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787B -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787B
CN108809787B CN201810675830.2A CN201810675830A CN108809787B CN 108809787 B CN108809787 B CN 108809787B CN 201810675830 A CN201810675830 A CN 201810675830A CN 108809787 B CN108809787 B CN 1088097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thernet
sub
useful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758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9787A (zh
Inventor
谢作龙
张进
方昕奕
刘丽艾
杜剑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hote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hote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hote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hote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758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9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2Details regarding a bus interface enh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1Buffering arrangements using storage descriptor, e.g. read or write poi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涉及通信装置技术领域,包括: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为一块集成了芯片的电路板,所述适配器电路包括管理单元、E1接口单元以及以太网接口单元;所述管理单元的微处理器与主存连接;所述后台服务器中包括贮存模块,所述贮存模块用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所述管理单元包括提取模块、取出模块与传递模块。通过提取模块、取出模块与传递模块和专用的服务器机箱,实现了节约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贮存区域、并让服务器机箱带有很好的减振性能,延长箱体的运用时间,达到操作者的运用需要的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通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功能及性能需求的提升,系统集成度和复杂度逐渐升高,且使 用中存在临时调整的需求,集成系统内部设备接口种类多,连接关系复杂,综合布线环境复杂,集成技术呈模块化、总线化的发展趋势,以太网总线被广泛使用;以太网属于异步网络,而E1属于同步信号,市场上已经存在能将以太网异步信号适配到E1同步网络的总线适配器,但是缺少能将E1信号适配到以太网的总线适配器,为具有E1业务接口的设备接入适配 以太网总线提供转换途径,考虑以上情况,需要设计一种能将E1业务信号接入适配以太网总线的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基于这样的需求,就有了相关产品,最为典型的就是如专利号为“201621318821”、申请日为“2016.12.05”和专利名称为“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这样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其为一块集成了芯片的电路板,该适配器能有效解决E1业务信号接入适配以太网总线的问题,有利于具有E1业务接口的设备在通信系统中总线化集成。适配器电路包括以电源转换单元、管理单元、E1接口单元、复分接/以太网转换单元、以太网接口单元。各单元根据功能区分,电源转换单元为适配器提供工作电压及电源防护,管理单元实现串口控制指令解析并对复分接/以太网转换单元实施控制,E1接口单元实现E1接口信号的预处理和阻抗匹配,复分接/以太网转换单元实现E1和以太网两种协议的相互转换,以太网接口单元实现以太网信号的处理和阻抗匹配;
该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电路板,最大外形尺寸为:长90mm、宽86mm、厚1.6mm,四角各有一个直径3毫米的安装孔14,所有接口为间距2.54毫米的双排针;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具有独立物理层网络地址,2路E1信号被映射为该地址的2个端口;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使用直流5V电源13供电,功率小于1W;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业务接口10为2路4线制E1,支持的E1业务速率2Mbps;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总线接口12为1路100Mbps速率自适应以太网,采用TCP/IP通信协议;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管理接口11为1路异步串口,采用RS232通信协议;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具有独立物理层网络地址,使用直流5V电源供电,业务接口为2路4线制E1,总线接口为1路100Mbps速率自适应以太网,管理接口为1路异步串口;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从E1接口数据帧中提取数据,通过串并转换,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适配器从以太网接口数据帧中提取数据,通过解析帧,通过并串转换,转送到E1接口,适配器采用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主时钟通过周期性地发布带有时间戳的信息帧,从时钟收到该信息帧后,计算出二者的时间偏差,进行校正。
这样,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通过功能单元的组合,能实现2路E1信号到以太网总线的协议转换和接入适配,提供管理接口能实现接口参数和连接状态的配置管理,便于通信系统内具有E1接口的设备能基于总线灵活使用;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体积小,有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接口连接器使用标准双排针,能与其他电子模块可靠连接;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能在控制连接状态时迅速、准确找到源地址的源端口和目的地址的目的端口;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采用主流电子模块电压,功率小于1瓦,能与设备内其他模块共享电源,功耗低,便于模块化集成;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能兼容现有的具有E1业务接口的设备;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能兼容通用的网络交换环境,总线接口带宽大于2路业务接口最大带宽之和,总线接口带宽具有超过业务接口一倍的余量,支持所有业务接口以最大带宽并行通信;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硬件接口简单可靠,控制协议简单成熟,能简化驱动软件设计;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具有独立的供电、业务、总线输出以及控制接口,各接口电气指标唯一,便于与系统内部其他模块相应接口对接;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实现E1接口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处理,实现E1接口之间的主从时钟同步,建立E1接口基于以太网总线的点对点通信信道,实现E1接口所承载语音、数据、IP业务的透明传输。
另外,若要防止上述以太网数据帧的意外遗失,特别是重要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意外遗失,就要引入后台服务器来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备份贮存,这样就得通过网线把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连接起来,而所述交换机也与后台服务器通信连接,这样就能把该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中进行贮存备份,以此达到防止以太网数据帧的意外遗失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失的后果。
但是,把以太网数据帧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中是把以太网数据帧的有用信息划分为若干子帧,一次传递一子帧,以此达到对以太网数据帧的子帧传递;详细而言,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起初经主存中得到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且贮存于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接着一旦执行子帧传递之际,经主存里取出一子帧的有用信息,且把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贮存的帧头与取出的有用信息构成一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出。
因为一帧头含有目标地址、源地址与协议类型字段,容量不小,所以须不小的帧上贮存区域来贮存所有数据帧序列的帧头。设定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最多容许的帧头的容量为(2K*8)bits,而针对容许256个数据帧序列的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而言,仅仅贮存帧头就须全体使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2K*8*256)bits的贮存区域。
所以,目前的子帧传递技术,在子帧期间使用的贮存区域不小,使得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贮存区域耗费太多。
