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2138A -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2138A
CN108812138A CN201810502761.5A CN201810502761A CN108812138A CN 108812138 A CN108812138 A CN 108812138A CN 201810502761 A CN201810502761 A CN 201810502761A CN 108812138 A CN108812138 A CN 1088121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ophiopogonis
mus
seedling
root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027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Province Source Plant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Province Source Plant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Province Source Planting LL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Province Source Planting LLC
Priority to CN20181050276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21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2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21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该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1)选地整地;(2)繁殖方法;(3)种苗准备;(4)栽植;(5)间作;(6)田间管理;(7)病虫害防治;(8)麦冬的采收;(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该栽培技术设计科学巧妙,采用该栽培技术栽种川麦冬能够大大地提高川麦冬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加优异。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医学模式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以及“回归自然”潮流的涌动,中药以其疗效好、毒性低、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中药的保健治疗在欧美各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使用中药保健和治疗疑难病症的人越来越多,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调理和保养,道地中药材的需求量大增。
麦冬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上品药物,同时,也是一直被人们称为生于阶沿,用为上品的养生佳品。麦冬属百合科沿阶草属药用植物,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内热消渴等功效,是名贵中药材。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麦冬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由它作为主要成分的生脉散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生脉”或“复脉”的效果。麦冬除了富含丰富的药用价值,还具有优异的绿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麦冬的现有种植技术存在着产量不够高,种植得到的麦冬品质不够优良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设计科学巧妙,采用该栽培技术栽种川麦冬能够大大地提高川麦冬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加优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3-26cm,整平地面,作畦宽130-160cm,沟宽32-34cm;整地:按照2500-30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100-30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3-6株;(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18-22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3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0-13cm,深5-6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7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6-8cm,垂直放入种苗2-4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6)田间管理: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1-2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5-10kg/亩施加微生物菌肥,间隔7-15天施用2-3次,接着再按照1250-150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000-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2500-3000kg/亩施加猪粪尿,50-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00-15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000-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150-200kg/亩施加草木灰;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5-28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该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依次采用:(1)选地整地;(2)繁殖方法;(3)种苗准备;(4)栽植;(5)间作;(6)田间管理;(7)病虫害防治等步骤,通过各步骤以及各步骤中所涉及的参数之间的协调配合增效,使种植得到的川麦冬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加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3-26cm;具体地,犁地3遍,耕地4遍,使土壤疏松细碎,以利根系生长。接着整平地面,作畦宽130-160cm,沟宽32-34cm。近年来,农民为了增加产量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重金属超标,土壤中的有机质几近耗尽,土壤已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发明人创造性地发现在施加优质农家肥的同时,加入碳肥、微生物有机肥能够有利于改善土壤;进一步地,整地包括:按照2500-30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100-30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上述肥料配合施加可以通过微生物转化,抑制有害菌群,减少土壤病虫害;并能够吸附和钝化土壤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提高麦冬品质;还能够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提高麦冬根系活力,促进光合作用;丰富土壤矿物质,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增产;缓冲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促进土壤保水保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3-6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其横切面呈现白色放射状花纹(俗称菊花心),根状茎不宜保留过长,否则裁后会发生两重茎节(俗称高脚苗),导致生长的块根较少,产量低。
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用稻草或其它绳子扎成直径为18-22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3min,以使其吸水饱和;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进行保护,以备栽植。进一步地,当温度超过30℃,需每天或隔天给土壤浇水一次,以免发热或干燥;且浇水时不要把水浇到麦冬种苗的叶片上。种苗准备好后,若不能立即栽植,则将种苗捆好把种苗的下部在水中浸湿,用少许泥土包围,每日喷少许水,养苗时间不应超过7天,保持土壤湿润。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0-13cm,深5-6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7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6-8cm,垂直放入种苗2-4株;接着用土填满沟,用扁锄推压或用脚踩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立即灌透水1次。
(5)间作:根据麦冬的生产习性,在麦冬地里进行间作,不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于麦冬生长,还可减少烈日直射。具体地,夏、秋两季一般多套种两季玉米(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麦冬植株矮小,如不经常除草,则杂草滋生,妨碍麦冬的生长。栽后半月就应除草一次,5-10月杂草容易滋生,每月需除草1-2次,入冬以后,杂草少,可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以便于锄松表面土壤。
追肥:麦冬的生长期较长,需肥较多,除施足基肥外,还应根据麦冬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具体地,在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000-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2500-3000kg/亩施加猪粪尿,50-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00-15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000-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
