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4809A -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34809A CN108834809A CN201810799611.5A CN201810799611A CN108834809A CN 108834809 A CN108834809 A CN 108834809A CN 201810799611 A CN201810799611 A CN 201810799611A CN 108834809 A CN108834809 A CN 1088348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garcane
- days
- soybean
- transplanting
- y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55—Sugar ca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该方法是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大豆、玉米或西瓜等短期作物,采收大豆、玉米或西瓜等作物后移栽甘蔗幼苗,于次年2‑3月份收获蔗种并留宿根,第二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以实现蔗田两年内采收一次大豆、玉米或西瓜等作物,收获两次甘蔗,既合理利用了土地,缓解了甘蔗连作障碍,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又提高了甘蔗繁育速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这些年,我们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了十几亿人,但也付出了极大代价,长期以来,中国“高复种、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模式,大量、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制品,不仅大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极大地污染了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农田“越种越污、越种越毒”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即所谓的连作障碍。引起作物连作障碍的因素多种多样,其机理十分复杂,不同作物发生连作障碍的原因各有差别。国内外的研究者众说纷纭,不过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三方面: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微生物环境恶化及化感自毒作用。因此,如何消减连作障碍是解决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甘蔗是广西的第一大战略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涉及农民经济的发展。但甘蔗繁育存在繁育品种不科学、繁育时间不合理、繁育技术缺乏等问题。在广西还存在人多地少、耕地有限,甘蔗种植规模化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严重不足、蔗田基础设施薄弱、品种单一化十分严重等问题;甘蔗种植长年连作,大部分蔗区连作30年以上,没有得到合理的轮作,土地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病虫害加重,对甘蔗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下降,严重制约了我国制糖产业发展。当前急需一种既能满足甘蔗种植需要的甘蔗良种,也能解决广西甘蔗品种单一现状的用地养相结合的甘蔗轮作新模式。
针对繁育时间不合理的问题,2017年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海南蔗区按“一年两采法”繁育,即在1-2月份田间种植原种苗,6-7月份收获一代种茎,随即种植,次年2-3月可收获做种;广西、云南、广东等蔗区按“一年半两采”法繁育,即在8-9月份田间种植原种苗,次年的5-7月份收获一代种茎,随即种植,次年的2-4月收获做种。针对甘蔗种植长年连作问题,早期,我国进行了稻蔗轮作、甘蔗花生轮作、甘蔗轮作波萝3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轮作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减少病虫害。说明,甘蔗轮作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等效果,是缓解甘蔗连作障碍重要途径。
针对以上所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轮作栽培方法,可以实现两年三收,既合理利用了土地,缓解了甘蔗连作障碍,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又提高了甘蔗繁育速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可以实现蔗田两年内采收一次大豆、玉米或西瓜等作物,收获两次甘蔗,既合理利用了土地,缓解了甘蔗连作障碍,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又提高了甘蔗繁育速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是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大豆,采收大豆后移栽甘蔗幼苗,于次年2-3月份收获蔗种并留宿根,第二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具体步骤如下:
(1)在第一年的1月底-2月初,对土地进行深翻40-50cm,30-40天后进行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整地晾晒10-20天后种下大豆,种植后追施有机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前先除草;6-7月采收大豆;
(2)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对采收大豆后的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开沟起垄,施入基肥,覆盖上可降解的除草地膜;待组培苗经过生根培育并长出4张叶片时移栽进行假植炼苗,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四周用土压实防风,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60-80 ㎝开一个直径1㎝的透气孔,移栽4-6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2㎝,移栽10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假植炼苗25-30天后,移栽大田定植,1100株/亩;
(3)当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25kg甘蔗专用肥、6-10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2-3月收获蔗种,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00-200kg;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25kg甘蔗专用肥、8-12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所述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大豆,可以把大豆换成玉米、西瓜等短期作物,还可以是两种以上作物合理混种,或每年只种植其中一种,进行轮种。