为了防止外部的磕碰造成的损害,包括后台服务器设置在服务器机箱里,服务器机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服务器机箱放置在地面,而在服务器机箱附近如果出现机械加工和高速列车运行,将引起强烈的地面振动,这个时候后台服务器的各部件就会出现相应的振动而使得各部件性能受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提取模块、取出模块与传递模块和专用的服务器机箱,实现了节约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贮存区域、并让服务器机箱带有很好的减振性能,延长箱体的运用时间,达到操作者的运用需要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包括: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为一块集成了芯片的电路板,所述适配器电路包括管理单元、E1接口单元以及以太网接口单元;
通过网线把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连接起来,而所述交换机也与后台服务器通信连接;
另外所述管理单元的微处理器与主存连接;
所述后台服务器中包括贮存模块,所述贮存模块用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
所述管理单元包括提取模块、取出模块与传递模块,这里:
提取模块:用来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贮存;
取出模块:用来凭借标识码一取得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
取出模块用来把本次子帧获取的帧头和有用信息传递给传递模块;
传递模块:用来把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子帧后就进行传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就能经由贮存标识数据帧的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仅贮存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传递一次子帧之际经由标识码一从主存取得帧头。大大小于贮存帧头之际使用的的贮存区域的贮存区域,减小了不少的贮存区域。另外,因为贮存的是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纳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就能够传递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的数据帧,延展了运用范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还包括一去除模块,所述去除模块用来在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之际,去除标识码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去除模块能够检测以太网数据帧里有没有另外的有用信息须传递;在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还未全体传递结束;在未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提取模块把标识码一用替代贮存的方法贮存于设定的指针,也就是下一次贮存的数据替代上一次贮存的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使不去除贮存的标识码一,亦不会使得贮存的标识码一愈来愈多而使用非常多的贮存区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后台服务器设置在服务器机箱里,服务器机箱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服务器机箱放置在地面,所述服务器机箱包括箱体,箱体里设置着容纳箱,所述容纳箱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后台服务器就搁置在所述容纳箱内,另外箱体里部的下壁面上熔接着若干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的上部与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移动连接,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的上部熔接于容纳箱的下壁面上,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上设置着中空的移动室,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的下壁面开有移动口,移动口同移动室相通,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的上部透过移动口伸展到移动室里,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的上部还熔接着长方体状移动片,长方体状移动片可移动的设置于移动室里,移动室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柱状移动棒,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的上壁面开有定位口,柱状移动棒的下部伸展到定位口里,柱状移动棒的下部还熔接着螺旋状铍青铜丝一,螺旋状铍青铜丝一的下部熔接在定位口里部的下壁面上,移动室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一对镜像分布的柱状定位条,一对柱状定位条分别位于柱状移动棒的两侧,一对柱状定位条都是中空结构,一对柱状定位条里都设置着能移动的柱状移动条,柱状移动条的下部都伸展到柱状定位条之外,柱状移动条的下部还熔接在长方体状移动片的上壁面上,柱状定位条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螺旋状铍青铜丝二,螺旋状铍青铜丝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箱体与容纳箱可以带着更大的减振性能,这样的服务器箱架构不复杂、运用也不繁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容纳箱的前、后、左和右的四个边壁上与上壁面上用螺栓螺接着减振橡胶垫,减振橡胶垫距离容纳箱更远的那个边壁用螺栓螺接于箱体里部的壁面上,柱状移动棒的两边都熔接着片状的导引片一,定位口内的两边壁上都开有引导沟道一,片状的导引片一设置在引导沟道一内并能在引导沟道一内移动,长方体状移动片上开有贯通口,贯通口同定位口相通,柱状移动棒下部透过贯通口还伸展到定位口里,移动室里部的两边壁面上都开有定位口,长方体状移动片的两边都熔接着片状定位片,片状定位片设置于定位口里并能在定位口里移动,柱状移动条的两边都熔接有导引片二,柱状定位条里部的两边壁上都开有引导沟道二,导引片二设置于引导沟道二里并能够在引导沟道二里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移动室、移动口、长方体状移动片、柱状移动棒、定位口、螺旋状铍青铜丝一、柱状定位条、柱状移动条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的协同运用,让箱体与容纳箱可以带着更大的减振性能,这样的服务器箱架构不复杂、运用也不繁琐,执行便利,让箱体带有很好的减振性能,延长箱体的运用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从E1接口数据帧中提取数据,通过串并转换,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
所述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后,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所述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中,接着运行所述后台服务器中的贮存模块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
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所述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贮存;
数据帧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经一个以上的标识码来辨识,一个标识码代表一个主存区域,包括主存区域的首指针与主存区域的容量大小;
在须子帧传递一个数据帧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起初得到所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将该标识码一贮存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先经主存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与帧头的容量大小,接着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数据帧的标识码里得到标识码一并贮存;因为一个标识码代表一主存区域,包含首指针与容量大小,所以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能够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若干标识码里识别出标识码一;
步骤1-2:凭借标识码一取得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
要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均须凭借标识码一得到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得到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取得帧头;同步的,经由如下方式取出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
在起初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同数据分割上限值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并存下此次传递的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下一次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与数据分割上限值,从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出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取出后,若在数据帧并没所有的传递结束之际,就进行刷新,刷新就是把此次传递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步骤1-3:把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子帧后就进行传递;
