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9977A -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9977A
CN108839977A CN201810589575.XA CN201810589575A CN108839977A CN 108839977 A CN108839977 A CN 108839977A CN 201810589575 A CN201810589575 A CN 201810589575A CN 108839977 A CN108839977 A CN 108839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ark
rubbish
refuse contain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95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搏
唐奕勋
何成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Wanrong Pu Lian Renewable Resour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Wanrong Pu Lian Renewable Resour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Wanrong Pu Lian Renewable Resour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Wanrong Pu Lian Renewable Resour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895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9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9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9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1/00Refuse receptacl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3/00Vehicles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collecting ref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2210/00Equipment of refuse receptacles
    • B65F2210/128Data transmit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2210/00Equipment of refuse receptacles
    • B65F2210/176Sor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通过将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的标识与用户信息进行关联,可追溯垃圾来源,并且根据垃圾容器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垃圾容器中实际包含的垃圾,相应的增加或扣减用户的虚拟资源,可激励用户进行垃圾分类。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人日常生活和消费所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如何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使之既满足环保的需求,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
在现有技术中,垃圾回收的方法主要是将垃圾投放处(如,社区的垃圾桶等)的垃圾运输到垃圾处理站,在垃圾处理站进行分拣、压缩和回收等处理。
由于环保的回收垃圾的前提是垃圾分类,但现有技术在垃圾回收过程中既不关心垃圾的来源(即,垃圾是由哪个用户扔掉的),也缺少对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用户的激励,因此,现有技术的垃圾回收方法并不利于推广和激励用户进行垃圾分类。
基于现有技术,需要一种可追溯垃圾来源、可激励用户垃圾分类的垃圾回收方法。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追溯垃圾来源,也不利于进行垃圾分类的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包括:管理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将所述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所述标识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读取到的或者是由第一用户输入的;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结算请求,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所述管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管理设备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后,判断是否已经建立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其他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若是,则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返回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第一用户更换垃圾容器,否则,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还用于,接收并展示所述管理设备返回的提示信息。
所述管理设备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结算请求后,解除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投放信息,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是所述第一用户将垃圾容器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投放处时发送的;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接收信息,所述垃圾接收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接收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的标识,所述垃圾接收信息是所述第二用户接收到垃圾容器时发送的;
所述管理设备还用于,记录所述垃圾投放信息和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系统还包括:运输工具;
所述运输工具用于,装载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并将装载的垃圾容器运送给第二用户;将装载信息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所述装载信息中携带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管理设备还用于,记录所述运输工具发送的装载信息中携带的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运输工具还用于,在将装载的垃圾容器运送给第二用户的过程中,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运送过程信息;在将装载的垃圾容器送达第二用户时,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运送完成信息;所述运送过程信息包括运送过程中所经过的至少一个时间、地理位置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运送完成信息包括送达第二用户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管理设备还用于,记录所述运送过程信息和/或运送完成信息。
本说明书提供了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
响应于所述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标识位于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
响应于所述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
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已经建立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其他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若是,则拒绝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否则,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结算请求后,解除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中是否存在除所述垃圾类型以外的垃圾;
若是,则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否则,增加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兑换请求;
根据所述兑换请求中携带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确定预先针对所述待兑换物品设置的虚拟资源;
