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4462A -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4462A
CN108834462A CN201810721622.1A CN201810721622A CN108834462A CN 108834462 A CN108834462 A CN 108834462A CN 201810721622 A CN201810721622 A CN 201810721622A CN 108834462 A CN108834462 A CN 108834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mbe
development area
dry
hot valley
vege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216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4462B (zh
Inventor
苏正安
周涛
张建辉
杨鸿坤
何周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7216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34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34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4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4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4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调查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集水区、沟头、沟岸和沟床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基于不同空间部位植物生长情况及其群落构成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一种既能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同时又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境的植被群落。本发明的植被配置方法,使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快速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防止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土保持学和恢复生态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习见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南北盘江等江河的河谷坡面。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生态十分脆弱,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
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习见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南北盘江等江河的河谷坡面。干热河谷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生态十分脆弱,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
金沙江干热河谷具有干湿季分明的气候、松散的岩性以及雨季暴雨频发的降水特征,导致该区域冲沟极为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干热河谷气候炎热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降雨集中在5~10月,长达7个月以上的旱季降雨量不足年降水量的20%;干热河谷冲沟发育的元谋组地层为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厚达695m,可分为四段28层,并具有结构松散、胶结度差、粘砂互层、层与层组成物质差异显著等特征,导致其抗蚀性差,在暴雨或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干热河谷冲沟仍在不断发育,不仅吞噬耕地,而且不断逼退村庄。以元谋盆地为例,该盆地内冲沟年均溯源侵蚀速率50cm/年左右,最大达200cm,沟壑密度为3.0~5.0km/km2,最大达7.4km/km2,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64×104t/(km2·a)。此外,冲沟产生大量泥沙也影响着下游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
干热河谷地区受气候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植被覆盖低,土壤板结严重,入渗能力远远低于我国黄土高原等其他干旱区,在短历时、高强度降水作用下极易形成地表股流,发育形成大量冲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利用植被的生态修复功能有利于当地保水固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体粘聚力,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利用植被治理干热河谷区冲沟是目前的最佳方式。
目前,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恢复模式主要采用大规模的整地处理,例如填沟造地和修建梯田,然后种植植被,与此同时,在植物物种的选育过程中,也通常选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外来种(如桉树和银合欢),由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气候极端干热,土壤十分贫瘠,传统的治理方法不仅不能够有效达到治理效果,而且大规模整地和引入外来物种,使整个冲沟的植物物种配置不合理,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病虫害,使冲沟的生态进一步恶化和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且水保效益(护坡、拦沙、固土、保水等)较好的基于乡土植被恢复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土壤侵蚀防治方法,能够防止冲沟发育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包括:
根据调查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集水区、沟头、沟岸和沟床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
优选的,所述微地貌改造为:所述集水区开挖水平沟或者进行穴状整地;所述沟头进行削坡处理,减缓坡度,同时进行穴状整地;所述沟床进行穴状整地,用于后期植物种植。
更优选的,所述微地貌改造为:在种植植物前1个月将穴状整地的土壤进行翻耕、暴晒,增加土壤墒值。
更优选的,所述微地貌改造为:乔木的坑穴规格为0.5×0.5×0.5m,株行距5×5m;灌木的坑穴规格为0.3×0.3×0.3m,株行距2×2m;藤本的坑穴规格为0.3×0.3×0.3m,株行距3×3m;草本植物的坑穴规格为0.3×0.3×0.3m,株行距0.3×0.3m,或者进行撒播。
优选的,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集水区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耐热、耐旱、根系发达,且经济效益高的植物物种为主;所述沟头和沟岸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耐旱、耐贫瘠、抗冲性好、生长迅速、固土、改土能力强,且能够迅速扎根的植物物种为主,并在底部配置攀爬能力强的藤本植物物种为重要补充;所述沟床配置的植物物种以抗冲能力强、拦沙截流能力强,且生长较为迅速的植物为主。