在一次子帧传递期间,在取得帧头与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后,即把取得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并把该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再通过交换机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贮存帧头的方式相比,本方法仅贮存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传递一次子帧之际经由标识码一从主存取得帧头。大大小于贮存帧头之际使用的贮存区域的贮存区域,减小了不少的贮存区域。另外,因为贮存的是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纳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后,就实时去除数据帧的标识码一;亦能够把标识码一用替代贮存的方法贮存于设定的指针,也就是下一次贮存的数据替代上一次贮存的数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是即使不去除贮存的标识码一,亦不会使得贮存的标识码一愈来愈多而使用非常多的贮存区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所述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得到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中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来一起贮存;
也就是在调用程序须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经由数据帧的子帧传输方法传递一以太网数据帧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把传递以太网数据帧的业务添进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
步骤2-1得到标识码一的方法同步骤1-1中的得到标识码一的方法一致;
步骤2-2: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标识码一得到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第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成一个帧后传递;
步骤2-3: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
步骤2-4: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继续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体传递结束;在传递结束之际,转入步骤2-6中执行;在未传递结束之际,转到步骤2-5中执行;
也就是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继续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之际,就要先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部传递结束;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检测以太网数据帧里有没有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需要传输;若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未能全体传递结束;在未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在传递结束之际,转入步骤2-6中执行;在未传递结束之际,转到步骤2-5中执行;
步骤2-5: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标识码一继续取得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另外还取得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后传递而出;
这里,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执行下一次子帧,凭借标识码一反复取得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下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后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而出;在该次子帧传递结束后,转到步骤2-3中执行,以此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这样循环反复,一直到该以太网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
步骤2-6: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去除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经由贮存标识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一次子帧传递之际凭借标识码一反复经主存得到帧头就行,不须贮存帧头。因为标识码一的容量大小大大的低于帧头的容量大小,所以降低了对贮存区域的使用,大大的缩减了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的贮存区域。并发的,因为贮存的为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许更大容量的帧头,也就是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能让子帧传输带有更大容量的帧头的数据帧,延展了运用区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经由仅贮存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传递一次子帧之际经由标识码一从主存取得帧头。大大小于贮存帧头之际使用的(2K*8*256)bits的贮存区域的贮存区域,减小了不少的贮存区域。另外,因为贮存的是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纳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就能够传递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的数据帧。
另外,经由箱体、容纳箱、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移动室、移动口、长方体状移动片、柱状移动棒、定位口、螺旋状铍青铜丝一、柱状定位条、柱状移动条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来一起构成了服务器机箱,结合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移动室、、移动口、、长方体状移动片、柱状移动棒、、定位口、螺旋状铍青铜丝一、柱状定位条、柱状移动条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的协同运用,让箱体与容纳箱可以带着更大的减振性能,这样的服务器箱架构不复杂、运用也不繁琐,执行便利,让箱体带有很好的减振性能,延长箱体的运用时间,达到操作者的运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适配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服务器机箱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服务器机箱的部分结构图。
附图标记:10、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业务接口;11、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管理接口;12、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总线接口;13、直流5V电源;14、安装孔;101、箱体;102、容纳箱;103、长方体状连接条;104、长方体状移动块;105、移动室;106、移动口;107、长方体状移动片;108、柱状移动棒;109、定位口;110、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1、柱状定位条;112、柱状移动条;113、螺旋状铍青铜丝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包括: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为一块集成了芯片的电路板,该适配器能有效解决E1业务信号接入适配以太网总线的问题,有利于具有E1业务接口的设备在通信系统中总线化集成。适配器电路包括电源转换单元、管理单元、E1接口单元、复分接/以太网转换单元以及以太网接口单元;各单元根据功能区分,电源转换单元为适配器提供工作电压及电源防护,管理单元实现串口控制指令解析并对复分接/以太网转换单元实施控制,E1接口单元实现E1接口信号的预处理和阻抗匹配,复分接/以太网转换单元实现E1和以太网两种协议的相互转换,以太网接口单元实现以太网信号的处理和阻抗匹配;
该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电路板,最大外形尺寸为:长90mm、宽86mm、厚1.6mm,四角各有一个直径3毫米的安装孔14,所有接口为间距2.54毫米的双排针;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具有独立物理层网络地址,2路E1信号被映射为该地址的2个端口;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使用直流5V电源13供电,功率小于1W;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业务接口10为2路4线制E1,支持的E1业务速率2Mbps;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总线接口12为1路100Mbps速率自适应以太 网,采用TCP/IP通信协议;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管理接口11为1路异步串口,采用RS232通信 协议;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具有独立物理层网络地址,使用直流5V电源供电,业务接口为2路4线制E1,总线接口为1路100Mbps速率自适应以太网,管理接口为1路异步串口。
这样,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通过功能单元的组合,能实现2路E1信号到以太网总线 的协议转换和接入适配,提供管理接口能实现接口参数和连接状态的配置管理,便于通信系统内具有E1接口的设备能基于总线灵活使用;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体积小,有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接口连接器使用标准双排针,能与其他电子模块可靠连接;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能在控制连接状态时迅速、准确找到源地址的源端口和目的地址的目的端口;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采用主流电子模块电压,功率小于1瓦,能与设备内其他模块共享电源,功耗低,便于模块化集成;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能兼容现有的具有E1业务接口的设备;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能兼容通用的网络交换环境,总线接口带宽大于2路业务接口最大带宽之和,总线接口带宽具有超过业务接口一倍的余量,支持所有业务接口以 最大带宽并行通信;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硬件接口简单可靠,控制协议简单成熟,能简化驱动软件设计;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具有独立的供电、业务、总线输出以及控制接口,各接 口电气指标唯一,便于与系统内部其他模块相应接口对接;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实现E1接口数据的发送以及接收处理,实现E1接口之间的主从时钟同步,建立E1接口基于以太网总线的点对点通信信道,实现E1接口所承载语音、数据、IP业务的透明传输。