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资源中扣减确定出的虚拟资源。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投放信息、运输工具发送的装载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记录;
其中,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垃圾接收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接收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的标识;所述装载信息中携带所述运输工具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记录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投放信息、运输工具发送的装载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包括:
将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存储到缓存池中;
当满足预设条件时,从所述缓存池中捞取所述缓存池中至少部分的信息,并将捞取的信息打包成预处理块;
将所述预处理块广播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各共识节点,以使各共识节点对所述预处理块进行共识验证,并在共识验证通过后,将所述预处理块作为区块存储在区块链上。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记录的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和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统计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指定的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
所述方法还包括:记录所述运送过程信息和/或运送完成信息,所述运送过程信息是运输工具在将装载的垃圾容器运送给第二用户的过程中,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的;所述运送完成信息是运输工具在将装载的垃圾容器送达第二用户时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运送的;所述运送过程信息包括运送过程中所经过的至少一个时间、地理位置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运送完成信息包括送达第二用户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本说明书提供了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
用户管理模块,用于响应所述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关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标识位于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结算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关联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是否已经建立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其他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若是,则拒绝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否则,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关联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结算请求后,解除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所述结算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中是否存在除所述垃圾类型以外的垃圾;若是,则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否则,增加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兑换请求;
所述结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兑换请求中携带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确定预先针对所述待兑换物品设置的虚拟资源;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资源中扣减确定出的虚拟资源。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投放信息、运输工具发送的装载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垃圾接收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接收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的标识;所述装载信息中携带所述运输工具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所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记录模块具体用于,将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存储到缓存池中;当满足预设条件时,从所述缓存池中捞取所述缓存池中至少部分的信息,并将捞取的信息打包成预处理块;将所述预处理块广播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各共识节点,以使各共识节点对所述预处理块进行共识验证,并在共识验证通过后,将所述预处理块作为区块存储在区块链上。
所述装置还包括:
大数据统计模块,用于根据记录的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和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统计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指定的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计算设备执行上述的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了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将所述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以使所述管理设备建立并保存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标识的结算请求时,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第一用户设备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扫描第一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读取所述第一DOI中包含的管理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注册指令;
根据读取的注册指令,生成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的注册信息;
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注册信息。
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扫描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的第二DOI,读取所述第二DOI中包含的所述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或者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读取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中包含的所述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兑换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兑换请求中携带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确定预先针对所述待兑换物品设置的虚拟资源,并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资源中扣减确定出的虚拟资源。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兑换请求,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扫描第三DOI;
读取所述第三DOI中包含的待兑换物品信息;
生成携带所述待兑换物品信息的兑换请求,并将所述兑换请求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
所述DOI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码、二维码。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投放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记录所述垃圾投放信息;
其中,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投放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响应第一用户的触发,确定当前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触发是第一用户将所述垃圾容器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投放处时产生的;