优选的,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集水区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乔木、灌木和草本为主,所述乔木包括余干子、罗望子、攀枝花树、凤凰木、金丝小枣、相思、云南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灌木包括车桑子、牛角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草本包括扭黄茅、孔颖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沟头和沟岸配置典型的灌、草乡土植物为主,并在底部配置藤本植物为辅,所述乡土植物包括剑麻、扭黄茅、孔颖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藤本植物包括葛根、地石榴、蔓草虫豆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沟床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乔木、灌木和草本为主,所述乔木包括滇合欢、余干子、罗望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灌木包括车桑子,所述草本包括扭黄茅、孔颖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搭配和增补相应的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搭配和种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进行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的补植。
优选的,还包括抚育管理,所述的抚育管理为: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水土保持学和恢复生态学原理为依据,针对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冲沟发育区恶劣的生境和不同空间部位具有不同的立地条件,在不同坡位内栽种不同的乔木、灌木和草本,且在高陡的冲沟沟头、沟岸配置藤本植物,用于降低高陡边坡的地表温度,提高植被成活率,使植被尽快得到恢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区;2-沟头;3-沟床;4-沟岸
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调查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集水区、沟头、沟岸和沟床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根据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和相应的植物物种的配置,再进行整体的植物群落的构建,使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形成植被立体空间格局。通过样方调查,来查明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从而为后期的植物物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根据前期查明的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针对不同的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且在经过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在选育的植物物种过程中以本地的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不仅很好的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投入成本低,经济收益高,不会带有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新问题,而且能够迅速生长,防止冲沟发育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再根据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提升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功能。经过上述的植被配置在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形成植被立体空间格局,由此使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整体得到改善和恢复,控制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退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首先,通过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集水区、沟头、沟岸和沟床等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样方调查,来查明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由于冲沟不同空间部位具有不同的立地条件和优势植物,利用样方调查可以查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冲沟不同部位的优势种植物和群落结构,从而为后期选育适宜的乡土植物奠定基础。
其次,根据前期查明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
本发明针对冲沟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微地貌改造措施。在沟头的集水区,需要开挖水平沟或者坑穴整地,改变集水区的微地貌,防治冲沟集水区的股流直接冲刷冲沟沟头,同时拦蓄地表径流,改善集水区植被恢复过程所需的水分条件;对冲沟沟头进行削坡处理,减缓坡度,同时开挖坑穴整地;在沟床开挖坑穴整地,用于后期植物种植,并在种植植物前1个月左右将穴状整地的土壤进行翻耕、暴晒,增加土壤的风化速率和熵情,增加植被的成活率。其中,乔木的坑穴规格约为0.5×0.5×0.5m,株行距约为5×5m;灌木的坑穴规格约为0.3×0.3×0.3m,株行距约2×2m;藤本的坑穴规格约为0.3×0.3×0.3m,株行距约3×3m;草本植物的坑穴规格约为0.3×0.3×0.3m,株行距约0.3×0.3m,以上的穴坑规格是穴坑的基本规格,在此基础上的略微的调整也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草本也可以进行撒播。但要确定当地适宜的种植密度,最好通过株行距试验,找出最佳栽培密度。
目前在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地貌改造过程中,通常以大面积的平地或者填坑为主,由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气候极端干热,土壤十分贫瘠,在短历时、高强度降水作用下极易形成地表股流,发育形成大量切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大规模的地表层的扰动,不仅使地表的土壤松动更易被侵蚀,而且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形成切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本发明在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地貌改造的过程中以微地貌的改造为主,尽量减小对于地表土壤的大规模的扰动,以免引起土层松动更易被冲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穴坑可以蓄积雨水,防止大规模的冲刷,并为新种植的植物提供水分来源。
基于前期对不同空间部位的微地貌改造,在冲沟不同空间部位需要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冲沟集水区往往是冲沟是否进一步发育的关键部位,假如该部位没有形成股流,则冲沟往往失去了进一步发育的水动力条件,加上该部位往往地形较为平缓,但是水分条件较差,因此,冲沟集水区植被恢复的物种主要以耐热、耐旱、根系发达的植物物种为主,同时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如乔木主要选择余干子、罗望子、攀枝花树、凤凰木、金丝小枣、相思、云南松等,灌木主要以车桑子、牛角瓜为主,草本以扭黄茅、孔颖草等为主;