此外,由于春秋两季是块根膨大和根茎伸长增多时期,同时分率旺盛,此两季施加微生物菌肥能改土养地、促根壮苗,并提升免疫力。具体地,于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5-10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2-3次,间隔7-15天后再按照1250-1500kg/亩施加人粪尿;在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150-200kg/亩施加草木灰,以利植株的生长与越冬。
灌溉:麦冬宜稍湿润的土壤环境,需水分较多,除栽植后应及时灌水浸润田土,促进幼苗迅速发出新报外。由于5月上旬,天气旱热,土壤水分蒸发快,亦应及时灌水,如遇冬春干旱,则应在2月上旬前灌水1-2次,以促进根块生长。
(7)病虫害防治:麦冬主要的病害有根结线虫病和根腐病;主要的虫为蛴螬(别名老母虫、白土蚕、核桃虫)。宜采用综合绿色防控措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包括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其中,农业防治包括:建立无病良种田,培育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选用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合理间作和轮作,与禾木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间作大蒜;大蒜具有抗菌消毒功能可有效防治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种植,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中耕除草,蛴螬6-8月盛发期分别连续三次淹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叶残株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麦冬地周围不栽种麻柳树、核桃树。
物理防治包括:用频振灯诱杀成虫;连作地翻耕整地时人工捕捉幼虫或放鸡啄食。
生物防治包括:采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生物制剂进一步地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
(8)麦冬的采收:麦冬的收挖时间、质量是直接关系到麦冬的商品性,也是关系到药效好坏。如果在粗加工过程中的方法或不注意环境情况,很易造成有害成分超标,就会造成麦冬的药效降低,甚至可能根本无法进入市场销售。所以在收挖、干燥、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具体地,在3月底至4月上中旬选晴天采收麦冬。采收步骤包括:沿麦冬行间、用锄或犁翻耕土壤至深度25-28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将带泥块根放入箩筐中,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块根运回加工。需要说明的是,淘洗水源应选井水为好,如果河水或埝沟水淘洗,最后应用井水反复冲洗。采收时如遇连续阴雨,泥快根宜堆放在通风透气的室内,堆放厚度<20cm,堆放时间不宜超过7天。
麦冬采收后应自然晾晒为最好,具体地,将洗净的块根放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如遇阴雨天可用烘机进行烘干(温度在40℃)。禁止使用土煤炭火烘烤,因为煤炭火烘烤会因煤中硫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会污染麦冬,破坏麦冬的品质。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放在晒场上暴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用手轻搓揉块根,搓揉块根后再晒,晒后再搓揉,反复4-5次,直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用竹筛或木制风车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8)和(9)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块根不受损害,以避免出现“乌花麦冬”等劣质商品。且在麦冬采收完毕后需及时清洁田园:地上部分植株除选择健壮植株留作种苗外,病虫危害的植株集中销毁处理,其他植株可用作绿化或饲料或用于沼气发酵材料,须根和碎根可用作资源综合利用的材料。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3cm,整平地面,作畦宽130cm,沟宽32cm;整地:按照25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1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3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18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0cm,深5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7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6cm,垂直放入种苗2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
(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1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
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5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2次,间隔7-15天后再按照125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0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2500kg/亩施加猪粪尿,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0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0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150kg/亩施加草木灰;
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
(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5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6cm,整平地面,作畦宽160cm,沟宽34cm;整地:按照30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30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6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22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3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3cm,深6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7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8cm,垂直放入种苗4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
(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2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
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10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3次,间隔15天后再按照150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3000kg/亩施加猪粪尿,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5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200kg/亩施加草木灰;
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
(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8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4cm,整平地面,作畦宽150cm,沟宽33cm;整地:按照28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10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5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20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3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2cm,深6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7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7cm,垂直放入种苗3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
(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1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
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8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3次,间隔10天后再按照140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3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8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2800kg/亩施加猪粪尿,8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3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3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180kg/亩施加草木灰;