若要防止上述以太网数据帧的意外遗失,特别是重要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意外遗失,就要引入后台服务器来对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备份贮存,这样就得通过网线把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连接起来,而交换机也与后台服务器通信连接,交换机为以太网交换机,后台服务器为以太网服务器;
另外管理单元的微处理器与主存连接;
后台服务器中包括贮存模块,贮存模块用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后台服务器中以供备份;
管理单元包括提取模块、取出模块与传递模块,其中:
提取模块:用来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贮存,该标识码一用来标识数据帧的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
详细而言,提取模块起初经主存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与帧头的容量大小,接着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数据帧的标识码里得到标识码一并贮存。因为每个标识码代表一个主存区域,其含有首指针和容量大小,所以提取模块能够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若干标识码里识别出标识码一。标识码一与标识码二的个数能够是一个以上,就如第一个标识码、第二个标识码与第三个标识码是标识码一,用来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
取出模块:用来凭借标识码一取得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
详细而言,要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均须凭借标识码一得到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得到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取得帧头;同步的,经由如下方式取出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
在起初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同数据分割上限值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并存下此次传递的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下一次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与数据分割上限值,从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出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取出后,若在数据帧并没所有的传递结束之际,就进行刷新,刷新就是把此次传递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仅仅径直记下或贮存以太网数据帧已不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须传递或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另外,亦能够刷新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是数据部分的结束指针,以后就能够凭借这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数据分割上限值也就是一子帧的数据容量大小的上限值,该上限值能够凭借具体需求而定根据需要设置。应为一子帧经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所以,一子帧的有用信息的容量大小,也就是数据分割上限值减去帧头的容量大小的差值。
数据帧的有用信息也就是数据帧的数据部分,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也就是子帧的数据部分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也就是在起初传递子帧之际,经数据部分的首指针开始取得有用信息,直至到该有用信息的数据容量大小为数据分割上限值才停止,于是就得到的有用信息为该子帧的有用信息,并将该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记下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继续传递下一个子帧之际,经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得有用信息,直至到该有用信息的数据容量大小为数据分割上限值才停止,于是就得到的有用信息为该子帧的有用信息,并把该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刷新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继续传递下一个子帧之际,经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得有用信息,直至到该有用信息的数据容量大小为数据分割上限值才停止,于是就得到的有用信息为该子帧的有用信息,并把该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刷新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这样直至到该数据帧的子帧全部被取出。
接着,取出模块用来把本次子帧获取的帧头和有用信息传递给传递模块。
传递模块:用来把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子帧后就进行传递。
详细而言,传递模块在取得帧头与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后,即把取得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并把该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再通过交换机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中。
经由贮存标识数据帧的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仅贮存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传递一次子帧之际经由标识码一从主存取得帧头。大大小于贮存帧头之际使用的的贮存区域的贮存区域,减小了不少的贮存区域。另外,因为贮存的是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纳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就能够传递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的数据帧,延展了运用范畴。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还包括一去除模块,去除模块用来在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之际,去除标识码一。
去除模块能够检测以太网数据帧里有没有另外的有用信息须传递;在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还未全体传递结束;在未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去除模块能够经由检测有没有存在以太网数据帧已没有另外的有用信息须传递或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的贮存信息来判定数据帧有没有全体传递结束。
去除模块能够经由检测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是不是数据部分的结束指针来判定数据帧有没有全体传递结束。
在数据帧已无另外的有用信息须传递之际,取出模块就提示去除模块,去除模块得到提示后,就判定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以此,经由去除标识码一,实时空出了贮存区域,防止标识码一使用贮存区域。
亦能够省略去除模块,而是由提取模块把标识码一用替代贮存的方法贮存于设定的指针,也就是下一次贮存的数据替代上一次贮存的数据,于是即使不去除贮存的标识码一,亦不会使得贮存的标识码一愈来愈多而使用非常多的贮存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就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 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从E1接口数据帧中提取数据,通过串并转换,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适配器从以太网接口数据帧中提取数据,通过解析帧,通过并串转换,转送到E1接口,适配器采用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主时钟通过周期性地发布带有时间戳的信息帧,从时钟收到该信息帧后,计算出二者的时间偏差,进行校正。
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后,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后台服务器中,接着运行后台服务器中的贮存模块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后台服务器中以供备份;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后台服务器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2所示,步骤1-1: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贮存;
一数据帧经帧头(包括目标地址、源地址与协议类型字段)与数据部分组成。数据帧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经一个以上的标识码来辨识,一个标识码代表一个主存区域,包括主存区域的首指针与主存区域的容量大小;数据帧的标识码包括标识码一,通常还包括标识码二,标识码一用来标识数据帧的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标识码二用里标识数据帧的数据部分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
标识码一与标识码二的个数能够是一个以上,就如第一个标识码、第二个标识码与第三个标识码是标识码一,用来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第四个标识码与第五个标识码是标识码二,用来标识数据部分的贮存指针。