所述腐熟的农家肥包括猪粪、牛粪和羊粪;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的配比为(2-3):1;所述有机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5%;所述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腐熟的猪粪或牛粪,大豆或玉米茎杆的粉末,花生粕,豆粕,果蔬废弃物,糖蜜发酵废弃物,磷酸钙,草木灰;所述甘蔗专用肥有效氮、磷、钾总养分≥29%。
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甘蔗的腋芽,在58-60℃温水中完全浸没浸泡50-60min,取出得到脱毒腋芽;
(2)将脱毒腋芽移入温度为30-35℃、湿度为85%-90%的恒温恒湿无菌室内进行快速催芽,在腋芽维管束尚未形成时取其生长点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5~3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20-30天;
(3)将步骤(2)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1mg/L+NAA0.05~0.1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30-40天;
(4)将步骤(3)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移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2mg/L+GA 0.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13-16天;
(5)将步骤(4)得到的幼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5mg/L+GA 0.3mg/L+蔗糖5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10-20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广西甘蔗良种繁育之前1-7月份空闲时间合理轮作短期作物的甘蔗轮作新模式,这种模式种植后第一年可收获短期作物,次年2-3月份砍收全茎作蔗种用于扩大繁育确保了当年春季栽种的蔗种质量,次年12月宿根蔗又可正常进厂制糖,实现蔗田“两年三收”新模式。而且,轮作可有效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免除和减少病虫害,是减轻作物连作障碍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实现“用地”与“养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2、本发明首次在广西提出甘蔗轮作缓解甘蔗连作障碍的机制研究,为国家出台《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在广西省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工作提供了轮作模式,并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甘蔗绿色栽培技术新模式。首次提出蔗田“两年三收”轮作栽培模式,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为保护和提升地力、缓解生态压力、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3、本发明在第一年秋季种植的甘蔗幼苗采用组培法进行培育,得到的甘蔗幼苗为脱毒苗,幼苗病毒少、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育苗时间短,育苗时不占用耕地,可以在种植大豆、玉米或西瓜等作物时同步进行,在采收大豆、玉米或西瓜等作物后即可获得甘蔗幼苗并移栽,实现大豆、玉米或西瓜等作物与甘蔗种植的无缝连接。而且,甘蔗脱毒幼苗具有分蘖力强、生长速度快、成茎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抗逆性能好等特点,采用甘蔗脱毒幼苗种植甘蔗,可以提高产量20%以上,提高蔗糖分含量0.5-1个百分点,节约用种60%。
4、本发明对甘蔗组培苗采用4叶期提前移栽假植炼苗方法,经本申请人研究对比总结发现(提前移栽法指4叶期移栽,常规移栽方法指7-10叶期移栽):一是提前移栽法生产成本比常规移栽方法节约成本约60%;二是提前移栽法较常规方法可提前大田移栽大概30-45天时间,加快繁育速度;三是运输成本和远输损伤率低于常规移栽方法;四是提前移栽法群体长势均匀,主苗和分蘖苗之间差异不明显;而常规移栽方法主苗长势明显优于分蘖苗,导致主苗易长出侧芽。大田移栽60天后,提前移栽法的分蘖和长势已经明显优于常规移栽方法;五是提前移栽法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芽数、单茎重均比常规移栽方法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在0.60%-6.59%之间;蔗种产量和扩繁系数均极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的介绍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是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大豆,采收大豆后移栽甘蔗幼苗,于次年3月初收获蔗种并留宿根,第二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具体步骤如下:
(1)在第一年的1月底,对土地进行深翻45cm,35天后进行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整地晾晒15天后种下大豆,种植后追施有机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前先除草;7月上旬采收大豆;
(2)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对采收大豆后的土地进行深耕50cm,开沟起垄,施入基肥,覆盖上可降解的除草地膜;待组培苗经过生根培育并长出4张叶片时移栽进行假植炼苗,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四周用土压实防风,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70㎝开一个直径1㎝的透气孔,移栽5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2㎝,移栽10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假植炼苗28天后,移栽大田定植,1100株/亩;
(3)当甘蔗苗长至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2kg甘蔗专用肥、8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40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月初收获蔗种,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50kg;当宿根甘蔗苗长至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2kg甘蔗专用肥、10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40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所述腐熟的农家肥包括猪粪、牛粪和羊粪;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的配比为2.5:1;所述有机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5%;所述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腐熟的猪粪或牛粪,大豆茎杆的粉末,花生粕,豆粕,果蔬废弃物,糖蜜发酵废弃物,磷酸钙,草木灰;所述甘蔗专用肥有效氮、磷、钾总养分≥29%。