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
(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7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2cm,整平地面,作畦宽120cm,沟宽31cm;整地:按照24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9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2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17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1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9cm,深4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6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5cm,垂直放入种苗1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
(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3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
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4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1次,间隔6天后再按照120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18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4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2400kg/亩施加猪粪尿,4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9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18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4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140kg/亩施加草木灰;
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
(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4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7cm,整平地面,作畦宽170cm,沟宽35cm;整地:按照31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31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7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23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4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4cm,深7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8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9cm,垂直放入种苗5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
(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3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
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11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4次,间隔16天后再按照160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6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11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3100kg/亩施加猪粪尿,11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6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6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6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210kg/亩施加草木灰;
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
(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9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实验例1
实验方法:将实施例1-3,对比例1-2,以及传统川麦冬栽培技术设置为实验例1-6;分别测试通过实验例1-6的方法得到的川麦冬亩产量、每五十克粒数、浸出物含量(主要含生物碱,以及一些醛、酮、酯、挥发物的液体;中药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生物碱,也是最容易浸出的,所以以此为质量控制的指标。)以及麦冬总皂苷含量;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川麦冬亩产量测试:长宽各一米收获测产,一个地块用5个点取样,最后平均1m2的产量乘以666.67,即为我公司测出的亩产。
每五十克粒数:商品麦冬按粒大小进行分级。
浸出物含量测定: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进行测定;
取供试品约4g,精密称定,置于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ml,密塞,冷浸,前6h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h,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h,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麦冬总皂苷含量测定:取本品细粉约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5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用80%甲醇溶解,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80%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置10ml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于水浴中挥干溶剂”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鲁斯可皂苷元的重量,计算,即得。
测试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实验组1-6的川麦冬总产量和品质
由表1数据可知,实验组1-5的亩产量,每五十克粒数、浸出物含量以及麦冬总皂苷含量均优于实验组6。实验组6为采用传统川麦冬栽培技术进行川麦冬种植。该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种植得到的川麦冬无论是从产量还是品质上均优于传统川麦冬栽培技术得到的川麦冬。实验组1-3的亩产量,每五十克粒数、浸出物含量以及麦冬总皂苷含量均优于实验组4-5。实验组4-5采用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中所涉及的各步骤的实验参数不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范围内。该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尤其是采用该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中涉及到的各项参数范围种植得到的川麦冬具有更加优异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设计科学巧妙,采用该栽培技术栽种川麦冬能够大大地提高川麦冬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加优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地:将土地耕翻至高23-26cm,整平地面,作畦宽130-160cm,沟宽32-34cm;整地:按照2500-3000kg/亩施加有机肥,并按照100-3000kg/亩施加有机肥-碳能生物菌肥;
(2)繁殖方法:采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分种苗3-6株;
(3)种苗准备;麦冬收获时,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切去种苗根状茎的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接着将合格的种苗整理齐,扎成直径为18-22cm的小捆;将捆好的种苗的茎基部分浸入清水中,浸泡2-3min,接着竖立排列在事先整理好的阴凉潮湿得到松土上,周围覆土;
(4)栽植;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按行距10-13cm,深5-6cm进行开沟;种苗按照700kg/亩放入沟内,在沟内每隔6-8cm,垂直放入种苗2-4株;接着用土填满沟,并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栽后灌透水1次;
(5)间作:夏、秋两季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
(6)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后半月除草一次,每月除草1-2次;入冬后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中耕;
追肥: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按照5-10kg/亩连续施加微生物菌肥2-3次,间隔7-15天后再按照1250-1500kg/亩施加人粪尿;7月中旬进行追肥:按照2000-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8月上旬进行追肥:按照2500-3000kg/亩施加猪粪尿,50-100kg/亩施加腐熟饼肥,以及100-150kg/亩施加草木灰;11月初进行第一次追肥:按照2000-2500kg/亩施加猪粪尿,以及50kg/亩施加腐熟饼肥;11月进行第二次追肥:按照150-200kg/亩施加草木灰;