生成携带确定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垃圾容器的标识的垃圾投放信息,并将所述垃圾投放信息发送给管理设备。
本说明书提供了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保存所述装置对应的用户信息;将所述采集模块确定的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以使所述管理设备建立并保存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标识的结算请求时,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扫描第一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读取所述第一DOI中包含的管理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注册指令;根据读取的注册指令,生成携带所述装置对应的用户信息的注册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所述注册信息。
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扫描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的第二DOI,读取所述第二DOI中包含的所述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或者,读取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的RFID标签中包含的所述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兑换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根据所述兑换请求中携带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确定预先针对所述待兑换物品设置的虚拟资源,并从所述装置的虚拟资源中扣减确定出的虚拟资源。
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扫描第三DOI;读取所述第三DOI中包含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生成携带所述待兑换物品信息的兑换请求。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投放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记录所述垃圾投放信息;其中,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装置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响应第一用户的触发,确定当前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触发是第一用户将所述垃圾容器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投放处时产生的;生成携带确定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垃圾容器的标识的垃圾投放信息。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计算设备执行上述的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了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确定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所述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接收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记录所述垃圾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垃圾接收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接收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响应第二用户的触发,确定当前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触发是第二用户接收到所述垃圾容器时产生的;
生成携带确定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垃圾容器的标识的垃圾接收信息,并将所述垃圾接收信息发送给管理设备。
本说明书提供了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确定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所述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接收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记录所述垃圾接收信息;其中,所述垃圾接收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采集模块还用于,响应第二用户的触发,确定当前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触发是第二用户接收到所述垃圾容器时产生的;生成携带确定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垃圾容器的标识的垃圾接收信息。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的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计算设备执行上述的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本说明书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的标识与用户信息进行关联,可追溯垃圾来源,并且根据垃圾容器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垃圾容器中实际包含的垃圾,相应的增加或扣减用户的虚拟资源,可激励用户进行垃圾分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注册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容器的关联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投放、回收和结算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提供的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由具有计算功能的管理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构成。管理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计算功能的实体,如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任何具有本说明书下述功能的设备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管理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三者之间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这些通信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如图1所示。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注册过程示意图,可在线下或线上发布并展示用于为第一用户(本说明书中将产生并投放垃圾的用户称为第一用户)的注册提供入口的第一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DOI)。本说明书中所述的DOI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码、二维码,以下仅以二维码为例进行说明。
线下发布并展示第一二维码的方法可包括在实体的传单、海报上印制第一二维码。线上发布并展示第一二维码的方法可包括在网页、微博、公众号、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群组中发布第一二维码。当然,管理设备中也可存储有第一二维码,工作人员可通过自己的终端设备(如,手机、PC等)向管理设备发送获取第一二维码的获取请求,管理设备则向该终端设备返回存储的第一二维码,工作人员则展示该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二维码。
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并展示第一二维码,第一二维码中均可包含管理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注册指令。
第一用户设备可扫描第一二维码,读取该第一二维码中包含的管理设备的地址信息和注册指令,并根据读取的注册指令,生成携带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即为使用该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的注册信息,再根据读取到的地址信息,基于与管理设备的通信连接,向管理设备发送该注册信息。相应的,管理设备接收到该注册信息后,则保存该注册信息中携带的用户信息。
具体的,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注册在该管理设备上的账号,还可包括用户填写的其他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
当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的功能依赖于指定的应用时(如,依赖于某个IM应用),则所述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注册的该指定的应用的账号,如某个IM应用的账号,还可包括用户填写的其他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
