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6979A -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6979A
CN108846979A CN201810965983.0A CN201810965983A CN108846979A CN 108846979 A CN108846979 A CN 108846979A CN 201810965983 A CN201810965983 A CN 201810965983A CN 108846979 A CN108846979 A CN 108846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infrared
module
garrison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659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跃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xiang Bo Qian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xiang Bo Qia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xiang Bo Qian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xiang Bo Qia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6598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69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6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69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防盗报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生物距离信息;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该方法通过预设两种不同的防盗报警模式,对小范围和大范围的需保护物体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盗报警方法性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报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住所以及使用的贵重物品逐渐增多,人们的安防意识也逐渐增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依靠的防盗工具主要是防盗门、防盗窗、可视门铃、密码锁等。这些防盗设施在功能上或多或少都有不足,而且都有比较明显的漏洞。基于这些老式防盗设施的不足,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红外线防盗警报系统应运而生。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装置的性能较为单一,小范围的防盗报警方法一般用于保护门窗、博物馆的单个贵重物品等,布防范围有限,而大范围的防盗报警方法在小范围内检测的精度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防盗报警方法性能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包括:
获取生物距离信息;
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
若所述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若所述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一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包括:
接收布防指令,触发布防;
接收人体感应模块所感应到的生物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
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
所述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红外线信号;
若接收到的所述红外线信号有变化,触发报警;
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包括:
报警持续特定的延时时间,自动撤防;
通过触发按键进行撤防操作;
接收强制停止指令,撤防。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向固定终端传输视频信息,包括:
向预设的固定终端传输实时视频;
向预设的移动终端传输实时视频。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根据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包括: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警报铃声;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预设的警示语;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变换颜色的灯光。
又一方面,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生物距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生物的位置信息;
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用于第一防盗报警模式中检测环境当中的红外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
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用于第二防盗报警模式中的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
声光报警模块,用于提供警报。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按键模块,用于操作布防、撤防、复位或者强制警报等;
数码管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由按键模块提供的相应指令。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包括HC-SR501人体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TC89C51单片机。
又一方面,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设备,包括:
单片机,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人体红外线感应器与报警器;
进一步可选地,包括:
智能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实时接收防盗报警区域的监控情况,设置有持续报警、停止报警按键。
进一步可选地,包括:数码管显示设备,用于显示预设的报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通过预设两种不同的防盗报警模式,对小范围和大范围的需保护物体进行保护,通过获取生物距离信息,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盗报警方法性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参见图1,方法包括:
获取生物距离信息;
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
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第一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包括:
接收布防指令,触发布防;
接收人体感应模块所感应到的生物信息;
根据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
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
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红外线信号;
若接收到的所述红外线信号有变化,触发报警;
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预设两种不同的防盗报警模式,对小范围和大范围的需保护物体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盗报警方法性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基于上述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本发明提供一可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生物距离信息。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探测生物信息,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生物信息时,单片机控制器根据红外线传感器探测的生物位置信息调用预设的距离计算程序,进行生物与被保护物距离的计算。
S102、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
