户佩戴该无线收发设备后,激活射频电路以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可以节约功耗,同时避免用户从充电设备中拿出该无线收发设备,仅观看而未佩戴时造成的误触发。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前,还包括: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当所述触摸信息符合预设触摸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具体的,所述触摸信息可以基于无线收发设备的压力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来检测获取。其中,压力传感器或触摸传感器均设置在无线收发设备的壳体表明。其中,压力传感器是电容式传感器中的一种,其以各种类型的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将被测物理量或机械量转换成为电容变化量。压力传感器可以感测手指施加在无线收发设备上的压力大小,通过检测该压力大小得压力变化量。触摸信号可以理解为壳体表面的压力变化信号,当压力变化信号大于预设变化量时,则触摸信息符合预设触摸信息,进而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触摸传感器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一种传感器,当用户手指触摸该无线收发设备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该无线收发设备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设置在该无线收发设备的不同位置的电极流出,通过检测上述不同电极流出的电流大小,可得用户手指在无线收发设备表面的触摸位置。触摸信号可以理解为壳体表面的触摸位置,当触摸位置符合预设位置信息时,则触摸信息符合预设触摸信息,进而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包括步骤602-步骤606。
步骤602,分别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扫描到的每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当激活射频电路后,该射频电路基于无线通讯协议可以扫描预设距离范围的每个电子设备。其中,射频电路为蓝牙模块,基于蓝牙低功耗BLE技术可以获取无线收发设备与扫描到的每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可选的,还可以在无线收发设备上配置测距仪,以测量与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或者,无线收发设备可以分别接受个电子设备发送的信号,根据信号强弱来确定距离信息。例如,无线收发设备扫描到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设备A、电子设备B、电子设备C、电子设备D、电子设备E,则无线收发设备分别与电子设备A、电子设备B、电子设备C、电子设备D、电子设备E之间的距离信息为La、Lb、Lc、 Ld、Le。
步骤604,根据所述距离信息、配对请求信号获取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
具体地,无线收发设备获取扫描到的各电子设备的身份信息,并将获取的身份信息与配对请求信号中的身份标识相匹配,并从扫描到的各电子设备中筛选出具有该身份标识的电子设备。进一步的,获取筛选出的各电子设备中距离无线收发设备最近的电子设备,并将该距离最近的电子设备作为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
可选的,当从扫描到的各电子设备中未筛选出具有该身份标识的电子设备时,则从电子设备中筛选出距离无线收发设备最近的电子设备,并将该距离最近的电子设备作为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
步骤606,执行与所述目标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操作。
根据配对请求信号,执行与目标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线收听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可以在多个电子设备中快速有效的获取与该线收听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无需用户了解和分辨出各个可配对电子设备的名称等信息,有助于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包括步骤702-步骤708.
步骤702,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
步骤704,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步骤706,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上述步骤702-步骤706与前述步骤202-步骤206一一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8,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第一电荷信息和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电荷信息。
当无线收发设备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后,无线收发设备获取无线收发设备的第一电荷信息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电荷信息。其中,第一电荷信息可以基于无线收发设备的充电电路或电源管理器获取;第二电荷信息可以基于充电设备与无线收发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获取。
步骤710,当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摇晃信息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荷提示指令,所述电荷提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电荷信息和/或第二电荷信息。
用户在佩戴无线收发设备,并使用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听歌、打电话等时,若无线接收设备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采集到运动信息赋予预设姿态信息时,则向电子设备发送电荷提示指令。其中,电荷提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电荷信息和/或第二电荷信息。
预设姿态信息可以设定时间内产生的连贯动作、敲击动作;也可以为按照预设轨迹运动的摇晃动作等,在此对其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当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姿态信息时,向电子设备发送电荷提示指令,使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电荷信息和/或第二电荷信息。电子设备可以直接显示第一电荷信息和/或第二电荷信息的剩余电量,其显示方式可以为数字显示、电池图标显示,或数字图标的组合显示等,在此,对其显示方式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可以获取无线收发设备的第一电荷信息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电荷信息,当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姿态信息时,可将第一电荷信息和第二电荷信息直接传输给电子设备,并在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可以使用户在使用无线收发设备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手工操作就可以实时的了解第一电荷信息和/或第二电荷信息,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无线收发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无线收发设备800包括:
充电电路810,与用于向所述无线收发设备800提供电能的充电设备110耦接,用于接收所述电能并检测与所述充电设备110的耦接状态;
处理器820,与所述充电电路81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耦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耦接状态输出触发信号;
射频电路830,与所述处理器82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射频电路输出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130进行配对连接。
上述无线收发设备800,充电电路810用于向所述无线收发设备提供电能的充电设备110耦接,用于接收所述电能并检测与所述充电设备110的耦接状态;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处理器820接收所述耦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耦接状态输出触发信号;射频电路830接收所述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射频电路830 输出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130进行配对连接,在无线收发设备800与电子设备130进行配对连接的过程中,无需手动激活无线收发设备800的射频电路830,可自动激活无线通讯功能,进而实现与电子设备130配对连接,简化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可以为用于播放用户能够听到的音频信号的任务便携式设备,例如,耳机、扬声器等。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包括佩戴在用户头部上方并且包括通过头带彼此连接的左侧收听设备和右侧收听设备的传统耳机、头戴式耳机、耳塞等。头戴式耳机与耳塞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尺寸,这类耳机的尺寸一般远远大于耳塞,又分为中尺寸耳机和全尺寸耳机。耳塞,还可称为耳机或挂耳式耳机,一般指驱动器单元口径小,可以佩戴在外耳廓,或插入耳道的耳机。耳塞又有为半入耳式和入耳式之分,一般能插入外耳道的耳塞,被称为入耳式,佩戴在外耳廓的,则被称为半入耳式。