无论用户信息为何种形式,该用户信息均唯一标识一个第一用户。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容器的关联过程示意图。可制造定制化的垃圾容器,该垃圾容器上具有标识,用于唯一标识该垃圾容器,管理设备可存储所有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垃圾容器的形式不限,可包括垃圾袋、垃圾盒、垃圾桶。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可以包含在包括条形码、二维码在内的DOI中,本说明书中将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的DOI称为第二DOI。以下以第二DOI为二维码为例进行说明。
第二二维码可印制、贴附在垃圾容器上,以供第一用户设备扫描。
在本说明书中,可在线下向第一用户发放垃圾容器。发放时,可验证管理设备中是否已经保存有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若未保存,则可提示第一用户先执行如图2所示的注册过程,再向其发放垃圾容器。
第一用户获得垃圾容器后,可通过第一用户设备扫描垃圾容器上的第二二维码,读取该第二二维码中包含的该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再将读取到的标识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则建立并保存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具体的,管理设备针对第一用户设备发来的标识,可判断是否已经建立了该标识与其他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若是,则拒绝建立该标识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向该第一用户设备返回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用户更换垃圾容器,否则,建立并保存该标识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向该第一用户设备返回关联成功消息。第一用户设备则相应的接收并展示上述的提示信息或关联成功消息。
另外,当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来的标识后,未查找到保存的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则也要拒绝建立该标识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向第一用户设备返回用于提示第一用户尚未注册的信息,或者向第一用户设备返回用于使第一用户注册的第一二维码,以使第一用户先注册,再关联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可关联多个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也即,一个第一用户可获得多个上述定制化的垃圾容器。
当然,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也可以包含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签中,则第一用户设备可读取该RFID中包含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此时,第一用户设备可作为RFID读写器。或者,第一用户设备也可通过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的方式读取垃圾容器的标识,只要能够使第一用户设备读取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的方法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垃圾投放、回收和结算过程示意图。
第一用户获得并关联了垃圾容器后,可使用该垃圾容器放置垃圾。在投放垃圾时,可将放置了垃圾的垃圾容器投放在指定的垃圾投放处(如,社区的垃圾箱、垃圾回收站等)。此时,用户可手动触发第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响应该触发,可确定当前的时间,作为第一用户设备后续要发送垃圾投放信息的时间,或者作为第一用户投放垃圾的时间,还可确定当前的地理位置,作为第一用户设备后续要发送垃圾投放信息的地理位置,或者作为第一用户投放垃圾的地理位置,还可确定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最后将确定出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标识携带在垃圾投放信息中,并将该垃圾投放信息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则记录该垃圾投放信息。
上述第一用户手动触发第一用户设备的方法可以包括:扫描其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第二二维码,作为触发。或者,也可以扫描其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第二二维码,第一用户设备将该第二二维码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确定该第二二维码已经与该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关联,返回垃圾投放询问信息,以询问是否使用该第二二维码对应的垃圾容器投放垃圾,第一用户设备展示该垃圾投放询问信息,并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的确认时,作为触发。当然,如果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包含在RFID标签中,则手动触发第一用户的方法也可以是读取RFID标签中包含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读取了标识后触发方法与上述通过扫描第二二维码的情形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中还包括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用于装载上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并将装载的垃圾容器云送给第二用户。运输工具与管理设备可通过无线的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基于该通信连接与管理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运输工具还可在装载垃圾容器时,扫描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第二二维码,获得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也可读取装载的垃圾容器的RFID,获得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还可确定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生成携带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的装载信息,并将该装载信息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则相应的记录该装载信息。
类似的,运输工具可也在将装载的垃圾容器运送给第二用户的过程中,向管理设备发送运送过程信息,在将装载的垃圾容器送达第二用户时,向管理设备发送运送完成信息。所述的运送过程信息包括运送过程中所经过的至少一个时间、地理位置(可在运送过程中按指定的周期采集当前的时间和地理位置)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的运送完成信息包括送达第二用户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管理设备则相应的记录运送过程信息和/或运送完成信息。
第二用户(本说明书将回收分拣垃圾的用户称为第二用户)也需要预先在管理设备上注册。具体可使用第二用户设备向管理设备发送回收注册信息,使管理设备保存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也即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这与第一用户的注册过程是类似的,此处就不再赘述。当然,第二用户也可直接在线下向工作人员登记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并由工作人员将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保存在管理设备中。
第二用户接收到运输工具运送的垃圾容器后,可分拣垃圾容器中放置的垃圾,以确定该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的垃圾明细信息,并输入其使用的第二用户设备。再通过第二用户设备扫描垃圾容器对应的第二二维码,以获得该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最后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该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管理设备接收到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后,一方面,可解除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与该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另一方面,响应于该结算请求,可确定与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即,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再根据确定的垃圾类型和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具体的,结算请求中携带的垃圾明细信息可以包括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的垃圾类型,则管理设备可判断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中是否存在除该垃圾容器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以外的垃圾;若是,则扣减与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否则,增加与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设置的垃圾类型可包括: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更细的垃圾类型也可设置为表1所示。