所有子帧均经帧头与数据帧的有用信息构成,有用信息就是数据部分。
在须子帧传递一个数据帧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起初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将该标识码一贮存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先经主存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与帧头的容量大小,接着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数据帧的标识码里得到标识码一并贮存;因为一个标识码代表一主存区域,包含首指针与容量大小,所以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能够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若干标识码里识别出标识码一;第一个标识码、第二个标识码与第三个标识码是标识码一,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得到第一个标识码、第二个标识码与第三个标识码并贮存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里。
步骤1-2:凭借标识码一取得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
要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均须凭借标识码一得到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得到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取得帧头;同步的,经由如下方式取出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
在起初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同数据分割上限值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并存下此次传递的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下一次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与数据分割上限值,从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出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取出后,若在数据帧并没所有的传递结束之际,就进行刷新,刷新就是把此次传递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数据分割上限值也就是一子帧的数据容量大小的上限值,该上限值能够凭借具体需求而定根据需要设置。应为一子帧经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所以,一子帧的有用信息的容量大小,也就是数据分割上限值减去帧头的容量大小的差值。
数据帧的有用信息也就是数据帧的数据部分,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也就是子帧的数据部分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也就是在起初传递子帧之际,经数据部分的首指针开始取得有用信息,直至到该有用信息的数据容量大小为数据分割上限值才停止,于是就得到的有用信息为该子帧的有用信息,并将该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记下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继续传递下一个子帧之际,经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得有用信息,直至到该有用信息的数据容量大小为数据分割上限值才停止,于是就得到的有用信息为该子帧的有用信息,并把该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刷新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继续传递下一个子帧之际,经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得有用信息,直至到该有用信息的数据容量大小为数据分割上限值才停止,于是就得到的有用信息为该子帧的有用信息,并把该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刷新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这样直至到该数据帧的子帧全部被取出。
步骤1-3:把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子帧后就进行传递;
在一次子帧传递期间,在取得帧头与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后,即把取得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并把该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再通过交换机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中。
起初传递子帧之际,帧头同首次取出的有用信息封装为第一个子帧;再次传递子帧之际,帧头同再次取出的有用信息封装为第二个子帧;接着还要传递子帧之际,帧头同第三次取出的有用信息封装为第三个子帧。
在一次子帧传输后,如果数据帧还没有全体传递结束,就转到步骤1-2中执行,以便执行后面的子帧传递,直至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为止。
在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后,就实时去除数据帧的标识码一,来防止标识码一继续使用其贮存区域;亦能够把标识码一用替代贮存的方法贮存于设定的指针,也就是下一次贮存的数据替代上一次贮存的数据,于是即使不去除贮存的标识码一,亦不会使得贮存的标识码一愈来愈多而使用非常多的贮存区域。
与现有技术中贮存帧头的方式相比,本方法仅贮存标识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传递一次子帧之际经由标识码一从主存取得帧头。设定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与调用程序预设标识码一的数量的上限值为三,另外一个标识码是128个字符,在有256数据帧序列之际,其使用的贮存区域的容量大小是(128*3*256)bits,大大小于贮存帧头之际使用的(2K*8*256)bits的贮存区域的贮存区域,减小了不少的贮存区域。另外,因为贮存的是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纳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就能够传递容量大小更大的帧头的数据帧,延展了运用范畴。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后台服务器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得到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中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来一起贮存;
详细而言,也就是在调用程序须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经由数据帧的子帧传输方法传递一以太网数据帧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把传递以太网数据帧的业务添进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运用循环顺序依次的询问方式反复管理各个数据帧序列。
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之际,起初就取得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中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一,还把该标识码一贮存于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步骤2-1得到标识码一的方法同步骤1-1中的得到标识码一的方法一致;
步骤2-2: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标识码一得到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第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成一个帧后传递;
步骤2-2里,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执行首次子帧传递,凭借标识码一取得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取得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得到帧头;另外,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和数据分割上限值取出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还贮存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接着把得到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成一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而出。
步骤2-3: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
在结束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以太网数据帧的首次子帧传递后,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按照数据帧序列的排序而循环顺序依次的询问方式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
步骤2-4: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继续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体传递结束;在传递结束之际,转入步骤2-6中执行;在未传递结束之际,转到步骤2-5中执行;
详细而言,也就是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继续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之际,就要先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部传递结束;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检测以太网数据帧里有没有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需要传输;若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未能全体传递结束;在未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亦能够在结束一次子帧传递后实时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体传递结束,在全体传递结束之际,就不会继续贮存或刷新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在传递结束之际,转入步骤2-6中执行;在未传递结束之际,转到步骤2-5中执行;