具体地,如图9所示,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塞900,即蓝牙耳塞,其无线耳塞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左耳塞910和右耳塞920。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路1000包括:触点单元1010和充电检测单元1020。
触点单元1010,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以与所述充电设备形成充电回路。其中,触点单元与充电设备中的触点连接器接触连接。参考图10,触点单元1010包括至少两个触点,其中,一个触点为正极触点,一个触点为负极触点。另外还可以包括热点电阻连接点、识别电阻连接点、电池信息存储器连接点、充电状态连接点、充电电压调整连接点、智能IC连接点中的至少一个。
充电检测单元1020,与所述触点单元1010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触点单元 1010的电参数。其中,电参数可以为充电的特征阻抗、电流、电压、电平信号或其他电特性。检测单元根据检测的电参数来获取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其中,耦接状态包括电耦状态和脱离状态。当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塞(无线耳塞包括左耳塞和右耳塞)时,每个耳塞中均设有充电电路,当任一充电电路中用于表示充电状态的电参数不符合预设参数时,则表示该耳塞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用于来检测确定耳塞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的检测器。其中,检测器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可以周期性的检测耳塞外的触点单元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检测器可为任何类型的机械或电子传感器,诸如但不限于磁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开关、霍尔效应传感器、磁通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光电检测器、接近检测器、瞬时开关或任何其他类型的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000还包括:用于存储电能的电池1030和电荷检测单元1040,所述电荷检测单元1040与所述电池1030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存储的电荷信息,该电荷信息称之为第一电荷信息。其中,电池130可以为蓄电池、锂电池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电路830为蓝牙模块,蓝牙模块可以理解为集成蓝牙功能的PCBA板,即,集成蓝牙功能的芯片基本电路集合,用于短距离无线通讯。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 无线电波)。当无线蓝牙耳机的至少一个耳塞(左耳塞或/和右耳塞)与充电设备处于脱离状态时,此时,会激活对应耳塞中的蓝牙模块,是蓝牙模块处于工作状态,输出相应的配对请求信号。该配对请求信号中可以携带待配对电子设备的身份标识,该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1140,所述第一传感器1140与所述处理器 1110连接,用于感知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处理器发出运动检测信号,以驱动第一传感器1140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其中,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第一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地磁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同时,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第一传感器1140将采集的运动信息反馈给处理器 1110处理,以判断预设时间内的运动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佩戴信息。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处理器激活所述射频电路1130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预设佩戴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在使用无线收发设备时,执行预设动作过程中的运动信息,其中,预设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抬起动作、佩戴动作、敲击动作、晃动动作、放下动作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运动信息可以包括加速度信息和角速度信息,运动信息也可以为角速度信息,运动信息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信息、角速度信息、地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感知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的传感器可内置在无线收发设备的任一位置。在内置传感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无线收发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在此对各传感器中的预设佩戴信息的具体数值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当基于第一传感器1140获取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1130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也即,当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处于脱离状态时,进一步检测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以判断该无线收发设备是否被用户使用,当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射频电路1130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这样可以避免未被用户使用时,因剧烈晃动导致无线收发设备脱落而误触发射频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1150,所述第二传感器1150与所述处理器1110连接,用于用于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处理器发出运动检测信号,以驱动第二传感器 1150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
其中,用于获取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的第二传感器115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触摸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同时,用于获取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的第二传感器1150将采集的触摸信息反馈给处理器1110处理,以判断触摸信息是否符合预设触摸信息。当触摸信息符合预设触摸信息时,处理器激活所述射频电路1130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1,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麦克风1160,所述麦克风1160与所述处理器1110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当前佩戴位置的压力信号。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处理器发出压力检测信号以激活麦克风。当无线接听设备佩戴在用户的耳道内时,无线接听设备与用户耳朵之间会由于无线接听设备堵住耳道而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腔体,耳道壁的收缩振动会引起该腔体内压力的变化。基于无线接听设备的麦克风1160可以采集耳道内因耳道壁的收缩振动而形成的压力信号。麦克风1160将采集的压力信号反馈给处理器1110,由处理器1110对压力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判断压力信号的有效性。当所述压力信号有效时,处理器1110激活所述射频电路1130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这样可以在用户佩戴该无线收发设备后,激活射频电路1130以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可以节约功耗,同时避免用户从充电设备中拿出该无线收发设备,仅观看而未佩戴时造成的误触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电路还可以基于蓝牙低功耗BLE技术分别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扫描到的每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处理器根据所述距离信息、配对请求信号获取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以及执行与所述目标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操作,可以在多个电子设备中快速有效的获取与该线收听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无需用户了解和分辨出各个可配对电子设备的名称等信息,有助于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电路还用于与充电设备进行无线通讯,并获取充电设备的第二电荷信息。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采集的运动信息,处理器还可以用于当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摇晃信息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电荷提示指令,所述电荷提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电荷信息和/ 或第二电荷信息。
