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994A -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994A
CN109565994A CN201910026088.7A CN201910026088A CN109565994A CN 109565994 A CN109565994 A CN 109565994A CN 201910026088 A CN201910026088 A CN 201910026088A CN 109565994 A CN109565994 A CN 1095659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slope
dumping sites
sites side
slop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60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正安
何周窈
周涛
张信宝
王晓艺
杨鸿琨
张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0260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59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5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9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该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弃渣场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再在集水层的表面铺设土层,在土层上对应的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群落。本发明中通过在弃渣场边坡的表面设置集水层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能够有效的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顶和坡面上快速形成植被群落,稳固边坡结构,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治理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但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来讲,仍然存在建设用地稀少及人均占有率低等现实问题。使得为数众多的城市的基础建设向山地或废弃地延伸,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填方工程用以平整场地,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城市中形成了大量的弃渣场边坡。
然而弃渣场边坡做为新近形成的坡体,由于土体物理性质不够稳定,加之受到人工搬运、填筑及压实等因素的影响,其稳定性较一般的天然边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复杂的坡体性质也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现有的植被恢复方法不仅不能有效治理弃渣场边坡,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可能存在塌方的巨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该植被恢复方法克服现有植被恢复方法之不足,提供一种更高效、有益的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弃渣场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再在集水层的表面铺设土层,在土层上对应的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通过在弃渣场边坡的表面进行微地貌改造之后,再铺设集水层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能够有效的在弃渣场边坡的的坡顶和坡面上形成植被群落,稳固边坡结构,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弃渣场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再在集水层的表面铺设土层,在土层上对应的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对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进行微地貌改造,使经过改造的弃渣场边坡适于植物生长的需求;其次,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由于在经过微地貌改造的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分流失,为干旱河谷地带的开挖弃渣场边坡上植物的生长储存了水分,为提高植物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在集水层的表面铺设土层,由于集水层的铺设有效储存了水分,使集水层表面的土层内含有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土壤满足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再次,在土层上对应的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在选育的植物物种过程中以本地的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不仅很好的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投入成本低,经济收益高,不会带有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新问题,而且能够迅速生长,防止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最后,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群落,提升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整体的植被群落功能。经过上述的植被种植在整个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形成植被防护网,由此使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整体得到改善和治理,控制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退化,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弃渣场边坡的表面设置集水层结构,具有收集水分的功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能够有效的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顶和坡面上形成植被群落,不仅解决了现有的直接防护网铺设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和坡面都形成绿色植被覆盖层,使弃渣场边坡整体得到改善和治理,提供一种高效、有益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微地貌改造为:沿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等高线方向开沟或者挖坑,开沟或者挖坑时的间距为40-60cm,深度为50-60cm,且沟或坑的边缘高度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高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进行改造,沿弃渣场边坡坡面的等高线方向按照一定的间距开沟或者挖坑,开沟或者挖坑的间距为40-60cm,深度为50-60cm,且沟或坑的边缘高度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高度,开挖出的坑或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地形地貌,有利于植物的成活和生长,且沟或坑的边缘高度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高度,又可以使多余的水分流走,避免多余的水分把植物的根系泡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集水层包括集水墙、集水膜以及隔水层中的至少一种,集水层的材质为生物降解材质,生物材质的降解期限为3-5年。