表1
更进一步的,垃圾明细信息中除了包含垃圾容器中放置的垃圾的垃圾类型以外,还可包含垃圾容器中每种垃圾类型的垃圾的实际量。所述的实际量的单位可以包括重量单位、长度单位、体积单位等。管理设备中也可预先保存每种垃圾类型的单位量对应的虚拟资源,则管理设备可根据垃圾明细信息中包含的每种垃圾类型的实际量和预先保存的每种垃圾类型的单位量对应的虚拟资源,确定垃圾容器中每种垃圾类型应增加或扣减的虚拟资源,其中,可回收类的垃圾类型对应增加虚拟资源,不可回收类的垃圾类型对应扣减虚拟资源。管理设备可将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关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增加垃圾容器中所有可回收类的垃圾对应的虚拟资源,并扣减垃圾容器中所有不可回收类的垃圾对应的虚拟资源。
例如,当前某第一用户的虚拟资源量为m,与其关联的垃圾容器中包含x克纸类垃圾、y克塑料垃圾、z克厨余垃圾,假设纸类、塑料、厨余的单位量分别对应的虚拟资源为a、b、c,则由于纸类和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厨余属于不可回收类垃圾,因此将该第一用户的虚拟资源量m调整为m+xa+yb-zc。
在本说明书中,虚拟资源可以包括积分、虚拟币等,可用于兑换实体物品和/或虚拟物品(如电子券等)。
具体的,第一用户可确定其想要兑换的物品,以下称为待兑换物品。无论待兑换物品是实体物品还是虚拟物品,第一用户均可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通过其使用的第一用户设备选择待兑换物品,并在线上将携带待兑换物品信息的兑换请求发送给管理设备。
线上选择的方法可包括:管理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提供可供选择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第一用户可通过在第一用户设备上的操作,选择待兑换物品,并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待兑换物品信息的兑换请求。
线下选择的方法可包括:预先在线下发布并展示可供选择的待兑换物品信息对应的第三DOI(以下仍以DOI为二维码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用户可使用第一用户设备扫描第三二维码,第一用户设备读取第三二维码中包含的待兑换物品信息,并生成携带该待兑换物品信息的兑换请求,发送给管理设备。
管理设备接收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兑换请求后,可根据兑换请求中携带的待兑换物品信息,确定预先针对该待兑换物品设置的虚拟资源,并从第一用户设备的虚拟资源中扣减确定出的虚拟资源。
对于待兑换物品为虚拟物品的情形,管理设备可将虚拟物品直接发放给第一用户设备,以供第一用户使用。
对于待兑换物品为实体物品的情形,管理设备可向第一用户提供用于填写邮寄地址、电话号等配送信息的填写页面,以使第一用户填写邮寄地址等配送信息,第一用户设备将第一用户填写的配送信息返回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则可触发配送流程(如,生成配送工单),以将实体物品线下配送给第一用户。当然,管理设备也可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实体物品的线下领取地址和用于领取实体物品的电子凭证,以使第一用户自行领取实体物品。
当然,除了增加或扣减第一用户的虚拟资源以外,还可根据第一用户放置在垃圾容器中的垃圾的垃圾类型,为第一用户方法实体资源,如,实体物品或现金等。在这种情形下,管理设备可直接根据第一用户放置在垃圾容器中的垃圾的垃圾类型以及预设的规则,确定要发放给第一用户的实体资源,并发出用于提示工作人员将确定出的所述实体资源发放给第一用户的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第二用户接收到运输工具运送的垃圾容器后,可手动触发第二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响应该触发,可确定当前的时间,作为接收垃圾容器的时间,或者作为第二用户设备后续要发送垃圾接收信息的时间,还可确定当前的地理位置,作为接收垃圾容器的地理位置,或者作为第二用户设备后续要发送垃圾接收信息的地理位置,还可使用第二用户设备扫描接收的垃圾容器对应的第二二维码,以确定接收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第二用户设备则生成携带确定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接收到的垃圾容器的标识的垃圾接收信息,并发送给管理设备,以使管理设备记录垃圾接收信息。
第二用户手动触发第二用户设备的方法可以包括:扫描接收的垃圾容器的第二二维码。在本说明书中,第二用户设备获得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的方法与第一用户设备获得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的方法相同,即可通过扫描DOI获得,也可通过读取RFID标签获得,还可通过NB-IoT的方式读取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只要能使第二用户设备读取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中,管理设备记录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投放信息、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接收信息、运输工具发送的装载信息、运送过程信息和运送完成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可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记录,以便于查询和追溯。具体的,管理设备可将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运送过程信息、运送完成信息、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存储到缓存池中,当满足预设条件(如,指定的时刻到达)时,从缓存池中捞取缓存池中至少部分的信息,并将捞取的信息打包成预处理块,将预处理块广播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各共识节点,以使各共识节点对预处理块进行共识验证,并在共识验证通过后,将预处理块作为区块存储在区块链上。
该管理设备自身可作为区块链系统中的共识节点,也可不作为共识节点。
区块链系统可使用联盟链系统,仅由各指定的设备作为共识节点(通常这些作为共识节点的各指定的设备来自于不同的具有权威或较高公信力的机构),也可使用公有链系统。若使用公有链系统,则管理设备在记录上述信息时,可发起交易,将这些信息作为交易的备注信息,并采用上述的方法记录在公有链系统中。所发起的交易可以是指定数额的一笔交易,该指定数额可设置的尽量小。
记录了上述的信息后,管理设备可根据记录的上述信息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根据记录的上述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统计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指定的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
当然,维护各第一用户的虚拟资源也可采用区块链系统来维护,即,针对虚拟资源发生改变的第一用户,将虚拟资源发生改变的原因信息、改变后的虚拟资源存储到缓存池中,当满足预设条件时,从缓存池中捞取缓存池中至少部分的信息,并将捞取的信息打包成预处理块,将预处理块广播给区块链系统中的各共识节点,以使各共识节点对预处理块进行共识验证,并在共识验证通过后,将预处理块作为区块存储在区块链上。
在因投放垃圾而发生改变时,上述的原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的标识、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的垃圾明细信息。在因兑换物品而发生改变时,原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所兑换物品的物品信息。
为了进一步激励各第一用户进行垃圾分类,管理设备还可展示各第一用户获得的虚拟资源。具体的,管理设备可展示各第一用户当前的虚拟资源,并按照当前的虚拟资源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第一用户的排名,并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展示。也可展示各第一用户累积获得的虚拟资源总量,并按照累积获得的虚拟资源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第一用户的排名,并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展示。对于排名在前n位(n为设定的正整数)的第一用户,管理设备根据排名在前n位的各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为这些第一用户发送虚拟物品和/或实体物品,以作为奖励。
当本说明书上述的功能依赖于IM应用时,管理设备也可针对每个第一用户,从该IM应用对应的服务器中获取与该第一用户具有指定社交关系(如,好友关系)的其他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并按照该第一用户和所述的其他第一用户累计获得的虚拟资源总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该第一用户和所述的其他第一用户进行排名,并将该排名发送给该第一用户使用的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展示。
无论上述哪种展示排名的方法,第一用户设备展示排名时,可根据排名中的每个第一用户所在的排位,以及预设的与排位相对应的展示方式,展示排名的每个第一用户。