具体地,在探测到生物信息,并确定生物的距离之后,单片机控制器调用预设的程序,对生物距离与预设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比较,根据预设信息选择第一防盗报警模式或者第二防盗报警模式。
S103、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具体地,在判断到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单片机控制器发出指令,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例如,本实施例中,检测到生物距离被保护物的距离为15米,预设第一距离为20米,15米小于20米,单片机控制器发出指令,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第一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31、接收布防指令,触发布防。
具体地,在第一防盗报警模式下,控制器接收到布防申请指令,触发布防设置,自动进入布防状态。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布防设置后,可预留一定时间的布防时间,例如,预留布防时间为30秒,在触发布防设置后,30秒后进入布防状态。在30秒的预留时间内,用户可以进行一些不必要事物的排查。
数码管是半导体发光器件,有发光二极管组成。在执行布防操作时,相应的数码管会显示“b”,在三十秒之后会进入到布防状态。这三十秒的作用是为了让布防的人可以有时间撤离出他的感应范围,以免触发警报。在执行撤防操作的时候会在数码管显示“c”。
S1032、接收人体感应模块所感应到的生物信息。
具体地,接收人体感应模块所探测到的生物信息。例如,生物信息包括人体、动物等。
在本实施例中,人体感应模块主要用到了HC-SR501人体模块,是一种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红外探测器接受或检测到周围环境当中的红外辐射时,将会输出一个高电平。这种工作原理能够精确的辨别出在运动中的物体与生物的区别。具有检测范围大,发出错误警报的机率小等特点。
人体感应模块应用的红外线传感器,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菲涅尔透镜。它的主要起到聚焦作用和将探测区分成明暗不同的区域。另一个部分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作用是将不同波长的红外信号变化为电信号。活动的生物会发出一定波长的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红外线就会进入到工作状态。它不会检测白光,当接收到生物发出的红外辐射时,通过菲涅尔透镜探测到与环境温度有差别,确定有闯入者,进而发出信号。
在电路当中的情况是:R1是一个限流电阻,在电路中三极管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当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红外辐射时就会输出一个高电平时,三极管就会导通。然后电流的方向就是从电源出发,经过三极管,通向p1.0。这样,p1.0就会探测到一个高电平。平时,在没有出发警报的时候,人体感应模块不会输出高电平,9013三极管不导通,相当于一个开路的状态。电阻R4是一个下拉电阻,为了使p1.0在常态下回处于一个低电平的状态。这样起到稳定的作用,只有当人体感应模块接受或检测到红外辐射时,单片机才会接受到高电平。
S1033、根据所述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
具体地,在探测到生物信息时,发出声光报警。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声光报警模块主要由蜂鸣器、小灯、三极管以及一些电阻构成。单片机发送信号传送到这个模块后就会发出警报。蜂鸣器可以分为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他们的主要区别在外形上,在将蜂鸣器引脚朝上的时候,可以看到绿色电路板的是无源蜂鸣器。无源蜂鸣器需要接在音频输出电路中才可以工作,而有源蜂鸣器接在电源上就可以进行工作。
声光报警方面的电路用到的是9012PNP的三极管。选用pnp型的原因是在系统刚刚开机时,单片机的全部IO口将会得到一个暂时的高电平。这有可能使得系统声光报警部分的蜂鸣器或者小灯因为这个高电平而暂时处于工作状态,发出警报。会造成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为了避免,必须使单片机在刚开机的情况下不至于有高电平出现。
在声光报警电路中,只要P1.3供应一个低电平,就会使得三极管导通,在声光报警部分电路中,三极管起到了一个开关的作用。R3是一个限流电阻。当P1.3提供一个低电平,三极管导通,那么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出来,经过三极管,到蜂鸣器,小灯先和电阻R5串联,然后再并联一个蜂鸣器。这样保证在工作时小灯不会因为电压太大而烧损。同时电源可以给这两个元器件供电。R5的阻值选在1到10k。最后电流回到低电平,这样只要p1.3提供一个低电平,蜂鸣器和小灯就会同时工作起来。
S1034、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具体地,采集现场视频,传送给预设终端。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有生物闯入时,采集现场视频,发送给预设终端。可选地,采集生物一定时间段的视频,例如30秒,发送30秒的视频给预设终端。
进一步优选地,在探测到有生物闯入时,控制器可向预设终端实时发送视频请求,通过预设终端可实时监控现场情况。
S1035、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
具体地,在用户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后,单片机控制器接收撤防指令,撤防。
S104、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具体地,在判断到闯入生物与被保护物体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时,开启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在闯入生物与被保护物体的距离既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又小于第一预设距离时,预设程序,执行小于第二预设距离的防盗报警模式。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闯入生物与被保护物体的距离为0.8米,第二预设距离为1米,判断0.8米小于1米,小于第一预设距离20米,开启第二防盗报警模式。
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41、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红外线信号。
具体地,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红外线信号。
S1042、若接收到的所述红外线信号有变化,触发报警。
具体地,在接收端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中断或者变化时,触发报警。
S1043、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具体地,在触发报警之后,控制器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此步骤与S1034步骤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设两种不同的防盗报警模式,对小范围和大范围的需保护物体进行保护,解决了防盗报警方法保护功能单一的问题,提高了防盗报警方法的实用性。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来对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进行说明。实施例二的防盗报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生物距离信息。
具体地,此步骤与上述S101步骤相同,已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S202、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
具体地,此步骤与上述S102步骤相同,已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S203、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具体地,此步骤与上述S103步骤相同,已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S2031、接收布防指令,触发布防。
具体地,此步骤与上述S1031步骤相同,已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S2032、接收人体感应模块所感应到的生物信息。
具体地,此步骤与上述S1032步骤相同,已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S2033、根据所述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
具体地,此步骤在上述S1033步骤的基础上,声光警报可以包括: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警报铃声;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预设的警示语。
具体地,可以采用数码管。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变换颜色的灯光。
S2034、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具体地,此步骤在上述S1034步骤的基础上,可以包括:
向预设的固定终端传输实时视频;