步骤2-5: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标识码一继续取得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另外还取得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后传递而出;
这里,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执行下一次子帧,凭借标识码一反复取得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下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后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而出;在该次子帧传递结束后,转到步骤2-3中执行,以此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这样循环反复,一直到该以太网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
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执行再次传递子帧之际,凭借标识码一得到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得到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得到帧头;另外,移到首次子帧传递之际贮存的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与数据分割上限值得到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还把该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刷新成上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接着把得到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而出。
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执行再次传递子帧之际,凭借标识码一得到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得到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取得帧头;另外,转到上次传递子帧期间刷新的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与数据分割上限值得到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因为另外的数据部分的容量大小低于数据分割上限值的容量大小,所以取得另外的全体数据部分用作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接着把得到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而出。
这里总共传递三次子帧,所以最后一次子帧传递之际不必刷新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仅仅径直记下或贮存以太网数据帧已不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须传递或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另外,亦能够刷新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是数据部分的结束指针,以后就能够凭借这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步骤2-6: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去除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在判定该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就去除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一,来实时空余出贮存区域,该以太网数据帧的传递过程结束。
这样,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经由贮存标识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的贮存指针的标识码一,一次子帧传递之际凭借标识码一反复经主存得到帧头就行,不须贮存帧头。因为标识码一的容量大小大大的低于帧头的容量大小,所以降低了对贮存区域的使用,大大的缩减了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的贮存区域。并发的,因为贮存的为标识码一而不是帧头,所以可以容许更大容量的帧头,也就是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能让子帧传输带有更大容量的帧头的数据帧,延展了运用区域。
如图3-图4所示,后台服务器设置在服务器机箱里,服务器机箱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服务器机箱放置在地面,所述服务器机箱包括箱体101,箱体101里设置着容纳箱102,所述容纳箱102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后台服务器就搁置在所述容纳箱102内,另外箱体101里部的下壁面上熔接着若干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部与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移动连接,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的上部熔接于容纳箱102的下壁面上,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上设置着中空的移动室105,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的下壁面开有移动口106,移动口106同移动室105相通,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部透过移动口106伸展到移动室105里,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部还熔接着长方体状移动片107,长方体状移动片107可移动的设置于移动室105里,移动室105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柱状移动棒108,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壁面开有定位口109,柱状移动棒108的下部伸展到定位口109里,柱状移动棒108的下部还熔接着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的下部熔接在定位口109里部的下壁面上,移动室105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一对镜像分布的柱状定位条111,一对柱状定位条111分别位于柱状移动棒108的两侧,一对柱状定位条111都是中空结构,一对柱状定位条111里都设置着能移动的柱状移动条112,柱状移动条112的下部都伸展到柱状定位条111之外,柱状移动条112的下部还熔接在长方体状移动片107的上壁面上,柱状定位条111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的下部熔接于柱状移动条112的上壁面上,经由箱体101、容纳箱102、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移动室105、移动口106、长方体状移动片107、柱状移动棒108、定位口109、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柱状定位条111、柱状移动条112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来一起构成了服务器机箱,结合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移动室105、移动口106、长方体状移动片107、柱状移动棒108、定位口109、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柱状定位条111、柱状移动条112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的协同运用,让箱体101与容纳箱102可以带着更大的减振性能,这样的服务器箱架构不复杂、运用也不繁琐,执行便利,让箱体101带有很好的减振性能,延长箱体101的运用时间,达到操作者的运用需要。
容纳箱102的前、后、左和右的四个边壁上与上壁面上用螺栓螺接着减振橡胶垫,减振橡胶垫远离容纳箱102的一端采用螺栓螺接于箱体102内部的壁面上,柱状移动棒108的两边都熔接着片状的导引片一,定位口109内的两边壁上都开有引导沟道一,片状的导引片一设置在引导沟道一内并能在引导沟道一内移动,长方体状移动片107上开有贯通口,贯通口同定位口109相通,柱状移动棒108下部透过贯通口还伸展到定位口109里,移动室105里部的两边壁面上都开有定位口,长方体状移动片107的两边都熔接着片状定位片,片状定位片设置于定位口里并能在定位口里移动,柱状移动条112的两边都熔接有导引片二,柱状定位条111里部的两边壁上都开有引导沟道二,导引片二设置于引导沟道二里并能够在引导沟道二里移动,经由箱体101、容纳箱102、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移动室105、移动口106、长方体状移动片107、柱状移动棒108、定位口109、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柱状定位条111、柱状移动条112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来一起构成了服务器机箱,结合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移动室105、移动口106、长方体状移动片107、柱状移动棒108、定位口109、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柱状定位条111、柱状移动条112与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的协同运用,让箱体101与容纳箱102可以带着更大的减振性能,这样的服务器箱架构不复杂、运用也不繁琐,执行便利,让箱体101带有很好的减振性能,延长箱体101的运用时间,达到操作者的运用需要。