在土方工程中修路、修桥,挖或开凿后向路两边堆积形成倾斜的斜面为弃渣场边坡,目前,施工中存在的大量的弃渣场边坡不但不美观而且容易坍塌存在安全隐患,且由于石质含量太高,间隙较大,水分容易快速向下渗透,种植植物不易存活,尤其是在干旱河谷地带,水分的缺乏成为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于经微地貌改造的弃渣场边坡表面上铺设集水层结构,由于上述的集水层铺设于微地貌改造之后的坑或者沟上面,在沟或者坑的底部能够蓄积一定的水分,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的下渗,使得水分不会快速流失,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来源。进一步的,微地貌改造形成的沟或坑的边缘高度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高度,当集水层结构中蓄积的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多余的水分被排出去,以免将植物的根系泡烂。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集水层结构的铺设,不但能够有效的利用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来源,而且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水分,防止多余水分破坏植物的生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覆盖土层时所用的土壤中添加砾石,优选的,砾石的添加量在土壤中的占比小于20%,更优选的,土壤来源于开挖弃渣场边坡所用的土壤。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挖开沟或者坑进行填土,所填土壤为包含一定比例砾石的土壤,砾石的添加量在土壤中的占比小于20%,更优选的,土壤来源于开挖弃渣场边坡所用的土壤,由于土壤中包括有一定比例的砾石,在土壤中形成空隙,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和存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铺设土层时所用的土壤中还包括保水剂,保水剂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铵以及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保水剂的添加量在土壤中的占比为50-200MG/KG。
本发明实施例中铺设的土层中还包括一定比例的保水剂,保水剂抗旱保水、保肥增效、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干旱少雨的季节缓慢的释放自身的水份,供给苗木根部所需的水份,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平台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乔木为主,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种植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
本发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选育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以乡土物种为主,兼顾提升植被群落功能,由于本地乡土植物有更好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栽种之后,更容易成活,不容易发生病虫害,投入成本低,并且经济效益好,更容易构建适应本地生态的整体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长远构建适宜的生态环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具体为:乔木的株行距为2×2m;灌木的株行距为40×40cm;草本的株行距20×20cm,或者进行撒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乔木包括花椒、滇柏以及侧柏中的至少一种,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以及川甘亚菊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以及角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草本或灌木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袋装植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抚育管理,的抚育管理为: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沿弃渣场边坡坡面的等高线方向挖坑或沟,坑或沟的间距为40cm,深度为50cm,且坑或沟的边缘略高度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高度。
(2)、集水层设置: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覆盖集水墙。
(3)、覆盖土层:覆盖土层时所用的土壤中添加占比为10%的砾石以及50MG/KG的保水剂聚丙烯酰胺。
(4)、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平台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乔木为主,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种植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其中,乔木的株行距为2×2m;灌木的株行距为40×40cm;草本的株行距20×20cm,或者进行撒播。乔木包括花椒、滇柏以及侧柏中的至少一种,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以及川甘亚菊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以及角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草本或灌木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袋装植物。
(5)、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6)、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实施例2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沿弃渣场边坡坡面的等高线方向挖坑或沟,坑或沟的间距为50cm,深度为60cm,且坑或沟的边缘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
(2)、集水层设置: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覆盖集水膜。
(3)、覆盖土层:覆盖土层时所用的土壤中包括占比为18%的砾石以及150MG/KG的保水剂聚丙烯酸钠。
(4)、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平台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乔木为主,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种植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其中,乔木的株行距为2×2m;灌木的株行距为40×40cm;草本的株行距20×20cm,或者进行撒播。乔木包括花椒、滇柏以及侧柏中的至少一种,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以及川甘亚菊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以及角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草本或灌木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袋装植物。
(5)、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6)、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实施例3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沿弃渣场边坡坡面的等高线方向挖坑或沟,坑或沟的间距为50cm,深度为60cm,且坑或沟的边缘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