冲沟沟头、沟岸等部位是整个冲沟土壤侵蚀最剧烈的部位,该部位地形较为陡峭,是整个冲沟地形的突变部位,土壤水分、养分条件差,进行植被恢复的物种应以耐旱、耐贫瘠、抗冲性好、生长迅速、固土、改土能力强,且能够迅速扎根的乡土植物为主,如剑麻、扭黄茅、孔颖草等;为了改善冲沟沟头、沟岸等冲沟地形突变部位的水热条件,在冲沟沟头和沟岸的底部往往需要选择葛根、地石榴、蔓草虫豆等藤本植物,这些植物向上攀爬,逐渐覆盖沟头、沟岸,从而达到固定高陡的冲沟沟头、沟岸的土壤,降低土壤表面温度,降低地表蒸发,增加土壤入渗能力,从而形成一个比较适合灌、草生长的生境,增加该部位灌、草的成活率;
冲沟沟床部位往往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地形也相对较为平缓,但沟头部位的股流冲刷作用仍然较为强烈,且沟床过水断面以下区域常常需要抵抗股流的冲刷,因此,在冲沟沟床除了在陡直的沟头、沟岸部位底部种植藤本植物之外,还需要种植一些抗冲能力较强、拦沙截流能力较强的植被种类,同时也可以兼顾一些植物的经济效益,如乔木可以选择滇合欢、余干子、罗望子等,灌木以车桑子为主,草本选择扭黄茅、孔颖草等。
目前在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物选育、栽种的过程中,大多是在前期的大面积的填沟造地和修建梯田基础上,选育、栽种种植植物,并且这些植物物种主要是外来物种,如银合欢和桉树,大规模的引入外来物种,不仅投入成本高,还容易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此外植物物种单一,容易发生病虫害,使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劣、退化。本发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以乡土物种为主,兼顾提升植被群落功能,由于本地乡土植物有更好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栽种之后,更容易成活,不容易发生病虫害,投入成本低,并且经济效益好,更容易构建适应本地生态的整体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长远构建适宜的生态环境。
再次,根据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提升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功能。
在冲沟不同部位,基于前期冲沟不同部位的立地条件和前期的植被物种、群落结构,制定针对性的恢复策略。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主要是有机搭配和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从而快速恢复植被盖度,降低土壤侵蚀速率;在植被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是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补植,如在灌草地盖度较高部位,主要是补植一些乔木,从而达到提升植物群落功能、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植物恢复的乔木、灌木应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规格及形态应符合水保要求。乔木、灌木、草被的植物种子均应掌握品种、品系、产地、生产单位、采收年份、纯净度及发芽率,不得有病虫害。自外地引进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95%以上。
此外,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冲沟发育区植被的抚育管理,需要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该方法是一种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且水保效益(护坡、拦沙、固土、保水等)较好的植被配置方法,在植被恢复过程以乡土物种为主,兼顾提升植被群落功能,结合一些能够改变冲沟发育区微地貌的工程措施,防止冲沟发育区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调查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集水区、沟头、沟岸和沟床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该配置方法使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快速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具备快速恢复退化植被,保护地面原生植被,形成新的空间植被格局,控制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退化,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本发明通过上述对于整个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不同部位配置不同的植被,使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得到恢复。利用不同的植被配置模式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进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并提高其水土保持效益。与此相辅相成,恢复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为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物、陆栖动物等提供生境,提高了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对初期地表径流的畜积能力,降低地表径流流速,成为改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工程措施。
在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组成尽量以乡土物种为主,考虑拟构建地段的具体生态条件和要求,正确搭配乔木、灌木以及草本的比例。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可以知道不同的物种及其群落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立地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植被搭配类型。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由于考虑具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水动力条件,其选择的植被物种与构建的植物群落应该比其他地区其它区域具有更强的抗冲能力、更深的植物根系、更强的耐旱能力,本发明构建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植被配制方法充分考虑到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特征,选择的植物既具有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拦截地表径流,又能抵抗冲沟发育区集中流的冲刷,提升并稳定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为主,实现了从沟头到沟岸的优化配置,多层次针对性的进行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明显提高了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促进了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容易进一步退化、外来物种入侵严重、生物多样性低等生态问题,为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自然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可行而高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性
以水土保持学和恢复生态学原理为依据,针对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恶劣的生境和不同空间部位具有不同的立地条件,在不同坡位内栽种不同的乔、灌、草,且在高陡的冲沟沟头、沟岸配置藤本植物,用于降低高陡边坡的地表温度,提高植被成活率,使植被尽快得到恢复。
2、可操作性强