向预设的移动终端传输实时视频。
S2035、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
具体地,此步骤在上述S1035步骤的基础上,可以包括:
报警持续特定的延时时间,自动撤防。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程序中预设2分钟延时时间,在报警持续2分钟后,自动撤防。
通过触发按键进行撤防操作。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下撤防按键,进行撤防。
接收强制停止指令,撤防。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选择强制停止的按键,撤防。
S204、若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第二预设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
S2041、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红外线信号;
S2042、若接收到的所述红外线信号有变化,触发报警;
S2043、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具体地,此步骤与上述S104步骤相同,已进行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设两种不同的防盗报警模式,对小范围和大范围的需保护物体进行保护,解决了防盗报警方法保护功能单一的问题,提高了防盗报警方法的实用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的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生物距离信息获取模块11、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12、控制模块13、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14、声光报警模块15。
生物距离信息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生物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监测范围内的生物信息时,单片机控制器根据红外线传感器探测的生物位置信息调用预设编号的距离计算程序,进行生物与被保护物距离的计算。
人体感应模块12,用于第一防盗报警模式中检测环境当中的红外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人体感应模块主要用到了HC-SR501人体模块,是一种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上述内容已对HC-SR501人体模块进行解释,在此不做赘述。
控制模块13,用于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
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单片机的发展具有很长的历史。它可以等效为一台能够处理得到的数据的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集成性,并且价格便宜。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出现。在工业操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区别单片机引脚的排列顺序的方法首先找到芯片的U型缺口,左边这是第一个引脚,按逆时针的顺序分别从1到40。分为主电源引脚两根;外接晶振引脚两根;控制引脚四根;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跟。
单片机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组成。单片机在需要回复到初始状态时需要用到复位电路。晶振电路为单片机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
复位电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是使单片机回到最初始的状态,就像电脑的重启功能。比如当单片机出现死机,或者想要重新开始执行这个程序的时候就会需要用到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让单片机的9脚保持一个2微秒的高电平,这样才可以是单片机复位。10微发的电容在刚刚开机的时候会充电,再然后电压会慢慢减小,因为它下面还有一个下拉电阻。这样可以使9脚有一个高电平的输出。如果没有这个10微发的电容,那么刚刚开机的时候就需要按一下复位键,因为9脚需要一个高电平。在常态的时候,9脚需要保持低电平,所以需要一个下拉电阻R27。
晶振电路:晶振电路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并联再串联一个电容。它的主要作用是给单片机最小系统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脉冲。一般选择12兆的,晶振就相当于单片机的工作速度,一般选取都不会超过24M,如果太高,可能会导致不稳定。
P0口的上拉电阻:上拉电阻,顾名思义就是和下拉电阻相对的,作用是为器件输入电流,使其有一个高电平的存在。单片机的p0口接在上拉电阻。原因是因为p0口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而p0口不同于其他IO接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所以需要外接一个上拉电阻。平时只有低电平和高阻态两张状态。所以,为了使p0口输出一个高电平的话,则必须接一个上拉电阻。上拉电阻的选取一般是10k。当单片机的P0口在作为地址总线或者数据总线时,不需要接到上拉电阻。作为一般的I/O口时用时,由于要使得单片机的IO口处于低电平状态。而p0口内部没有上拉电阻,故要接上上拉电阻。
单片机的中断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当单片机在执行一个程序时,中断请求能够使单片机终止正在执行的程序。优先响应中断请求,先处理中断程序。在中断请求处理完后回到先前终止的程序继续执行。有中断系统的存在可以是单片机的工作更加的高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中断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中断请求,向单片机发出中断请求。中断响应,单片机响应中断,终止当前任务。中断处理,单片机优先进行处理。中断返回,单片机处理结束后返回到原来的任务中。
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14,用于第二防盗报警模式中的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
声光报警模块15,用于提供警报。
本发明提供的红外线报警装置实施例,可在不同范围内,采用不同的红外防盗报警模式,更加精确地保护被保护物,解决了红外报警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提高了红外报警装置的实用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的构示意图,在图2的基础上,还包括:按键模块21、数码管显示模块22。
按键模块21,用于操作布防、撤防、复位或者强制警报等。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按键模块可以设置第一红外线防盗报警模式的布防、撤防、复位以及第一和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的强制警报。
数码管显示模块22,用于显示由按键模块提供的相应指令。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数码管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按键模块提供的相应指令。
本发明提供的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的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对现场防盗报警的手动操作,实现对操作指令的实时显示,提升了防盗报警装置的实用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设备实施例的结构图,包括: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相连接的人体红外线感应器与报警器。
进一步优选地,包括智能终端,用于实时接收防盗报警区域的监控情况,设置有持续报警、停止报警按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生物距离信息;
根据生物距离信息,进行防盗报警模式的选择;
若所述生物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开启第一防盗报警模式;
若所述生物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开始第二防盗报警模式,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一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包括:
接收布防指令,触发布防;
接收人体感应模块所感应到的生物信息;
根据所述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
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
所述第二防盗报警模式的工作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端所发射的红外线信号;
若接收到的所述红外线信号有变化,触发报警;
向预设终端传输视频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撤防指令,触发撤防,包括:
报警持续特定的延时时间,自动撤防;