(2)、集水层设置: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覆盖隔水层。
(3)、覆盖土层:覆盖土层时所用的土壤来源于开挖弃渣场边坡所用的土壤,想上述的土壤中添加占比为200MG/KG的保水剂淀粉接枝丙烯酸盐钠。
(4)、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平台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乔木为主,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种植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其中,乔木的株行距为2×2m;灌木的株行距为40×40cm;草本的株行距20×20cm,或者进行撒播。乔木包括花椒、滇柏以及侧柏中的至少一种,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以及川甘亚菊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以及角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草本或灌木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袋装植物。
(5)、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6)、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对比例1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地貌处理:沿弃渣场边坡坡面的等高线方向挖坑或沟,坑或沟的间距为50cm,深度为60cm,且坑或沟的边缘略高于弃渣场边坡的坡面。
(2)、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平台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乔木为主,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种植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其中,乔木的株行距为2×2m;灌木的株行距为40×40cm;草本的株行距20×20cm,或者进行撒播。乔木包括花椒、滇柏以及侧柏中的至少一种,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以及川甘亚菊中的至少一种,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以及角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草本或灌木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袋装植物。
(3)、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4)、抚育管理: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上述的对比例1中未设置集水层和土层,直接在弃渣场边坡上种植植被,由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土壤中石头过多,导致水分快速向下渗透流失,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自身的严重缺水的缺陷未能克服,导致种植的植物物种成活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不能有效的起到护坡的作用,而且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中在开挖之后土层疏松,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易坍塌,容易引发新的问题。
对比例2
在弃渣场边坡上直接铺设防护网。
上述对比例2中直接铺设防护网,不但不能解决水分流失和美观度等问题,植被得不到充足的水分无法很好的生长恢复,并且由于防护网为金属材质,易腐蚀,寿命较短,治标不治本。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弃渣场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然后在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再在集水层的表面铺设土层,在土层上对应的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群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植被恢复方法通过在种植植物的位置下方增加集水结构,防止石质边坡由于土壤中石头过多,导致水分快速向下渗透流失,能够蓄积水分,为上方种植的植物提供足够水分。同时选择根茎强壮的植物,进一步稳固边坡结构,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弃渣场边坡进行微地貌改造,然后在所述弃渣场边坡的坡面上铺设集水层,再在所述集水层的表面铺设土层,在所述土层上对应的微地貌改造的区域内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物种的生长状况,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构建适宜于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群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地貌改造为:沿所述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等高线方向开沟或者挖坑,所述开沟或者挖坑时的间距为40-60cm,深度为50-60cm,且所述沟或坑的边缘高度略高于所述弃渣场边坡的坡面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包括集水墙、集水膜以及隔水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集水层的材质为生物降解材质,所述生物降解材质的降解期限为3-5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土层时所用的土壤中添加砾石,优选的,所述砾石的添加量在所述土壤中的占比小于20%,更优选的,所述土壤来源于开挖所述弃渣场边坡所用的土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土层时所用的土壤中还添加保水剂,所述保水剂包括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铵以及淀粉接枝丙烯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保水剂的添加量在所述土壤中的占比为50-200MG/K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为:在所述弃渣场边坡的顶部平台种植的植物物种以乔木为主,在所述弃渣场边坡的坡面种植的植物物种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且所述植物物种以乡土植物为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相适应的植物物种具体包括:所述乔木的株行距为2×2m;所述灌木的株行距为40×40cm;所述草本的株行距20×20cm,或者进行撒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包括花椒、滇柏以及侧柏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灌木包括白刺花、黄蔷薇、小雀花以及川甘亚菊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草本包括狗尾草、芨芨草以及角蒿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草本或所述灌木为一年生或两年生的袋装植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搭配和增补相应的其他植物物种为:在植被覆盖度低的部位有机搭配和种植灌木和草本;在植被盖度高的区域,进行灌木和草本的补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抚育管理,所述的抚育管理为:对刚刚种植的植被进行人工灌溉,并采用封禁管理,严防人畜践踏,禁牧禁伐,第二年对死亡植株进行补植,注意病虫害防治,管护2年。