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甘蔗的腋芽,在60℃温水中完全浸没浸泡55min,取出得到脱毒腋芽;
(2)将脱毒腋芽移入温度为32℃、湿度为88%的恒温恒湿无菌室内进行快速催芽,在腋芽维管束尚未形成时取其生长点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8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25天;
(3)将步骤(2)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8mg/L+NAA0.08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35天;
(4)将步骤(3)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移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mg/L+GA 0.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6℃,培养时间14天;
(5)将步骤(4)得到的幼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5mg/L+GA 0.3mg/L+蔗糖50g/L,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15天。
实施例2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是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西瓜,采收西瓜后移栽甘蔗幼苗,于次年3月份收获蔗种并留宿根,第二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具体步骤如下:
(1)在第一年的3月初,对土地进行深翻40cm,30天后进行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整地晾晒20天后种下西瓜,种植后追施有机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前先除草;6月中上旬采收西瓜;
(2)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对采收西瓜后的土地进行深耕45cm,开沟起垄,施入基肥,覆盖上可降解的除草地膜;待组培苗经过生根培育并长出4张叶片时移栽进行假植炼苗,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四周用土压实防风,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80㎝开一个直径1㎝的透气孔,移栽6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2㎝,移栽10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假植炼苗30天后,移栽大田定植,1100株/亩;
(3)当甘蔗苗长至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5kg甘蔗专用肥、6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3月收获蔗种,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00kg;当宿根甘蔗苗长至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5kg甘蔗专用肥、8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所述腐熟的农家肥包括猪粪、牛粪和羊粪;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的配比为2:1;所述有机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5%;所述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腐熟的猪粪或牛粪,大豆或玉米茎杆的粉末,花生粕,豆粕,果蔬废弃物,糖蜜发酵废弃物,磷酸钙,草木灰;所述甘蔗专用肥有效氮、磷、钾总养分≥29%。
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甘蔗的腋芽,在60℃温水中完全浸没浸泡58min,取出得到脱毒腋芽;
(2)将脱毒腋芽移入温度为35℃、湿度为90%的恒温恒湿无菌室内进行快速催芽,在腋芽维管束尚未形成时取其生长点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基为MS+2,4-D 3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20天;
(3)将步骤(2)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mg/L+NAA0.1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30天;
(4)将步骤(3)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移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mg/L+GA 0.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13天;
(5)将步骤(4)得到的幼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5mg/L+GA 0.3mg/L+蔗糖50g/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10天。
实施例3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是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玉米,采收玉米后移栽甘蔗幼苗,于次年2月份收获蔗种并留宿根,第二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具体步骤如下:
(1)在第一年的2月底,对土地进行深翻50cm,40天后进行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整地晾晒10天后种下玉米,种植后追施有机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前先除草;7月上中旬采收玉米;
(2)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对采收玉米后的土地进行深耕55cm,开沟起垄,施入基肥,覆盖上可降解的除草地膜;待组培苗经过生根培育并长出4张叶片时移栽进行假植炼苗,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四周用土压实防风,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60㎝开一个直径1㎝的透气孔,移栽4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2㎝,移栽10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假植炼苗2天后,移栽大田定植,1100株/亩;