实际运用之际,在服务器机箱附近如果出现机械加工和高速列车运行,将引起强烈的地面振动而影响到箱体之际,容纳箱102牵动着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在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上移动,让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上的长方体状移动片107在移动室105里移动,让柱状移动棒108挤压定位口9里的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让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出现变形,以此构成对箱体101与容纳箱102间的减振作用,另外长方体状移动片107挤压柱状移动条112,让柱状移动条112朝柱状定位条111里移动,让柱状移动条112挤压柱状定位条111里的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让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出现变形,以此出现对箱体101与容纳箱102间的减振作用,箱体101带有更好的减振作用来执行减振功能,很好的防护了箱体101与容纳箱102还有容纳箱102里的后台服务器的组件,执行不复杂,达到操作者的运用需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包括: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为一块集成了芯片的电路板,所述适配器电路包括管理单元、E1接口单元以及以太网接口单元;
通过网线把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以太网接口与交换机连接起来,而所述交换机也与后台服务器通信连接;
另外所述管理单元的微处理器与主存连接;
所述后台服务器中包括贮存模块,所述贮存模块用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
所述管理单元包括提取模块、取出模块与传递模块,这里:
提取模块:用来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贮存;
取出模块:用来凭借标识码一取得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
取出模块用来把本次子帧获取的帧头和有用信息传递给传递模块;
传递模块:用来把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子帧后就进行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还包括一去除模块,所述去除模块用来在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之际,去除标识码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取模块把标识码一用替代贮存的方法贮存于设定的指针,也就是下一次贮存的数据替代上一次贮存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后台服务器设置在服务器机箱里,服务器机箱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服务器机箱放置在地面,所述服务器机箱包括箱体(101),箱体(101)里设置着容纳箱(102),所述容纳箱(102)为内部带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后台服务器就搁置在所述容纳箱(102)内,另外箱体(101)里部的下壁面上熔接着若干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部与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移动连接,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的上部熔接于容纳箱(102)的下壁面上,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上设置着中空的移动室(105),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移动块(104)的下壁面开有移动口(106),移动口(106)同移动室(105)相通,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部透过移动口(106)伸展到移动室(105)里,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部还熔接着长方体状移动片(107),长方体状移动片(107)可移动的设置于移动室(105)里,移动室(105)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柱状移动棒(108),圆柱状或长方体状连接条(103)的上壁面开有定位口(109),柱状移动棒(108)的下部伸展到定位口(109)里,柱状移动棒(108)的下部还熔接着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螺旋状铍青铜丝一(110)的下部熔接在定位口(109)里部的下壁面上,移动室(105)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一对镜像分布的柱状定位条(111),一对柱状定位条(111)分别位于柱状移动棒(108)的两侧,一对柱状定位条(111)都是中空结构,一对柱状定位条(111)里都设置着能移动的柱状移动条(112),柱状移动条(112)的下部都伸展到柱状定位条(111)之外,柱状移动条(112)的下部还熔接在长方体状移动片(107)的上壁面上,柱状定位条(111)里部的上壁面上熔接着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螺旋状铍青铜丝二(113)的下部熔接于柱状移动条(112)的上壁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纳箱(102)的前、后、左和右的四个边壁上与上壁面上用螺栓螺接着减振橡胶垫,减振橡胶垫远离容纳箱(102)的一端采用螺栓螺接于箱体(101)内部的壁面上,柱状移动棒(108)的两边都熔接着片状的导引片一,定位口(109)内的两边壁上都开有引导沟道一,片状的导引片一设置在引导沟道一内并能在引导沟道一内移动,长方体状移动片(107)上开有贯通口,贯通口同定位口(109)相通,柱状移动棒(108)下部透过贯通口还伸展到定位口(109)里,移动室(105)里部的两边壁面上都开有定位口,长方体状移动片(107)的两边都熔接着片状定位片,片状定位片设置于定位口里并能在定位口里移动,柱状移动条(112)的两边都熔接有导引片二,柱状定位条(111)里部的两边壁上都开有引导沟道二,导引片二设置于引导沟道二里并能够在引导沟道二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从E1接口数据帧中提取数据,通过串并转换,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
所述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发送到以太网接口后,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所述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中,接着运行所述后台服务器中的贮存模块来把传送来的以太网数据帧贮存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
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所述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贮存;
数据帧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经一个以上的标识码来辨识,一个标识码代表一个主存区域,包括主存区域的首指针与主存区域的容量大小;
在须子帧传递一个数据帧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起初得到所述数据帧的标识码一,并将该标识码一贮存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先经主存得到数据帧的标识码与帧头的容量大小,接着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数据帧的标识码里得到标识码一并贮存;因为一个标识码代表一主存区域,包含首指针与容量大小,所以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能够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经若干标识码里识别出标识码一;
步骤1-2:凭借标识码一取得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
要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均须凭借标识码一得到帧头在主存里的贮存指针,凭借得到的贮存指针经主存里取得帧头;同步的,经由如下方式取出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
在起初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同数据分割上限值取得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并存下此次传递的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在下一次执行子帧传递之际,凭借帧头的容量大小与数据分割上限值,从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开始取出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取出后,若在数据帧并没所有的传递结束之际,就进行刷新,刷新就是把此次传递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作为上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的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步骤1-3:把帧头与有用信息构成子帧后就进行传递;
在一次子帧传递期间,在取得帧头与一子帧的有用信息后,即把取得的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并把该子帧经由以太网接口再通过交换机传递到后台服务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后,就实时去除数据帧的标识码一;亦能够把标识码一用替代贮存的方法贮存于设定的指针,也就是下一次贮存的数据替代上一次贮存的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就把所述以太网数据帧从以太网接口经由交换机传送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得到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中的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来一起贮存;
也就是在调用程序须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经由数据帧的子帧传输方法传递一以太网数据帧之际,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把传递以太网数据帧的业务添进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
步骤2-1得到标识码一的方法同步骤1-1中的得到标识码一的方法一致;
步骤2-2: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标识码一得到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第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成一个帧后传递;