通过触发按键进行撤防操作;
接收强制停止指令,撤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向固定终端传输视频信息,包括:
向预设的固定终端传输实时视频;
向预设的移动终端传输实时视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生物信息,进行声光报警,包括: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警报铃声;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预设的警示语;
根据生物信息,发出变换颜色的灯光。
5.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生物距离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生物的位置信息;
人体感应模块,用于第一防盗报警模式中检测环境当中的红外辐射并转换为电信号传送给控制器;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
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用于第二防盗报警模式中的红外线的发射与接收;
声光报警模块,用于提供警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按键模块,用于操作布防、撤防、复位或者强制警报等;
数码管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由按键模块提供的相应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包括HC-SR501人体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STC89C51单片机。
8.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片机,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的人体红外线感应器与报警器;
所述单片机可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防盗报警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防盗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终端;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实时接收防盗报警区域的监控情况,设置有持续报警、停止报警按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防盗报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数码管显示设备,用于显示预设的报警信息。
CN201810965983.0A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Withdrawn CN1088469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5983.0A CN108846979A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65983.0A CN108846979A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6979A true CN108846979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8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65983.0A Withdrawn CN108846979A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69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1315A (zh) * 2019-06-17 2019-09-06 重庆大学 智能家居远程防盗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3551709A (zh) * 2021-07-28 2021-10-26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压实施工检测系统
CN114027968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深圳市联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究院 手术设备、电外科手术装置和手术设备的安全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7405A1 (en) * 2006-07-04 2008-01-10 Seven Stars Electronics Taiwan Ltd. Outdoor warning device
CN102122421A (zh) * 2011-03-15 2011-07-13 韩飞 采用红外检测的家庭安全防盗智能系统
CN106671922A (zh) * 2016-12-21 2017-05-1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防刮磳预警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7405A1 (en) * 2006-07-04 2008-01-10 Seven Stars Electronics Taiwan Ltd. Outdoor warning device
CN102122421A (zh) * 2011-03-15 2011-07-13 韩飞 采用红外检测的家庭安全防盗智能系统
CN106671922A (zh) * 2016-12-21 2017-05-1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防刮磳预警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1315A (zh) * 2019-06-17 2019-09-06 重庆大学 智能家居远程防盗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0211315B (zh) * 2019-06-17 2021-03-02 重庆大学 智能家居远程防盗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3551709A (zh) * 2021-07-28 2021-10-26 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压实施工检测系统
CN114027968A (zh) * 2021-11-30 2022-02-11 深圳市联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究院 手术设备、电外科手术装置和手术设备的安全检测方法
CN114027968B (zh) * 2021-11-30 2024-04-02 深圳市联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研究院 手术设备、电外科手术装置和手术设备的安全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6979A (zh) 一种红外线防盗报警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069217B2 (en) Sensor configuration
WO2020125406A1 (zh) 安全监护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290198B2 (en) Sensor system
US8138882B2 (en) Securing premises using surfaced-based computing technology
EP2999368B1 (en) Traceable footwear, tracking system for said footwear and network application for said tracking
CN110685119B (zh) 洗衣机及保障儿童安全的系统及方法
CN105996698A (zh) 一种智能地毯
CN207147050U (zh) 一种智能冰箱及智能冰箱系统
CN109008440A (zh) 智能婴儿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53606A (zh) 一种智能家居防盗系统
US20140266689A1 (en) Event detection and reporting using a 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 and a hardened processor
CN109191745A (zh) 红外防盗报警系统和方法
CN110634266B (zh) 一种智能门锁报警控制方法与系统
KR102119799B1 (ko) IoT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유모차 시스템
CN209168367U (zh) 记忆障碍老年人走失救助产品系统
CN109480794A (zh) 一种婴儿脚环体征监测系统
CN202394251U (zh) 一种防脱落无线传输标签腕带装置
CN108961632A (zh) 报警方法和装置
CN105167345A (zh) 一种自动报警方法及智能拐杖
CN204256862U (zh) 安全监控报警装置
CN205832199U (zh) 一种智能药盒
CN205334651U (zh) 一种电子地图防盗报警控制装置
CN202003470U (zh) 一种防盗报警器电路
CN219418232U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防盗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