本发明提出的植被恢复方法区别于以往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造林方法,防止出现大面积的表土翻动和土地平整,从而出现人为加速冲沟发育的现象。本发明只需要在种植植物之前,在集水区开挖水平沟和穴状整地,其他部位主要是穴状整地,不进行大规模的填沟造地和土地平整,操作较为简单,前期投入较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综合效益高
本发明遵循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注重生态植被和经济植被的合理搭配,不仅注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使植被尽快得到恢复,起到很好的水土保持效益,而且搭配经济效益很高的乡土植物,从而兼顾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调查的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集水区、沟头、沟岸和沟床不同空间部位的优势物种和群落构成,对不同空间部位进行不同的微地貌改造,并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不同空间部位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空间部位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的植被群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貌改造为:所述集水区开挖水平沟或者进行穴状整地;所述沟头进行削坡处理,减缓坡度,同时进行穴状整地;所述沟床进行穴状整地,用于后期植物种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貌改造为:在种植植物前1个月将穴状整地的土壤进行翻耕、暴晒,增加土壤墒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貌改造为:乔木的坑穴规格为0.5×0.5×0.5m,株行距5×5m;灌木的坑穴规格为0.3×0.3×0.3m,株行距2×2m;藤本的坑穴规格为0.3×0.3×0.3m,株行距3×3m;草本植物的坑穴规格为0.3×0.3×0.3m,株行距0.3×0.3m,或者进行撒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集水区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耐热、耐旱、根系发达,且经济效益高的植物物种为主;所述沟头和沟岸配置的植物物种以耐旱、耐贫瘠、抗冲性好、生长迅速、固土、改土能力强,且能够迅速扎根的植物物种为主,并在底部配置攀爬能力强的藤本植物物种为重要补充;所述沟床配置的植物物种以抗冲能力强、拦沙截流能力强,且生长较为迅速的植物为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集水区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乔木、灌木和草本为主,所述乔木包括余干子、罗望子、攀枝花树、凤凰木、金丝小枣、相思、云南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灌木包括车桑子、牛角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草本包括扭黄茅、孔颖草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沟头和沟岸配置典型的灌、草乡土植物,并在底部配置藤本植物,所述乡土植物包括剑麻、扭黄茅、孔颖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藤本植物包括葛根、地石榴、蔓草虫豆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所述沟床配置的植物物种以乔木、灌木和草本为主,所述乔木包括滇合欢、余干子、罗望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灌木包括车桑子,所述草本包括扭黄茅、孔颖草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的补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抚育管理,所述的抚育管理为: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CN201810721622.1A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Active CN108834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21622.1A CN10883446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21622.1A CN10883446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4462A true CN108834462A (zh) 2018-11-20
CN108834462B CN108834462B (zh) 2021-05-14

Family

ID=64200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21622.1A Active CN108834462B (zh) 2018-06-29 2018-06-29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34462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995A (zh) * 2019-01-11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9565994A (zh) * 2019-01-11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10063182A (zh) * 2019-04-03 2019-07-30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
CN110214615A (zh) * 2019-05-27 2019-09-10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
CN110326511A (zh) * 2019-08-13 2019-10-15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纬地区贫瘠土质灌木乔木种植的施工方法
CN110603921A (zh) * 2019-09-06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
CN110663439A (zh) * 2019-11-08 2020-01-10 攀枝花学院 用鸡蛋花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0771298A (zh) * 2019-11-22 2020-02-11 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培育方法
CN112561235A (zh) * 2020-11-23 2021-03-26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高速公路路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
CN113812295A (zh) * 2021-08-18 2021-12-21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红壤丘陵区规模化果园生态功能提升的植被多维配置方法
CN115162370A (zh) * 2022-06-14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坡面陡坎梯坎植被恢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29307A2 (ru) * 1990-07-30 1992-04-30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Элита Поволжья" Способ мелиорации оврагов
CN105103843B (zh) * 2015-07-27 2018-01-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05484225B (zh) * 2015-12-25 2020-07-3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冲沟沟头消能沟岸稳固方法