无线收发设备可以获取无线收发设备的第一电荷信息以及充电设备的第二电荷信息,当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姿态信息时,可将第一电荷信息和第二电荷信息直接传输给电子设备,并在电子设备上进行显示,可以使用户在使用无线收发设备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手工操作就可以实时的了解第一电荷信息和/或第二电荷信息,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上述无线收发设备中各个电路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无线收发设备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电路,以完成上述无线收发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无线收发设备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无线收发设备中的各个电路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电路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电路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 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 (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 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 (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包括用于与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讯的射频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所述充电设备用于对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充电;
当所述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包括用于电耦接至所述充电设备以获取电能的充电电路;所述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电耦接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充电电路中用于表示充电状态的电参数;
判断所述电参数是否符合预设参数;
若是,则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为电耦状态;
若否,则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为脱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
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包括:
当所述运动信息符合预设佩戴信息时,采集当前所述无线收发设备所在位置的压力信号;
判断所述压力信号是否有效;
当所述压力信号有效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
当所述触摸信息符合预设触摸信息时,激活所述射频电路并输出配对请求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与扫描到的每个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根据所述距离信息、配对请求信号获取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目标电子设备;
执行与所述目标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配对请求信号与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第一电量信息和所述充电设备的第二电量信息;
当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符合预设姿态信息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电量提示指令,所述电荷提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一电量信息和/或第二电量信息。
8.一种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电路,与用于向所述无线收发设备提供电能的充电设备耦接,用于接收所述电能并检测与所述充电设备的耦接状态;
处理器,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耦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耦接状态输出触发信号;
射频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触发信号以使所述射频电路输出配对请求信号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触点单元,用于与所述充电设备电连接以与所述充电设备形成充电回路;
充电检测单元,与所述触点单元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触点单元的电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
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电荷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存储的电荷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感知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运动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的触摸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还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当前佩戴位置的压力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收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收发设备为无线耳塞。
CN201810618436.5A 2018-06-15 2018-06-15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Pending CN108848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436.5A CN108848429A (zh) 2018-06-15 2018-06-15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8436.5A CN108848429A (zh) 2018-06-15 2018-06-15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8429A true CN108848429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202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8436.5A Pending CN108848429A (zh) 2018-06-15 2018-06-15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842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414A (zh) * 2018-12-21 2019-04-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099325A (zh) * 2019-05-24 2019-08-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入盒检测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耳机产品
CN110366062A (zh) * 2019-07-24 2019-10-22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Tws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505550A (zh) * 2019-08-28 2019-11-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545499A (zh) * 2019-05-16 2019-12-06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芯片、待充电设备和系统
CN110650397A (zh) * 2019-09-18 2020-01-0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11314816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状态切换方法、装置、tws耳机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33593A (zh) * 2020-11-02 2021-02-0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配对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WO2021118784A1 (en) * 2019-12-10 2021-06-17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Pai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worn devices
CN112995852A (zh) * 2021-02-25 2021-06-18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015051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唤醒耳机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0963A1 (en) * 2009-08-11 2012-06-07 Widex A/S Storage system for a hearing aid
CN204090096U (zh) * 2014-09-05 2015-01-07 深圳市锐讯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音箱耳机组件
CN105491470A (zh) * 2015-11-25 2016-04-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其通过智能佩戴接触设备实现自动通断的方法