步骤2-3: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
步骤2-4: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继续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体传递结束;在传递结束之际,转入步骤2-6中执行;在未传递结束之际,转到步骤2-5中执行;
也就是在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继续管理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之际,就要先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有没有全部传递结束;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检测以太网数据帧里有没有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需要传输;若还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未能全体传递结束;在未存在另外的有用信息之际,就判定以太网数据帧已全体传递结束;
在传递结束之际,转入步骤2-6中执行;在未传递结束之际,转到步骤2-5中执行;
步骤2-5: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凭借标识码一继续取得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另外还取得下一个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后传递而出;
这里,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执行下一次子帧,凭借标识码一反复取得待传递的数据帧序列里以太网数据帧的帧头,还取得下一次子帧的有用信息,把帧头与有用信息封装为一子帧后经由以太网接口传递而出;在该次子帧传递结束后,转到步骤2-3中执行,以此管理另外的数据帧序列,这样循环反复,一直到该以太网数据帧全体传递结束;
步骤2-6: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的管理单元去除以太网数据帧的标识码一。
CN201810675830.2A 2018-06-27 2018-06-27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08809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5830.2A CN108809787B (zh) 2018-06-27 2018-06-27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75830.2A CN108809787B (zh) 2018-06-27 2018-06-27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787A CN108809787A (zh) 2018-11-13
CN108809787B true CN108809787B (zh) 2020-10-16

Family

ID=64072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75830.2A Active CN108809787B (zh) 2018-06-27 2018-06-27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978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4148Y (zh) * 1999-12-30 2000-11-01 深圳市恒讯达通讯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客户语音服务设备
CN1538679A (zh) * 2003-04-15 2004-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多通道脉冲编码调制信号在以太网中传输的方法
EP2068471A1 (en) * 2007-12-06 2009-06-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p.A. Method for emulating digital trunk TDM services over synchronous ethernet packets
CN102148728A (zh) * 2011-04-29 2011-08-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1仿真实现方法
CN102801639A (zh) * 2012-09-17 2012-11-28 南京丰泰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E1奇帧Sa位传输网管协议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03701715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多路e1通道的以太网数据包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100799A (zh) * 2016-08-18 2016-11-09 西安中飞航空测试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多路以太网数据转换为pcm数据的转换方法
CN206364815U (zh) * 2016-12-05 2017-07-28 武汉龙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1954B (en) * 2001-02-01 2003-02-19 3Com Corp Interface system for wireless node and network nod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4148Y (zh) * 1999-12-30 2000-11-01 深圳市恒讯达通讯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客户语音服务设备
CN1538679A (zh) * 2003-04-15 2004-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多通道脉冲编码调制信号在以太网中传输的方法
EP2068471A1 (en) * 2007-12-06 2009-06-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p.A. Method for emulating digital trunk TDM services over synchronous ethernet packets
CN102148728A (zh) * 2011-04-29 2011-08-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1仿真实现方法
CN102801639A (zh) * 2012-09-17 2012-11-28 南京丰泰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E1奇帧Sa位传输网管协议的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03701715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多路e1通道的以太网数据包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6100799A (zh) * 2016-08-18 2016-11-09 西安中飞航空测试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多路以太网数据转换为pcm数据的转换方法
CN206364815U (zh) * 2016-12-05 2017-07-28 武汉龙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E1转以太网总线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787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0754B2 (en) Carrier card converter for 10 gigabit ethernet slots
CN103828305B (zh) 用于参数化自动化系统或控制系统的现场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34998B (zh) 一种网络设备及信息传输方法
US7299310B2 (en) Connection module for the connection of a sensor to a fieldbus
US200602918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optical network equipment
KR20070120149A (ko) Amc 어댑터,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299807A (zh) 一种MicroTCA上实现的POE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US20200084304A1 (en) Auto-negotiation over extended backplane
CN108809787B (zh) 基于e1信号的通信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US20150156117A1 (en) High density server system
CN102883423A (zh) Poe模块的功率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815018A (zh) 小卫星多总线多通道通信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A23755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signals of multipl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N107623597B (zh) 一种小型化potn设备及远程掉电提示方法
CN208299802U (zh) 一种100G 10km QSFP28光模块
CN105763358A (zh) 通道切换方法及装置、背板和通信设备
CN212649472U (zh) 光模块辅助电路和光模块辅助装置
CN220545033U (zh) 一种多通道车载以太网转换器
CN112272117A (zh) 一种lin网络仿真系统及基于lin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7530829U (zh) 一种基于epon光功率放大的中继传输设备
CN206977451U (zh) 一种基于PCIeX1的1000兆5路交换机网卡
CN203909251U (zh) 一种供电系统无功补偿蓄电池监控系统
CN111141970A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模拟测试设备
CN203909249U (zh) 一种输配电系统专用蓄电池监控系统
CN103529913B (zh) 通信设备分布式系统及其背板base总线自适应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