CN205232722U (zh) * 2015-12-29 2016-05-1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干热河谷区内槽式生态隔离带梯田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5995A (zh) * 2019-01-11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干旱河谷工程体开挖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9565994A (zh) * 2019-01-11 2019-04-0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10063182A (zh) * 2019-04-03 2019-07-30 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用于黄土高原泥流防治的植物根群坝生态工程建设方法
CN110214615A (zh) * 2019-05-27 2019-09-10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干热河谷区生态隔离带梯田的构建方法
CN110326511A (zh) * 2019-08-13 2019-10-15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纬地区贫瘠土质灌木乔木种植的施工方法
CN110603921A (zh) * 2019-09-06 2019-12-2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
CN110663439A (zh) * 2019-11-08 2020-01-10 攀枝花学院 用鸡蛋花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0771298A (zh) * 2019-11-22 2020-02-11 云南吉成园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培育方法
CN112561235A (zh) * 2020-11-23 2021-03-26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高速公路路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
CN113812295A (zh) * 2021-08-18 2021-12-21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红壤丘陵区规模化果园生态功能提升的植被多维配置方法
CN113812295B (zh) * 2021-08-18 2024-02-02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红壤丘陵区规模化果园生态功能提升的植被多维配置方法
CN115162370A (zh) * 2022-06-14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干热河谷脆弱生态区坡面陡坎梯坎植被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4462B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4462A (zh)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05103843B (zh)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Mupangwa et al. Soil–water conservation and rainwater harvesting strategies in the semi-arid Mzingwane Catchment, Limpopo Basin, Zimbabwe
Vien Culture, envionment, and farming Systems in Vietnam's Northern mountain region
Karuku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challenges in Kenya; A review
Alemu et al. The implication of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for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lands: case study of ethiopian highlands
CN107509405A (zh) 一种在热带珊瑚岛礁营建近自然植被的方法
Balehegn et al. 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in Tigray, Northern Ethiop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impacts, and challenges
CN104770153B (zh) 山药与早熟玉米套种的培植方法
Maisharou et al.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Sahel: review of practice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for land restoration and strategy for up-scaling
Shaxson et al. Better land husbandry: re-thinking approaches to land improvement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CN106068753B (zh) 一种南方水土流失区崩岗快速绿化方法
CN105917903A (zh) 一种土壤薄层石质山地侵蚀陡坡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法
Osman et al. Soil erosion by water
Ghazouani et al. Farmers' perceptions and engineering approach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a community‐managed irrigation scheme. A case study from an oasis of the Nefzawa (South of Tunisia)
CN106233848A (zh) 一种盐碱地甘薯与地肤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6817945A (zh) 南疆绿洲水源地周边荒漠快速变良田的方法
CN102210230A (zh) 一种水库缓坡消落带土地有限耕种利用方法
Mwakalila Climate variability, impacts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The case of Mbeya and Makete Districts in Great Ruaha catchment in Tanzania
Paudel Coping with land scarcity. Farmers' changing land-us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wo mountain watersheds of Nepal
Aronson et al. Restoration ecology of salt-affected, arid and semi-arid lands
Coppin et al. Ecological principles for vegetation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Srivastava et al. Conserving soil moisture and fertility in the warm seasonally dry tropics
Nibbering Upland Cultiva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Limestone Regions on Java’s South Coast: Three Historical Case-Studies
Msusa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etlands for food security: a case study of the Simulemba traditional Authority in the Kasungu District of Malaw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