(3)当甘蔗苗长至6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kg甘蔗专用肥、10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2月收获蔗种,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200kg;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kg甘蔗专用肥、12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所述腐熟的农家肥包括猪粪、牛粪和羊粪;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的配比为3:1;所述有机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5%;所述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腐熟的猪粪或牛粪,玉米茎杆的粉末,花生粕,豆粕,果蔬废弃物,糖蜜发酵废弃物,磷酸钙,草木灰;所述甘蔗专用肥有效氮、磷、钾总养分≥29%。
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甘蔗的腋芽,在58℃温水中完全浸没浸泡60min,取出得到脱毒腋芽;
(2)将脱毒腋芽移入温度为30℃、湿度为85%的恒温恒湿无菌室内进行快速催芽,在腋芽维管束尚未形成时取其生长点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30天;
(3)将步骤(2)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0.0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40天;
(4)将步骤(3)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移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mg/L+GA 0.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16天;
(5)将步骤(4)得到的幼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5mg/L+GA 0.3mg/L+蔗糖50g/L,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20天。
Claims (4)
1.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是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大豆,采收大豆后移栽甘蔗幼苗,于次年2-3月份收获蔗种并留宿根,第二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具体步骤如下:
(1)在第一年的1月底-2月初,对土地进行深翻40-50cm,30-40天后进行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整地晾晒10-20天后种下大豆,种植后追施有机复合肥2次,每次施肥前先除草;6-7月采收大豆;
(2)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对采收大豆后的土地进行深耕45-55cm,开沟起垄,施入基肥,覆盖上可降解的除草地膜;待组培苗经过生根培育并长出4张叶片时移栽进行假植炼苗,移栽完毕在植蔗沟上方搭建小拱棚,根据行距及小拱棚高度选择尺寸适合的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四周用土压实防风,移栽当天在小拱棚顶部每隔60-80 ㎝开一个直径1㎝的透气孔,移栽4-6天后,扩大透气孔至直径12㎝,移栽10天后将薄膜完全掀开;假植炼苗25-30天后,移栽大田定植,1100株/亩;
(3)当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25kg甘蔗专用肥、6-10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2-3月收获蔗种,留宿根并培土,施入基肥100-200kg;当宿根甘蔗苗长至6-7张真叶时,结合中培土,每亩地施入20-25kg甘蔗专用肥、8-12kg尿素;在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每亩地施入35-45kg甘蔗专用肥;于次年12月份收获宿根原料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年春季在甘蔗地种植大豆,可以把大豆换成玉米、西瓜等短期作物,还可以是两种以上作物合理混种,或每年只种植其中一种,进行轮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熟的农家肥包括猪粪、牛粪和羊粪;腐熟的农家肥和草木灰的配比为(2-3):1;所述有机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5%;所述基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腐熟的猪粪或牛粪,大豆或玉米茎杆的粉末,花生粕,豆粕,果蔬废弃物,糖蜜发酵废弃物,磷酸钙,草木灰;所述甘蔗专用肥有效氮、磷、钾总养分≥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组培法培育甘蔗组培苗的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甘蔗的腋芽,在58-60℃温水中完全浸没浸泡50-60min,取出得到脱毒腋芽;
(2)将脱毒腋芽移入温度为30-35℃、湿度为85%-90%的恒温恒湿无菌室内进行快速催芽,在腋芽维管束尚未形成时取其生长点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基为MS+2,4-D 2.5~3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20-30天;
(3)将步骤(2)形成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1mg/L+NAA0.05~0.1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30-40天;
(4)将步骤(3)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移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2mg/L+GA 0.5mg/L+蔗糖3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13-16天;
(5)将步骤(4)得到的幼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5mg/L+GA 0.3mg/L+蔗糖50g/L,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时间10-20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99611.5A CN108834809A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799611.5A CN108834809A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34809A true CN108834809A (zh) | 2018-11-20 |
Family
ID=6419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99611.5A Pending CN108834809A (zh) | 2018-07-19 | 2018-07-19 |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3480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09679A (zh) * | 2019-11-22 | 2020-03-24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1109023A (zh) * | 2020-01-19 | 2020-05-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青贮玉米、小米3种作物轮作和间套作的方法 |