CN201910026088.7A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Pending CN1095659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6088.7A CN109565994A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6088.7A CN109565994A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994A true CN109565994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1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6088.7A Pending CN109565994A (zh) 2019-01-11 2019-01-11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599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107A (zh) * 2020-07-16 2020-11-0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干旱区镶嵌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型及护坡植被定植方法
CN113615496A (zh) * 2021-08-12 2021-11-09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丘陵区输变电设施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86057A1 (ru) * 1986-04-14 1988-04-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Защите Почв От Эрози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эрозией на ложбинных водосборах
CN101391930A (zh) * 2008-11-07 2009-03-25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保水作用的边坡人工土壤调理剂
CN104798664A (zh) * 2015-05-07 2015-07-29 四川大学 一种高陡坡植被恢复水分调控系统
CN107691166A (zh) * 2017-10-18 2018-02-16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填埋场封场的生态恢复种植基及复绿方法
CN108684245A (zh) * 2018-07-25 2018-10-23 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碎石体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702890A (zh) * 2018-05-29 2018-10-26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区坡面综合治理技术
CN108782046A (zh) * 2018-06-01 2018-11-13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造人工草地的方法
CN108834462A (zh) * 2018-06-29 2018-11-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386057A1 (ru) * 1986-04-14 1988-04-07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 Защите Почв От Эрози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эрозией на ложбинных водосборах
CN101391930A (zh) * 2008-11-07 2009-03-25 四川大学 一种具有保水作用的边坡人工土壤调理剂
CN104798664A (zh) * 2015-05-07 2015-07-29 四川大学 一种高陡坡植被恢复水分调控系统
CN107691166A (zh) * 2017-10-18 2018-02-16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垃圾填埋场封场的生态恢复种植基及复绿方法
CN108702890A (zh) * 2018-05-29 2018-10-26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区坡面综合治理技术
CN108782046A (zh) * 2018-06-01 2018-11-13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寒区干暖河谷渣场建造人工草地的方法
CN108834462A (zh) * 2018-06-29 2018-11-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防治干热河谷冲沟发育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08684245A (zh) * 2018-07-25 2018-10-23 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碎石体坡面植被恢复结构及施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敖汉旗环境保护局: "《内蒙古大黑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 31 May 200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107A (zh) * 2020-07-16 2020-11-0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干旱区镶嵌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型及护坡植被定植方法
CN111887107B (zh) * 2020-07-16 2022-02-18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干旱区镶嵌式植物群落配置模型及护坡植被定植方法
CN113615496A (zh) * 2021-08-12 2021-11-09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丘陵区输变电设施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8499B (zh) 高陡岩质边坡植被重建系统及该系统的实施方法
CN101761086B (zh) 路基边坡的三维网绿化技术
CN105230323B (zh) 一种适用于砒砂岩小流域的抗蚀促生二元立体配置模式
CN105103843A (zh) 防治干热河谷矿山排土场水土流失的植被配置方法
CN105874959B (zh) 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方法及系统
CN108605460A (zh)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及生态恢复方法
CN208266847U (zh)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沟壑区快速修复结构
CN1943316A (zh) 薄膜水平带沟和桶式袋防渗保水、节水肥营养液灌溉种植法
CN103416278A (zh) 一种喀斯特地貌栽培植被的方法
CN104186137A (zh) 一种近海滩涂盐碱地高羊茅草的栽培绿化技术
CN107439320A (zh) 一种顺层灰岩破损山体的绿化方法
CN101849453A (zh) 一种地表种植改良沙漠技术
CN107100176A (zh) 一种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系统
CN103797991A (zh) 花岗岩矿山迹地生态复绿技术
CN106385847A (zh) 一种高海拔边坡生态恢复方法
CN105210770A (zh) 风沙前沿荒漠区梭梭仿生态造林方法
CN104294830A (zh) 边坡生态防护及恢复方法及其布置结构
CN109565994A (zh) 一种干旱河谷弃渣场边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13529753B (zh) 速凝高聚物注浆快速治理崩岗的施工方法
CN109005722A (zh) 一种铁矿废石场土地复垦综合整治方法
CN111887067B (zh) 高陡岩石边坡人工植被生态修复的方法
CN206736932U (zh) 一种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210580198U (zh) 一种坡地集水保土结构
CN107881930A (zh) 沙漠地区铁路路基两侧工程兼植物防沙的树苗方格沙障
CN112012229A (zh)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