除此之外,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还可使用其各自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通过管理设备发起活动。如,第一用户设备可接收第一用户输入的活动信息,并将活动信息发送给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则可根据保存的各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的用户信息,将该活动信息发送给其他的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具体的,管理设备可根据该活动信息,生成包含该活动信息的DOI,并发送给其他的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其他的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则可通过扫描包含该活动信息的DOI加入活动。
类似的,第二用户设备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发起活动。所发起的活动类型不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无论是第一用户还是第二用户,其既可以是指一个单一的实际用户,又可以是包含多个实际用户的用户群体。如果是包含多个用户的用户群体的情形,则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中包含的每个实际的用户均可使用至少部分相同的用户信息。例如,第二用户可以是由多个实际用户组成的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机构,则这些实际用户所使用的用户信息的相同的部分可以是该机构的信息,不同的部分则可以是这些实际用户的个人信息。
通过上述方法,将第一用户的用户信息与第一用户投放垃圾是使用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进行关联,从而使得回收垃圾时,可根据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追溯到投放垃圾的第一用户,实现了可溯源的垃圾分类回收。而且还可以根据第一用户放置在垃圾容器中的垃圾的垃圾类型,增加或扣减第一用户的虚拟资源,从而可激励第一用户在垃圾容器中放置正确的垃圾,进而促进垃圾分类的推广,有利于环保。
以上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和系统,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如图5~7所示。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
用户管理模块502,用于响应所述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关联模块503,用于响应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标识位于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结算模块504,用于响应所述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所述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投放信息、运输工具发送的装载信息、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垃圾接收信息中携带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垃圾接收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二用户接收的垃圾容器的标识;所述装载信息中携带所述运输工具装载垃圾容器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装载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505,用于记录所述接收模块501接收到的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所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装置还包括:
大数据统计模块506,用于根据记录的垃圾投放信息、装载信息和垃圾接收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统计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指定的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保存的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垃圾的量、指定的地理位置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在所述单位时间内投放不同垃圾类型的垃圾的量。
具体的上述第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可以位于管理设备中。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601,用于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发送模块602,用于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保存所述装置对应的用户信息;将所述采集模块601确定的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以使所述管理设备建立并保存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标识的结算请求时,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所述发送模块602还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垃圾投放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记录所述垃圾投放信息;其中,所述垃圾投放信息中携带所述装置发送所述垃圾投放信息时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603,用于响应第一用户的触发,确定当前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第一用户投放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所述触发是第一用户将所述垃圾容器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投放处时产生的;生成携带确定的时间、地理位置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所述垃圾容器的标识的垃圾投放信息。
具体的上述第二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可以位于第一用户设备中。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701,用于确定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所述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发送模块702,用于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具体的上述第三种垃圾分类回收的装置可以位于第二用户设备中。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将所述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所述标识是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读取到的或者是由第一用户输入的;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用于,向所述管理设备发送结算请求,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所述管理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2.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
响应于所述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标识位于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
响应于所述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
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3.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将所述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以使所述管理设备建立并保存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标识的结算请求时,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4.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确定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所述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5.一种管理设备,所述管理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
响应于所述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标识位于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
响应于所述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