CN111727687A (zh) * | 2020-06-30 | 2020-10-0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果蔗移栽苗的培育方法 |
CN112970549A (zh) * | 2021-03-01 | 2021-06-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南方甘蔗间作绿豆黑豆压青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 |
CN113545268A (zh) * | 2021-08-13 | 2021-10-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应用甘蔗组培单株假植苗栽培原料蔗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92454A (ja) * | 1993-04-09 | 1994-10-21 | Nansei Togyo Kk | 植物の苗化培養法 |
CN107094623A (zh) * | 2017-04-19 | 2017-08-29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甘蔗组织培养的繁殖方法 |
CN107980531A (zh) * | 2017-12-25 | 2018-05-04 | 洛阳名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 |
-
2018
- 2018-07-19 CN CN201810799611.5A patent/CN10883480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92454A (ja) * | 1993-04-09 | 1994-10-21 | Nansei Togyo Kk | 植物の苗化培養法 |
CN107094623A (zh) * | 2017-04-19 | 2017-08-29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甘蔗组织培养的繁殖方法 |
CN107980531A (zh) * | 2017-12-25 | 2018-05-04 | 洛阳名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甘蔗组培育苗的移栽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何燕,张平: "甘蔗单作或与甜玉米轮作的评价", 《云南热作科技》 * |
余松烈: "《作物栽培学》", 31 January 2001 * |
彭定祥: "《甘蔗高产高效栽培》", 30 April 1999 * |
李奇伟等: "《现代甘蔗改良技术》", 31 March 2000 * |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编: "《甘蔗栽培技术》", 28 February 1987 * |
黄美红: "大化县山区甘蔗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中国农技推广》 *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09679A (zh) * | 2019-11-22 | 2020-03-24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冬小麦历史种植区的休耕轮作信息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 |
CN111109023A (zh) * | 2020-01-19 | 2020-05-0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青贮玉米、小米3种作物轮作和间套作的方法 |
CN111109023B (zh) * | 2020-01-19 | 2021-09-2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甘蔗、青贮玉米、小米3种作物轮作和间套作的方法 |
CN111727687A (zh) * | 2020-06-30 | 2020-10-02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果蔗移栽苗的培育方法 |
CN112970549A (zh) * | 2021-03-01 | 2021-06-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南方甘蔗间作绿豆黑豆压青还田培肥地力的方法 |
CN113545268A (zh) * | 2021-08-13 | 2021-10-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应用甘蔗组培单株假植苗栽培原料蔗的方法 |
CN113545268B (zh) * | 2021-08-13 | 2022-09-09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应用甘蔗组培单株假植苗栽培原料蔗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40514B (zh) |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8834809A (zh) | 一种两年三收的甘蔗轮作栽培方法 | |
CN102461407B (zh) |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 |
CN105191654A (zh) |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2326486A (zh) | 一种紫番薯的种植技术 | |
CN101982056A (zh) | 水稻直播旱种秸秆覆盖高产栽培方法 | |
Oswald et al. | Transplanting maize and sorghum reduces Striga hermonthica damage | |
CN108849474A (zh) | 一种提高甘薯集团杂交制种产量的方法 | |
CN106358663A (zh) | 一种西瓜的种植方法 | |
CN102893786B (zh) | 一种草莓菱角水旱轮作栽培方法 | |
CN110249949A (zh) | 一种露地拱棚洋葱与哈密瓜轮作滴灌种植方法 | |
CN102090243A (zh) | 大拱棚西瓜、豆角和毛茄高效栽培技术 | |
CN103688706A (zh) | 酿酒糯质高粱三围立体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8633669A (zh) | 一种华南地区中熟蔓生短豇豆品种夏季露地的栽培方法 | |
CN112970535A (zh) | 一种春玉米混作豆科绿肥增密减氮高效种植方法 | |
CN104472178A (zh) | 一种红薯高产的方法及育苗的苗床 | |
CN108782091A (zh) | 一种提高华南地区长豇豆繁种产量的方法 | |
CN103210752A (zh) | 一种西瓜-水稻套种方法 | |
CN103329719A (zh) | 甜瓜连作免耕栽培方法 | |
CN105052465A (zh) | 一种薄荷的种植方法 | |
CN104704959A (zh) | 一种发芽率高的小麦育苗方法 | |
CN103329718A (zh) | 保护地西瓜连作免耕栽培方法 | |
CN100562244C (zh) | 谷子宽播稀植高产种植方法 | |
CN109717025A (zh) | 一种春小麦秸秆还田后复种毛叶苕子的种植方法 | |
CN105052466A (zh) | 一种秋延后红椒与毛豆轮作缓解连作障碍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