CN10655972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苹果公司 耳塞和盒的无线配对
CN206136197U (zh) * 2016-08-25 2017-04-26 深圳市鸿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CN106604412A (zh) * 2016-11-29 2017-04-2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046674A (zh) * 2017-02-22 2017-08-15 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自动开机、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07770758A (zh) * 2017-09-21 2018-03-06 深圳市汉普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蓝牙音箱的蓝牙回连方法、蓝牙音箱及存储介质
CN107872083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充电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8141657A (zh) * 2015-09-28 2018-06-08 苹果公司 具有接近传感器的无线耳塞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40963A1 (en) * 2009-08-11 2012-06-07 Widex A/S Storage system for a hearing aid
CN204090096U (zh) * 2014-09-05 2015-01-07 深圳市锐讯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音箱耳机组件
CN108141657A (zh) * 2015-09-28 2018-06-08 苹果公司 具有接近传感器的无线耳塞
CN106559721A (zh) * 2015-09-30 2017-04-05 苹果公司 耳塞和盒的无线配对
CN105491470A (zh) * 2015-11-25 2016-04-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及其通过智能佩戴接触设备实现自动通断的方法
CN206136197U (zh) * 2016-08-25 2017-04-26 深圳市鸿惠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蓝牙耳机
CN107872083A (zh) * 2016-09-28 2018-04-03 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公司 充电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06604412A (zh) * 2016-11-29 2017-04-2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046674A (zh) * 2017-02-22 2017-08-15 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自动开机、配对方法及系统
CN107770758A (zh) * 2017-09-21 2018-03-06 深圳市汉普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蓝牙音箱的蓝牙回连方法、蓝牙音箱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1414A (zh) * 2018-12-21 2019-04-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9561414B (zh) * 2018-12-21 2022-10-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545499A (zh) * 2019-05-16 2019-12-06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芯片、待充电设备和系统
CN110099325A (zh) * 2019-05-24 2019-08-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入盒检测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耳机产品
CN110366062A (zh) * 2019-07-24 2019-10-22 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Tws耳机在位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505550A (zh) * 2019-08-28 2019-11-2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505550B (zh) * 2019-08-28 2021-07-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入耳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650397A (zh) * 2019-09-18 2020-01-0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WO2021118784A1 (en) * 2019-12-10 2021-06-17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Pai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worn devices
US11265656B2 (en) 2019-12-10 2022-03-01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Pai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worn devices
US11812246B2 (en) 2019-12-10 2023-11-07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Pai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ar-worn devices
CN113015051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唤醒耳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14816A (zh) * 2020-02-27 2020-06-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状态切换方法、装置、tws耳机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33593A (zh) * 2020-11-02 2021-02-0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配对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2995852A (zh) * 2021-02-25 2021-06-18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95852B (zh) * 2021-02-25 2023-02-07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8429A (zh) 无线收发设备的配对连接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
JP6986112B2 (ja) 無線イヤホンのインイヤー装着検知方法及び無線イヤホン
CN107003969B (zh) 用于使用电子附件连接的连接属性促进定位附件的主设备
CN10881069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设备控制装置、方法
CN104010241B (zh) 蓝牙耳机
US20170115743A1 (en) Impact and contactless gesture inpu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668009B (zh) 输入操作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耳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06369A (zh) 便携式声音设备
CN108781320B (zh) 具有丢失检测功能的无线身体佩戴式个人设备
KR101129882B1 (ko) 골 전도 기반 이어폰, 헤드폰 및 이를 이용한 미디어 기기 조작 방법
CN109257674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佩戴情况检测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5451111A (zh) 耳机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649660A (zh) 电量显示方法和无线收发设备、充电设备
US10582290B2 (en) Earpiece with tap functionality
CN109618263B (zh) 头/颈部倾角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无线耳机控制器
CN109286870A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配对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10896511A (zh)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20190327551A1 (en) Wireless headphone system
CN106453791A (zh) 声音信号的输出方法及装置、耳机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0575102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aid apparatus and hearing aid apparatus
CN107609371B (zh) 一种消息提示方法及音频播放设备
CN106790936B (zh) 一种通话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08901081B (zh) 充电设备的控制方法和充电设备
CN10473524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727231A (zh) 一种耳机音量调节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