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6.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保存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将所述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以使所述管理设备建立并保存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接收到另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标识的结算请求时,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7.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程序,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所述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8.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计算设备执行下述方法: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注册信息;
响应于所述注册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建立并保存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标识位于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结算请求;
响应于所述结算请求,确定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对应的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
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与所述结算请求中携带的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9.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计算设备执行下述方法:
向管理设备发送注册信息,以使所述管理设备保存所述计算设备对应的用户信息;
确定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
将所述标识发送给所述管理设备,以使所述管理设备建立并保存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包含所述标识的结算请求时,根据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和所述结算请求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其中,所述标识位于所述垃圾容器上,用于唯一标识垃圾容器。
10.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计算设备执行下述方法:
确定第二用户接收到的垃圾容器对应的标识,以及所述垃圾容器中包含的垃圾明细信息;
向管理设备发送携带所述标识和垃圾明细信息的结算请求,以使所述管理设备确定与所述标识相关联的用户信息,以及预先针对所述垃圾容器设置的允许投放的垃圾类型,根据所述垃圾类型和所述垃圾明细信息,增加或扣减所述用户信息对应的用户的虚拟资源。
CN201810589575.XA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8839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575.XA CN108839977A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89575.XA CN108839977A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9977A true CN108839977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21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9575.XA Pending CN108839977A (zh) 2018-06-08 2018-06-08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9977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5096A (zh) * 2018-12-20 2019-04-12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回收物品溯源方法
CN109969639A (zh) * 2019-03-28 2019-07-05 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10598879A (zh) * 2019-09-12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垃圾回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44394A (zh) * 2019-12-06 2020-02-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垃圾分类激励方法及装置
CN111104462A (zh) * 2019-12-17 2020-05-05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任务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78469A (zh) * 2019-12-27 2020-05-19 北京阿尔山区块链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垃圾分类溯源系统和方法
CN111461796A (zh) * 2020-05-28 2020-07-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废品回收激励系统及方法
CN111806923A (zh) * 2020-06-12 2020-10-23 广东嘉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资源回收系统
CN112184529A (zh) * 2020-10-20 2021-01-05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垃圾回收方法及系统
CN112183783A (zh) * 2020-10-15 2021-01-05 张良虎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方法及系统
CN112396193A (zh) * 2020-10-20 2021-02-23 苏州纳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再生资源回收方法
CN112478488A (zh) * 2020-11-27 2021-03-1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垃圾自动分类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13044438A (zh) * 2021-04-14 2021-06-29 厦门市天诚峰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3486363A (zh) * 2020-10-16 2021-10-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有害垃圾处理流程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5965A (zh) * 2016-07-29 2017-01-04 暨南大学 基于互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系统及垃圾分类终端机
CN107010337A (zh) * 2017-05-15 2017-08-04 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通信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07220836A (zh) * 2017-05-31 2017-09-29 无锡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区块链物流溯源跟踪防伪方法
CN107341676A (zh) * 2017-07-17 2017-11-10 深圳天净喔溯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溯源标识和方法
CN107391735A (zh) * 2017-08-04 2017-11-24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数据溯源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设备
CN107539671A (zh) * 2017-08-29 2018-01-05 深圳恒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垃圾回收系统、方法
CN107640480A (zh) * 2017-10-19 2018-01-30 广东拜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垃圾分类追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7657463A (zh) * 2017-09-29 2018-02-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溯源平台和方法及装置
CN108038697A (zh) * 2017-12-04 2018-05-15 成都东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商品溯源数据服务平台节点数据管理系统
CN108082775A (zh) * 2018-01-24 2018-05-29 湖南酷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5965A (zh) * 2016-07-29 2017-01-04 暨南大学 基于互联网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法、系统及垃圾分类终端机