灌溉:除栽植后灌水浸润田土;
(7)病虫害防治:采用绿色防控措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或生物防治;
(8)麦冬的采收:于3月底至4月上中旬采收麦冬:沿麦冬行间、翻耕土壤至深度25-28cm,使麦冬全根露出土面,抖去根部泥土,剪去块根,块根两端的细根保留长度1cm为宜;接着将带泥块根置于流水中淘洗后,将洗净的块根运回加工;
(9)麦冬的产地初加工:将洗净的块根自然晾晒,待块根干燥达70%左右时,搓揉至搓去须根为止;干燥后,再分选块根,去掉碎根,须根和杂质,选出病、虫危害块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还包括:当温度超过30℃,每天或隔天给土壤浇水一次;浇水时不要把水浇到麦冬种苗的叶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还包括:种苗准备好后,若不能立即栽植,每日喷少许水,养苗时间不应超过7天,保持土壤湿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灌溉还包括:5月上旬灌水;当遇冬春干旱,则在2月上旬前灌水1-2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的农业防治包括:建立无病良种田,培育抗病虫的优良品种,选用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合理间作和轮作,与禾木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间作大蒜;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种植,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和中耕除草,蛴螬6-8月盛发期分别连续三次淹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叶残株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麦冬地周围不栽种麻柳树、核桃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的物理防治包括:用频振灯诱杀成虫;连作地翻耕整地时人工捕捉幼虫或放鸡啄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的生物防治包括:采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生物制剂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采收麦冬如遇连续阴雨,则将泥快根宜堆放在通风透气的室内,堆放厚度<20cm,堆放时间不过7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的麦冬的自然晾晒包括:将洗净的块根放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如遇阴雨天于40℃烘干。
CN201810502761.5A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Pending CN1088121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2761.5A CN108812138A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02761.5A CN108812138A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2138A true CN108812138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47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02761.5A Pending CN108812138A (zh) 2018-05-23 2018-05-23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21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795A (zh) * 2019-02-18 2019-07-16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麦冬与玉米、大蒜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10574646A (zh) * 2019-10-18 2019-12-17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湖北麦冬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16616138A (zh) * 2023-07-13 2023-08-22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麦冬抗旱种质的筛选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4985A (ja) * 2001-05-16 2002-11-29 Sony Corp 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装置及び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方法
CN103026883A (zh) * 2012-12-26 2013-04-10 贵溪市兴农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中药材麦冬的方法
CN104798593A (zh) * 2015-05-14 2015-07-29 赵雪霞 一种麦冬的栽培方法
CN105493813A (zh) * 2015-12-01 2016-04-20 贵州信邦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麦冬规范化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4985A (ja) * 2001-05-16 2002-11-29 Sony Corp 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装置及び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方法
CN103026883A (zh) * 2012-12-26 2013-04-10 贵溪市兴农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中药材麦冬的方法
CN104798593A (zh) * 2015-05-14 2015-07-29 赵雪霞 一种麦冬的栽培方法
CN105493813A (zh) * 2015-12-01 2016-04-20 贵州信邦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麦冬规范化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无: "麦冬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HTTPS://WENKU.BAIDU.COM/VIEW/7109B397240C844769EAEEB4.HTML》 *
无: "麦冬的种植技术与效益分析", 《HTTP://BBS.TIANYA.CN/POST-470-44838-1.SHTML》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795A (zh) * 2019-02-18 2019-07-16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麦冬与玉米、大蒜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10574646A (zh) * 2019-10-18 2019-12-17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湖北麦冬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16616138A (zh) * 2023-07-13 2023-08-22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麦冬抗旱种质的筛选方法
CN116616138B (zh) * 2023-07-13 2024-02-09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麦冬抗旱种质的筛选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8370B (zh) 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CN105660239B (zh)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CN106856914A (zh) 一种林下间作半夏的高效栽培方法
Badaruddin et al. Water use by legumes and its effect on soil water status
CN111165304A (zh) 一种延长芍药生长周期的种植方法
CN108812138A (zh) 一种有机川麦冬栽培技术
CN103430759A (zh) 热淋清颗粒药材头花蓼的种植方法
CN106233997A (zh) 一种长季节辣椒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9618861A (zh) 一种冰球子的栽种方法
CN106900320B (zh) 一种精品蒙古黄芪的种植方法
CN112753511A (zh) 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
CN108293652A (zh) 一种岩洞仿野生栽培岩黄连方法
CN111567341A (zh) 一种利用鸭蛙防病虫控草减肥生产水稻的方法
CN100579359C (zh) 催吐萝芙木的人工繁种和种植方法
CN106069030A (zh) 桃树下栽培黄连的方法
CN113632690B (zh) 一种粗茎秦艽的栽培方法、粗茎秦艽根及应用
CN109169106A (zh) 一种重楼优质高产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2301880B (zh) 一种藁本种子低海拔保护地育苗的方法
CN108739194A (zh) 鸡骨草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7926518A (zh) 一种七叶一枝花林下仿野生的种植方法
CN113557912A (zh) 一种箭叶淫羊藿与经济林木套种的方法
CN106358740A (zh) 三七茬后种植喜阴性中草药植物的方法
CN112753510A (zh) 一种羌活人工种植方法
Toomsan et al. Role of legumes in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ing crop productivity in Northeast Thailand
Tan Effect on production of sugar cane and on soil fertility of leaving the dead leaves on the soil or removing th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