CN107010337A (zh) * 2017-05-15 2017-08-04 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通信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07220836A (zh) * 2017-05-31 2017-09-29 无锡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区块链物流溯源跟踪防伪方法
CN107341676A (zh) * 2017-07-17 2017-11-10 深圳天净喔溯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溯源标识和方法
CN107391735A (zh) * 2017-08-04 2017-11-24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数据溯源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设备
CN107539671A (zh) * 2017-08-29 2018-01-05 深圳恒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垃圾回收系统、方法
CN107657463A (zh) * 2017-09-29 2018-02-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物品溯源平台和方法及装置
CN107640480A (zh) * 2017-10-19 2018-01-30 广东拜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垃圾分类追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CN108038697A (zh) * 2017-12-04 2018-05-15 成都东哲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商品溯源数据服务平台节点数据管理系统
CN108082775A (zh) * 2018-01-24 2018-05-29 湖南酷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5096A (zh) * 2018-12-20 2019-04-12 北京比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回收物品溯源方法
CN109615096B (zh) * 2018-12-20 2021-02-19 王春峰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回收物品溯源方法
CN109969639A (zh) * 2019-03-28 2019-07-05 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10598879A (zh) * 2019-09-12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垃圾回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79958A (zh) * 2019-09-12 2020-04-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垃圾回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98879B (zh) * 2019-09-12 2023-09-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垃圾回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44394A (zh) * 2019-12-06 2020-02-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垃圾分类激励方法及装置
CN111104462B (zh) * 2019-12-17 2023-08-04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任务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04462A (zh) * 2019-12-17 2020-05-05 北京海益同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任务分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78469A (zh) * 2019-12-27 2020-05-19 北京阿尔山区块链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垃圾分类溯源系统和方法
CN111461796A (zh) * 2020-05-28 2020-07-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废品回收激励系统及方法
CN111806923A (zh) * 2020-06-12 2020-10-23 广东嘉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资源回收系统
CN112183783A (zh) * 2020-10-15 2021-01-05 张良虎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方法及系统
CN112183783B (zh) * 2020-10-15 2023-12-29 明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类垃圾方法及系统
CN113486363A (zh) * 2020-10-16 2021-10-0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有害垃圾处理流程系统与方法
CN112396193A (zh) * 2020-10-20 2021-02-23 苏州纳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再生资源回收方法
CN112184529A (zh) * 2020-10-20 2021-01-05 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一种垃圾回收方法及系统
CN112478488A (zh) * 2020-11-27 2021-03-1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垃圾自动分类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12478488B (zh) * 2020-11-27 2022-06-03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垃圾自动分类收集系统及方法
CN113044438A (zh) * 2021-04-14 2021-06-29 厦门市天诚峰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9977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207742721U (zh) 一种智能物品回收装置
US20190392403A1 (en) Collecting and sorting garbage and managing recycling using sensing technology
CN109214729A (zh) 订单、拣货任务处理方法、服务器、拣货终端及电子价签
US20170124643A1 (en) Recycling system
CN204667547U (zh) 一种智能快递柜
CN108427911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US20230042303A1 (en) Reusable food or beverage related product management system
CN107533691A (zh) 基于安全位置的事件和通知
CN104268731A (zh) 一种利用电子标签实现快递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2509199A (zh) 电子商务快递寄存方法及系统
CN105872070A (zh) 支持现金货币兑换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4574699A (zh) 基于nfc的街头自助图书馆的使用方法及系统
US2020019346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Recycling Validation
CN10780076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778502A (zh) 一种信息凭证系统及其相关的操作方法
CN106504170A (zh) 收件方法及装置
CN111340412A (zh) 一种订单处理的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5183295A (zh) 一种应用图标的归类方法及终端
CN110262710A (zh) 一种交互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761596A (zh) 一种信息凭证系统及其相关的操作方法
CN108833488A (zh) 一种推荐信息的推送方法及服务器
CN110386377A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CN107784462A (zh) 一种家庭仓储管理系统
CN104700256A (zh) 一种期限管理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10100 Factory Building of Hunan Wan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No. 11 Panpan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Together Classif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Factory Building of Hunan Wanr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No. 11 Panpan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NAN WANRONG PULIAN REGENERATION RESOURCE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